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的人体健康因素研究
目前,这种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系统的迅速普及,已经悄无声息的严重威胁到办公人员的健康,就是因为人体工程学在电脑办公空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与重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电脑办公系统、办公人员在使用现代电脑办公作业时,充分考虑到以下问题:(1)保持正确的姿势。电脑办公系统中主要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mm~760mm之间,在
560mm处最为适宜,小于380mm时会引起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均不宜超过30°,根据这些人体工程学数据,电脑屏幕应该放在距离560mm处最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10mm~
20mm,显示器的亮度也不要太亮,以免光线刺激眼睛,导致视力下降。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的位置也应该放置合理。首先,键盘放置的高度以手臂自然下垂时,肘关节的高度为宜,操作时使键盘稍微向工作人员的方向倾斜,这样的放置有利于减少肩周、手腕部位的损伤。再者,使用鼠标时,在手腕处放置一个增高的柔软垫,使得手臂不处于悬空状态。移动鼠标时尽量靠臂力,不要用腕力,减轻对手肌腱鞘的损害。(2)若有条件,应该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键盘和鼠标。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键盘和鼠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喜好选择适合自己手型、臂长的键盘鼠标。使手腕、手指、臂部操作时不仅提高使用舒适度,而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避免患上“鼠标手”、“肩周炎”等疾病。
二、现代办公座椅的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依据美国的人体工程学研究协会指出,单靠采用优良的座椅就能使工作人员每天增加相当于40分钟的工作时间,笔者认为,好的办公用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保持脊椎自然s曲线的靠背,可以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为了能够在坐着工作的时候,人体的腰椎曲线保持自然的s形状,座椅的靠背必须符合人体工学的腰椎设计,当坐下来工作时,能很贴切地保持腰椎的自然曲线,使椎间板承受压力平均,以获得更舒适与健康的姿势,来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脊椎健康。(2)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减轻肌肉负担。在座椅上放置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可以增加大腿底面及臀部与椅座的接触面积,降低并分散这些部位的压力。如果坐垫向座面里面的方向后倾3~5度,可以避免臀部向前滑动,增加盆骨的稳定性。(3)座椅材质的构成。一个品质好的座椅,不仅要注重正确的靠背、坐垫等,最重要的是它的舒适度,舒适度的高低与办公座椅材质的好坏密不可分。办公家具中,选择坐垫与靠背都是pu发泡的是最适合的,因为pu发泡具有弹性好、不变形、不老化和无毒等特征。如果坐垫材质过硬,无法均衡的支撑身体;若坐垫材质过于柔软,会使坐姿变化,导致肌肉疲劳。因此,办公用椅的坐垫需采用弹性优异、密度均一的材质。
三、办公室内空间设计对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办公人员一般上班8小时都处于室内,有些办公人员在办公室的时间会更长,因此,在进行办公室内空间设计时,要把办公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去设计,使得室内办公空间利用人机学理论,来改善与提高工作效率,更改变工作人员的舒适、健康与安全,使各类办公空间在长时间内不影响人的健康。首先,办公家具的放置必须按照功能要求去确定,充分考虑到使用办公家具时工作人员的各种活动姿势所需要的范围,以及维修、移动等情况下所需的余地。其次,要充分考虑家具与家具之间、现代办公用品与办公用品之间、工作人员行走的通道、线路因素等,保证它们之间和谐、统一、整体。
人体工程学主要是研究人、环境和机具之间关系的安全问题和工作性能。在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将人放在主导地位,所有的机具和环境都是服务于人的。在室内设计的教学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十分广泛。
关键词:
室内设计;教学;人体工程学
一、人体工程学及室内设计的综述
(一)人体工程学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较为先进的学科,对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的考虑和评估,从而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工程学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设计要求日益提高,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始终将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不但要加强室内的视觉效果,还应注意对物理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环境进行研究和设计。
(二)室内设计综述
室内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不同,按照相应的设计标准,考虑到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功能,利用建筑美学的有关原理和一些技术手段,设计出功能合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以此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室内设计的空间环境不仅要满足建筑使用要求,还应该体现出建筑的使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尽量设计出具有一定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环境氛围的室内设计方案。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精神功能以及室内设计的实用功能两个方面。人们的心理环境的变化会受到室内环境的影响,好的室内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另一方面,室内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控制好建筑的实用性。
二、室内设计教学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一)室内设计教学中生理计测的运用
人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其生理变化的状况是不同的,采用生理计测的方式能够科学、客观的测量出人体在活动时的负荷情况及能量的消耗状况。通常的计测方式有能量代谢率法和肌电图法。因为人体在消耗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耗氧量,活动时的耗氧量和平时的相比,强度状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过能量代谢率公式进行计算就能计算出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代谢率。肌电图法是利用活动过程中电流图和肌肉伸缩的情况来确定人体的负荷和活动强度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生理计测的结果,使学生提高室内设计中对人体活动情况的注意力,尽可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二)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人体工程学中的基础数据有三个方面:人体尺度、人体构造、人体的动作域。这些方面在室内设计教学中都会被运用。其中,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本数据之一就是人体尺度,加强室内设计教学中对人体尺度的研究对保证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具有深刻的意义。其次人体构造是和人的运动系统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如人体的肌肉、关节和骨骼,分别通过神经系统的分配,使人体各部分顺利的完成运动。骨骼是人体的支柱,通过四肢骨、躯干骨以及颅骨这三个部分进行运动,再通过骨关节的连接加强活动,最后由神经系统向骨骼肌传递信号,形成肌肉的舒张或收缩,从而协调人体的工作。人体活动的区间以及生活的空间范围就是人体的动作域。人体的动作域的大小和人体的活动情况息息相关,所以,准确的动作域的分析对确定室内空间的尺寸十分重要。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多种计测方式测定出人体的动作域,为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
(三)室内设计教学中心理计测的运用
心理计测的方式主要有尺度法和精神物理学法等。尺度法主要是在心理学中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划分。精神物理学测量的方式就是采用物理的方式测量出最小的人体神经刺激量,以保证在设计中加以注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践、合作,组织相应的团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自评、组评、互评以及团体评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室内设计的教学中,如何应用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对提高室内设计的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念教导学生进行室内设计。
作者:于丽伟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会波.小议模型制作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中),2011,(06):52-53.
【关键词】老龄化;人体工程学;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7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社会的重视。“人性化”的社会倡导我们更多的关注老龄人群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在这种理念引导下进行家具以及相应环境的设计,将极大地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而面对日益迫切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设计出适合的家具产品就成为了值得我们研究的方向。作为设计人员应该从充分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分析法和深入细致地调查获取这一类人群对家具的切实需求,设计出在功能和外观上都尽可能符合老年人行为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家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人体工程学角度研究老年人群有别于其他人群的体质特征;二是从无障碍设计角度关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1 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计
1.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系统中人和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的科学,致力于应用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进行设计,以求将人和整个系统达到最佳。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运用其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并于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而把人体工程学原理引入到家具中,目的就是为了优化用户和家具产品、家居环境之间的界面,力求使人、物及环境的系统达到最佳组合,从而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1.2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较早认识到了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必要的研究,极大地改善了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甚至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也有提高。
我国引入无障碍设计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建设部已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干道、主要商业街、广场、医院等采用了无障碍设计,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开始起步。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无障碍设计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普及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人们的居室以及家具日用品等,很多都还没有无障碍设计的考虑,成为了无障碍设计的盲点。
1.3 人体工程学在无障碍家具设计中的介入: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对环境和用品有更多的依赖性,无障碍家具设计就是考虑到这一群体的特点,在设计中采取的“人性化”措施使家具更适宜他们生活。而人体工程学作为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科学融合交叉的新兴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其聚焦点在于“协调人与产品的关系”,在家具产品中则主要着眼于优化“人-家具-室内”的关系。无障碍家具设计要得以科学合理地实现,人体工程学的介入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人体工程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算,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椅子,其高度常定在390mm~420mm之间,根据就是人的坐姿时的基准点(坐骨结节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高度不够会使体压集中,并让人在起立时显得困难;高度过高会使两足不能落地,时间久了血液循环不畅,肌腱会发胀而麻木。对现代家具进行设计,要力图做到“人-家具系统”相互和谐。
在无障碍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运用人体工程学在家具和其他相关设施的设计上妥善处理功能与造型,以方便人们的日常动作行为,从而帮助有障碍人群独立生活的愿望得以实现。人体工程学,作为研究人体在生活、工作等行为活动中的适用度的重要依据,将是研究无障碍家具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主要着眼点在于对居住环境的各个空间中的家具进行尺寸分析及功能研究,使之符合目标人群的行为、生理、心理需求,给他们带来便利,满足他们的需求。
2 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老龄化问题也是我国21世纪要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长了,老年人也就多了。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也是无障碍设计关注的重点人群。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无障碍设计是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的,这值得我们设计人员关注和重视。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主要是机体老化、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系统、组织和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机体活动减退、生物效能减低、环境适应能力减弱和器官应激能力衰减。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骨骼系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断萎缩,其人体尺度也发生相应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在身高。老年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在28~30岁时身高最大,35~40岁之后逐渐出现衰减。一般老年人在70岁时身高会比年轻时降低2.5%~3%,女性的缩减有时最大可达6%。除此之外,老年人的肌肉及骨骼系统衰退,反应和灵活程度下降,肌肉的强度以及控制能力也不断减退,一般人70岁时的肌肉强度只相当于30岁时的一半。(2)感知能力:老年人的感觉器官会衰减,一般首先是听觉和视觉发生障碍,视觉主要表现在眼角膜变厚,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多出现老花眼。老年人还会出现辨色能力下降,对近似色的区分力下降,判断高差和有少量光影变化的能力也会减弱;听力衰退则主要表现为高频声音不敏感,所以交谈时经常需要很接近;触觉味觉嗅觉也会随着感觉细胞的衰老和减少逐步减退。(3)思维能力:人的记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以及计算能力,都是人的智力组成内容。根据智力测验,最佳智能状态在25岁左右。进入老年后,记忆力和反应速度的降低较为明显。
2.2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随着老年人生理衰退,心理状况也悄然发生改变。而在中国由于现代社会“空巢家庭”、“留守老人”的出现,缺乏和子女交流的居家老人心理的变化较之以往更加明显。就心理学角度而言,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失落感:老年人由于一般不再从事生产性工作,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一种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一种是表现为急躁固执易怒,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2)依赖感:老年人由于社会和个人生理原因,会偏向于依赖性增强。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依赖、生理上依赖和社交上依赖。(3)怀旧情绪:人到老年,思想不再像年轻时候乐于憧憬未来,而更倾向于回顾过去,说话做事都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生活的节奏突然放缓,老年人的心态也更趋向于安静详和的状态。(4)行事小心:心理研究表明,老年人做事情较为趋向稳扎稳打,不会轻易冒险,行动上比较小心,不是很在意所花的时间。
3 老年人家具设计原则
根据老年人群的身心特点,运用人体工程学和无障碍设计法则进行家具的造型、色彩、功能、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和确定时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做法,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达到安全、便利和舒适的效果:
(1)尺度和造型:老年人的无障碍家具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家具的尺度,由于老年人身体尺度的萎缩,家具的工作台面高度应适当降低,柜类家具的储存空间高度也需要和正常成年人有所区别。可另一方面,老年人的体重和身体围度却一般会比普通成年人大,故人体家具如椅子沙发等宜宽大稳重而不宜小巧。造型方面,由于老年人的怀旧情感,应避免采用年轻人所偏爱的现代几何造型,宜传统造型风格,但表面装饰也不宜太过繁杂,避免清洁工作量加大。另外为了适应腿脚不太方便,需轮椅或坐姿行动的老年人,厨柜、卫浴柜的下方宜留出容膝空间。另外,造型上应该更加强调安全性,可以多运用一些无尖角、圆滑的形体,以减少磕碰、擦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色彩和材料:色彩方面从老年人偏宁静的心理状态出发,应该使用柔和统一的色调,以增加家具的平静、庄重、高雅的感觉。而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视力敏感度降低,因此如果有功能提示的区域应用较明显的色彩或图案加以强调。
材料方面首要因素是环保健康,实木类材料为首选,人造板材应达到国家E1级环保标准。表面涂饰以哑光漆为好,椅子座面靠背宜采用柔软舒适的软包材料。尽量减少玻璃、金属等质地较硬容易造成伤害的材料。
(3)功能和细节:由于我们的设计对象的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不足,往往难以轻松地把握自己的动作,同时判断力也下降。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家具的功能,辅助他们方便使用,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人体家具和准人体家具可增加一些辅、保护性的设施,如扶手、安全抓杆等,使用者可用手臂支撑来弥补下半身肌肉力量的缺点;卧具可以增加电动或机械升高斜倚功能,方便起身;柜类家具的储存空间划分宜简单明了,内部可安装照明灯,高处可以加入升降装置,方便取放。
4 具体设计分析
在这里我们根据基本功能进行分类的设计分析。
4.1 家具设计实例:①人体家具:这是一类直接支撑人体的家具,如椅、凳、沙发、床等。老年人在家里的大部分活动都需要和这一类家具有关。(1)坐具类:对于椅、凳这种坐具来说,加入扶手可以方便人起坐时抓握,增加身体平衡的支点。因此,有扶手的椅子是比较适合无障碍设计的;在坐具尺寸上,座面宽度应使用较大些的尺寸,对于体重较大的老年人来说坐起来更加方便,活动起来更加自由;另外,座具的背倾角和坐倾角可适当偏大,以增加其舒适性。沙发的设计首先要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确定其倾斜角度和坐深,如人体坐姿的倾斜角度和坐深较大,会使人起身更为费力。另外沙发的坐垫靠垫不能太过柔软,人的腰椎将得不到有力支撑,因此应该注意使其软包填充更具有韧性和弹性。此外,沙发周围加上脚踏、杂志搁架等功能附件以方便老年人的休闲生活。②床具类:床的长宽设计宜采用大尺寸设计,即满足大身材对床的要求。另外由于人在睡眠时姿势经常变化,为使人睡眠时舒适,也应该按大身材来设计。可用身高的P90 或P95为上限,两侧再各留100~150 mm 的余量,建议采用尺寸为1000mm×2050mm。对于下肢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应该在床的一侧或两侧安装扶手,方便上下床,而床面高度应与轮椅高度接近(500mm)。为了便于起身还可以使用电动升降装置调节床具的上半部分角度和高度。③ 准人体家具:此类家具的功能部分与人有关,代表类型为桌、台等。桌子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导致人的肌肉疲劳,长期如此可能会出现颈椎问题;过低的桌子则会使人感到书写不适,肩部疲劳,胸闷,起坐吃力等。对于下肢活动不便的人,可在桌子的侧面安装扶手装置,以便辅助走路和起立支撑。而下方容膝空间也要比正常的最低580mm高,以方便腿部进出。如为轮椅使用者更需要加大为750mm左右。④贮存类家具:贮存类家具主要为柜架类家具。对于带有抽屉和顶柜的柜类,不宜有低于双膝的抽屉和高过头的顶柜,以减少人的躬身和爬高,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且使用省力。另外其家具饰件如拉手的体量不宜太小,也不宜棱角太过分明,可以考虑采用镂铣方式与抽屉柜门面板一体化处理。同时,抽屉滑轨柜门铰链要选用高品质的五金配件,确保家具开启轻巧省力。柜门的设计宜采用推拉门或者折叠门,避免采用平开门,因为平开门需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不利于轮椅使用者开启或关闭。
5 总结
老年人无障碍家具是通过设计来弥补他们在家居生活中的行为障碍。设计者应更多地研究老年人群的特点和实际要求,充分应用人体工程学,才能真正做出符合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无障碍设计,构建一个真正相互尊重、平等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尚秀芝、刘振华.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临床用药原则[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0.
[2]高桥仪平(著)、陶新中(译). 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3]胡景初. 现代家具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
[4]张蓓、程俊飞. 无障碍设计原理在老年人家具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7,3.
[5]刘敏. 住宅室内空间的家具配置[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06.
[6]刘颖、田庆丰. 独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J]. 医药论坛杂志,2009,13.
[7]Standards For Barrier-free Design[S]. ONTARIO Government Facilities,2004.
[8]Sara J. Czaja. Human Factors Research Needs for an Aging Population[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1990.
[9]胡宏伟、串红丽、杨帆. 我国老年人心理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3.
[10]王晨光、李秀荣. 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7.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 课程建设 工业设计
人机工程学是人体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边缘学科。它以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以创造宜人的人-机-环境系统为目的,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把人的因素作为设计的主要条件和原则,为设计易操作、安全、舒适的“机(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人机工程学作为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入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等专业综合训练时的必修课程。其学科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提供了设计的思考路线和指导方向,使设计师以更为理性的思维来理解设计,寻找设计的机会点,从而辅佐和修正设计方案。因此,人机工程学以独立课程单元存在,却又辅助于若干专业设计课程,从课程结构来看,属于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能否顺利展开。
人机工程学是从工程技术类科学延伸到设计领域的,许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时主要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课后知识性问答作业+课终闭卷考试”的模式进行教学。人机工程学课程课时少,但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把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向学生灌输结论性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时,由于涉及内容较多,教师往往会划范围、划重点,学生在考前死记硬背,基本能通过考试,但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对后续课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食之无味,最终成为学生的压力和负担,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借助某校重点课程人机工程学建设项目,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加强师生交流,以期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人机工程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形成用专业思维考虑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以基本理论为核心,其他均为“散点式”知识,涉及面广,很多数据可在实际需要时查到。同时,鉴于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和应用必须结合,在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突出工业设计专业应用人机工程学的实用性和应用型;适当删减原先主要是和工程技术专业工科学生的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同时着力加强本学科与工业设计专业的关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如何突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同时体现人机工程学科、工业设计学科发展的最新的研究、应用情况,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
在本次课程建设中,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链,在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与突出设计主线,围绕设计课题来组织教学。针对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工业设计专业,同时兼顾其他相关设计内容,对原有人机工程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核心,着重讲述人体测量数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尽可能地阐明问题最原始的出发点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突出重点,精讲难点,在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通过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课程设计三个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中单项实验包含:(1)注意分配实验。(2)反应时运动时测定实验。(3)运动稳定性实验。小课题设计是学生自己寻找3件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合理的产品,并分析其理由,寻找设计的机会点和创意点,尝试提出改进方案。而课程设计在我校是课程结束后有一周时间进行,学分也另计,尽管如此,为了使学生能较早进入状态,带着问题去学习,可在课程中间阶段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分析相关设计,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课程设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际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课程中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要突出能力本位的目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参与互动式、体验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实训法等的现代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努力寻找和积累相关的设计案例,进行优秀产品设计分析,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学。同时,为实现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需预习教材,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在某些章节(如座椅设计)之后,精心组织对某些案例或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作业、设计等进行评价、辅导和展示,从而避免了教师上课“一言堂”的做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其他专业的资源和校外合作企业,结合优秀实例进行讲解,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参与社会设计方案投标、比赛引入课堂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实践,使学生进行多角度练习,让学生在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锻炼他们综合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意构思,养成团队协作意识、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工作作风。这样通过教、学、练、交流、验证一系列的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人机工程学。
在教学手段上,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CAI)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影音资料图文并茂的优点,加入丰富的设计作品图例,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授课的信息量,激发创新意识。或者利用设计实物,让学生在体验后分析讨论,启发思维,实现教学互动。另外,让学生自主搜索优秀设计,并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从而提高鉴别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
人机工程学的培养目标中定位为:使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素质。而传统的纯粹闭卷考试的方式,明显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往往会为考试而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本课程建设中,笔者对人机工程学的考核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积极地研究与改革,形成多角度、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分两方面进行:
1.过程考核
工业设计专业在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有着自身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过程,培养学生按照程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项实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作业情况进行分类、分层、分步骤考查,使其都能体现在学生最终的成绩中。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讲求工作效率、注重研究、注重设计质量的习惯,同时既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又能参与群体性的创造活动,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期末考试
由于人机工程学的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的理论性知识仍需进行考核。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通过建立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进行规范,提高课程对人机工程灵活应用到实际设计问题中的试题比例。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60%(课堂参与率、作业20%+小课题设计10%+单项实验30%)+期末考试闭卷40%组成。
四、结束语
人们常说,设计就是创造更合理的生活(生存、使用)方式。“更合理的使用”就是要求产品的设计创新,还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人机工程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素质,学会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把产品放在“人-机-环境”这个系统中进行产品设计,实现产品的方便、舒适、高效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课程建设,加强、改善设计实践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闫朝华: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25):113~116
关键词: 景观设计;人性化;体现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能根据使用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使用者,既能满足使用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而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
1、景观设计概念和内容
1.1景观设计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将天然的和人工的元素统一设计的艺术科学。通过运用天然的和人工的材料,列如:泥土、水、植物、组合材料,设计师所创造各种不同用途和不同条件的空间。伴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态度的转变,景观设计成为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的环境的科学艺术。
1.2景观设计的内容
景观设计的范围小到通过调整物质的大小位置以获得好的效果,大到整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根据刘滨谊的“景观三元论”理论,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环境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等三部分。
环境生态绿化是伴随着现代环境意识形态的发展,从而注入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中。包含从人类的生理感受出发,通过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对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非自然人工材料研究,研究如何保护并且创造良好的社会物质和令人舒适的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是根据人类视觉感受出发,根据美学的五项规律,利用空间虚与实景物,虚实交换,研究人类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大众行为心理是伴随着人的增长、现代社会信息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注入到景观设计的现代主要内容。主要是根据人类的心理感受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的行为变化、乃至精神生活中的规律。从而利用心理学、文化的引导,研讨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日精神环境,其乃本文的立足之点。
2、人性化的简介
2.1人性化设计的源泉和发展
人性化设计起初是从人体工程学发展而来的。在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社会时代,由于过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措施,因此急需找到一种方法作业来使人与机械之间达到相互协调的方法。从而使人体工程学作为独立学科而发展起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在二战中,军事科学技术人员通过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设计坦克、飞机内舱,从而使士兵在舱内就能达到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其所能使人长时间地可以在较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在二战之后,各国工作人员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并用,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等领域中去。
2.2人性化设计的特点和表现
人性化设计是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态和功能形态等方面的“人性化”的投入,使设计出的物具具有情感、情趣和生命。
一般而言,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如下几种:
(1)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的形式变化,引发人类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可称为设计中的“以情动人”。
(2)通过对设计物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伦理道德,使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温馨,,可谓是设计中的“以义感人”。
(3)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给设计物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命名,可谓是设计中的“以名诱人”。
2.3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及展望
时至今日,社会发展向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性化设计强调从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并且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发展前景。
(1)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需求,他们同时也更注重个人情趣爱好,追求时尚,展现个性。
(2)人性化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在繁忙和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更渴望在己身边的办公和家居用品更具有人情味,以达到缓解疲惫的精神疲劳。
(3)人性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
随着环境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成为共识。在设计领域之初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就要求设计者时常怀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4)人性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设计的人性化也使设计师更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老人、妇女以及儿童等。只有设计师用心去关注,关注人性,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人与景观的关系是对立与统一的,表现多样性的物我关系。
3、景观设计的人性化体现与应用
3.1对安全需求的满足
景观环境设计应该避免对人造成自身伤害,保证自身安全和个人私密,运用设计手段增强人对环境的定向能力认知。设计中,可分为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在人身安全中具体表现为:如小孩玩的地方不适宜种植有毒,有刺的植物,应多种花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趣味树种。在心理安全则表现为:开敞空间使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而封闭空间则使人气定神宁,亲切宜人,适用于私密性需求和安静活动。但是,景观中大量的开敞空间或大量的封闭空间都会阻止人的参与。开敞与封闭分区设置应根据人的心理安全性和周围环境来考虑其进行设计。比如:成都西南日月城月亮湖茶馆的下沉广场,就是一种没考虑到开敞空间与其它空间的联系,一味地追求视觉景观效果。然而在我们细微观察人的参与性时发现,其很少有人在这广场中交往、休息、游玩。这样的开敞空间不仅是对景观用地的不合理规划,而且浪费了大量建设滨河景观的资源。很显然,缺少人性理念。而在成都沙河建设路至建设北路段的景观设计中,吸取日月城这个广场的经验,利用现有地形进行合理的功能人性化分区,在下沉平台后面设置一凉亭:一是起于阻拦视线,回避亭后公路视线;二是起遮荫的作用,如此会吸引大量人群来此休息、乘凉;三是在平台凉亭两侧设有层次性花池,这样可以不但能起观赏性作用,还可以起坐台作用,从而符合人性化的原则。
3.2对交往与归属需求的满足
社会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信任与信念交汇在实际当中形成的一个客观存在场所。景观的设计者应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不同的交往空间,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阶段的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避免造成人际的陌生,并且使人能在适宜的环境场所之中通过交往获得归属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设计中,具体表现为,充分考虑人分区,进行构思设计,合理安排大众、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等)的休息及活动场所,并有合适的尺度与比例。充分结合人性化原则、功能分区原则,特对功能分区中动静、公私、开闭三原则进行考虑,比如:在老年活动中心前方设置一块大众休闲区,人们一来到此地就会看到,老年活动区和大众休息区将是不同年龄段选择的休息场所。不会因为只有老年人活动区而导致中青年不可玩的局面。再者,活动场地应避免在萧瑟的秋冬季节变成空旷的通风道,在炎热的夏季则成为一个大热锅,采取各种手段使之秋冬避风向阳,夏季通风阴凉,一般退休老人有怕孤独及与社会生活隔离开的心态,他们喜欢聚集在休憩娱乐以及方便热闹和向阳的地方,而一些专门为之考虑的、相对安静的场所,逐步被他们抛弃,原因在于设计不符合老年心理。
3.3对生理需求的满足
景观设计师应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场所,用来满足人们大众人群的不同需求。如运动、休息、人际交往,。在设计之初,环境设计师应注意收集令人舒适的各种生活物理指标:如气温、光强、噪声、湿度等生理尺度和行为尺度的合理运用。尤其是应该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怀与重视。
4、结语
人性化的设计主要是以人为本,其注意提升人文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动态设计哲学。并且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之上把握设计者设计的罗盘,协调设计者涉及的各阶段问题。在现今城市设计中,琳琅满目的建筑和无可挑剔的组合形式,并不意味着该城市设计就一枝独秀,评判设计的优劣,首先要考虑人们在设计的成果中进行是否自愿、愉快。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需要,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室外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良墉.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2]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新建筑,2001.5
[3]罗艳林.关于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的思考.中外建筑,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