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钢铁行业;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9-0041-03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二年期间,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1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8667.6亿美元。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廉价物美的中国产品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一些国家一方面享用中国产品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却把本国经济衰退嫁祸于我国巨大的出口产品数量对其的冲击。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有意识地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尤其对于迅速发展的中国[1]。近十几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一直都是遭遇来自欧美以及新兴市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据世界贸易组织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遭遇投诉倾销愈演愈烈,仅2012年,国外对我国钢铁行业发起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就有60余起。

2013年,全球经济难以根本扭转颓势,中国企业将遭遇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而钢铁产业是基础性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尤其对我国而言,钢铁是重要的战略行业[2]。因此,对于我国的钢铁企业来说,弄清楚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探寻应对贸易摩擦的途径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我国钢铁企业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引起贸易摩擦的原因呈现出多面性。一方面,为了改变经济复苏速度放缓、经济增长乏力这一状况,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等措施,以保护其国内产业,这样就导致欧美市场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迅速降低;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争端处理机制和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和透明,其随意性还较大,新兴市场国家间一旦发生贸易摩擦,就很容易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我国钢铁企业现阶段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贸易摩擦的挑战。引发钢铁行业贸易摩擦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全球经济疲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刺激政策效应逐渐减弱,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国内经济复苏明显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欧洲经济不容乐观,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呈疲软态势。而反观中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虽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仍保持增长的态势。为了维护自己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应对国内较高失业率,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纷纷选择放弃了2008年10月G20华盛顿峰会达成的支持经济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纷纷提出中国,通过设置各种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等来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出口创汇主要行业之一,首先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二)我国对欧美等国的钢铁出口长期顺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往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每年的出口总额都呈现递增的态势,这样就造成了我国与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额也在不断的扩大。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对欧美以及世界主要新兴市场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而欧美等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年累计进口钢材1360多万吨,金额大约为180亿美元;而累计出口钢材却高达5500多万吨,金额达到500多亿美元。持续的贸易逆差强烈的冲击进口国的钢铁企业,也间接地威胁到欧美国家的霸主地位,因此,这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保护本国的相关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对我国钢铁企业采取更多、更隐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三)钢铁产能过剩,内需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97983亿元、471564亿元、519322亿元;相应年份的国内贸易额则分别为:156998亿元、183919亿元、210307亿元;国内贸易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39.4%、39%和40.5%。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尽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数量巨大,但国内贸易额所占比例很小,这说明我国国内市场容量小,内需明显不足。

这一现象在钢铁行业体现的更为突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和2012年两年,我国的粗钢产能分别维持在8-9亿吨之间。面对相对饱和的国内市场,钢铁产能持续过剩的我国钢铁企业,为了盈利,就势必向海外扩张,扩大钢铁产品的出口,不断加大海外市场产品投放量,引发相关进口国不满,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四)钢铁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出口结构不合理

近些年来,世界上主要产钢大国的位次基本保持不变。其中,中国、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以及韩国一直都是世界上排在前几位的主要产钢大国。中国这几年一直都稳居第一位。我国钢材的进口国主要是日本和韩国;而我国的钢材出口目的国则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及东亚和东南亚。其中对亚洲国家出口钢材的数量占我国出口钢材总量的三成以上。

从出口的钢产品的结构上看,由于我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成为我国钢铁企业出口的优势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出口产品主要以冷轧板、热轧板、螺纹钢、钢管、中小型材,线材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为主,中高端产品少,国际知名品牌少,且企业对品牌的保护意识弱,对产品的国际标准转化不到位等等。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钢铁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产品结构以及敏感的商品价格、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导致我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下降,极易遭受贸易摩擦。

二、我国钢铁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同世界主要国家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和贸易规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不断扩大的国际贸易也成为近一段时期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潜在因素。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贸易摩擦发生的数量短期内不会下降,而且形势只会更加复杂,而不会简单化。贸易摩擦数量增多并不奇怪,这是贸易增长的必然反应。中国企业一方面要了解国际贸易摩擦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加以应对。

(一)构建和谐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体系

我国的钢铁行业要从总体上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平衡发展,以国内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和缓解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我们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扩大内需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方面[3]。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为钢铁企业拓宽国内市场的同时减少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从而减少贸易摩擦的风险。

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我国的钢铁企业要坚定不移的开拓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和国际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国内和国外市场,才能更多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另外,针对我国钢铁行业出口对象过于集中的问题,我国钢铁企业不能将目标仅仅局限于同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除了要继续经营好现有的目标市场,还要开辟新的世界市场,实行市场多元化,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多元化发展,优化出口格局、出口秩序,发展多边贸易。

(二)完善对外经贸政策,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之所以不断升温,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严重不合理[4]。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多出口中低端产品,政府和各级企业应进行科技、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提高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以智取胜,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同时,我国政府在制定和调整相关的对外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我国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冲击,加快消除国内市场存在的行业垄断和贸易壁垒,全面合理地推进国内市场的开放,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理顺产业链条,提高环保、安全卫生的标准,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三)建立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培养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专门人才

我国钢铁企业出口贸易涉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越来越多,在我国企业遇到反倾销,反补贴投诉时,政府应该快速反应,建立专门的机构,收集并研究主要贸易出口国的各种贸易壁垒措施,并结合我国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制定我国的应对策略,在应对技巧及相关法律方面给予相关企业以强力的支持。企业自身也应该善于运用WTO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变被动为主动,最大程度的减小企业的经济损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同时,政府应组织专家、学者对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类型及其影响等进行研究,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四)钢铁企业应对贸易摩擦,要讲究策略,突出重点,积极应诉

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的长期性、普遍性告诉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企业应该端正心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巧妙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应该遵循国际市场规律,减少自身的失误,不给国外企业发起贸易摩擦的借口。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应该更加自信,不断提升出口产品的档次,提升产品的技术质量标准,营造钢铁产品的国际品牌,靠技术、品质赢得客户的长久青睐,那么就势必可以将贸易摩擦降到最低点。

当企业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可避免的时候,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种类的贸易摩擦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要善于整合行业优势,集中优势进行合理的抗辩;同时要努力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信息和法律支持。合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通过谈判对话的方式化解贸易摩擦,寻求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环境,最大限度的实现互利共赢。

(五)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同类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

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从总体的国际贸易争端案例来看,中国企业获得胜利的概率还很低,和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经验和成果相比较,我国企业仍存在很大差距。欧美及日韩等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同时也一直都是我国主要的国际贸易伙伴,由于它们的贸易对象国遍布世界各地、贸易品种类众多,几乎涉及到各个产业,因此,这些国家的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尤其是这些国家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过程中政府、行业以及企业三个层面分工协作、相互协调在贸易信息收集与、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的建立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钢铁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和钢铁企业应该派出专门的人员到国外相关企业去调研考察,结合我国钢铁企业自身情况,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信息体系和国际摩擦预警和解决机制,以促进我国钢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安磊.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特点、趋势及对策[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2,(9).

[2]郭宇.我国钢铁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4).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并且分析了中国之所以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整体性的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型的贸易摩擦的解决方法。在中国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移的过程中,熟悉WTO的贸易规则并以此建立自己的贸易救济体系,加强国际预警机制,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解决中国所面对的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贸易摩擦;反倾销;反补贴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国际市场中,也在国际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近些年来,许多反倾销案都涉及到中国,许多国家对进口中国产品设置了很多门槛和关税,毫无疑问,在今后中国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过程中,会受到更多的贸易摩擦。

一、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由于全球化的生产和交易,使得在国际交易市场中,所有的国家都有相同的交易机制、交易模式、计价方法,甚至要求不同的国家要有相同的文化习俗和交易习惯,但是这在目前或者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可能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贸易摩擦问题就会随之而出现。

(二)贸易保护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一向是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WTO组织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贸易也趋向于自由化。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随之而消失,甚至在一些国家反而变得更为严重。一些国家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能够占有一定的份额,总是采用一些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增加大量的进口关税,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经常以WTO的某些规则的模糊性,打“球”,设置贸易壁垒。另外,一个国家的一些幼稚产业,只有在国家政府的保护下,才能够应对进口产品的冲击。由于幼稚产业的科学技术较差,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占领市场,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支持本国的幼稚产业的发展,那么本国的这些幼稚产业根本不具备与进口产品竞争的能力。所以,处于保护幼稚产业的目的,一些国家也会制定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导致贸易摩擦的产生。

(三)发达国家的政治原因或者其他利益的影响。

两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除了受到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主要还受到两个国家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影响。美国在对中国出口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不向中国出售高科技机电产品。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低,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低,从而使得制造业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美国在对中国的制造业产品、人民币汇率上做文章,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摩擦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为了美国国内的面临利益威胁的制造商的利益。

(四)国际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通过贸易之后,每个国家都会获得利益,状态都会优于交换前。所以,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较高,应该致力于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位于价值链的高端,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就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位于价值链的底端,那么所有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都可以获利。

(五)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组织以后,因为这些发达国家承诺了必须要与中国实现一定的贸易开放,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甚至威胁到其本国产业的发展,夺走了一部分本国企业的利益,给本国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为了能够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就通过贸易摩擦的形式来为本国企业争得发展空间。

二、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一些国家的内部需求疲软,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加大,所以,为了保证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包括一系列的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所受到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我国与少数国家被归类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成为许多国家对我国企业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的借口,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政治因素。

(二)内部因素。

我国之所以受到贸易摩擦的攻击是因为,自加入WTO组织之后,我国并没有根据WTO对于贸易的有关准则对自己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作出修改,而且在遭受到国际贸易诉讼之后,也并没有积极地根据WTO的有关准则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非常的被动,没有根据刚刚加入WTO时,所承诺的调整自己相关的经济政策,是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三、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一)反倾销型的国际贸易摩擦。

反倾销型的国际贸易摩擦实际上是指,对于倾销外国的商品,不仅增收一般的关税,还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从而降低其销量,影响其出口。在欧盟对华的光伏反倾销案中,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31.14%到249.96%的反倾销税,可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所涉及到的关于反倾销案件的金额庞大,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二)反补贴型的国际贸易摩擦。

反补贴摩擦是指国家通过补贴或者退税给出口公司,使得其产品的价格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使得该国的某一行业能够打开他国市场,取得价格上的优势。在印度对华的风力发电机组铸件案件中,印度商务部最终决定对来自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机组铸件征收8.78%到13.44%的反补贴税,以降低中国风电企业在印度的竞争力。

(三)技术壁垒型的国际贸易摩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逐渐降低关税,所以关税对于贸易的保护作用也不断降低,相反地,技术壁垒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贸易保护措施,技术壁垒在发达国家比较常见,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有着更高的科学技术,但是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我国的技术壁垒型的国际贸易摩擦也在逐渐增多。

四、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自身的贸易救济体系。

面对现如今国际贸易中存在的贸易摩擦,我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属于我国、符合我国国情的贸易救济机制,包括如何应对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学习以前的相关案例,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建立相应的贸易救济体系。

(二)加强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设。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国际摩擦的发生,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对于我国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要时刻关注,一旦出口产品出现价格过高或者过低的波动现象,就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注意此时有可能会发生国际贸易摩擦。一旦发现某一出口国家有贸易保护的倾向,就要立刻调整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并且根据国际市场,及时调整自己产品的价格,避免贸易摩擦的实际发生。

(三)熟悉掌握WTO的贸易规则。

我国要熟悉掌握WTO中有关的贸易规则,充分利用WTO对于国际贸易的规定来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并且可以用WTO的相关规则来应对发展中国家,解决争端,为我国赢得有力的地位。

(四)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

在发生国际贸易摩擦时,通常只有各个企业合作,信息共享,才能够提高获胜的概率。当我国被卷入国际贸易摩擦案例中时,要采取积极地应对方式,熟悉操作流程,并且快速找到应对的策略,联合所有涉案行业的企业,避免资金不足、缺乏经验、信息缺乏的影响。给准备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诉讼的国家一定的冲击。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粗犷型的向环境节约型的发生转变,原来的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劳动力和资源为主,通过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来推进经济的增长,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

作者:刘方舟 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春梅.贸易大国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及其预警机制之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6

[2]王厚双,邓晓馨.日本“三位一体联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经验与启示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8(02)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摩擦

一、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

(一)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全球贸易摩擦近十年内数量大幅度上升

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2年6月,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1,979起,反补贴调查147起,保障措施案件(截至2001年底)114起。1995~2003年,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共立案275起。涉及全球范围的贸易摩擦有日美“汽车战”、欧美的“香蕉战”,以及2002年3月份美国实施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引发的全球钢铁贸易战等。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近两年来中外经济摩擦明显增多。根据香港《文汇报》2004年2月22日的报道,2003年中国企业遭遇出口应诉案件60起,其中反倾销案件47起。虽然案件数量和上一年不相上下,但涉案金额分别高达25.93亿美元和18.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剧增228.5%和315%。

(二)国际贸易摩擦对象扩大

中外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次数较多。中国每年发生的国际经济摩擦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引起的,或是针对发达国家的;二是金额较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每次涉及的金额都很大。中外经济摩擦之所以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是由中国的贸易格局决定的。中国与国外的经济摩擦过去还主要集中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但现在,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也在增多。在有些领域,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虽在金额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在发生次数上却大幅增加,甚至超过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摩擦发生次数。仍以反倾销为例,近年来,中国遭受反倾销行动最多的不是来自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根据WTO统计,1995~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226起,占中国所遭受反倾销立案总量的63.5%,而同期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130起。这说明,使中国出口屡屡受挫的反倾销壁垒主要不仅来自发达国家,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

二、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

(一)贸易保护主义

我们深知,一个国家在参与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使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而对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给予保护,结果导致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以及卫生、防疫、市场秩序等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的被频繁使用。所以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主义就会发生激烈碰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是在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采取一些限制进口或鼓励出口的行为,而且花样翻新,如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等措施。这些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引发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这也是中国目前遭遇国际经济摩擦的根本原因。另外,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在经济不景气时显得最为严重。2001年“9.11事件”以来,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便乘机沉渣泛起,频繁引发国际贸易摩擦。这几年来,中国遭遇经济摩擦之所以特别严重,与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也有着密切关系。

(二)外贸依存度过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简记为FDI)方面,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2年流入中国的FDI达到了527.43亿美元大关,成为全世界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其中,2004年是这几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迅速增长的一年。1~10月的海外直接投资已达538亿美元,同比上升了23.5%,超过了上年全年535亿美元的水平。1979~2004年中国累计吸收FDI达5,014.7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起了巨大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却是相当逊色的。自1979年中国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截至2002年底,中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共6,960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仅为299.2亿美元。这些数字的对比,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中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

(一)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根源,通过有效的贸易规则来约束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是我国化解国际经济摩擦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逐步推进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多哈回合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参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为中国完善国际经济规则和促进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大好机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该通过多边和双边谈判,完善有关中国加入WTO的法律规则。西方国家出于政治动机对我国提出一些不合理的经济主张,在新的多边贸易中,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使西方国家不合理的政治动机回归到市场层面上来解决。

(二)完善对外经济政策

在发展对外经济和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切实考虑国际因素,注意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给外部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国际收支和进出口基本平衡作为目标,不追求大额顺差,不断扩大进口,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做出贡献。要在坚持提高引进来水平的同时,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稳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进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等,加强互利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缓解贸易摩擦。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商的技术、专利、销售网络和品牌,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以返销的形式进入其国内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转变为外商所在国具有国际合作性质的国内行为。实现有效应对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参考文献:

[1]赵瑾.应对贸易摩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4.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第4篇

中国出口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与“内需”、“投资”成为保增长的三辆马车,它对于中国gdp的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这样一个“主发动机”,伴随着贸易量的增加,我国的贸易摩擦也表现得越来越激烈,这其中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问题尤为突出。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作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分析就非常地有必要和有价值,而对道德新因素的分析更是势在必行。

国内的一些学者,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案例,然后透过数据分析摩擦的成因。他们从理性角度阐述成因,一些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贸易中的正常现象,所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随着贸易额的增加,摩擦是肯定会出现的而且越来越多(李春顶,2006)。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美贸易摩擦归根结底是中美贸易顺差造成的,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顺差,美国政府不可能不采取措施,并且这个是目前的主流观点。还有一些观点,比如中国出口经营以价格竞争为主,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差距大,而且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都使贸易摩擦不可避免(韩立明、于静,2006)。同时还有一些研究指出经济结构失衡和不对称是摩擦的主要原因(雷达、于春海,2004)。

本文在他们经济理性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贸易影响因素道德层面,并从政治道德、国民道德以及企业道德三个不同的角度试图为中美贸易摩擦提供一个有力而合理的解释,以揭示其中真正的原因。

二、贸易理论解释的局限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渐加强,尤其是国际间的贸易,在无声无息中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把可口可乐运送到世界的各地,使普通百姓可以很方便的享受到他国的最新产品。早在几百年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一直在研究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也很多。下面我们从目前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看是否能找到解释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最初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给参与各方带来诸多利益。从静态角度查看,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可以在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福利的总体增长;从动态角度看,开展国际贸易会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间接地积极影响。亚当•斯密等初期的经济学家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站在利益的角度,认为两个国家通过交换实现自己的利益,这是互惠的行为。即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是互惠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以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为基础的,在他的基础上,加入了比较成本的概念。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原理,即这样的分工贸易可以提高两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换句话说,中美贸易以互利为基础,实现了两国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是宏观经济的期待结果。上述两个理论是国际贸易分工的经典理论,从上述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中美贸易是互利的、互惠的。那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是互惠的,何来每年都在增加的贸易摩擦案例。莫非我国和美国不是按照国际分工理论进行的国际贸易?但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告诉你:我国完全是按照国际分工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

新古典贸易理论也就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它强调要素禀赋在国际贸易结构中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要素极其丰富的大国,应该出口劳动力密集的产品;而美国是一个技术和资本要素丰富的发达国家,应该出口技术要素密集的产品;中美贸易的结构正好符合这一要求(于铁流、李炳祥,2004),所以双方应该有着大量的贸易往来,事实也是如此。然而近年美国使用“反倾销”等手段阻碍中国进口,这是不符合要素禀赋理论的一种行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在某些方面也不能解释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再来分析一下国内学者的一些观点。有人认为中美摩擦是中美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起的,但我们深知:中美贸易顺差,“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我国用4亿件衬衣才能换来美国的一架波音737。如果整天把“顺差”两字骄傲化,而不去深刻分析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那我们的顺差只能是纸上谈兵。顺差引致摩擦不能完全否定,但用它来完全解释中美贸易摩擦那就不完整了。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全、经济结构失衡导致了摩擦,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随着时间推移,会一步一步完善,但中美贸易摩擦为什么却在逐年增加。按照这些学者的理论,只要中国经济结构合理,中美贸易摩擦旋即消失。相比于10年前,现在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应该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理论上中美贸易摩擦的案例应该比10年前减少。但我们得到的数据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案例在以正比例增加。如果单把摩擦归因于我国的体制,有点牵强了。

通过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学者的观点,我们对中美贸易摩擦没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单从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分析角度考虑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很难找到突破点。找一些中美贸易的数据和摩擦案例,列个图表,就说中美摩擦起因于结构等原因,未免有点太过单一了。

三、道德因素对中美摩擦的解释

既然国际贸易理论在经济方面不能合理的解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那不妨从感性的角度,即抛开经济数据,单从两国道德博弈考虑两国的贸易摩擦。

(一)政治道德

政治道德,即中美两国政府的道德影响,更准确的说:中美两国在贸易中的政治博弈,政府道德大小的比较。作为两个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经济的崛起正越来越威胁到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政治家不可能对这种贸易形势的变化无动于衷,超级大国的国民也注意到这种慢慢改变的趋势。美国政府的政治道德在此时就起作用了,为了满足国内国民的政治需求,也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支持。通过对中国采取贸易壁垒,党派获得民众支持。从道德角度讲,这显然违背了道德,违背了两方的贸易互惠的原则,政治道德手段的目的最终打破了互惠的原理。

美国政府在政治道德中处于优势,他们有着雄厚的资本,民众有着好的福利待遇,即使暂时的实施倾销、壁垒政策,虽然会使资源配置暂时性的紊乱,但美国基础远强于中国。美国政治家更看重倾销政策的次级效应,即全民欢呼,把选票投向政府,这也许才是政治道德所想要的,用经济损失换来政治。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我国与其进行国际贸易,发生贸易摩擦是必然的,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一步一步的逼近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较大地位时,这种摩擦会越来越频繁。美国国内是不允许有另一个超级大国再次诞生的。

而我国在政治道德中处于劣势,我们不可能和美国一样,对美国产品进行更加严格的贸易倾销政策。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道路中,外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进美国产品、人才、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美国贸易进行壁垒,相对于贸易损失,我国政府所得到的政治道德效果完全小于这种损失。对于基础相对薄弱、需要快速发展的我国,政治道德实在不可行。

(二)国民道德

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特点;成因;对策

一、目前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1、贸易摩擦发生的领域不断扩展

截至2005年11月底,我国被反倾销调查的产品约4000种,涉及化工、机电、轻工、纺织、食品土畜等多个行业,摩擦领域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之势,其中农产品、纺织品逐步成为国外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热点。机电产品从过去-的一次性可刻录光盘、打火机,扩展到了不锈钢紧固件、滚珠轴承等。纺织贸易摩擦开始向产业链上游———纺织料蔓延,此外,木地板、鞋类产品、锁、家具、建筑用配件及玻璃制品等轻工工艺品也成了被调查的热门产品。

2、贸易摩擦从显性走向隐性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面,同时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与深度。摩擦除了对外经济政策的直接碰撞外,还有很多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的,并有从显性摩擦向隐性摩擦演化的趋势。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已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为以技术标准为主要的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从美国为保护钢铁业,在选举因素影响下而起用“307”条款的贸易保护,到欧盟带有特定人权色彩的以劳工保护借口进行的贸易纠纷,都说明我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更多带有不确定性和隐性。

3、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主力军”

2006年6月,墨西哥经济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塑料卷笔刀作出反倾销终裁,自6月13日起征收10美元/公斤的反倾销税。最近两个月,印度、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纷纷运用“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采取保障措施)限制中国产品进入。自2006年6月起,印度政府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丝绸产品收临时反倾销税;7月12日,土耳其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真空吸尘器和电熨实施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7月份,阿根廷对原产于中国的一次性可刻录光盘进保障措施调查……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产品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各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中,发展中国家占了60%以上。

4、特定商品摩擦激化

我国特有的劳动成本优势,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各WTO成员国对此加以特别的关注,这类产品的贸易摩擦成为高发区。按我国加入WTO时所达成的协议, 2005年我国对欧美的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但2004年国外对华纺织品特定保护措施的贸易保护调查,涉案金额达30亿美元。虽然 2005年6月11日我国同欧盟经过艰难谈判,最终签定《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我国的纺织品停止调查,到2008年欧盟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全面开放。但是,我们清楚这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对来自我国的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激化可能。

二、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生产的全球性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具有趋同的各种制度、规则,甚至文化和风俗,而这在目前和相当长的未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只要这些差异存在,国与国之间在增强相互之间联系之外,产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国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造成了压力。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很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

3.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

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也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现仍有许多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继续采取“替代国”等歧视性办法,这种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我国出口企业确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及有效应诉构成了很大障碍。 转贴于

4.发达国家国内的政治和其他利益的影响

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还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非经济因素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和安全因素。比如,美国政府出于信仰原因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上迟迟不肯调整政策,并在技术领域设置诸多限制,阻碍高技术机电产品对华出口。挑起中美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实际上代表了美国国内面临竞争威胁的制造商的利益。

三、我国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一方面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冷静对待,因为贸易摩擦的增加是一个国家在融入国际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

1.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次,不仅来源于本国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同时还必须下大力量研究和驾驭WTO规则。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在国内各行业及相关企业,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WTO规则及其相关知识。其二,自觉运用WTO规则,围绕贸易实务中商品属性、价格条款、运输保险、检验索赔、谈判签约等方面进行洽谈和磋商,在充分尊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双赢的互利合作机制。其三,对于在外经贸活动中使我方利益受到损失的事件或行为,要认真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自觉运用国际法律规章和WTO规则,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谈判和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频繁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根源。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谈判,逐步推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理解,使更多的国家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从而为国内企业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多哈回合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这次多边谈判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团结与自己有着共同利益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抗衡,争取在谈判中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当然,对于可能开启的对自己不利的某些国际经济条约的谈判,我国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坚决予以抵制。

3.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战略

据有关人士披露,国外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出口增长质量高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所以国家要加大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把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上来。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认证制度,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传统的“出口至上”发展战略使我国频繁陷入贸易摩擦的漩涡,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摒弃轻视内销而鼓励出口的政策,进一步淡化出口的作用,重视提高国内市场的容量。

4.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讲过一个观点,“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介组织谈不上市场经济”。为了应对贸易摩擦,须充实和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商会,可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团形成合力走向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中遭遇的摩擦等难题。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更有迫切需要。单打独斗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时依靠孤军奋战获得成功,更难以靠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式下,集体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各地可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国际商会下设专业分会,同时,为防止形式化,还将设立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起到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1]宁养琰,陈 鸣.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5,(3): 3-15.

[2]黄辉.中欧贸易摩擦[M].北京: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