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特征

智慧城市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城市特征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字]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75-2

安徽省池州市松山矿区菱铁铁矿位于池州市东南约20km,行政区划属梅街镇峡川村,矿区有公路连接贵(池)——梅(街)公路,再连接318国道或池州港,交通方便。

菱铁矿的工业应用由上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一些国家相继采用重选和焙烧磁选工艺,我国随后也进行类似的选矿工艺。但因成本较大、经济效益不好而处于停滞状态。随着国内高品位铁矿资源的枯竭、钢铁生产越来越依赖国外铁矿石进口的紧迫行势,研究和开发利用国内低品位铁矿是企业、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该公司在探明所属矿山菱铁矿资源后,积极与×钢股份公司开展菱铁矿竖炉焙烧工业试验,先后进行菱铁矿竖炉工业试验、菱铁矿直接入炉试验。其中:(1)竖炉焙烧菱铁矿工业性试验:试验用500吨菱铁矿块矿进行竖炉焙烧,结果表明菱铁矿焙烧后的化学组成优良,总体好于扬基矿、MAC矿等进口粉矿,主要表现在:TFe、CaO、MgO、MnO等有益成分含量高,SiO2、Al2O3等不利于生产的成分含量低。达到以下试验目的:①确保系统安全、稳定。②确保较低的能源消耗。③确保较好的焙烧效果或成品质量。(2)菱铁矿直接入炉试验:为降低用矿成本,提高高炉整体经济效益,2010年5月13日,×#铁总厂在×高炉对我矿生产的菱铁矿进行了入炉初步和扩大试验。试验表明:×铁总厂×#高炉配用4%菱铁矿,高炉铁水中Mn含量升高,炉渣中Al2O3降低,有利于渣铁流动,生铁S含量未明显上升,高炉Zn负荷吨铁增加95g,但可大部分排除,铁水质量未受明显影响。×铁总厂在菱铁矿配比为4%的情况下,扩大工业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吨铁原料成本可降低20元,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达到以下试验目的:①确保高炉生产系统安全、稳定。②确保高炉炉况稳定、顺行。③确保试验中气流分布的合理,煤气利用合适,燃料消耗适中。④确保生铁质量的合格。

1 区域地质

1.1 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属下扬子分区的长江两岸小区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陆相碎屑岩为主的震旦纪、古生代地层。

1.2区域构造

1.2.1 区域褶皱

区域自北西向南东发育有一些轴向为北东~北北东的背、向斜,依次为:铜山~贵池向斜、吴田~墩上背斜、灌口~潘桥向斜、黄山岭~安子山背斜、蛤蟆山向斜、洋湖~石门高背斜、东至~石台向斜、葛公~七都背斜 。

1.2.2 区域断裂

区域上发育有北西向深断裂、东西向基地断裂、北东向深断裂、北北东向簿层断裂,其中北西向深断裂(贵池~安子山深断裂)和东西向基地断裂(贵池~青阳断裂、铜山~安子山断裂、石台断裂)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主要为控岩构造;北东向深断裂(香隅~安子山断裂、江南深大断裂)为燕山早期,主要为控矿、控岩构造;北北东向簿层断裂(东至~石门街断裂、殷家汇~葛公断裂、六峰山~马头断裂、马衙~潘桥断裂、墩上~曹村断裂、九华山断裂)为燕山晚期,对前期的构造、岩体、矿体起错动、岩浆热液和矿液叠加等作用。

1.3 区域岩浆岩

区域上自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频繁,不同期次、不同成因的侵入体广布,已查明大小侵入体60余个,出露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其中呈岩基产出的有青阳岩体、九华岩体和谭山岩体,余者为规模不等的岩株、岩枝、岩墙产出,岩性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尤以中酸性和酸性岩为主。

区域上岩浆岩总体呈北东向分布,根据岩石类型、空间位置、所处构造部位、岩浆活动顺序等,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岩浆岩带:①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太平~青阳构造岩浆岩带;②燕山早期:香隅~安子山构造岩浆岩带;③燕山晚期:马衙~谭山花岗岩带。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区内所出露的地层属下扬子分区的长江两岸小区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陆相碎屑岩为主的震旦纪、古生代地层,以单斜构造展佈。地层走向55°~60°,倾向北西,倾角40°~55°由老至新依次为:

2.1.1 志留系

坟头组(S2f):以灰绿、黄绿色薄-厚层细砂岩为主,时夹粉砂岩及砂质页岩。砂岩单层厚10~100厘米,个别达2米左右,常见交错层及微层理,岩石的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及少量长石,磨圆度不良,胶结物以泥质、硅质为主。

2.1.2 泥盆系

上统 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灰绿、浅紫等杂色薄层粉砂质页岩、粘土层及炭质页岩,夹灰白、乳白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部分地段见有劣质媒层。下部为一套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石英砾岩、砂岩。与下伏坟头组呈假整合接触。

2.1.3 石炭系

中上统 黄龙船山组(C2+3):主要为灰、褐灰色厚-巨厚层致密灰岩,上部普遍具球状构造。局部地区夹灰黑色含沥青质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主要由隐晶质方解石组成,局部含少量白云石及生物遗骸。与下伏五通组呈构造假整合接触。

2.1.4 二迭系

(1)下统栖霞组(P1q)上部为灰、灰黑色中厚-厚层燧石结核灰岩。下部为灰黑、暗灰色厚-巨厚层含沥青质灰岩夹深灰色不含沥青质灰岩,缝合线发育。与下伏黄龙船山组呈整合接触。(2)孤峰组(P1g)主要为褐色薄层燧石层及灰-灰白色薄层硅质岩。下部为浅褐、棕褐色薄层含锰页岩、砂质页岩,夹少量灰黑色薄层燧石层和灰白色硅质页岩。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3)上统龙潭组(P2l)灰黄、灰黑色、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细粒石英砂岩,夹灰、灰黑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砂岩、炭质页岩。下部为灰黑色薄层炭质页岩。上部为灰黑色炭质页岩夹黑黄色薄-中厚层疏松粉砂岩及砂质页岩。内含煤层和黄铁矿结核。与下伏孤峰组呈整合接触。

2.1.5三迭系

下统:殷坑组(T1y)灰色,薄--中厚层脆性灰岩,下部为黄绿、灰绿色页片状及薄层钙质页岩。与下伏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2.1.6 第四系

全新统近代堆积(Q4):粘土、细砂夹砾石。与下伏各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2 构造

2.2.1 褶皱

菱铁矿区位于北东向香隅~安子山深断裂北西、灌口~潘桥向斜南东翼,该向斜轴向NE60°南东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40°~55°,向斜核部为三迭系中、下统,向两翼依次为二迭系上统龙潭组和下统栖霞组、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和中统黄龙组及下统和州组、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志留系中统坟头组。

2.2.2 断裂

区域断层按其与褶皱间关系可分为纵(北东向)、横(北西向)、斜(北北东向)断层三类,其中:纵断层(也称走向断层)位于C2+3和D3w两组岩石接触面的层间,岩石较破碎,蚀变较强,主矿体赋存于该层间破碎带中或上下附近,是本矿区主要的赋矿构造;斜断层较为发育,常延伸很远,控制本区月牙状岩株出露,是本矿区主要的导岩构造;而横断层规模很小,但常形成横断层群。

2.3 岩浆岩

矿区南毗邻谭山岩体、东邻青阳岩体、北邻花园矾岩体、西邻(隐伏状)潘桥岩体,区内岩浆岩为中酸性浅成相小侵入体(花岗闪长岩岩体),分布总面积约0.1平方公里。侵入体的长轴方向多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呈北北东向或北西向,地表出露似一半月牙形。

3 矿体地质

3.1 矿体特征

菱铁矿体主要由④号矿体和⑦号矿体组成,其中:④号矿体由泡团采区1、3、5线控制,控制长度400m,探矿区内300m,3条线6个工程(TC3101、ZK3102、TC3301、PD3301、ZK3501、TC3501)均见矿,矿体受走向40~45°,倾向北西,倾角75~80°的五通组上段(前高丽山组)层间交切断裂控制,产状与断裂一致。矿体顶、底板多为黑色、灰白色含炭质细(粉)砂岩及杂色细(粉)砂岩。总体看,④号矿体赋存标高+300~+600m,矿体规模走向长约600m,厚18~26m。⑦号矿体由泡团采区11线、13线两条线控制,控制长度300m(由TC31101、TC31301控矿)。矿体走向50°,倾向330°,倾角50~70°。矿体赋存于D3w上部杂色粉砂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地层产状和矿体基本一致,为层间构造控矿。矿体赋存标高为+510~+560m,长300m,视厚度5m左右。

3.2 矿石质量特征

3.2.1 矿石矿物组份

矿石的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其次为黄铁矿、软锰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类矿物、绢云母、石英等。

次生矿物为褐红色松散状、土状褐铁矿。

3.2.2 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的主要有益化学成分为铁,伴生有益组份为锰,伴生有害组份为硫、磷、及微量铜、铅、锌等,造渣组份有钙、镁、钠、钾、硅、铝的氧化物。工业品位菱铁矿中单样全铁含量为24.15~43.98%,平均品位44.22%,矿石中TFe品位变化均匀。据物相分析:碳酸铁中铁含量一般在22.08~25.98%之间、赤铁中铁含量一般在11.90~12.51%之间、硅酸铁中铁含量一般在0.61~1.10%之间、磁铁中铁含量一般在0.05~0.48%之间。

3.2.3 矿石结构和构造

结构:菱铁矿矿石矿物主要为细晶、微晶、细粒变晶结构。

构造:菱铁矿矿石以致密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似角砾状构造。

3.3 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为菱铁矿石、赤铁矿菱铁矿复合矿石、赤铁矿石,块状、蜂窝状、土状褐铁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为炼铁用铁矿石、需选铁矿石。

4 矿体成因及成矿规律

4.1 成矿条件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较频繁,加之有富含铁、铜、硫等元素的岩体和有利于矿液接触交代的灰岩、泥质粉~细砂岩,构成了成矿的有利条件。

4.2 矿化富集规律

①矿化富集在北东向纵断层(也称走向断层)造成的C2+3和D3w两组岩石接触面的层间破碎带中或上下附近。②矿体的形态、产状受断裂带的形态、产状和规模控制。断裂带膨大处、转折处、分支复合处往往是铁矿化富集的部位。③矿体顶、底板多为黑色、灰白色含炭质细(粉)砂岩及杂色细(粉)砂岩;少数矿体顶板为白云质灰岩。④硅化、泥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是近矿围岩蚀变。菱铁矿、赤铁矿是矿体直接指示标志。

4.3 矿床成因探讨

根据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应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矿床。含矿热液沿裂隙运移,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而析出有用组份铁,以菱铁矿、赤铁矿的形式聚集在层间断裂空间,交代、充填、富集成菱铁矿和赤铁矿矿体,地表氧化成褐铁矿矿体。(1)菱铁矿呈细晶、它形~半自形粒状,以致密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似角砾状构造。(2)菱铁矿矿石中见赤铁矿、褐铁矿及少量黄铁矿、软锰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等。(3)含矿围岩为黑色、灰白色含炭质细(粉)砂岩及杂色细(粉)砂岩。(4)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泥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5)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浅矿源层(该区为泥盆系五通组和石炭系黄龙、船山组)及较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岩体。

5 找矿标志

(1)本区矿体赋存于北东向纵断层造成的C2+3和D3w两组岩石接触面的层间破碎带中或上下附近。(2)断裂带及其下盘次一级裂隙是菱铁矿矿体的赋存层位,断裂带和次一级裂隙的膨大处、转折处、分支复合处往往是铁矿化富集的部位。(3)硅化、泥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是菱铁矿近矿围岩蚀变,是寻找菱铁矿的重要标志。

6 小结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ACCA;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会计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湖南工程学院教改课题。

现今,国际财务报告已经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认可。在调查中发现,全球有多数国家及地区愿意与国际财务报告中体现的准则保持一致。尽管国际财务报告不可在各个国家被强制执行,但各国都不能忽视国际会计准则所拥有的影响力。可以知道的是,依据国际准则编制且在各国中得到承认的财务报告,其权威性及实施效力是可预见的。而这项报告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行也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更加顺利,推进跨国公司实现在全球的投资行为,加快国际投融资资本的流动。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是已经进驻国内市场的最著名国际性会计协会。现今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家大学及培训机构按照ACCA推出的以国际会计准则为标准的会计资格考试设置课程及考试内容。很多跨国的国际性企业也对ACCA证书的价值进行认可。对ACCA会计证书进行调查发现,其有很大部分可与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衔接,并对現今会计专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互相作用,发挥优势。

一、我国会计学在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够完善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会计专业一般分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及管理会计,按照这些分类来开展有重点的专业教学。但对于本科会计专业来说,只有财务会计可细分为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及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则一般只分为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但现今管理会计在理论创新上也有较大空间可发展,单单依靠一门管理会计的概述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需要,需要按照教学需要将其分为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等等。同样地,也应该将财务管理分为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

(二)缺乏理论及应用内容

我国高校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一般更注重对其技能性知识的详细介绍,但缺乏对会计理论的详细阐述。尽管对于会计本科学生来说,只需要具备初步应用专业知识的技能,但如果在课程设置中缺少对理论的详细阐述,就会导致学生对会计整体知识的把握不够,也不利于学生之后向更高阶段的学习及发展。同时,会计专业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会计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出现脱节。

(三)缺乏国际型知识框架

一些高校也认识到会计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纷纷开设了国际会计专业,但多是局限于开设专业英语课,或涉及一些国际领域内的议题课程,未全方位根据学生需要应用国际会计准则设置会计框架,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很难一窥国际会计准则的全貌,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精髓也很难真正理解。

(四)专业课更新较慢

随着现今经济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多,现代商业社会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除了现今大学中已经设置的基本课程,大学还需要及时推出新的课程,使得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及能力,更好地应对新出现的各种会计问题。

二、ACCA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现今我国本科阶段设置的会计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可掌握翔实会计学基础知识的专业性人才。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核算人才。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中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若财务人员只通晓本国的会计财务,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在现今复杂的经济社会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竞争加剧,为赢得挑战,企业对内部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看重。因而大学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会计人才,还需要对会计人才在现代社会中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培养,如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ACCA注册会计师证书不仅要求每位学员都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广博的知识,还要求道德职业操守跟上要求。另外,除了对学员技能上的专业知识有要求,还要求学员应具备市场、管理及战略等学科知识。ACCA为企业输送的人才不仅仅是知道如何去记账,更对学员的现代思维及国际视角进行了培养,培养的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这样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更有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

1.语言要求。ACCA证书对学员的英语水平有着很高要求。在ACCA举办的考试中,除了F1/F2/F3采用的是客观题及多项选择题,其他科目都是计算题,有论述分析题和案例题。随着考试级别的不断提高,对学员的英语水平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财务管理(F9)试题为例,在考卷上的4道题目中,无论是投资分析类题目,还是融资类题目,都需要在解题后对计算结果或结合公司具体财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由于考卷采用英语答题,这就需要学员可准确熟练运用英语,利用英语对各种财务理论进行解释,并对其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整张卷面来看,约有一半以上的题目是需要学员配上分析的。由于全球有大量的学员来自非英语国家,且每位学员的语言水平具有很大差异,因而ACCA考试机构特推荐ICFE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从而对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进行提高。而在我国高校设置的会计学课程中,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体现在一两门专业性英语课程中,如金融英语及会计英语等。而在一些中外合资大学中,双语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可利用到原版教材,这对学生学习财经专业术语有较好作用。但由于ACCA是英国推出的职业证书类考试,要求应试者不仅可理解复杂的财会问题,还需要应试者能利用英语对各种商务决策的分析过程进行表达,并能看懂其中运用的各种复杂原理,这就需要参加ACCA考试的考生财经英语水平很高。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中设置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可利用ACCA课程,使得学生财经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使得学生具备直接应用英语分析财会问题的能力。

2.课程衔接。由于ACCA是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职业证书考试,在考试体系中就需要深入理解国际会计准则。这不仅体现在需要在知识及技能上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掌握,还要能在现实案例中对会计处理技能进行分析,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大学中开设的财务会计专业为例,大学内的会计专业主要是以会计学基础为知识学习基础,中级会计学及高级会计学再对知识进行渐次深入学习。这种课程设置的顺序与ACCA课程设置有一定程度对应。在教学内容上,大学会计专业更加强调学生对会计业务知识进行学习。由于会计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如何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是会计学专业设置以来长期考虑的问题。可对ACCA课程中强调职业技能培养这一特点进行借鉴,对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方面的不足进行改善。就财务会计来说,ACCA对财务会计方面知识的考核大致是通过F3板块开展的。F3主要以财务会计原则为课程基础,利用复式记账法,按照独资公司、合资企业及有限责任公司的顺序来开展。且在围绕业务记账及财务报表编制上使得会计记账循环得以完成。F7是F3的深入,主要是在基本记账方法基础上,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框架及规则进行讲述,并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解释,还分析了财务报表问题及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就管理会计来看,F2主要对基本概念及成本核算、短期决策等问题进行介绍。F5则是在F2基础上,围绕管理会计探讨预算及决策、管理控制等问题展开讨论。P5主要对学生在不同企业环境下可熟练运用各种战略性的管理会计技巧,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就财务管理来看,F9主要围绕企业投资决策、资本成本决策及融资方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知识理论学习及案例应用都是考察方式。P4高级财务管理则是针对高级财务人员面对企业的兼并重组问题、投资评估问题及风险管理问题、道德操守等特定的更高级别的财务决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结语

在市场化经济及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将我国的会计资格考试及课程内容与ACCA课程及考试内容保持一致是必然的。为了使得我国会计学可的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可以在設置课程时借鉴ACCA证书的课程设置,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但由于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语言上都存在差异,在借鉴时不能照搬照抄,需要依照实际情况,合理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利芳,李庆华.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基于国家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导向[J].财会通讯,2016(16):44-47. 

[2]汤景辉,李春玲.会计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现状分析及优化[J].商业会计,2014(01):110-112. 

[3]王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美国奥本大学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9):78-79. 

[4]刘楹林,徐红涛,龙含金.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新旧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2):68. 

[5]胡晓.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基于30所工科院校会计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查[J].财会通讯,2013(04):39-41. 

[6]刘凌波.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以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J].中国外资,2013(20):337-338.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智慧城市理念

1 引言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开展的城市建筑设计,能够提升城市资源的应用效率,让城市建筑设计发展更为明确,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的全面优化,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推动我国城市建筑的持续发展。

2 智慧城市建筑设计

2.1 基本理念

智慧城市的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生活数字化以及大楼人性化理念。简而言之,智慧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能够给予建筑物相应的灵敏系统,建筑物能够察觉周边各项因素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既定反映。在充分应用科学技术的前提下,能够给予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智慧城市的设计核心理念为:要为城市居民打造便利高效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人民及时发现城市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而开展相应的资源部署。智慧城市与城市建筑设计相结合,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以及建筑设计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场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按照设计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智慧城市建筑设计方案。智慧城市建筑设计的开展能够提升建筑设计工作的效率,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工作服务,同时也能保证设计建筑物在保留美观性的基础上,提升建筑物的实用性。

2.2 基本特征

1 )集成化智慧城市概念的实际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城市环境中所覆盖的内容将会由同一个母系统进行调动分配,虽然城市网络系统较为繁琐,但是城市网络系统的协调性极高。每一个子系统都对应了各自领域的数据信息,经由母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反馈之后,实现相关事件内容的有效处理,为此智慧城市具备集成化特征。2 )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智慧城市的主要运作方式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反馈。智慧城市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或是射频识别技术对智慧城市中的海量信息进行获取,经由终端处理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对智慧城市中存在的城市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智慧城市管理的本质就是信息管理,因此智慧城市具备信息化特征[1]。3 )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如智能手机能够在数秒内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爆炸性新闻,国外发生的台风、地震、化工厂爆炸等事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人们就能经由智能手机了解事情发展脉络。智慧城市中应用的互联网技术能让每一位城市居民能够与他人产生互动交流,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智慧城市建设下全球化的信息交流共享思维,给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范畴,因此智慧城市具备全球化的特征。

3 城市智慧理念对于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

3.1 推动传统建筑设计发展

将传统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理念有机结合,对促进传统建筑设计发展极为有利。在智慧城市理念的支持下,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建筑设计作品。新常态背景下,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背道而驰,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实现智慧城市理念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够实现传统建筑设计的有效创新,还能基于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城市建设的整体化发展,制定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确保城市建设工作能够合理发展[2]。

3.2 扩大建筑设计交流渠道

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是需要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此建筑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先进设计理念进行系统化学习,确保能够设计出适应城市建筑发展的设计方案。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信息技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传递,为此建筑设计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交流学习。智慧城市理念能够拓宽城市设计的融合渠道,确保我国建筑城市设计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4 智慧城市建筑设计的必备条件

4.1 来自高新技术的支持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建筑物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人民的舒适性需求,满足人民对于建筑物功能性的要求。为此智慧城市建筑设计需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以人们实际需求为基础,借助高新技术为建筑物设计的合理性提供参考,同时利用高新技术开展整体化分析,确保整个建筑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3]。

4.2 来自设计人员的支持

建筑设计人员的个人观念以及设计理念对于建筑物最终设计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缺乏合理的设计理念,最终设计出的城市建筑将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城市建筑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为此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智能城市理念进行合理化分析,对城市建筑设计的知识面进行扩展。此外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新型知识全面掌握,确保建筑设计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4.3 来自先进设计理念的支持

为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发展,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实现对先进设计理念的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国外城市建筑与我国的城市建筑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如欧美国家的城市建筑主要用料为加强舒适感的普通材料,旨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但欧美国家的城市用料并不适用于我国,这是由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能照搬套用,但在进行城市设计过程中可结合欧美国家的设计理念,将欧美国家的设计理念与中国建筑设计实况相结合,在提升设计建筑物整体美观性的同时,还能加强设计建筑物的适用性。

5 城市建筑设计中智慧城市理念的渗透路径

5.1 对建筑空间内部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隐患问题不断凸显。如城市建筑过程中应用的有毒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建设设备,不仅会给建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同时也会给入住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建筑项目施工期间无可避免会应用到新型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存在无法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安全。因此在开展智慧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加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确保人民工作生活的安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智慧城市安全建筑设计主要体现于建筑物的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空间。建筑物的外部构造主要为色彩与造型同时也包括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选择相适应的建筑设计材料,充分考虑楼与楼之间的距离,确保楼内的建筑空间阳光充足,让建筑物的入住居民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4]。

5.2 借助物联网技术加强建筑空间内部感应性能

物联网技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极为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突破智慧城市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如可利用Living3.0 展示智慧居住空间,在建筑物主人不在家的情况下,有客人拜访过程中,相关信息可直接传递至建筑物主人的手机上,若建筑物门口有摄像头,建筑物主人能够看到来访者的影像,利用通话功能与来访者进行通话。建筑物屋内的湿度以及温度能够借助感应器感知,窗帘的开启与关闭能够借助光照感应器,在建筑物的书房空间一旦有人入座时,在感应器的作用下台灯能够自动开启。为此智慧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促进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发展。

5.3 建筑设计作品需突出人文关怀理念

每一个设计出的建筑物都能够体现出建筑设计情感,因此建筑设计作品与建筑设计人员个人情感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建筑设计作品与建筑设计人员的文化素养、生活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建筑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建筑设计人员的个人品味。部分建筑设计人员由于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因此在建筑作品设计过程中一味模仿他人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出的建筑作品未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新型高新技术,对各种类型高新技术进行灵活应用,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作品中的人情味。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实现设计风格的不断创新,在建筑设计路程中不断积累价值素材,在充分整合当地区域文化特征的前提下,让建筑物使用人员能够感受到区域特有的风土人情。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作品设计过程中自主融合地域文化,实现建筑物情感特征的有效增加,通过赋予建筑物无声化的表达形式,继而激发使用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建筑物设计只有突出人文关怀理念,展现当地的区域文化特征,才能确保建筑设计作品满足建筑物使用者的内心需求。

6 结语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理念渗透进城市建筑设计之中,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高要求,为此在智慧城市建筑项目规划过程中,需要把控智慧城市建筑项目施工质量,考虑高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先进智能化技术以及现代化设计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苗延旭.探究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 (18 ):165-166.

[2]刘钊.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问题分析[J].智能城市,2020 ,6 (9 ):53-54.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4篇

智慧城市需要“更智慧”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无论是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智慧发明和技术应用。正是不断升级的智慧推动力,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使经济繁荣、生活改善、城市兴旺。

如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城市发展进入智慧化时代。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智慧城市将呈现生活触手可及的便捷、办事实时协同的高效和社会可感可视的安全。而这一切需要 “更智慧”的人和环境支持。

为营造智慧城市建设“更智慧”的环境气氛,传播各地创新思路、有效举措和成功范式,引导和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宣传,本刊特开设 “智慧城市”专栏,将及时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宣传 “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和相关企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本期推出浙江智慧城市建设专题。

何谓“一揽子”解决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一句话:就是要解决城市健康发展面对的一切问题或各种问题,尤其是让城市居民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地生活与工作的问题。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不只是讲解决信息化的问题,而是以网络信息手段去解决“城市”的健康发展问题,要十分注意“智慧”+“城市”的结合,要依靠“信息专家+城市专家”来进行。

“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一揽子”的含义,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每一个项目,它应该力争系统解决该项目面临的相关问题,就是要力求“一网打尽”,尽可能体现“智能网”、“互联网”、“物联网”的“网络”优势。

比如台州市申报的项目是“智慧水利”,我认为“智慧水务”更确切。“智慧水务”项目或业务就应该系统解决“扩大水利”、“避免水害(污水)”、“防止水患(洪水)”三方面的问题。细化起来就更复杂,它涉及到从蓄水(区域)调水供水净水配水生活用水回水(污水、废水)废水处理回用排水(区域)滞洪(区域)调水合理区域蓄水防水(洪)等系统。

再比如绍兴市的“智慧安居”的试点,就工作业务来说,应该涉及到居民保安(智能门、网络手机)、社区保安、街道保安(乡镇保安)、派出所保安、巡警保安、公安局协同保安等群专结合的“一揽子”保安。就参与对象来说,它涉及到“市民、(物业)保安公司、协警、治安警、交通警、消防警、巡特警、刑警”等多对象的保安业务与系统协调;就保安的特征来说,它涉及到市民服务体系、家居安防体系、企业(单位)安防体系、道路(空间)防控体系、城管快速服务响应体系、消防安防体系、公共安全高效应急体系、刑事案件证据获取体系和疑犯追踪体系等等的“体系统筹建设”,真正实现为民服务“一键通(一号通)、一卡通、一网通、一起防、一起保”,造就对罪犯是“天罗地网”,对百姓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致力于“一揽子”解决问题,其实质是要致力于形成“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框架(要贯彻现代化大生产大协作大协同的理念,形成大格局、大网络、大设计,为充实、完善、提升发展留下空间,切实防止小农小生产式的小儿科、小分割、小诸侯、小靴小鞋帽)。

因此,智慧城市要力求解决或防治或减轻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病”的“四大问题”:拥堵问题、安全问题、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环境问题;在更深层面上要统筹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就业与民生、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的问题。

“一揽子”解决问题需要“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能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实时感受到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同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和可感可视的安全,这四大目标也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最高愿景”。(见《智慧城市之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编著,第87页)

要进行“一揽子”的智慧型的方案设计。体现在方方面面和投资、建设、营运的始终,主要体现在建设原则上。智慧地进行智慧城市业务的设计、建设、运营、完善、提升的原则(也可以说是智慧城市业务项目试点的原则)有三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追求更多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争取让更多市民参与、支持的原则。这是争取社会广泛支持的智慧。

服务型城市政府建设的理念:“把麻烦留给自己,把便利让给市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参与是打破业务壁垒、信息孤岛的根本性决定性的力量。

主题设计、建设方案设计、运维设计都要体现这个原则。如主题设计,“智能安居”就比“警务物联网”的服务主题更突出更鲜明。

第二,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拓展提升,让群众感受、享受、支持并良性发展的原则。这是良性发展的智慧。

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得益的“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安居难、供水供气供电保障难”等放在首位。

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效,让市民得益,让市民方便,让市民安全健康舒适放在检验试点成败的位置。不图形式、不搞花架子、不搞大呼隆、不华而不实,重形式更重内容,重过程更重实绩,重落实重落地更重解决问题:让群众满足、让实践检验、让群众评判、让官员有服务市民的成就感。如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等。

因此,智慧城市的每一项业务试点都应该加强市民需求的调研,强化市民需求问题的统筹解决,深化解决问题的水平提高,切实把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第三,坚持大合作、大集成、大网络、大协同,防止业务分割、信息孤岛、各自为政的原则。这是大合作大协同的智慧。

解决问题要靠“一揽子”设计,真正能够“一网打尽”。

一是资源的大集成,做到“一网通”。如网络探头装备建设、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等三大建设要实现一个方案设计、一体化建设、“一揽子”集成、一个系统运维,统分结合运作,共建共享,防止低水平分别重复建设。

二是各方面力量的大协同,做到专群结合、平战结合、服务与监管结合、防范与应急相结合,“一起防”。如“智慧安居”就要做到自防(民防)、社会防(志愿者队伍)、协防、警防等各种力量的大协同、大合作。

在这里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的两个大的特征:智能终端、系统协同。系统协同、系统合作上述已全面介绍,这里要着重介绍“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包括“全面感知”,又高于“全面感知”。

智能终端包含两种形态,直接的物联网形态:如车联网、梯联网、卡联网,可以实现“一键通”、“一卡通(如高速公路免停车收费系统ETC)”、“一号通”(拨一拨就灵81890、110等)。

智能终端还有间接的系统和方式,其特征是人机结合的系统方式,如交通的路网探头等感知装备、路网上的显示屏提示装备系统、91.8的交通无线广播服务系统、GPS驾驶员手机等信息提示警示系统,等等。

三是智慧化的业务与目标集成处理系统,同智慧。这是智慧城市三大特征中被人们忽视的最重要的特征,亦是“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演进的体现,即“智慧处理”或“智能处理”。这是应云计算的海量数据的高水平处理能力而诞生的。

为了说明“智慧处理”,我想举个例子,即一个受精的鸡蛋(必备条件),在25度到30度常温下(必备条件),经过30天左右的时间(必备条件),可以孵化出小鸡。上述三个必备条件就形成了从鸡蛋变化成小鸡的充分条件。就是说若干个必备条件(若干个,数十数百数千乃至数万个数据条件)达到充分条件,一定事物的发展结果指向亦是一定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无数个充分条件及演变过程的应对预案输入到云计算(数据后台服务中心)中,因此,云计算构成的后台服务中心就会有智能化或智慧化处理无数个问题的能力,具有人的智慧集成的处理能力,这就是“智慧处理”。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业务试点就是要开发建设这样的智慧处理能力。因此,“智慧医疗”就可以把100个名医对无数个病人(3-5年)的检查数据(充分条件)、诊疗结论(处理判断或依据)、医疗方案(处方)纳入到云计算数据后台服务中心,使之与农村社区卫生室相连,当农村居民病人到卫生室医生处检查治疗时,只要医生把所有检查数据输入后,智慧医疗后台服务中心就会提出参考诊疗结论和医疗方案,从而达到提高乡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水平。

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贵在创新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动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目标,体现“智能终端”、“系统协同”、“智慧处理”三大特征,必须依赖于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的创新、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完善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和领导与监管模式的创新。

第一,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系统集成、完善提升,一体化。要实现共建共享模式的创新,重视各自需求的满足(服务需求、数据保密的需求、成功展示的需求等等),体现各自职能的价值(统分结合、平战结合的运作模式)、可追溯的责任体系,等等。重视网络服务商的选择与培育。

服务模式创新是扩大应用、集成应用的关键。各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都管但求服务有所体现的观念,推进创新、参与创新,当创新的推动者、促进者、领导者,不当创新的“绊脚石”。

第二,强化“一体化”的业务与技术标准的建设。保证实现互相协同、互通互联,前台与后台的既分工又合作,内网与外网的隔离与协同,保障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有的还要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同网协同,如高速公路“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第三,强化平时与战时(应急之时)、综合响应服务与平常专业服务的高效的领导体制的建设到位。要一个声音指挥、一个指令管理、一个责任追究体系监管。要建立相应的权威领导机构、日常指挥架构、综合的应急指挥体系。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5篇

用“智慧”点亮新城

2012年,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东城区、朝阳区、未来科技城和丽泽金融商务区作为首批试点入选。2013年,北京市推荐3个项目参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经住房城乡建设部综合评审,确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房山区长阳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长阳镇也成为了本市第一个县镇智慧城市试点。

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一套适合像长阳一样县镇级的模板。长阳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休闲新城的中心目标,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制定了《“智慧长阳”总体规划(2013-2020年)》和《“智慧长阳”一期建设实施方案》;同时,特别注重智慧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运用智慧城市的管理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致力于打造“指尖上的长阳”,提高城市运营水平。

记者了解到,围绕“智慧长阳”建设,今年长阳将按照国家住建部的任务和要求,重点实施“1+3+1”工程,即:一个智慧城市公共资源运维中心、三个智慧应用建设(人口、社区、旅游)、一套保障体系。

在智慧应用方面,将构建长阳镇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形成信息查询、便民服务、安防等一体的运维平台;整合政府信息平台、地理交通信息系统、市民信息档案系统等资源,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人性化公共服务能力。

在智慧社区方面,借鉴国内外居家养老、科技助老、“微服务中心”等成功经验,打造具有长阳特色“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将初步构建“物联网”系统,将物业管理、社区医疗、居民商务、社区安保等统一纳入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服务便捷、管理有效。

在智慧旅游方面,将整合镇域内自然景观、购物中心等休闲旅游资源,借助微信、APP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数字化共享、服务便捷化和个性化,进而形成长阳旅游的智能管理、服务和营销的一体化运用。

按照长阳镇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无线城市”不仅仅是让市民获得信息,更重要的是办事,把市民要办的事办好。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充分为居民的购物、出行、学习、教育、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为企业的运营、销售、宣传、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工具,为政府的政务公开、监督、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有益帮助。最终努力把长阳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征的新城示范区。

CSD理念延续升级

长阳打造“智慧城市”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实际上是延续了CSD(Central Shopping District,中央休闲购物区)理念的智慧,并在此基础上将CSD理念进行了创新性的升级。

为了承接未来的发展、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长阳将CSD中“S”的内涵从“Shopping”(休闲购物)逐级提升为“Social”(社区)、“Services”(服务)、“Smart”(智慧)三个层次,建立以宽带和无线技术为代表的全国第一个城镇级的“无线”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两大重点新领域,打造集“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于一体的智慧长阳。下一步,将重点构建以长阳镇政府办公区、奥特莱斯商业区、万科长阳智慧社区为代表的信息化先行建设试点,使长阳成为无线城市的标杆。

随着物联网的日益发展,同时以“中央休闲购物区”和“镇景合一”为核心的CSD建设战略下,城市建设需要更高水平的服务和管理,建设“无线城市”、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保障城市服务运行的一把“金钥匙”。

长阳镇高度重视将区域发展与北京市规划紧密对接,将把“无线城市”建设作为长阳实现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依托2G、3G、WIFI和4G技术,实现四网同时覆盖,实现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无线城市的建设将是推动CSD长阳半岛实现电子政务、改善居民生活、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利器,对原本就是商投热区的CSD长阳半岛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应。近期,长阳镇将利用中关村长阳科技园落户的契机,在原有航天、民用核技术等科技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智能产业”,承接首都核心产业,形成更为齐备的高端科技产业集群。

“智慧长阳”不仅是城市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应用的基础,还是一个融合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信息应用平台,更显示了长阳镇政府坚持与时俱进,借助科技力量打造和谐宜居新城的决心。

蓝图规划智慧未来

“无线城市、智慧长阳”计划将由政府、运营商、企业三方合作,作为再次带动当地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发展的新引擎,这一模式无疑将为长阳带来跨越式的发展机会。

长阳镇政府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合作,通过GSM、TD―SCDMA、WLAN、LTE四网协同的方式,将在长阳建设26个基站机房,平均每个基站投资300万元,总投资约8000万元。截至目前,已经完成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及26个基站的布局规划,已完成位于张家场和篱笆房的2座基站的建设,另有2个基站正处于建设当中,下一阶段将协调区市政、区水务局、区供电局等部门来解决其余22个基站机房建设及供电问题。

目前,包括长阳镇市政基础设施、智慧产业、电子政务、治安防控网络等在内的搭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如今,长阳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到2015年,初步建成以“智慧服务普及、智慧产业主导、智慧生态和谐”为主要特征的“智慧长阳”,初步实现智慧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信息化成为推动长阳镇再创发展新优势的主要动力,在提高政府管理服务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智慧城市应用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和“智慧北京”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