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现状 经验 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发展重点由农业、工业和服务经济逐渐转向以创意和智慧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众说纷纭,目前普遍认可的是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提出的观点,即源于个体创造力的技巧和才华,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通常包括广告创意、建筑设计、时尚设计、艺术品和工艺品、美术、电影、音乐、表演艺术、互动休闲软件、电视、广播、出版等13大门类①,其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差异化、高层次的精神体验。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等。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融科技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物。与一般经济增长要素相比,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社会和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更为内在和基础的增长原动力,对其他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远超第一和第二产业,成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呈现大幅攀升的发展趋势,也成为了这些地区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开发和争夺,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文化领域发展和软实力竞争的新焦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落实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生动力,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已形成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但缺乏有效规范和指导。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聚集、高辐射的特点,易形成一定规模。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地已建成若干各其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城市内已形成集聚效应。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我国也已基本形成,包括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及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其中,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其优势行业包括:工业设计、广告策划、室内装潢等;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和香港为主力军,在网游动漫、影视制作、广告创意等行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包括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沈阳等地,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旅游休闲等作为集群的发展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主导倾向严重,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也趁机“搭便车”,鱼龙混杂,管理混乱,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并不明显②。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完善。由于文化创意类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较为低廉,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易模仿性,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已出台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以及各地方性区域法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仅围绕传统领域,如图书、音像制品等,对新兴行业如艺术品、影视作品等重视程度有待加强③。从整体来看,我国知识产权交易数量相对较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国际规则制定上缺乏主动权。

第三,企业面临资金不足境地,缺乏有效的投资融资平台和渠道。与其他行业内的初创企业类似,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初期同样也会面临资金不足的境地。由于中央财政资金有限,文化创意产业资金缺口较大,仅靠财政资金较难满足该行业内企业的发展需要。而文化产业在银行信贷评估体系中属于高风险行业,如艺术品、古玩等经营企业,产品成本高,但无法获得权威机构认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国内缺乏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融资平台,尚未建立有效的投资融资渠道,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造成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成本高。

第四,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尚未形成大型跨国文化创意集团。品牌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保持迅猛发展,产品出口以工艺品、设计类产品、视觉艺术品为主,而电影电视类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缺乏高科技含量和独特创意的主导产品④。与好莱坞、迪斯尼等知名品牌相比,我国缺乏知名的文化创意品牌,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跨国文化创意集团,现有企业较难影响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五,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滞后,无法满足行业实际需求。文化创意产业中涉及到动漫制作、演艺娱乐、时尚设计、艺术品鉴赏等新兴行业,这些行业从创立到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大多依托于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养目标与企业和社会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的现实问题,现有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实际需求,而文化创意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教育资源未能有效挖掘。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也是首个提出创意理念的国家。作为全球创意产业的发源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英国已开始着手制定文化发展战略。1997年,英国政府专门组建了跨部门任务小组,统一协调和调动各部门有限资源,大大加快了将个人创造力和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进程。英国政府强调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在于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智慧、灵感、技能、理念是产生和创造价值的核心。在政府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为处在困境中的英国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英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英国相比,美国强调知识产权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版权的含义,采用“版权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代名词。日本和韩国是亚洲文化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分别以数字内容产业和电子游戏产业作为各自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在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中,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自身多元文化传统、海归创意人才的经验等优势条件,不仅培育了诸多知名文化品牌,使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纵观上述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发展与政府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政策法规的支持、倾斜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等一系列措施手段密不可分。

第一,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各国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如韩国在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的战略,于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展望》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新加坡政府于2000年制定新世纪文化发展战略《文艺复兴城市》,在资金、标志性建筑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文化多项策略。

第二,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创意企业和个人权益。世界各国纷纷通过立法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如美国政府先后通过和修正了《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视觉艺术家权利法案》、《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等一系列版权保护法律法规;韩国政府颁布和实施了《创新企业培育特别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

第三,建立资金支持机制,积极推行优惠政策。文化创意类企业常常面临启动资金短缺、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发达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减免税负以及低息贷款等方式来帮助企业或个人。如英国通过提供全国各地创意资金支持机构相关信息以及由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NESTA)直接提供发展基金的两种方式对创意企业和个人进行资金扶持。韩国政府先后设立文艺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出版基金等专项基金,以扶持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从事游戏开发、动漫制作的风险类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减少或免除税收负担,免除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各类费用等。

第四,大力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有效整合和开发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走在世界前列的许多国家都扎根于本土文化,挖掘其色优势,整合多元文化资源,并逐渐发展成为本国的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如新加坡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在多元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下,大胆探索和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在吸纳现代文化理念上表现出突出的包容力和理解力,呈现出东西方相互融合的特点。台湾文化创意领域坚持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并行,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时尚元素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艺术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和革新,如融合西方现代舞和东方意蕴的“云门舞集”等⑤。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明确政府职能角色,制定产业集群长远规划。划清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范围,实现由“政府经营”向“政府服务”的转变。厘清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效率边界。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文化创意企业的需求和意愿。积极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文化创意企业战略联盟,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链。通过与社区、文化团体、地方政府、教育机构等合作,推动文创产业投资的长期项目,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介和指导机构,加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包括产业资讯、战略规划等全方位服务。利用产业集群内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出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

第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继续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观念。推进建设知识产权的相关门户网站,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公共推介和商品交易平台。针对影视表演、时尚设计、动漫制作等子行业制定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顺应数字化时代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要求。积极加入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推动和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充分保护本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合法权益。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保护会扼杀创造力,而放松监管又会造成个人和企业的权益受损。因此,权衡利弊、顺势而为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未来工作的重心。

第三,健全和完善资金支持机制,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建立财政资金引导、银行贷款筹资融资、民间社会资本投资等多项投融资途径,鼓励多元化投资。推动创意类企业与金融机构、风险投资人开展对接合作,搭建行业资金支持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补助、税收减免、贴息等方式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尤其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各专项发展基金,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境整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通过兼并、收购、品牌经营等手段鼓励文化产业集团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文化创意类企业上市融资以及上市之外的资本运作,推进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

第四,打造本土知名文创品牌,组建大型跨国文化创意集团。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文化创意类企业应根植于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本土创意资源,整合多元文化资源,将现有文化创意产品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以凸显出更多民族性和文化性。此外,文化创意类企业还应注重个性化的定制环节,由借鉴模仿向独立原创转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密切关注数字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通过产品创意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来实现创新和变革,以培育出更多的文化创意国际知名品牌。鼓励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组建大型跨国文化创意企业和集团,积极推进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增强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第五,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实现用人单位和培养院校的有效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意人才的争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培养新兴产业对高端人才的实际需求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应广泛整合优秀文化创意人才教育资源,确立以高校为主导,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咨询公司共同作用的教育主体,构建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学士、硕士等多层次文化创意教育体系。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强与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引进高层次文化创意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及优秀的文化创意团队,形成结构合理、专业精湛、富有创造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探索出有效的“传帮带”助手制度和师承制度,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商学院;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厦门理工学院国家基金预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C115,XYK201451)

【注释】

①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105~113页。

②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③孙梅:“美国版权业概况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见刘牧雨主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④肖文红:“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 推动盐田文化产业发展”,《特区实践和理论》,2009年第6期,第54~57页。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产业集聚区;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创意产业,英国政府曾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对“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的概念进行了这样的界定,认为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应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从一个理念转变为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也经历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延伸的过程。当前,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寻找着文化创意产业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作为地处中原的文化大省,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有先天优势,亦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和起步较晚的局限,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艰难选择。

一、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强力推进,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1 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大,但整体实力不强

伴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河南振兴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河南省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2012年初,河南省出台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更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政策中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工商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但是,由于河南省地处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不强。首先,文化产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软小散滥、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规模和总量偏小,占GDP比重仅为3.2%,而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其次,文化创意人才缺乏。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缺少足够的学院、研究所和师资来完成对创意人才的培养,缺少对优秀创意人才的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阶层”,无法对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有效的智力支持。再次,文化创意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属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传媒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制作等发展不快,科技含量不高;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的知识密集型创意产业,如动漫、视觉艺术、环境艺术、广告装潢等新兴文化产业形态比重偏低;中小型文化创意产业居多,缺乏支柱性文化创意企业,这些都制约了河南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 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河南省文化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汉字文化、宗教文化等异彩纷呈。近年来,河南省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平台,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河洛文化节、国际华商文化节、中原根亲文化节等。不可否认,这些文化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对河南省对外传播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省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有益的带动作用。但从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来看,仍存在挖掘不深,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未与科技有效结合,从而形成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首先,河南省的知名文化品牌不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转化。比如,濮阳东北庄的杂技、温县的太极拳、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开封的汴绣、汝州的汝瓷等都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但目前来看,这些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开发水平不高,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其次,现有文化资源优势未能与数字技术有效结合,实现生产方式和业态的创新。科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文化创意产业是依托现代高新科技的新的传播方式,通过创意文化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激发文化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盈利能力。如何将传统优势资源进行二次创新与开发,为传统文化找到新的生长点依然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显然还未实现与科技的有效融合。

3 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快速,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对策探究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年平均气温22~26℃,长夏无冬,光温充足,雨量充沛。文化旅游创意作为新兴现象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学术界提高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视程度,有人认为外部动力机制与产业自身动力体制是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要素,故对促进两者有效融合、长足发展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概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含义

在特殊的条件下,众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企业以及有关部门空间或者是功能聚集的区域,其空间(园区、基地)是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创意构成了旅游景区重要的吸引物,以达到游客“一站式体验”为基准,从而塑造出完整化的旅游以及有关产业链条。

二、分析海南省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较,过去海南省文化创意发展的局势不尽人意,产品加工的原料一般是由岛外供应的,以快速成型技术为依托。而如果使岛内创意设计理念与旅游前瞻性的制造资源融合在一起,把市场衔接、金融孵化、专利转化、品牌营销等增值服务内容提供给服务企业,其能够有效的弥补海南省创意设计服务体系上的缺口。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是多样化的,例如软件开发、广告、电影、动漫等可以被视为推动国民经济有效运行的支柱性产业。海南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为该省相关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开辟新纪元。正如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及“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总之,海南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将是促进我国国有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有智增长”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引导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彰显出“拓展产业链”、“延伸空间链”、“秀出主题链”的发展风格。

三、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对策

1.资源转化对策

所谓的资源转化,实质上就是指借助对方的优势资源,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下使其转型为促进自身发展的资源,最终达到使两大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游戏、产业园、艺术开发等环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突破传统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观的局限性,上述那些能够吸引游客眼球的文化创意环节可以被看做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有效途径。

海南省可以借助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意两大行径,使大规模的人文资源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坚固性基石,尤其是文化科技产业园、文化场馆、工业遗址、文艺产品等。例如南山文化旅游区中的南山寺作为三亚礼佛必经之处, 游客在此还能观赏到造型雄伟的“南山海上观音”。总之,这些具有文化创意与旅游价值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遗址场馆等在高端科技的辅助下,可以激发游客参与和观赏的欲望,当然提升旅游景区观赏价值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实。可见,借助资源转化这一策略,能够加速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速率,最终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创意资源体系。

2.节事重组对策

首先节事重组模式的构建,要求旅游产业以旅游的需求作为节事活动开展的基础,而节事重组最大的目标就是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为其创造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各项旅游事件要以文艺活动开展的原则彰显创意性、互动性、参与性的特色,强化自体的魅力。

在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传播的快捷性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契机。旅游产业只有在创意理念与公众参与力量的辅助下,才能够使节事重组活动产生品牌效应,为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铺路垫石。海南省要使各类节事活动达到有机重组的目标,可以参考以下行径:一是深入挖掘并提取出节事活动特有的文化内涵,并对其做出特有的标识设计为传播做准备;二是参照各类节事活动的主题创造出有关的创意活动;三是利用各种途径把公众导入各节事活动中,借助提升公众感受程度以及表演者之间互动性的方式,达到节事重组的目的,最终落实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

例如,海南国际创意港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赴两广考察第一个落地的项目,其被列为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将国内最大的创意设计产业链运营服务商深圳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引进来,主要会专注于海南高端旅游产业研发、创意农业开发,成为了海南第一个以产业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建立健全“一站式体验”模式的对策

“一站式体验”是以产业聚落理论为依托,其强调的是集聚溢出效应或区位适宜效应,此期间旅游产业、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服务企业、开发商等之间形成密切的关联。之所以认为“一站式体验”模式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因为体验式经济“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模型、以消费者为核心,从而创造出激发消费者参与兴致、让消费者有流连忘返的创意活动。”总之,“一站式体验”是产业园区内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高效合作的成果,此时消费者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一切需求均被满足。其实,“一站式体验”凸显的是游客消费行为方式的特点,以及消费心理变化的形式。那么,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要想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就应该以产业聚落理论为根基、以“一站式”服务理念为背景去研究旅游体验的形式,从而为游客提供别具特色而愉快的文化创意感受,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中得到传承,并实现壮大发展的目标。此外,“一站式体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在促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旅游经济集约型增长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犹如一瓶催化剂,能够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征程,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了使两大产业有机融合并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应该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究,不但使资源转化对策、节事重组等对策的实效性彰显出来,还要基于旅游体验与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互融性,使两大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 韩国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品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品贸易额增长快速,市场占有率扩大,国际贸易地位逐渐提高

根据《2010创意经济报告》的数据来看,2008年中国在世界文化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1%,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文化产品出口国。

2011年中国文化核心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9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4%,贸易顺差174.9亿美元。从表中可以看出,1992年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呈稳步增长状态的,特别是在2001年到2008年这一阶段增长速度尤为明显。但就整体贸易而言,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二)我国的主要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然存在逆差

1.在商业演出方面,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表演团队出国表演的平均收入还不到四千美元,比如杂技芭蕾舞《天鹅湖》,每一场的收入也只不过才3万美元,而我国一年的海外商演总收入还不如太阳马戏团的年收入。2.在图书进出口方面,中国的图书行业一年只有6000万美元左右出口额,多年来,我国的图书进口量与出口量一直是10:1的严重逆差状态。3.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火爆,虽然内地电影市场票房一路飙升,但海外电影票房却是一片惨淡,票房不过几千万元人民币。从进出口量上来看,中国在2000年到2014年之间进口影片超过4300部,而出口电影只有几十部,贸易逆差很是惊人。

存在贸易逆差的主要文化创意产品不只是在图书,商业表演和影视剧行业,还普遍存在于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和动漫行业,并且逆差都非常大。

二、韩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品销售额逐年增长,对外出口量也是不断扩大

2005年韩国的主要十大文化产业领域包括游戏,漫画,音乐,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角色和教学娱乐等发展快速,仅当年的销售额就高达437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了13.3%,约占到韩国GDP的6%,远远高出中国的3%,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才4%。在2007年,韩国国内文化产业销售额达到58.61万亿韩元,与2002年相比,这五年间增长了7.3%,同年,文化产业总的销售额占到GDP的6.5%,总的附加值占到GDP的2.6%。

(二)韩国文化产业核心产品贸易量始终处于逆差,整体发展薄弱

韩国文化产业核心商品从2002年到2008年这七年间出口额就增长了210%;而在进口额上,从2002年到2008年进口额都远大于出口额,可以看出韩国文化核心产品贸易逆差严重。

三、中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产业近些年在整体上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在产品设计服务,广告,新媒体,艺术产品,古董等创意产品的出口在不断增长,势头强劲。韩国与中国相比,整体上的发展略逊与中国,中国还有一项优势创意产品,那就是印刷品,并且是增长较快的一项产业,而韩国虽然印刷品也得到发展,竞争力上升,但还远不及中国,增长率也不及中国的高。中韩两国有其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资源,近几年中韩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出口额也在不断上升,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前景广阔。

提高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并巩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建设,发挥其集群效应,赢得规模经济。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打造出完整的、高效的、专业的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济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二)重视本土化发展,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品品牌。我国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努力发挥本土优势,结合大众需求,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

(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尤其是要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还有营销人才。

(四)加强法律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要制定差异性文化产业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加快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要加快步伐扶持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民族文化,使其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兑炫.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10.

[2]江曼.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经济贸易大学,201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发展

0 前言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放缓,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手段早已成为我国相关学界的研究热点。不夸张地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称得上是一个城市的新型发展动力,更是城市本身竞争力的综合表现,所以对文化创意产业及城市发展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 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政府着重提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便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1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众的消费结构开始不断变化,原本以日常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开始向文化休闲消费转变,这种变化使我国各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始了高速发展。据有关权威机构调查,在前几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中,中国平均文化创意产业增速平均达到23.5%,比当时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快了近一倍,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潜力。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发展大多还只局限于大型城市,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也会较为迅速,而发展迅速的文化创意产业又会反哺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结构,促进城市整体的发展与城市地位的提升。[1]

1.2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效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大型城市中的蓬勃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而其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呈现出以高科技企业为主体,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结构形式。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电影行业、动漫行业、游戏行业以及网络出版业都处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多种新型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更为红火,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步获得了一定发展成效。

1.3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动力

在我国,所谓支柱产业,指的是相关地区产业增加值超过GDP比重的6%。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计算,早在2004年,我国的首都北京其文化创意产业便已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此外,到2007年,杭州、长沙、南京、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开始步入支柱产业行列。而到了2010年,上海与广州两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开始成为其支柱产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GDP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长,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拉动城市进行相关转型,实现相关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我国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在这一目标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北京与广州已经开始了相关试点,近几年的成果也较为显著,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转型新动力这一做法是可行的。[2]

1.4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使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民众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不再只是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推手,而开始成为城市的主要竞争力。相关权威机构在对我国城市竞争力排行前50的城市进行调查后发现,排名越靠前的90%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这充分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竞争中发挥的作用。如果对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竞争力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3]

2 制约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得到了较为高速的发展,但还是有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学习,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总结,结果如下:

2.1 城市体制与观念落后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当地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这就造成其不具备对当地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总体指挥的能力,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种协调困难、政出多门的发展现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2.2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人才短缺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由于当地相关人才的短缺,这就使得该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困难,甚至可以说是陷入了困境。具体来说,人才总量少、结构不合理是这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难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其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直接制约其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发展。[4]

2.3 城市融资渠道不畅通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融资渠道的不通畅也会直接影响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很多城市中,都有着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基金以及银行提供的相关信贷支持,如果缺少这类支持,相关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受到极大限制。

3 加快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相关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

3.1 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人才

针对我国相关城市因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人才不足而造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缓慢,我国相关城市应大力开展相关人才的培养,以此促进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相关城市可以通过相关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以此培育出适应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人才。此外,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团队入驻该城市,以此保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充足。[5]

3.2 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进行培养

随着我国民众对文娱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必将迎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相关城市必须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自身的支柱产业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具体来说,相关城市可以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支持,建立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新型战略产业,以此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向城市发展的支柱迈进这一长远目标。

4 结论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促进我国地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性对策,希望能以此推动我国相关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靖华,吴开嶂,李宗乘.我国风景名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杭州市西湖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8):41-46.

[2] 秦宗财,张.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研究――以芜湖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2): 169-174.

[3] 洪涓,刘d,孙黛琳,付建文.北京与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13(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