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智慧旅游;概念;发展策略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近年来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变化发展。而在智慧城市的影响下,衍生了智慧旅游。实际上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智慧旅游从属于智慧城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智慧旅游是一项注重公共管理服务的工程,所以将其纳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下,有利于明确建设主体,集约资源。但是旅游消费者和城市生活居民都具有其自身的需求性和差异性,所以应该加强重视,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产品。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服务,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管理手段,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形态。其实可以说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城市,即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思维,要求城市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系统,并非是简单地相加。而由此看来,智慧旅游应该就是指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内的旅游活动和管理。
(二)智慧旅游的特征
和传统旅游相比,智慧旅游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中最主要的三个特点分别是,以游客为中心、旅游信息服务自动化和旅游信息服务智能化。游客最关心的问题过于繁杂,在智慧旅游信息系统中,信息主要以游客为中心,将相关信息全面呈现给游客,以便于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在智慧旅游的信息系统中,可以根据游客的身份信息等自动编排相关信息。而为了给大多数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旅游信息,必须积极提高旅游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得游客在进行活动选择时,能够全面接收到信息系统提供的参考意见。
二、长春市发展智慧旅游的策略
(一)建设健全的智慧旅游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的大多数智慧旅游建设中依旧存在认识不清、技术力量薄弱等不良现象,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智慧旅游建设基础的薄弱。为此,长春市智慧旅游行业应该尝试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根据长春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投资,建设与实际相符合的智慧旅游系统。在此基础上,长春当地旅游行业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与信息技术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鼓励旅游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等全面开展智慧旅游技术工作,为智慧旅游提供新颖的、先进的技术基础。
(二)对智慧旅游进行统筹规划
旅游业本身涉猎的范围特别广泛,旅游活动更是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再加上我国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都要求智慧旅游的建设要以智慧城市的框架为前提,进行统筹规划。为此,长春市旅游行业在进行规划时,要将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一步到位,实现与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融合与发展,延伸不同种类的旅游生态和旅游产业,带动长春当地的经济发展,乃至周边县市的协同发展。同时长春市政府要加大对当地旅游建设的信息投入,使各部门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引领下,各司其职,对智慧旅游建设实行职能分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以此保证智慧旅游实现最终目标。
(三)切实满足消费者全面需求
智慧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智慧旅游建设必须要做到全面以消费者为核心。为此,长春市旅游行业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建设,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智慧旅游产品。此外,长春市还要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旅游的消费和形成,并且以此建设智慧旅游的终端系统和虚拟旅游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将一切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部门企业都纳入到建设范围中去。同时注重和其他部门的全面配合,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服务项目,给游客带来完美的体验和享受。
(四)建设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就长春市而言,关于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包括三大方面,加快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智慧旅游涉猎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建立一套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不断的改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各方面还没有充足的经验借鉴。为此,长春市应该尝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最后就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商业模式的革新等各种不同的方式,为智慧旅游创造更好的技术环境和发展氛围。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智慧旅游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长春市许多旅游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积极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渐渐提升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而当地政府为了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升长春市经济效益,更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量相关的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综合发展,从而全面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慧地球 智慧物流 信息化 现代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239-01
1、智慧物流的背景
“感知中国”是2009年总理在2009年提出的建设的新概念,在此之前,关于智慧建设的概念始于美国。21世纪实在是信息爆炸的世纪,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科技的应用更加广泛,信息时代的内涵其实依然是科技。信息的爆炸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物联网被各国争相作为本国的建设目标,物流作为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最早的。现代物流的方向大致要朝着现代化、科技化发展,这是时代要求。智慧物流的研究是属于历史潮流,当然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智慧物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之后,就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为此中国还将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慧物流的建设是完全符合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的,当然物流现代化建设自然是对其城市的经济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是未来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方面。
这是智慧物流的大致产生背景,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虽然智慧物流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更谈不上体系构建,实施的框架企业和学术界都还未达成良好的共识。
2、智慧物流的概念
智慧物流的概念的提出要最追溯到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IBM公司作为一家信息技术研究的公司,它对智慧物流的理解也是建立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对于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可以说从运输、仓储、包装以及装卸、加工配送等,整个物流的历程步骤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物流是将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感知,这样就可以及时处理以及进行必要的有效的自我调整,总的来说,智慧物流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系统物流的建设,让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智慧物流实际上也是现代化综合性的物流系统。
3、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3.1 智能分析功能
智慧物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智慧性,智慧性主要体现在智能分析。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智慧物流能运用智能的模拟模型等各种具有智能性的手段来分析物流。分析物流的各个环节,分析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智能化得假设并且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来进行解决问题的一个循环。实际上,智能分析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功能。系统自动调用数据,来解决问题,同时来发现漏洞,达到智慧化的效果。
3.2 感知功能
智慧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的物流系统建设的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手段将传统物流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同时纳入智能系统中,包括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物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步骤繁多,任务繁重,仅靠人力的话不可能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能做到。依靠现代科技,能对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感知,接着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能及时处理而且自我调整,实现了物流规划的智慧化。
3.3 优化决策的功能
结合特定的物流要求,智能系统可以对要求和物流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估,从物流的成本、时间以及其他的特殊方面和标准要求,来评估风险以及对风险进行预测,这是制定合理决策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到对物流项目的详细周密分析,对其风险进行有效预测,才能提出最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决策是经过对物流环节和物流信息的周密分析的,相对于人力的局限性来说,智能系统分析后的方案更具准确性。
3.4 及时反馈功能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关系到物流工作完成好坏的最有效的晴雨表,反馈实现系统修正,还能完善管理,总之它是贯穿于物流工作中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它起到的作用既是细节方面的,但同时也是全局性的。
4、智慧物流建设的策略
4.1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基地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建设智慧物流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智慧物流的内涵。例如传感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还有智能网络等,通过这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去建立物流智能管理网络体系,建立智能配送中心等。通过各种技术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示范推广,达到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建设的潮流。其中优秀的企业还可以与外资合作,这样不仅会吸引外资,更能促进物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至于说物流产业基地,我们可以选择设备完善、基础较好的物流基地进行示范性建设,其目的也是达到示范推广,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改革。例如,江苏常州的物流建设,常州目前建立了现代化的亚邦医药物流中心,这是一个典型的智慧化物流的示范基地,两年的物流建设不仅促进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而且还极大地减少了传统物流在资源上的浪费,有利于常州生态经济的发展。
4.2 对物流行业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
如果说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核心内容,那么对物流行业进行发展规划,对物流行业进行法律规范化是物流行业智慧化建设的保证。例如常州市物流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范例里,常州市就是物流行业的规范性上做足了功夫,在行业的法律法规上进行了符合现代化物流的政策,这样既保证了建设的成果,又能继续保证后续的发展,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规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还有利于消除由于地理原因造成的市场障碍,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而开放的统一有序的市场,能更好地保护经营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基本概念
智慧旅游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所谓智慧旅游,是指信息技术面向旅游业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是为满足旅游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智慧旅游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化水平、促进产业融合的现代化工程。其目标是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努力改善旅游体验质量、合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切实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创新与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业智慧化服务与智能化管理。
大数据的本质是海量数据的集合,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通过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到的有效信息和规律,具体到旅游业来讲,像旅游客源分布、旅游收入构成、景区实时客流量、实时交通状况、游客兴趣偏好、网上评价及意见建议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发展现状
2013年,威海市被列入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威海市旅游业总收入为383.86亿元,同比增长13.28%,在全市GDP中占比13.76%,作为知名度较高的滨海旅游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威海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威海市的通信网络、互联网网络、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全市信息化整体实力较强,这为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威海市建设开通了威海旅游公共服务网,实现了景区影像体验、旅游攻略查询、在线票务(酒店)预订、在线咨询服务等功能,开发了“威海旅游”等多款手机APP软件,依托云计算中心完成了全市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建成了威海市电子政务云平台,这些都为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智慧旅游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需要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间高度协同、密切配合,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看似分散、无效的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加工,形成具有高度时效性、可靠性、准确性的可用数据,供相关行业和部门查询使用。虽然威海市智慧旅游建设推进速度较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个性化旅游产品较少、旅游品牌推介手段单一、旅游公共基础服务滞后等,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策建议
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定制旅游是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随着通信技术、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行为倾向于个性化、散客化、即时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掌握游客的出行目的、旅游需求、关注点及兴趣偏好等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鼓励旅游服务企业与大型网络服务公司合作,根据游客个人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旅游偏好等情况自动编排旅游信息,通过手机软件向游客推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推介,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威海旅游。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旅游品牌和项目推广。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方便地掌握来威旅游的境内外游客客源分布情况及他们感兴趣的景区景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双语或多语指示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针对国内游客客源分布情况,有侧重地定点、定向投放广告,在降低宣传成本的同时获得效益最大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抓取互联网上各类涉及到威海的旅游数据,包括网友的旅游体验、情况反馈、实时评论及意见建议等,通过技术手段整理后形成有效信息,供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改进工作和服务质量,获得更好的网络口碑,提升威海旅游城市形象。
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智慧旅游正在淡化第一、二、三产业间的界限,同时也催生了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交通等多层次旅游产业服务圈。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旅游可以促进旅游产业间各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智慧旅游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涉及的产业融合起来,在信息共享和传递的基础上,促使各自做出相应调整,使产业结构和要素配置达到合理比例。另外,可以考虑利用大数据技术谋求旅游城市、旅游区域间的协调合作,例如考虑与青岛、烟台建立山东半岛“旅游城市联盟”,实现旅游资源和信息共享,城市间形成旅游资源、旅游项目、旅游线路的互嵌式宣传,推动智慧旅游从单个城市建设向城市群、区域性发展,达到城市间游客互换、资源共享、优劣势互补的目的,提升区域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上档升级。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是现代旅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衡量一个城市或区域旅游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就是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建设水平。传统模式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往往难以精确掌握旅游产业各项统计数据,只能通过景区(点)反馈的情况进行模糊统计。依托大数据技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取游客活动情况和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经营主体的行为信息,实现行业监管动态化、实时化;还可以随时掌握涉旅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及旅游企业运营情况,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调整,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
关键词:慢旅游 旅游目的地建设 历史街区 城市记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235-03
Abstract:As a new model of traveling, slow tourism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in Qingdao and it proposes concrete path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he view of slow tourism.
Key Words:Slow Travel;Tourist Destination;Historic District;Memories of City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物质与信息的快速流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快餐”式的生活模式已经完全渗入到每一个都市人的心中,为了追求速度与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这种快餐式的生活模式给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于是慢城以及慢旅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慢旅游就是人们走马观花式旅游的一种重新审视,人们开始思考旅游的意义与价值,改变那种比较传统的旅游模式。
1 青岛市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既有老城区别具韵味的欧陆风情,又有新城区大气磅礴的都市风貌;青岛是“山、海、城”完美结合的城市,山在海边,海在城边,城依山势,海映山色,一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醉人风光。每年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但是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主要是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几个方面论述其问题。
1.1 城市旅游一日游占主导,游客未能深入体验
现如今背包游、休闲度假游等自由行成为旅游者旅游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许多外在条件的限制这种旅游方式还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更多的人为了减少风险,还是会选择报旅行社出来旅游。无论是自由行还是团体游普遍都存在一种问题,就是旅游的步伐很快,不能进行深入体验。慢城提倡的是这样一种行为方式:放慢脚步,敬畏自然,遵循传统,倾向与精神追求。而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最具特色的地方,也就是这个城市的品牌。青岛市历史文化街区较多,街区历史文化较丰富,但是开发时往往定位单一,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街区文化元素梳理不清,导致特色不明显,定位不清晰。如,旅游者在参观浏览整个街区后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不能区别于在别的城市浏览过的其他相似街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还导致街区历史越来越模糊,只有真正研究街区历史的文化学者或学生才能了解,教育普及面窄,对城市文脉的传承与保护有着负面的影响。
1.2 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的不完善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游客满意度,提高青岛市旅游品牌形象,提高青岛旅游产品的口碑,扩大对青岛市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青岛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是以提升游客体验、提高满意度为核心目标,该目标的实现可以有力促进青岛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中,游客尤其是散客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指标。目前青岛市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游客与平台交互式沟通尚未建好,一些游客的需求不能有效的满足。
1.3 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
旅游目的地建设是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城镇建设、道路、通讯、环保等多方面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青岛目前还没有健全的旅游集散中心,很多旅游发达城市和地区纷纷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可以方便在集散中心乘车到达区域内任何旅游景区;游客可以了解区域内各旅游景区的游览线路、门票价格、食宿条件、文化特色等相关信息。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治理是旅游目的地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青岛的旅游环境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大量的各类旅游专业人才,但这也是目前青岛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主管部门普遍困扰的问题,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青岛市旅游的发展。
2 青岛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思路
2.1 挖掘文化内涵,梳理文化脉络
对慢游者而言,旅游不再是购买一些纪念品,拍几张照片,而是要带回来一些故事[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说到底,旅游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旅游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感受与自身文化不一样的文化。青岛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宗教文化与工业文化。将其整合起来建设青岛的文化品牌标识。如,滨海休闲游,体验大海的广阔,沙滩的细腻;崂山道教文化游,体验本土宗教的博大精深;欧陆建筑风情游,体验近代青岛的历史沧桑;青岛啤酒博物馆游览,体验青岛啤酒扬名海内外的辉煌……这些不仅需要企业的积极开发与创新,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2.2 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张凌云[2]等认为智慧旅游的本质是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旅游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智慧旅游基于“跳岛理论”将所有的信息放在一个更强大的信息平台上,形成有效的运营反馈机制,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3 快交通与慢交通有机的结合,满足游客自身需求
距离与时间一直是游客出游的两大基本要素,交通的方便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除非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大于游客心中的时间机会成本,否则在相同的时间下,游客还是会选择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作为自己放松身心的场所。慢旅游就是要求游客能够慢下来体会生活,摒弃自己的日常生活节奏,尝试让自己慢下来[3]。其实是选择“快旅慢游”还是选择“慢旅慢游”,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方式,完全可以根据游客自身的需求。如果游客希望整个旅程都能欣赏美丽的风光并且时间比较充足,那么就可以选择“慢旅慢游”,交通工具火车、汽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游客更倾向于在旅游目的地的享受,那么就可以选择飞机、高铁等比较快捷的交通手段。高铁时代的来临为“快旅慢游”提供了条件,成为沿途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产品组合、旅游新引力新创造的关键。
2.4 结合慢旅游特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旅游产品
体验性与参与性是慢旅游本质的特征,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设计的参与性比较重要[4]。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整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协调老城区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关系,规划老城旅游网络,构建以老城为依托的大青岛旅游框架。开辟老城街道游线,巷漫步,体验纯朴民风与古城沧桑,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领略建筑构筑之历史美,增长建筑知识,领略海域山丘的自然美,开阔胸怀。由于老城区范围大,遗产多,需要有效的旅游规划组织,设置串联遗产的旅游路线,给予适当标示。无论是历史街区、名人故居还是里院都值得游客流连徜徉,这背后许多的历史故事值得去挖掘。青岛历史街区适宜的空间尺度、浓厚的休闲氛围、非常适合慢旅游,需要游客步行或驻足来切身体会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 青岛市旅游目的地建设保障措施
慢旅游的发展不仅包括游客可感知的外部体验,并且需要强大的后台作为支撑,整个系统正常运转要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公共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3.1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在慢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引导经营者、居民和游客参与慢旅游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慢旅游的发展,在重视慢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慢旅游生态城市的建设,以生态休闲城市建设标准为游客提供慢旅游活动得以开展提供保障。政府支持环境保护建设,鼓励环保科技,政府对于慢城理念的宣传,以及相关意识的普及教育,对政策的执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008年奥帆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一系列的世界性节庆赛事的举办为青岛建成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以及休闲城市奠定了基础。
3.2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就是发挥旅游的目的地的综合优势,将旅游吸引物作为主要竞争力的现状转变为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旅游公共救助服务5个方面。 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主要包括专线大巴、公交车以及自行车等公共交通系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指示系统、旅游信息知识系统、旅游信息咨询系统、旅游信息类公共读物以及旅游网站等旅游信息的与查询系统;旅游公共安全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卫生防疫、旅游食品安全、旅游公共秩序维护和旅游消防安全以及特种旅游项目安全等。旅游公共环境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区环境卫生管理、旅游区环境质量监测服务以及旅游公共卫生间建设管理等。旅游公共救助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安全救助、旅游服务质量救助以及旅游行程救助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虽然不是吸引游客来此的关键因素,但是其在游客的旅游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作保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游客的体验值。
3.3 优化旅游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旅游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尤其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建立旅游职业培训时效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增强实务操作能力。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委托高等院校培训、赴国(境)外参加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院校与市劳动就业保障部门、旅游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健全旅游专业的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职业技能考证培训体系。支持从国内外公开招聘有管理经验、有较强旅游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完善旅游人才资格认证管理办法,逐步形成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管理、评估认证机制和专业人员聘用体系。通过专题培训、研修、考察、挂职等方式,大力培养熟悉旅游专业发展规律的党政人才。
参考文献
[1] Ralf Buckley. Tourism Under Climate Change:Will Slow Travel Supersede Short Breaks[J].A journal of the Human N,2011(2):328-331.
[2] 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2.
《宽带接入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各种常用宽带接入系统的组成、原理、测试设计方法及特点,了解当前接入网现状和和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接入网的基础知识、xDSL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HFC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了解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基本概念,能从事接入网通讯设备和线路的施工及维护,为以后的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基于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宽带接入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应于企业的岗位有接入网工程监理员、接入网工程管理员、接入网工程设计师、接入网设备调测工程等,针对这些主要岗位,设计课程标准。
2《宽带接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随着通信技术朝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接入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多种接入网技术层出不穷,满足不同需求的各类人群。随着各类接入技术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各种应用和解决方案的日益丰富,为学生学习宽带接入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近些年许多大中城市如上海、南京等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创建给各种接入技术提供了多样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各种弊端,教师盲目的教,学生茫然的学,一番努力后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学生感到学而无用,企业认为毕业生质量差,从而导致就业率逐年下降。经过深入企业,多次企业调研,剖析岗位能力,制定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的课程标准,将本门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到各个岗位中去。使教师有方向的教,学生有目的的学,这样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目标明确,定位清晰,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宽带接入技术》这门课程的课改工作就是沿着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这个思路进行的,并结合任务教学法,设计教学模块和学习任务。《宽带接入技术》课程共分五个模块,分别是:模块一、认识接入网;模块二、铜线接入技术;模块三、光纤接入技术;模块四、HFC接入技术;模块五、无线接入技术。每个模块有若干学习任务和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制定教学方式。针对该课程中的操作部分也设计了实训项目,共有四个项目,包含RJ45和RJ11接口的制作、光缆纤芯热熔、冷接子的制作及测试和FTTH客户端安装。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