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交媒体营销策划

社交媒体营销策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交媒体营销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交媒体营销策划

社交媒体营销策划范文第1篇

陈中

WeMedia新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MO

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2006年创办中国最大的网络编辑社区以及业界知名的科技媒w网站―BiaNews科技互联网交流平台;2008-2011年担任搜狐IT频道副主编;2011年3月加盟设计师酒店桔子水晶酒店集团,担任市场营销总监和销售总监,主导策划2012年互联网最火社会化营销案例《桔子水晶十二星座微电影》,在微博上掀起一股收视狂潮,成为当年的最热门的social传播案例;2013年8月开始自主创业,正式担任科技媒体BiaNews CEO;2014年4月联合创立WeMedia新媒体集团,并担任首席营销官;2015、2016、2017连续三年受邀担任全球数字商业创新大奖ECI Awards(艾奇奖)营销策划、新媒体传播等奖项评委。

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社交产品和社交媒体的出现,用户的“智商”在不断提高,如何做出高品质且有趣味性的内容来吸引用户,成为每一个营销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2016年我们在整体战略上做了调整,从以前单一的做渠道到现在可以帮助客户做创意策划、整合传播全案等。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转型案例就是“此刻,作自己的主―航班管家全案营销”,案例从整体的品牌投放主张、广告词的提取、海报的设计、分众的渠道,到线上话题以及后期大V的传播,都是我们帮忙完成的。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无论从说走就走的创意,还是逃离北上广的目的地选择,都是一次撩动用户痛点的传播,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另外,未来的营销我认为会变得越来越必须要讨好用户,所以,如何基于整合和互动、基于内容做出有创意的产品推广和品牌主张是我们2017年的工作重点。内容营销就好比是皇冠上的珍珠一样,必须有珍珠才能得到用户认可,而随着营销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对自媒体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因为自媒体营销很难标准化,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很多的人力与精力去做。但是对于自媒体营销的发展前景,我还是非常看好的。我认为自媒体不管出现在哪个平台上,都确实在激发很多能写字的人脱离以前僵化的体制和渠道,通过微信、知乎及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释放自己的能量。

内容 整合 互动

未来,营销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必须要“讨好”用户,基于内容创意,如何通过整合与互动吸引受众的眼球成为关键。

2016营销感悟

社交媒体和社交产品的高速发展,缩小了受众之间的信息落差,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收到多种信息,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化。随着用户“智商”不断地被提高,营销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做出创新、吸引受众眼球的营销成为许多企业要面临的挑战。

社交媒体营销策划范文第2篇

依我个人的从业经验,企业之所以愿意花大价钱借用外脑,把自己的问题委托策划人来解决,主要是源于4个理由。

第一,借用策划人的眼界和阅历

职业策划人一般都具有服务同一行业内多家企业的经历,所以行业经验极其丰富。由于对同一行业长期的关注、思考和研究,策划人就会对这一行业的现状、未来及困境有着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同时,策划人往往也具有跨行业的服务经验。比如,一个专做营销策划的策划师,他可能从事过保健品营销策划、家用电器营销策划和房地产营销策划等多个行业的项目运作。所以,策划人常常会把这跨行业的经验和方法移植、嫁接或改良到当前项目中来,从而产生更理想、更出人意料的效果,就如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样。

在策划界已经有人用保健品的运作方法来运作日用品和电子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二,借用策划人的专业技能和系统知识

另外,眼界决定胆略,策划人服务的客户越多眼界也就越开阔,是企业愿意让策划人来帮助自己做决策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就曾遇到过一些企业决策者,他们自己在给企业做决策的时候,总是举棋不定,下不了决心。总是要等到咨询了他信任的策划师之后,心理才觉得踏实。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模式中,都积淀了某种特有的、习惯性的见解、观念和行为。这就使得决策者们很难对企业问题做出多视角、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评价,并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职业策划人是凭借专业的工具和科学的流程来开展工作的,对企业的问题更容易做出深入地、全面地、系统的分析、研究、推理和论证。

企业运营也离不开方方面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仍以营销策划为例,它需要市场学、心理学、统计学、传播学、行为学、咨询学、项目管理、文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的汇集。而企业的决策者,由于每天都有繁杂的业务等待处理,再加上还要经常出席一些社交场合及应酬活动,使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无法静下心来系统的学习这些知识。当企业的运营开始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借用外脑常常是企业最明智的选择。

第三,借用策划人旁观者清的视角

人是感情动物,人更多的是依赖情感而不是理智来对周围的事务做出判断。任何人在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往往更多的使用情感而不是理性,企业决策者也不例外。他们也无法完全抛开自己的感彩和主观好恶来看待公司的人和事。

而组织外部的策划人,一般与企业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由于策划人的职业性.也不允许他们以自己的个人主观好恶来判断任何问题。所以,策划人一般都能比企业自己更客观、更公正的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借用策划人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对自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同时,也离不开借力于外部资源。因为企业中有很多经营活动,都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如:政府、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上、下游厂商,甚至是竞争对象及其它行业中的企业等。企业不只是要在市场上生存,同时,它还要生存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企业,如果离开了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光靠自身的内部资源来发展,都将寸步难行,也是没有出路的。

企业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越强,手段越高,该企业的经营思路就越宽阔,其商业机会也就越多。

企业与策划人合作时,策划人不但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调动一些企业需要的社会资源参与到项目运作中表,而且最有价值的是策划人能够自觉地去发现和挖掘那些于客户有益的社会资源,能发现社会资源中于客户项目最有价值的商业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社交媒体营销策划范文第3篇

2009年12月25日,百事这位美国电视广告领域超级客户,在2010年广告计划中首次放弃美国“超级碗”(SuperBowl)橄榄球赛的电视广告,转而通过社交媒体开展宣传。2009年,光良、姚晨、李开复纷纷“登陆”人人网和新浪微博开启了名人明星个人品牌SNS营销。而更多的品牌和商家似乎无师自通地在淘宝SNS――淘江湖中开启了SNS营销。如果说2007-2009年为“SNS平台年”,2010及后续的几年必定为“SNS营销年”。

SNS营销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碑营销策划是否成功,我们剖析过大量成功的SNs营销案例,从中总结出7个要点,我们称之为SNS营销成功的七板斧。无论SNS平台型运作,还是SNS事件营销,都逃不出这一怪圈。

第一,是让目标客户感兴趣的非冷门话题

找到一个让目标客户感兴趣的点很重要,尤其是让目标客户中的先锋人群兴奋起来的话题,但不能过于冷门,最好先环顾一下时下的环境。

口碑营销犹如投掷石子:用一颗小石子投向水面,充其量溅起小水花,无法形成很大的涟漪,因为引爆点的力度不够;如果用大石头投向小水坑,充其量水花四溅,无法形成长远的涟漪,因为目标客户群体选择得过于狭小;如果向水面撒下一把小石子,那充其量溅起无数小水花,却无法形成惊涛般的涟漪,因为口碑传播缺失了先锋人群的选择;如果用大石头投向地表面,那充其量只有一个大坑而已,无法形成涟漪,因为环境不对。

奥巴马成功竞选的SNS营销案例告诉我们:枯燥严肃的政治,少数人的选举,无碍于口碑营销的成功。如何让枯燥严肃的事件,激起男女老少的兴趣,这需要看营销策划者的内功修炼。第--,围绕着该话题的一系列的细节执行

当选择了引爆点后,必须及时去不断强化其爆发力。我曾经策划过SNS求婚营销案例,围绕“SNS求婚”,我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利用IM及SNS向周围朋友及网络好友中散布“马梁SNS求婚”的细节信息及一系列执行:IM、SNS、博客、社区、网媒、平面媒体等等不同渠道散布关于这一事件的各阶段的消息。通过这一系列执行刺激和固化先锋人群对于该话题的跟随。

第三,引导客户进行体验式互动

在做SNS营销的过程中,如果单纯让客户看看,不做任何操作,那说白了还是传统的营销方式。SNS营销中需要客户参与,尤其是先锋客户群体的参与。所以在营销细节中,我们必须不断引导客户参与到营销事件当中。奥巴马SNS营销的策略从头到尾,都在引导民众参与到竞选当中,而“Yes,We can!”成为奥巴马从始至终的口号。第四,对互动内容的二次包装和传播

少数先锋者互动产生的内容,是非常值得二次包装和炒作的,先锋人群的内容往往更具传播的可信性。2009年非常知名的“大堡礁招聘‘护岛人’”的营销案例,被誉为最超值的旅游景点营销计划。此次活动的参赛规则是全世界任何人都可通过官方网站报名, “申请者必须制作一个英文求职视频,介绍自己为何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内容不可多于60秒,并将视频和一份需简单填写的申请表上传至活动官方网站,官方网站的合作伙伴是YouTube。”前期优秀的求职视频被营销策划者二次包装后,传播于各大知名视频、博客和SNS站点。随着求职视频的口碑和病毒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加入该活动计划,数以百万计的求职视频最终影响数以亿计的全球网民。第五,形成一个有认同感的客户群体

当一个SNS营销活动执行到一半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就可以检验到该活动是否可以成功。这主要是看.达到这一阶段,我们的周嗣有多少认同的客户群体。通过SNS及搜索引擎,我们可以了解目前我们在做的这个话题,多少人在关注,正反意见的比例等等。SNS营销成功的保证之一是认同客户的认同程度、客户数量和客户质量。

第六,更多相关话题的推出。持续热点

一个成功的SNS营销策划要想有持续的关注,需要不断爆出新话题,甭则SNS营销周期将会是短暂的。对于SNS营销的策划者而言,必须心知肚明此次推广的周期和火候。恰当时候推出的相关话题会延长SNS营销周期。甚至推动起另外一个。拿2008年王老吉捐款营销案例来说,从“1亿元善款助赈灾重建”到“封杀王老吉”、“喝回10亿”、“捐了1亿,王老吉凉茶重庆卖断货”等一系列新话题的炒作,引起网民积极参与此类话题的讨论和传播。不仅仅是因为王老吉捐了一个亿,更因为“封杀”、“卖断货”这类新颖的话题给了网民讨论和想象的空间,大大激发了网民的分享欲望和参与热情。

第七,粉丝客户群体口碑辐射,大量客户开始加入其中

社交媒体营销策划范文第4篇

博客就是自留地

李光斗的博客现在已经有很高的点击率,达到400多万。除去李光斗原有的知名度影响之外,认真地打理则是更重要的原因。在《成功营销》记者采访李光斗时,他说对待博客就要像对待自己的自留地一样,要想让它枝繁叶茂就要勤于打理,也要乐于和你的读者沟通;现在,有的博客取消了留言功能,这就使博客失去了它最重要的优势,即互动性和交流性。

建设这块自留地有两大原则:第一是要有开放的心态,“博客,博客,来的都是客”,一个博客就像客厅一样,要欢迎所有的人来做客,待人以诚,这样才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第二是要首先提高自己的素质,“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碗水”,因此博主要有高于他人的思想和观点,才能让他人在浏览博客中获得收益。

在李光斗看来,在博客这个虚拟社会中,不仅要看人气,更关键的是博客本身的信息量。一个博客必须要成为一个信息源,要表达博主的思想,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博客也是一个产品,如果有了高质量的信息和思想,自然就会形成忠诚的顾客来关心你的博客,也会去传播你的博客。

李光斗的博客就是这样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品牌故事、插位专栏、娱乐营销、品牌营销、实战案例等多个栏目。他把这块自留地经营得有声有色,在博客圈中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这从网友的留言中就能看得出来,因为留言是不会骗人的,这也是博客的最大特点之一。

企业家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在多种媒体复合作用的今天,博客是互动营销最好的方式,它本身就具有媒体性,可以传播,同时又可以实现交流。传播和交流是博客的两大功能,也是博客营销得以实现的基础。

现在中国博客圈尚未形成一个社交规则,在现实中的社交是有一定规则的,比如不能随意骂人、打人,那么博客也应该有自己的社交规则。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社交规则的博客也将影响博客营销的发展。在韩国,如果博主不回复网友的留言就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而网友可以留言反对,但不能谩骂。这些都是博客的社交规则,中国现在十分缺乏。建立一套规则是博客营销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必然的方向。

在谈到流行的公司博客时,李光斗认为公司博客从道理上来说与博客的本质不符合,而企业家是一个公司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因此最好的是由企业家来开博客而不是公司建立博客。因此,公众对于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企业文化、人文背景和企业的人感兴趣,因此老板博客是一个比较好的传播和营销手段。

社交媒体营销策划范文第5篇

每年的暑期是麦当劳抓住年轻人,提升店面销量的重要时间段。而今天的年轻人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在暑期尤是如此。

“如何让更多年轻人走进麦当劳”成为一大挑战,而答案恰恰来自于对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洞察。年轻人越沉迷于网络,越要呼唤他们“线下真实见面,巩固真实友情”。麦当劳正是他们最佳的见面场所之一。“见面吧”的大创意由此而生。人人网作为中国领先的实名制网络沟通平台,凭借其在年轻群体的优势地位和专业营销能力,成为麦当劳此次推广的绝佳网络平台。而它背后的这支团队,则荣获了第1 7届广告节中国广告梦之队评选的“最佳品牌梦之队”称号。

应运而生

作为快餐消费领域的行业领先品牌,麦当劳一直十分重视与年轻目标群体的营销沟通,以帮助品牌自身扩大在这一主力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吸引这些目标群体到店消费,促进品牌的最终销售业绩。每年暑假是麦当劳吸引目标年轻群体到店消费、提升销量的重要阶段。同时,麦当劳通过与其公司TBWA的共同调研和洞察分析了解到,当前的目标年轻群体虽然热衷网络世界,但依旧期待与好友的沟通与相互关注,于是符合这一年轻群体心理需求的新型网络媒体――SNS社会化媒体便应运而生。人人网作为中国领先的SNS社会化媒体,是年轻目标群体最为集中、黏度最高,也是互动最为活跃的SNS媒体之一。

麦当劳希望通过年轻群体在线上的沟通与关注,唤起他们希望进行线下沟通与见面的渴望,而麦当劳正是他们最佳的见面场所之一――“见面吧”的创意由此产生。鉴于人人网在麦当劳品牌目标年轻群体中的优势地位,麦当劳市场部、TBWA互动部、人人网麦当劳专题项目组便在这一创意下被召集到了一起,掀开了麦当劳在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传奇新篇章。

2 0 0 9年6月,这支“全明星”队伍应运而生。它由来自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王毓、上海迈腾广告有限公司-TBWA的互动部总监吴兆华和千橡互动-人人网的整体营销团队共同组成,阵容全面,实力雄厚。

优势凸显

从建立团队之初,整个队伍的目标便十分明确:1.帮助麦当劳品牌在年轻目标群体中搭建深度沟通桥梁;2.巩固并提升麦当劳品牌在年轻目标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偏好度;3.利用社会化媒体优势和传播特性,深化品牌在年轻目标群体社交沟通中的中介作用;4.紧紧把握时代与目标群体洞察的变化脉搏,采用新颖并有效的营销形式,使麦当劳品牌在行业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针对这些目标,作为一支专门的新型SNS社会化媒体专业营销团队,品牌、公司和媒体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在本行业领域内的特长:麦当劳品牌的市场部充分把握快餐行业领域内目标群体的最新消费动向,通过消费者调研了解到目标年轻群体的最新需求;TBWA互动部则从群体调研中进一步提炼目标群体的深层洞察,并利用其对互联网媒体领域的合作经验和优秀的营销策划创意团队,从策略上为麦当劳品牌制定大创意,并选择与品牌营销切合度最佳的媒体作为合作对象;人人网则从SNS媒体的行业经验以及对媒体本身用户的深度洞察,从品牌需求和策略角度出发,利用自身媒体优势,实施最为有效的营销机制以配合品牌营销总体战略的实施。

成果突出

2 0 0 9年6月至8月,“见面吧”活动在人人网全面铺开,通过“修改个人状态,呼吁见面吧”、“制造1 0 1个见面的理由”等一系列阶段性的互动,麦当劳“见面吧”在人人网掀起热潮。配合线上,麦当劳在线下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年轻人的店面促销活动,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整合。根据尼尔森权威调研数据显示,“见面吧”共计吸引人人网2 1 4 4万名用户了解或参与活动,有超过50%的参与者到麦当劳进行了消费,直接参与者对麦当劳品牌的好感度提升了33%。

“见面吧”的成功更反映在业界的充分肯定上,该活动赢得了权威的实效营销大奖艾菲奖金奖,亦在亚太区数码媒体大奖中斩获媒体创新金奖与零售成效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