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信用信息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 通信 市场
中图分类号: F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通信企业客户服务分析
中国通信市场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变化使得中国通信市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通信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技术进步推动业务应用、投资方向转向服务软环境投资、通信市场由垄断走向全面竞争、经营重点转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通信业的客户服务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关键环节。通信业的客户服务指的是通信企业为了激起客户的消费欲望,引起客户的购买行为,在通信产品消费前后及消费过程中所采取的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和愿望的活动和提供给客户的附加利益。客户服务管理对通信企业赢得客户、开拓市场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基础。( 1) 零缺陷的服务理念。( 2) 内部员工相互服务理念。( 3) 品牌是服务的一种承诺,服务创品牌,品牌出效益,真正高忠诚度的品牌必须依靠通信企业的诚信和承诺服务,长期服务、增值服务来实现,比如打包服务、个性化服务。( 4) 通信竞争应以差异服务创品牌和创竞争优势,而不应以技术平台为主要手段,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运营和服务商都有能力在网络和平台上做到足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但服务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差异。( 5) 公司所有员工都是营销服务工作中的一员,不管直接的和间接的,他们无论从事运营、建设,还是从事支撑,他们的工作与服务质量、水平紧密相关。完整的服务体系是保证。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应包括服务标准、服务控制、服务管理。服务标准是通信企业对客户的一种承诺,也是客户检验服务质量、水平的一个标准。标准化、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体现了通信企业所能承诺的服务水平; 服务控制体现在差异化服务,即如何为不同的客户设置不同的服务,控制好服务的标准,这有利于抓住关键客户,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有效服务质量;服务管理体现了对服务标准的实现能力,不合适的服务管理会破坏服务的承诺,现代企业的服务管理应在标准、控制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合适的组织、流程、手段来实施,坚持把握技术至上、速度第一、削减成本、信任员工、授予权力、客户资本和不忘质量。
二、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简称为 CRM ( Cus-tomer Retationship Manage-ment) ,其目的就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整合和发挥通信企业资源的优势,优化管理方法。通过对客户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对有价值客户进行识别、挖掘、研究和培育,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诚度,并缩减营销周期和营销成本,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渠道,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基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又是一个 IT 业术语,它涵盖了方法学、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一种组织化的方式来帮助企业方便地捕捉、融合、分析和共享企业已有和潜在客户的信息以管理客户关系。( 1) 识别客户,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深入了解客户的各种信息; ( 2) 对客户进行差异分析,分析出大客户与忠实客户群,找出最有价值和最有盈利潜力的客户群体; ( 3) 客户信用度、在网年限和累积消费数值等基本参数分析; ( 4) 风险性分析; ( 5) 客户流失情况与原因分析等。
三、通信企业服务现状及 CRM 建立的必然性
由于传统垄断体制下和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与国际先进运营商相比,我国的通信服务仍处在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 服务标准没有差异化、服务控制难以落实服务观念转变慢,固守陈规、相当多的管理者及员工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手段、工具、方法不适应服务需求。通信企业必须建立以 CRM 为中心的客户服务应对措施。第一,建立客户关系管理( CRM) 系统和经营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构成适应市场、面向客户的综合经营支撑系统。第二,以抓好当前成熟业务市场为基础,进一步做好市场细分及以“确保存量、激活增量、增量增收”目标的灵活营销。第三,开发和推广新业务、新应用为重点,发展增值业务,挖掘潜在业务市场,逐步加大新业务业务量及业务收入占现有业务量、业务收入的比重,实现业务( 产品) 结构性调整。第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认真进行业务市场调查、预测,重点发展有需求、有优势、有效益的业务; 切实满足各类客户需求; 坚持有效益地发展电话客户; 以增加企业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专线租用和上网等数据及互联网的核心业务,加大集团客户、商企客户数据业务市场开发力度。第五,加快公众客户、商务客户和大客户市场开发,全方位拓展业务。第六,不断创新服务,培育忠诚客户。
四、通信企业大客户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现
对企业来讲,重要的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盈利的客户,而不仅仅是因为客户的企业大。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要更多地关注那些让企业赢利的客户,必要时应剔除一些服务成本太高的顾客。客户管理系统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步受益”的原则,“局部扩大化,由点及面效益波及性”的原则,进一步转化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第一、市场营销管理系统。是通过营销分析,协助大客户服务中心快速做出有效地决策。其主要功能有:
1. 客户资料管理。主要记录和存储所有客户信息资料,将来自呼叫中心、营业前台及每个客户经理和不同渠道的客户信息及其所有联系人的完整原始档案资料登记入内。( 1) 信息的记录都是为了对客户进行进一步联络时更加具有针对性,使专门与客户打交道的部门能够随时得到与客户相关的资料,真实和全方位地了解客户。( 2) 计费信息管理: 查询客户交费历史记录、欠费历史记录、预付款情况、查询话费清单、数据业务清单、信息业务清单,根据话费信息统计客户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市场贡献、信用贡献,统计各类通信业务话务流向。( 3) 客户话务行为管理: 对客户话务行为进行管理。对客户业务走向、话务流量、是否有长途需求、是否有上网需求等进行管理;
2. 营销活动管理。包括业务功能种类和资费的管理以及销售活动管理;
3. 竞争对手管理。括: 竞争对手发展情况分析、包括市场占有率分析、供应商行为分析、合作商行为分析等;
4. 营销费用管理。主要对市场营销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记录与各项收益做出对比。
5. 营销决策分析。包括营销分析、业务分析、收入分析、欠费和动态防欺诈行为分析以及客户发展分析。客户发展分析主要是依照客户的自然属性和消费行为属性对客户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客户总量分析、新增客户分析、客户流失分析、客户信用度分析、客户风险分析等等。第二、销售管理系统与服务管理系统。CRM 的销售管理系统为企业管理销售业务的全过程提供丰富强大的功能。能够提供业务受理管理、市场信息管理、销售机会线索管理、合同及协议管理、客户需求管理、销售分析管理等。能够对渠道销售情况进行分析管理通过对商市场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为通信公司与商合作方面战略、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服务管理系统则能提供客户服务与支持、客户投诉与申告管理、服务追踪、服务质量分析。
结语:
通信市场的激烈竞争焦点已由原来以价格竞争为主发展到以客户服务为主。如何保留现有客户,发掘潜在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促进客户消费等已成为各大通信运营商关注的热点。如若对客户管理依然采用手工操作就会产生诸多的问题,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也不利于经营数据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继峰. 通信客户管理及社区服务支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2006.
[2]钟健. 广西电信客户管理的研究[D]. 2007.
T公司薪酬管理的困惑
T公司属于国有大型生产制造类集团企业,从2001年开始进行集团化改革,其中核心业务板块以股份公司的形式运营。该股份公司对下属业务单元进行了整合,实行事业部制,下属五大事业部,员工近万人。
在事业部改革推进过程中,突出的矛盾之一表现在,由于原有各业务单元之间的薪酬体系不统一,薪酬标准、薪酬结构差异较大,造成内部员工的公平感很差。在整合之后,对实行相对统一、规范的薪酬管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有必要进行统一管理?如果有必要,统一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推进步骤是什么?作为一家有70年以上历史的“老”企业,是采取“变革”,还是要兼顾到历史情况进行平稳推进?
什么是“好”的薪酬体系
关于“好”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评判标准。在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具体设计中,判断好与不好,不能刻意去追求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才是关键。别人用的好的,自己拿过来不一定好用。所以,T公司在确定薪酬体系改革思路之前,结合自身情况,确定了体系建设的三个基本理念。
1.清晰
T公司原来的薪酬体系较为繁杂,岗位工资制、计量工资制、基础工资制、业绩工资制均有涉及,并且针对的适用对象也不清晰,在企业薪酬总额管理和员工薪酬管理中都存在若干“模糊”地带。本次企业推进事业部改革,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把隐性问题显性化,模糊问题清晰化。
基本原则是,要做到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清楚地计算出自己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获得多少收入。换句话说,企业的薪酬标准、调整机制、分配办法等都必须做到清晰明确,并且能够有效传达给员工。真正好的薪酬体系,不是说企业每年在“黑盒”里计算应该给员工多少工资,员工被动地去接受,而是员工自己就能够根据相关的标准、制度计算出自己的收入情况。如此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对“清晰”还可以解读为另外两个关键词:统一、规范。要做到企业总体薪酬框架统一、薪酬结构与薪酬标准规范、薪酬分配与调整模式规范。
2.简单
T公司事业部改革后,对目前公司各类员工的薪酬结构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各种名目的薪酬项目居然超过60项。暂且不论每个项目的合理性,单纯从管理角度来看就异常繁琐。所以要保证薪酬体系改革能够顺利推行,必须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可操作。
“简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要尽可能做到结构简单、计算方法简单、调整方式简单。也就是说,不管是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还是其他员工,都能够相对比较“简单”地计算个人薪酬。
3.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
长期以来,T公司各业务单元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薪酬体系各自为政,如果一步到位,要么薪酬总额增幅会很大,短期内企业不一定能承受得了;要么完全“公平”,但是又会造成员工薪酬涨跌不一,幅度不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那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现实中,企业实行的薪酬体系好与不好的底线,是要让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当然,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薪酬体系要求太低,不能激发员工的热情。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员工永远都会对自己的收入有提升的期望,满意是短期的、暂时的,所以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单纯地依靠薪酬这一种手段。因此,放低姿态,降低期望,让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是比较适宜的选择。
如何完成体系化构建
如果说上述三个基本理念回答的是“是否有必要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那么如何去设计、去实施、保证平稳过渡?经过缜密思考,T公司在具体体系化构建过程中,从如下三个角度开展与落实。
1.统一体系,规范结构
在充分了解企业目前实行的各类薪酬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明确“统一体系,规范结构,个性化应用”的指导方针,确定采用“以岗位为基础的薪点工资制”作为公司统一薪酬体系设计方案,将薪酬结构划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其他工资等五项薪酬结构(如图1)。
其中:基础工资与员工“司龄”挂钩,即为传统意义上的“年功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采取“薪点”方式,具体到员工薪酬核算时,采取“薪点数×薪点值”的方式;津贴主要是指根据特定岗位和特定工作时间确定的工资性补贴,主要包括兼职党群干部津贴、班组长津贴和夜班津贴、保健津贴等;其他工资是指上述范围之外的工资,主要包括加班工资、特殊性奖励等。
从以往历史来看,T公司薪酬管理另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在于薪酬“固定部分”的比例相对较小,“浮动部分”的比例相对较大。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从总收入上来看,员工收入水平并不低,但是员工“稳妥”收入并不高,对员工保障性不足;从企业对于薪酬总额控制和发放监管来讲又缺乏清晰的依据。因此,在本次体系改革过程中,公司明确要求,从公司整体薪酬总额上来讲,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总薪酬的70%。
2.明确标准,个性应用
在确定上述薪酬结构和比例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司所有岗位进行梳理、评价,并结合历史薪酬水平、当地市场薪酬水平、行业薪酬水平等因素,确定了不同岗位的薪酬标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要兼顾到各业务单元的现状,例如,如何实现“薪点工资制”与现有各薪酬体系的平稳对接?如何实现新的薪酬标准与员工原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平稳过渡?为此,T公司明确提出个性化应用的两条主线。
主线之一:体系个性化应用
根据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区分体系适用性,如针对公司经营管理层,采取年薪制;针对职能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采取岗薪制;针对生产技能人员,采取计量工资制;针对销售人员,采取业绩工资制。
总体上来讲,分配模式如图2所示。
对于经营管理者,确定年薪标准,60%根据月度考核结果发放,40%根据年底考核结果发放。其中,薪点工资制中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作为月度考核发放的主要内容;岗位薪点、绩效薪点作为衡量经营管理岗位相对价值的“标尺”。除此之外,不再享受其他月度收入。
对于职能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依据薪点工资制推行,享受薪点工资体系中的各项薪酬结构。
对于生产技能人员,将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作为核算其标准计量“单价”的基本依据。当员工完成当月的生产任务,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全部发放;不足或超额完成部分按照“单价”与工作量计算后扣减或增发。其他薪酬结构部分全额享受。
对于销售人员,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津贴作为其月度固定收入的构成,不享受绩效薪点工资;浮动收入依据其销售业绩完成情况进行核发。
主线之二:标准个性化应用
在事业部改革之前,各业务单元的经营业绩有所不同;事业部改革之后,为促进各事业部的发展,确定的经营指标和责任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体系推行过程中必须兼顾到各种“不均衡”情况。
为此,确定的第二条个性化应用主线是,将“薪点数”作为体现岗位公平性的相对标尺,所有事业部的“岗位薪点值”均相同,其主要理念在于体现岗位自身价值的相对公平性。通过“绩效薪点值”体现不同单元业绩差异。例如,某一事业部的经营效益明显高于其他事业部,则这个事业部的绩效薪点值也要高于其他事业部。
3.刚柔并济,“双管”施行
事业部改革后,无形中企业的管理幅度、管理难度加大。为保证对薪酬体系实施过程中有效监督,提高效率,控制成本,明确了“管而不控”的基本策略,而且设定了三条“红线”:
其一,各业务单元固定薪酬总额占到年度薪酬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70%;
其二,各业务单元薪酬发放总额中,具有明确标准的比例不得低于95%,其余5%部分必须有明确的发放依据;
其三,薪酬总额的调整幅度不得超过事业部承担的效益增长幅度。
以上述三条“红线”为基本指导原则,针对员工个体和单位总体薪酬管理情况分别制定“双管”措施。
对于员工个体的薪酬管理,全部导入信息管理系统,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津贴由公司统一核定后发放。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由各事业部核算到个人后,报公司进行审核后发放。
对于各事业部年度薪酬总额管理,在年末由公司下达下一年度经营指标与工资调整指导线,各单位须经过员工个体薪酬测算(自下而上)和年度事业部薪酬总额测算(自上而下)后,制定年度薪酬管理方案,提交公司审定。
各事业部薪酬总额核算及管控方式如图3所示。
1.1技术方案和线路技术方案:充分调研社会对全国民用机动车和驾驶人登记信息需求,集成以机动车和驾驶人登记信息为主的交通管理信息,通过内外网接入平台,进行数据的隔离交换,补充部分交通、汽车生产和销售、保险、税务、人口管理、法人单位管理等部门相关信息,实现关联信息的整合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规范、挖掘、加工,制作满足各种需求的数据产品,并通过灵活的信息与查询、比对手段,向各类数据需求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技术路线: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建设专门的Web服务平台,设置专用的服务平台服务器,为各外网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在外网上服务系统软件,交通、汽车生产和销售、保险、税务等单位实现对业务信息的采集,再通过内外网接入平台将外网采集的信息交换至公安内网的信息中心数据库中,通过Web服务(WebService)实现与公安外网各类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访问服务。WebService在外网专用服务器上,对服务申请进行身份和安全认证,并详细记录访问者身份和访问内容,如图2所示。其中:(1)考虑到现行的公安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数据安全,在建设本项目时,公安交通管理数据和外网机构数据均储存在公安内部网络上的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通过安全隔离设备隔离公安内外网数据和应用。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数据库仅储存系统管理、接口管理、安全监控等数据。(2)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应用软件部署在内外网安全接入平台的应用服务区,市场化应用平台应用软件通过接入平台的消息服务模块实现实时的数据查询和更新功能。(3)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访问方式及相关管理功能实现与外网机构的数据交换及管理。数据交换访问方式包括文件打包传输和接口访问两种方式,其中接口访问采用Web服务技术,数据交换格式采用XML文本方式。1.2WEB服务平台设计根据信息服务和共享需求,市场化应用平台主要模块功能包括信息查询、接口管理、安全监控和系统管理等。主要模块功能如下:(1)信息查询提供机动车和驾驶人相关信息的查询功能。主要包括:机动车基本信息、驾驶人基本信息、驾驶人交通违法信息、驾驶人交通事故信息、机动车交通违法信息、机动车交通事故信息、机动车业务办理信息、驾驶人业务办理信息、机动车告知信息、驾驶人告知信息、营运车辆和营运驾驶人信息、驾驶学校信息、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客货运场站信息、车辆生产和销售信息、整车及零部件特征信息、二手车交易信息、车辆保险信息、车辆出险信息、车辆理赔信息、机动车购置税、车船税、车辆发票信息、身份证和组织机构代码核查和解析信息等。查询时提供导出EXCEL和XML文件功能。各查询按权限实现分等级查询,即查询结果返回部分字段信息或字段信息的部分内容。各查询按服务对象实现分对象查询,即查询结果返回的整合信息中只包含该对象需要的信息。(2)接口管理实现对各信息接口使用的管理功能。包括:接口分配功能,实现接口的注册登记、申请、审批;安全访问控制功能,实现接口授权码的分发、验证和接口权限取消等;接口应用情况查询统计功能,实现接口分发、使用、数据访问交换情况的查询统计;访问日志分析功能,实现接口使用情况的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和跟踪接口使用的异常情况。①查询类接口此类接口仅供查询使用。查询结果返回内容同信息查询。②写入类接口此类接口仅供市场化数据关联部门调用,用于补充机动车和驾驶人的关联信息。如交通部门写营运车辆和驾驶人、驾驶学校、汽车维修企业和客货运场站等基础信息,汽车生产和销售部门写车辆生产和销售、整车及零部件特征、二手车交易等信息,保险部门写车辆保险、出险、理赔等信息,税务部门写机动车购置税、车船税、车辆发票等信息,人口和法人单位管理部门写身份证和组织机构代码核查和解析信息等。(3)安全监控实现对市场化应用平台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功能。包括:系统运行监控,主要是监控平台的软硬件情况是否正常,平台的安装信息等;后台任务监控,主要是监控后台自动运行任务是否正常,查看后台任务的相关日志信息,并通过该模块实现任务手工启动、运行等;接口运行监控,主要是监控应用平台提供的接口是否正常、是否有被非法调用、高频访问等情况。日志查询,主要是查询应用平台提供的各类业务操作的相关日志信息。(4)系统管理主要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系统代码参数维护等功能。
2.应用实例
为说明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的运作方式,我们以“车辆保险业务系统”为例,该系统运行在保险公司(外网上),利用此平台与运行在外网上的车辆保险业务系统交换数据,协同工作,系统业务操作流程如下:(1)投保人(人)到保险公司投保机动车交强险或商业险,业务人员登录车辆保险业务系统,输入车牌号,业务系统通过该平台提供的查询接口,自动获取机动车基础信息、被保险人情况、保险公司出险记录、续保前该机动车发生的事故、最近三年的机动车事故和交通违法记录等信息。业务系统只需很短时间即可计算出保费,出具正式保单,(上接第203页)置、称量台车操作状况;测温取样装置的上下限位到位信号、称量台车限位,测温取样装置精确到毫米的实时位置信息,测温取样装置实时取样温度,称量台车铁水重量;变频器的故障复位。
3.结论
为了充分利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存储的交通管理信息,更好地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广大民众服务,全面推进交通管理工作市场化进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市场化应用平台建设方案。该方案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建设专门的Web服务平台,通过WEB服务(WebService)实现与公安外网各类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会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服务社会的整体水平,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从优化交通管理相关资源配置,充分培育和发掘市场潜力等角度来说,其间接经济效益更加显着。该平台主要用于各级政府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生产和销售企业、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租赁公司、科研院所和征信部门,市场覆盖面非常广泛,市场容量巨大。尤其是顺应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征信政策等趋势,政府和社会需求量大,成长空间无限。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高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响应党的“十”科学﹑务实﹑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
1 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校已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软件来进行教务信息管理,但是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有着较多的重复工作和大量待处理的数据,繁重的各类事务性处理工作占据了从事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操作软件停留在简单的Office办公软件(数据库采用Excel处理,文本文件采用Word处理,这两项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办公软件)。一方面辅导员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和深入学生交流,另一方面这样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弊端:信息共享不便和准确性不能保证。举个例子,学生处统计在校人数,需要每个辅导员确认与核对自己学生信息后再汇总,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另外,辅导员工作很多是主观印象,如果辅导员人员变动,那么原先所带学生的信息则很大一部分丢失,新的辅导员需要重新整理记录学生信息。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各级部门如何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信息,成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课题。
2 现有的信息技术和实例
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改进学生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促进学校实现学生工作处理、共享、信息等平台。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已经纷纷在学生工作领域使用专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种类较多,有单机版和WEB版,从技术层次上可以分为B/S和C/S,不同的数据库技术等分类。国内诸多高校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南开大学等开发使用学生信息管理软件平台。
高校应尽快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发出适用于本校特点的新型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规范化,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3 系统设计的步骤及方法
首先,分析高校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管理程序,收集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确定建设我校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统的目标和主要功能需求。
其次,在确立系统的目标和主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管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原则,设计各个功能模块,选择开发工具方式,并选定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三,具体的进行系统的开发,使各功能模块完成相应的功能,达到系统的目标和完成系统的功能需求。
最后,完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和性能分析。
4 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般高校的二级学院较多,学生层次丰富,各学院制定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各有特色,首先选定一个二级学院为对象进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由于学生工作涉及工作内容较多,本文仅选择系统需要实现的重点功能进行分析,设计过程中有以下关键问题需要注意与解决。
4.1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1)信息内容:基本学籍信息、诚信记录、奖惩信息、社会活动信息、历年成绩记录,卫生成绩等各项信息及录入系统格式模板。数据库中需要包含学生的各类信息:学籍信息,寝室信息,家长信息,成绩记录,奖助学金记录,政治面貌,党建材料,社会活动,谈话记录等等。
(2)系统权限:录入、修改、删除、查看等功能和管理员、普通用户的权限分配。根据使用人员的角色和功能设计不同权限的用户:辅导员,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学生,任课教师等各种角色。
(3)功能设置:设置不同学院奖学金评比办法的选择功能,成绩分析,党建管理,课外教育登记,实践管理,信息查找显示与统计,文件导出导入与打印等功能。
4.2 与我校教务等其他信息系统的兼容性
目前奖学金的评定,班级学习成绩(及格率,平均分等)分析,英语四六级成绩,计算机等级成绩等教务信息均由教务管理系统导出的excel文件传递给辅导员,由辅导员再次进行整理。辅导员每学期在进行奖学金测评时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成绩和其他加分项目,我们可以设置统一excel格式文件,由系统自动导入文件记录信息,无需辅导员再次编辑,这样可以大大缩减人工录入成本。
4.3 开发软件方案与平台实现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实现方案,WEB版,单机软件版等。从技术角度来看可分为Oracle,ASP等技术,结合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软件平台进行方案设计和实现。下文将分别对网络版的管理系统实例和单机版管理系统实例进行介绍。
5 二级学院管理系统的尝试与实例
5.1 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学生管理系统实例
自动化学院在过去的一年中自主设计,并联合企业开发了网络版的学生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学生工作管理功能,包含通知公告,师生信息管理,成绩管理,学业预警系统,勤工助学管理,党员管理,困难生认定,助学金管理,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学生科技,学生实践管理,就业跟踪,学生综合素质管理,校友录,问卷调查等14项功能,实现了学院实时掌握学生信息,搭建了学生与学院教师沟通的桥梁。
5.2 一种适用于管理人员的单机版学生管理软件实例
单机版的学生管理软件,不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适用于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对所带学生进行信息统计,管理与分析,本文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日常内容,也尝试开发了一种具有基本学生管理功能的软件,实现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贫困生工作,党建信息管理,系统扩充等功能模块。界面如下:
6 结论与展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可以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也促进了学院的各项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必然趋势,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必将为教育管理现代化创造条件。今后可加大在学生资助管理,学生就业信息跟踪及师生信息互通等领域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志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的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 郑晖,文涛,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实例[J], 南昌高专学报,2005(3).
[3] 李晓琳, 一个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9).
[4] 刘为,学生工作辅助信息系统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构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违约事件,严重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虽然兴起时间不长,其现在指示初具规模,但是其涉及领域较多,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其信用风险会不断放大。互联网金融市场一旦爆发大规模的违约情况,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构建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
一、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信用风险管理不足
(一)互联网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针对金融市场制定的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传统的金融市场的,目前还未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与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对金融市场进行相应的监督。P2P贷款、微信支付等全新的金融业务没有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一旦出现纠纷很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目前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管理中,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基金理财和保险分别央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开监管,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交易监督制度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的一切交易过程都是在网络中进行,这种信息不对称将加大金融交易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缺乏对参与主体识别、信用记录等评估的考核和监督,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对于第三方支付和P2P网贷平台等的风险缺乏有效的监督是金融市场违约事件高发的主要原因。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基础,其交易过程虽然没有离开银行的服务,但是其确确实实进行了资金结算,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处往往会滞留一定的时间,这无形中加大了交易资金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资金较为复杂,缺乏明确的资金流向,极易出现资金随意转移。
(三)缺乏应对互联网金融市场意外事件的预设方案
互联网金融所面对的是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其通讯和监督制度不健全,容易受到各种黑客的恶意攻击。同时,互联网金融缺乏健全的身份验证和识别、信息加密体系,因此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互联网金融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受到黑客的恶意攻击,金融市场中各种客户的信息极易泄露,各项交易记录也会丢失。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所应用的软件基本都是进口的,严重缺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融设备,交易数据等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想要提升其可信度,就要对参与主体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约束,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准入机制。制定互联网金融交易法规,加强对交易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对交易过程和滞留资金进行实时监控。对互联网金融犯罪进行立法,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对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主体进行分开监督,统一管理的制度。传统的金融机构向互联网的延伸已有成熟的监管体系,其主要的风险在于运营等。而互联网企业将金融业务转接到互联网,其主要风险在于金融业务,因此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督,建立协调统一的监督体系。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有关部门要建设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配套征信系统,收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主要信息,将此信息上传至征信数据库,将数据库信息共享给央行征信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互联网企业的信息,为提高互联网企业的信用提供保障。构建投诉平台,受理客户的投诉,实时掌握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状况。可以开设相关的网站,将互联网金融诈骗的案例进行共享,提高公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利用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对互联网金融信息进行甄选,整合数据库的信息,构建互联网信用审核制度。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交易风险预警处理方案
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意外事件处理方案,以便在受到黑客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以降低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研发全新的数据加密技术,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密,确保交易信息的安全。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是降低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关键,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防护体系对确保我国互联网金融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三、总结
目前,互联网金融才刚刚兴起,其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因此存在巨大的风险,经常出现违约的情况,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其一旦出现风险,将直接威胁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因此,构建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制度,才能确保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长久发展。(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