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

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

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范文第1篇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大脑发生变化?下面是美国科学家将现代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与50年前的情况作对比之后的发现。

面对屏幕的时间增加

现代的孩子更长时间地坐在屏幕前玩电脑、打游戏,或者是看电视。这是否会给视力、压力的程度、额叶以及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呢?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会导致话语交流缺失、社交能力恶化、驾驶技术下降,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这将会给大脑带来长远的影响。许多中学生采用网上课堂的学习形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听讲、户外活动和实践作业,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脑。那么,网上授课和实地的课堂教学有何区别,对人的神经系统又有何影响呢?孩子们面临的情况是什么,他们又将错过什么?我们仅仅知道存在变化,至于变化有无害处,我们还不甚了解。

家庭的差异

这点可能会给大脑造成长远的影响。对目前一代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直至学前还被送去托儿所照看的孩子,比例占25%到80%。那么,三个月、半岁或者两三岁之后把孩子送到托儿所能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呢?很显然,这是在环境因素方面与前几代人相比存在的变化。早期的证据引自美国少年儿童研究所和人类发展研究会,调查结果表明,在托儿所条件优越、孩子待在同一场所的时间减少或者家长充分关爱的情况下,孩子会具有更好的认知和情感机制的发展。研究还表明,托儿所的看护对孩子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一点在照看得好或照看得不好的例子中反映得尤其明显。我们知道,在成长发育阶段,大脑是极其敏感的,证据显示,一个孩子在日托所待的时间越长,他的行为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生活的优越

与以往任何时代人相比,现代人的大脑在这一点上所受的影响都更大。我们已经为孩

子们做好了太多的事,这使得孩子很少能体会到满足感,耐心不足,不适应简单的生活方式。拥有更多并不总是好事,对此终归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将会给人脑造成长远的影响。我们知道,对于延迟人的满足感的功能来说,大脑前叶一方面源于自身的发育,另一方面则是后天通过阅历的增长而习得并加强的。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孩子不经过舒缓的棋类游戏、猜谜、阅读以及其他培养耐性的锻炼,如何才能获得此种能力呢?

家庭的缩小

这是否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疏远呢?

现在的孩子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只有更大面积的房子。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房间,而不再是和兄弟姐妹共处一室,这可能在社交和行为举止方面对人脑造成长远的影响。

饮食的变化

现代的孩子接受母乳喂养的越来越少,人工喂养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孩子们吃的东西尽是些方便快捷但富含添加剂、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这也会对其大脑造成长远的影响。

压力的增大

很多人都认为现代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压力更大了,节奏太快,几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这就意味着空闲和娱乐的机会更少了,可能会给大脑带来长远的影响。人体对压力的反射系统可能会失调,而为压力所迫,人会变得消极,其中孩子将成为社会上压力疾患比例最大的人群。

产前的毒物侵蚀

现代的孩子更可能会在出生之前就受到药物的侵蚀,产后受吸烟人群毒害的几率也更高了,而且出现了更多种类的药物。母亲的压力比以往也更大了。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人脑造成长远的影响。

操场上玩耍的时间减少

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诸如滑梯、跳绳、单杠、旋转木马、跷跷板和攀援架的兴趣消减了,这将减少他们在儿童时期锻炼自己转、摇、扭和滚动的能力的机会,而这些活动有益于孩子感觉系统的发育。因此,这方面对大脑造成的影响也会是长远的。

更多有毒物质的威胁

地球被污染得越来越严重,人类受铅、烟雾、螨虫、霉菌和过敏物质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其中各项威胁的损害都显而易见。近期调查数据估计,美国每年仅因过敏反应耽误上学的人数就高达150万。这将影响学业,并可能对大脑造成影响。

同时,给孩子接种疫苗也存在问题。当然许多疫苗完全有益于人体的健康,然而,直至

今日仍在使用水银或者抗菌消毒液作为疫苗的防腐剂,这可能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

暴力的影响

现代的孩子更多地接触到暴力,粗俗、猥亵的语言以及总体上对高尚的社会人文的不尊

重,这将给大脑带来长远的影响,表现在对压力的反射失常,更容易导致人变得无礼,甚至暴躁。

以上所列举的外在因素将对大脑可能造成危害。其中有没有哪一项会给大脑带来持续性的改变呢?事实上,每一要素都有造成持续变化的潜在可能性。当然,当多种因素综合在一

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改

体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站学校体育学习;是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最好时机和阶段。学校应该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从高职教育培养方向出发,为更好实现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的能力。高职院校要应该紧跟高职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对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面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难点。在从业人员的高职教育阶段,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核心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和对工作、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

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情况

学校体育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教与学而最终实现的,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根据相关调查,教师在目标认识上也表现出侧重、不一致性,这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贯彻体育锻炼思想的不一致性。

(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情况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而且也应不断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得到改革和优化。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选取教学内容应该首先以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在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以外,更加要体现出教材的实效性、针对性特征[1]。

学院在普通的公共基础体育课进行了改革,补充了部分体育选修项目。目前在学校开设的体育选修项目主要集中在球类、武术类、健身健美、瑜伽等项目。学院想过要开展游泳、户外拓展、高尔夫等项目,由于此类项目在场地面积要求较广大,经费投入相当大,学校没有选择。虽然学校所开设的项目较以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基本能够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但是内容还是过于单一,很少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实现高职院校体育目标的要求效果不好。

(三)教学方法情况

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体育老师以往上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练为主,缺少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缺少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科学性。改革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尝试自己讲、自己示范、自己编排创新,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他们的自学、竞争等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以学生为主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提高学生职业身体能力,在此基础上应该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场景,进行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锻炼达到教学效果。

(四)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认识

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职业实用性体育,觉得没有必要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实用性体育教学对未来工作的帮助非常小。总体而言,学生对实用性体育教学对未来职业有何影响缺乏总体的了解,这影响了这一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素养及其它能力,了解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未来工作的帮助,掌握针对性强的运动项目科学锻炼方法。

二、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一)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促进功能以外,更加注重的是职业实用性。它主要是通过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身体练习内容来提高学生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同时通过专业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单一必修课的体育模式向“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模式转变

要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和职业身体素质水平,必须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不可能在每周必修的两节体育课堂内完成全面增强学生体能教学目标,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体质测试、竞技运动训练、体育社团、户外拓展等活动融入体育课程体系,形成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能力[3]。

(三)课程内容面向职业技能及综合运用发展

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符合社会需要,针对职业特点将有长期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引进课堂。授课内容要结合职业特点,根据职业特点对身体素质的需求,选择针对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身体能力保持同步发展。

(四)课程评价面向“三位一体”发展

根据自身特点与时代需求,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面向“三位一体”课程评价,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课程评价选择素质、技能、学习态度的综合评价方式,即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态度评价。

总 结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应用人才。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首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开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就是实施实用性体育教学。以锻炼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为重点,树立学生对实用性体育认知意识,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体育能力,心理调控能力,职业保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甄凯玉.高职教育核心是学生综合眼业能力的培养[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范文第3篇

一、“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带有“魔术”色彩的化学趣味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好就是我们充分利用、挖掘、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块主攻阵地。攻下了这块阵地,学生就会对化学学科充满神奇,甚至神秘的色彩。从而就会产生来自内心的巨大力量,想揭开化学的很多层神秘面纱,最终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学习冲动。也自然就达到了我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巧妙引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故事引入法:因为这个方法让学生感到具体、亲切、生动、有趣,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还可以造成悬念,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惊奇、猜想、期待的最佳状态,然后形成强烈的揭秘学习冲动。通过故事的引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对化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很多人认为,化学是二类课,中考分值又不多,所以对化学不够重视,认为学不学都没关系,可实际上,历史证明,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导入法: 新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化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化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化学更多地与实际联系,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化学化,化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化学,到处存在着化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化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空气”的引入:老师问:“我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学生答:空气,师生一起深呼吸,再深呼吸,导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这样放松心情,也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倍感轻松。又如“元素”的引入:由电视中常看到“补铁”、“补钙”的广告,问学生:这里的“铁”、“钙”指的是什么?这里的“铁”“钙”指的就是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缺少该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请分组讨论,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引出课题。再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师打开一瓶饮料,让学生观察气泡产生伴随有液泡溢出现象,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回答是二氧化碳气体溢出造成的,老师接着问: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从而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旧知导入法:学习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恰当引导,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推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旧的认知结构上去发现新知识,从而建立新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谓水到渠成。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引入:我们请大家一起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步骤、怎样验满。让学生一一回答,并不断补充,从而引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教学中运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或转化出巧妙的创设问题情景,引起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促使学生应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导入新课方法还有歌曲引入、猜谜语导入新课等等。化学不是仅仅与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打交道,或者做有趣好玩的实验,相反正是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蕴藏的具大魅力,使得它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法预测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爱上化学,那就从开始上化学课的那一刻起,从每一节化学课开始。

三、“以情育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心灵导师,让学生喜欢上你,再喜欢上你教的学科。

其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在化学教学中,就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金融危机;压力;信心;心理健康;心理委员

2008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是非常严峻的,一些国内企业大幅缩减用人计划。与此同时,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总数将超过600万。人们普遍担忧,金融危机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重大压力,学习压力会加重。然而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如何呢?大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计划上受到怎样的影响?与金融危机之前相比,专业信心态度会有怎样的变化?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我们学校是非重点高校,又是地处海岛的农林类高校,对本校实际问题的调查将会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有利于针对性地对学校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危机防范培训,在全校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应对金融危机压力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浙江海洋学院249 名大学生,其中男158人,女91人;大一87人,大二89人,大三73人。平均年龄21.3岁。

1.2方法

在心理中心老师的指导下,自编大学生金融危机压力与信心问题调查表,内容包括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和计划影响程度、金融危机前后的专业信心态度,就业影响情况。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 从浙江海洋学院12个二级学院中抽取了26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各班心理委员组织被调查同学以团体方式进行。剔除无效答卷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样本249 人。统计用以百分比形式进行,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级进行比较。

2结 果

2.1关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

从不同影响强度进行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学习压力有影响,其中50%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比较大。其中女生感到受影响的多于男生,但是感到影响度比较强的还是男生为多。年级方面考查显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压力影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递增趋势。

2.2金融危机对学习发展计划的影响

调查中有近40%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学习发展计划有明显影响。性别方面,大一、大二年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大三年级感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人数比例较高,其中有11%的大三学生学习计划改变很大,是大一大二的4—5倍,反映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严重。

2.3金融危机前后,大学生对本专业信心变化情况

在金融危机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本专业比较有信心,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的同学超过70%,持比较悲观和非常悲观的同学占三分之一以下。金融危机来临以后,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信心明显下降,表示乐观与比较乐观的为45%,比较悲观和非常悲观的同学上升到45.7%。总体上女生信心比男生低。随着年级的升高,信心度随之降低。

2.4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几乎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在金融危机下就业难度增大,其中女生以及大三学生比例普遍偏高,都超过60%。预计单位用人要求会变高的同学,大约在20%左右。预计求职中专业难以对口的,男生与大一学生人数比例较高。

3 讨 论

大学生普遍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感到受影响的男生女生都超过了86.0%。其中女生受影响更大(94.5%),女生对自己的专业信心在金融危机前后都比男生要低。这与以前车丽萍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男生比较开朗、自信,而女生则比较谦虚,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金融危机后女生比男生信心降得的多的现象,可能与女生比较敏感有关,通常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压力事件的影响,金融危机来临则更容易受社会负性信息和情绪的影响。男生一般充满自信,面对困难时,能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因而影响会小些。

年级之间的差异明显,随着年级的升高,压力影响呈递增趋势。与此同时专业信心方面,无论是金融危机前或后,总体都是随年级增高信心下降。大一新生由于对大学充满新鲜感,充满期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还比较远,影响相对小。也因为大一同学刚进入大学,对大学里的每件事都充满信心。大三同学对社会的认知度、熟悉度远远超过低年级同学,已感受到就业这个与自己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压力,感到自己原有的就业期望值偏高。这反映出大三处于“主体我”与“社会我”矛盾时期,理想与现实冲突增多,这些都会使大三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信心下降。他们即将步入大四,面临就业,在金融危机来临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毕业生增多,就职岗位减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些更促使大三同学压力加大,使他们信心降低。

总之,此次金融危机严重加剧了同学们学习上、就业上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同学们的专业信心、学习计划职业规划都受到严重影响,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已经扩散到低年级同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针对本次金融危机给各年级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加强大学生应对金融危机信心的工作。需要加强对心理委员心理危机防范培训,指导全校基层班级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各年级同学应对金融危机压力的能力。班级心理委员需积极组织同学开展自我能力提升的相关活动,同时要特别关注班内心理素质不佳的或压力过大的同学。对大三同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与学习压力增大,专业信心降低,影响已经扩散到低年级同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大学生应对金融危机信心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亮.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到底有何影响. 光明日报,2008, 11.19 : 5版

[2]刘霞, 陶沙. 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心理学报,2005,37 (5) : 637~649

[3]李虹, 梅锦荣. 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 心理学报,2002,5 (4): 398-401

[4]车丽萍. 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 心理学科,2003,第26卷04期: 661-666

[5]殷雷.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理状态. 心理科学,2004,27 (4) : 993 - 996

[6]张弛, 刘鹂. 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第26卷 11期: 779-780,767

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策略写作策略

教育要面向未来,是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应作出怎样的回应呢?那就是必须努力培养彝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新的时代能学会学习,以便适应社会。

要培养彝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要摆脱传统教育的观念,改变那种以单纯传授知识,灌输结论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目前语文教学界提倡“学法”研究,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就提出,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目前的语文教学,尽管在学法指导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大多还停留在单纯技能的操练上,而在能力的培养上则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为使学法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到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必须把学习策略的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它无论从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都比“学习方法”要深广得多。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说,如果把学习方法作为“战术”的范畴,那么学习策略则应列为“战略”的范畴。有人说,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这是很道理的,而这正是学习策略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较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至少包含以下三个层级:

一是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习策略的基础。语文的学习方法很多,单就阅读而言,载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就有:略读精读的方法、圈点批注的方法、做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写读书心得笔记的方法等。如果学生对这些方法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学习策略的运用就只能是一句时髦的空话。

二是学习方法的选用和调控,这是学习策略的关键。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这一过程又可划分为具体操作过程和执行控制过程。前者指对信息的编码、贮存、提取和反应等;后者则是对前者起支配、控制、监督和调节等作用,我们把它称之为策略性加工。实践证明,在知识结构相近的同类群体中,其学业成就的大小取决于其策略加工水平的高低。有的心理学专家在研究了多年高考情况后指出,有些彝族学生在考试中的失误往往不是知识有缺陷,主要是学习策略上出现了失误。因此,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选用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并随时加以调整、控制,是优化学习策略的关键。

三是反审认知,这是学习策略的核心。反审认知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是如何运用策略的策略。如前所述,学习策略(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取决对策略(方法)的选择和调控。而反审认知则决定学生对自己所采用的不同的策略作出适当性的评价,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从而能够正确归因,避免机械地、盲目地运用策略,甚至能够在没学过某种策略的情况下,填补策略的空白。可以这样说,反审认知能力是形成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反审认知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尝试”,要让学生不断用学习结果来反审学习过程,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而“语文学习最适合错误尝试的原则。因为语文学了部分是属于知识的范围,还有相当的部分则是技术的锻炼与习惯的养成。这一切,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其间要不知经过多少次错误,才能达到完全正确和熟练的地步。”

学习策略是当今教育界相当重视的新课题,它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可以按不同的角度作一些粗略的划分,如按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分,可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学习策略,其中最主要的是阅读和写作的策略。

(一)阅读的策略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信息的一种心理过程。在具体阅读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注意策略、知觉策略、记忆策略、概念学习策略、规则学习策略等多种策略。由于学习策略是一种高级的自我调控的本能,可以有一套或数套操作的步骤,阅读策略也是如此。如国外较流行的SQ3R阅读策略,就由如下几个步骤构成:

1.浏览,略读全文,把握大意。2.就阅读材料的关键部分提出问题。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4.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每一个问题。5.尝试回忆已阅读过的有联系的材料。叶圣陶先生有更精辟的见解: “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又按各句各节的意义,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读过一节停一节,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读的是什么,……回想的时候,最好自己多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读一遍未必够,而且大多是不够的,于是读第二遍第三遍。读了几遍之后,若还有若干不明白不了解,就得做翻查参考的工夫。”这段文字,把怎样阅读、怎样自我控制,阐述得十分清楚。

(二)写作(作文)的策略

作文是彝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练习活动。学生的作文过程,大致可分为“审题立意——选材剪材——谋篇布局——写作修改”几个步骤。围绕这几个步骤,各有各的方法。语文教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深人的研究:如何审题、怎样开头、中间如何展开、结局怎样点题等等。如果将这些研究收集起来,必将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应该说这些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仅注重这些方法技巧的运用,那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难免会有拼凑的痕迹,或言之无物,或矫揉造作,很难培养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写作策略的研究不是这样,它既要研究这些具体方法,更要研究学生如何选择这些方法并能在运用中实现自我监控和调节。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跟学生的写作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才能凑效。因为研究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信息的本身”,离开具体内容的单独的策略教学是无效的。这就需要把“写什么”的问题和“怎样写”的问题提剑同一水平的高度来研究。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专题作文”的写作策略的设想。所谓“专题作文”,就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把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作文。大致可以这样展开:

只要放开视野,拓宽思路,这样的专题俯拾皆是。例如课业负担问题,这是学生长期浸染,身受其害的问题。如果围绕“课业负担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何影响”,“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调查、讨论、反思,那么,他们在作文时,一定会应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方法,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还会有不乏创造性的独到见解。

组织讨论,完成作文前两步,解决了“写什么”的主体问题,这里进入“怎么写”的过程。所谓“怎么写”,就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把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整理,把要表达的事实和思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把“写什么”和“怎样写”紧密结合在一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策略的形成。

学习策略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准划分。如按学习心理分,可分为:(1)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如自我提问、做读书笔记、记听课笔记等);(2)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如复述、重组信息等);(3)促进新信息内在联系的策略(如分析课文内在逻辑结构、多问几个为什么等);(4)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如列表比较新旧知识异同、把新知识应用于解释新的例子等);(5)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

学习策略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学习策略自身的规律。在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一)在具体的情境中教策略,虽然任何学习策略都可以用一套规则来描述,但学习策略不能作为孤立的课程来教。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策略能力不像其他认知能力那样,可以直接训练,必须通过教材内容迂回教学。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夸美钮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这是指听、读、重读、抄写、用手用舌去练习,在可能的范围以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策略的应用离不开具体的学科内容,应该结合阅读、写作,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