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范文第1篇

新认识: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系统工程47号文件是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后,对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实和细化,也是对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具体部署。3号文件下发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和战略的职责凸显。但在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多年来也只是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一项日常专项工作来做,而没有进一步的延伸。47号文件的出台,实际上是在昭示,节约集约用地不只是一个专项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此,本人在北京市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实践中深有体会。作为首都,北京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服务”要求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仍是一个瓶颈。在这个背景下,只有通过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才能达成目标。

可以说,北京市在贯彻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制度中,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比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更为迫切。因此,47号文件对实践有很大指导意义。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指标的任务。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全面贯彻落实了节约集约用地观念,对城市建设发展用地进行控制和引导,在耕地、人均建设用地等指标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把节约集约用地战略作为专项内容进行了重点阐述,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经济指标,例如地均GDP等。北京市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一,通过加强规划的引导,在空间布局上,细化区域功能,发挥土地集中效应,提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度。例如,在修建公共服务设施时,兼顾其他的功能。现在北京市的一些公园,不仅是公共服务休闲场所,还是应急避难所等公共安全设施;一些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既是社区办公的地方,又是社区服务中心,还是老年活动中心、少儿活动中心等。这些做法实现了一块土地上承载若干功能,这是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二,通过产业聚集效应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如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星网工业区,以诺基亚为龙头,聚集了上下游产业链的20多家企业,在75公顷的土地上,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

这种通过空间布局的调整和设置,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比如,为什么北京的路虽然修的越来越多,但交通拥堵却越来越严重?如果在城市功能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在区域空间内实现既有居住又有就业,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得到缓解。这样,少修一条公路实现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远远比在单独的一个项目上节约集约用地更有意义。新体会: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硬约束,把握土地供应时序第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不仅要设置控制性的数量指标,还要研究空间中各个功能的关系,通过功能的优化来实现节约集约利用。第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在机制。市场机制有天然的内在力去引导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因此,划拨土地的范围应该越来越小,让更多的土地尽量通过招拍挂等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出让。第三,对于不通过市场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要出台标准,建立用地指标硬约束。当然,用地标准是阶段性的,应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用地水平的提高,不断地修正和更新。第四,合理把握土地开发和供应的节奏,在时序上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府主导统一储备开发,避免了原来开发商自下而上开发造成的浪费,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这种模式有利于政府调控市场,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地。因此,政府主导土地开发,实现有时序的开发,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手段。

新考验:构建共同责任机制,创新节约集约激励政策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对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提出了较大的考验。这其中有两项内容,对落实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第一,构建共同责任机制。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涉及教育、卫生、交通等不同行业,他们都会从不同角度提出用地需求。国土部门面临的难题,一是如何平衡这些需求,让大家对节约集约用地达成共识;二是如何调动地方政府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对国家财税体系进行重新设计。第二,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政策。以北京为例,为了盘活大量的集体建设用地,我们正在探索一些激励措施,如多种土地收储模式。过去的土地储备以货币补偿为主,现在我们正在探索给农民留产业、留地等多种补偿方式。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郊区集体经济组织,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挖掘存量资源的积极性,能使农民长久生存得到保障。对于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北京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一些保障性住房用地,原来是工业用地,容积率很低,政府要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去支持。总之,通过多种模式的激励,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最终目标的实现。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范文第2篇

人多地少是我国城镇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保障用地需求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集约用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11年的51.27%,年均增长1.01%;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45万人发展到2011年的69079万人,年均增长1571万人。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等各方面的用地需求将更加旺盛,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将倒逼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注重节约集约用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人多地少是我国城镇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保障用地需求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集约用地,千方百计提高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发展理念。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以节约集约用地为荣,以浪费和粗放用地为耻,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发展理念,大力宣传我国土地利用的国情、国策、国法,大力推广城镇化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为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加强用地的规划统筹与政府引导。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统筹安排和指导城镇化建设各类专业规划用地,发挥各类专业规划控制城镇化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土地供应总量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转变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方式,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镇化建设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三是着力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健全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取得成本和占用、使用成本,完善城镇化建设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土地价格和土地税费的调控作用,着力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提高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推动存量建设用地开发提速提效。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大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加快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加强对低效利用土地的再开发,鼓励充分利用和立体开发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化建设存量建设用地加快开发速度、提高单位用地产出率,提升现有城镇化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

五是充分挖掘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潜力。要逐步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粗放利用和浪费,引导农村住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挖掘农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潜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腾出更多的城镇化建设用地。

六是依法依规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监管。要依法依规加强对城镇化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督管理,通过正面典型引导和反面典型警示,把预防和查处结合起来,确保对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把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典型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要重拳打击,公开处理、公开曝光,做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

七是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体系。要把城镇化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成果运用。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程度高的地区,要在下年度城镇化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上给予政策性倾斜;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程度低的地区,要核减下年度新增城镇化建设用地计划。

(原载于人民网理论频道,作者系民建海南省委会主委、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观点精粹

胡存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用节约集约的办法加强对城市土地过快扩张的管控

扭转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一个要加快人口城镇化,第二个是控制城镇用地速度的过快扩张。

加强对城市土地过快扩张的管控,从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个就是控制城镇用地的数量,通过集约的办法对人均用地进行适当的控制。第二个就是要实行土地差别化政策,来促进三横两纵城市化的行程,对于优化开发区要实施用土地的流量替代增量。第三设立一些边界和有条件的建设区,使城市布局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控制。第四个就是约束城乡建设用地的总量,防止人地分离,使地随人走,使城乡形成很好的互动。最后一个就是要建立集约用地的标准和评价制度,提升城市的集聚水平。

杨伟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今后土地城镇化应在存量上做文章,而非增量

在今后的推进城镇化过程当中,在土地城镇化方面,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在存量上做文章,不要再去做增量的文章,争取做到总量上建设空间的占补平衡。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主体不清。657座城市,1.71万个县级镇都在分配给本地区的建设用地上热火朝天地搞开发建设,但是绝大多数,达不到入门产业的门槛,功能不完善,缺少人气。且这种过度分散的空间结构带来了新的占地压力。今后重点调整方向有两个,首先是扩大森林、湿地、湖泊面积,二是要减少工业用地和适度增加城市居住用地。今后对居住用地的需求还会延续较长时间,相当大的部分可以通过存量调整的方式,在不同类型之间、在空间实现总量平衡。

徐宪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城镇化要牢守十八亿亩耕地,不能以粮食安全为代价。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范文第3篇

本文通过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约和节约用地的研究,分析当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DF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主要做法

1.1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将“节约”利用贯穿整个用地环节。

在供地前,注重提高入区标准,利用门槛节地。通过上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导企业提高投入产出强度,使土地节约利用程度不断深化。在供地后,开展土地合同验收制度,利用监管节地。开发区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工业类项目竣工后土地合同验收制度,实现土地全程动态监督管理。

1.2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达到“集约”用地目的。

自2007年以来,聘请高校和社会机构作为项目技术承担单位,分别开展了土地集约利用试点、评价及更新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开发区用地信息数据库,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摸清家底,探明土地潜力分布情况,为开发区科学发展,挖掘潜力明确了方向,同时,健全了开发区土地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为持续、深入评价奠定了基础。为深入挖掘用地潜力解决新项目用地问题,开发区在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开发区土地利用潜力类型和规模,重点对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进行挖潜。开发区规定企业对原有低效厂房进行改造,提高容积率,不另行收取土地出让金,并通过配套费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强度,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及建筑密度,从而挖掘开发区强度潜力。

1.3采取鼓励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依据开发区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差别化和针对性的地价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并通过科学适当的价格杠杆手段,结合不同产业的工艺和经营特点,引导其在不同的园区适当集聚。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以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大众一汽发动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佳能、东芝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辉瑞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以大连路明公司为代表的LED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1.4积极参加模范县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用地氛围

近年来,大连开发区十分注重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先行先导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和新模式。聘请专业机构,制定创建活动宣传方案。组织召开节约集约用地座谈会,在报纸、杂志发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报道和文章,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以土地宣传日为契机,通过短信、报刊、简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杠杆,树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导向,使全区上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用地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用地量的绝对减少和项目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

3.解决措施和建议

3.1要更新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利用。要把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土地资源观念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土地管理方式转变。

3.2要科学构建规划体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要围绕最大限度地提升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依托区位及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各类行业、区域、项目建设等相关专题规划为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工业布局,合理控制区域内基础设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和行政办公用地规模,严格按照行业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核定用地量。

3.3是科学构建节地模式,优化区域用地格局。适度提高生产性用地比例,降低商服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比例,配置合理的生产防护和公共绿地用地比例,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3.4是构建集约型园区模式。通过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以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不断强化“立体型”用地意识,向空中、向地下、向集约要土地,多渠道促进企业集聚。切实做到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规模适度。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按照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思路,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构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选址模式、规划模式、整理模式、调控模式、调整模式和技改模式等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模式。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节约集约

根据国家土地资源的现状,在土地的规划和利用中必须融入节约集约这一理念。土地规划利用和节约集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社会的发展,人们喜欢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自然的角度解释,我们可以把土地节约集约理解为对土地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结构,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让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改善土地的经营和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提升,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

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土地的节约集约非常重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主要指的是对土地的合理布局利用,让土地的利用和布局得到更好的优化;同时通过增加土地的投入,降低对土地资源的消耗,让土地资源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把经济、社会与生态结合在一起。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节约集约用地:1、节约用地:对土地的数量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在各类建设用地中节约对土地的利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耕地的占用;2、集约用地:提升土地的用地质量,让各类建设用地得到更好的效率提升,让土地的利用得到价值体现,全面提升集约用地的程度;3、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节约集约用地也体现在这两方面,科学合理安排土地的投放数量,科学规划建设用地的结构与布局,让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升。

二、土地利用划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途径

(一)规划创新,引导节约集约用地

在土地的整体管理过程中,土地的总体规划是最基本的任务和制度,对土地资源的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想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必须在规划上面进行创新,让土地的各种承载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对土地进行节约集约是非常重要的,让土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都得到提升,实现各土地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实现经济、环境、人口、资源和空间的总体融合,让土地的投入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二)监管创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就目前我国土地的利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利用的现状不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实现土地的全方位规划,让社会的经济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实现对土地的更好利用,完善和创新监管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监管机制的完善是阶梯性的,从城镇到乡村,建立上下级之间的联动和动态巡查,对于那些违法用地和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必须做到严格控制和惩罚,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但是仅仅完善和和创新监管制度还不够,必须做大事前的防范和全程的监管,让整体用地的管理过程更加透明和科学,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对土地的节约集约。

三、土地规划与节约集约用地的作用

(一)有利于耕地保护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土地资源稀缺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节约集约这一理念得到运用和实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是必须的,而耕地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保障,是城市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对耕地的利用过程中,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对耕地进行保护,比如完善土地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对土地的法制化管理;另外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经济政策,让土地的收益得到更好的管理,更深入的探索对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让 城市土地的布局更加合理,发挥城市土地利用的做大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对耕地的保护。

(二)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与土地再生资源的潜力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土地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实现对土地的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布局让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得到完善和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是一个系统的任务,不是一个人或者部门就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的力量。让土地资源在类型、结构和分级上面得到优化,实现了土地价值提升,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提升了土地再生资源的潜力。

(三)有利于节省城市建设投资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可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让土地的投入得到减少,在这样的状况下,城市的用地布局和人口分散结构更加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提升,城市用地的增长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还要适当的控制,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减少对土地的消耗,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更好配置;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把节约集约的理念融入进去,对土地进行集中的布局,提升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在国家土地资源的紧张状态下,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是最核心的内容,同时为了环节土地的紧张供需,必须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融入节约集约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提升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做更好的铺垫,让国家的土地资源既能够得到适当的缓解,又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 利用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C9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通过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和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探讨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1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3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用地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整体效应未充分体现。一些地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公用设施、公共建筑的建设过分强调规模。有些地区工业用地除生产及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

(2)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土地闲置比较突出。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用地的不良习惯,宝贵的土地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且有数量较大的存量土地未开发建设或因征地矛盾未解,无法供地,长期闲置。

(3)违规违法用地突出,一些不合法现象严重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一是“以租代征”,用农用地搞非农业建设;二是突破开发区范围,擅自扩大开发区面积,有的还以各种名义新设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等;三是在没有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擅自先征地、供地、施工建设;四是盲目搞新农村建设,由于缺乏科学引导,建房无序、滥占乱建问题严重。

(4)监管机制不完善,缺乏全程监管机制。有些地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跟踪监督还不够。

2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1)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数量,减少建设用地供应压力。通过大力整治旧村庄,开展规模化土地整理工作,确保粮食耕种所需的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断提高;对浇灌条件好的、适合粮食生产的农用地要整合,成片开发整理,形成优质田、高产田;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渐提高农用地质量和生产力,逐步实现农用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对工业区内、城市内部等零星分散田,新建项目确需占用该田的可考虑满足开发建设;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并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即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应补充新开发耕地,实现占一补一。

(2)科学规划用地,规划制约用地。只有将节约集约原则贯穿到规划当中,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土地的浪费。严格制定、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并与城乡规划相衔接,转变土地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树立合理规划、长远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整合用地资源,优化利用结构。各建设项目均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在规划的建设区域内进行用地审批和动工建设,严格监督建设用地项目规划预审和审批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集约用地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项目坚决不予供地,从源头上阻断浪费土地行为的发生。

(3)落实用地控制各项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用地控制指标主要有容积率、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绿化率及办公等配套设施占地比例。其中投资强度,即单位用地面积投资、产出强度是衡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指标。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调整提高用地投资强度等指标,在出让前设定具体条件,在出让后强化监管。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达不到投资强度等控制指标的土地开发主体应责令限期改正,仍不改正的,可加收原出让金一定比例的违约金直至收回土地。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切实承担起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4)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效率。认真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把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首先要全面清查,摸清底数,让闲置土地无处藏身。然后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处置方面,主要对城市内影响较大,闲置时间较长的闲置土地进行疏理,在分析找准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每一块地的处置方案,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从处置闲置土地的实践来看,采取收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强力措施,但收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督促开工,加快建设才是目的,只有让闲置土地盘活起来才能达到发挥土地效益的作用。

(5)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使政府掌握了土地的“统一收购权”,逐步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供应,有效调控土地供需市场,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也是推行招拍挂出让等市场方式配置土地资源的现实需要,这使城市政府既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又直接掌握着一定量的土地储备,可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有计划地适时适量供应土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提高。

3结语

总之,土地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集约节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全力支持和保障发展,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