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医疗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疏肝理脾 补肾活血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以广泛性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紫癜在社国医学上多属血证范畴,与中医典籍记载的“肌衄”、“葡萄疫”、“斑毒”相似,其病因病机多认为是外感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而追血妄行;或脾虚气弱,血失统摄,血不循经而致。故治疗上当采用祛风散邪,清热凉血,益气摄血之法。笔者认为疏肝理脾,补肾活血之法,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疏肝理脾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属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和藏血,宜开不宜郁。脾属土,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若肝郁木壅,气机郁滞,则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脾气亏损,不能摄血,血液失统,而致出血。另外,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测血瘀。肝气郁结,可影响气机的宣畅,使脉络瘀滞,瘀久则化火动血,迫血妄行而致出血。再次,肝气郁结,气郁化热,熏蒸肝脉,热盛干扰血分,伤络动血,迫血妄行,溢于脉外,引起出血。因此,治疗仅以益气摄血或凉血祛瘀之法,往往疗效不佳。《血证论》谓“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故只有辨证准确,主以调肝理脾之法,佐以清热凉血之法,才可效果显著。另外因肝但阴而用阳,肝阳易动,则肝阴易耗。肝藏血除了必须贮有一定量的血以制约肝之阳气升腾,勿使过亢,这样才可以维持肝的疏泄功能;另外还具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故用药时加当归、芍药等以养血柔肝,使泻中寓补,疏中寓养,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此型多因情志致病,以成人多见,但小儿在临床上亦较多见。所以不能忽视。
例1:患者,男,13岁。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皮肤紫癜,曾先后2次住院,予激素、抗过敏药物治疗,病情无缓解,故求诊于中医。前医曾于犀角地黄汤、归脾汤加减治疗,初服有效,但后服效差,双下肢紫癜反复出现。本次就诊,精神郁闷,双下肢皮肤可见少量紫红色斑点。追问病史,得知因病耽误学习而闷闷不乐,心情忧虑。自觉胸胁满闷,喜叹气,心烦,舌绛红,苔薄黄,脉弦数。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示:隐血(++),诊断为紫癜,证属肝瘀脾虚,阴虚火旺,化火伤络动血。治以“疏肝理脾,滋肾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柴胡10g,当归12g,芍药12g,云茯苓15g,白术18g,薄荷3g,丹皮12g,栀子12g,益母草15g,紫草10g,山萸10g,生地黄15g,山药10g,大枣6枚。服药7剂,皮疹完全消退,复查尿常规隐血转阴,随访1年无复发。
补肾活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藏而不泄,内寓真阴真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肾的封藏对血液的固涩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儿为稚阳之体,紫癜反发作更易累及于肾,伤及肾阳,导致火不暖土,脾阳不振,故统摄无权,血溢脉外,耗伤阴血,则阴虚血热,虚火妄动,灼伤血络,导致紫癜迁延不愈;此外,瘀血滞留,致血溢脉外,血不归经,可使出血加重或反复出血。阴虚致脉道失于濡养,僵硬涩滞,易于损伤,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使血行障碍。以上诸因素可致血瘀长期存在,贯穿了疾病的全过程。因此,治疗上应从根本入手,或温补肾阳以助脾阳,或滋肾阴以凉血,同时佐以活血之法。
例2:患者,女,14岁,反复紫癜3个月,病初曾用中药治疗,紫癜一度消退,但后来又反复出现近月余,臀部、双下肢皮肤均可见红色斑点,伴腹痛、腹泻,不思饮食,面白神疲,夜尿频多,舌质黯淡,舌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弦涩,尺脉重按无根。尿常规示:蛋白(+),诊断为紫癜,证属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治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方用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制附片3g,桂枝6g,山药12g,山萸10g,泽泻10g,云茯苓12g,补骨脂9g,桃仁6g,红花3g,川芎6g,当归6g,赤芍12g。服药3剂,腹痛腹泻减轻,减附片继服4剂,紫癜渐消退,腹痛消失。继服10剂,紫癜全部消退。但有时仍觉乏力倦怠,夜尿频多,尿蛋白仍在(+~++)之间,舌质较淡,脉细无力,调整治则,给予温补脾肾,固精缩尿,方选用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云茯苓12g,山药15g,巴戟天10g,山萸15g,枸杞子10g,熟地10g,益母草10g,芡实12g,金樱子12g。继服15剂,尿蛋白转阴,随访1年未复发。
【关键词】中效胰岛素;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
作者单位:473000南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我们对于口服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口服两种及两种以上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良者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39 ~76岁。平均56岁,病程5~15年,平均(75~36)年,排 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格列吡嗪过敏者。全部患者无合并感染、酮症、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疾病。
12给予格列吡嗪5~10 mg tid口服,中效胰岛素(NPH)每日睡前皮下注射,NPH初始量,根据患者实际体重 按02 U/(kg・d)计算。 治疗过程中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每二天一次。4~8周复查 肝肾功能、体重及HbAlc。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HbAlc测定采用BioRad公司测定仪、试剂。
13统计学方法用药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见表1。中效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
2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饥饿感4例,轻度头晕3例和中上腹不适1例。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不影响药物治疗。
3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开始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往往有效,但是随着病程的发展往往最终都不可避免的导致B细胞功能的衰退,UKPDS进一步揭示了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即随着时间的发展,B细胞功能将会逐渐减退,因此,随着病程的进展, 更需要强化治疗以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1]。联合口服用药已不能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部份患者虽然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但是一天多次的胰岛素注射往往使很多患者难以接受,有较多的患者为此放弃了胰岛素治疗,从而导致依从性较差。
控制好空腹血糖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而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夜间胰岛B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输出增多以及黎明时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而中效胰岛素的最大活性是在睡前用药后的8 h,注射后正好可以抵消在凌晨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了因“黎明现象”引起的空腹高血糖。并可以减少夜间肝糖原的产生和降低空腹血糖。而且睡前注射无需进餐,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我们采用口服磺脲类药物联合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 既可以补充原来口服药物作用时间的不足,又可以补充基础胰岛素抑制肝糖过度输出,使白天口服药物的作用更好发挥,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为此对于使用口眼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我们采用在原有口服药的基础上,在睡前皮下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治疗。我们从结果中看出,患者的血糖得到比较满意的控制,而低血糖的发生很少。有报道联合治疗的患者平均HbAlc比单用胰岛素治疗低05%,两组体重增加相似,但联合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2]。磺脲类药物加胰岛素治疗比单纯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好,长期应用可以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的需要量约20%~50%[3]。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诺和笔3注射中效胰岛素,患者在门诊便可掌握, 操作方便、简单,易于患者接受,易于长期坚持。
由于单纯白天应用口服降糖药,餐前及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但是由于黎明时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致使糖尿病患者呈现黎明时高血糖,其又可加重餐后高血糖。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虽可持续24 h,但作用最强时间在12 h内,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恰好在黎明时,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故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满意控制空腹高血糖。由此我们认为,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没有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应尽早联合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以更好的控制血糖。
参考文献
[1]李秀钧,齐今吾UKPDS简介与评价实用糖尿病杂志, 1999,7(1):25.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医疗;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303-03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见诸于1999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被广泛提上日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五横三纵系统框架和7个领域30种场景的物联网应用体系也在国内的大型城市开始试点研究。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对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要求更为迫切。因此,本文从物联网的特性出发,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当今关系国计民生的智能医疗系统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物联网技术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1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及其特性
物联网并不是一种通信网,而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糅合。它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二维码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信息感知技术手段,支持物理、化学及生物系统和过程的远程的人机交互,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具有无限传输、及时感知、方便存储、智能处理等特点,从而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2物联网在智慧医疗系统中的应用
经过长足的发展,现阶段已有很多医院建立了监控系统,配备和研发了各种信息系统,使得医院的可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鉴于目前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监控的感知手段校为单一,智能化管理仍存在不少死角,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各种信息系统尚存在兼容问题。
物联网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必然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还被计划应用于医疗卫生系统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实时监控病人的健康,如在病人体内植入芯片,随时监护病人各项指标,随时给出警示和建议,而且还可以有效管理整个医院的运营,对医院人员、设备、后勤供给、来往车辆和安全保障实行智能化、人性化管理。这不仅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而且也大大推进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转速度。
表1“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场景
2.1智慧物联网在医疗系统中应用的原理和结构
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的现代医疗系统建设,其基本原理就是对医院内各种对象的感知、定位于控制,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病人、车辆、医疗器械、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信息化改造,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医院内需要感知的对象加以标识,进而通过标签读写器智能终端设备手持接收终端无线感应器等信息识别设备对上述标识加以识别,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将信息反馈至信息处理中心,并在处理中心加工处理融合后,传输至医疗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继而对获取的信息综合分析,及时处理,从而医院管理部门掌握感知对象的形态,进而为正确决策打下基础,其结构和原理如图1所示。
2.2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技术使得医院对象感知能力激增,处理疫情、病情、医院各环节调度的速度、精度和范围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其他技术手段所不能取代的。
图1物联网技术下智慧医疗系统结构及原理图
2.2.1医护人员、病人、病人家属、临时就诊等人员和诊室、病房等区域实现智能可视化管理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出入医院,这给有限的医院空间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为医护人员、病人、住院病人家属配备相应的管理卡,通过这种门禁系统和遍布医院的感应点,可以及时区分这些人群并对需要重点监控的病人实行全自动实时感知、定位,对进入重要区域的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医院安全。各科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医疗管理平台实时了解本科室病人在诊室、病房等地的各种情况,加强对病人的呵护和管理。并且,将管理卡与其他系统合并,如餐饮、洗浴,跨科室诊疗,可以大大提高医疗速度,节省医疗资源,提高管理人性化程度。
2.2.2对病人隐私、医院重要医疗资料等事项智能化保密措施
为病人病情设置查阅密码,对医院重要资料、机密文件等张贴二维码或嵌入射频卡,可以实时感知其所在位置,并且对进出该保密地带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控,防止重要资料的泄密和流失。
2.2.3为远距离专家会诊提供方便和可能
物联网技术条件下,单个医院的信息既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实现人为管理的开放的,对疑难杂症等的治疗,可以通过开放的医疗卫生感应系统,实现远距离专家会诊,通过对病人病情信息的共享,使疑难病患不必饱受路途颠簸之苦,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专业的诊疗和护理。
2.2.4对进出医院的车辆实行精细化智能管理。
通过为进出医院的救护车、储运车等车辆和重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安装电子标签、嵌入传感器、卫星定位装置等,实现对交通工具、重要医疗器械、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并通过嵌入的各类智能传感器,监控其工作状态、完好情况等,从而实现对其精细化管理。
2.2.5在医疗仓储、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保障
医疗药品、器械的储备充分是医院应对公共医疗事件的必要保障,为医院的仓库、物资安装包含医疗药品型号、器械种类,品种数量等状态信息的电子标签,能使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掌握医疗药品、器械的储备请康,为医院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保障。
2.2.6在重点区域设置电子岗哨,确保信息和物资安全
为财务、仓库及医院的其他重点区域安装智能传感器,实现对重点区域的24小时不间断安全检测,一旦发现有不法分子或可疑分子的不轨情况,可有感应点自动调整摄像头的方向对嫌疑人进行全方位视频监控,并向值班人员发出安全警示提醒,以便及时侦查,确保安全。
3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刚刚建立试点不就,正处于技术和标准体系的摸索期。很多与之相配备的制度和管理法规尚处于真空阶段,因此,智能医疗系统的建立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引进要采取要科学谨慎的态度
当前是物联网技术的初始阶段,各阶层、各行业对物联网的热情高涨,对物联网美好前景的描述也让对现代化程度要求最高的医疗卫生行业对其充满期待。但在具体推进上,笔者建议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不能不顾医院的规模和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工作,浪费财力、物力。建议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在充分理解智慧医疗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从部分大型医院进行试点,重点推 进,逐步取得经验,为全面建设智慧医院做好技术铺垫。
3.2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目前,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生产厂家较多,感知手段不一而足,标准各异,各种传感器之间,并无统一的标准,为了垄断和控制市场,兼容问题一直不能够实现,这就造成在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不一而足,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调控,因此,在物联网的大范围推广前政府必须出面加强这方面的统一领导,制定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使得医院资源能够统一管理,感知到的数据能够共享和合并处理,以提高管控水平。
3.3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涉及的项目很多,各种感知对象读感应资源的反映情况差别也较大,
感知定位的要求又不一而足,因此,如果对所有感知对象采取统一的感知技术手段,不仅很那达到对感知对象的精确掌握,而且会造成大量信息冗余,增加运营成本。因此,要对不同感知对象区别使用不同手段,如普通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可以使用二维码、被动式射频标签对其进行标识和感知;救护车、物资车、重大器械等可以采用主动式射频标签,卫星定位等技术进行定位追踪;而一些重要区域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芯片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感知,了解其安全状态。这样,既做到了量体裁衣,又有效节约了成本。
3.4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由于目前很多国营和大型私立医院已经实现了智能视频监控,并且对其他信息系统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处理系统,因此,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医疗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旧有的系统,与旧有系统进行兼容性设计,减少重复开发的成本。
4结束语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还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繁杂的日常运营管理中解放出来。在为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诊疗的基础上,向着更广阔的空间迈进。但物联网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洪波.MZM网络新生活畅想曲[J].oftwareworld,2007,3.
[2]移动通信网承载物联网业务的研究.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2010.3.
[3]黄家柯物联网及其发展策略探讨.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0,2.
几乎在同时,4月8日,IBM也公布了关于“智慧”医疗的新举措: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与IBM中国开发中心宣布共同成立“IBM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并公布了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突出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单就技术来讲,症结在于目前的医疗体制及信息化程度仍未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共享、流动与应用。那么,目前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公立大型医院的信息化现状是怎样的,在政府面向医疗并逐渐成增量的8500亿元投资中,软件服务厂商可以获得怎样的机遇?
在关于医改的讨论中,其他非技术因素的复杂性盖过了医疗信息化本应获得的更多关注。近几年,很多大型医院在信息化层面有多处改进。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人民医院)这家三甲医院为例,在2007年,人民医院开始与IBM合作,引入RHIN(即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言的IDS),提供整合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具体来讲,人民医院希望在它所在的西城区,实现三甲医院、二级医院、社区三种不同医疗机构功能的区分,分散三甲医院在接受患者上的“拥堵”。尽管过程“非常艰难”,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博士认为,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个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具备了雏形”。对于未来的医疗信息化构想,刘帆更希望“硬件占比例小一点,软件和服务更多一些”。
继07年的IDS、O8年与IBM、Oracle、CICC、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启动ERP系统之后,今年,人民医院仍将与IBM合作,启动BI(业务智能分析)及决策支持辅助系统。
IBM全球副总裁、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认为,到2011年就全部落实的8500亿元投资“力度是非常之大”。不过至于至于这里面多少是IT部分,IT作为信息支撑的一部分到底有多少,他表示,“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数据,我们也在多方面的摸索在征求这个数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除医疗器械公司会因此受益之外,对于国内外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说,是更直接的机会。在IBM“服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医疗行业作为其行业解决方案的提出也说明了此行业对IBM等软件服务提供商的重要性。
现在的开发,一般都倾向于做大盘,动辄上千亩,甚至上万亩。如果全部以住宅为主,由于配套跟不上,加上选址相对较偏(只有偏才可能有大地块),如果销售不畅,就容易成为鬼城,鄂尔多斯等城市的开发就是例子。而如果全部以产业园为主,若定位不准,招商不利,就容易成为荒城,后期开发难以为续,成为荒芜的圈地运动。这些模式,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如何让产业园与城市的居住、生活配套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产城融合,成为当前产业园开发的重要课题和新型房地产开发的重要方向。放眼全球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分析了各种开发模式后,一种新的开发模式――中央科技区(CID)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中央科技区,英文 Central Information District,简称CID,最早兴起于美国的硅谷地区。它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产业、商业、住宅的区域内平衡,实现产、商、住一体化发展。产业方面,以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为主体,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各种传统产业,实现升级换代,使传统科技走向第四代科技。而科技的发展,最主要的是依靠人才。但高端人才对生活环境、居住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必须有足够繁荣的城市生活与便捷的生活设施与交通手段。从而,科技区内的商业与居住配套上升为主体地位之一而不再是配套,三者相得益彰才算是完美。在中国,借鉴硅谷模式,比较成功的中央科技区开发有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区。那么,下一个成功案例会在哪里呢?
一、中央科技区的概念解析
中央科技区是产业园区高级开发阶段的核心模式,是摒弃传统的、单纯的产业用地开发模式,在区域内实现产、商、住一体化发展的新型模式,是产城融合的最佳推进方式,也是规避鬼城与荒城,实现旺城的重要开发途经。中央科技区不同于过去政府主导的开发区、产业园,它是围绕主导产业(第四代科技渗透于传统产业)而进行的产业链开发;同时,生活设施和居住空间不仅是配套,更是以人为主体的专项规划与实施。中央科技区作为园区开发的高级阶段,是为解决人的就业、创业、生活,并实现生活品质的提升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产业而产业。
中央科技区是高新产业最集中的区域,具备以下特征:一是高科技产业中心;二是知识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发源地;三是汇聚了时代最有活力的新经济模式;四是科学、教育、文化、产业高度集中;五是一流的人才、超前的创业模式;六是商业商务活动繁荣聚集之地;七是居住生活便利并极具品质的区域。
一个真正的中央科技区,应该具有哪些标准呢?
首先就是中央级的区位,必须在主城,以利于最大化与城市资源沟通,并高效率地推动城市发展,以及拉升其周边用地板块的价值。
其次,必须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以无污染和高产出的智力产业为主,最大化聚集同类型企业及人才产生合力。
再次,中央科技区也必然是一个品质出色的生活区,因此齐全丰富的业态必不可少,这不仅为云集的企业和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更全方位提高了周边民众的居住品质,对于周边物业投资价值的拉升起到积极作用。
二、中央科技区的三大要素
中央科技区(CID)=中央居住区(CLD)+中央商务区(CBD)+产业综合区(ICD)。
作为CID的产业综合区,对新型的产业分类要有充分了解,选好主导产业是产业成败的核心方面。要根据政府规划、园区所在城市特点、地块现状与周边产业环境和产业发展大趋势来进行主导产业定位。现在提倡的“互联网+”就是“第四代科技+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要从物质、能量、信息角度进行重新看待与分类。物质类:传统一二产业+新型产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量类:能源产业(石油、天然气、火电、水电、太阳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垃圾转化能等)+生物产业(提供人体能量的产业)+健康产业(大健康包括医疗健康、运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与人文健康);信息类:信息技术自身的升级换展(硬件+软件),信息技术的泛应用(互联网+与物联网+)。从以上产业分类中寻找出园区合适的主导产业,是中央科技区建设好的基本功之一。
作为CID的中央商务区,包括以信息科技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商城、智慧写字楼、智慧酒店,强调020模式,是中央科技区的繁荣表现。
作为CID的中央居住区,中央区位的便捷性是其首要特征。过去的中央是老城区,现在的中央是商业区,未来的中央是具有科技感的生活区。
三、中央科技区的三大技术要求:智慧、生态、健康
中央科技区只有在现时代才可能真正建设与建成,为什么呢?因为第四代科技使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成为可能,智慧技术的应用是中央科技区得以存在的基础。此外,生态技术的应用,使得产业园与居住区能够在同一个区域存在,而不会有工业生产对居住环境的污染。最后,人的健康性是中央科技区要解决的重要方面,要用科技手段从身、心、灵多方面、各层次解决人的健康性问题。
因此,时间(现时性-智慧)、空间(环境性-生态)、人(主体性-健康)的技术性提升是中央科技区的三大技术要求。
首先,中央科技区作为智慧社区,以社区公共WIFI(高速)为基础,包括智慧物业服务(监控、报警、门禁、可视对讲、停车场、背景音乐等)、智慧家居服务(一键控制灯光、窗帘、空调、家用电器等)、智慧商业服务(网购、订餐、APP买菜、配送到家等)、智慧养老服务(老人体征监控、健康呼叫服务、远程医疗等)、智慧信息服务(新闻、地铁公交出租出行实时动态、旅游、股票、教育、招聘就业、维修等)。
其次,中央科技区作为生态园区,以现代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绿地率的高配置提升,要求地被植物、灌木、乔木相搭配,树种的选择不仅具有审美感,还具有净化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功能。同时,在住宅的设计中,对保温、隔热、防水等有更高的生态要求。
再次,中央科技区作为健康住区,包括居住环境的健康性、社会环境的健康性和人文环境的健康性。居住环境的健康性从住区环境、住宅空间、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电气环境、景观环境入手。社会环境的健康性从交往环境、安全环境、健身环境、文化环境、养老育童环境、公共卫生环境、环境卫生、健康物业、住区保险入手。人文环境的健康性则要求对生活者的精神层面提供介入与帮助。
四、中央科技区的九大配套必备:衣食住行,文教卫体娱
中央科技区的繁荣与成功开发,依赖于能在区域内全面解决人的各种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要有相应的配套用地和基础设施。
衣:衣所表达的涵义是人的生活日常必需品的就地解决,因此,购物中心、日用百货点和商超等是中央科技区首先要具备的基本功能。
食:民以食为天。餐饮业的繁荣是见证一个区域繁荣的重要写照。如何在满足基本的吃饭需求基础上,做出特色餐饮、健康餐饮、有机餐饮,将菜篮子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建设五星级菜场,满足中央科技区高端人士的需求,做成配送式菜场,满足白领的快捷生活需求,是新型生活配套重要的价值成长方向。
住:居住空间的环境解决,更重要的在于物业管理。很多小区建设得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脏乱差现象成为常态,软更是差强人意。利用现代化的智慧小区技术,实现实时控制和快速应急反应,解决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实时体验感,是中央科技区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
行:中央科技区最大的特点在于要求交通的便捷性,可以快速通达城市的任何节点,实现位移的充分释放。中央科技区的交通要求是立体的,需要有多路通达,需要有地铁通过,如果周边有水路和停机场就更好,能实现私人出游、商务出行、货物运输的全方位便捷性。
文:现在的居住区,缺少邻里沟通,同楼层甚至不知道对面住的谁,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加强文化交流和社区文化服务,实现邻里沟通的亲情文化,需要在中央科技区得到充分的表现。
教:现代社会,提倡终生教育,不仅要解决子女的教育,还应该解决成人的技术、专业和管理的提升教育,更要通过老年大学解决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提升的问题。因此,教育用地和设施的配置很重要。
卫:医疗卫生的改善关系到人的健康。中央科技区需配备足够的医疗用地和设施。
体:现代人对于运动健康已有着充分的重视,不能等到生病才发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文化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上成为标配,在中央科技区更是如此。
娱:人们的工作、生活,不再是传统的为了工作而工作,配置具有现代感的新型娱乐设施,既有宏大的玩乐中心,又有类似手游的便捷性小型娱乐项目,使人们在玩中学、玩中工作、玩中生活,是中央科技区的特色要求,是将科技感渗透于日常生活的体现。
五、中央科技区的开发要点
作为园区开发的高级阶段,中央科技区成功开发的要点如下。
开发模式:要用现代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金融思维的方式,以现金流和资金链的平衡为先导,确定好合理的开发顺序与开发周期,销售、租赁、融资相结合,以区域最终的建成繁荣要素为开发的出发点,充分重视招商的重要性,科技与产业的结合性,实现整体开发的产、商、住均衡发展。
用地性质:同区域内必须实现产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的均衡协调,三者的比例应该均等或接近均等,这需要政策的支持、规划的超前考虑和各级开发商博弈水平的提升。
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以近郊为主,中心城区和远郊都不适宜。中心城区无大规模用地;远郊缺少人气,住宅区不容易建成。只有选择近郊,住宅容易销售,商业容易繁荣,产业有开拓的空间,通过中央科技区的开发很快成为新中心、新中央,也符合城市扩张的基本规律。
对外联系:要充分重视交通和信息两种对外联络与沟通的方式,实现区域内物理和精神的对外沟通渠道的畅通。开发商在谈判中,要强调政府必须解决道路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到位。
内在素质:中央科技区的开发要在时间的现时性(智慧)、空间的环境性(生态)、人的主体性(健康)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功能属性的提升,特别是人的健康问题,要从医疗健康、运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文健康等不同方向入手,实现综合解决问题。
生活配套:从衣食住行、文教卫体娱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生活配套打造,那么,中央科技区不繁荣也会繁荣起来。
产品特征:要充分重视客户群在哪,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订单式开发,是保证项目成功的重要技术措施。产业用房,要根据产业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商业用房,要根据业态特点进行深入功能分区设计;居住用房,要有科技感、便捷性、健康性,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居住空间的要求。
金融状况:始终以现金流和资金链的平衡为项目开发节奏控制的出发点,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业管理:要充分考虑住宅、商业、产业不同物业管理的特征与需求,制定针对性的物业管理制度与措施。
人才要求:中央科技区的开发对人才的复合要求很高,要实现顶层、高层、中层、基层管理人才的合理配置,特别是顶层设计的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成败。
招商要求:始终把招商工作放在首位,随时关注招商对象的动态发展与需求,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招商,那么成功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