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

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

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 传统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这个平台,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学习等等各项所需都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随着“MOCC”等教学平台和“网络在线教师”这一新兴职业的产生,还真的需要教师这一传统职业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传统教师的专业职能还没有完全被网络所取代。关键是如何来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职能,如何更好的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利用新兴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转变角色,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研究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和终身的学习者。如果我们主动的适应这场教育变革,仍然沿用传统的“咀嚼-喂养”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就会出现“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万事求百度”等现象,更甚者会出现“学生懂得比老师还多,问的问题老师解答不了”等严重问题。那么如何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呢?首先要分析以下二者的优势与不足。

1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都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学习。(2)教学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3)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是互联网教学无法替代的。但是,传统教学也有其不足。(1)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2)教赞内容受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限制,教科书式的教学现象严重,严重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3)传统教学是以教室、PPT和黑板为中心,教学环境和教学人数受到限制。(4)教学效果的检查和验收,多采用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和闭卷考试等方式进行,浪费大量的经历和时间,且只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无法体现。

互联网教学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教与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开展交互式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方式。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互联网教学方式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不受教师与课堂的限制。(2)教学内容多层次、多样化,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3)互联网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计算机应互联网学习和应用的能力,教师要随着信息的更新,随时补充新内容、新材料,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4)互联网教学中,教师将更多地考虑如何清楚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课程讲授可以安排得更合理,某些必要的讲解也可以体现在互联网课件中,还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供学生更详细的了解知识点。(5)互联网汇集大量资源,因此,互联网教学能使学生冲破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但是互联网教学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受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等限制,学习上可能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加上不懂得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与引导,很难自主地去进行学习,会使学生陷入学习的盲目性,甚至形成恐惧心理。

2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建议

(1)在传统教学中,应采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模式。充分体现以“学”为主,学与教兼顾,以保证学生学习顺利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能够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控制,这是实施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强调以学为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课堂重点剖析重点知识点和提供实践操作环境,采用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全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充分师生交互。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师生、生生交互,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性互动,从交互中碰撞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创新的火花。

在互联网时代,不能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将互联网和传统教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一、互联网教育的进程及其优缺点分析

互联网由于其简便快捷且资源丰富的特点,应用在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开始渗透到社会技能培训、学生的课外补习、大学生学习中,并且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最近几年,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国家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所以也就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学校也结合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在图书馆和学校相关的资源搜索引擎中处处都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的影子。在社会的各类培训中,网络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非统招教学的主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教育,而“微课”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

(一)缺点

在目前微课的发展历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微课的推广和实践。本文认为主要问题有:微课的某些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是有缺陷,很少有老师能接受微课,还处于比较排斥的态度,因此,能做微课的老师就少之又少了,从根本上说,微课现在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技术处理手段处理比较单一。另外,微课教学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在高校中还未组织相关的活动,微课得不到推广,一味的只靠宣传,所以多数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二)优势

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随意性较强的微课教学,甚至会取得与其理念相反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不同学习阶段的微课应应对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对症下药,这样才符合微课理念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此背景下,农家乐的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植物、不同的农家乐风格、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消费人群等等,分别进行不同的微课制作,改变传统教学笼统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重点讲述的农家乐微课教学,由于农家乐属于企业类型的技能培训,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学习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多的时间去实地学习,所以这就是用微课来对于农家乐技能培训所具有的巨大市场空间,克服了时间和工作的限制,有效的进行农家乐的技能培训。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及作用

(一)从2009开始,微博由于其传播范围较广,认知度较高的特点,迅速在全国掀开了一股微时代的热潮。随之,微课也就逐渐诞生了。简单来说:微课是指在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的背景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点进行视频制作,然后由老师对于视频在互联网上进行讲述,且视频时间较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将老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所做的阐述的过程,另外,还包括课前预习、上课期间的思考、课后的联系和反思,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又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主流教学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的主要环节基本相似:课前预习导引、结合课堂实例进行巩固,但是针对性较强,对于时间的局限几乎没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时间来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微课教学的主要类别有:讲述课、实践与理论结合类。对于农家乐的技能培训,前期是对于投资的风险以及收入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后期就是微课制作者将农家乐实际的运行进行讲述,这样就需要进行实践,制作者必须进行与实例的分析来得出结论,三五分钟的视频将重点讲述出来,然后让学习者迅速的将获得的运营经验装进自己的脑子里,在自己的农家乐建设中应用中去。

(二)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作用,具体到农家乐的培训中,主要分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学习者本身的;一个是对于授课教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的改革的实践意义。

1、对于学习者本身的意义: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合理的去控制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合理的调配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的效果;可以查漏补缺,针对自己农家乐建设的强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去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关键一点是,上课内容可以被永久保存,可以做好实时的温习。在微课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在农家乐人员遇到时间困难的时候,可以实时的去向微课平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合理的建议。

2、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实施微课对于老师在选取课题的范围上、在设计内容的新颖程度上、讲解能力和总结课堂效果的能力上、在拓展老师的知识面上、都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发展。而且,在实际的微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锻炼使用互联网分享资源的能力。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农家乐的人员交流农家乐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相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技能培训形式的发展来说:现在的微课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以前即使是有视频,但是也是时间过于长,重点不够突出,容易使得学习者产生疲惫,长期以往,学习者将不再有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微课的平台,又有互联网作为有力的后盾,可以通过集中传播然后资源共享的方式,向广大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区域网,实现平台交流应用的目的。其中,农家乐的技术培训的微课教学实践也是为未来的技能培训打开一扇门,对于未来的技能培训有很强是借鉴意义。

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和教育本身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并且在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促成了学习者学习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上,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下微课教学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的应用与研究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奔走旅游,农家乐也成为了人们放松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各地农家乐的基本条件不同,在农家乐的环境和安全等各方面技能还是存在欠缺。根据微课现在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现在许多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使用微课教学。而鉴于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时间有限、文化层次低、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以及农家乐的经济实力问题,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来学习可以大大的增加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技能知识,下面本文就利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讲述农家乐技能培训的相关问题。

(一)微课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中的好处。

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过程中可以说是大有裨益,不仅对员工、讲师有着高效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农家乐的发展都是锦上添花,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促进员工有效自主的学习

微课一般都是靠短小的视频讲解课程,对于农家乐的培训员工来说,他们不是学生,达不到学生那样一节课集中精力听讲的效果,因此只能靠课堂上精彩的讲说来吸引他们。而微课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在课堂上采用微课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听课人的注意力,视频短小有趣,可以促进员工主动听课,自助的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根据农家乐从业人员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可以进行线下线上循环学习,这样不仅促进学习还可以节约了资金。

2、促进讲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微课的题材选取上,都是经过讲师悉心的挑选,试想,如果讲师没有相当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水平的技能培训视频呢?答案可想而知。因此,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课程上的另一点优势就是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教导自己的学员。

(二)微课可以针对农家乐培训的需求进行教学。

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在了解视频的制作方式后,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来说,内容的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农家乐是另一种的旅游生活,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人群,那么在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主要去讲述气氛的营造,这样才有稳定的客源,稳定的利益空间。规划内容方面,涉及农家乐风格的装修思想的培养、主题内容的确定、农家乐收入与投资的关系、收费与收入计算、消费人群的安全问题等内容,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学习。

既然是以互联网为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而且实践又是最好的检测微课教学效果的方式,那么本文认为去建立一个农家乐技能学习者交流的微课平台,然后,众多的农家乐投资人可以交流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这样也不失为另一种的微课教学,也将微课的学习理念进行了拓展。

(三)微课有利于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微课还可以大胆的去创新,将实践和微课教学进行结合,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必须处理好利益与投资与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微课教学中,尽量去农家乐实际场地,结合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讲述,也使学习者更容易去接受,获得良好效果。

由于学习者在安全专业技术方面有欠缺,所以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要重点去讲述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者最想了解的方面,在收费方面,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毕竟,当今微课还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手段也有利于农家乐微课的推广。

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等)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是现代信息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产生的新兴领域。近几年来,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给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助力,也带来了竞争。

(二)互联网金融下的大学生理财

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理财方面存有着独特的特点,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理财在观念和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虽然从个体看,当个大学生资金少,理财意识不强,但通过互联网金融能将众多大学生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这就是一股庞大的资金。而且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大学生会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大学阶段所养成的理财习惯,将会对其未来整个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三)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大学生理财理念的教育并不被人重视,对其理财行为特征的研究有诸多不足,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研究比存在许多空白之处。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和理财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许多大学生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的理财行为更加科学合理;还可以找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存在的不足之处。当代大学生的理财和互联网金融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现在的理财行为对其进入社会之后理财也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研究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二、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现状

为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现状,笔者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湖南省内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地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8份,有效回收率99.8%。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互联网金融下理财行为,互联网金融下理财观念。下文将对此次调查结果以及其深层原因进行研究阐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参与度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多数大学生除了关注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业务和理财产品外,普遍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所关注。虽然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金融都有一定了了解,但是在自身理财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在调查的998名大学生中,只有其中446名使用过互联网金融。而且在使用过互联网金融的大学生中,8成是在两年以内使用互联网金融的,其中近半数是在一年以内才开始接触互联网金融。大学生在对互联网金融的使用上,主要是进行投资理财,新兴的互联网借贷、学生贷款、分期付款网购等参与度不到2成。

从研究结果看,近半数大学生是在近两年才参与互联网金融的。这表明这两年以来,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参与人数增长迅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互联网比较熟悉,乐于尝试新生事物,喜欢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对互联网金融理财有很高的接受力。大学生有一定闲散资金可以用于理财投资,市场潜力大。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投入水平低

由于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资金有限、理财意识不强,大学生理财投资整体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许多大学生认为只需要打理好每天的生活就好,并不需要专门划分出一些资金进行理财投资。还认为理财投资收益较少,手续又比较麻烦,没有进行理财投资的必要。

而且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整体上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更多是停留在观望和尝试的阶段,理财投入维持在较低水平。在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学生中,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金额占月可支配资金的比例主要集中在10%和10%到30%两个区间,占被调查人数的总体比例分别为44.44%和21.21%。这表明互联网金融理财主要是吸收了大学生部分剩余的流动资金。互联网金融理财所占资金的份额不大,但通过调查发现,也有少数大学生理财投资金额大、投资金额占比高,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所进行投资。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高度相同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呈现出高度相同的情况。在理财投资方面,主要选择是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9成以上大学生使用以上两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其中选择余额宝人数是微信理财通人数的3倍左右。在互联网金融借贷方面,主要选择是人人贷和陆金所,4成多的人选择这两种方式进行网络贷款。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和借贷产品上呈现出高度相同的情形,这是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的。只有深入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时财方面有哪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理财策略选择提出合适的建议。

三、深层原因分析

(一)理财观念落后

当前,中国大学生理财意识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理财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是重义轻利、耻于谈钱,所以大多数中国家庭传统教育在理财方面都比较淡泊,大学生从小接触的理财知识就比较少。而且中学时期以来长期应试教育,使得家长们教育重点主要集中在考试内容和书本知识上。家庭教育普遍认为,“只要考上好大学,就有光明的前途。”而忽略了对孩子理财观等其他世界观的教育。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最终导致了家长对孩子各种开支一手包办的现状,也导致了大学生们理财意识缺乏的现实。现实中,有的大学生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奢侈浪费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二是虽然有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财意识,但对理财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有的大学生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事情,普通学生钱少没有理财的必要;有的大学生认为,理财就是把每月剩下的生活费存在余额宝;还有些学生认为理财就是省钱,节约就是理财。这些混乱的理财意识使得在校大学生无法形成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财观,这是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主观意识上的不足。

(二)自身特点限制

然而,大学生这个群体在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其自身特点也导致了在理财方面客观上的局限性。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一是资金规模小。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每月剩余的生活费,如上表格所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数额主要集中在1000至2000元这个区间,而理财投资的份额更是主要集中在10%以下。

所以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理财,只能选择投资门槛较低的投资渠道和理财产品。二是流动性要求高。大学生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除了收益率和风险方面的考虑,存取是否方便也是重要的因素。便捷地进行资金存取,可以方便大学生网上购物和生活支出,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基本集中在支付宝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这两个平台上的原因。三是风险承受能力低。大学生理财所得主要用于生活支出,加上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遭受风险,大学生可能会遭遇正常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对大学生和其父母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理财教育

一、学校方面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应当做好理财知识的广泛普及,可以通过讲座、开设理财选修课程等方式向各专业学生提供接触理财、了解理财的机会。另外,各高校在开展理财课程的同时,应注重于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真正了解学生对理财知识的需求在哪些方面,同时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二、教育方式老师和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去体验一下适当的理财方式,为学生明确理财意识和理财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重视理财,教导学生如何让正确的理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三、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自身必须要学会理性的消费,要有计划有目的花钱。与此同时,也要多阅读一些专业理财方面的书,主动的提升一下自身的理财意识,学习理财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可以去体验一下适宜的理财产品。

(二)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目前互联网上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货币基金、网上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类理财产品、P2P网贷、网络销售的其他基金产品、比特币。我们通过分析这些产品的优缺点,就可以找出哪些产品是适合大学生进行投资的。

其实很多大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就是货币基金。余额宝依托银行卡的快捷支付和支付宝,以看得见的收益率和快捷的操作吸引了大量大学生进行投资。而且余额宝手机客户端的操作也很简洁,和支付宝一同为大学生网上购物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这对很多喜欢网购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

银行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高,但是投资门槛通常也很高,不是普通大学生有能力购买的。而较低门槛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同期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差不多,甚至低于同期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再加上这种理财产品交易手续比较繁琐,需要几天资金才能到账,实在难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存取方面的要求。

保险类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比较相似。保险类理财产品的投保和退保比较方便的,但是和银行理财产品有同样的问题:高门槛,高收益;低门槛,低收益。资金到账期限比价长,可赎回期限通常在三个月以上。还有同学反映自从买了保险类理财产品后,总是会接到保险推销电话,这让他们感到很烦恼。

P2P网贷这种理财方式比较新颖,但是各种P2P理财产品风险较高,手续也很繁琐。P2P网贷审核担保还分线上审核担保和线下审核担保,其中线上平台审核担保风险很高,有借款人违约的新闻。P2P网贷的高风险,让很多大学生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望而却步。

网络销售的其他基金产品,其实就是通过网上的各种销售平台购买基金。相比于线下购买,网上购买有手续费方面的优惠,而且操作方便,哪怕通过手机客户端也可以交易。但这类产品有一定的风险,有时候也会出现亏损。

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不是记忆事实,而是建构知识,是从输入的信息中建构意义。Blggs认为在课堂环境中,学生需要机会来形成知识。经验网络化学习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模式,认为知识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建构获得的。Luckmann认为环境既指个人环境,也指社会环境。Rogoff认为学习就是学习参与环境,她指出社会文化参与能使学习者获得个人技能、理解力以及胜任力。经验学习理论(experientialeducation)是DavidKolb提出的,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

 

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经验教育和经验网络化学习一样,都重视真实世界的学习环境。在Heath和McLaughlin看来,教育真实性存在于学习者的真实参与,依赖于学习者的参与与实际生活的相关程度。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是网络学习的一个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在帮助学习者跨越“最近发展区”方面有重要作用,表现为学生通过网络论坛、网络聊天,或网络测试等手段来评估他们对所学课程材料的记忆和理解程度。社会认知连通图式理论(SCCS理论)研究的是学习过程中图式的形成,尤其是社会连通图式和认知连通图式的形成。社会连通图式支配着学习者与社会联系的能力和需求。当今的技术使得学习者的社会连通图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发生联系。研究表明社会连通图式和认知连通图式的教学设计模式能促进学习迁移和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效。

 

Cormier(2008)[]认为知识具有流动性。他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和连通主义教育观并不能涵盖网络世界的所有学习特性。虽然这两个理论都假设学习过程是有机发生的,但是学习的知识是由课程决定的独立存在的东西。这体现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Deleuze)和瓜塔里(F6lixGuattari)提出的块茎观(Rhizomaticview)。在块茎观模式中,课程不是由专家预先定义的知识输入驱动的,而是由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在真实时间内建构和协商获得的。学习者所处的社群不是理解和接触课程的途径,而是课程本身。社群成员通常都是几个社群的成员,因而他们能够把新知识传播到更广的网络中去,他们自己由于参与不同的社群和不同的协作活动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参与多个社群,新知在社群中得到同化和验证,这样教育者就能理解当代学习环境中变化的教学目标(Cormier,2008)。网络化学习模式则是根植于中介网络学习理念,中介网络这个定义是由JohnODonohue提出的,按照这个理念,学习是社会成员互动的过程,社群成员能够通过对话培养对社群及成员间的理解力。

 

布尔迪厄的习性理论也是网络学习的一个理论基础。布尔迪厄认为,生活条件的总体对人的习性产生影响,每个人的习性都是独特的,人的习性从生下来后逐渐形成,如果人们生活体验相似,他们的习性也会相似。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原有的习性会对改变他们习性的新经验新信息(如教化行动)的同化产生影响,教化行动会改变学生的习性。师资培训者必须利用教化行动培养师范生使用技术的意向,向他们灌输整合技术的意向,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和技术整合的教化行动必须长期进行,且至少要融入内容方法课程。

 

二、外语教育技术种类

 

美国外语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美国网络教育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认为第一代异步网通(CMC)工具包括电子邮件、文本或音频讨论板或论坛第一代同步网通(SC-MC)技术是因特网在线聊天系统((RCchats)、虚拟的多用户空间(MUDS)、面向对象的多用户空间(MOOS)、一对一即时文本短信、视频(如,CU—SeeMe)。第二代异步网通(CMC)工具发展为博客、维基、交流和共享文本、音频和视频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YouTube);第二代同步网通(SC-MC)工具为互联网电话(如VoIP)、音频视频会议。第三代主要是Web2.0应用技术,如基于音频的网络电话(audio—basedSkype)、聊天机器人(chatterbots)、基于文本的了witter(text—basedTwitter)、虚拟世界的二语应用技术(如SecondLife,World

 

ofWarcraft)。Conole(2008)对两位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学习和交友或与家人联系中使用的技术有30多个,其中,电子邮件、MSN、Word、BlackBoard或电话是主要的工具;其次是在线词典、索引(Levy,2009:778)[13]。最近几年兴起的模课也大为风行。Nino(2009:24—29)[14]对美国外语教育中师生应用的教育技术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1.Google作为教育工具,有五大作用:资讯、产出、协作、交流、集合。其优点是:它是真实的文本库,是书面产出及交流的有益参照;其缺点为:内容的著作权、内容是否经过审查、内容是否涉及隐私。

 

2.Wikis是一种网站,任何用户都可以投稿并参与其内容的编辑,编辑内容包括文本、照片和视频等。如,维基百科(Wikipedia),适合网络协作项目,是开放的编辑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协作编辑网页。缺点:网站使用安全和隐私引起普遍的关注,由于是匿名投稿,其信息可靠性受到质疑。3.博客是一种网站,记录进行互动交流的某个话题。内容包括描写、图像、视频和其他网站或博客的链接。在教育中,博客是一种创新形式,它可以跟踪语言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可以对课堂讨论进行反思,可以对家庭作业进行记录,也可以链接其他与学习相关和有用的网络资源。缺点是费时,需要参与的动力。4.网络电话,对语言学习来说,可以用来进行免费的即时对话练习,或班级间的交流。网络电话主要用于口语技能学习,但是更适用于一对一的研讨。5.视频会议使用声频和视频通信技术可以把不同地点的人们召集起来开会。除了可以传输会议活动的声频和视频,还可以共享文件、计算机展示的信息以及白板上的信息。其优点是可以和真人进行即时交流,组成自己的年龄组,进行互动。缺点为:和面对面交流相比,是一种简化的交流形式,课堂准备费时,并对技术支持要求很高。6.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用户可以上传、观看或共享视频片段。其优点是好玩生动,它展示与文化有关的真实材料,如预告片、电视广告、电影、节目片段,新闻、音乐、纪录片以及卡通片。学生可以练习听力、阅读、发音、语调等技能,可以随意暂停或反复播放这些视频,还可以通过综合论坛对其他使用者对这些视频的意见作出回应。其缺点为有些视频片段的音像效果很差,缺乏专门语言搜索功能,对特定的一个视频片段的难度水平学生无法判断。7.播客可以理解为音频博客,用户可以创建并上传音频内容到网站或服务器,也可以下载音频内容到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或计算机上进行播放。其优点为:便携性、好用、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按自己学习节奏学习。缺点为:播客有时会被肆意破坏,这会影响其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8.自动语言识别合成器是指使用计算机来识别口语,如EyeSpeakWebsite。它可以用来训练发音和语音语调,学习者阅读屏幕上的句子,计算机对话语的准确性给予反馈。9.语音合成器是人工合成人类语言的计算机系统。网上有一些这样的合成器,如eSpeak。其优点是可以作为发声词典、发声文本、听写材料、发音的音段和超音段练习、对话伙伴等。缺点是语言导师可能拒绝人工合成的口语。10.在线词典和免费在线机器翻译,如:Wordreference;YourDictionary;Dictionary,优点是方便,缺点是有时译文不准确。11.社父网站是在线社交网络,能分享彼此之间的兴趣或活动。如:Facebook;MySpace;Bebo.Fotolog;Del.icio.us。优点:多语种,容易使用,免费。缺点:费时。12.知识论坛,是一种带有元认知增强功能的网络环境,它支持知识建构过程。如:FirstClass,WebCT,Blackboard。当学生有想法时,他们就相似兴趣和话题自发组成小组进行探讨,教师不予干涉。教师的工作是确保学生参与这些任务,通过阅读其他人的帖子,发现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意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发表自己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话题的理解往往超出大纲的预期要求(Philip,2007)。13.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如SecondLfe,最近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的前沿虚拟课堂。在这个虚拟世界,学生可以建立、观看、呈现音像材料。网络居民都有身份,他们可以和其他居民进行各种虚拟活动。居民可以通过文本地方聊天方式或全球即时信息进行交流。缺点是成熟的学习者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也们需要对此软件极为熟悉才能使用,这会影响速度(Nino,2009:29)。14.语言文件包:包括课堂活动、测试、课外活动,它认为语言学习是功能、对话、接受、呈现以及其他情景的结合。语言学习文件包可以通过每周的作业形式来创建,这些作业发表在免费博客Live〇urnal上(Warren,2009;183)[15]。此外,还有Web3D(deByl,2009)[16];高级学习浸入虚拟环境(ALIVE);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Gs)(Schrader,et.al.,2006)[17]。

 

三、与外语教育技术相关的学习模式

 

美国外语教育的网络学习模式有多种:

 

1.经验网络化学习:非常强调学习者参与真实的学习任务(Schneider,et.al.,2008)。要求面对面交互活动,其核心概念是真实世界成为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的目的是帮助远程的学习者同化或评估其真实事件的各种体验,让他们与其他人共享这些体验,并把这些体验与学科挂钩。它将课堂教学、在线环境和资源、真实世界都融合在学习中,分别扮演特定的教学角色,且相互促进(Ntles,2007)。2.网络探究学习(WebQuests):Dodge将其定义为一种探究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习者交流的信息部分或全部来自互联网(Altstaedter&Jones,2009:642)[18]。其好处是有助于网络探究学习系统化;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参与活动;提高学生思考技能的发展;帮助学生组织和应用习得的知识;在协作小组学习中提供有效的支架;促进学习者的自治能力。3.探险学习法(adventurelearning):根植于经验学习和查询学习(inquiry—basedlearning)两大学习理论。探险学习通过提供学习者与真实数据、内容、人和真实场景接触的机会,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4.同步语言学习(Tandemlanguagelearning),是指两个不同母语的学习者互相以对方母语为学习的目标语而结成的语伴学习模式。双方可以进行语言形式的学习或进行语言交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达成共识,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模式。同步语言学习的基本原则是互惠性和自主性(O,rourke,2005:434)[19]。5.高级学习浸入虚拟环境学习: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中他们可以通过虚拟替身阿凡达探索各种丰富多彩的世界,围绕各种参与学习活动进行协作式学习。学习活动包括:模仿、角色扮演、解决问题、正规教授、自我评估、同伴评估等。6.网通学习(CMC):指利用各种互联网工具进行交互学习和个性化学习。CMC类型具体地说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讨论论坛、维基网、视频会议、以及其他种类的网络项目。CMC有助于提高听力和口语技能,其异步形式如电子邮件和论坛和同步形式如文本聊天、语音聊天、音频视频会议,都是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和网上其他用户进行沟通的普遍形式和实用形式。

 

四、外语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美国外语教育技术的使用还处在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师生明白教育技术有何用途是至关重要的。现在,高校语言教师不使用教育技术的很少,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只是用用电子邮件、文字处理和数码音频,或者在网站上找些材料供学生使用,他们没有把技术完全和语言学习整合在一起。另外,教师对于网站上的文本、音频、图像或视频材料,无所适从,无法确定应该选择哪些供学生使用。教师在线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为不同的教学需求找到最合适的工具,语言辅导教师目的是提供相关在线学习材料来强化教学实践,这也涉及到他们需要了解新出现的技术及其用于语言教学的优缺点。教师对教育技术作用的信念和他们真正掌握使用技术的能力不够邙士。因此,教师培训内容不只是使用技术,而是对教育技术的全面理解。如果对二语习得理论和教育情境以及教育技术使用基本原理不熟悉,就不能做到真正把术和教育进行整合。

 

其次,在为语言教学选择什么样的新技术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管理系统(LMS)的选择方面,语言教师缺乏主要的话语权(Levy,2009:778)。在很多情况下,学校管理者常常并不清楚语言教学的教育技术的使用和普通技术使用的差别,甚至是和其他学科教育技术使用的差别。这就使得很多学校的语言媒体中心或语言技术中心或语言资源中心被普通信息技术服务替代,把这些实验室变成一般用途的计算机室。技术服务工作人员因为对语言教育技术的使用知之甚少,他们不给学生配备耳机,不允许学生大声说话,这样学生就无法在语言实验室完成视听作业,无法上其他国家的网站,聊天一类的交互工具的使用被严格限制阻碍了外语教育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互联网教育的优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高校学生;党建

一、“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思维的基本概念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将制定“互联网+”行动。“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相加传统行业,而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指的是互联网借助于其信息透明化、低成本、深化分工和提升效率等功能特点,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与社会各领域建立有效连接,叠加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破信息的不对称,将各个领域的数据信息、科学资源整合优化,并结合各自优势,实现融合发展,改变了人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数据不断丰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成为可能。

大数据是由多种数据类型组成,体量巨大,并以高速巨量的特点增加的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一是数据量十分庞大,传统的计算机一般无法进行有效的深度处理,并呈几何指数增长。二是数据类型多种多样,除传统的数字、文字、符号等结构化数据外,音频、视频、图片、邮件、GPS数据及各种传感器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我们面临的大数据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从中可以得到启示,大数据时代需要树立全局性思维、个性化思维、相关性思维和智能化思维。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的大数据思维

(一)传统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结合的缺点和不足

高校党建管理部门在传统的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相结合曾做了一些尝试与努力,如建立党员信息管理库、建立红色阵地专题网站、开设党校培训学习园地等形式,在一段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但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传统的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的简单结合存在功能单一,吸引力不足,宣传内容偏教条化,可读性不强等情况。近年来,虽有利用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与高校学生党建相结合的尝试,也存在用户持久关注不够,活跃度不够,互动交流少,传播力、影响力不足等现象,与传统的党建工作存在同质化趋向,出现内容与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党员在价值实现、社交、情绪表达等方面的需求,亦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党员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思维的不断发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人们可以获得与分析高校学生党建领域更多的数据,甚至是与之相关的所有数据,从而可以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可以及时发现高校学生党建领域所包含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相应的,思维方式也可由样本思维转向全局性思维。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出高校学生党建各子领域存在的相关关系,运用这些认知与洞见就可以帮助人们直观现在和预测未来,而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基础上的预测正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思维方式应向个性化教育思维和相关性思维转变。大数据时代也将不断提升系统的社会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甚至类似于人类的“智慧”,这将推进思维方式由自然思维转向智能化思维。

1.高校学生党建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全体数据,树立全局性思维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须关注全体学生样本的全部数据信息,而不是一个学生的单一数据信息。在“互联网+”时代,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了解学生最自然、最真实状态下相对准确的全部思想动态和行为走向将成为可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需要树立全局性思维。高校学生党建载体需要多元并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平台,在做好党员信息管理库、建立红色阵地专题网站、开设党校培训学习园地的同时,开通课程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QQ群、APP应用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尝试开发慕课教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并允许多环节使用手机或便携式笔记本作为工具参与学习,跟踪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动态,保留全体学生的相关平台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应问题,并进行改革和更新。大数据技术使得高校学生党建数据来源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可以获取学生参与过程中所有数据,大数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甚至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如连学生在应用端访问的停留时间、鼠标或指头滑行轨迹、是否有效地学习规定内容等数据信息都将可能获得,数据覆盖面可以非常广,数据源更宽泛,数据层次更丰富,只要产生数据活动的记录都可被获取,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得出有效结果。

2.高校学生党建须关注的内容可从混杂的数据中提取潜在价值,树立个性化教育思维

“互联网+”时代,采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大学生的所有数据时,会得到一些混杂的数据。但纷繁复杂的数据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其潜在的可挖掘的价值。尤其是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想法各异,从混杂的数据中提取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党建育人工作。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应树立个性化教育思维。由于党建工作对象的个人经历、知识储备各异,为了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应该为党建工作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自助式”选择菜单。高校学生党建网站、微博、微信、QQ群、APP应用等新平台可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情况开设“自助式”菜单,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等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高校学生党建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信息反馈,在资源推送时把学生的个性需求摆在首位,将内容有针对性地传递给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3.高校学生党建的内容具有数据相关关系,须树立相关性思维和智能化思维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了解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学生思想动态出现大的变化不会是瞬间的,通过收集分析学生的所有数据我们可以预先捕捉到学生的相关信号,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理。大数据时代提升智能化水平后,使得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更为容易,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将推进思维方式由注重因果关系转向相关性思维,由自然思维转向智能化思维。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建模式主要是关注和分析学生的历史信息,数据少,时效性差。而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学生党建可积极关注数据的相关性,实现数据之间实时互动,收集整理海量数据。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将海量数据和全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精准分析后能够更准确地将结果进行量化,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实现智能化结果,得到的结果也将更全面、更准确。高校学生党建领域通过把握数据相关关系实现智能化的分析、预测和判断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成为可能。

三、“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的观念淡薄

一些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对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往往担心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形式的应用会给党建工作带来问题和不便,对运用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对网络信息和模式等新形式采取回避态度,忽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学生党建领域信息化建设还停留“+互联网”模式上,“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创新基本没有涉及,大数据技术的建设还未启动或者提及。传统管理模式还占主导地位,凭经验和感觉办事占比较高,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缺乏“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意识和大数据思维,觉得大数据复杂,不注重数据采集和储存,不会数据分析和处理,也不愿意学习或者培养专门人才。

(二)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的运用存在较大的难度

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虽然也使用了一些互联网形式,如建立专用的党建网站,但实际功能发挥不足,吸引力不强,在线平台或反馈平台通常处于休眠状态,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低下,更难提“互联网+”各领域各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应用。高校学生党建使用大数据技术的统一平台尚难以创建,缺乏统一规范,各系统和平台之间的兼容存在问题,数据存储、挖掘和分析技术水平较低,大数据信息的内在关联隐蔽,有用数据的挖掘存在困难,大数据建设发展受限。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缺乏专业从事大数据分析专门人才,数据信息使用、收集、存储没有统一标准,影响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性;面对海量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筛选、挖掘、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三)高校学生党建参与部门各自为战,数据信息共享存在壁垒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的数据和信息需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云端进行充分融合,但因与高校学生党建存在密切关联的部门多,信息分布广,数据信息共享尚存在壁垒,更难提云端共享。党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各领域各部门应用平台不一,数据信息存储和管理模式不一,数据规模不等,格式各异,对数据采集的重视程度不一,没有共享平台,各部门各自为战,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难度大。再加上受目前的体制机制影响,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难以根除,相互之间非但存在数据共享的困难,甚至还互相抵触,造成数据质和量的不均衡,严重制约高校学生党建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四)高校学生党建网络信息泄密隐患大,安全防范力量不强

目前,高校虽然在信息技术和管理上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在信息安全领域还存在极大的安全挑战。因缺乏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再加上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通常依赖外界厂商提供,给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同时,现阶段亦缺乏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比如党建工作云端信息和各领域各部门信息归属谁管辖,谁有权限收集和使用大数据,大数据销毁的时限和准则,大数据信息的转让和共享范围等没有清晰和明确的规范制度和法律。如近几年社会上频频出现因信息泄露造成的电信诈骗问题,尚难以处理和解决。

四、“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模式改革,做好“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模式顶层设计

“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创新重在数据化上,量化一切信息是数据化的核心,包括文字、方位、社交信息等的数据化,提高大数据意识,主动学习新媒体和大数据思维。以苏州大学为例,可以建立以党委组织部、党校和党委办公室作为联合牵头单位,从战略上将“互联网+”与大数据思维纳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总体谋划,整体推进。同时,学校党建育人相关单位将作为支撑单位,研究和部署大数据的数据化管理机制,各学院(部)及辅导员具体落实的一套运行机制。让“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决策成为一种新的决策方式,依据大数据进行决策,让数据主导决策。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党建需要各部门、各组织、党建工作队伍之间相互协同才能完成,在树立数据意识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通用标准,明确职责划分,打破部门限制,使得“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能以科学、高效的模式运行。

(二)加强“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大数据思维素养

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高校学生党建需要加紧制定大数据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培养数据骨干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建设来抓,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数据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基础,高校内部要进行数据资源整合,搭建校级大数据基础平台。高校也要积极走出校外,寻求与相关教育部门和网络媒体合作,获取数据充实到大数据库中。同时,高校学生党建育人也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数据抓取、数据筛选、数据分析、数据综合等能力的党建工作队伍,打造一支复合型的专业化团队。

(三)着手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整合“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数据资源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是高校学生党建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整合发展过程中的分散资源,建立统一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统一高校学生党建相关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提升各领域各部门的数据整合能力。将可以公开的数据统一共享到专用云平台,避免数据割据,做到数据互通,使得各领域各部门的数据在统一的云平台内交换畅通。

(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增强高校学生党建信息的风险防御能力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管理不善可能带来不良后果。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在实施大数据技术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安全观念,制定安全规范规章制度,防止数据泄露,明确大数据使用渠道和范围,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保障“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应用的有序发展。“互联网+”时代在数据收集时亦可能会侵犯学生的隐私权,这就对数据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据使用时需要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学生党建管理部门也要提高风险预判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加强应用平台的风险防控水平,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严格监管,维护信息安全。另外,大数据也可能没有那么可靠,数据的质量可能很差,数据分析可能存在错误或者具有误导性,需要制定详细、缜密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陈丽珊.“互联网+大数据”与创新营销[J].通信企业管理,2015,06:18-19.

[2]俞立平.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J].中国软科学,2013,07:177-183.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