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气候变化国际法;WTO规则;贸易及环境纠纷处理
在气候变化的议题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条约及WTO规则是否能够互相兼容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比如排放权交易体制与WTO规则是否兼容,排放权交易单位是否覆盖服务贸易协议,清洁发展机制与TRIMS之间的关系。在贸易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实施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WTO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本文就研究两者有所交际的部分,提出了两者在贸易环境纠纷处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气候变化国际法与WTO规则的冲突
WTO是从1995年1月1日开始运行的,在成立WTO规则的时候就提出了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保障开放国际市场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WTO对贸易及环境做出了一系列的关系概括,参加国家为了能够满足保护环境的需求,应该提高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状况水平的国家地位和其他相关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个条约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WTO规则中,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条约,受到其影响,就具备了环境保护因素。WTO规则中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文件就有许多与气候问题有关的条约,比如相同的产品由于制造工艺不同,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量就会不同。如果某一个国家要求高温室气体排放征收关税,这就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WTO规则中并没有将贸易及环境单独立法,但是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措施在本质上就存在限制贸易的因素,对于其他会员的权利造成一定的影响,也违背了WTO的反歧视原则及禁止数量原则。
二、气候变化国际法与WTO规则在贸易及环境纠纷处理中的协调
与气候问题相关的国际贸易讨论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是由于没有与之相对解决讨论的机构,在此背景下的气候问题争论就不得不由WTO规则进行解决。由于WTO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组织,关于气候问题在WTO中很难进行判断,所以就要在京都议定书中创建一个气候变化国际协调机构。各国应该注重贸易及环境的关系,为了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到具有法律性的减排目标,这样才能为解决贸易及环境纠纷提供解决途径。各国也应该了解到单单凭借WTO是很难快速、有效的解决与气候相关联的国际贸易问题的,尤其是在碳排放、交易及关税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以WTO规则为基础,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国际协调措施。以此就可以对一些由于气候变化受害的国家通过执行京都议定书解决和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对于一些不履行义务的国家可以给予相应的制裁。这样不仅保持京都议定书的权威性,还可以避免贸易及气候环境之间发生问题,缓解了气候变化和WTO贸易之间的冲突。在这几年的国际贸易争论中,越来越多的贸易问题中牵连环境因素,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护环境与贸易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冲突。所以就要使气候变化措施预WTO规则缓解大气环境与追求贸易间的冲突。
三、结语
虽然WTO规则中有了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要中和气候变化与WTO规则间的矛盾,基于气候变化与京都协议订书之间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各国应该了解到不管是贸易问题还是气候问题,都已经跨国界成为了国际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各国之间共同面对,以大局为重,在今后的人类发展中,讨论并制定全新的制度,以来缓解气候变化与WTO间的冲突,使两者可以协调贸易及环境间的纠纷关系。
[参考文献]
[1]杨雯.试论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2(14).
[2]李靖文.论WTO体制下的贸易与环境法律规则[J].现代商业,2010(12).
[3]边永民.含贸易措施的多边环境协议与WTO之间的关系[J].当代法学,2010(01).
[4]陆燕,付丽.WTO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J].国际经济合作,2010(10).
[5]许耀明.气候变化国际法与WTO规则在解决贸易与环境纠纷中的矛盾与协调[J].政治与法律,2010(03).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44-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主要通过流域的选择、模型的研究、气候情景三种方法进行研究的,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是在预测与现实的双重环境中完成的。气候的变化不仅与自然规律相关,同时也与客观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水文水资源中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径流的影响
水文水资源的径流量不仅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同时更与气候的变化密不可分。对于不同区域的水文水资源的流量有着地区的差异性,但在气候的影响下,将导致水文水资源的正常径流。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径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1 气候变化影响径流区域分配的变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为季风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各区域的年径流量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程度不同,各地区的年径流量的分配也有所不同。年径流量递减幅度最大的时段为温度增高和降水开始减少的时期,此时的径流量与降水时的径流量相比,减少了4倍。相反,径流量递增幅度最大的时间为每年的6、7、8三个月,此时各地区也即将进入汛期。可见,对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多少没有太大关系,而与该地区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半干旱地区,其径流量的多少主要由降水量决定的。因此,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文水资源的分配有着不可避免的差异性。
1.2 气候变化影响年径流量的变化 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主要分为七个流域,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南北方的径流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北方径流量与南方径流量的增加与减少交替进行,但整体的水文水资源径流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受气候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淮河以北,年径流量的递减幅度最大的地区为京津唐地区,而递增幅度最大的地区是辽河一带。对于降水量小的黄河地区,由于受气候的影响,降雨量逐渐递减,进而导致了黄河地区的年径流量随之减少。
1.3 气候变化影响西北山川的径流量 在我国的西北高寒山区,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冰川补给,随着气候的逐渐变暖,不仅导致了我国西北高寒山区的骤减,同时也加快了相应流域的变湿或变干。随着各流域水文情势的转变,水文水资源系统的敏感度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1.4 气候变化影响径流系数的变化 水文水资源的径流系数直接影响着不同区域的干旱与湿润情况,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水文情势也会随之有着相应的变化。若该地区的径流系数增加,则表明湿润的指数随之加大,该流域的水文情况为进一步变湿。相反,当径流系数递减时,则该地区的干旱指数增大,该流域的水文情况为进一步变干。可见,在气候不同的影响下,水文水资源的径流数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2 气候变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水文水资源的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可见,气候的变化不仅与水文水资源的天然径流有关,同时也与水文水资源的用水供求息息相关。气候的变化不仅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同时也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并且在其影响下水文水资源的用水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气候变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气候变暖影响水文水资源的质量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增加了各地区的降水量,同时也加大了各地区的平均温度。可见,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旱涝灾害的发生率。同时,由于全球温度的升高也降低了河水污染物的分解,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水文水资源的质量,而且也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由于气候的变化与人为活动的破坏密切相关,因此,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应注重环境的保护。
2.2 气候变暖影响水文水资源的用水供求 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样不仅影响了区域的降水量,同时也制约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运转。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有着相当大的用水量,随着气候的变暖,逐渐递减的降水不仅制约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同时也限制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在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这种情况则更为严重。可见,气候变化对供水需求的影响大于对降水量的影响,因此,应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遏制全球变暖的发展趋势。
2.3 气候变暖影响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敏感性 在气候变化影响水文水资源径流的前基础上,气候变化也与各地区的干湿度息息相关。在湿润地区,径流对气候的敏感性较强,相反,在干旱地区则相对较弱。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全球温度骤增的影响下,不仅我国的主要七个流域的径流量有所变化,同时,水文水资源的用水需求也随着发生了转变。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发展,同时也限制经济的正常运转。在水文水资源中,气候的变化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地区的降水量与温度。水文水资源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气候变化对它的影响也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可见,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注重环境问题,应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稳步、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涛,陈永勤,陈俊和等.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2(39).
[2] 王春乙.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气候变化通讯.2004.(4).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气候风险;气候移民;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11-0045-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11.008
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导致的各种气候风险所引发的现实或潜在的大量气候移民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是现阶段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气候变化问题日趋复杂的情势之下,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人口迁移现象及气候移民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难民潮、地区冲突等问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自莱文斯坦将“不适宜的气候”视为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1],关涉气候移民的研究历经波折,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性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的威胁越发严重,Myers等有关气候移民规模的预测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2]。但由于Myers,等关于气候移民的研究偏重于以未来为导向的警示性预测,集中于对气候移民称谓、类型、规模及迁移动因的探讨[3];对与之相关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则主要见诸于一些新闻报端之中略显羸弱[4]。随着气候变化、气候移民问题的日益严重与复杂,施国庆等17位国内外专家指出现阶段我们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将导致的严重的人口迁移问题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移民却是一种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如何从开发项目导致的移民安置(DFDR)活动中学习和借鉴,响应潜在的气候移民问题,就需要我们对实施气候移民的政策、途径以及进行有组织的移民做出探索[5]。如何以已有研究为基础,突破社会文化交叉法、经济视角的牵绊[6],提升人们对气候风险导致气候移民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对关涉气候移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索与梳理,剖析造成气候移民问题的制约性因素,已是一个摆在世人面前不容回避的现实性、迫切性的重要议题,深刻认识把握这一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提出因应气候移民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方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
1 气候变化的表现以及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气候变化现象怪异难料,沙尘暴、飓风、雪灾、干旱、洪涝等气候灾害的能量与数量不断升级,已对自然系统、生物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严峻挑战,已成为人类最迫切需要关注与解决的问题。总体看来,现阶段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渐变缓发性气候风险
渐变缓发性气候风险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产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后果,现已导致了约2 600万气候移民,在未来40年,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将使全球10%的人口,约5亿到6亿人,面临沦为“气候难民”的风险,其中将有约2亿的气候移民被迫背井离乡,不得不迁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孟加拉国政府最新出炉的一份报告称,该国有越来越多的气候移民已从沿海低洼地区向内陆大城及印度等邻国移民,度假天堂马尔代夫也已开始为40万国民另觅栖身之所[7]。
全球气候在持续暖化恶化的同时也导致冰川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融化,使冰川和积雪的储水量减少。据一些科学家预测最早在2030年,北冰洋将迎来第一个无冰的夏天,冰川融化的情况同样也发生在南极,如果两极冰盖全部融化殆尽,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70 m[8]。而当今世界发展格局的客观现实却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基本集中密布于各大洲的沿海低洼地区(如纽约、伦敦、上海等),由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势必将导致世界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并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社会经济损失。
此外,渐变缓发性气候风险还表现在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加剧等方面。
1.2 极端突变灾害性气候风险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总体背景下,气候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极端突变灾害性气候风险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大。全球气候变暖致使近半个世纪以来极端突变性气候风险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热浪天气、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出现飓风、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等气候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更高、强度更大、危害程度更深。极端突变性气候变化使得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频率加大,人口密集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面临的风险更大,如亚洲和非洲的大型三角洲和一些小岛屿。
极端而无常的气候,催生大批“气候移民”,他们因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地质变异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而受灾。
2 气候风险与人口迁移的历史与现实机理
2.1 气候风险与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关联分析
气候移民是指由于气候的突然或缓慢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或生存条件产生不利影响,在相关气候政策或气候工程的影响下,而被迫或主动、暂时或永久离开其家园进行迁移的人或人群,他们既可以是国内迁移,也可以是国际迁移[8]。从我国浩繁的史料记载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历史时期上因气候变化及由此而引起的环境变化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气候风险致因下人口迁移路径图大致呈现出:“气候变化气候风险气候灾害环境变迁人口迁移人口分布变化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变更”的总体轮廓。
中国的气候类型是典型的季风气候。由于最近几千年来,中国寒冷气候期经历的时间越来越长,降温的幅度越来越大,气候干旱化的程度愈益加重,因气候干旱化和荒漠化导致的人口迁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是因为年平均温度降低1 ℃-2 ℃,等温线即要向南推移200-300 km,气温变化直接影响着农牧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9]。加之,古代中国的社会生产以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生产为主,其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受自然灾害影响明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南宋末期和元代初中期,是我国北方气候偏寒偏干,旱灾、沙尘暴和冬季雷暴出现频繁,湖泊退缩,土地沙漠化强烈和黄河决溢频率减小的时期,同时也是中亚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的时期[10]。强烈的气候变化导致了畜牧业的严重减产,使其产量已不能维持秦汉、隋唐湿润时期已增长起来的人口的需求而发生了人口的向外流动,并多次导致了全国性的人口大规模迁移。在13世纪40年代蒙古地区由于连年干旱,“野草自燃,牛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元史·定宗纪》);加之冬季暴风雪的侵袭,气候风险导致北方地区环境严重恶化,引起元代内、外蒙地区蒙古族牧民的大量南迁,因灾害而“北来贫民八十六万八千户”[11]。气候风险和气候灾害不仅诱发了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人口南迁,与此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汉族内部的人口迁移并导致了社会加速变迁。类似的现象也见诸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历史时期极端突变灾害性气候风险导致的玻利尼西亚群岛的人口迁移;干冷时期的干旱迫使中亚地区的人口向欧洲迁移,中亚游牧民族大规模的向西、向欧洲迁移成为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12]。
2.2 气候风险与现代人口迁移的关联分析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候条件的加速持续恶化导致了气候风险加剧与环境剧烈变迁进一步催生了气候移民。目前,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的关联性已呈现出“气候变化气候风险生态失衡环境变迁气候政策出台气候工程实施气候移民局部地区社会经济系统重建”的趋势。国际卫生组织的报告称现在全球每年有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在美洲,20世纪30年代,持续干旱和土地过度开垦导致的席卷北美大平原的“黑风暴”,曾使北美数百万居民被迫逃离家园,许多城镇被一度弃为空城。
气候变化、极端而无常的气候导致的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在过去20年增加了1倍以上。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地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已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中国陕西为例,陕西省委省政府为应对辖域内南部山区频繁多发的多种自然、地质灾害,不得不从2011年年末开始计划并着手实施一项为期10年、投资约1 280亿元人民币、搬迁约279.2万人的宏大移民规划。这其中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避让49.16万人,洪涝灾害避险搬迁32万人。如何将深受极端气候风险影响和难以快速有效脱贫的居住生活在陕南地区的民众向陕西其他地区进行迁移安置成为了其首要和主要目的。气候变化及由其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加之荒漠化、水源污染和其他压力,将导致地球上的更多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3 气候移民现状及其演变趋势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社会就注意到移民问题与气候变化、环境退化之间的关联。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模式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确定性的增加、海平面上升、环境退化、极端突发性气候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问题,使得“气候移民”成为了国际社会新的关注点,气候移民及与之关联的问题逐渐进入了国际相关组织、政府部门与研究者的视野并日益受到关注。
3.1 气候移民的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受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气温显著上升、降雨方式改变、季风变化加大、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干旱、洪涝灾害、更强烈的热带气旋、沙尘暴、飓风、雪灾、干旱、洪涝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气候灾害的能量与数量不断升级,直接导致了气候移民规模不断扩大和人数激增,气候变化成为了21世纪人口移民的主要原因。据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香港发展与救援NGO组织——香港乐施会等组织机构在2009年4月的报告,在1998-2007年间,全球每年受气候灾害影响的气候难民人数约为2.43亿人;2015年后气候难民人数将达到3.75亿人以上。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气候难民已开始进行自发和有组织的气候移民,世界上现在已有约2 600万因为气候变化而被迫迁徙的气候移民,到2050年,全球估计将有2亿人沦为“气候移民”[8]。而亚洲开发银行在2012年3月最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亚太地区的迁徙》的报告称,仅2010-2011年,亚太地区因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导致的移民人数就已达4 200万以上。
3.2 气候移民的波及区域持续扩大
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生存环境改变,造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与居住(如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没入水底),按照气候风险的预期发展演变模式地球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面临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风险。气候移民不得不在高压的气候风险之下奔波在不同区域之间、国与国之间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会,现阶段气候移民波及区域明显呈持续扩大的态势。世界银行、国际移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根据全球遭遇的主要气候风险,预测未来20-50年全球气候移民的热点地区,主要包括东亚、南亚、东非、中非、中美洲等地区的沿海低洼地带、河口三角洲、地势较低的太平洋小岛国、半干旱或不太湿润的区域,这些地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气候移民的重灾区[13]。在亚太地区所有国家中,常住人口不超过40万的亚洲岛国——马尔代夫,正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严重威胁;无独有偶,另一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已经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全国国民将陆续“搬迁”到新西兰,现在已有5 000多名图瓦卢人在新西兰安了家[8]。人口集中分布在低海拔沿海地区的国家包括孟加拉国、越南、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所罗门群岛、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及肯尼亚在内的其他很多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气候移民。
3.3 临时性迁移向永久性移民持续演变
气候移民正在或将要经历短暂临时性迁移向永久移民的艰难过渡。气候移民主要生活在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由于缺乏迁移的资源,在遭遇台风、暴雨、洪涝、干旱、泥石流或突发疫病侵袭时,人们一般是暂时性的避难迁移,不过随着气候风险在某一区域的持续化常态化,临时迁移已不能解决问题,而永久性的迁移成为无奈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西海固地区,由于这一地区“十年九旱”的趋势愈演愈烈,“一方水土已养活不了一方人”,为了应对这种极端干旱的气候状况适应气候变化,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得不将中部干旱地区、南部山区约76万人进行永久异地转移安置,安置到扬黄灌区或水源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以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在气候风险不断加剧的现实背景下,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低洼地区被淹没,不少国家和地区正开始进行永久性气候移民。如孟加拉国越来越多的气候移民从沿海低洼地区向内陆大城及印度等邻国的移民,度假天堂马尔代夫近40万国民不得不另觅栖身之所[4,6]。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永久性改变和生产居住环境条件的恶化,已使人们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永久性气候移民成为了现实气候移民的典型类型。
3.4 多种因素叠加交织致使气候移民问题日趋复杂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更多的极端气候事件,未来几十年间,气候风险引致“气候移民”的过程还会加速,气候移民问题更趋复杂。首先,气候移民将进一步加剧相关国家国内的社会矛盾冲突和紧张局势。气候风险引发的自然灾害会迫使一些受灾民众暂时涌进大城市,而有些大城市的生活资源本来就很紧张,一旦这些移民涌入,大城市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陡然加大,就有可能恶化现有局势、加剧紧张关系和不稳定因素造成尖锐的社会矛盾。其次,气候移民除了会造成国内的社会矛盾外,更为严重的是,气候移民问题将威胁到脆弱的、濒临冲突边缘的国家与地区间的沉重关系,威胁有关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在气候移民集中地区及其边界区域出现气候变化环境衰败气候移民社会冲突的恶性循环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由此将导致一些局势脆弱国家加速崩溃、种族问题与宗教冲突激化、政治激进主义抬头,致使世界部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第三,气候移民的贫困问题与环境恶化交织叠加在一起更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气候移民肇始区域一般是贫困与自然资源条件的严重恶化的区域,本就脆弱生态环境加之持续恶化的气候变化状况,在导致不同区域气候移民的形成与汇聚的同时,极易引发“气候贫困”产生的次生灾害风险。
气候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性影响,使得气候移民遍及世界各地,解决与气候移民相伴而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资源、心理、生态、管理等问题,已不只是某个或几个国家的职责,而是需要全体人类共同担负、共同面对、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协商解决。
4 应对气候移民及相关问题的对策思考
由于各国眼下主要将精力放在遏制气候变化方面,关涉气候移民的议题还没有得到适当处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没有采取足够的应对措施,现阶段还尚未设立任何国际合作机制处理气候移民问题及接踵而至的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和风险,将使这一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基于对全球日益紧迫的气候移民问题之社会现实的关照与因应,易受影响的地区和国家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加快努力,实施更广泛的应对气候移民的措施,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建立有效的适应机制,以应对其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尽量减小未来气候移民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
4.1 改进现有国际性法律条款关于“难民”权利的相关规定,制定应对国际气候移民法
鉴于目前非自愿气候移民还没有被纳入国际难民和移民政策之中,气候移民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都尚未得到国际相关法律的明确认可[14],趋于紧迫的现实气候移民问题与相应法律规范严重脱节,气候移民在国际社会上还未甚至不能得到合法的保护,这就需要尽快修改1951年的《难民协定》(Refugee Convention)或单独起草气候移民法律协定,以适应因气候变化造成的气候移民问题,为气候移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同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制定出台应对国际气候移民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部门在涉及气候移民工作中的职责,明确应对气候移民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构建应对气候移民的国际合作、国内协调两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部门在应对气候移民中的主导作用,以法律为准绳规范预测气候移民的科学评估报告,及时解决处理相关的气候移民问题。同时,在气候风险导致的环境退化和极端突发性灾害发生时,将人权不驳回的原则纳入国际法的考虑范畴。
4.2 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地区间协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协力促进气候移民难题的有效解决
气候移民是全球性问题,气候移民在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合作等领域都可能对国际社会造成新的挑战。它事关各方利益、地区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气候移民难题的有效解决需要世界各国联手应对,加强应对能力建设,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将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人口迁移纳入到各国政府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计划之中,使其成为国家行动的一部分;建立各相关成员国官员、专家相互交流经验的对话机制,推动在气候移民方面的国际智囊合作。其次,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无偿接纳气候移民的伦理道德责任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并倡导国际社会直接为极端突发性气候风险事件导致的移民进行捐赠、救助和投资。第三,完善以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为主的国际移民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国际发展合作机制,比如南南合作,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国际金融机构等,促进发展中国家逐渐提升适应能力,降低气候风险和气候移民的潜在压力[4]。
4.3 在国际社会建立灵活应对气候移民迁移的政策、治理机制和管理机构
从目前气候移民遭遇的现实境况来看,无论是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而言,气候移民都尚未纳入政策考虑的范畴,国际社会也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气候移民事务进行管理。从速召集国际社会移民研究的权威机构和组织,尽快形成世界公认的关于气候移民定义的权威性论述,明确国际移民组织(IMO)和联合国难民高级专员署权责内容,使气候移民摆脱成为游离的中间人角色,制定相应的气候移民政策、管理机构、组织制度与治理机制,已是当务之急。首先,可在国际社会构建起一套灵活应对气候移民的社会管理与治理机制,包括在认识和分析气候移民所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基础之上,探寻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与治理机制,以使气候移民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社会环境变迁;建立气候移民预测预警系统,完善预防和减少气候移民问题的社会管理体系,以有效降低与规避气候移民给社会良性运行带来的原生冲突次生风险。其次,要加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地区主要气候灾害的历史信息库和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气候移民救助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完善的救助体系,在法律、政策、组织、制度等层面强化救助体系制度建设;同时,加强移民管理及国际经验交流和高效的气候移民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推进应对气候移民相关问题的社会文化适应机制建设。第三,基于预防胜于治理的认识,加强对气候移民的监测和评估。
4.4 致力减缓与主动适应并举,降低气候移民被迫转移的社会风险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不可避免,气候风险的数量与能量不断升级,在未来几十年内,即使做出最迫切的减缓努力,也不能避免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影响,这使得在气候移民问题上减缓和主动适应成为主要的措施或是唯一可行和适当的应对措施。虽然目前国际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但仍十分有限。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不同,为应对气候移民所采取的减缓和适应措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进行实施。首先是进行事先预防。在受影响较大的国家或地区需要未雨绸缪着手建立防洪堤、建筑水库等工程以对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洪涝、干旱等灾害性后果引发的大量气候移民。其次,展开知识普及教育。普及应对气候风险的相关知识,加强人们对气候变化现象的认知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灾害的措施等;在发展地方经济时融入气候变化视角的适应性项目,减少迁移的必要性助益于减少非自愿气候移民的数量。第三,进行人口迁移。迁移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应对策略,不只是在气候过程和气候风险事件发生之前组织进行的人口迁移,也包括气候灾害发生后的非自愿气候移民。考虑从区域角度合理引导人口迁移,减少人口盲目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活带来的冲击;将气候移民问题的减缓、适应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与更典型的信息和基础设施的措施一起,有助于气候移民减少脆弱性增加适应性。
4.5 降低气候移民的社会脆弱性,提升气候移民适应能力建设,弱化气候风险影响
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群体、甚至不同家庭的社会脆弱性差异很大。弱势或边缘群体更容易从灾难中流离失所,如果受气候风险影响地区有更多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往往房屋损失严重),更大的建筑环境密度则飓风过后这部分人外迁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气候风险降低了潜在气候移民家庭的社会承受力,使其社会脆弱性提高,从而导致移民[15]。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人类不能阻止全球气候变化的脚步,那么面对各种可能引发移民的因素,人们至少可以想办法增强社会的承受力,降低社会脆弱性,而不总是选择移民。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因为气候风险而移民总是痛苦的经历,而对全世界来讲,气候移民问题又是一个无比棘手的会引发地区政治冲突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一方面,这就要求人们在选择气候移民迁移安置区时,需要借鉴社会脆弱性理论,尽量迁往就近的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以提高移民群体的社会承受能力,而不致使移民因为搬迁使其社会脆弱性提高,为后续发展留下隐患,例如移民返流等。另一方面,完善现有的适应资金机制,建立气候移民基金或融资体系,努力突破贫困地区资金和技术匮乏的瓶颈,有助于降低高风险地区的社会脆弱性。此外,在气候风险形式严峻区域,进行项目扶持和产业规划设计以降低区域社会脆弱性时,要综合考虑地区的气象、地质、水文等条件,需要立足前期调研进行多方论证,以提升风险管理优化水平对症施策物尽其用,避免对有限紧缺资源的浪费,防止出现尽力不尽事的现象。
5 结论与讨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渐变缓发性气候风险与极端突变灾害性气候风险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气候风险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大,由其引致的气候移民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解决日益趋于复杂化敏感化。对气候移民的概念进行明确指称界定既是理论研究亟需,又是有效破解这一社会难题的现实需求。气候移民所面临的社会风险既有需要迫切解决食物和栖居地的问题,还有在迁入地新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下如何调适生计方式、实现文化及身份的认同问题。气候移民遍及世界各地,解决与气候移民相伴而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资源、心理、生态、管理等问题,已不只是某个或几个国家的职责,而是需要全体人类共同担负、共同面对、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协商解决。但是,由于现阶段尚未设立任何国际合作机制处理气候移民问题,关于气候移民的议题还没有得到适当处理,现实情况可能变得更加糟糕。将气候移民纳入政策考虑的范畴,在国际社会上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气候移民事务进行管理;建立全球性的气候移民监测和评估机制,协商制定合适的气候移民政策、管理制度,或将有助于气候移民的统计和预测、政策的制定和国家的管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Ravenstein E G. The Laws of Migration[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889, 52(2): 241-305.
[2]Myers N. Environmental Refugees: An Emergent Security Issue [C]. 13th ed Economic Forum, Prague, 2005, 5:73-79.
[3]Castles S.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Forced Migration: Making Sense of the Debate [R]. New Issues in Refugee Research - UNHCR Research Paper, 2002:70.
[4]潘家华,郑艳,薄旭.拉响新警报:气候移民[J].世界知识,2011,(9):61-62. [Pan Jiahua, ZhengYan, BoXu. Sounded New Warning: Climate Immigration [J]. The World Knowledge, 2011,(9):61-62. ]
[5]Shi Guoqing,et al. Ready for Climate Change Related to Immigration[J]. Science, 2011, 10(334): 89-94.
[6]Stark O, Bloom D E. The New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 75: 175-178.
[7]陈绍军,曹志杰.气候移民的概念与类型探析[C]. //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移民与社会发展,2011:20-29.[Chen ShaoJun, Cao ZhiJie.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Climate Migration Analysis[C]. // 2011China Sociology Annual Meeting -Migr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ference,2011:20-29.]
[8]李继峰.被迫迁移的气候难民[N].文学报,2010-01-07(8).[Li Jifeng. Forced Migration of the Climate Refugees[N]. Literature Report, 2010-01-07(8).]
[9]倪根金.试论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J].农业考古,1988,(1):56-62.[Ni GenJin. Discussion on Climate Change on the Chinese Ancient Northern Agriculture Economic Effect[J].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1988,(1):56-62.]
[10]竺可祯.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2):168-188.[ Zhu Kezhen. China’s Nearly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limate Change a Preliminary Study [J]. Chinese Science, 1973 ,(2): 168-188.]
[11]方金琪.气候变化对我国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影响[J].地理环境研究,1989,(12):42-44.[Fang Jinqi. Climate Change to Our Country Historical Period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J].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 1989, (12) :42-44.]
[12]Huntington E. The Solar Hypothesis of Climate Changes[M].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14:477-590.
[13]潘家华,郑艳.气候变化催生移民 亚太成热点区域[N].文汇报,2011-05-27(2).[ Pan Jiahua, Zheng Yan. Climate Change Hasten Parturition Immigration Asia Pacific has been a Hot Topic Area[N]. WenHui Newspapers, 2011-05-27(2).]
[14]FOE, Melbourne. A Citizen’s Guide to Climate Refugees[C].Friends of the Earth, Australia, 2005:226-241.
[15]Lori Hunter M.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J].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2005,(4):79-86.
Analysis of Climate Migrants’ Migration Mechanism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limate Risk
CAO Zhijie CHEN Shaojun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Resettlement of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8,China)
Abstract
因此,对于任何公司而言,都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规划。而这一点对于东南亚的公司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那里,气候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基础设施、雇员以及消费者。
挑战向来与机遇并存,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同时,公司自然也应该抓住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机遇。总体来讲,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大致可归于以下五个方面:运营方面、法律法规方面、公司声誉方面、市场和产品方面、融资方面。
运营方面:要确保供应链和需求链的安全
在公司运营方面,气候变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设施、雇员和供应链上。据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调查显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那些面临长期资本投资决策的公司、生产深受天气和气候变化影响的部门、供应链和需求链严重依赖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行业以及其他承担风险的行业。在运营过程中,它们必须要考虑可能出现的财产损失,业务中断以及电力、水力和交通运输服务的中断等。
除了商品、原材料以及保险成本上升之外,极端天气灾害和海平面的上升同样会给公司设施带来危险,而雇员也必须要做好应对各种新疾病的准备。
时下,供应链已经扩散至全球。即便地球一端出现极端天气事件,也可能会影响到地球另一端的公司,因为当地供应商的业务有可能因此中断。此外,运营风险还源于基础设施的破坏,如果公路或铁路遭到破坏或被洪水淹没,那么生产所需原料就无法到位,而生产出来的商品也无法投放市场。
同样,气候变化也可能会造成电力中断,因为电力的供应和需求都已发生变化。气温飙升可能导致高峰期用电量超过电力基础设施的运营能力,从而出现拉闸限电或断电的情况。此外,水位的下降或大面积积雪也可能会造成电力中断,从而导致生产停工。
就机遇而言,公司可以通过实施节能、节水措施降低成本并提高收益;通过帮助雇员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雇员的生产效率和对公司的忠诚度;通过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和配送网络的维护,建立更高效的协作伙伴关系,确保供应链和需求链的安全。
法律法规:气候变化未上升到法律层面
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风险还很难确定,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很少有国家将气候变化问题上升到法律和政策的层面上。气候变化的实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上,如土地使用法、水资源利用法等,还有就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诉讼。
机遇则是公司将有机会与政府一起设计和制定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这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司声誉:利用声誉扩张市场份额
在公司声誉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公司的产品或运营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的影响,那么它可能就会面临公众(消费者、雇员以及公司所在的社区)的反对,从而导致市场份额减少或失去扩张时机。比如说,在2004-2005年间,可口可乐在印度南部的工厂就曾因水资源问题而导致公司信誉受损。
在公司声誉方面,气候变化也会为公司带来巨大机遇。那些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将会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者将会成为新时代的行业领导者。比如说,新加坡城市发展有限公司(CDL)实施的绿色发展战略就让其在房地产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因为它所推崇的生态、低碳和绿色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慈善活动提升自己的声誉。比如杜邦公司在菲律宾开展的植树造林项目以及为当地居民提供的免费医疗项目。
市场和产品: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
在市场和产品方面,存在很多风险且表现形式各异。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消费人群发生变化。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热敏产品的性能可能会大打折扣,非节水产品的需求量可能会大大减少,政府等大型机构对所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机遇同样也很多,公司可以为制冷系统、医疗保健产品、基础设施产品及新型建筑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可以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订立合同,为其提供适于气候变化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直接向个人用户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
融资:面对责任投资
对于那些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公司来说,贷款或其他债务融资将会变得更加困难。部分投资者会更加关注公司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管理。不过,目前很多投资者仍未将气候变化问题作为投资的一个考量。比如说,碳排放披露项目2008年度全球报告就表明,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并没有明显证据显示气候变化对特定领域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因此,将气候变化因素包含在投资战略中是有问题的。
不过,现在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公司在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行动。比如说,最近JP摩根就为其公司客户和投资客户完成了一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水资源报告,指出了未来几年间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水资源挑战。
在机遇方面,包括小额信贷和小额保险在内的新型金融产品的需求将会出现并进一步扩大。那些拥有创新型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并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公司将会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比如说,F&C的全球气候机会基金(GCOF)就专门为那些提供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公司提供融资支持。
Chen Tao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处,南京 210044)
(Institute of Climate Change and Public Polic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摘要:极端恶劣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与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通过对3489名网民的调查,了解中国网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认知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应对气候变化。
Abstract: Extremely bad weather seriously effect our production and living. It is common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ow to positively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need not only government's efforts but also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motivation of the people's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ople's perception level of climate change. We investigate 3489 civil net citizens in order to know the cognition of civil net citizens in China on climate change. We shall carry out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for better implementing the energy reduction plan on climate change.
关键词:中国网民 气候变化 认知 调查
Key words: the civil net citizens in China;climate change;cognition;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42-03
0引言
近年来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破坏,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这些气候变化现象及其引发的后果越来越引起人类社会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对于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家们在科学层面上的探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关政治、经济以及伦理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环境心理学认为个体行为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换过程,包括刺激、感知、环境认知和行为等一系列内容组成。感知是从环境中提取和接收信息的过程,而认知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产物,是对环境的识别与理解。行为是在认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与行动。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让公众自觉参与并不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必须要让他们知道和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究竟到了一种怎样的情况?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和即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严重的影响?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采取哪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只有对这些问题了解了,清楚了,应对气候变化才能成为公众自觉自愿采取的行动。为了对中国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状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我们通过中国天气网开展了“中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认知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共有3599位网民参与,其中有效问卷3489份,有效率为96.97%,样本分布(参见表1)符合调查需求。
我们对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1网民对气候变化状况的总体认知
关于网民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认知情况,我们从5个方面设计了11个问题进行考察,包括“对气候变化了解程度”、“对气候变化关注程度”、“对气候变暖的认识”、“对于气候变化主要现象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的路径认知”。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运用SPSS16.0对网民气候变化认知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①。得到Cronbach's Alpha为0.734,信度系数较好,说明问卷设计是合理可靠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网民对气候变化总体认知情况(见表2)。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中国网民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比较高;②中国网民对气候变化问题非常关注;③中国网民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现象是“气候变暖”和“台风、暴雨、洪涝频发”;④中国网民认为气候正在变暖并有强烈地感受,他们关于“气候变暖”的判断主要源于自身感受而不是天气变化和各种演绎;⑤网络和电视是中国网民了解气候变化的最主要途径。
2网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认知
关于网民对气候变化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我们从3个方面进行考察,即网民“对引起气候变化原因的了解程度”、“对造成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原因的认知”、“气候变化影响因素受政治影响的认知”。共设计了6个问题。运用SPSS16.0对网民气候变化认知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为0.724。信度系数较好,说明问卷设计是合理可靠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网民对气候变化影响因素认知情况(见表3)。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中国网民对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比较了解;②近八成网民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③大多数网民对于科学家提出的全球变暖结论是信服的;④一半以上的网民认为气候变化的研究结论会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3网民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认知
气候变化之所以会引起重视,原因就在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我们通过6个方面13个问题来对网民进行气候变化的影响认知考察,包括“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整体认知”、“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影响认知”、“气候变化引发粮食危机的认知”、“气候变化对于环境影响的认知”、“气候变化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的认知”、“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影响的认知”。运用SPSS16.0对“网民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认知”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为0.749。信度系数较好,说明问卷设计是合理可靠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网民对气候变化影响因素认知情况(见表4)。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网民认为气候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目前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②网民认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气象灾害频发,引发疾病与死亡;③网民认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好处首先是冬天变暖,其次为减少能源消耗;④网民认为气候变暖会降低农作物收成;⑤近八成网民相信气候变化会引发粮食危机;⑥超过85%的网民相信气候变化会造成环境恶化;⑦81%的网民相信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⑧超过六成的网民认为气候变化会给国家安全带来影响,并会引发冲突和战争。
4网民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认知
为了了解网民对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情况的认知状况,我们从4个方面设计了8个问题进行考察,包括“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认知”、“对国际社会所做工作的认知”、“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理解”、“国际气候政策的政治学因素认知”。运用SPSS16.0对“网民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认知”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为0.719。信度系数较好,说明问卷设计是合理可靠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网民对气候变化影响因素认知情况(见表5)。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网民认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够努力;②网民并未真正了解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作的工作;③网民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内涵理解不足;④网民认为美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够努力,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期待;⑤网民认为国际气候政策受政治影响,国际气候政策的基础是国家实力。
5网民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认知
为了解网民对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认知,我们从3个方面设计了3个问题来进行考察,包括“对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程度及做法的认知”、“对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有效性认知”、“对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支持程度的认知”。运用SPSS16.0对“网民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认知”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为0.826。信度系数较好,说明问卷设计是合理可靠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网民对气候变化影响因素认知情况(见表6)。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网民认为我国政府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②网民表示了解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采取的措施与行动,但了解程度有待提高;③网民认为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采取的措施与行动的有效程度不够高。
6网民对应对气候变化个人及政府行动期待认知
为了了解网民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对个人行动及政府行动有哪些定位与期待,我们从4个方面设计了7个问题进行考察,包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总体认知”、“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认知”、“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认知”、“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期待”。运用SPSS16.0对“网民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认知”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为0.789。信度系数较好,说明问卷设计是合理可靠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网民对气候变化影响因素认知情况(见表7)。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网民相信人类可以通过努力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赞成公民参与国家气候政策制定;②网民愿意为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做出努力,并支持政府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③网民选择“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和“减少垃圾”来应对气候变化;④网民认为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和教育、鼓励技术创新来应对气候变化。
在从六个方面对中国网民的气候变化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后我们知道,中国网民对气候变化问题是非常关注的,并对气候变化问题有所了解。他们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现象是“气候变暖”和“台风、暴雨、洪涝频发”,对气候变暖有强烈地感受。网络和电视是中国网民了解气候变化的最主要途径。网民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相信气候变化的研究受国家利益影响。网民认为气候变化会造成环境恶化,影响人类健康,粮食减产,引发粮食危机;甚至会引发冲突和战争。中国网民对于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具体工作不够了解,认为努力程度不够,具体应对措施效果不够理想。人们愿意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努力,并支持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网民希望政府能够加强立法和教育,鼓励技术创新,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注释:
①因大学生的指标体系与网民相同,问卷内容一致,因此,大学生问卷的信度将不再测量.
②本文中对于可以选择两项及以上的多选题,为了使列表清晰简洁,统计表中只列出选择比例排在前四位的选项。以下各类似统计结果同理,在表格中不再做重复说明.
③本文中对于可以选择两项以上的多选题,为了使列表清晰简洁,统计表中只列出选择比例排在前五位的选项。以下各类似统计同理,在表格中不再做重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