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流层气温变化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是对流层,高度从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约11000米止,其顶界是随纬度、季节等情况而变化的。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称为变温层,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5℃。与此同时,气压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几乎所有的水蒸气都集中在这一层大气内,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这里也是风云变幻最为剧烈的一层。
从大约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为同温层,又称为平流层,其大气温度基本不变,平均保持在-56.5℃上下。
该层大气几乎不存在水蒸气,基本上没有云、雾、雨、雹等气象变化的现象,这对飞行器的平稳飞行是非常有利的。不过,由于空气密度很小,飞机在这一高度层上又不适宜机动飞行。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地理考试备考知识汇集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地理考试备考知识汇集一
1. 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2.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3.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4. 大气上界离地面约-千米。
5.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7. 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9. 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10. 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11. 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1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13.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14.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15.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16.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7.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18.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9.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20.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1. 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2.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2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4.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25.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26. 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7. 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28. .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29.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
30.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31.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32. 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
33.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34. 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35.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36.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37.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38.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
39.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西岸
40.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大陆东岸。
地理考试备考知识汇集二
41.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大陆西岸。
42.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43. 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世纪末以来。
44. 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45. 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46. 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夹角。
47. 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48.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49. 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50.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51.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52. 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53. 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54. 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55. 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56. 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57. 寒潮的防御提前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58.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59.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60.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61.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62. 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63. 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64.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65. 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66. 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67. 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68.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海洋占地球%。
69. 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70.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千米的范围内。
71.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72. 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73. 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74.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75.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76.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77.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78.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79. 盐度的概念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80.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81.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82.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关键词: 对流雨; 锋面雨; 地形雨; 台风雨
中图分类号: X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98-01
降雨是大自然滋润万物的一种方式。雨水能滋养万物,能清洁空气。 但是如果雨水太多,就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不断的改变着自然界。恶劣气候不断的出现,洪涝灾害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
首先要知道,形成降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或水汽供应,没有水汽,何以形成降水?第二个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空气中的尘埃物质),缺乏了凝结核,水汽无法凝结在一个密度较大的空气质点上,再多的水汽也无法实现气态到液态的转化;第三个是空气的温度要降低到水汽可以凝结成雨的程度(即凝结点)。温度过高,空气中水汽分子距离增大,分子扰动加快,水汽不能凝结成水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分子距离缩小,扰动减弱,水汽易凝结成水滴,进而增大成雨。
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云中的小水滴增大成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大气降水时必有云,但有云未必有大气降水。组成云体的云滴、冰晶等体积很小(仅相当于雨滴的百万分之一),随着气流的运动会不断冲撞合并增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致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形成水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才会形成降水。一般,在高空形成的大冰晶在较暖气层中溶化后,和大水滴一起以雨的形式降落。如果气温低于0℃,来不及溶化,就以雪、霰或冰雹等固态水降落。即降水的形成应该是在三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形成的。即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核和凝结核物质,当遇到多种情况致使空气温度下降至过饱和状态,即水汽凝结的水滴的质量足以克服空气对它的浮力时就形成了降水。在这一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阶段,一是水汽开始凝结,空气中出现悬浮的小水珠(即雾状形态);二是小水珠不断吸引周围的水珠聚集,体积逐渐增大;当增大到水珠质量等于空气浮力时为饱和状态,当增大到水珠质量大于空气浮力时为过饱和状态,增大至雨滴下落,形成降雨。
无论是那种形式的降雨,均遵循这一点,只是它们是怎样降温的原因不同。或者也可以说是怎样让空气上升而降温的原因不同。而它们的形成也有个共同的前提条件。我们知道,降雨全部都是在对流层中进行的。首先,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中空气的温度的垂直变化遵循“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规律。这是由于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所以距地面越近温度越高,空气呈现下热上冷的状态;其次,对流层中的空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地区的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运动,四周空气收缩下沉。
了解了这些规律后,我们来看看这四种降雨类型。
第一种降雨类型:对流雨。这种降雨主要集中分布在赤道低气压带(全球最大的降雨带),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与南北两侧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的是热力环流,即由于赤道低气压带附近一年中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空气急剧膨胀辐和上升,南北两侧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空气辐散下沉,空气上升,气温会下降,上升得越快,气温下降得越快。赤道低气压带附近温度高,蒸发旺盛,下垫面主要以海洋为主,水汽供应充足。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迅速凝结并增大,形成强烈的对流雨。这种降雨速度快、强度大,是水循环的主体及水循环中最主要的一种循环形式。
第二种降雨为锋面雨。它的形成为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致使富含水汽的暖湿气团抬升,水汽冷却凝结成雨。这种降雨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西两侧最为明显,我国的降雨也大多是这种形式。锋面雨中的冷气团冷而重,缺乏水汽,其密度大,压力大;暖气团则相反:暖而轻,压力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水汽多。当然这与其来源地和经过地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暖气团都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具备温湿的特性。如我国夏季的东南季风、西欧的西风均具有上述特点。
但锋面雨的类型不同,其降水的范围、分布也不相同:冷锋降雨主要在锋后,范围相比较小。比如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强度大、分布集中;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冷锋天气主要以降雪为主,伴有大风、降温。而暖锋降雨主要在锋前降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但它的强度一般较小,以阴雨天气为主。准静止锋的降雨集中在锋前和锋后,以长期的阴雨天气为主,范围比较大。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就是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的。
第三种降雨为地形雨:这种降雨时暖湿气团受地形的抬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致雨。一般在沿海的迎风坡,有地势起伏的地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温湿,遇陆地地形的抬升,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水汽慢慢冷却凝结,形成降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降雨特别的多,我国台湾岛的东侧、海南岛的东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降雨都大大多于西侧,形成东西干湿明显不同的地理景观。这种降雨的范围和强度要根据暖气团力量的大小,以及地形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这种降雨主要集中在半山坡最多,原因有这样一点:在坡下暖气团中水汽的温度还没有降到凝结点;只有当暖气团被抬升到一定的高度才可能形成降雨;而当暖气团抬升到坡上时,气团已经经过坡中的降雨,水汽大大减少,所以降雨就很少了。
第四种降雨为台风雨:我们知道,台风为气旋,所以台风雨又叫气旋雨。台风形成于26?C以上的热带副热带洋面,在副热带高压的推动下,由一个热带低气压逐渐发展而来的。这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水汽,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南北方向不同的大漩涡,空气高速旋转上升,水汽迅速冷却凝结成雨,这种降雨多是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并伴有狂风,极易造成巨大的灾害。在台风结构中会发现:因为降雨和风力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结构区,即风和日丽的台风眼、狂风暴雨的旋涡风雨区、大风区。不同的结构区由于水汽的多少和水汽上升的速度不同而呈现完全不同的降雨强度。
关键词:强对流;暴雨;热力条件;动力条件;水汽条件;数值预报
中图分类号:P33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28001
1天气实况
2010年7月8日08:00 9日08:00,荆州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119个乡镇自动雨量站中,有39个站为暴雨,24站大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洪湖螺山为228.5mm。此次暴雨过程特点为降水雨强大,范围广,时间集中,降水过程中全市伴有雷暴、大风,主要强降水时段集中在8日14:0-9日04:00,其中荆州本站8日16:00和17:00 2h降水量达81.6mm;8日17:00沙市区岑河镇10min雨强达30.5mm,1h降水量达到了101.8mm,为小时雨强最大值,强度之大实属少见。为此,本文通过对大气环流背景和水汽、热力、动力等物理条件的分析,以寻找产生此类强降水的基本特征。
2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
2.1500hPa形势
8日08:00(图1a),亚欧中高纬度环流形势为2槽1脊,巴湖附近有1低槽,并有-20℃的冷中心与之相配合,印度半岛上有一孟湾低压活动,西南水汽输送条件建立,副热带高压(副高,下同)加强西伸,并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脊线(位置指E120°,下同)北进到N21°~22°,本地处于高压脊588特征线的控制之下,东北地区有一横槽转动引导河套地区冷平流南插到长江中游,槽后冷平流较强,槽前西南气流明显加强,预计华北低槽将东移并发展。
2.2700 hPa、850hpa、925hpa形势
在700及850hpa图上(图略),8日08:00西南暖湿气流发展强盛,700hpa武汉站温度露点差为0℃,接近饱和;850hpa低空西南急流形成,并有西南低涡形成并缓慢东移,其中850hpa贵阳、芷江、长沙和武汉的西南风达到18m/s以上,荆州市处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700hpa冷切和850hpa暖切位于鄂北一线,850hpa存在2支急流,其中西南急流经贵阳、芷江、长沙进入安徽南部,偏东急流从华东进入安徽北部,2支急流在暴雨区形成暖切变;其中700hpa和850hpa安徽北部和南部温度露点差差异显著,最大温度露点差相差达21℃;8日08:00 925hpa(图1b)鄂中地区有一弱的低涡环流,风速辐合和风向切变线位于湖北省的中东部一带,湖北西北面有冷平流;到8日20:00 925hpa(图1b)辐合区进一步东移南压,辐合中心正位于湖北省中东部上空,此时荆州市东南部降水维持并加强,西北部降水减弱。925hpa行星边界层辐合区的东移加强对这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3地面形势及本站气象要素
地面图上(图略),过程开始前,地面降压、增温增湿比较明显,高低气温相差10℃,天气非常闷热,不稳定能量在发展。河套以西为一冷性高压带,地面暖倒槽发展,而冷高压没有南压,有不断分裂的小股弱冷空气侵入倒槽,产生锋生,导致出现强对流。
荆州站的气象要素在降水产生前后,温度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达8℃,地面由南风转为北风,阵风风力达5-6级;但气压变化不明显,为典型的暖性气团降水。
3物理量诊断分析
应用7月8日08、20:00 MICAPS常规资料,分析区域各种物理量,发现散度、涡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因子在暴雨开始前6h即8日08:00有明显的征兆,7日08:00、20:00物理量因子反映不明显。因此,物理量因子在暴雨发生前有一定的提前量。
3.1水汽条件
分析8日08:00 700hpa、850hpa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图(图略)可以看出,荆州市处于2个强辐合带之间,从云贵到江西北部存在一个大的水汽通量矢量输送带;8日20:00(图略)水汽辐合大值区东移南压,荆州市上空水汽辐合明显加强。
3.2热力条件
3.2.1假相当位温
8日08:00 850 hpaose分布图(图2a)可以看出θse能量锋区位于河南中部至安徽南部一带,荆州市位于锋区西南侧θse高能舌靠近低能舌一侧,最大值超过360K~与之相对应700hpa θse锋区走向与850hpa基本一致,锋区上等θse线密集,由于前期荆州市气温较高,中低层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结构,θse锋面有利于触发强对流天气;8日20:00 850hpaθse锋区(图略)主体虽然偏东偏北,但从河南有一锋区沿着湖北省中部迅速南压至湖南北部,正是由于此能量锋区的南压造成了荆州市8日下午的强对流天气。9日08:00(图2b)锋区整体南压至湖北省南部一带,荆州市刚好位于锋区等θse线密集带上,此次锋区整体南压造成8日夜间到9日凌晨荆州市东南部暴雨、大暴雨。
3.2.2K指数
荆州暴雨开始前K指数逐渐增大,8日8:00 8日20:00,稳定在40℃左右。从8日8:00K指数分布图(图略)可知:k指数大值区从西南伸向东北,呈喇叭型,荆州位于底部喇叭口上,这里正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地方,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增加和释放,对暴雨产生非常有利。
3.3动力条件
为了说明降水期间散度和涡度随地域的分布特征,选取N20°-36°,E104.7°-118.5°作7月8日8:00和20:00涡度和散度垂直空间剖面,分析8日08:00散度图发现,荆州地区东北方对流层中下部有一强辐合中心,最大辐合中心在700hpa位于E115°,N32°附近,而在400hpa以上则表现为辐散,并且高空辐散大于低空辐合,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气作用的形成和维持,为暴雨的产生、发展提供重要条件;20:00后辐合中心自东北往西南方向移过荆州。8日08:00 500hpa正涡度中心区位于115°E,32°N附近,且东侧有一负涡度区。20:00正涡度中心自东北往西南方向移动,正负涡度的分布基本未变。
沿N30°作E96°-124°的剖面分析,发现8日08:00Ell2°-116°之间,对流层存在整层上升运动,在对流层中部500hPa达到极大值,这种形势有利于水汽向上输送,形成深厚湿层,激发强对流云发展;到8日整层上升运动区域自东往西延伸,上升运动中心东移并加强。
4卫星云图特征
从产生此次强对流暴雨过程的红外云图看,在8日6:00鄂东地区有一对流云团生成,此后该对流云团稳定少动并不断加强,到8日8:00从位于河南南部的低槽切变云系中分裂出一对流单体云系,此对流单体其后不断加强发展成对流云团,并迅速南压,至14:00与鄂东地区的对流云团合并,此后云顶亮温一直维持在-90℃以下,整个过程云顶最强亮温达-143.15℃,可见云顶发展旺盛导致对流强。其后该对流云团继续缓慢东移南压,20:0030分强中心移至东南部洪湖一带,9日04:00整个对流云团移出荆州市,荆州市强降水过程结束。从整个过程看,这是一次明显的由中尺度的对流雨团的缓慢东移南压引发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
5数值预报产品检验评价
选取荆州站点的降水量预报值与实况进行对比,T639当日预报值为33mm,实况为88.7mm,降水预报偏小;T639与EC均预报副高脊线位于N20°附近,实况为N21°附近;850hpa温度预报8日20:00为20.77℃,实况为21℃,与实况接近;T639模式预报低涡位置稍偏西,冷切稍偏北,西南急流位置偏东偏北范围偏大,偏东急流位置偏南;EC切变偏北,急流偏东偏南。24h内T639的风鲈けㄒ脖冉侠硐搿N髂系共奂暗孛胬淇掌的强度、路径预报与实况基本一致。
6结论
暴雨产生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产生。暴雨落区与925hpa行星边界层急流前方的辐合区一致。
暴雨发生前低层的西南低空急流为水汽提供了输送通道,对流层整层存在上升运动,利于水汽向上输送,形成深厚湿层,激发强对流云发展。
高层有干冷平流侵入,底层暖湿气流发展,上千冷下暖湿的垂直配置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比较法;策略
地理比较法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通常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求更清晰地区分彼此。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合理使用地理比较法的话,能够突出重点,用鲜明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更多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巧妙运用地理比较法,逐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提高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同类互比方法,分析近似概念
在地理教学的时候,如果使用一组意思相近、彼此相互有关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话,叫同类互比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对比一组比较相似的概念。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通常会遇到此类比较方法,只要是同类别的两组事物都可以拿来比较,所比较的内容一般都是某些地区的地理特征等。例如,教师在教授中国地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比中国沿海地区和中国内陆干旱地区,分别从它们的年降水量、光照情况、气温情况、湿度情况等方面来进行对比,只要列出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表格,学生就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和沿海地区在地理特点上的不同。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各种不同的地理数值,然后将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找到是否有规律。
有的时候为了突出中心对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着重找出所有对比内容中最具有特点的中心对象。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白我国什么地区夏季洪涝灾害最严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华南地区、东北地区等不同区域内夏季洪涝灾害的情况,然后找到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通过这样的分析,很容易让学生记住关键
内容。
二、巧用相反对比方法,引起学生思索
在地理教学中,反比法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地理教师可以在教授一些相对立,或者意思相反的概念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指点学生从这些相反的概念中找到可以对比的点,然后比较二者的不同。例如,在讲述气旋和反气旋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它们对比讲述,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三维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分辨它们的旋转方向、气流特点,对于天气所产生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将观察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表格。通过这样的理性思索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记住地理知识,同时养成理性思索地理概念的好习惯。
不过教师要注意,对于一些相对来说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问题,不是简单使用反比法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点点深入地理概念中,逐步掌握抽象的地理概念。例如,在对比恒星和行星的时候,教师可以逐步引发学生思考:“恒星是永远在天空恒定不动的,而行星则是在动的,这样说到底能不能用来区分恒星和行星呢?”引发学生思索之后再提出:“那么,为什么我们看恒星的时候,感觉它的位置没有改变,但是在看行星的时候,感觉位置在发生变化呢?”最后,还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索:“有哪些是行星,哪些是恒星?”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便可以让学生逐步了解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区别,渐渐形成较清晰的概念,对学好地理有一定的帮助。
三、引入生活常见事物,分析抽象事物
由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远,所以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地理概念的话,就必须要用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进行比喻,这些例子较为形象化,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联想,这样就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了,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例如,在学气层的层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举例子,可以将大气层比喻成鸡尾酒,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外层就是鸡尾酒中的不同层次。教师可以用彩色的图片来分别展示大气层的不同气流层,并且让学生尝试说说哪一种颜色对应的是哪一层气流层,它的成分一般是什么,厚度是多少等。例如,对流层是最底部的那一层,厚度大概是十到二十千米,集中了大多数的气象现象,同时水蒸气也大多存在于这一层之中等。将不同颜色的鸡尾酒对应不同的气流层,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加形象的思维,在回忆的时候脑海中自动出现图像,记忆的效果会好很多,同时鲜艳的色彩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使用比较法的话,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如何分析地理学科中的诸多问题。地理比较法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恰当的比较法,让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