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一、国际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工业化和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在人工环境下按照畜禽、农作物、水产生产期的需要,实时进行精确管理,使农产品达到或接近设定的优良品质和性状及高生产率将成为农业新技术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新知识经济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成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如基因工程对新品种的培育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现。高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农业如精准农业上的应用,将引起现代农业装备的重大变化。

2、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高效率的农机具将加快制造、研发。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

3、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推广与普及,使农业机械化得新装备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将在推进各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开展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研发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已经步入中级发展阶段。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解决农业机械装备现存的结构不尽合理、能耗物耗偏高、科技水平较落后等问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四者相统一。只有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高质量水平,提高农机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让广大农业从业者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

1、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新阶段。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另一方面旅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低到3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要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由初级阶段迈入了中级阶段。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一次历史性跨越。

2、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1、建立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保障体系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和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代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运行机制。农业机械本身是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又是其他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大面积应用的有效载体。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广东;农业机械化;科教兴村

[中图分类号] F27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139-03

[基金项目]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贫困地区‘科教兴村’工程研究”(2004B 70102031)相关成果

[作者简介] 向安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史、科技社会学;

武玉坤,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

朱汉平,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财政预算;

张巨保,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广东 广州 510642)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农机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农机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生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作用,发展农机化,建设新农村意义非常重大。

一、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

广东是我国农业创汇大省。但在我国加入WTO后,广东农业不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矛盾日趋尖锐。竞争力强则兴,竞争力弱则衰。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广东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多,但对GDP的贡献率不足10%,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各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太少,在农机化指标中,广东省农业劳均农机动力排全国第23位,农业劳均农机原值排全国第24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排全国第22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广东省实施“科教兴村计划”的进程。

虽然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优势远未发挥出来,还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尚存以下主要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仍不高。目前,广东省主要农作物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只有53.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8.6%,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5.9%,机械化播栽几乎空白;有20万公顷的池塘尚未安装增氧机,占池塘总面积64.1%,机械投饵机的应用率更低,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几乎空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落后,成套设备少;农机品种少,性能差。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滞后。广东省农业机械大多属于单家独户或水产养殖联合体所有,自用居多。农机作业专业户规模不大,又较分散。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仅有688个,且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农机(含农机零配件)销售、作业、维修和售后服务处于零散、无序的状况。

(三)农机研制、推广工作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广东省种植业机械、养殖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科研设备落后,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开展公益性与超前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及创新;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很弱;农机推广网络不健全,影响了农机引进、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工作。

(四)农机市场秩序和安全监管问题严重。目前,广东省仍未颁布农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由于农机执法机制、法规不健全,农机部门没有单独执法权和处罚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没能严肃处理,工作处于被动,使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二、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因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广东省农机化的发展也暴露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其原因如下: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没有得到财政的全额支持,财政对农机化的扶持一直没有形成固定格局。一是大型农机具购机补贴没有落实,虽然中央1号文件有明确规定,但尚未有与之相对应的文件。二是县财政没有专项农机化发展资金。三是部分乡镇农机站没有业务经费,无法开展正常农机管理业务,相当比例的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事业经费得不到落实,工作中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或扶持。

(二)农机推广工作领域不宽。不少地方的农机推广工作还仅局限在主要粮食作物的产中服务上,而且服务的水平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安全化的要求差距较大。

(三)农机推广方法单一。不少地方由于专业人员文化层次及业务素质偏低,农机化推广工作不能上层次,推广方法局限在传统的方式上。很多地方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十技术”的方式,推广工作主要靠开会、印发材料的传统手段。

(四)农机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农机推广人员跟不上发展需要,一些推广人员知识陈旧且缺乏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少推广人员在农机领域中是内行,但在农业生物生产工艺上知识缺乏;多数推广人员引导产业化组织经营和生产协作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不足,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兼职的多,知识老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业务不精,缺乏朝气与活力,严重困扰着农机事业的发展,不适应现代农机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五)农机推广的运行机制不活。推广机构行政化倾向严重,难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要;乡镇农机机构设置混乱。一是乡镇政府、党委可以随意调动农机站的人员从事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等其他行政事业管理工作,使其不能集中精力从事农机化管理与服务工作。二是有的乡镇农机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三是由于乡镇农机人员管理权限都属乡镇管辖,因此受乡镇调配,经常被抽调去搞其他非农及行政事业管理工作,影响了农机正常业务的开展。四是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队伍难以稳定,有学历又年轻的农机专业人才看到基层农机机构不被重视的状况,不愿意在农机部门呆下去,有的被其他部门“挖走”,致使基层农机队伍常常是“生面孔”。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变动与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基层农机化工作的“断层”,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机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

(六)农机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主要表现在农、科、教脱节,不同所有制、不同推广组织之间缺少联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整个农机推广体系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且也影响了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服务领域的扩大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县级农机主管部门与乡镇农机机构体制不顺。目前,乡镇农机站隶属乡镇,块块管理,业务指导不灵,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由于县农机管理机构对乡镇农机人员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任何管理权限,所以根本没有任何能力稳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无法阻止几年来农机管理服务人才的流失与经常被抽调和更换的情况。因此,在农机生产及推广管理工作中调度人员困难,信息不畅,反应迟钝,难以使农机化工作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因没有专职人员等原因,县农机管理机构布置的工作,如农机安全生产、拖拉机年检年审等根本没人抓而无法具体落实,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乡镇农机站实际上没有发挥作用。

(七)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弱。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对农机具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购买力弱,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也制约了基层农机工作的开展。

此外,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由于目前政府农机推广机构尤其是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仍然是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主体力量之一,因此这一改革对农机推广工作的影响非常深远,政府农机推广队伍面临职能转轨、阵地收缩、总量削减的挑战,农机推广机构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可避免。二是农民自主经营地位的加强,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自主决策意识不断增强,长期形成的“行政+技术”的农技推广模式将越来越难以奏效,各级推广机构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广服务工作方法。三是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农机推广机构积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向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拓展服务领域。四是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逐步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在一些地方正在成为市场主体,一方面反应了农机推广形式的积极变化,另一方面对政府农机推广机构也形成压力。

三、“科教兴村”计划中的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

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要转变观念、更新思路,要充分认清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带来的新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农机化工作不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科教兴村”的工作思路下,使农机化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努力发挥农机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科技兴农载体和农民致富工具的作用,使农机化的发展实现与大农业的配套跟进、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配套跟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配套跟进。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农机现代化目标。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广东省从2003年起就开始加大力度,增加投入,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计划到2010年力争全省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主要包括:重点扶持省农机推广站建设,彻底改善省级农机鉴定和推广工作条件;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布局,建立完善80个区域性农业机械推广站;设立购买农机具补贴专项资金补贴农业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种养大户购买农机具;扶持建立30个农机化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发展规模和集约经营,探索农业机械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设立农机推广专项经费,加强农机新机具试验和选型推广工作。

(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将依靠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选择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主导型产业,走贸工农、产加销、农科教结合的一体化经营道路这一“科教兴村”的工作思路,运用于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扶持建立1-2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使其成为集农机产品展示、交易、信息、维修、培训和服务于一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服务中心。重点补贴一批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以及种养大户、农机专业户购买农机具,以增加农业机械的社会拥有量,大幅度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将农机机构、行业协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专业户和农民等联系起来,开展管理、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系农户与市场的农机服务中介组织。

(三)健全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推广体系。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县乡科技人员推广技术的优势,加速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加大农机科研开发力度。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的积极性,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2.提高农机工业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吸引国内外农机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到广东省合资或合作,同时创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农机技术和产品。

3.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将现有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示范基地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农机科研、推广和应用一体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根据不同的农业区域和不同的农业类型,重点扶持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

4.提高农机队伍整体素质。引进农机高层次专业人才,吸纳一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农机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教育和培训资源,发挥现有的农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展农业机械化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与培训。

(四) 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理顺农机安全监理体制,配备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需的监理装备;加强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建设,抓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认证工作。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农机产品实施推广许可证制度,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农机化目标实现。从2003年起至2010年,广东省财政预算内安排7亿元,重点扶持农机装备、科研开发、示范基地配套建设、社会化服务、质量鉴定检验检测、安全监理、技术推广和培训等。同时,建立良性投资机制,形成以上级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增加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并列入财政预算。

(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科技立项中,对农业机械化的重点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优先安排农机生产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依法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支持农业企业和专业户连片租赁、承包集体耕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农业机械田间作业用油实行优惠补贴政策,降低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积极争取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没有农业机械的推广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重视在科教兴村计划下进行的农业机械推广,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推进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荆世华,陈屏.“科教兴村”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2).

[2]陈广义,孙翔,王慧军.“科教兴村计划”在中国农村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1998,(1).

[3]夏志学.对科教兴村战略的几点认识[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9).

[4]赵巍,邸晨霞.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1).

[5]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5,(3).

[6]广州市农业局农机处.开展农机科技下乡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广州农村,2006,(5).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科学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然而受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农机工业水平、农业经营规模以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并制定妥善的处理对策,下面就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发展策略及趋势进行浅析,从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1 国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也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截止到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 15 个大类、近 100 个小类、超过 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大。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也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通过所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约为 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1.2.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上有一定的缺陷。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着明显的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抛荒的现象,棉花目前还没有机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数地区也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都无法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2.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就是要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这也就制约了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 1-10 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产品的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在农民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无法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很多农民都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些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应更加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同时应该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了;其次,当前我国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从而发展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2.2.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现阶段,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2.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比如说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这样农民就可以实时的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使的进行调整,提高作业的质量。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4.019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衡量参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提高农业各方面效益。而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装备应用自动化技术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装备的自动化操作。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对于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1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控制装置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发展。当前,农业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农业机械部分自动化、农机装置的分自动化及农业机器人。这几类农机自动化发展方式各具特色,优点也不同,但也存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相适应之处。

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离开农业生产,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加上大量年轻农村人口因升学、迁移、就业等原因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农机自动化,有利于减轻农村人口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减轻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同时,农业机械自动化因其具备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及自动切断动力等优势,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降低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农产品逐步深入到国际市场,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自动控制方面。总的来说,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较为全面,也比较突出。精准农业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及生长环境的变化,通过自动化技术对农业资料投入及生产工艺进行调节,从而优化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农机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网络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等方面,吉林省大力建设的农业生产物联网技术就是这一技术的突出表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远程实时察看作物长势、及时预警病虫害发生,并针对具体情况远程操作相关农业机械进行灌溉、喷药、施肥等作业。

而在农机产品自动化方面的应用,也已经在多方面取得突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在拖拉机的自动化方面,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其利用微机操作控制阀,改善机械运行中的平衡状态,自动设置运转速度等。目前,电子油压式连接装置也正在开发。

在微灌系统方面,已经实现了自动控制的灌溉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自动化设施,监控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自动开启或闭合微喷灌设备,使微灌系统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灌溉。

谷物干燥机的自动化,可以通过对干燥过程中谷物干燥程度、热风湿度、机械运转情况等进行自动化监控,实行自动切断燃料或电力,从而避免故障及事故的发生。

在其他农机产品方面,自动化技术在施肥机、播种机、喷雾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均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并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

2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面临着科技含量低、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关键技术发展水平低、农机自动化种类少等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使用者通力合作,加以解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农机自动化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研发及生产的支持,并建立财政资金、科研经费、社会投资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模式,激发农业机械自动化研发领域的积极性,加快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步伐。

二是转变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认识。广泛引导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认识,把农机自动化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待。同时,应把传统的产、学、研、用分离的研发模式向各方面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以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装备的适用性。

三是加快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应大力研究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农业机械装备领域中的应用,抓住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的改进,拓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空间。

四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应立足当前,结合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各地农业生产实际条件,针对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模式和农机产品研发,以便于阶段式推进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进程。

3 结语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则对农业机械化效用最大化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农机自动化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新宇.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林科技,2013,(34).

[2]耿效华.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性及重要领域[J].中国农业化,2007,(09).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常国春 长春净月区新立城镇人民政府农业办 吉林长春 130119

【文章摘要】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1.1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农业收益率

传统农业需要人工进行种植的全过程,而农业机械化当前不断发展、更新,日益发达。很多原来必须由农民亲自完成的工作,可以交由机械来完成。生产效率十倍,百倍的提高了。而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未来,中国即将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带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悄然而去。未来,每一个劳动力都需要更高效的实现价值。而所有,可以由机械来完成的工作都将不再需要人的参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业人口将转移至城镇,由农业生产转业工业生产与工业服务。那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以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

同时,对于农民种田来说,大规模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的收益不断的提高。这也是当前,农业机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东北作为农业的主产区,农业耕种面积大,很适合大规模农业机械作业。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对于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的广泛实施,很多农民都用上了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尝到了甜头。部分农民也因为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有能力耕种更大范围的土地,从而进行土地承包,进行更大范围的机械耕种。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虽然已经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10 年当中,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还发展阶段。据官方数据统计,2002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3%,至2011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4.8%,10 年间这一数据增长了22.5%。学者们称这是“10 年跑赢30 年”!

农机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参数,在2011 年我国的农机总动力达9.8 亿千瓦,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增强。

当前农业机械化已经不仅仅是为农民、机械操作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同时还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过去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通常为20 天左右,而在2011 年底的数据显示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为10 天左右。缩减一半的收割时间,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来说,是可以避免病虫害,尤其是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而这只能由农业机械化收割来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包含技术水平的进步、应用的不断推广,同时也包括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1 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1 万个,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2.8 万个,入社人数达58.2 万人。以财政补贴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在未来,我国农业必将进入更高水平的机械化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

(2)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由解决关键环节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快速推进转变,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全程延伸。

(3)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4 小结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C], 乔金亮 通讯员 邹 红, 经济日报, 2012-09-17

[2] 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王丽[D],吉林农业[D], 2013-10

[3]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陈金虎,长江大学, 2012-04

[4]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鞠金艳,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