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景观道路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一个城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观,它的尺度,两侧建筑物的体量与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和标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穿梭来往的车流、漫步的行人…这些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例如在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名城北京,拥有优美的城市空间形态和道路景观,北京的长安街两旁雄伟的天安城楼好具有老北京街市生活特色的胡同成为北京所特有的景观。因此,城市道路是城市建筑景观的依托、是城市人文景观展现的舞台,是人们观赏城市景观的通道。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
作为城市景观一部分的城市道路景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义:首先,“城市道路景观”不是单纯的道路空间的扩展、眺望,也不是对道路两旁建筑物的评价,而是在道路环境扩展中,景观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和周边环境的整体之间的组织关系的艺术,是存在于一定领域中的问题。第二,观看“道路景观”的人不仅仅是从外部客观地观望评价,而是能否将自己融入景观中而有所感受。第三,“道路景观”是自然和人类事物交织而成的某种空间。因此自然要素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车行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中的车行道路主要有连接城区和郊区的高速路、市区内的快速路等。这种道路上汽车得以高速行驶,其景观特性应符合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观特点是由于路段较长且路幅较宽,道路两侧通常具有完整的绿化;为保障安全有非常醒目的交通标志和信号系统:由于观赏者主要在车中,两侧建筑物一般较简洁,强调轮廓线和节奏感,偶尔一些大型雕塑或标志物的出现将起到丰富景观的作用。除此之外,不同的车行道路在景观设计上还有不同的侧重点。
1 郊区车行道路
郊区车行道路一般用于连接城市与近郊或其它城市,如高速路与轨道交通。
道路形式的设计。由于速度的要求道路线型设计多为直线或平缓曲线,不易产生特色,而往往通过道路空间的设计来体现变化与差异,如利用两侧自然风景、建筑、绿化来加强视觉效果,创造出借景、对景以达到步移景换的趣味;通过建筑物或树木的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的变化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
道路设施的景观设计。高速路上的道路设施主要是指为汽车行驶服务的设备及标志。它们包括:划线、信号等、指路牌、隔离装置、跨线桥、候车厅、加油站等,这些设施的设计要与道路整体环境相协调。交通标志的设计要形象化、标准化、突出直观性、并根据道路环境特色加以个性化色彩,高速路上还经常设有警察造型,以提醒驾驶员。
绿化设计。高速路的绿化设计应考虑衰减噪声、避免视线遮挡;绿化类型的选择可根据道路两旁的的建筑景观来定,若景观较好,宜选用草坪、低矮的灌木或树冠较小、树干较高的树种;对于较为宽阔的道路,可在其两侧或中间设置绿化隔离带,调整空间尺度;此外,树种的配置还应精心选择、巧妙的配合,使道路在不同季节里展现不同的景观。
2.市区车行道路
市区车行道路(快速路)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现为高架与立交的型式,其道路景观设计与一般道路极为不同。
道路形式的设计。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区内,其高度、宽度、尺度设计应对城市传统景观加以充分考虑,以降低快速路对于传统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割裂,尤其是快速路产高度要加以控制以避免对传统建筑立面所讲求的比例关系造成破坏,必要时可采用地面式或拉开与建筑高度产差距。
道路设施的设计。快速路上的道路设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信息显示牌、护栏、隔音板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道路功能补充与完善,还要注重它在视觉效果上对快速路美化与修饰功能,更要避免自身对景观的消极影响。
绿化设计。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为快速路的绿化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契机。绿化铺作的几何构图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会形成在大尺度上的景观的合谐。但也应该注意这种绿化不应仅仅是一种视觉需要,仅仅是对于“失落空间”的填充,还应注意其可达性,使其成为人游憩的场所,从而使“失落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高速路自身也可以进行绿化,将支撑立柱以及护栏、隔板加以绿化,使其成为一条绿色的纽带,会将快速路巨大的体量化为无形。
三、步行道路景观设计
步行道路的出现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生机,其景观特性为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可识别性、可适应性、可观赏性、亲切性、公平性、可读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观设计在考虑上述几种情况之外,应格外强调个性化、人性化、趣味、亲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步行道路在城市中主要有商业步行街、滨水步道等。
1 步行商业街
道路形式。通过街道空间形式来体现步行商业街的景观个性。如德国布莱梅古商业街狭窄而弯曲的街道形式,构成了其特有的景观形象。
地面铺装设计。步行道路的地面铺装要平坦,尽量减少高差变化,地面不得己由高差变化时,应做明显的标志,如采用醒目的颜色;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性能的铺装材料,如南方炎热多雨,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滑防冻、不易损坏。铺装材料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设计能够强化商业街的景观形象。
设施设计。步行道的设施设置要考虑在其中人群的多种使用需求,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电话亭、自动提款机、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应依据使用方便、造型别致、尺度亲切、布局合理、无障碍使用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商业街多是有传统历史的,其设施设计也应充分体现文脉精神。
绿化设计。为了能够反映商业步行街的繁华特点,不宜采用高大的树木,而且种植密度要适中,不影响两旁的建筑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展现其商业氛围。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广场或道路局部放大处种植一些遮蔽树,这对夏季较为炎热的城市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
2 滨水步道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环境,是最具活力的地方,能够充分展现城市优美景观,也是城市重要生态廊道,因此城市滨水步道的景观设计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道路形式道路线型应充分沿河就势,线性公园绿地、林荫道、步道均可构成滨水步道形式,在适当的地方还可以放大成广场、地标等进行重点处理。
建筑物的形式。滨水步道的建筑物一般布置在远离水面道路的一侧,并且可以采用独立间隔的开敞布置,使城市内部空间与水上空间能相互沟通;在横断面上,建筑要与滨水步道宽度及水面相协调。
绿化设计。是滨水步道的重要景观元素,但由于其担负着重要生态效应,滨水步道的绿化与一般道路绿化截然不同。其绿化植物的选择应以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植物为主;绿化设计应结合防护设施、堤岸形式等因素塑造有机的道路景观,植物的搭配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合适地区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林地,在河口和河流分合处创建湿地等。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景观环境成为人们广泛使用和关注的焦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道路景观除了与道路设计,还需要与城市规划、路侧建筑建设、道路市政管理的配合,才能共同营造和保持美好的景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道路景观;城市道路;设计
1 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设施,除了其最基本的功能外,它在城市景观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把它放到体现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的地位。从城市景观的角度赋予城市道路多么重要的作用都不为过。而道路景观在交通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城市是凝固的音乐,道路网络恰如流畅而富有韵律的五线谱,由于流淌而产生动感,形成了美妙的旋律。以下,我们将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构成要素、现状分析、研究内容、研究要点、原则思路等6个方面对当前的文献进行综述。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自十九世纪末,各国学者就相继对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大量研究,称其研究为古典理论。古典理论对车桥模型进行了大幅简化,桥梁模型均是连续的,主要是对车辆荷载的模拟有了一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周艳薇 从三方面进行了考虑,1、城市道路的不易变更性, 2、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 3、城市道路是城市景观的窗口, 也是城市风貌、特征的突出表现。并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构成要素。
郭志刚 指出:城市道路景观大致可以分为道路本体景观、道路附属设施景观、道路区域景观以及与道路历史文化相关的人文景观等几类。
道路本体景观是指构成道路本体的要素形成的景观。构成道路本体的要素包括道路线形走向、道路竖向以及道路横断面布置、路面铺砌、隔离池、栏杆、道路绿化、挡墙、护坡、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等。道路附属设施包括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线)、公共设施和小品(如公交站点、休闲椅凳、卫生设施、通信设施、雕塑、喷泉)等。道路的景观则包括沿街景观和远景景观。道路景观是由沿街建筑物、构筑物、设置于道路和附着于建筑物上的广告设施、围墙、栏杆、绿化带以及街边广场、公园等形成。远景景观由山川、湖海、森林等自然要素和远处的高楼大厦、塔台、城墙等人工要素组成。
同时,周艳薇也认为城市道路景观构成要素要从道路、道路的边界、道路的区域、道路的结点等四方面考虑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城市道路的景观, 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环境, 而且还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等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 国内的城市道路景观, 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 但总体来说, 不论是使用者还是管理者, 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考虑不周、不完善, 还存在许多问题。
姚阳、董莉莉 发现了一些问题:1、道路景观设计形式过于简单, 缺乏特色、创新与活力。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单纯注重交通功能的实现。3、 道路附属设施不够健全, 缺乏例如交通标志、人行天桥、道路地下通道、行人公厕、道路路名及路向标牌、城市交通地图展示牌、果壳箱、公话亭、特殊人群无障碍通道等能使道路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城市道路缺少足够的绿地面积。4、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5、在树种及草地花卉的配置上,只考虑一时的景观作用,而对季节性的景观变化和昼夜变化因素考虑甚少。
熊秋文 则从宏观角度对现状给出评价:1、不能很好地传承文脉,2、不能很好地以人为本,3、不能很好地整体连续。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景观设计在设计上有诸多要考虑之处,但所遵循的原则大同小异。
熊秋文认为要能够体现以下7点:1、安全性,2、功能与景观的高度统一,3、传承文脉,4、以人为本,5、连续性,6、生态性,7、可观赏性。江棋踢 则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解释:1、以人为本与安全性相结合,2、坚持景观设计多样性与历史文化相结合,3、坚持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当中的要点。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当中的要点,应该是“把握好要素”和“利用好要素”两个方面。对道路本体景观、道路附属设施景观要素要把握好。除了符合有关规范以外,还要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协调好。对道路区域景观以及与道路历史文化相关的人文景观要素,则要利用好它们,使它们与道路本体互为烘托、陪衬,并融为一体。
郭志刚认为要点应该是“把握好要素”和“利用好要素”两个方面。对道路本体景观、道路附属设施景观要素要把握好。除了符合有关规范以外,还要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协调好。对道路区域景观以及与道路历史文化相关的人文景观要素,则要利用好它们,使它们与道路本体互为烘托、陪衬,并融为一体。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路。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既要实现道路本身的功能, 又要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符合地方文化特色, 传承文脉以及适合城市形象和发展、充分利用以自然资源为设计原则, 将人、车、路、景高度地统一起来, 设计出符合人们更高生活质量追求的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遵循一定的思路进行。
熊秋文的思路是:1、确定城市道路景观的主景要素,2、确定城市道路景观的环境氛围,3、确定道路景观的空间组合。张彦军、朱丽红也认为:1、确定道路景观的主景要素,2、确定道路景观环境氛围,3、确定道路景观的空间组合。
3结语
笔者的研究方向是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我国北方城市道路景观的起步要晚于南方诸多城市,这就要求我们把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的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走向生态化和趋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道路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协调,以解决城市交通污染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需要各方努力和艰苦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Jeonghun Mok, Landphair H C,Naderi JR. Landscape improvement impacts on roadside safety in Texa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8(3):263-274.
[2]Cackowski J M, Nasar J L.The restorative effects of roadside vegetation implications for automobile driver anger and frustration[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03,35(6):736-751.
[3]周艳薇.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5). 174-175.
[4]郭志刚.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173-175.
[5]姚阳,董莉莉.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4). 35-38.
[6]熊秋文.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 山西建筑,2007,(21). 299-300.
关键词: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主景植物
0 引言
何为动态景观,举个例子,一个玩具陀螺,其表面画有一幅画,静看起来很漂亮,可是转起来全然不是味,但如果画的是几个并列的同心圆图案,转起来就很漂亮了。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植物构成的景观好比一个陀螺,只是其本身并不运动,运动的是欣赏道路景观的人。
笔者据多年的城市道路园林设计经验,简单谈谈道路的动态园林景观,以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
1.1 动态园林景观的特点
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公园小景观,后者多为一种驻足观赏的静态景观;道路景观的观赏主体主要是处于运动的汽车(人)、路上的行人,它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通过植物在绿化带内的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此为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也就是说,公园小区的静态景观不适宜设计到道路景观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相类似的动态视觉设计也应用于地铁的动态广告中。
1.2 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也是道路景观,符合以下设计原则:
1.2.1 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司机的驾驶疲劳度等,创建舒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1.2.2 动态美学:动态景观是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其决定因素就是视觉变化的速度,因为速度决定动态景观变化的尺度。
1.2.3 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并考虑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地植物,形成稳定优美的景观。
2 对道路园林认识及设计上的误区
要“生态不要美感”,这其实只强调了功能性,而忽略了园林的艺术性。只要生态就好,忽略了道路内在的视觉美学要求。尤其是现在的快速路园林建设,只要求多种树,园林美学要求不高。
对“自然生态”的理解有误解,植物配置设计粗糙,施工出来的效果凌乱无序,并将期当成所谓“自然”,其实是毫无观赏与动态美感,降低了园林艺术水平。
动静态景观错位,将公园小区的静态美用于道路上,做得过于繁杂。不但可能影响交通安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就如前言所举的一个“陀螺”例子。
植物生长有其本身的自然规律,城市道路绿化片面追求初期效果而种得过密无视了植物未来自然生长的空间,或者对灌木加以修剪追求所谓人工美。
3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3.1 景观定位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定位应根据其市政功能作用不同,分为主干道与一般道路, 其中主干道中又根据设计时速不同分为城市景观路、城市快速路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以上道道路尤其是园林景观路及主干路的绿化进行整体的景观特色规划。
景观定位与设计时速有很大关联,而动态景观尺度决定于速度快慢,因此景观定位通过设计时速影响了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城市景观大道:园林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点,行车设计时速一般
城市快速路:设计行车设计时速一般80km/h。园林设计的侧重点应不同于景观大道,而是首先以绿色安全导向为前提,植物配置强调大尺度的变化,使其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
一般道路:道路在城市中处于次干道的地位,设计时速不高,除非特殊要求,观景要求一般不高,因此园林设计应满足安全与生态的要求。
3.2 景观分段
景观分段从宏观上来体现道路的动态景观变化。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具有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可使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提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道路全程较长,按用地环境分布有多个路段,各路段的绿化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环境特点,景观上得以丰富。
城市道路周边用地分为居住区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山林地貌等,根据每一用地情况,园林设计上有所变化,使每段均有自己的景观特点又相互联系,以丰富道路景观、呼应环境。
4 动态园林景观与植物配置关系
景观分段从宏观上体现了一条道路的动态园林景观变化,而每一景观段的植物配置则从微观上构成了城市道路动态视觉变化的基础。
道路动态景观强调的是立面变化的感觉,即植物疏密感、高低错落感,这比漂亮的平面图案更有强烈视觉美感。其设计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等美学原则,植物配置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思想;
城市道路绿化带中与动态景观变化紧密关联的主要为中间绿化带、主辅分隔绿带、红线绿化带。每种绿化带根据视点所处位置不同其配置设计手法(韵律控制)也有所不同。
4.1 中间绿化带动态景观
中间绿化带位于道路中央,与超车道相邻,它在所有绿带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起到防弦光的生态功能,因为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可合理配置灌木、 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此外中央绿带还是体现一条道路景观特点的重要空间。
中间绿化带以双向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因此中间绿带应有两个观赏面。中间绿带主要由一个个主景植物串连而成,主景植物一般由大灌木、乔灌组团构成,每主景之间的差异通过配置形式(遵循美学原则)、植物种类来体现。这就要求设计者须熟悉每种植物的形态、特性及其相搭配后的生长状态等,才能把握好施工后的园林效果。
紧挨着超车道的中间绿植物主景变化尺度与交通安全(如超车)有密切关系。
当道路定位为景观大道,设计时速一般低于60 km/h(16m/s),中间绿带主景植物变化可丰富些,每主景植物种类不低于3种。据研究,收费站前画的密密的白色减车带可使司机有效减速,丰富变化的主景也有同样作用。景观大道一个150m标准段里设计3~4组不同的植物主景,每主景延伸长度40~50m。其中主景长度,是由时速与视觉印象停留时间两个因素决定,低速运动中的人视觉在一个主景停留最多3~5s就有印象了。当中间绿带更宽时达到8~10以上时,主景长度及其间距相应加长。如本人所主持设计的东莞虎门大道西道路景观设计。
当道路定位为快速干道时,设计时速一般限速80~100 km/h(22m/s),主景植物变化应简洁一些,尺度也相应大一些,因为过多的主景植物变化只会让司机花眼,尤其会影响超车时的安全。一个1000m标准段里设计2~3组不同的植物主景串连起来,每主景延伸长度200~300m(也就是说300m内就一组主景),这样较高速运动中的人视觉在一个主景至少停留10s才不会觉得变化太快,以免影响安全。如深圳市南坪二期快速路园林设计及107国道宝安段园林设计。
4.2 侧分隔绿带动态景观
侧绿带位于主车道两侧。同样以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但侧绿带不同于中间绿带。因为它位于均速道旁,侧绿带尺度变化受景观定位影响相对于中央绿带比较小。两侧分车绿带对非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当绿化带超过4m时,宜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复层混交,扩大生态绿量,但同时要高低错落,注意避免生成一堵绿墙,不利于污气扩散。从车道起向外由低到高呈梯状,形成良好行车视野。
在侧分隔绿带复层植物配置里,上层乔木在纵立面上通过不同乔木强调林冠线的错落变化,形成本绿带的变化景观特点,但树种无需太复杂,选高低不同的乔木搭配可丰富立面;中下层植物配置则可丰富些,通过不同叶色、花色灌木配置组合到一起,但注意灌木生长速度之间的互相影响,其中上层乔木作为主景应选择形体较美的乔木为主景。
侧绿带一般与路口相连,植物配置形式的变化刚好以此为界,适当的跳跃,有助于弥补均速上视觉变化不足;如果路口间的距离过长,则以200~300m为变化的长度,并随道路设计时速有所变化,时速越高,变化长度越长, 反之亦然。
路口侧绿带上植物配置尽量简单,简单到只铺草皮都可以,因为形式简洁,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否则容易干扰驾驶员视线,尤其在雨天、雾天影响更大。 一般路口简单绿化延伸长度由行车速度、反应是时间及刹车距离来决定,一般景观路为20~30m,快速路至少50m。
4.3 红线绿化带动态景观
红线绿化带位于道路外侧,与外部环境接壤,靠内紧挨着人行道,因此与人行道以人或自行车为观赏视点。 行人与自行车移动速度一般有6~10 km/h,大约每秒1.6~3m,相对于汽车慢很多。
当红线绿带大于4m时,同侧绿带相似,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当大于10m时,植物配置结构可分解为背景林、前景林,背景林主要由常绿乔木构成,前景林主要由可开花观乔木或灌木构成,背景林强调混交林,突出生态效益,前景林的植物景观则随人行视觉变化的,100m标准段可有3~4个配置变化,以丰富行人视觉感受。
5 当前城市道路园林设计趋势
5.1 设计强调以自然配置的形式为基调,突出城市生态与景观效益
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宽度可充许的条件下,将不同树姿、不同叶色、不同花期、不同花色园林植物以自然配置形式有机组合,并运用动态园林景观方法,形成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草花、草坪相结合的混交复层植物空间结构,植物林冠线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突出城市的生态与景观效益。
5.2 园林植物选择兼顾多样性,以自然粗放生长及养护的植物为主要选材
为保证城市道路自然景观效果,植物的选择设计是贯彻这一点的重要前提。园林植物中,多数乔木远期养护都比较简单,但是作为中低层小乔或大灌木,应扬长避短利用其自然形态来设计,做到少修剪少造型,既可发扬其茂盛的生长效果,又可降低远期的养护成本打造节约型社会。因此遵循园林植物的自然形态,加上低养护可有效保证远期园林稳定优美的景观。如107国道宝安段植物设计几乎未采用造型灌木。
参考文献
1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2007(5)
1.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应关注的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确保行车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从安全驾驶、美化、环境保护三大要求出发,确定绿地栽植的形式与规模,为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
1.2 生态优先原则
注重场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基地的景观底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多层次布置相结合,以最大绿视率和绿量,把道路绿地打造成不断向中心城输送新鲜空气的绿肺。同时充分考虑绿地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形成季相景观序列空间。
1.3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景观道路再生设计必须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而良好植物景观效果空间。在科学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亲近感。
1.4 地方性原则
把握地段特征,体现基地精神,构筑具地方特色和基地感的空间景观。同时注重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以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长兴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建设成就。
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使绿地群落环境不断发展。同时多选择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多种优点的植物树种,以减轻后期道路绿化的养护成本。
2.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的应关注的功能
2.1 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交通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景观优美为目标,整体要求简洁、明快,并通过现状香樟的利用、乔灌草结合以及色彩搭配,达到“浓荫覆盖、四季交换”的绿意盎然的景象,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视觉和绿色游憩空间。
2.2 设计理念
以自然生态型绿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营造一个道路、建筑、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以高大、浓郁、常青、多彩、群落化为设计思路,注重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中慢生树种、绿叶与观花树种相结合,形成以速生落叶乔木为主、树冠形态各异、林冠线起伏错落有致的生态背景林带,以中生的常绿乔木、亚乔木和花冠木搭配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中景林带,以花色和叶色鲜艳的中、小灌木为前景,结合柔线飘带状色块及草坪,形成多层次的道路景观开敞空间。
2.3 设计构思
2.3.1尊重场地的原真性,严格保障沿线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场地内保留的珍稀繁密的成年香樟及池塘、水系,强化道路原场地记忆感,使原场地的文化脉络在新建的道路空间中得以延续。颀秀的香樟树将成为该路段绿化隔离带中最主要的植物。
2.3.2 以自由曲线为构图中心结合直线型构图形式布局,以乔木为基调、亚乔木和花灌木为骨干,地被植物为陪衬形成层次错落有致、具有最佳生态和环保功能的植物景观效果。
根据本地实际,植物选择多选用芳香类植物广玉兰、白玉兰、桂花、腊梅、丁香、含笑、茶花、栀子花、月季等,与现状香樟一起共同构建芳香型植物群落,为行人提供一个健康、美丽、生态的自然道路空间。
2.3.3道路沿线为噪音、废气、污染源积聚之地,绿化种植设计和树种选择以抗环境污染、适地适生和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为设计目标,建成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多种人工植物群落,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要考虑绿化对视线的引导、道路线形的预告、眩光的遮挡等功能性要求。
4.设计施工总体思路和要求
4.1 总体定位: 以“绿树浓荫”为主题,承担着生态防护绿廊、视觉走廊等各项功能,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条芳香型生态景观大道。
4.2 具体设计和施工原则:设计通过利用、遮挡、借景、造景四种不同的景观处理手法,丰富道路沿线的景观效果。
①利用:充分利用现状原有香樟,对缺株区段尽量补齐、改道区段移栽,增加落叶色叶植物及耐阴地被。
②遮挡:对沿线效果较差、影响道路景观的建筑、围墙、农田等区域以植物进行遮挡。
③借景:将沿线河流、池塘及部分观赏性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自然风光引入,使其融入道路的整体景观中。
④造景:对沿线两侧可利用的绿地空间,以人工植物造景的手法营造自然景观。
5.工程实例
5.1 概况: 湖州市长兴县龙山新区明珠北路延伸线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南起合溪新港,北至夹浦新街,全长约6.94公里。全线以与经三路岔口为界,分为南北两段。绿地总面积约17.002公顷。其中中央隔离带长约4340米,宽4米(局部路段拓宽至11米),面积约2.257公顷;两侧人行道绿带总长约12030米(两侧),分2.5米、4米两种宽度形式,面积约3.3公顷;路段两侧绿地总长约11980米(两侧),宽约8-10米,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2 道路沿线现状及周边情况:道路沿线以湿地、池塘、农田为主,有部分农居、厂区等分布道路两侧,沿线两侧用地在湿地、池塘、农田等路段与道路形成1-2.5米落差。区域内河流、池塘水质较好,有多条河流和道路相交,可作为绿地养护用水与亲水性绿化景观节点。
5.3 对具置保障功能实施的措施:
5.3.1 隔离带绿化:对分中央隔离带绿化、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二种栽植类型,主要是为了改善原场地植物景观的单调感,强化地被植物的多层次布置,考虑不同花色、花期的观叶观花地被植物相间分层配置,现场合理调整不同植物的布局,营造香樟林立、鲜花四季常开的极具森林感的生态景观空间。中央隔离带绿化选用狭叶十大功劳、大花栀子、小海桐拼块间距50米交替栽植组成1.5米宽的水纹流线型色块,两侧配合南天竹、金丝梅、金山绣线菊、八仙花点缀与满铺的兰花三七、大花萱草、虎儿草,共同组成林下生态地被空间。保留的现状大香樟成为区域主景。
5.3.2 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应考虑绿带具体宽度,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高层利用现状保留(或现状移栽)的香樟为主景,低层采用直线型构图,内侧面向人行区域以杜鹃、红花继木间距30米交替栽植,外侧面向车行道区以红叶石楠、大花栀子间距60米交替栽植,中间区域以间距20米夹种棣棠、南天竹、八仙花,形成丰富的林下空间。
5.3.3 通岛绿化:位于环丁线叉口,以营造花海迎宾氛围为目标,以现状保留(或移栽)的大香樟为植物景观特色,配合底层飘带状构图的植物色块及四季草花,结合景石、红枫、樱花的适当点缀,形成道路景观亮点。
5.3.4 道路两侧绿化:分农田风貌区、水系池塘区、集镇厂区、集镇民居区四种栽植类型,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3.5 视线遮挡路段:沿线大部分路段考虑纵向的立体轮廓线与空间变换,植物配置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植物群落,营造“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色。
以青桐、女贞、马褂木为背景,以广玉兰、银杏、黄山栾树、杜英、夹竹桃、花石榴、桂花、茶花为中景,以樱花、丁香、红梅、垂丝海棠、紫薇、紫荆、重瓣木槿为中前景,以金山绣线菊、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栀子、金森女贞、八仙花、南天竹、锦带花、棣棠、美女樱、大花萱草为前景,草坪选用马尼拉。
5.3.6 视线通透路段:对沿线部分自然风光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路段,植物配置分高低二个层次布置,高层背景林布置沿用视线遮挡路段的布置形式,低层选用耐阴观花、常绿地被植物,构成丰富的林下植物景观,中层植物空缺,以确保视线的通透性。
5.3.7 水系池塘区路段:以现状水系作为设计的背景,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艳的乔灌木装饰绿地空间,同时注意林冠线的起伏与透景空隙的开辟,形成曲致开合的亲水岸线和水泽空间,将远处农田、村庄与近处的水景共同纳入道路景观。为增加绿地情趣,部分路段落差较大区域建议设置二级驳岸,栽植水生植物,将绿地自然过渡到水面。
高层乔木选用垂柳、水杉及孤赏大树朴树、柿树、香泡、榆树等;中层选用樱花、桃花、木芙蓉、茶花、桂花、红枫、含笑等,地被植物结合孤赏大树成片布置;水生植物以慈姑、千屈菜、湿生美人蕉、黄菖蒲为主,点缀布置再力花、旱伞草等。
5.3.8 集镇厂区路段:由于该区域位于人流相对集中的集镇及其周边区域,选用春季繁花植物白玉兰、樱花为植物景观特色,采用乔木、灌木、球类、地被进行多层次配置,增加栽植密度,营造绿色屏障。
选用广玉兰、白玉兰、珊瑚绿篱为背景,桂花、樱花为中景,大花栀子、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无刺枸骨球为前景,各景观层具有较大的色调与色度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增加绿地进深感。
5.3.9 集镇民居区路段:结合现状民房店面要求,对沿线场地空间作硬化处理,同时考虑到道路空间景观要求,设置树池,栽植孤赏树银杏,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6.种植施工与质量管理
应严格根据现行的规范与规程组织施工,主要依据《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和《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CJ/T135),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布的有关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行为准则。
实施方案,根据总工期和季节性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方案,组织苗木的采购供应,在隔离带内主调树种为原场地成年大香樟,两侧绿带区域树种配置体现道路绿地生态意境,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和最佳景观效果出发,做到树冠线、林缘线错落有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科学地制定树种规划,突显地带性植被特征,促使植物景观稳定与和谐可持续发展。遵循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常绿树种为基调,与多种辅调树种组合,形成一个既统一又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四季景观效果,同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园林植物配植的技术经济指标。
7.结语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乃至某个区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公民的审美意识、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的真实反映。现代道路绿化不仅是构成优美街景和城市景观,成为认识城市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一个区域的连续构图景观的组合,形成了区域的特有景观特色和地域特点[。
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道路的直接使用者是交通流,最终使用者都是人。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就根据各自的交通手段(步行、公交车、自驾等)和交通目的(上班、旅游、购物等)不同所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综合考虑使用者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在不影响安全行车视距的前提下,地形和绿化配置应尽量丰富,以满足人行道和公交站的遮荫功效。值得一提的是,应防止出现视觉污染产生视觉污染,如道路平纵线形配合不当、视线不畅通、视距得不到满足,道路垃圾场所不规范等,这给道路使用者的视觉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行车和行走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降低道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表现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在进行这三方面配置时,应因地制宜,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配置和运用,多采用适宜本地气候和土质的本土植物,根据植物的光照条件和生长习性种植,提高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另外,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还要遵循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性的个性化原则,如历史文化名城多将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的街巷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有特色又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
二、景观组成要素
1、路基与路面
道路除了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通道,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的方向、路线、节奏之间的配合,很大程度是是美化道路的目的。道路的组成分两块:路面与路基。进行景观设计前应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以及路面平整、防滑、承载力等程度。
2、道路的边界
道路的边界是用于不同空间之间进行互相区分的重要元素,即空间与空间进行连接的形态元素。道路的两边有可能是水池、广场、商业区、公园、建筑等元素或其组合,而构成道路的主要是人、车行道及预留空间,而道路与两侧的空间进行连接的区域,则就是城市的绿化地带,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位置。
3、交接点
道路交接点是道路中重要的设计环节,一般是指道路的交叉口。交接点一般会是车流量、人行流量较大的地方,因此成为了道路最重要的设计区域,同时也成为了城市道路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最好的体现区域。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设计内容
1、植物绿化配置
植物选择上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1)满通安全和生态防护等要求;(2)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入部分外来优良材料,以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3)抗逆性强,生长习性具备了耐干旱瘠薄、抗寒、抗污染等特性;(4)具有一定的园林观赏价值,体现层次,突出季相。如常用的乔木有香樟、三角枫、国槐、重阳木、广玉兰、银杏、乌桕、栾树等,花灌木主要有紫薇、花石榴、紫荆、碧桃、夹竹桃、木槿、火棘球、含笑球、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红花继木、金边黄杨、杜鹃、丰花月季等,地被植物主要有葱兰、细叶麦冬等。
2、机动车道
中央隔离带和机非隔离带的植栽对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有很大的作用,根据道路的规格和道路的性质,会设置不同的机动车道中央隔离带和机非隔离带。机动车道中央隔离带可采用连排的单体花箱,花箱内根据季节更换一、二年生花卉或宿根花卉等品种,为单调的隔离带景观增添了色彩和趣味。在机非隔离带宽度较小的情况下,可根据行道树种植间隔在隔离带内采用色块间植的形式,除了增加了开花景观外也保持了视觉上的连续感。
3、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景观是景观的主要部分,设计既要考虑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也要保持路段内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带较宽时,设计常以开放式手法造景,以流线形的大色块结合起伏的微地形布置,开合有致,颇有韵律。
4、铺装和小品设计
路侧绿地铺装以自然材料为主,主要为木板、石板、卵石;绿地中同时布置一些环境小品设施,主要包括亭、花架、构架等休息设施,垃圾桶、座椅、电话亭等公共设施,花坛、雕塑等装饰小品,还包括广告牌、指示牌、警示牌等,造型要具有艺术性和文化特色,自然简洁,新颖有趣,同时要与环境相协调。
5、景观照明
街道照明是根据交通量和沿街土地利用情况,确定照亮人行道还是车道、或者是两方面都照亮这一照明目的,设定必要的照明。出于交通安全的考虑,机动车道的照明应尽量均匀的照射在路面上,但人行道上似乎没有这个必要。比起均匀、高强度的照明,一处处集中配光的构思显得更有韵味。作为高位照明的路灯能照射到更广阔的街道范围,被照亮的路面,以及沿街成串的路灯,构成了独特的街道夜景。在白天,发光部的支柱也构成了街道一景,在支柱的色调、构思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如何和街道景观的整体相融合。脚灯、庭院灯、地埋灯等低位照明适合于小范围路面的照明,如果要实现连续的街道照明,需要短间隔的连续设置,相对于高位照明来说,低位照明线显得更加稳重,更能平添一种神秘感。街道照明不单指使用路灯,还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譬如说,路上标志性建筑物上的投射光照明,可以演绎出给人印象深刻的夜景照明,这种照明方法适用于街道尽头特别抢眼的建筑物上。
6、步行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步行道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其景观设计应格外强调个性化、人性化、趣味性、亲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
通过街道空间形式来体现商业步行街的景观个性。商业步行街建筑的高度及其与街道宽度的比例,要以能够营造亲切、和谐的空间尺度和环境气氛为宗旨,适于人们交往、休闲、娱乐行为的进行;沿街建筑物风格、色彩、体量、质感会使商业街景观具有鲜明个性。
地面铺装选择不同性能的铺装材料,根据不同地区特点考虑吸水性,防滑、防冻的铺装材料。如南方炎热多雨,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滑防冻、不易损坏。铺装材料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设计能够强化商业街的景观形象。步行道的设施设置要考虑在其中人群的多种使用需求,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电话亭、自动提款机、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应根据使用方便、造型别致、尺度亲切、布局合理、无障碍使用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商业街多是有传统历史的,其设施设计也应充分体现文脉精神。
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和人性化设计是展示城市面貌、城市特色的有效载体。因此,道路景观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一体,增进居民与社会情感的交流和向心力,改善人居环境,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为构建宜人的城市环境景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宋庆治,邵华.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梅河口市建国南路景观绿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2).
[2]郝莹婕.浅谈园林绿化种植设计[J].山西建筑,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