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了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按年营业总额排序的2008年“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前100家企业2008-2009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基本情况,以及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的特点和关键因素,包括目标管理、组织结构、沟通与交流,以期对国内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建筑企业 可持续发展 项目管理

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2005年,建筑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5.5%;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400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3%,此外,建筑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温海成,2007)。但是与许多建筑业强国相比,我国建筑业还存在较大差距,能源消耗问题、农民工问题、市场管理问题、技术创新等问题都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内建筑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与国外相比更是远远不足,这些大大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公布的2006年国际承包商225强中,中国企业有46家榜上有名,占225家的20.4%,而海外营业总额仅为100.67亿美元,仅占225家企业海外总额的5%(赵桂平、王宏梅,2007)。尽管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也提出了“加强属地化运作,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度重视安全环境问题”等要求(刁春和,2009),但是国内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领域窄,主要业务集中于利润率较低的施工环节等问题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经济――环境――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可持续发展”还倡导了一种基于财务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信息披露制度(Elkington John,1997),即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报告制度。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为了解世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ENR全球年总营业额排序的“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前100位的企业在2008-2009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研究,试图从中总结概括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要点和先进经验,也为国内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报告基本情况分析

ENR排名前100家企业分别来自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的16个国家,其中14家企业来自中国,业务范围覆盖了房屋建设、道路桥梁建设、油气服务等多个领域,项目区域遍布全球,代表了世界建筑行业的顶尖水平。企业报告情况和报告比例如图1和图2所示。

在这100家建筑企业中,共有45家以《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其他形式的报告向社会公布了其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进展与成绩。其中绝大部分报告企业来自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总共占报告45家企业中的39家。国际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越是重视,而业务集中于本国的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往往较差。中国和美洲都有着庞大的建筑市场,进入ENR100强的建筑企业共有42家,但是这两个地区的企业报告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分别只有18%和7%,14家中国企业中仅有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了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毕马威(KPMG)对世界排名前列建筑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建筑行业绝大多数大型企业已经认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94%的受访人员都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将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72%的受访企业建立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结构,接近半数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立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即对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但是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却低的多。虽然中国建筑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营业额、利润率方面都不容小觑,但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十分落后,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建筑企业而言是排在企业业绩、利润之后的次要问题。种种数据都表明,无论是可持续发展水平还是信息的主动性,国内建筑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般来讲,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而项目管理则应具备时间、资源有限制的特征,可持续发展管理同项目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由于企业需要在一定时间点向社会各方利益相关者报告其可持续发展的进展与成果,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与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大都和报告周期同步,可持续发展工作更接近一项以报告时间间隔为限的项目,这就使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了时限性;另外,虽然可持续发展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可以投入的资源却受到企业业务水平、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由于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和外部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阶段也需要大量的沟通与交流,这些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具备了鲜明的项目特征。因此,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采取项目式的管理,是必要且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高效率的管理,既可以得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团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同时又能以一致的态度面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对这些企业报告的研究,文章总结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的特点。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特点

(一)清晰明确的目标管理

1.充分考虑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紧跟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从建筑行业自身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企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前提,企业需要对行业和企业的关键问题、现状、改进的必要性和风险有着清楚地认识,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从报告来看,建筑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有两大特点:一是对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快速反应;二是对与建筑业关系紧密的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的清楚认识。很多建筑企业都紧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将“可测量的、可报告的和可核实的(吕学都,2008)”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同样,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是建筑企业开展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建筑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与建筑活动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见表1),经济和环境被建设企业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而工程安全、固体废弃物等问题,则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排名第1的VINCI公司明确把“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找到最大的排放源并尽可能减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很多企业将“尽全力避免出现导致死亡的事故”视为最大的挑战,排名第27位的澳大利亚Bovis Lend Lease公司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在于消除施工现场的伤亡事件,这也是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排名第9位的FCC集团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按照与企业的相关性和成熟度进行了划分,将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分为不明显、出现、必要和紧迫四个级别,并根据企业现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业务构成灵活分解目标,以保证目标可以顺利完成。在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后,企业需要从这些关键问题出发,结合行业与企业自身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需要对其进行清晰化、定量化的分解。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细化分解,有助于企业目标的落实完成,从操作层面,往往有利于职能部门的把握。建筑企业一般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按照几种方式进行分解:按照时间限度分解、按照业务部门分解或按照项目进行分解。按照时间分解如确定季度目标、年度目标和5年、10年目标;按照业务部门划分是按照不同部门的特点将目标进行细化,如分解为商业准则的遵守、事故率的降低、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等内容;按照项目分解,则是确立目标后以项目形式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运作管理。比如,鹿岛建设株式会社在报告中提出了企业年度目标、10年目标和30年目标;VINCI公司从建筑工程的材料和能源角度提出6个指标: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能源消耗,资源开发,用水,固体废弃物和危险性废物,并以“全生命周期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建筑活动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大成建社株式会社为解决能源问题在美国建立了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评估与分析完成了更好的节能方案,仅空调一项就减少了其所需电力的30%,从而节约了100-20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

(二)有效的组织结构

1.建立矩阵式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结构,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开展。在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后,企业还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保证目标顺利完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开展,对项目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工作,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往往是由高层管理人员开始自上而下渐渐渗透,而具体工作则是从职能部门和项目部门承担,可持续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又需要各业务部门或项目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一个既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又可以兼顾平行部门之间沟通效率的组织结构就显得至关重要。

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大部分建筑企业均采取了这种模式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工作组去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个工作组既具备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组的许多特征:有独立于职能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可以在组织常规的标准、正式报告架构之外进行运作,同时,在企业职能部门中也需要人员积极参与项目,使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像一个项目一样在企业上下顺利开展。这样的组织结构既可以在企业层面上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能够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2.不同组织结构分管不同工作,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上下的落实。在这样一个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一般由董事会、管理层的高层和法律专家、各职能部门代表组成,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跨越各个子公司或部门的合作。一般来讲,该委员会是独立于企业职能部门的一个指导性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对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提出意见与建议,制定企业层面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当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公司道德,风险和危机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环境和气候保护,人权,社会标准和投资者关系等多方面内容,而并不参与具体的工作。实际工作由可持续发展的专职部门完成,该部门由董事会或执行层专人管理,负责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执行。这个部门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将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按照职能部门进行分解;监控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实施;帮助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确认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内容;结合国际形势,了解国际可持续发展新动向,并将这些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论坛和讨论,增进企业管理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认识;搜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定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参与国内或国际可持续发展股票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英国金融时报道德指数(FTSE4Good),IBEX35等的管理。

在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中也有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负责人员,配合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的工作,将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到各个职能部门,完成各业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这些业务部门也参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资料搜集和编写工作。

(三)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

1.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报告。无论是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还是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环节,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都必不可少。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实现这些要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之前,要通过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分析他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要求,在报告中披露他们参与的过程以及对报告内容的评价等,通过有效地沟通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表2反映了建筑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需求。建筑企业报告反映的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对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十分重视,多数企业在报告中都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群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报告。

无论对哪一类沟通对象,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很重要的。企业如果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没有长期或不能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将导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认可度逐步下降,那么企业在推进这项工作时的协调控制能力也会逐步降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利益相关者,除可以使公司更好的了解各方需求,有针对性的设定目标外,还可促进企业在多方面改进。排名第17位的Balfour Beatty公司从2003年开始在报告中主动公布受到各种环境方面的事故或提醒,甚至小到涌流或扰民事件也积极公布,从2004年起,公司的中级和严重环境事故就呈下降趋势,2007年以后就没有出现重大环境事故,这和公司面对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态度分不开。

2.重视第三方审计给企业报告带来公信力的提升,主动完成第三方的审计。企业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无论是沟通效果还是公信力都难以得到保证。从财务报告的经验上来看,公司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审计,独立第三方以其客观性和专业性的验证意见,让财务报表信息具有公信力,从而被投资人接受和采用,这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第三方审计有两个效果:一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内容的规范性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对企业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做出检验,第三方审计是保证企业报告的真实性,提高报告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在统计的报告中,接近一半的建筑企业报告都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这些第三方机构包括AA1000,透明国际,KPMG等,有些公司的报告甚至经过了多家第三方机构的检验,如排名21位的Acciona的报告就通过了利益相关者,AA1000,独立专家和毕马威的多重验证。同样,企业也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沟通价值,企业报告并不是单方面的,读者对报告的意见也是企业对报告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多数报告最后都加入了读者信息的反馈渠道,通过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读者意见,为企业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帮助。

结论

通过对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排名前100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到世界领先的建筑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同时,文章总结了世界先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特点。对行业和企业关键问题的认识,清晰明确的目标,有效地组织管理结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正是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对国内建筑行业有着尤其明显的借鉴意义。作为世界建筑业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建筑行业还将经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要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引入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吸取国外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先进经验,将可持续发展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提升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水平,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贡献作用。

参考文献:

1.刁春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9.6

2.KPMG.Embracing change:Global Construction Survey,2008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与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的重要保证。但是若建筑行业的发展不当也会给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现如今,建筑经济在社会乃至人们的生活中比例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人们提高对建筑经济的关注度。同时建筑行业也要分析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行业的基本概况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基本概况

建筑行业是独立于其他行业之外的一种重要的物质生产行业,主要包括建筑地址的探查与建筑工程的分析与设计、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维修、建筑完成后的各方面的安装与装修的一种行业,主要是根据建筑相关方面的事宜进行生产经营的独立部门。其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指建筑的安装过程、建筑事宜的施工、各种建筑设施以及建筑材料的安装工作等等,例如,建造房屋、高楼大厦、基础设施、公共场所、娱乐场所以及人们的生活住房、公路、铁路、桥梁等等的建设,这些方面的建造与安装,以及其他相关工程的勘探及过程设计。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建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产力随之提高,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各个方面建筑的投资也随之提高,资源的利用量也大大增多,这就需要促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建筑行业能够永远的占据有利地位。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生产与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有节制的利用各种资源,并且不断的开发新的能源,提出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的经济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世界各国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得到空前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在这些产业中也逐渐发展成熟。但是这三大产业的发展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资源的利用量逐年增多,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量逐年提高,使得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几乎快要枯竭。不仅如此,资源的利用造成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等等方面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可持续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建筑行业要创新新型的建筑模式,发展低碳、绿色、环保的建筑产品,促进建筑进行与环境友好和谐的发展,从而促进共同发展。

当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发展过程中,这就需要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积极响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号召,不断的发展可持续经济,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这些行业中,建筑业关乎社会的各方各面,因此,要促进建筑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

三、促进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转变建筑经济中的发展模式

建筑行业要根据环境的发展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准则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措施与安装方法,节约成本与资源,促进建筑行业向集约化发展,向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让建筑模式向低碳、节能、环保、健康的模式转变,使建筑的标准达到合格的要求,以此促进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2、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建筑行业要大力应用新型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开发新型的建筑技术,在建筑的过程中积极利用新型的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等这些可再生的资源来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同时也能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和设置监督机制,从而保证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建筑的标准与要求进行,不能为了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偷工减料,使用不利于环境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不仅如此,国家还要加大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力度,保证建筑行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让建筑环节中的每项措施都合理、科学、符合建筑标准。

四、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措施

建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工程施工建设,所以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一个有力措施。

1、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针对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技术以及建筑经济方面拟定出的综合文件,它为整个工程的总预算,工程的投资与收益,招标和投标的以及后面的工程的施工工作提供了一份蓝图。而做好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关键是先要设计出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并对工程的施工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整体的全面的体现出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使得工程施工方案符合其经济效益。在此同时施工工程的各个细小的方面也要纳入设计的考虑范围,以确保使得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2、加强招标和投标的工作

随着工程市场的招标和投标制度的不断进步,投标竞争从原来只是施工方凭借自身的实力取决的经济利润的过程,发展到成为建筑企业同时以此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有力契机。所以要特别注重整个工程的招标和投标过程。根据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以及企业获得理想的利润的基础上研究计算出最有效合理的工程工期和工程施工的最低成本。最后通过研究和部署的投标策略加上好的报价使得企业中标。

3、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

不仅只是工期问题与现场施工管理和施工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工程施工的投入和利润问题都与现场施工管理和施工安全问题息息相关。如果现场施工发生了安全问题,将会直接导致工程不能按照原来计划进行下去,这样就使得工期延长,转而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往往因此使企业在整个工程上所获得的利润低于原先施工设计的预期。对于现场的管理人员来说,不仅要拥有有效合理地处理问题的技能和素质,还要对现场有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现场发生任何问题的第一时间内,能够结合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迅速做出针对问题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从而使得工程的损失减为最小。

4、加大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跟工程的建设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关系,整个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工程造价管理。现代施工企业往往在确保工程合同价格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和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这一措施来提高工程利润。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投标的时,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判断。

5、强化工程施工索赔能力

现代建筑企业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施工索赔,它是合同法赋予施工企业的权利。施工企业因招标单位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损失,可以通过启动索赔程序来弥补损失。它是承包建筑企业保护自己并获取利益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全面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熟悉相关的建筑法规与合约。能够全方位捕捉存在的工程索赔机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合法的施工索赔。

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不断的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这就需要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各方面平衡发展。当前的经济形势、环境状况、资源的利用状况、人类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些方面需要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筑经济也能够在社会经济中持续的占据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李仁国.我们是这样加快建筑经济发展的[J].建筑.2000(05):123.

[2]李予川.对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5(07):98.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3篇

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那么如何运用好人才则最为关键。当企业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竞争力强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技术工人,人才队伍梯队已形成规模时,如何把握好人、用好人,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是最关键的,否则不但不能帮助企业取得发展,而是阻碍企业的发展。管理好人才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于一些已经具备完备的企业人才队伍梯队的建筑企业而言,如何如何管理好、使用好人才则是企业面临的问题。目前,企业“人”的管理主要存在四个问题。(1)执行力不强。企业生产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模式粗放型发展等原因,员工存在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上令”难以完整“下达”,同时奖罚不分明,难以高效地执行现有制度,追究职责。(2)纪律较散漫、敬业精神差。一方面各部门存在不同程度的忙闲不均、人浮于事等现象;其次有些部门的中层干部自身纪律散漫(迟到、早退、旷工),甚至带头做“私活”;再次部门领导不抓劳动纪律,做“好人”。(3)责任心的“缺失”。在经营管理方面,运作模式和激励体系无法激发人员的积极性,重产值、轻技术;在技术管理方面,重生产任务的数量、轻质量。造成对“业主”、对“任务”没有“责任心”,应付了事。(4)人才的不断流失。建筑行业内,想进入企业的毕业生或年轻人很多,他们认可企业是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好地方,但企业已成为了“竞争对手”的人才“孵化基地”。当他们一旦通过相应专业的注册考试,或正是单位的专业骨干时,离开公司的人就很多,从最初建筑专业的人才流失,到现在各专业人才都在流失[4]。

2以“人”为核心竞争促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对于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最重要的,但是如何处理好“人”的选、用、育等,真正的使“人”成为建筑企业可持续发现的核心竞争才是最关键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不是企业的终极目的,企业的真正目的是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基础上如何使用人才,用好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把他们的智力、能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为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长远目标服务。

2.1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21世纪是一个人才的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由物力资源转到人力资源。使“人“成为企业核心竞争,是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围绕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的人才培养、竞争、激励等机制建设,为企业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是最重要的。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企业战略核心的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才之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使“人”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2宣传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对企业及员工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是企业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企业应形成绝大部分职工认可、并能充分理解的企业价值观,并能将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对企业价值观进行实践、丰富,能够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如何形成企业价值观,一方面要从实践出发,提炼各种各样的先进人物或典型事件,发掘其中蕴含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要将员工的愿望、客户的需求、企业的精神文化、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大力宣扬和提倡,贯彻落实在每一件事务、每一项工程中去。要通过宣传———贯彻———激励,再宣传———贯彻———激励,不断加强、深化,才能让企业价值观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中,在行为、言语中自觉体现出来。

2.3科学的岗位分工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多人彼此分工合作,形成企业的组织。但分工到最后,目标没有实现,就说明该组织没有组织能力。在工作中必须确定好岗位的设置,让组织力体现于“参与、团结、合作、协调”上,而“参与”是前提,员工参与的程度就是企业成长的晴雨表,大家越参与,企业成长就越快。要特别注意的是,定义好岗位的设置一定要“任人唯贤”,不能“任人唯亲”,否则就无法促使大家的积极“参与”,无法做到“团结、合作”,组织就难以“协调”,难以完成目标。

2.4重视每一位成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合理配置,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除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何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产业的细分,市场竞争早已脱离了单打独斗的竞争,更多的依赖于团队的配合,人无完人,如何才能集中每一位职工的优势,掩盖不足之处,形成完美的团队是企业在人才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充分了解和重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期望。人都有被关注、被重视的需要,作为管理者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愿望,能够很好地掌握成员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第二,要提供成长、发展的平台。人都有发展的需要,如何创造机会,提供新舞台,确保每一位团队成员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学习新知识的平台。第三,及时反馈与评价。反馈与评价能够使好的地方得到强化,缺点和错误得到纠正,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反馈与评价,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从而变得更加有效率,尽其所能。第四,合理的奖惩。当员工做出贡献时,应该确保员工有所收获或得到奖励。

2.5良好的“软”“硬”工作环境缺一不可人才和其工作的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才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用,“人”自身之外,良好的工作环境往往缺一不可。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重视和谐和强调合作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还能激发团队个人的正能量,推动知识共享和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硬”环境,还要创造一个人际关系良好、企业文化和谐、领导作风宽容而包容、积极向上的“软”环境。一般而言,当企业实力足够时,薪金、办公环境等“硬”环境容易满足,但是良好的“软”环境则更难形成。需要管理者以“没有问题员工,只有员工问题”的管理理念,充分关注员工的情绪、自尊心以及发展的需要。

2.6纪律与约束。一是纪律与约束一致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保障制度有效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员工都能按时上下班,确保统一一致的“战斗力”,感受团队的“分工与合作”的和谐。二是对事不对人,只针对错误的做事流程,保持客观,尽量做到不当众批评人,对事不对人。三是给予员工犯错误的机会,但要确保其他成员能够帮助他改进。四是一视同仁,领导者的信任是对项目团队最大的支持,通过给员工责任以告诉其信任感。五是尊重员工的独特个性,应客观的分析每位员工个性。

2.7注重人才培训机制的完善培训是确保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个人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企业应当成为“学习型组织”,而培训作为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应更加重视,应在资金保障等方面提高支持力度。培训模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和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团队协作的拓展训练等内容相结合,不断提高实际效果。应对企业的培训工作进行整体、全面、系统的规划管理,一方面应当促使培训整体制度化、常态化;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不断开展专业化培训(如安全生产、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此外,培训还应具有多层次性,即针对管理层和操作层安排各有侧重的强针对性的培训,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舒适性;适应性;可变性;可持续发展

建筑学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有广义的、综合的和整体的概念,其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它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们仅把建筑作为谋生存而避风雨、防兽害之所,穴居野处,构木为巢。第二阶段是人们把建筑当作纯艺术品来看,以美学和艺术为基础,唯美思想影响较为深远。第三阶段是处于大工业产品时代,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把建筑当作住人的机器,反映了以功能、经济和技术为原则的观点。第四阶段是第19次国际建筑师协会会议发表的《芝加哥宣言》提出以“为争取持久未来的相互依赖”为宗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把“建筑学”推向新的飞越阶段。

1 建筑的舒适性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不再是居住的载体,更是人们休闲娱乐、办公生活及追求品质生活的所在,这对建筑的舒适性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居住建筑,在其面积,户型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使各功能空间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且各功能的空间有适宜的尺度,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

1.1 声学的控制

房屋建筑声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室内声波传播的条件和声学处理方法,以保证良好的听闻效果,另一方面要采用各种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削弱建筑物内外部噪声的方法。

声音衰减与吸声减噪,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在经过介质或物体的时也会损失一部分声能量,因此室内使用吸声材料来装修可以达到有效的削减噪声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安装吸声器来改善室内的声环境。

隔声包括对空气的隔绝和对撞击声的隔绝。居住建筑中楼地层的构造处理方案承担着隔绝撞击声的重担,通常可以在地板与声源之间采取有效措施,例如,铺设地毯,采用弹性垫层做楼板吊顶处理,都可起到减少音量的作用。

1.2 光学的控制

光学的控制主要对于居住建筑来说显得十分必要。建筑光学分为照明和采光两种。对于居室的采光一般为自然光,在自然采光良好且有阳光照射的室内生活会感到身心愉悦,但过多的直射阳光进入会引起刺眼而导致心情烦躁,因此对于室内采光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采用轻薄的透光窗帘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窗帘由自己挑选更能给人以舒适感。

室内照明的设计也有很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卧室的灯光需要温暖宁静,适宜暗弱的台灯效果要好的多,而厨房也应该明亮而温馨。

1.3 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

柯布西耶曾经说过,住宅是人所界定处的范围,把我们与有害的自然现象隔离,从而赋予我们人为的环境,使我们成为人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最初的建造住宅的动机非常明确,那就是自己的生活能够不再受到气候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着冬冷夏热的问题,所以解决房屋建筑保温与隔热的问题是改善冬季室内热舒适和降低建筑采暖耗能的关键。同理在夏季炎热的地区,良好的建筑隔热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房屋建筑空调的运行时间,可以给人更舒适,更安静的环境,也更能体现绿色环保生活。

1.4 太阳的辐射利用和控制

阳光是人类生存和保障的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室内采光良好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房屋内局部卫生,改善居住微气候。但太阳能要注意控制,不能在夏天造成房屋内太阳辐射过大,舒适度降低。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冬夏太阳能处于平衡状态。

2 建筑的适应性

建筑学科的适应性概念提出较晚,且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建筑的适应性是指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建筑适应性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物质空间形态的研究,而是从人类的需求出发,综合研究建筑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关系的一种设计思想、原理和技术。

2.1 建筑适应性原则

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将思维系统化,将建筑整体优化。在处理各要素时应该把他们放在整体中考虑,因此在进行建筑创作时,要整体关联考虑自然与社会环境、功能与形式、能源与材料、设计与评估、建造与管理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实施后这些因素的反作用。即把建筑视为一个动态系统,其内部多种因子互动,与外部要素广泛关联。

建筑应该是动态开放的。适应性的建筑在面临运动变化着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时,表现出一种有机生命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开放性是一切有机体在生态圈中得以与环境诸因素联系、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机体在环境变化时保持生机和活力,得以进行的结构特性。适应性建筑是一种面临条件变化时具有灵活性、可变的适应性的建筑体系。

2.2 内部结构

建筑适应性设计不仅强调建筑平面高效、合理,而且强调空间的灵活性。建筑不只是一个空间序列或者围合物,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空间的要素一定要多样且统一。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它能够主导后续建筑物的一切活动和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的渗透到建筑设计的结果中去,要全面实现绿色建筑物的设计,设计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多专业、多层次和多学科的设计理念,从而创造出整体设计的模式。

1 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一是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恰恰是在这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工作最难推动,最难取得成效。

二是对我们国家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年建筑量世界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负责人称,在46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10年我国只有20种资源能够自给,而到2020年就只有6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国土内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后代人的需求,甚至许多资源都满足不了当代人发展的需要。

三是我们当前已能感受到在石油、水、土地、林业等资源上不足的影响。2000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接近7000万t;我国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7%,2000年夏季许多城市己感受到缺水之苦;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6亩,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土地沙漠化严重,沙尘暴频发。

2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首先是指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

有机物的植物的颜色。植物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的最基

本的环节,是一切动物和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支持系统。它象征

着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象征着自然存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与协调。

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掩蔽所到今天的四季如春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营造“百年大计”,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建筑带来的人与自然的隔离及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建筑能否重新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绿色建筑”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行及最终的拆除、报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寿命周期。除最初的规划、设计阶段外,在建筑的施工、运行、最终拆除的各阶段均存在资源、能源的输入及各种废水、废气物等废物的排放问题。

“绿色建筑”应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3 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3.1 节能特征

绿色建筑能够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想方设法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并防止污染。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70%~75%,最好的能够降低80%。

3.2 环保特征

合理使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物链的良性循环。绿色建筑强调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一直到建造、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都要对地球负责,对全人类负责,所以建筑理念是全面的。

3.3 地域性特征

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一般建筑采用的商品化的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

3.4 舒适安全特征

绿色建筑有健康舒适的结构布置,朝向、形状、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有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和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宜人的周围环境。

4 绿色建筑设计

4.1 绿色建筑设计内涵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紧密的结合当地的居民情况,采取一些先进的机械、材料和控制技术,使整个楼宇的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在为该地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基础下,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水的处理的运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建筑物内的环境、环境影响和全寿命的周期投资都要进行考虑。在建筑物设计阶段,所作的决策可以直接影响到该阶段的效率和费用,因此,要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各个环节都要特别的谨慎处理。

4.2 立足于本土

从经济学的理论上来说,我国经济是从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到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其中工业经济是直接跳跃过去的,但是在实现工业经济目标的时候,必须全面叠加更加现代化的目标。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所具有的经验,不能够运用简单的机械来引进价格较高的绿色技术和产品,如果等国家经济发达了再来考虑建筑的绿色和节能技术,这就会使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处于缓慢的阶段。因此,应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加入信息化和生态化水平,不断的推进城市进程和绿色建筑同步的发展。

4.3 节能新技术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建筑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保证人们有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周边的建筑、日照条件等。可以请一些专业的生态节能的人士来参与,提出初步的生态节能的方案,进而在后续的设计工作中,可以综合给排水、建筑、规划景观、室内设计等各个专业来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节能设计体系,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4.4 现代科技手段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并不是仅仅的满足节能、节水和节地目的,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个性化的设计要求。而这种个性化的要求必不可少的手段就是现代科学,因此,在对该地区进行总体规划的设计,必须对该地区进行定性的分析和科学化的定量验证,设计出合理化的设计措施。运用数字模拟技术,将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用建筑语言和本体而非叠加的设备、材料来成就绿色建筑的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不断的更新设计理念,紧密结合人们居住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设计,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全面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一些可再生的资源,从而创造出健康宜人的建筑环境,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文炜,丁丽娟.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技术[J].科技广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