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交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U36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215-01
一、城市绿色交通的发展
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满足人们交通需求的同时,城市交通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交通拥挤、慢性公路堵塞及红绿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增加及出行时间消耗增大,噪声、振动、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多,道路建设的不合理影响土地布局的合理性,路网可靠性降低,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虽然在汽车环保及公路利用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但随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上升,这些问题将会继续恶化,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交通拥挤。可见,解决交通问题不再是单一的解决人们交通的需求,而应从系统的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
“绿色交通”的提出,使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得到最好的诠释即: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引导城市由目前单中心同心园模式向多中心的轴线模式发展。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实践目标。简言之,“绿色交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一套多元化的都市交通工具,减少个人交通车辆的使用,以降低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能源、费用的交通运输系统。最终强调的是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以减少个人交通工具之使用为手段。
国外有专家提出绿色交通工具之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最后是单人驾驶的私人车。
可见,“绿色交通”的理念和目标正是交通规划师们的追求,是新世纪城市交通的主导方向,也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世界各国在发展城市交通的战略问题上,已达成共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形成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安全可靠性强的现代化立体公共交通干线网,实现交通行业的“绿色性”。如在斯特拉斯堡市号称“绿色大蟒蛇”的轻轨交通,已成为欧洲绿色交通的典范。因此有人提出轨道交通是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
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方兴未艾,尤其是在我国经历了长期城市交通问题的困扰,体尝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地下铁道建成后的种种效益之后,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着手轨道交通规划。但在规划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完整的反映“绿色交通”理念,不能适应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
1、路网规划
综合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的路网规划不难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较少的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或仅在评价系统中有些环境指标,而在“绿色交通”理念指导下,应该在规划一开始就将资源、环境的约束纳入其中;其次路线确定上主要采取定性方法,在整个规划过程中,除客流预测时用到定量技术外,在线路确定上规划者大多依据城市普通道路规划的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轨道定线,随时间推移再由新的主客流方向形成新的路线,这样形成的路网零乱,缺乏系统性;最后一点是缺乏市郊轨道的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市郊轨道势在必行,国外大城市已开始规划市郊轨道,如日本的东京等,为此我国的轨道交通应在规划一开始统筹考虑市区和市郊轨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线网评价
首先,指标权重的确定缺乏依据,评价指标数目繁多,指标的权重没有统一的依据,势必造成一定的偏差,再由于误差的累计,可能产生不合理的结果;第二,评价的指标虽然很多,但有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如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指标体系中,公交平均出行时间与平均出行车速相关;第三,指标的定性分析缺乏客观性,轨道线网的评价指标,有些指标如促进合理的土地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难以量化,规划者在分析时融入本人的主观意识,势必会降低它的科学性;第四,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往往缺乏对轨道交通的“绿色性”评价,没有纳入人的舒适度、安全度、环境、噪声、振动、大气的污染等,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可见,目前国内的轨道交通规划并不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更没有完整的反映“绿色交通”的理念。
三、轨道交通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绿色交通”的要求,新世纪的交通不再是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而应是满通需求的同时充分地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能够完整的解决交通问题,即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发展。针对目前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现状,综合剖析世界四大都市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的轨道交通及交通结构,在进行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时除了满足传统的道路交通路网规划的原则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
1、适应城市总体规划,超前城市总体规划 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应充分认识到轨道交通设施的建立,将吸引更多的交通需求,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新的交通走廊。
2、考虑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将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如噪声、振动等,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3、线网布局走向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协调 轨道交通不但应解决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城市的发展,以之作为城市发展的骨干和主体,引导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发展规模较大或未形成多中心发展格局的城市,这一点尤为重要。
4、注重换乘系统,充分考虑交通衔接 轨道交通系统与道路交通工具、市际铁路等共同存在,做好交通衔接,从而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
5、 特别注意的是尽量不在市区特别是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建设地面上的高架线路 这是由于一方面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另一方面,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多,对污染物的扩散造成不利,轨道高架线路的建立将进一步加重这一地区的污染程度。
6、注重旅游的需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更青昧于发展第三产业,旅游城市的增多使各大城市在轨道交通规划时必须考虑未来旅游发展的需要,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注意的问题
1、巴黎中心区线网密度为2.97公里/平方公里,伦敦中心区为2.56公里/平方公里,纽约更是高达3.17公里/平方公里,国内城市如青岛在2010规划年也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线网密度不够势必会导致客流失去对轨道交通的需求,转向其它交通工具,因此应提高中心区线网密度。
2、在线路优化时应采取局部优化与整体最优相结合的方法,不可单纯的以线网全局最优为规划目标。保证客流的需求,将是全局最优的前提。
3、尽快在城市区建设大型的换乘中心,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将位于市中心区的长途车站、火车站外迁,迫使客流转向公共交通,选择轨道交通,一方面减少了外来车辆,另一方面使轨道交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可使原有的铁路线作为轨道线路,降低成本。
关键词:绿色交通;交通规划;理念;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
绿色交通是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而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思路与目标模式。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土地使用紧张、交通堵塞等不良状况,不仅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作用,而且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从某种程度来说,绿色交通理念是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相伴而生的。城市绿色交通理念内容涵盖较广,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完善、交通工具先进多样、交通功能安全经济、交通载体以公交为主、交通污染问题得到缓解、城市交通缓解良好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也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即为交通规划的协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如果深圳市盐田区在对交通规划上缺乏对交通系统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考虑的话,无法形成一个满足城市居民出行要求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统一,不仅如此,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也无法得到完善。因此,深圳市盐田区的交通规划对交通的政策和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势必难以解决城市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和绿色交通的实现。
绿色交通的基本特征
深圳市盐田区进行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规划实际上与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汽车、有无轨道电车、轻轨地铁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的规划,可以达到城市交通规划通达有序、安全舒适的目的,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绿色交通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且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般而言,深圳市绿色交通的规划一般是为了缓解城区交通堵塞、降低交通污染、控制交通维护费用而提出的一个建设性意见。一般来看,绿色交通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环保型和协调性。协调性在于绿色交通理念包含了城市交通中生态环境的协调、交通发展未来的连续性、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城市交通与社会的协调性。另外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上也可以通过绿色交通规划来实现,但是在特征的表现上也是以规划经济能力为前提、需要较大的财力支持、社会发展可持续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体现出了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达到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局面,迎来公共交通大发展的,不仅如此,还可以高效的缓解由于汽车排放尾气而引起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改善深圳市盐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也进一步带动城市的社会经济进步。
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的方法
制定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原则
首先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制定必须在结合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进行,从而才能有效的保证规划科学性及合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才可以准确的把握绿色交通理念,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其次根据绿色交通的理念,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的方案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平等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延续性原则这五个主要方面。深圳盐田区的绿色交通规划平等性主要体现在城区基础交通设施的发展和使用上,不能仅仅限于当前盐田区发展的需要。协调性则主要是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土地使用之间的关系,因为盐田区随着社会发展,土地空间明显不足,因此必须要提高绿色交通规划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协调还应该注重交通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切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绿色交通规划的目的就是在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生态环境这一点上要尽可能的做出卓有成效的考虑和具有建设性的规划。有序性和平衡性主要是要在交通规划中尽可能的合理布局,通过减少居民和车辆用量的方式来实现交通设施使用的有序平衡。延续性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对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时应该满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并具有长远的目光,真正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良好效果,减少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成本。
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究
交通系统的规划
1.1公共交通系统为主
由于盐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应该在规划中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减少私家车量的数量,合理的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加大电动汽车或油电混合型汽车的投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到了的通行能力,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同时要加强路网的规划,注重公共交通车辆的换乘系统并做好交通衔接,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1.2控制小汽车适量
我国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堵塞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小汽车数量过多问题导致的,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小汽车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是这种局面严重的影响了盐田区的道路通行,而且由于尾气排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对小汽车的通行采取抑制措施或者鼓励人们选用公共交通工具。
1.3增加慢行系统
其次增加慢行交通系统,并使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出行有机结合,有效的缓解盐田区交通压力。另外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城区人民的积极性,短途可以利用步行的方式来减少城市拥堵问题,并能锻炼身体,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绿色交通的效果。
绿色交通规划需要注意的方面
绿色交通的理念下的交通规划必定要达到绿色的效果,因此在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上,应该研究和采取先进的绿色交通技术。比如在与交通有关的车辆和燃料上,应该予以适当的检验,检验的标准也应该结合盐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在规划工作中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因此绿色交通规划工作必须要基于政府、公众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准,政府在盐田区进行绿色交通规划师可以建立一个对于今后交通体系发展的一系列法规,从而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宏观调控工作。另外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也十分重要,通过在社会上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对绿色交通规划的意见,实际上也是提高了公众对于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
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的总结
总而言之,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并不是一种新的交通理念,而是更深一层的研究和革新,不仅如此,通过对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能力,并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另外在探索和实践中,提高了盐田区公众对绿色交通的认识,提高了人们绿色出行和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这对于盐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盐田区在实际的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规划中必须要注重结合盐田区的具体情况,在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城市间经济、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优化绿色交通体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公路交通资源优化利用:绿色交通》[J]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03
关键词:绿色交通 ;城市建设; 规划设计; 主要指标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绿色交通的定义
中国经历了30年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的严峻挑战。我们已到了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城市成为我们这个转型的核心。转型首先应从观念上的转变人手“思考中的城市比亢奋中的城市更有力量”。在思考与转型的过程中,应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摆脱路径依赖,实现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型、从城市向区域的转型、从外观向内在的转型。紧凑、生态的城市将是未来城市转型的方向。
绿色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应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形态上。绿色交通的有效组织,不仅能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而且还能促进城市景观的建构。绿色交通旨在通过促进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的发展,在满足正常交通的通达、通过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为高效地利用能源,更为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得城市更为适宜居住,满足可持续发展,力争构建交通系统的和谐。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它又是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现在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和谐建设的必然之路。绿色交通其本质,是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以最小的能源损耗、最小的环境破坏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和社会的交通需求。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保证交通畅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效率。这些目标的实现,更是仅有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改变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发展综合的、多方位的绿色交通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2.绿色交通的成功实践
2.1绿色交通在国外的实践
西方、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实现绿色交通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政策模式。例如,德国在城市环保交通管理上的策略。包括:优先发展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结合、城市步行化、优化汽车使用,并概括出德国城市交通管理理念或当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1)强调以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导;(2)强调以人为本(3)强调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国外在发展绿色交通上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明确对交通模式的定位。对城市发展的估计不足,对机动化的估计不足,对交通模式可选择性的忽视。将会使得城市交通压力剧增因此建立环境负荷小、运载效率高、运载环境舒适、选择性高、拥有适应城市发展潜力的交通系统刻不容缓。这是引导居民选择合理出行模式的必备的硬件条件。(2)在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上,加大公共交通配套服务设备的覆盖率,减少一次通出行距离,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之余,注重为其他交通模式保留存在的空间。绿色交通不仅仅是公共交通,而应该是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模式的综合。
2.2绿色交通与城市形态
绿色交通的有效组织,不仅能推进生态市建设,而且还能促进城市景观的建构。以漳州市角美台商资区中心城市设计为例,该设计以轨道交通站为核心组织城活力区,建构以有轨电车为核心的城市景观轴,实现零换乘的生态型高铁站枢纽,组织轻轨站与山水结合的文化活力景观中心,组织多模式的步行空间系统。从多个方面阐释了在城市计过程中如何将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城市活力、宜人和特色环境的建构结合起来。
2.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样式创新
四平市站在系统思维和网络循环的角度,以节点的位置和分割阶段为单元,通过创新、规划和梳理,解决拥堵、实现畅通,提高城市效率。特别是四平市在交道口结构设计中进行了大胆有突破性的创新:把现有的平交通口,通过建立直平交、圆平交、跨平交等模式,与立体交通有效结合,形成快速通行的交通系统。具体设计上,如直平交,在周边交通流量大的交叉口,采取绕坊苜蓿叶形分离立体交叉模式。这些创新的模式对我们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有一定启示意义。
3.绿色交通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
基于上述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特征分析,本文提出评价绿色交通系统的主要指标如下:
3.1绿色交通分担率
绿色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从环保节能的意义上,步行和自行车比公共交通更具有优势。但是,由于不同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当出行距离长、需求强度大时,我们需要依靠机动化的交通方式。因此,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一起,就可以满足任何出行距离的出行需求,共同构成绿色出行交通体系。绿色交通系统发展的第一目标,就是要促进绿色交通分担率的提高,这应该是评价绿色交通系统的第一指标。这一指标适合不同的城市规模,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发展建设的程度。
定义:绿色交通分担率规划市区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分担率之和。
单位:%。采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计算获得评价指标值。
3.2出行距离加权平均值
绿色交通系统建设首先强调交通需求的源头调整。基于我国土地、人口与资源环境特点,建设紧凑型城市、实施混合土地使用、注重职住均衡和公共生活设施配套,是减少城市交通需求总量、缩短交通出行距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按照这样的思路模式规划建设的城市,其交通需求总量和平均出行距离必然小。采用出行距离加权平均值指标,可以度量城市规划的优化程度、合理性和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定义:规划市区全体交通出行者的出行距离加权平均值。
单位:公里。
采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计算获得评价指标值。
3.3出行时间指数
出行时间是一个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效率的综合度量。但是必须考虑城市规模的影响。因为,具有同等交通服务水平时,城市规模越大则平均出行时间越长。为度量和比较不同城市之间的综合交通系统效率,就必须排除城市规模的影响。本文设计的出行时间指数,就是指除去城市规模影响后的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定义:规划市区全体交通出行者的出行时间除以城市等效半径和交通出行者总数的加权平均值。单位:分钟,公里。
3.4清洁能源车使用比例
从环境对策的角度看,总体上,我们有单车对策、交通流运行状况改善对策以及交通结构调整对策。也就是说,单车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总量减少:道路交通流状况改善,我们会减少汽车起车停车、怠速行驶等不良工况的比重,从而减少排放总量;通过调整交通结构,使更多的人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同样会减少排放总量。清洁能源车使用比例就是促进车辆单体对策的指标。
4.绿色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点
4.1强调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使用的一体化规划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支撑作用。当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确定后,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城市规划的实现提供交通支撑;另一方面,综合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交通方式结构和建设时序等交通系统要素,也将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产生极强的影响和引导作用。这两种作用同时存在,交通系统的使命就是对城市的发展同时发挥支撑和引导的双重作用,而实现上述双重作用的关键是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规划。
4.2强调紧凑型城市建设与TOD模式
TOD模式是实现紧凑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们利用公交出行的重要手段。TOD的核心要点是在公共站点附近实施高强度开发、混合土地使用;提供良好的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环境:TOD范围内配置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等;从而实现短距离出行利用步行自行车,中长距离出行利用公共交通的绿色用地模式和绿色交通模式。
4.3促进职住均衡度的提高与生态城市单元建设
城市交通需求可以分成通勤出行需求和生活出行需求两大部分。实现职住均衡能够使占城市总需求大约70%的通勤出行需求总量减少、出行距离缩短。同时,功能合理、规模适中的生态城市单元将会减少生活出行总量、大大缩短生活出行的距离,使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方便、更安全、更温馨。
5.结语
绿色交通系统与传统的交通系统明显不同,因此规划设计理念很有大差别。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将实现由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由仅仅考虑满通需求的单一目标向同时考虑资源投入、环境保护和满通需求三个目标转变:由被动满足型规划向需求引导型规划转变:由单纯注重物理设施规划向同时注重改变人的交通行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转变,从而实现安全、快捷、高效、舒适、环保、节能、以人为本的综合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晓燕.构建绿色交通,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11).
[2]郑方辉,严卓然.城市公交车服务满意度研究[J].市场研究,2005,(8).
关键词:绿色交通;交通规划;武清新城
Abstract: green traffic i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powerful hardware based on the meaning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new town green qing were thought, from the urban spatial form and land use, implementation bus priority, perfecting the road network, strengthening the parking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planning measures put forward.
Keywords: green traffic; Traffic planning; Rare new town
1.绿色交通含义及发展内容
1.1绿色交通含义
绿色交通是在满足与时展相适应的生活质量、生产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和“高效率”的交通理念。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Chris Bradshaw提出的“绿色交通体系”,该体系将各类交通工具按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了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私人单乘小汽车。对于我国来说,可以分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电车、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共乘交通、出租车、私人机动车、货车与客运空运及摩托车。
绿色交通是通达有序、安全舒适及低能耗低污染三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绿色交通同时又是一种协调的交通,即交通与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的协调。
1.2绿色交通发展内容
围绕绿色交通发展内涵,绿色交通的发展涉及政策引导、经济调节、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和科技应用等领域内容。就交通系统内部而言,绿色交通发展内容包括绿色交通政策和指引、交通设施的绿色化建设、交通工具的绿色化、交通出行方式的绿色化等方面,具体发展模式包括“减少私人机动化出行”、“引导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方式”、“交通环境绿色化”以及“交通工具绿色化”四大方面。
2.武清新城绿色交通规划设想
2.1现状分析
武清新城位于天津市西北部,处于北京、天津规划的京津综合发展轴的中心位置,距北京市区71km,首都机场90km,规划首都第二机场50km,距天津市区13km,天津港71km,天津机场35km,东起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南至前进道,西至龙凤河故道,北邻龙凤河,规划总面积约86km2 。规划期末总人口约60万人。
目前, 京津冀区域客货交通运输量以及武清新城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使得途经武清新城的过境交通以及内部交通出行日益增加,但武清新城现有交通设施供应和交通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不断增强的交通需求,主要表现在:
1、新城缺少环线对过境交通进行疏解。武清区现状公路网基本以新城为核心向外辐射,放射线间缺少环线进行沟通,导致大量过境交通从新城内通过或进行方向转换。其中,京津公路从新、老城区之间通过,对两个城区之间的交通干扰尤为严重。
2. 公共交通体系结构单一、公交线路分布不均匀、站点服务率低、系统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从而滋生了大量电动三轮车载客,造成横穿马路、乱闯红灯、占压人行设施,影响了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
3.居民出行正在向小汽车交通方向转变,小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现有路网容量及交通设施无法承担由这一转变所带来的大规模机动车交通需求。
4.停车设施缺乏,乱停车现象严重。
2.2规划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原则,一方面,要注重居民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达性,要充分考虑道路周围居民受到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振动的危害。另一方面,要从整体上对城市布局、土地利用、道路系统的合理性及其使用效率、资源投入和环境保护等进行一体化考虑。
2.3规划举措
2.3.1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充分发挥京津城际铁路武清站对周边土地城市功能发展的带动力;提倡片区土地混合利用和宜人的生活、工作空间尺度,尽量减少跨片区的交通需求。
围绕京津城际铁路武清站,规划建设公路客运站、公交首末站和社会停车场,引入城市轨道交通,构建由铁路、公路、轨道、新城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自行车、步行等多方式交通组成的一体化、综合型交通枢纽,并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实现城际、城市、新城3种不同层次交通的“无缝”衔接。
2.3.2推进合理的城市交通模式
通过对不同城市的交通调查显示,当新城交通出行时耗在30分钟之内(出行距离在6公里以内)时,多数出行者会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当出行时耗超过30分钟时,出行者大多数采用私家车,少数采用公共交通方式。
武清新城用地布局规划充分利用水系、生态绿地和基础设施通廊形成的分隔,将远景新城分割为不同片区,每个片区规模在1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东西向片区间的最远距离达到15公里,南北向间距离为7公里。同时,根据不同的片区功能,在每个片区内设置相应的“核”,为整个片区服务,保持片区的相对独立性。
根据新城的空间距离、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服务范围和不同出行目的地的交通要求,针对新城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提出不同的交通选择模式。其中:
对外交通(城际、城市交通):强调高效和快捷,以轨道和机动车交通为主;
内部交通(新城交通):强调居民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片区间交通以公交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片区内部交通以自行车和步行交通为主。
2.3.3提高道路网建设的合理性
在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强调道路性质与周边用地的协调,不同性质用地决定了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而决定了道路的横断面构成和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其次,应注重道路的级配结构和连通关系,避免左转车辆严重阻碍对向直行车流以及直行车流妨碍右转车辆进入右转专用车道等现象。
在武清新城规划环路,科学合理疏导过境交通对武清新城的干扰。高速公路应该绕新城设置,但与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路要很好地衔接,实现排除过境交通和方便进出城市的双重功能。
2.3.4强化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
提供必要的停车设施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应根据规范要求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设必要的社会停车场。通过分析,设置适量的路边停车泊位。目前武清新城中信广场应结合路面停车的同时考虑地下停车。南东路西侧规划新区应进一步做好停车设施规划预留。
2.3.5改善现有交通管理体制
健全和完善交通法规,制订合理的收费政策;提高交通控制管理水平,建立交通系统管理(T.S.M)系统;加快建设路外停车设施,建立停车场统一管理的机制;由固定勤务转向固游勤务相结合的路段管控;加大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逐步实施一些限制政策。
为了使城市交通管理具有科学依据,要做好城市总体层次和局部层次的交通组织规划,做好重点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与城市规划部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和运营部门共同研究和协作搞好城市交通。任何具体的交通问题都必须从全局出发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划方案、工程方案和交通管理方案。
【关键词】绿色交通 评价指标 烟台交通
由于在我国绿色交通问题提出的时间不长,相应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仅有少数人对绿色交通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而绿色交通综合评价正是城市绿色交通理论和实现途径的联系纽带,它是绿色交通从理念层次进入操作层次至关重要的环节。绿色交通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建立城市的绿色交通系统,实现城市的绿色交通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制定一套完善的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价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优劣程度和可行性。
一、绿色交通的内涵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交通需求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公平。绿色交通具有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战略目标,主张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相适应,与城市周边海域利用模式相适应,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与城市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多种交通方式共存,优势互补。
二、城市绿色交通评价内容
根据相关文献对国内现有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分析,以及文中对绿色交通系统的内涵、特征及实现途径的相关分析,最后确定城市绿色交通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交通功能评价。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基本目标是满通需求,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绿色交通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评价内容就是其交通功能的实现情况。其主要涉及交通设施、人员出行的方便以及交通出行的构成。
(2)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分别从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及公众满意度两方面研究。
(3)环境影响的评价。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尾气污染、噪音污染情况,以及道路绿化情况,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交通系统。评价基础是大气污染物、噪音分析模型及道路绿化率和再生资源的利用。
(4)政策性评价。主要包括政府出台关于绿色出行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运输企业出台相关绿色出行的规范。
三、烟台交通特点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内的重要城市,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齐全。但随着经济上的发展出现了交通与发展不协调的方面,比如:
(1)港城空间矛盾突出。烟台城市依港而立,因港而兴。但随着港、城快速发展和港城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突出地表现在:空间上港城不分。芝罘核心组团是以港口为中心、蓝烟铁路、冰轮路等集疏运通道穿越城市生活区,这既影响了城市环境,也对城区宜居品质产生不利影响;港口的功能拓展和整体发展受到空间的限制。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港区水域范围、陆域用地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临港产业和港口服务业发展受到限制。
(2)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相对滞后,组团中心不突出。烟台火车站、烟台港客运站和烟台汽车总站集中分布在芝罘核心组团内,其它组团的公路客运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缺乏相互协调和衔接。
四、指标体系
根据绿色交通的内涵以及城市绿色交通评价的内容,结合烟台交通的特点,制定出一下绿色交通指标内容,如表1:
表1
(1)交通功能评价。它包括:交通设施的可及性,交通出行的构成,人员的可及性。其中交通设施的可及性是指交通设施达到绿色技术标准以及满足人们需要的可实现性。如:英国“自行车运输系统”公司正在研制一套自行车高速公路系统,用“吹风”的办法使平均时速达25英里,而目前绝大多数地铁或轻型铁轨的车速不超过l8英里。交通出行构成主要是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的便利性。烟台致力于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的统筹安排、组织建设和协调服务,形成了全市交通行业“一盘棋”。提出“以港口为龙头,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动脉、以民航为两翼,构筑现代化、立体式、快速反应的大交通”的工作思路。人员可及性是指充分考虑人的舒适性、安全性。人出行的选择偏向于舒适,导致大量私人轿车的出现,如果地铁、公交等出行方式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人们会偏向于公共绿色交通设施。
(2)社会经济性评价。社会经济性评价包括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