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的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二、复习重难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与用方程解应用题。
三、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方程及用方程解应用题。
3、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4、位置。
5、可能性。
6、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四、复习要求与做法:
1、根据教材的重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然后着重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运算。注意出现一些判断题,检查学生对所学概念、法则理解得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中括号和小括号的使用,然后着重通过具体题目进行练习。注意提醒学生认真审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保证每步正确,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注意随时使用简便方法。
4、复习多边形面积时,不要只背公式和计算习题,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是怎样得来的。才能使学生正确无误的记住和应用这些公式。
5、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以及一些特殊的写法。
6、复习应用题时要注意通过具体的题目,既能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又能根据题里已知条件间的特殊数量关系选用简便方法解答。有些题还可以通过改条件、改问题再让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六、复习时间与内容安排:
时 间
复 习内容
12月31日前
结束新课
1月4日-8日
计算 简易方程 位置
1月11日-15日
多边形面积计算 植树问题
一、填空题。
1.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的底是30厘米,高是14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将这张纸片剪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4平方分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0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6厘米,高是5厘米,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一个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菜地,面积是270平方米,底是30米,高是( )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 )。
A.比原来小 B.和原来相等
C.比原来大 D.无法确定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2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
A.6 B.12 C.24 D.144
3.①和②都是平行四边形,那么( )。
A.①的面积>②的面积
B.①的面积=②的面积
C.①的面积
D.无法判断谁的面积大
4.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0米,高是15米,下底是上底的2倍,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A.900 B.600 C.450 D.300
5.求下图三角形面积的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a×b÷2 B. c×h÷2
C. c×a÷2 D. b×a÷2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平方千米=( )公顷
9000公顷=( )平方千米
2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四、按要求计算图形的面积。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2.计算下图的面积。
五、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在图中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各一个。
六、解决问题。
1.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的底为3米,高为2米,每平方米玻璃售价98元。买这块玻璃需要多少元?
2.一架直升机在一片梯形松树林上空喷洒药水。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9厘米,比下底短3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20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5. 这堆圆木一共有多少根?
6.沙漏是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工具。你能算出沙漏截面的面积吗?(单位:毫米)
七、动脑筋,做一做。
下图中,甲三角形的面积比乙三角形的面积小多少平方厘米?(单位:厘米)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 420 210 2. 108 3. 20 4. 40 5. 9
二、1.A 2.C 3.B 4.C 5.C
三、500 90 25 7
四、1.30cm2 154cm2 2.75m2
五、略
六、1. 3×2×98=588(元)
2.(6+4)×3÷2=15(平方千米)
15平方千米=1500公顷
3. (9+3+9)×10÷2=105(平方厘米)
4. 80×2÷20=8(厘米)
5. (4+10)×7÷2=49(根)
6.(66-6)÷2=30(毫米)
,经过四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优势:知识面广,合作意识强,思维速度快。
不足:求知欲不强,计算能力弱,思维的精度不高,作业速度不快且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内容简析
教材改动说明:五年级上册增补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综合与实践"数字与信息",共8页。这两个内容原来都安排在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在新教材修订中,考虑到它们的内容难度,以及它们与其他内容的相互关联,这两个内容都调整至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而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从四年级下册调至五年级下册。这样一来,2014年秋学期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没有学过上述内容,而升入五年级后也没有机会学习。于是,在五年级上册增补了"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
(一)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6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
1.数的认识:教学了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教学了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利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有解决问题的枚举策略。
3.式与方程:式与方程主要是用字母表示数。
(二)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共安排1个单元,分三个部分。新课程要求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求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面积公式的推导,体会"转化"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1.常用的面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面积单位数量之间的改写方法;
2.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小数大小的方法与技巧;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图。
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并要求学生"举出一些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例子",体会统计图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启发他们联系实际事例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四)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3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1."校园的绿地面积":这是一次操作型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是测量土地的长度、计算其面积。认识土地的形状、设计并实施测量方案是活动的重点。
2."班级联欢会":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做,购买物品也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这次实践活动为举行班级联欢会购买物品,联系实际应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学生刚学习了小数的计算,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及时。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开展活动,更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活动即将结束时,教材安排"回顾反思"栏目,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是一次研究平面图形面积的活动,安排在形成了面积概念,掌握了常用面积单位,能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数钉子的枚数、算图形的面积,探索围成的图形面积与图形边上的钉子枚数之间的关系,还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这种关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 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计算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负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通过图形的等积变形,探索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经历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加强"转化"思想的教学。
3. 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方法。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2.在探索负数的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对图形进行转化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4.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枚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渐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法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实施措施
1.以开放式教学理念为核心,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材的例题、练习题的选材,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练习题做适当的改编与创新,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
3.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小学生数学报》等,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4.认真钻研教材,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每个组员都能学有所得。
6.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数据58,57,42,45,50,54的平均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
3.已知数据1,2,x,5的平均数为2.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
4.扔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若扔100次,大约有__________次正面朝上。
5.从1—9共9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则取出的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 )。
A.0 B. 1 C.5/9 D.4/9
6.某人射击一次,击中0—10环的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击中8环的可能性是( )。
A.1/12 B.1/ 11 C.1/10 D.1/9
7.从写有1—6的6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是2的可能性是( )。
A.1/2 B.1/4 C.1/5 D.1/6
8.下图是一个黑白小方块相同的长方形,李飞用一个小球在上面随意滚动,落在黑色方块的可能性为( )
A.7/24 B.17/24 C.1/3 D.3/5
9.有10张卡片,分别写有1—10,从中随机抽出一张,则抽到5的可能性有多大?抽到偶数的可能性有多大?
10.同时扔两枚硬币,如果一个是反面则李丽胜,两个同时为正面或同时为反面则王军胜,这个游戏公平吗?说明理由。如果扔100次,两个都是正面大约会出现多少次?
11.设一盒中有10个白球,6个红球,2个黄球,从盒中任取一球,哪种颜色的球被取到的可能性最大?哪种最小,分别为什么?
12.求下列数字中的平均数与中位数。
13.刘佳国庆节到北京旅游,她带了白色和黄色两件上衣,蓝色、黑色和红色3条裤子,她任意拿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穿上,共有多少种可能?
14.从甲、乙、丙3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中,各抽8件产品,对其使用寿命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年)
甲:3,5,5,8,8,9,12,14
乙:4,6,6,6,8,9,12,14
丙:3,3,4,7,9,10,11,12
3个厂家在广告中都称该种产品的使用寿命是8年,请根据调查结果判断厂家在广告中分别用了平均数与中位数中哪一种?
一、单选题
1.挖一条引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少挖20米,还有800米没挖完.这条引水渠一共长(
)
A. 1003米 B. 1030米 C. 780米 D. 1300米
2.×120×
=
×
×120,这里运用了(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3.15÷
=(
)
A. 4 B. 25 C. 36 D. 90
4.有一块三角形的铁皮,面积是
平方米。它的底是
米,高是
(
)米
A. B. C.
5.=(
)
A. 0.1 B. C. 1
D. 1
二、判断题
6.>
7.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8.在一个圆内剪去这个圆面积的
,剪去部分的面积是余下部分的
.
9.8×x可以简写成8x。
三、填空题
10.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仅适用于整数运算,而且也适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运算.
11.一个数列共5个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c,且相邻的两个数相差5,这5个数的和是________。
12.=________
13.比90的
多2的数是________。
14.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5周需
小时。用同样的速度绕地球12周需________小时。
四、解答题
15.王大爷共养山羊和绵羊480只,绵羊只数是山羊的
。山羊和绵羊各多少只?
16.一段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五、综合题
17.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
(1)2016×
(2)6÷[(
﹣10%)×1.2]
(3)0.63×2.5+0.063×75
六、应用题
18.体育老师买足球和篮球共用240元,其中买足球用去钱数是买篮球用去的钱数的
,买足球用去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解:设这条引水渠一共长x米,
x-x-(x-20)=800
x-x-x+20=800
x+20=800
x+20-20=800-20
x=780
x÷=780÷
x=1300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此题应用方程解答比较简便,设这条引水渠一共长x米,依据等量关系:全长-第一天挖的长度-第二天挖的长度=剩下的长度,据此列方程解答.
2.【答案】
A
【解析】【解答】×120×=××120,这里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算式可知,交换120和的顺序,据此计算简便.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15÷=15×=25
故答案为:B.
【分析】整数除以分数(0除外),等于整数乘分数的倒数,再根据整数乘分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答案】
B
【解析】【解答】设三角形铁皮的高x米,则
x=
故B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数除法应用题,题干内容稍显繁杂,但是本题思路清晰,容易理解。
5.【答案】
D
【解析】【解答】
=
=1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此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由此根据分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二、判断题
6.【答案】
正确
【解析】
7.【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有的除法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
=
=
原题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以这个圆的面积为单位“1”,用1减去剪去的分率即可求出余下部分的分率,用剪去部分的分率除以余下部分的分率即可求出占余下的几分之几.
9.【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规定数字与字母相乘,数字在前字母在后,字母与数字之间可以用个小圆点,还可以省略不写。
【分析】用字母表示数有关的问题
三、填空题
10.【答案】
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小数;分数
【解析】【解答】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不仅适用于整数运算,而且也适用于小数和分数运算.
故答案为: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小数;分数.
【分析】整数的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和分数同样适用,据此解答.
11.【答案】
5c-50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最大的数是c
,
所以这些数从大到小一次是:c、c-5、c-10、c-15、c-20,所以,这些数的和是:
c+(c-5)+(c-10)+(c-15)+(c-20)=5c-50
【分析】用含字母的数表示数,并求值
12.【答案】
【解析】【解答】解:
=
=
故答案为:
【分析】只含有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即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3.【答案】47
【解析】【解答】90×
+2
=45+2
=47
所以,这个数是47。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出90的
是多少,所得的积再加上2即可,弄清运算顺序是关键。
14.【答案】32
【解析】【解答】
=
×12
=32(小时),
所以,用同样的速度绕地球12周需32小时。
【分析】用同样的速度,说明绕地球转的速度不变;先求出绕地球1周需要多长时间,再求出
12周需要的时间。关键是先求出不变的单一的量,再由单一的量求解。
四、解答题
15.【答案】
480÷(1+)=280(只)
480-280=200(只)
答:山羊有280只,绵羊有200只。
【解析】【分析】把山羊的只数看作单位“1”,用除法即可求出山羊的只数,然后用减法即可求出绵羊的只数。
16.【答案】
解:1÷(
+
)=6(天)
或30÷(30÷10+30÷15)=6(天)
答:如果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解析】【分析】方法一:将这条路的长度看作单位“1”,两队合修用的天数=1÷(甲队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乙队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其中甲队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1÷甲队单独修用的天数,乙队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1÷乙队单独修用的天数;
方法二:两队合修用的天数=这条路的长度÷(甲队每天修的长度+乙队每天修的长度),其中甲队每天修的长度=这条路的长度÷甲队单独修用的天数,乙队每天修的长度=这条路的长度÷乙队单独修用的天数。
五、综合题
17.【答案】
(1)解:
2016×
=
×
=2015×
+1×
=2014+
=2014
;
(2)解:
6÷[(
﹣10%)×1.2]
=6÷[
×1.2]
=6÷0.6
=10;
(3)解:
0.63×2.5+0.063×75
=0.63×2.5+0.63×7.5
=0.63×(2.5+7.5)
=0.63×10
=6.3.
【解析】【分析】(1)把2016化成2015+1,再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2)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3)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
六、应用题
18.【答案】解:240÷(1+)
=240÷
=150(元)
150×=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