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意产业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创意旅游;融合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逐渐兴起,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地都将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一、产业发展背景
1.创意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正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创意”更被认为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就曾经认为“真正推动20世纪90年代巨大繁荣的不是充沛的资金投入或高科技创业潮,而是各种喷薄而出的人类的创意”。“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理查德·弗罗里达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意也是一种资本形式——可称之为“创意资本”。人们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型、新文化形式和新产业,这些就是“创意资本”。经济要发展、繁荣,那么各种类型的组织(个人、公司、城市、州乃至国家)都必须培育、推动、激发和投资于创意。创意思维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基于创意在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
创意产业的出现可谓是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创意产业内涵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从广义上讲,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可以与多种产业相融合,提高他们的观念价值。而且其产业资源、产业要素、产业运营可以围绕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动态组合,从而促进产业的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它对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其他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为世界各国在知识经济全球竞争中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创意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也被我国许多部门和地区提到了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2.旅游产业发展步入瓶颈,亟待升级转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旅游业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任务。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形态,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因此,旅游业态创新会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所谓旅游业态创新即通过围绕着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等各环节上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的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如会展与旅游业的融合而成的会展旅游业、工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而成的工农观光业、文化休闲业和旅游业融合而成的文化休闲旅游业等等。随着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对重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创意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和高科技含量的特征,将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可以预见,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能级、促进旅游产业转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创意产业对深化旅游发展凸显的作用
1.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确定了我国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和37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看似涵盖了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各个方面。然而,旅游资源的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旅游资源的功能性内涵决定了旅游资源是在动态地发展变化的,其范围和深度是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认识水平、开发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在这一范围的拓展中,创意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意产业以其独特的趣味性、知识性、时尚性、创新性不断地将新鲜的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并能够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各类动态与静态的活动,赋予其旅游资源的功能,从而将原本不被视作旅游资源的转化为时尚的旅游吸引物。网络游戏、动漫乐园、loft、soho、博物馆、音乐节、影视基地等等都是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旅游吸引物,甚至很多的创意产业园区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8号桥”现今已经成为城市的旅游新地标,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目光。
2.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业中的优势企业为链核,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在旅行社、饭店、餐饮、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行业之间形成的链条关系。旅游产业链是一条价值链,即旅游产品价值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会逐渐增加,因此,延伸旅游产业链成为近年来许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从两方面拓展旅游产业链。一方面表现在横向上,创意产业融入到旅游行业各产业部门之中,可作为旅游产业成长的“投入要素”和“增值资本”,为各类旅游产业增加附加值,突破旅游产业链条原有的“旅游六要素”的小循环,促使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融,构造大旅游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表现在纵向上,创意产业可与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渗透与融合,使旅游产业链条向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品牌销售渠道延伸,从而有效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关键词:创意产业;郑州;动漫城;人才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135-02
近年来,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新兴产业,从英、美、韩、日、新等国,到港台、京沪深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漫基地、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依靠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才,通过挖掘开发知识产权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创意产业具有高创新、高附加值、低污染、产业关联度高、产品的需求不确定性以及蕴涵以人为本的精神等特点,相对于传统产业,发展创意产业的所需能耗小,市场附加值大,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巨大,有限的土地只能承载有限的工厂、楼房,却能够承载无限的创意,因此,成为现代城市的首选产业。郑州地处中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具有培养创意人才的优势,作为河南省经济的领头雁,郑州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许多有利条件,应该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本地经济跳跃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 郑州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以嵩山少林寺为背景,发展武术产业
近年来,少林寺已经开始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推广“少林品牌”,建立了少林寺网站,对少林寺商标进行维权,等等。据统计,少林寺每年的游客不少于50万人,同时约有四五万武术爱好者在少林寺附近的武校学习,这些游客和武术爱好者中有许多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老外”;少林寺的弟子们还经常应邀在国内外登台演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武术产业在当地的快速发展,促进少林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武术产业已经成为郑州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先头兵,为郑州发展创意产业开了个好头。
1.2 建设“小樱桃动漫城”,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漫产业
全国有很多动漫城、动漫基地,但是包括上海和北京在内都还没有规模性。郑州市政府抓住契机建设中原小樱桃动漫城,投资近6亿元人民币,规划占地1 000亩,在国内动漫基地中是规模最大的。目前,小樱桃公司拥有创作、研发、营销、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动漫人才,公司创作的动漫作品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使公司形成了集研发、出版、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格局。河南省文化厅为发展河南动漫游戏产业,发掘本土动漫人才,加速本土动漫企业的发展,促进动漫产业链的形成,于2006年8月在郑州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首届动漫创意大赛,这次大赛极大地促进了郑州动漫产业的发展。
1.3 开发福华置业复合型的OFFICE,开始创意产业园区的尝试
由于开发商对创意产业的认识不足,郑州的地产商没有针对创意产业的开发项目,郑州没有形成适合创意产业办公的地方。福华置业在郑州首开先例,为了让二七商圈实现创造性的外延式发展,根据东西大街的地段结构和人群素质,提出在商圈中心开发创意产业。福华置业的复合型OFFICE是针对创意企业的办公模式,复合型OFFICE概念有自由的工作空间和特色的公共空间,有开放式工作平台和合作交流平台,可以共享全球信息资源,在这种办公模式下办公的集体和个人都会体会到公共、自由、交流、健康、合作的办公乐趣,有利于创造性才能的发挥,这种敞开的多元化的空间组合是创意产业所不可或缺的。
2 郑州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
2.1 河南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郑州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资源保证
河南省是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郑州、安阳有商文化,洛阳有河洛文化和东周文化,商丘、周口有宋陈文化,南阳有汉文化,许昌有三国文化,三门峡有虢国文化,濮阳有龙文化,开封有宋文化,等等。另外,戏曲优势也相当明显,河南被称为“戏剧之乡”,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和宛梆等20多个小剧种。这些区域文化资源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基础性资源条件,并且具有做强、做大的潜力。郑州发展形成创意产业园区,可以吸收全省的资源优势,很好地利用本地各种文化资源。
2.2 郑州高校云集,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郑州的高校以信息工程学院、郑州大学为代表,包括河南财经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西亚斯学院、升达学院等一大批高等院所,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些高等院校近年来加强了对学生创意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兄弟院校之间经常通过举办创意大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高校的学生成为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力量。高等院校有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的知识和文化水平较高,可以为发展创意产业出谋划策,促进郑州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2.3 郑州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郑州铁路四通八达,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京广线和陇海线两个铁路干线在这里交会,连霍高速和京珠高速也在这里形成十字交叉,加上新郑国际机场,郑州的交通可谓是立体枢纽。市政府计划把郑州机场建成我国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同时,郑州的地价和房价也相对比较便宜,这些都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4 郑州发展创意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南的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而旅游产业本身就是创意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创意产品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旅游者一般是中高层收入者,其文化修养和素质较高,对创意产品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和消费能力,更有利于创意产品市场的开发。2005年,郑州GDP达到1 650亿元,人均GDP已经超过1 000美元,开始由物质型消费不断向精神型消费模式转变,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创意产品孕育了广阔的消费空间。
3 郑州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不仅要增强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要在健全知识产权立法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盗版行为上。郑州在打击盗版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人的成绩,整顿了盗版书聚集地――古玩城市场,为郑州书城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市场氛围;加大力度打击盗版影像业,对各个影像市场进行突击检查,严格惩办盗版经营商,等等。市政府下一步应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深度,在国家对知识产权立法,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的同时,加快创意设计向产品转化,加强创意产品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体系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发展企业间交流平台;建立创意信息数据库,促进创意基本知识的资源共享;不定期检查创意产品市场,杜绝假冒伪劣创意产品,对假冒产品开发者予以曝光,根据知识产权法由司法部门予以处置,保障创意开发者的利益,保证创意产品市场的产品品质。
3.2 扩大创意产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创意产业的企业规模较小,经营风险相对较高,造成融资渠道较窄,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郑州的创意产业发展也存在此类问题,因此,需要设立多项资助计划协助获取资金。比如,建立对股本进行投资的创意基金以及对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融资的创业资本基金;对小型公司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提供贷款信用保证;通过发行国家彩票为创意产业筹集大笔经费;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证券市场,发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基金融资、政府基金融资等渠道,为郑州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其发展。
3.3 构建完善的创意产业政府服务平台
由于创意产品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创意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地方政府就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郑州的创意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方面都不够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还不全面,需要构建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如由政府牵头建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适当的优惠或政策扶持等。具体包括: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如风险基金、股市,政府担保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创意产业投资;给予创意产业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的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创意产品的生产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全民创新机制,引导传统产业走创新之路,适时跟踪和引导规划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其提供策略性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等等。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宝鸡 产业集群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进入21世纪,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和“创意”的结合萌生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宝鸡作为一座文化资源深厚的工业城市,文化产业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带动下与装配业带领下的工业产业集群,在近几年里发展得很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文化产业与工业产业的发展各自为营,彼此独立,并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一座桥梁。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不同于文化产业,也不同于创意产业,而是二者的融合体。文化创意产业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通常所指的是文化本身及与之相关产业;二是与通讯和网络相关的软件、游戏、动漫等内容产业;三是与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类设计、咨询策划等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会展策划等内容。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不仅独立存在,而且与其他产业紧密相关。相对于宝鸡这样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工业名城,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是其高速发展的契机,对于产业升级和转型,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宝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文化资源丰富
宝鸡是周秦文化之乡、炎帝故里,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全市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62个, 可总结为:一台——姜子牙隐居垂钓的蟠溪钓鱼台;二庙——建于唐代的周公庙和诸葛亮庙;三寺——创建于东汉的关中佛教塔庙之祖扶风法门寺、唐建的石窟慈善寺和以宋塔为主要特征的太平寺;四墓——秦公一号墓、秦穆公墓、班固墓、马援墓;五大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北首岭遗址,国家一类保护的先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周原遗址,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先秦高级宗庙建筑群雍城遗址,隋唐帝王避暑行宫九成宫遗址和我国最早石鼓铭发掘地石鼓山遗址。
(二)文化产业体系健全
经过文化体制改革,宝鸡目前已有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戏曲剧院有限公司、宝鸡剧院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具有市场主体的文化企业,经营业务包括了歌舞演艺、戏曲演出、戏曲艺术培训、电影放映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今后还将拓展新的经营门类,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拓宽。
三、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重新划分宝鸡产业格局
宝鸡作为工业重镇,有着极具特色的九大工业产业集群。这些大产业集群虽不是宝鸡工业经济的全部,但却是最具优势和潜力的。通过细致分析,可以发现这九大产业本身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因此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视角,可将其进一步整合为三类。
第一类为装配产业。以机床工具产业集群为主核的制造装配业和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航空安全装备产业集群和是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交通装备产业。对于这一类型的企业,最需要提高产品的适用范围和质量。因此,生产环节的效率与对于产品进行创新开发,便成为这类企业的发展重点。在生产环节,这类企业对内可依托软件服务业,采用现代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以节能降耗。产品开发环节,则可以依托设计服务业,以提高其适用性。宝鸡处于大西北和大西南枢纽位置的地理优势,以及悠久的古道文化,是宝鸡交通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关中通往巴蜀的两条最重要的“蜀道”——褒斜栈道和陈仓栈道都始于宝鸡,著名的“暗渡陈仓”的典故,也正是宝鸡的旧称。然而正是这一历史事件,为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因此,将古道文化的宣传与宝鸡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增加宝鸡交通装备产业的文化内涵。
第二类为食品加工产业。这一产业具有极大的文化附加值,而且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因此,在发展中应该借助传媒服务业和策划服务业加强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宣传。同时,鲜明的地域特色牢牢地将城市形象与之捆绑起来了,可谓一举两得。对于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文化内涵的挖掘,同时应以高科技取胜,依托生物技术研究行业,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综合利用农学应用技术,尤其对于原料的培育,不仅依托地域文化,同时也要利用旱地农业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灌溉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食品加工产业的独特性,同时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与发展。
第三类为围绕着能源的开发利用展开的产业群。包括石油装备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钛产业集群。这类企业既包含着对自然资源的已知功效进行开发利用领域,又包括对自然资源的位置功效进行开发利用的领域,但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创新二字,因此这类企业是代表着宝鸡文化的新生力,而且代表着高新技术,需要强大的知识支持和创新意识,方能做大做强。因此,需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借鉴美国“硅谷”的模式,打造出地方创新型品牌。
四、发展宝鸡文化产业的模式探索
关键词 电影 商业属性 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产业能否发展与壮大,关键看其是否具有创意,是否具备好的创意。在当代文化与经济交融密切的背景下,好的创意是必须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尤其投入与产出并存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应该关注文化创意是否具有市场效益。而电影,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引领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新的思路。
一、新思路:电影市场营销新策略的启迪
对电影商业属性的开发越来越被电影人所看重,一部商业大片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已经非常可观,但它的间接经济效益更是以其几倍的增长速度呈现于世人的面前。电影,这种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经济效益是与人们对其有效开发分不开的。电影从其营销初期开始就和市场捆绑在了一起,一部没有观众市场的电影是注定没有生命力的,反之,这部影片则会带动一大批相关经济项目的产生,直接创造文化经济效益。
电影是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和市场推广离不开营销。但传统的电影营销是以银幕营销为主,往往仅注重电影产品本身的开发与制作,而对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则相对薄弱。高科技的发明与被应用到电影产业中,电影的经济效益除票房收入外又衍生出了其他方式,如版权转让收入、DVD光盘销售收入、后产品开发收入等,正是这些看似非主流的非银幕营销收入却慢慢地创造出了远比“票房”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影,从其开始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票房”上,到如今极其关注后产品的开发,这种营销方式的转变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让我们意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多方式的市场拓展途径。
二、新启迪:电影与广告的结合
电影的商业属性使人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利用电影创造经济效益的机会,电影与广告的结合便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电影与广告,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创意方式,虽各自的表现形态与情感诉求不同,但归根结底二者在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投资商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创作某种艺术作品,更希望的是凭借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开辟相关的商业机会,获得相应的投资效益。更何况,没有经济基础支持的艺术作品,其发展的速度与影响力都是很有限的。
电影与广告在“营销”上达成了有利合作。电影营销是为了提高票房与后产品开发的品牌影响力:广告营销其目的或是直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或是提升企业知名度。在电影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有广告的参与,在广告宣传的过程中带有电影元素,采用这种联合营销模式,可以达到单兵作战无法达到的双赢效果。如《十面埋伏》与方正集团的合作。凡购票就有机会赢得方正的系列产品,以此促进票房;而方正也利用这种添加娱乐成份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样文化创意产业在占据了市场席位的同时还获得部分非银幕的利润,例如贴片广告等等。另外,合作企业往往通过赞助产品的方式介入到电影剧情中,已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企业的产品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剧情中,直接或间接暗示消费者,例如宝马赞助《手机》主角驾驶用车,摩托罗拉赞助《无间道》剧情中手机的使用等等。
三、发展依据: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产业品牌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是这类产业卖的是设计,是理念,是精神,是心理享受和增值服务。这些东西只有被消费者认可了,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有开发后产品的机会,投入也才有产出的回报,人们才能享受到增值的乐趣。所以,文化创意产业是否以消费者为中心。是否以“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以“消费者在哪里”来定位产品和卖点,便成了这类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生命线与依据。
消费者是一切企业的生命线,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如此。随着当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了,尤其近几年,高雅艺术也慢慢被寻常百姓接受,如:众多具有较高品位的音乐剧、电影、钢琴演奏会等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关注。同时,消费的时尚化趋势也日渐突出,个人的艺术修养成了人们之间攀比的权重之一。《十面埋伏》、《英雄》、《夜宴》、《黄金甲》。似乎这些大片也渐渐成了人们见面的谈资,成了一种生活的时尚与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除了时尚之外,文化消费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美”的需求,而人们对美的形式与体现“美”的产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文化创意产业针对某一种具体产业,如电影产业,不但要有好的创意与理念,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打造并形成本产业的品牌,这样才能吸引一批消费者,具备一定市场基础。电影类型虽多,但中华民族的武侠电影却是唯一的。可以说,武侠电影是中国的一个品牌,一定意义上。也正是基于中国武侠电影品牌的唯一性,《十面埋伏》《英雄》、《卧虎藏龙》才有如此之好的票房与知名度。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要想持续、规模发展――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产业品牌这条基本规律是必须得遵循的。
四、整体思路:立足民族,走向世界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市场导向 精神引领
“创意”(Idea)作为一个专业名词,最早出现在世界著名的广告策划大师詹姆斯的广告名著《产生创意的方法》中。在书中,詹姆斯认为“创意”就是新的点子、创造新意,是创新性、创造性的意念、主意。“确切的说,创意是人类大脑激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成果,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1 1998年,英国在出台的《英国创意业路径文件》中最早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分中获取发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会的活动。”2简而言之,就是从创新中获得发展动力的企业群。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原创性或经营性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并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从本质上看,文化创意产业以革新性、销售力、现代化、人性化等为支点,在经济市场开拓、社会精神积极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市场导向”深推服务精细化
产业要生存必须获得效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来源于成功的创意。而创意是否成功,衡量因素之一就是看它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效应。约翰·哈特里说,“创意的价值预先不能被衡量除非它们投入使用。出版商和媒体公司预先是不知道他们的哪一项创意工作将在这一季里得到成功或者失败。”“消费者是君主”,“消费者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3在文化产业这一商业活动中,产业、文化、市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文化创意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确切地说是以消费者、以大众为导向,生产开发的过程筹谋策划虽然消费者不是直接参与其中,但是总是隐形地发挥着导向力。
以消费者为导向,其一是要是重视大众和消费者的需求,做好市场考察和分析,更好地确定目标群消费者;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对市场进行细分化,为大众和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后现代思潮汹涌、个性张扬的时代,在细分市场上做得越出色、后续动力越强劲,也就意味着企业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创意是文化产业服务于人类的精神消费,与实用为主的物质消费不同,文化产业所满足的消费目标是一个有着很多个性的精神消费,因此,文化产业的细分市场之动力来源于创意,它给创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文化创意产业要尽可能地在产品中创造性地表现个性,在与产品相联系的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体现出个性,细分、再细分消费者,根据顾客群体、性别、年龄、气质的上不同差异构思推出有区别和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听取消费群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产品和服务,满足万千消费者的要求甚至超出他们期望值。换而言之,做好、做精并不断拓展服务。
二、“精神引领”牵动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的最好体现,它具有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既作用于经济领域又作用于精神领域,对两者交融区的经济精神的影响尤为巨大。波兰尼曾指出“工业革命仅仅是一场类似宗教狂热那样激进而又极端的革命的开始而已,可是与狂热的宗教不同,新的信念完全是唯物主义的,它坚信只要有无穷无尽的物质用品,人类所有的问题就都能够得以解决。”4产业革命带给人的经济精神引领是强烈的,在与创意息息相关联的文化创意产业上更是强烈地显现出了对经济精神的引领性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创意和经济密不可分。创意由市场导向,产品以及形式创意都要具有美学上的品格,好的创意就要能带给人愉悦的感觉,被人接受和认同。从社会存在的内部来看,“当某种经济行为符合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期望和价值取向时,人们就会强化或肯定这种行为,反之,人们就会弱化或否定这种行为,这样,精神文化价值就表现出对经济活动的引导作用。”5从一定程度上说,好的创意能带给人美好愉悦的感觉,其必然包含认真、创新、勤奋等积极的精神因素,并通过经济行为让人们感受到并认同了含有这些健康因素的经济精神,随后在社会传播和推崇中,以科学的、正面的价值取向直接或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模式选择以及发展的速度,从而发挥着助推经济的积极作用。
三、“个性追求”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经济,产业的发展要靠创意开路,服务说话。个性化与不可取代性是创意的突出特点,使这些特点得到很好的展现,是打造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树立品牌并经营好品牌的关键。征服顾客、树立品牌有赖于好的创意,而巩固拓展消费群,做好品牌维护工作,更是要依靠续不断的创意。品牌打造工作就是用创意缩短人的需求意识与产品之间的心理过程,它的根基在于经验的强化积淀。
作为创意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孕育和产生于传统经济的母体,同时兼具深厚的现实基础。其包含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优厚资源,可以调用丰富的传统经验和现代经验,有着强大的支撑。只要有良好的创意,就能找到着眼点,呈现出差异和活跃的部分,使产品属性、企业形象、广告风格、公共关系等展现出在人性化、哲理化等方面的独特思考,培育树立文化品牌,并不断增强品牌的标示度。对创意的不懈追求,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开掘着人类文明精髓,将不同的、地域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吸纳进文化产业这个巨大的生产链条上来,在剧烈的碰撞交融着,让创意萌发,让独特的个性彰显,使品牌中最有价值、无法模仿和替代的部分生成,以品牌个性缔造了品牌形象。
四、“团队支持”完善现代企业管理
以创意为灵魂的文化创意产业尤为突出地显示出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文化产业中创意核心地位的确立,使得企业自身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也尤为强烈,而为他们减压的最好良方莫过于获得团队的支持。在《创造性思维》中,霍德华·加德将团队支持分为“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持”进行了详细解释。认知支持是将“表演者的横杆在适当的时候调到适当的高度”,为创意人找到“那颗最合适的按钮”,指的是在创意工作中关注、帮助团队的成员,提供信息、给予建议、组织交流,用合适的方式来评议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形成创意,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他们发现自身未发现的潜能,重建信心等等。情感支持则是一种感性的的支持,包含给予创意人失败时的激励和成功时的赞扬两面。
可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团队,就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具有领导支持、团队民主、组织具有弹性的特点,它凸显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意是动态的,领导的作用也是灵活的,在知识、智慧资产支撑下,企业通过多方面的创新,使管理向人性化、开放化、科学化方向,生产向个性化、柔性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企业成为了员工学习知识、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让创意人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从而引发源源不断的好的创意产生。以动态的平衡使组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进化的能力,这种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团队建设理念,必然要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同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
注释:
1. 廖灿著:《创意中国》,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5页。
2. 欧阳有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3. [澳大利亚]约翰·哈特里著,意娜译:《创意产业》,《文化研究》,2007年,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