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防御洪涝灾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白露节气刚过,秋汛早来急。当前的秋汛有何特点?今年全国的洪涝灾害有何主要特点?9月20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束庆鹏接受了记者采访,解读当前汛情。
强降雨袭击长江、黄河流域
记者:近日,长江、黄河流域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发生了秋汛,社会上对当前的汛情比较关心。
束庆鹏:9月1日以来,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先后出现了三次强降雨过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等省(市)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上游渠江干支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的特大洪水,其中渠江干流发生1939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重现期100年。渭河中游临潼站出现1961年建站以来最高水位。
国家防总办公室最新统计,9月1日以来的暴雨洪水过程,共造成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云南、山东、贵州、重庆和甘肃等9省(市)107县922个乡(镇)61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01人,紧急转移150.75万人。
秋汛共发历史罕见
记者: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等省(市)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感觉往年秋汛没这么严重。
束庆鹏:的确如此。今年秋汛也来的早,增加了防御难度。其中,9月18―20日3天内,长江流域的渠江、汉江,黄河流域的渭河、伊洛河等主要江河同时发生较大秋汛,为历史罕见。这次秋汛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强降雨过程多,时空高度集中。三场降雨过程集中在9月4日―18日的两周内发生,15天内仅8日、9日、15日三天基本无雨,且强降雨区域均集中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四川北部和河南西部。
二是降雨偏多明显,局部降雨强度大。与多年同期相比,汉江和山陕区间、泾洛渭、三花区间偏多2―4倍,嘉陵江上游偏多3―8成,其中泾洛渭、三花区间、汉江上游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四川南江最大三日雨量高达435毫米,为“华西秋雨”季节罕见;四川巴中市最大一日面平均雨量达141毫米,最大点雨量南江洛坝288毫米。
三是多条主要江河同时发生较大秋汛,历史罕见。
四是影响范围广,洪水量级大。
束庆鹏:今年入汛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5663千公顷,受灾人口7523万人,因灾死亡440人、失踪152人。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今年的洪涝灾害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灾害较常年同期相对较轻。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死亡人口减少近7成,倒塌房屋减少近8成,受灾人口减少5成多,农作物受灾面积减少近5成,直接经济损失减少近2成。
二是山洪灾害死亡比例高。山丘区中小河流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死亡、失踪497人,占总数的84%。
三是部分城市内涝严重。137个县级以上城市进水受淹,北京、武汉、成都、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严重内涝。
四是多地发生局部重大洪涝灾害。贵州望谟县、湖南岳阳市、湖北通城县、四川凉山州、四川巴中南江县、陕西西安灞桥区等地局部发生一次性死亡失踪30人以上的特大洪涝灾害。
五是台风灾害相对较轻。热带气旋致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上海、辽宁等省(市)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占今年洪涝灾害总损失的13.2%。
适时蓄水削峰错峰
记者:这次秋汛的发展趋势如何?
束庆鹏:国家防总于9月19日1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长江、黄河防总也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加强了长江三峡、汉江丹江口、安康,黄河小浪底、故县、陆浑、三门峡等水库水电站的调度,及时拦蓄洪水、削峰错峰,全力减轻水库下游防洪压力。
关键词:气候灾害;农业;防御措施;气象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2.6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233188
我国现在大力发展农业,最主要的是植物的培养与研究。在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它一般在酸性砖红土壤中生长,适应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多雨和雨热同期。因此水稻种植业很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在北方,主要种植小麦,它对土壤的条件比较高,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条件是熟土层厚,结构良好,有机物丰富,养分全面,氮磷平衡,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至于气候对小麦的影响,最明显的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冬季气候温暖,就会形成麦苗旺长,为春季小麦冻害制造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这2种农作物的最佳气候条件来看,农业气象保险将会是一个关键点,在农业安全保障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1农业气象灾害影响
农业灾害往往是预想不到的,它会毫无预兆的发起攻击。例如1997―1999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那次事件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南方和北方无一幸免,造成北方持续高温,以致于发生旱灾,旱情十分严重,南方则是低温洪涝,1998年在我国南方遭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厄尔尼诺现象是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的厄尔尼诺对我国更是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北方严重干旱,玉米没有水分生长不均匀,导致低产量,农民收入微薄,南方洪涝多发,长江中下游降水较多,集中到了棉花采摘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并且出现了暖冬迹象。2016年的“拉尼娜”即将到来,这又将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呢?预计会使我国冬天温度下降2.95℃左右易出现冷冻现象,并且南方的概率会高于北方。
2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及治理
农业气象灾害还是需要不断的改进,可以从两方面改进。健全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机制,在灾害到来之前,必须做好预警工作,对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做大量的数据预测分析总结,然后开展全面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的防止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如何做好灾前预警呢。需要完整的机器设备,能够及时的对气象进行检测和对数据的传递,这样预警机构才能做好数据的预测与分析;工作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任何一组数据做详细的分析,及时汇报工作总结,并且能够有效的参与到防御过程中,根据预测数据给予高效率的方案。�c此同时,可以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机制,充分利用各大部门的职能与优势,创建紧密的合作体系,及时的开展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的评估与应急技术的研究,达到人才、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编制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和防御规划,对致灾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系数。只有这样,防御措施才有可能实现的更全面,更高效。另一方面,做好灾后治理。灾后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降低了土壤保水能力,致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农民陷入贫困的局面。所以灾后治理在灾情发生后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又该如何做好灾后治理呢。对于洪涝灾害的灾后治理,要及时清沟排水,排出大量的积水,让农作物的根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正常代谢呼吸,并且要及时清除田间枯萎的叶子,改变通风透光条件,然后培土,加固,让农作物能尽快恢复生机。还要及时破坏板结土壤,给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然后补加化肥,使农作物需要的氮,磷等元素指数升高,这样可以让农作物得到充分的营养成分,在佳宜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对于干旱的灾后治理,可以采取人工降雨,让农作物吸收充足的水分,恢复生命力。最基本的是政府要实施政策补贴,这时候政府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补贴政策,使农民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让农民尽可能的少些损失。接下来就是要做好灾后数据统计,算出气候灾害的出现概率与极端值,再与灾前的数据对比,总结出灾情是否超过了预测的状况,然后得出灾前与防御措施的不足,进一步增强防御措施,加强防御范围,最好做到理想状态。
台风,是一种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我国平均每年受12级以上的台风影响次数高达15次。这些台风往往会造成大浪滔天,超强度集中降雨,洪涝灾害,暴风及建筑受损等灾害。给人们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呢?
台风的形成,需四个条件,即第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第二: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第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第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在这些条件作用下,因太阳光使海面温度升高,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不断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的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性低气压。气流循环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数公里。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磨擦,由于越接近赤道磨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漩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漩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所以简单的说就是:大量气流上升,由于地转偏向力产生气旋,大气流动形成旋涡状流动,那么大范围的尺度上便是台风了。
台风虽然只是风,但任然具有惊人的破坏力。具有破坏力的台风可分为:强热带风,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它们往往回引起大风,暴雨和风暴潮。
由于中国的东南部是经济繁荣区,但也是受台风影响区,所以防御台风是十分重要的。台风来临前两三天,一般会出现高云,雷雨突停,能见度奇佳,长浪,海鸣,风向转变和气压降低等征兆。发现这些征兆时,一定要把阳台上的花盆搬入室内,并检查门窗的密封性。另外要随时注意本地新闻。台风信号非常重要,它用以通知当地居民及民防组织采取适当的防御或撤离措施。这些警告涉及警告范围内可能遭受的灾害,而不是单纯重复热带气旋的预测路径及强度,对于保障人命及财产安全尤为重要。例如在深圳,台风来临时,地方台往往会播出台风预警信号。当黄色预警信号时,作业船只必须回港避风,中小学停课。这时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待在室内,关好门窗。如在室外突然遇到台风,应在大型建筑物内躲避。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对缓解旱情也有一定的好处。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堪想象。
我国从2005年始建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情况如何?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
我国大陆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个明显阶梯,东邻太平洋,海陆热效应季节性差异特别大,使我国东部和南部成为世界上季风影响最强烈、最典型的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造成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
长期以来,整治国土、治理水患,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江河治理历来受到重视,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防洪减灾体系已形成
目前,主要江河已初步形成了河道堤防、水库和蓄洪区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水旱灾害初步得到控制,抗灾能力显著提高。
在水文、防汛通信、计算机应用等非工程减灾措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水利行业共建有8600多个水文测站,其中向中央报汛的站点有3100多个;在江河重点河段建立了防汛专用通信线路,在26个重点蓄洪区内初步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水雨情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作业数字化得到加强,大部分省区实现了计算机自动译电和数据管理;大部分重要河段和大中型水库制定了洪水预报方案;在防洪决策支持软件系统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各级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健全和加强。
弥补非工程设施不足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针对非工程设施的不足,在信息采集处理、预报预警、决策支持等方面,着眼于发挥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综合效益和能力而规划建设的减灾工程。建设应急指挥系统是提高我国综合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
持续加强和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国家不断地投入。非工程设施建设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整体规模小、能力不足,尚未形成能为各级政府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所需的信息支持、预警预报、抗旱抢险方案分析制定及决策的支持。因此,迅速完善和提高非工程减灾措施是当前提高我国减灾能力的当务之急。
各级指挥系统同步建设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金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形成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体系,制订出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及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都是水利现代化和信息化基础。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是一项规模十分庞大、结构复杂、功能全面的系统工程,采用目前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开发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天气雷达系统的建设,建成覆盖7大江河重点防洪地区,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防汛指挥系统,能为各级防汛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信息,准确做出洪水预报,为防洪调度决策和指挥防洪抢险救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手段。
信息采集是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重点,将全面更新改造3100多个中央报汛站测验、报汛设备,满足测验各个水文站设站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或堤防防御标准洪水的需要。实现防洪工程、干旱、洪涝灾害信息的采集将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
建设国家防总到7个流域机构之间的异地视频会商系统,提供卫星信道。改造海河流域永定河洪泛区和小清河分洪区两条微波干线。建设和完善国家防总调度的12个蓄洪区的预警反馈系统。
计算机网络将建设骨干网中央网络中心、7个流域机构网络中心和31个省(区、市)网络中心。
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包括中央系统、流域系统、省(区、市)系统和地(市)系统四级相关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将采用最新计算机技术、水文预测预报模型、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理论,进行软件系统开发,实现及时完成各类防汛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提供各类防汛信息的查询服务手段,及时准确地做出洪水预测预报,制定和评估防洪调度方案,为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和全过程的支持。
黄淮天气雷达应用系统由中国气象局组织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气象和水利部门建设相应的天气雷达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系统。
一二期工程进展顺利
国家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立项建设十分重视,2003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11个重点防汛省(区、市)的水情采集系统及相应报汛通信项目、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天气雷达应用系统作为一期工程建设。2005年5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一期工程建成后,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特别重要地区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现报汛信息30分钟内汇集到国家防总;建立大江大河主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提高水情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建立7大江河重要河段的洪水调度及仿真模拟系统,实时制定和比较洪水调度方案并进行仿真模拟;开展旱情信息采集和实时工情采集试点工作,建立抗旱管理应用系统,监测分析各行政区域的旱情状况,并进行旱情分析、评价。通过系统建设,基本形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的基础平台,实现部分关键业务的现代化。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体系复杂、建设地点分散、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水利部对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十分重视,针对工程建设需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要求,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组织网络工程和防汛抗旱指挥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全面建设。作为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先期建设连接水利部与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4个部直属工程局的计算机骨干网和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交换平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为中央、流域机构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提供了防汛决策会商平台,国家防总依靠该系统每年都多次组织视频会议,部署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在全面指挥调度运用各种防洪工程、组织抗洪抢险,抗御2003年、2007年淮河特大洪涝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柑桔生产;气候条件;气象灾害;影响;防御对策;广东德庆
德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西江中游北岸,处于东经111°31′~112°15′,北纬23°04′~23°30′,北回归线在县境东北部通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低山丘陵居多,土壤中富含有机质,且昼夜温差比周边地区大。复杂的地势条件形成了德庆县多种多样的农业气候资源[1]。柑桔是亚热带常绿果树,性喜温暖怕低温、干旱,地上部分要求阴凉、湿润的环境;地下部则要求肥沃、湿润、疏松的环境。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情况与柑桔的生产种植有很大的关系[2]。德庆县得天独厚的地理、地形、气候和土壤环境,孕育出德庆贡柑、砂糖桔(以下简称柑桔)无与伦比的品质,造就了人见人爱的柑桔极品[1-3]。
目前,全县柑桔种植面积已由2002年的3 333.3 hm2迅速扩展至1.77万hm2,全县超过9成的农户种植了柑桔。2009年投产面积约1.3 hm2,柑桔总产量达50万t,总收入超过2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5 000元,柑桔成为德庆县农民的“摇钱树”。但每年都有不同面积的柑桔受到不同程度的冻灾、日灼病、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给该县柑桔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本文总结分析了德庆县柑桔种植的气候条件、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以期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科学防御柑桔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气象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1德庆县种植柑桔的气候条件
1.1气温
不同地区出产的柑桔由于气候生态环境和生产管理水平不同,其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差异。温度是影响柑桔生存分布和关系柑桔发育与产量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柑桔对温度有一定的最高、最低和最适宜的界限,超过这个温度界限就会给柑桔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3]。在年平均气温15 ℃以上、极端最低气温-5 ℃以上的地区栽种柑桔比较安全,柑桔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3~31 ℃,生长停止的最高温度为37 ℃,低于-2.2 ℃柑桔则会受到冻害。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发现,影响柑桔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气候条件是≥10 ℃的年积温(ΣT≥10 ℃)的数量。年活动积温作为柑桔生长或能否种植的气温指标,是以柑桔能萌发、生长的最低温度12.8 ℃为依据,但为了计算方便,一般不用12.8 ℃而是用每日平均温度≥10 ℃的有效温度逐日相加,得到≥10 ℃的年有效积温。桔柑多数在≥10 ℃年积温为5 500~8 000 ℃的地区栽培,以在≥10 ℃年积温为6 500~7 700 ℃的南亚热带地区栽培效果最好。德庆县年平均气温21.5 ℃,≥10 ℃年积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海拔200 m以下为6 500~7 500 ℃,海拔300 m以上在6 500 ℃以下,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2.2 ℃。因此,德庆县丘陵地区总体气温条件适宜柑桔的生产种植。
1.2降水
柑桔是需水量较大的树种,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每制成1份干物质需耗水300~500份,所以柑桔喜湿润的气候生态环境。柑桔生长一般要求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土壤的相对湿度60%~80%,土壤干燥或空气湿度小均显著影响光合效能。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德庆县降水量除受季节、天气系统影响外,还受地热力和动力作用,各地降水在不同季节有很大的差异。冬春季当锋面南下受到山脉地形的抬升作用,使该县北部的锋面降雨大于南部的丘陵区;而夏季、秋季受台风低压的影响降雨则南部沿江地区大于北部山区,年雨量也是西北部山区多于东南部沿江一带,海拔150 m以下,年降水量1 520~1 600 mm;海拔150~500 m,年降水量1 600~1 900 mm。
1.3日照
柑桔是短日照果树,喜漫射光,较耐阴,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为1 200~1 500 h。丰富的日照有利于枝、叶、花芽生长发育良好,可以提高果实的坐果、结实和着色品质;光照不足,会引起落果,使叶片增大变薄,叶色变淡,内膛枝条枯死,果实品质下降。德庆县全年日照时数在1 600 h以上,各地日照分布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海拔100 m以下,全年日照时数为1 550~1 800 h;海拔200~500 m,为1 000~1 500 h。
2 气象灾害对柑桔生产的影响
2.1冻害
柑桔忌霜冻,冬春的极端低温往往成为该地区柑桔栽培的限制因子。因此,易受冻害威胁的地区,极端最低温度也是重要的气温指标。一般认为柑桔能耐-5 ℃低温。由于冻害轻重程度与果园的小气候、气象、自然地理条件、立地条件以及不同柑桔品种、砧木、树势、挂果量、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故有冻害程度不一的情况。受冻柑桔叶子发黄、树枝干枯,甚至有的柑桔树根腐烂。德庆县从11月至翌年3月都可能出现霜,其中以1月出现的机会最多,平均每年有6.8 d霜日,1月平均就占了3.6 d。初霜的平均日期为12月26日,最早霜日出现在11月16日;终霜的平均日期为1月29日,最晚的结束期为3月3日;平均初终霜间隔日数35.7 d,平均无霜期328 d。德庆县1999 年12月、2008年1—2月出现的持续低温霜冻天气使全县柑桔大面积受冻,造成严重减产。
2.2低温阴雨
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为柑桔病虫害的繁殖、入侵和传播提供了条件,适宜病菌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1~ 28 ℃。如2007年2月下半月开始至3月一直维持多雨寡照天气,3月降水量90.3 mm,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1成;日照时数只有历年同期平均值的5成,德庆贡柑在官圩镇和马圩镇主产区,大面积暴发炭疽病,园内嫩叶、枝梢、花穗病发生严重,落叶、落花、烂果遍地。据不完全统计,发病面积近500 hm2,其中中等病区200 hm2之多,重病区约150 hm2,损失严重,个别果园失收甚至绝收,果园损失2 000多万元[4]。春季持续低温阴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炭疽病等病菌的大量繁殖、入侵和传播,进入夏季的高温多雨季节,病菌反复侵染和传播,加速病害流行发展。
2.3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在汛期(4—9月)表现最活跃,它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强对流天气因其持续时间短、作用面积小、强度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并可能伴随暴雨、热带气旋等灾害出现,常导致出现灾情和损失[5]。强对流天气是阵发性的,且风力大,所以破坏性很强,往往对柑桔造成严重的危害。轻则折断枝条,吹折幼龄或初生树,刮落果实;重者折裂主枝、主干,甚至连根拔起。同时,常伴随着暴雨,使桔园遭受水害,引起涝害,导致柑桔植株出现黄叶、卷叶、焦叶甚至全树死亡,有的枝叶断裂撕破,易诱发溃疡病、树脂病、炭疽病等;还会造成桔园水土流失,带走一层表土,导致土壤板结,使桔果干瘪、腐烂、脱落;吸收根系淹水数小时后,根开始出现坏死,随淹水时间的延长,根系坏死率不断增加。
2.4高温
柑桔日灼病是高温季节的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树皮。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高温烈日曝晒引起的。在高温天气的中午和下午,受到阳光直射的桔树局部温度急剧上升,当上升到40 ℃以上时,叶片的叶绿素便逐渐分解,导致叶色变浅或发黄,雨后大量落叶,果实表皮出现不正常的颜色。如高温连续多日,柑桔果面呈现焦黄色或变为褐色,变色处果皮下陷变硬,枝干表皮变黄、变红,产生龟裂,以后深入皮层,直至皮层组织坏死。日灼病通常7月开始发生,8—9月发生最多,一般发生在树体西南部的向阳面果实。日照时间长、土壤水分不足可加剧日灼病的发生。
2.5干旱
干旱是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条件下,较长时段内因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值特别偏少,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尤其在生长发育需水期,干旱往往给农作物带来严重危害。夏季,特别是7—9月,都会出现一段高温干旱天气,这种气候不仅抑制柑桔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的积累,而且还会导致落叶、落果和缩果,从而严重影响柑桔的产量和品质。
3防御对策
3.1开展种植布局区划
德庆县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按气候分布情况将德庆县分为西北部丘陵温凉适雨区、东北部低山丘陵温凉多雨区和东南部沿江丘陵温暖适雨区。有关部门应充分论证,综合当地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分布情况,区划适宜种植区域和不适宜种植区域,如德庆县西北部在冬季受冷空气直接侵入,在三面环山的丘陵停留较久,气温一般比南部沿江低0.5~2.0 ℃,冬季极端最低温度低,霜日比南部多,为柑桔的不适宜种植区;而中部和南部区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适合推广种植柑桔。
3.2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德庆柑桔种植面分布广,全县超过9成的农户种植了柑桔,柑桔的生长依赖一定的气候条件,而在出现霜冻、高温干旱、强对流天气等自然灾害时,果农若不加以防御,柑桔就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而防御得当,就能将气象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低,从而夺取丰产。因此,气象部门、农业管理部门、果农应加强合作,气象部门要进一步积累研究该地气候情况,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提高气象预警水平,拓宽气象信息发播的途径;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作物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农户则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科学的防御措施,减少损失。
3.3掌握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3.3.1霜冻。一是涂干、包扎主干。树干用石灰水涂白,或用鲜牛粪加黄泥涂干。也可用稻草包扎树干再外扎塑料薄膜,幼龄树可用稻草将树全部包裹起来,这些措施有保温防冻作用,但是在大冻后要及时解除包扎材料。二是覆盖。用稻草、秸秆、杂草、遮阳网等覆盖柑桔树,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用塑料大棚覆盖柑园,都有防冻作用。三是熏烟。熏烟防冻的原理是发烟物燃烧增温,烟雾覆盖保温。熏烟一般可使温度增加2 ℃左右。用树枝落叶、杂草、木屑、锯末、垃圾等,还可用沥青、油毡等做成烟堆。在有冻害的夜间、无风或微风的条件下进行,烟堆配置在桔园上风处或四周,配置60~90个/hm2,每个烟堆用柴草30~50 kg。四是灌溉。对干燥的桔园进行灌水,可提高地温,减轻冻害的发生。五是培土。有条件的可在树干处培土50 cm左右,这样就使主干处于0 ℃以上的土壤环境中,而不致受冻。但当早春气温回升,气温稳定在12 ℃左右时,应及时扒开所培之土,露出柑桔树的根颈部,以免根颈部腐烂。
3.3.2高温干旱。一是灌水降温。当连续出现气温在35 ℃以上的天气时,桔园必须定期灌水,以水调温,补充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改善园内的小气候。但忌猛灌和串灌,以免冲刷园土,宜细流入园慢慢渗入土壤内。每次灌水或降雨之后,对园地进行全面松土,以便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大大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有利于减少裂果、落果。二是喷水降温。当气温上升到33 ℃以上时,于早晨连续对树体喷水3~ 4次,可降温增湿防日灼。喷水时以全树叶片滴水为止。三是中耕松土,园内覆草。在干旱季节锄园松土,保墒抗旱,消除板结,切断毛细管,减少地面蒸发失水,提高抗旱能力。结合中耕松土后,用稻草、油菜杆、绿肥或杂草覆盖在根际周围的土壤上,厚度为10~12 cm,可以保持土壤疏松,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地面蒸发,从而使根系吸水功能不被破坏。四是抹芽、扭梢、修剪。高温干旱时及时抹除树冠外部过多的嫩梢,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营养物质的浪费,缓解梢果矛盾,使养分能尽量向果实集中,满足果实生长需要,从而防止或减少落果。对过密枝、细弱枝、丛生枝、徒长枝、病虫害枝进行修剪。此外,还要摘除部分病虫害果、小型果、畸形果,可减少水、肥的消耗量和裂果、落果的数量,从而促进果实膨大。五是合理施肥。8月既是柑桔果实迅速膨大期,又是秋梢开始抽生期,此时易出现缺肥落果现象。对于当年结果数量大,且往年也有严重裂果、落果现象的柑桔园,在施壮果肥时应减少磷肥的施用量,增施氮肥和钾肥。高温下施壮果肥应与水有机地结合,可用腐熟粪水或速效化肥对成稀肥分次施用。此外,每2~3 d喷1次草木灰浸出液,连喷2~3次。因为草木灰含有氯化钾,喷后可提高柑桔叶片、果实中的钾离子。而钾离子具有较高的水合能力,故可减少高温干旱对柑桔的危害,达到增厚果皮、增加韧性的效果,从而减少落果、缩果,促进果实膨大。选择阴天喷施,晴天应在10:00之前或16:00之后喷施,以确保喷施的效果。
3.3.3低温阴雨。一是科学修剪,防止树冠郁蔽。改变不修剪的习惯,果园栽植过密,成园后树冠密蔽交叉,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繁殖,且防治难度大,收果后要及时修剪枝条,通过合理、科学修剪,防止树冠郁蔽,使树形呈开窗型,以利通风采光,恶化病害的滋生繁殖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及果实内含物中有机养分的积累。二是加强排灌渠道建设。低温阴雨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而地势低洼的水田、平地桔园要特别加强排灌渠道建设,以降低湿度,控制病害发生,水田建园最好起垄栽植,平地果园应根据地势挖深40 cm纵横交错的排水沟,以有效地防止积水危害。三是加强喷药保护和防治。改变盲目用药、滥用农药、超常用药的不良习惯,科学使用农药,预防为主、对症下药,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菌,控制病害发生和流行。
3.3.4洪涝。对受涝的柑桔,要尽量予以恢复补救。一是开沟排水、清理污泥杂物。对水淹园地,要开沟疏渠,迅速排除园内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加速表土干燥。对水淹过的果树及时将叶片洗净,可于晴天喷水,以防果树脱水死亡。淹水时间较长的植株,要及时剪除水灾引起的病枝、病叶和病果,进行深埋或焚烧。另外,在修剪时把伤口剪平,减小伤口面积,以利于伤口愈合。二是对被洪水冲倒的果树要尽快扶正树体,并设支架支撑固定,对外露的根系要重新埋入土中,搞好培土覆盖。对伤根严重的果树,要疏枝剪叶,减少叶片蒸发。树枝已经断裂的,要及时剪除。三是适时松土。由于暴雨洪涝灾害过后地面常常被压实,土壤板结,地温急剧下降,土壤的通透性差,果树根系的呼吸作用减弱,容易引起根系缺氧,特别是柑桔等果树极易烂根死亡,待园地表土基本干燥时,要及时进行松土。四是根外追肥。树体受涝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的能力较弱,不宜立即根施肥料,宜待树势恢复后,再土施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尿、饼肥或尿素,促发新根。五是暴雨洪涝灾害过后易诱发柑桔各种病虫害的暴发,应及时选用对口农药喷药防治。
4参考文献
[1] 张接云,郑荣辉.德庆县农业区划报告集[R].广东:德庆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984:67.
[2] 广州市气象局,广州市农业局.水果与气象[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4:324-331.
[3] 黄忠智.建瓯芦柑生产气象灾害及其预防[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