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电网的前景

智能电网的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电网的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电网的前景

智能电网的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电表;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1-0095-02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将不断地开发消耗能源和资源,为了实现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节约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之路。从2012年开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阶梯电价和分时供应这一举措,为保护能源及合理的电力消耗等作用带来的划时代意义,同时是促进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飞速发展,同时引起智能电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智能电表具有功能非常现代化,具有远程抄表、远程控制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用电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其强大的功能上传统的电能表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对智能电网应用智能电表的作用分析以及前景的展望是十分重

要的。

1 智能电网中的智能电表简述

行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智能电表的概念即互联网技术和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设备组成的计量应用。在现时期,我国对智能电表的理解仍然没有达到与国际其他国家统一,各个国家基本都是根据智能电表具体特点而定义的,我国的智能电表的定义基本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具有存储测量信息功能,并且能够实时分析并且处理仪器的测量结果。国家电网对智能电表的概念做了如下总结:即从数据测量开始,数据经过处理,电子通信和其他结构单元,具有计量电能、数据信息处理、自动化的实时控制功能,并且具有信息交换功能,可以看出,我国对智能电表的定义充分地概括了其强大的功能及性能。目前,我国由于智能电表的发展应用和持续完善,它的功能比仅仅是单一的能量测量作用要大得多,结合目前国外和国内对智能电表的概述,现在,对智能电表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论述为:智能电表主要是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需求,利用微处理、互联网、电子通信等核心技术,通过数据检测、处理和通信单元结构与电力数据测量,实现双向电能计量,实时电能质量监测,多种计算费率时段以及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的智能型仪器仪表。

2 智能电表在电网中的作用分析

2.1 费用核算

由于智能电表可以实时和准确地进行计费信息处理,使能源成本的复杂过程更加简单化,从而简化了平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以此同时,电力市场在当前的经济系统的背景下,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电表的及时使用,快速地转换能源,以后有很大的可能实现自动化的切换。同时,用户可以利用智能电表的进行能耗数据和相关的计费信息分析,以更好地去节约能源,所以智能电表发挥作用是将工作流程简单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力公司与用户的和谐

关系。

2.2 配电网络实时状态估测

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各个分销网络数据信息测试不够准确,追究其根本原因是信息网络模型建设,变电站的高压侧载荷估算值等综合处理后的影响。使用户端处增加测量点,可以减少负载数据损失和网络信息更加及时,将准确和有效的方式进行计算传递,避免了超负荷的电力设备运行和降低电力质量的情况发生。以此同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实现为止数据的估计测量,将对已得到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监测。

2.3 电力需求侧相应

电力需求相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价格调控和载荷控制,其实本质是对用户用电负荷能力进行有效控制,以便更好地分布电力资源的目的。价格控制具体包含以下内容:限时定价、峰值电价和分时电价,这样的方法将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短期消费需求高峰负荷控制是由网络调度人员负责,根据实际网络运行情况,通过远程命令来访问或断开过载大,最终达到控制电力不超负荷工作。

2.4 管理作用

能源利用效率的监管和控制。智能电表可以为使用电能的用户提供有关信息,帮助广大用户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使剩余能源应用到需要的地方。通过使用分布式发电设备的用户,可以提出有效、合理的发电和用电建议,以更好地帮助用户取得最大的利益。

用户能源管理。随着智能电表不断提供的信息数据,在能源管理系统上创建用户服务功能的板块,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能源服务,达到最低消耗的能源控制目标,这样一来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损失,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智能电表的管理维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施电表资产管理,定期反馈电表使用情况,电表数据库的升级,安装电表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智能电表的信息和用户信息正确地保存在指定的位置,并积极宣传推广。

2.5 远程监控及非法用电检测

通过智能电表的功能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服务和随时断开过载,而且还对部分电力用户进行强制监督,电力公司通过使用控制开关按钮,远程控制一个特定的过载,智能电表能随时检测打开电表箱,使电表的软件更新升级,如果出现私自改线等现象,可以及时发现该情况,通过获取大量的仪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能够准确地检测私自篡改线路的情况,此功能为各个用电用户和电力公司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3 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前景展望

我国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就已经在应用智能电表了,而且智能电表的应用规模也比较大。我国电力公司对于智能电表的投入力度也是比较大的,最开始智能电表的投资就达到了十亿人民币之多,这还仅仅只是开发和研究的第一阶段。随着我国对于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我国也制定了智能电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我国电力公司已经预测了在2015年左右,我国将会基本完成全面的智能电力管理模式。虽然目前来看,智能电表的各方面功能已经成熟,但长远的眼光来看,改进的空间依然很大,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1 接口一体化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测试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耗时的工作,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协调工作,广泛地推广应用智能电表势在必行,必要对目前的安装检测模式进行变革,最终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监管。由于智能电表各种接口连接薄弱,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是频繁快速地切换工作,大大增加了测试的时间,而且占用太多的资源和管理成本,从而影响运营效率,导致过多的接口设置复杂,不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要加强智能电表接口一体是非常重要和有发展空间的,这也将成为后期发展研究和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3.2 功能设置模块化

为了适应我国未来大规模的智能电网建设,满足电力用户不断增长的要求,智能电表必须支持更新和写入的功能和服务功能需求,模块化的功能是目前最基本要素,不断地对智能电表功能进行优化设置。在使用过程中,依照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功能和需要解决问题方案进行远程设置,使实际操作过程和修改所有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实现彼此独立地避免彼此之间的干扰,这是确保智能电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环节,从而不断地增加智能电表,这样即使电网规模的扩大了,用户也并不需要更换智能电表。

参考文献

[1] 于中美,王栋.试论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

[2] 赵靖,潘俊民.基于STM32的具有谐波分析功能的智能电表设计[A].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11).

[3] 胡年平.智能电表在低压电网故障抢修的应用探究[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1,(6).

智能电网的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信息技术;电力营销信息化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大力推广,目前在各个行业中,信息技术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电力营销行业,通过将电力营销工作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电力营销信息化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有效的实现了电力营销的信息化,提高了营销的工作效率。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网中的不断推广应用,如何在智能电网这一背景下,更好的实现电力营销信息化成为各个电力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下面文章里,我们就将通过结合某供电公司的实际电力营销工作,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电力营销信息化

在这里所说的电力营销,具体指的就是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下,以客户的电力需求为核心,通过调整供需关系,保证客户能够使用到安全可靠、合格经济的电力商品,同时享受到最为满意周到的服务。而电力营销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到电力营销工作中。随着电力行业中信息化技术、微机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其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逐渐由集约型、高科技型替代了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其核心是将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公司进行整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营销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管理。

二、目前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很多省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在逐步进行中。预计到2015年,此电网将基本实现以500KV电网为支撑,220KV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变电站覆盖率达40%,110KV及以上线路6360公里,变电容量达到1667.7万千伏安。到2020年,电网将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建成1000KV特高压交流变电站一座,500KV变电站5座,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将达到8000公里,变电容量达到3728万千伏安,与2015年同期相比翻一番。最终将全面实现结构完善、技术领先、高效互动、灵活可靠的现代化智能配电网体系。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能够认识到对于发展智能电网的决心和力度。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更加高效的开展智能电网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这一问题成为电力运营公司需要考虑的重难点。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目前电力营销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避免将来再犯类似错误。通过总体分析,发现在目前工作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缺乏相应的建设规划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营销信息化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在应用到实际工作时,由于各方面的欠缺,各个电力企业对于电力营销实现信息化这项工作的建设还比较陌生,不同地区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没有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建设规划,就只能参照国内一些地区的示范性工程进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电力营销信息化工程的软硬件投资极端不平衡。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为了满足电力营销各个部门的应用需求,间断的进行投资建设。虽然在表面上是实现了信息化营销,但是在实际进行工作时,各个部门、系统间的信息并不能实现共享,协同工作开展的很不成功,大量的有用信息堆积,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使信息化技术流于表面,没有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技术方便、快捷、高效的优点。

2.2软件投入不足

由于营销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投资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硬件投资过大,而软件方面过于匮乏。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才是根本,才是应用的关键。在营销工作中,涉及到的专业较多,只有应用相应的系统软件才能真正实现营销信息化。在营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新设备、新技术大量投入使用,但是对于使用设备、技术的营销人员,相应的技术培训并没能跟上进度。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营销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2.3相关的体制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共享,工作协调成为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在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制度、标准,在实际的工作中,信息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各个部门的工作不能实现最好的配合。严重影响了营销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并且不能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决策建议。

三、对于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智能电网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将最终全面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在此前提下,做好电力营销的智能化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在电网智能化前提下做好营销信息化工作,结合智能电网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利用营销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优化。

3.1制定高质量的规划

规划方案的制定,是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总纲领。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切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应用需求,相对应的制定合理可行的规划。同时在营销工作中,营销人员的思想观念要积极调整,以适应“大市场、大营销、大服务”这一新型营销服务理念。

3.2加强营销体制建设

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不只是软硬件设施的投资建设,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信息化优势,有必要不断的加强体制建设。在结合电力企业自身情况的前提下,结合最新的服务管理理念对体制进行深化改革。比如制定各个岗位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制定恰当高效的协同工作流程等等。

3.3合理投资,以人为本

结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案,合理的进行投资安排,实现软硬件设施的协调发展。对于目前软件匮乏这一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出最适合生产实际的应用软件系统。在改革的任何时候,人力资源的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智能电网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提前进行,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全面型人才。同时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恰当的激励机制是必要的。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营销的方方面面,比如软硬件设施的售后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等等。

3.4加强对电力营销信息化的管理

电力公司在建设营销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管理的安全防护。首先,电力公司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和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大对营销信息系统的软件投入,做好联网的防病毒防黑客入侵措施;其次,电力公司的营销人员在运行该系统也要严格身份验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相关操作,同时注意定期的检测,重视防病毒软件的使用;再次,电力企业要加强全体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的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预警措施投入,强化对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检查监督,确保信息系统故障的及时警报和维修;最后,要加强对系统的日常维护,这需要电力公司加大营销信息系统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结束语:

在智能电网运营过程中全面的实现电力营销信息化,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电网运营管理水平。通过上面文章分析,我们认识到了目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全面实现智能化电网的趋势下,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会遇到的问题将会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电力企业各个部门不断深入研究,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探索,使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更加切合电网智能化运营这一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家宏.坚强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C].2010-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

[2]夏云飞.探讨基于智能电网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建设[J].《城市建设》,2013,(30)

智能电网的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化 消弧系统 单相接地 安全可靠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91-01

引言

在我国,煤炭供电电压等级为6-10kV,属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此系统在供电发生单行接地故障时,电网允许的运行时间不允许超过两小时,降低了运行成本吗,也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但这种供电方式在单行接地产生大电流时会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使故障扩大为两相或三相弧光短路和相间短路,给煤矿供电设备造成损害。

为解决这一问题,赵楼煤矿35kV变电所安装了KD-XH配电网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通过在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来抑制消除故障点产生弧光,减少接地故障电流,确保赵楼煤矿供电的安全。为此作以下总结分析。

1 KD-XH消弧系统系统组成

1.1 接地变压器

对于35kV配电网,变压器绕组为Y接法,有中性点引出,变压器零序阻抗较低时可不用接地变。对于6kV、10kV配电网,因变压器绕组为接法,需要用接地变压器制造中性点,以便加装消弧线圈。为降低零序阻抗,接地变压器一般采用Z形接线,并可带适当的二次容量以代替站用变。

1.2 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线圈

1.3 控制柜

用于装配大功率可控硅及相应的滤波装置,与消弧线圈就近安装。

1.4 控制器

实现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全过程智能化处理。通过实时采集系统中性点电压、电流副值和相位,自动跟踪配电网的变化,并测量配电网的电容电流;自动识别系统中永久性接地故障并选线跳闸;自动识别系统中瞬时性故障的产生和消失,并快速启动和退出补偿;自动打印出接地故障发生和消除时间、接地线路代码、是否已发送跳闸信号、接地时系统中性点电压及与其对应的电容电流、消弧线圈补偿电流等信息。控制系统实时跟踪配电网当前零序电容电流,并由此自动优化有关参数,确保接地残流限制到规定值以下。控制器带RS-232或RS-485通信口,系统相关信息可远传,适应无人值守要求。

系统控制器有“一控一”和“一控二”两种基本单元。“一控一”即一台控制器控制一台消弧线圈;“一控二”即一台控制器控制两台消弧线圈,两台消弧线圈可实现分列或并列运行,每台消弧线圈只需满足安装段容量要求即可。以此两种基本单元为基础,可实现多台消弧线圈的并列运行。

2 KD-XH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线圈原理

2.1 高短路阻抗变压器

变压器的简化“T”形等效电路如下图1所示。

X1δ原边漏抗,X2δ副边漏抗,漏抗的物理含义是漏磁通在空气等非铁磁性材料上通过时遇到的磁阻,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决定Xδ基本上是线性的。

Xm励磁阻抗,它的物理含义是主磁在铁芯上通过时遇到的磁阻,由铁磁材料物理性质决定Xm是非线性的。

变压器短路阻抗:如图2所示,变压器副边短路,原边加压,当副边电流达到额定电流I2N时,原边所加的电压为U1,则U1/I2N称为变压器短路阻抗。因为Xm大大于X1δ和X2δ,因此当副边短路时,变压器等效电路可进一步简化为图3,因此变压器短路阻抗实际上就变压器漏抗。变压器短路阻抗习惯上表达成百分数的形式,即把U1除于原边额定电压得大家很熟悉“变压器短路阻抗电压百分比Uk%”。通常的变压器的Uk%值在4%~12.5%之间。如果我们把Uk%值做到100%就得到“高短路阻抗变压器”。这时副边短路就可以长期运行,变成额定运行工况。

2.2 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圈线

KD-XH消弧线圈正是利用高短路阻抗变压器来做成的,如图4所示把高短路阻抗变压的一次绕组作为工作绕组接入配电网中性点,二次绕组作为控制绕组由两个反向并接的可控硅短路,可控硅的导通角由控制器控制。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由0至180度之间变化,使可控硅的等效阻抗由∞至0之间变化,则输出的补偿流就可在0至额定值之间得到连续无极调节。

以下用表格说明可控硅在不同导通情况下的消弧线圈电感及输出电流的变化情况(表1):

2.3 系统电容电流测量方法

系统电容电流是随着系统运行方式、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系统可输出与系统电容电流相匹配的电感电流,就要求消弧系统要实时、快速、精确地测量出系统的电容电流。

中性点接有消弧线圈的配网在正常运行时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由回路可得:

当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使等效回路处于两种状态时,只要测出两种状态下中性点电压、电流就可以求出系统电容,进而求出系统电容电流。

2.4 KD-XH消弧系统控制方式―随调式

在系统在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远离补偿工作点,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立即将其调节到补偿工作点;而当接地故障解除时,又立即将其调节到远离补偿工作点。这样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处于远离与电网电容发生谐振的状态,因此可确保不会发生串联谐振,不需设置阻尼电阻。

4 使用效果

KD-XH配电网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能够正确动作和正确补偿,有效地消除瞬时性接地故障,尤其是对少数非瞬时性接地故障,能迅速输出补偿电流从而减少故障设备的损坏,防止故障的扩大。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智能电网;概念;特征;关键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004-01

电网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市场化改革推进,现代电网的发展已经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人们开始提出一种新的现代化电网,这种电网需要更加适应多种能源类型的发电方式以及高度市场化的电力交易。这就是现在研究很热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通过描述智能电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其概念及特征进行了具体说明,同时研究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1 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情况

美国的电力科学研究院于2001年开始研究智能电网;2003年美国能源部“电网2030计划”,致力于电网现代化建设;2007年颁布《新能源法案》,美国电力企业积极展开试点研究。2009年奥巴马提出了智能电网计划重点,通过对现行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欧洲在2005年成立了“智能电网欧洲技术论坛”,并《欧洲未来电网的远景和策略》等报告,对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引起重视。欧洲的智能电网建设更加关注电网运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以及对需求侧的影响等研究。

日本高度重视电网的通信功能,东京电力公司的电网则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接近智能电网的系统。日本主要倾向于微型电网研究与智能电网的有机结合。

1.2 国内发展情况

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建设为基础的。2000年,我国开始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方面的改造,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国际大会上,公布了分三个阶段推动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第一阶段规划试点(2009年-2010年),重点开展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工作,进行设备研制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各环节试点工作;第二阶段全面建设(2011年-2015年),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装备和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第三阶段引领提升(2016年-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装备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特征

2.1 智能电网的概念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概念最具代表性: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2.2 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

1)安全可靠。在电网自身发生故障或人为破坏时、在非正常自然气候条件下电网仍能安全运行;具有抵御计算机病毒入侵、保障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治自愈。具有在线实时的安全分析和评估能力,强大的预警控制能力,系统自动故障诊断和自我恢复的能力。

3)优化管理。采用高科技手段实现设备优化管理,延长设备运行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4)经济高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电力设备利用效率,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5)友好互动。鼓励用户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实现与用户的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增值服务,实现需求侧响应功能。

3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3.1 坚强灵活的网络拓扑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互联大电网的形成,对主网架结构的规划设计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系统在经历故障时,需把故障影响局限在最小范围内,并迅速恢复供电。只有灵活的电网结构才能应对突发灾害性事件对电网安全的影响。

3.2 标准集成的通信系统

智能电网的通信系统将集成各种通信技术,采用开放式的通信网架,具有高速、集成、兼容、双向的特质,可以动态响应实时信息与功率交互,使智能电网具有实时监视和分析系统当前状态的能力。

3.3 先进的电网设备技术

电网一次设备主要包括电源和储能技术、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大类。具体包括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等,是智能电网实现的物理

基础。

3.4 先进的控制技术

先进的控制方法用于智能电网中分析、诊断和预测系统状态,并确定和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减轻和防止供电中断和电能质量扰动。包括集中控制系统的协调、分布控制系统的自适应、事件启动的快速仿真、故障隔离的网络重构等。

3.5 先进的决策辅助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可识别和确定电网中的实时问题及发展趋势,然后运用知识库和科学推理方法进行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和决策支持的方案。可用于需求侧管理系统和用户的需求响应。

4 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

未来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有以下几个重点发展方向。

1)提高电网输送效率,保障供电安全可靠性,打造坚强可靠电网。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电网运行输送能力,打造经济高效电网。

3)合理配置我国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利用,打造绿色环保电网。

4)促进电网与用户交互运行,打造灵活互动电网。

5)实现信息透明同享,打造开放友好电网。

5 结束语

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在电力能源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在世界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宋菁.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J].电工电气,2010(3).

[2]胡学浩.智能电网―未来电网的发展态势[J].电网技术,2009,33(14).

[3]张志超.智能电网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探讨[J].电力技术,2010,19(4).

[4]李乃湖.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综述[J].南方电网技术,2010,4(3).

作者简介

智能电网的前景范文第5篇

总而言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从低频技术到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向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方向发展。当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成为环保、节能、全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向着应用技术高频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硬件结构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2电力电子技术对电力系统的重要作用

电力系统由输配电路器、发电设备和伏在用电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电力系统是历史上逐步扩建,直到联网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地域分布广、设备众多、运行参数相互影响且瞬变很快的大系统,其对于安全、经济、高效、优质的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已经着手进入电力系统,并为解决电能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据不完全估计,发达国家在用户最终使用的电能中,有60%以上的电能不得不经过一次或者更多的电子变流装置的处理。电力系统在面向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力电子技术就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不放厥词地说,如果脱离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在如今的成就将不会如此。

3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应用与研究在先前的40多年内,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基础的控制阶段;以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台电脑机器系统协调的控制阶段;智能性的控制阶段。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基本上是用来解决和处理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和解释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是用于具有强非线性、模型不确定性、需要很强适应性的复杂系统。所以说,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某些应用方面的前景与路线非常广阔,在对其进行应用时,要由某些人工设置好的神经网络加以协调和控制。

3.2柔流输电系统

在输电系统一些特别重要的地方,采用电力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相位差、电压、电抗、感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更加精确,能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微机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控性、运行性、可靠性能和电能质量,而且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4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

4.1前景

对于电力行业,智能电网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可再生能源是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型的重要原动力。传统的集中式、大容量、可计划的发电方式正在受到清洁化、不稳定、灵活可调节、分布式的发电方式冲击。以前的结构是电厂尽可能集中、大容量。这种集中式大容量的电厂发出来的电,通过电网输配电送到千家万户使用,它是单向的。而现在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对电网的稳定性、可调性提高了要求。但可再生能源由于具有清洁、靠近用户侧的优势,未来前景广阔,如何解决其先天的不稳定劣势,这就需要可再生能源发电变得更加智能,比如通过信息化、IT的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实现预测功能。因此,可再生能源是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迁移的重要原动力之一。一旦实现了向智能电网的转型,电价就可以根据未来的天气做出调整,人们的很多生活方式都会受到影响。智能电网影响的是整个产业链,无论是发电端,还是输配电环节,一直到最终的售电用电环节都会有深刻的变化。

4.2实现的手段

要让能源变得更加智慧,自然少不了IT技术的帮助。电力和IT,也就是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到一起。以前的IT技术对电网来说是起支撑作用,但到了智能电网阶段,IT是真正实现智能电网的驱动力,是深度融合的,不可分割的。IT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对整个智能电网的构成是基础性的,这对我们来讲是个很大的机会。更美好的智能电网,是一个将用户、电力、设备紧密联接在一起的电网,是一个无时不在、无瓦不用的全联接电网。而这种美好图景,未来将与移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结合在一起,巨大的革新需要众多企业参与其中。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