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产业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北京市

[DOI]10.13939/ki.zgsc.2015.46.098

1 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及行业的影响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期,研究体育产业这样一个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对其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体育产业近年来对这个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各产业与行业的影响。

总的来看,近年来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平稳。2006―2012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从60.3亿元增长至144.2亿元,年均增长15.9%。体育产业中制造业行业占比44.4%,服务业行业占比55.6%,服务业行业增加值略高于制造业行业。2012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0.8%,不到1%。

为测算北京市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及行业的影响,本文选用北京市统计局2004―2012年的相应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公式为:

Y=α+βX+ε

其中,X为体育产业增加值,Y为三次产业产值及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ε为随机扰动项。

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由回归分析得到:第一产业β估计值为0.661199,t值为12.21286,R2值为0.955172;第二产业β估计值为26.51459,t值为6.598467,R2值为0.861495;第三产业β估计值为110.4086,t值为10.26986,R2值为0.937761。t值显示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产值均存在显著影响,但β估计值表明这种影响存在很大差异。从β估计值看,体育产业对第一产业产值影响最小,而对第三产业产值影响最大,两者相差超过百倍。可见,在三次产业中,体育产业对发展第三产业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这很可能与北京市体育产业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如前文所述,在北京市的体育产业中,服务业行业的增加值超过制造业行业,这在国内各省市的体育产业中是非常罕见的。但实际上,欧美国家体育产业中服务业行业增加值超过制造业行业的现象却十分普遍。体育产业中服务业行业增加值超过制造业行业的现象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市的体育产业处于国内各省市体育产业的领先地位。

由于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突出,本文继续测算了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各行业均存在显著影响,但β估计值表明这种影响也存在一些差异。总的来看,体育产业对金融业、批发与零售业影响较大,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影响较小。这似乎说明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消费带动能力,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带动金融业、批发与零售业等消费类行业的发展,而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非消费类行业影响较小。

2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其中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及使用方向和数量。投入产出法的主要参数如下:

2.1 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指第j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系数越大,说明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系数越小,说明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弱;系数为0时说明j部门对i部门没有直接依赖关系。

直接分配系数表示i部门的产品被j部门用作中间产品的数量占i部门产品总量的比重,该值越大,说明i部门向j部门提供的中间使用相对较多。

2.2 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指第j部门每提供一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完全分配系数则指i部门单位总产出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给j部门的数量,即反映i部门对j部门直接和通过其他部门间接的全部贡献程度,等于i部门对j部门直接分配系数和全部间接分配系数之和。

2.3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表示某一部门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通过直接或间接关联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投入总量,在投入产出表中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合计。影响力系数反映某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拉动作用的相对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表示第j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

感应度系数表示某一部门增加一单位初始投入时,通过直接或间接关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分配总量,在投入产出表中为完全分配系数矩阵的行合计。感应度系数反映某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动作用的相对水平。

3 从投入产出表看体育产业的特点

为研究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本文根据2007年中国135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体育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并结合其他文献总结出体育产业的以下特点。

3.1 与第二、三产业关系更为密切

从直接消耗系数看,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各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占比分别是0.0768%、49.552%、50.3711%。这说明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是不同的,对第二、三产业的直接消耗明显要大于对第一产业的消耗,表明体育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关系要比与第一产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从行业看,体育产业对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达到0.0531,说明在现阶段,我国的体育产业中制造业占比仍然偏大,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也说明,我国的体育产业与第三产业很多行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关系还不够紧密,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完全消耗系数看,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各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比分别是3.398%、68.0799%、28.522%。这说明体育产业对第二、三产业的完全消耗明显高于对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同样反映出体育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关系更为密切。根据周毅(2005)的研究,1997年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的完全消耗占比分别为5.85%、70.55%、23.6%。与之比较,在10年之后的2007年,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各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比中仍然是第二产业最高的态势。说明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经过10年的发展,但体育产业中制造业的比重仍然偏大,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但从数值上看,体育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比均有所下降,而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比则有所上升,说明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服务业虽然滞后,但还是取得了一些发展,体育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存在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同时也说明,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中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增大,促使体育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不断增强,体育产业的发展最终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北京的情况看,由于北京市体育产业中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制造业,这意味着北京市的体育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可能已经超过与第二产业的联系。如是,北京市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也应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2 影响力和感应度偏低

从影响力看,我国体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属于影响力较低的部门,其影响力系数为0.916362,数值小于1,表明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带动力较弱,还无法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带动性强的支柱产业。根据周毅(2005)的计算,1997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874632。比较而言,在10年后的2007年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已经有所增长,说明体育产业的行业带动性是有所增强的。李遥远、李森(2010)根据中国2002年和2007年122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数值为1.18和1.47,均大于1。如是,则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已经具备较强的行业带动性,并可以成为支柱产业。由于本文采用的是2007年中国135部门投入产出表,与李遥远、李森(2010)使用的数据不尽相同,因此结果也存在差异。但从其他文献与实际情况看,本文仍然倾向于体育产业影响力系数小于1的结论,认为体育产业的行业带动性虽然较以前有所增强,但还没有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感应度看,我国体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属于感应度偏低的部门,其影响力系数为0.343896,表明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推动力偏弱。根据周毅(2005)的计算,1997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38674。比较而言,在10年后的2007年体育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不升反降,说明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推动力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依然没有发挥出来。

综合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明显要大于感应度系数,表明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拉动作用明显要强于其推动作用。以往的其他文献也都验证了类似的结论。从体育产业的性质来看,体育产业是一种最终消费性产业,以提供生活服务产品为主,具有非常明显的最终消费性特点。这个特点或许可以解释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明显大于感应度系数的现象。同样或许是由于这个特点,体育产业在很多以消费为主要手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外需萎缩、产能过剩的阶段,发展内需、进行经济转型正在成为新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典型的最终消费性产业,体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经济转型中很有可能最终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李遥远,李森.中国体育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7).

[2]周毅.中国体育产业投入产出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体育产业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美 体育产业 发展 比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开幕的临近,我国的体育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在此体育发展的黄金盛期,中国体育产业将何去何从,将如何走出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相背离的怪圈,无疑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籍世界最发达的体育产业――美国体育产业的研究出发,探析及结合或解惑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困境,以期对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一、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探究

1.美国体育产业的界定

美国是世界头号体育强国,也是世界头号体育产业大国,无论是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还是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都堪称一流,位列美国十大支柱产业之内。因此,体育产业已经是美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当之无愧的“新贵”,本文首先从其体育产业的界定出发,目的是理清错综复杂的体育产业链,找出它的主体盈利产业。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统计标准和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和的模糊性,美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很难界定,根据美国有关经济部门的统计,体育产业的范畴包括体育的商务活动和体育相关的经营活动。所以,从这层含义上看,体育产业是一个由许多特点各异的子系统构成的集合体。从分类上界定,美国体育产业包括:职业体育产业、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特许纪念品销售、体育经纪人(公司)等。

2.四大主体体育产业各领

职业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以及体育用品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美国四大主体体育产业,成为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职业体育是美国体育产业的亮点,也是美国体育产业中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富有巨大话力的一个领域,传统上分为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管理实行联盟制,即由参加联盟的各职业队的老板组成委员会,负责整个联盟的经营、管理与决策,具体经营工作由联盟选举联盟总裁负责,联盟总裁也称为首席执行官,他对联盟的经营事宜拥有决策权、惩处权及裁定权。体育健身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创新效应”映射的焦距,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使运动器材出现“创造性的革命”,以健身俱乐部为主流的美国健身体育产业日益火爆,其特征体现在,现代化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运动器械发生了质的变化,以羽毛球为例,一只钛合金球拍,重量不到80克,仅为一只羽毛球重量的17倍,但可将球速击至每小时240公里(试验数据)良好的运动器械性能一方面提高了运动质量,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运动损伤产生的概率,由此引发了美国健身锻炼的热潮。休闲体育产业是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法宝,这是由于休闲体育侧重刺激、追求极限和好玩等因素,从而吸引了美国男女老少的眼球,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体育的“摇钱树”。体育用品是美国体育产业的“权重股”,它是美国体育产业中的一个大户,占据目前美国体育总营业额的近三分之一,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器材、运动鞋和运动服三个大类别。

3.体育经纪人良好的“催化剂”作用

查阅美国体育的产业经济史,体育经纪人可谓是功不可没。体育经纪人是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竟赛的订阅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体育经纪人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从客户性质上分为运动员经纪人、体育比赛经纪人、体育组织经纪人等。(2)从经纪活动的内容上包括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经纪、体育保险经纪、体育旅游经纪等。(3)从业务范畴上体育经纪人涉及体育比赛和表演的组织、策划和推广。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发达体育市场,而且也是体育经纪人发展最发达地方,这主要归功于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制度,一个是非政府机构的管理包括NCAA的管理和运动员协会的管理。另一个是政府机构的管理有联邦政府的管理和州政府的管理。这两个系统的管理有效的保证了美国体育经纪人行业各利益方协调运作。

4.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

众所周知,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典型代表,美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这种良好的市场经济外部环境。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生了演化,演化成为一种混和经济,即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共同作用的经济体。此种模式下,没有哪一个产业的经济能游离政府作用之外,政府总是根据需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假如政府能在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博弈中游刃有余,必将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调研美国的体育产业,不难发现美国政府积极推行的各种宏观体育产业政策可谓是恰到好处,比如,给予职业体育“反垄断豁免”、利用税收政策鼓励建设体育场馆、给予职业体育版权保护政策,以及给予业余体育经济资助政策等等。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

1.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

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凸现出严重滞后的困境。据调查,2007年,我国体育产业每年的总产值约为3000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仅为0.7%左右,而美国体育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7%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未能呈正相关关系,脱离了经济发展的轨道。此外,尽管我国的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却缺乏支柱产业,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当前乃至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考虑到我国举国体制的现实,对体育产业利与弊的权衡,本文认为应将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经纪业,但目前四大产业无论是规模、市场运作,还是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2.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根据2000年~2003年对北京、浙江以及云南等七个省市的调查,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构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骨干产业,3个产业门类的增加值之和占各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均超过80%以上,其中体育制造业占的比重最高,按照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体,其所占体育产业的合理值为60%左右,而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总体偏低,这与我国体育人口较少,体育消费理念滞后有关,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又导致行业各利益方的重新资源配置,使得产业结构布局愈加不合理。

3.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

现代体育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是体育与经济高度关联、相伴而行,在经营上实行实体化经营,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像美国的NBA,英国的英超联赛近几年都采取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战略,其成功的运行机制值得我国体育产业界借鉴,尤其是我国的竞赛表演业,然调研并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可以发现虽然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学术界和体育产经工作者们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徘徊在低水平、无序化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上,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比如乒超联赛,我们拥有一流的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外部环境,可是在国内,乒超联赛却是一个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市场,这些现实应引起诸多反思,并付诸相应的对策,当务之急是大力调整抑或是改变现有的体育经营模式,构建真正实体化的经营运行机制。

4.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正是由于这种转型经济,使得我国的制度建设还不成熟,有的制度刚刚建立,有的还没有建立。政府在调控体育产业市场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出台的各种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表明,目前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三、结束语

探究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秘诀,一是四大体育主体产业各领,二是体育经纪人市场发达,三是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相比较而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有: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李诚志:美国体育产业怎么赚钱[J].中国体育

[2]火爆的美国体育产业[J].电子商务.2002 (6)

[3]马铁:体育经纪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体育产业的特点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相关体育产业研究文献的综述,在理论上,寻求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同时,借鉴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条件以及特点,对比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可能存在问题。试图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体育产业 关联度

一、有关体育产业的国内外发展历程

(一)体育产业在国外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下,体育产业的已有了百年历史。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现可迅速增长,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显著提高。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等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济功能上,体育表现的日益强大。体育的产业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体育产业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体育产业的产值在英国已经超过了烟草业、汽车制造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体育产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经济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二)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相对比较晚,但近年来,各种相关政策表明体育产业己经成为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服务业市场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但我们不仅要看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应该认识到当前该产业规模还是较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育产业法制还不够健全、以及体育产业相关人才匿乏,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相关理论

国际上有关学者通过研究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得出有关规律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均国民收入随之提高,在劳动力的转移上,一般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继续转移到第三产业;在三个产业的劳动力分布上,劳动力比重在第一产业呈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尤其体现在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出现相应的上升趋势。这就是配第-克拉克定律。

(二)我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结果看,体育产业仅占我国GDP的0.69%,这与欧美、日本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这一数字甚至比印度体育产业占GDP的1%还要低,这明显不相称于我国的经济大国身份。巨大的商机蕴藏在体育产业中,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体育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在我国已经体现出了本身具有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在总体上看我国的体育产业,没有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发展也较为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在产业体制与运行机制上有待完善,没有相应的体育产业政策与法规,上述不足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体育产业与国际体育产业接轨的进程中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在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以及社会消费上应做有效的调整,积极进行体育产业的开发,对体育产业的巨大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使我国体育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发挥应有的贡献。

三、有关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道路

(一)体育产业是实现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国民不断增长的收入,生活水平相应的提高,在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上,需求必然不断增长。而体育产业污染小、产值高等优点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为社会贡献出较多的就业机会,是具有劳动密集属性的潜力巨大的产业。

(二)学习先进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经验,加快体育产业步伐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体育产业,因此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政府应做好积极推动的角色,广泛寻求各种国际合作,最大限度的支持体育产业相关企业,为国内各种体育品牌的生产以及销售起到促进作用,倡导国际知名品牌与国内企业合作的道路,对国内体育企业的技术以及生产能力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使我国体育产品的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充分挖掘我国民族体育产业,重点发展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

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上,我国的东西部表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西部地区在经济以及体育产业上发展相对落后,就东西部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说,只有发展西部民族体育产业,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充分开发才能改变不平衡的状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因为中国的发展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全球化的效应,我们不仅应看资本的涌入,更应该看到文化的渗透;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上,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西方体育与东方体育应得到充分的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得到传统性是其发展的根本,与国际文化体育的交流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产业得到稳健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是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上的固化造成的,因此,对现有的行政管理及运行体制进行改革,学习国外具有的先进体制模式,进而能够适应国际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的趋势,是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道路。同时,应大力发展民族体育项目,充分挖掘它们具有的民俗性、娱乐性、观赏性等属性,发挥出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化与专业化的整合,对体育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整体上的提升,从而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 白光斌.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01):249-250.

体育产业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035-02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体育强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各种影响,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得到了我国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协同创新不仅在体育产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大力倡导,而且在体育产业管理发展趋势上也呈现出了一种协同创新的特点。协同创新不论是对于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还是实践应用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体育产业管理效益与质量的提高创造了一种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体育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是关于体育产业管理发展趋势的协同创新的研究。

一、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这一概念是由我国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提出的,原本是指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限制,使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具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得到充分尽情的释放,从而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单位之间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找到一种能够适应不同需求的合理协同创新模式,进而为协同创新创造一种有利的氛围与环境。对于不同主体对象来说,协同创新的内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

在体育产业管理中,所谓的协同创新,其实指的就是各个体育产业管理主体之间进行的一种有效高效协同合作,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适应突破协同创新模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对象的合理整合与有效创新,体育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趋势引起的体育产业管理研究以及实践应用协同创新。

1.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是实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主体的协同创新,才能够为接下来的管理协同创新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单一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不同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相互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及政府、行业企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等在体育产业管理上形成的协同创新。

2.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的协同创新。不论对于哪一个行业来说,良好的管理机制体制都是保证行业管理取得高效率的重要保障,对于体育产业的管理来说也一样,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是保证体育产业得到良性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设计与体育产业管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2]。而设计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的时候,要以鼓励政府、行I企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出发点,从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方式,实现体育产业管理效益与质量的提高。

3.体育产业管理方式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的方式非常灵活多变,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方法能够让体育产业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升体育产业管理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4.体育产业管理研究的协同创新。开展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工作是实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其中,进行体育产业管理研究协同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产学研”,能够促进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3]。

二、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意义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合作方式,许多行业或产业都开始在其自身管理中进行协同创新,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因此,体育产业也要意识到协同创新的价值,在体育产业管理中进行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体育产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体育学与管理学等许多学科协同创新得到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全面发展,同时,体育管理的发展也受到了协同创新的持续支持。体育产业管理作为我国体育管理学科中的一个主要分支,是在交叉融合了体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使得体育产业管理理论体系逐渐被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完善。此外,在协同创新下,还在体育产业管理领域中合理引入了企业流程再造、组织文化、战略管理以及知识经济等理论,使体育产业管理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补充。

2.体育产业管理实践应用的协同创新。我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扶持优惠政策,使得体育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了持续的拓展,一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分支领域,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原有体育产业领域的深层次发展[4]。比如,除了加大了开发传统的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等体育资源的力度,而且关于体育产业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和巩固,同时还加快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传媒产业之间的融合,凸显出了新出现的体育产业领域具有的价值。

通过分析体育产业管理进行协同创新的意义可以指导,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将会是今后加快体育产业应用实践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三、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机制

1.内部协同创新机制。体育产业内部各个行业相互之间的协同也就是所谓的内部协同创新机制,指的是调整并优化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让体育产业内部各个不同子行业可以在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创造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5]。其中,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主要有体育组织管理、体育健身休闲以及体育场馆管理,将其与其他体育产业之间形成一种积极互动的合作关系,利用主导产业来引领整个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以其他体育子行业为提托,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通过内部协同创新机制,能够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强大稳定的基础。

2.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产业协同创新可以使体育产业和其他与体育相关产业之间进行互动与交叉而形成的一类新兴产业领域,比如体育产业与加工制造、旅游、建筑、销售等行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其产业协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体育产业企业在原有基础上与其他体育产业企业或者其他与体育相关产业企业创建的新兴产业业务形态等。产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创造产品附加功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共享产业服务与基础设施、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3.管理协同创新机制。管理协同创新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稳定的环境基础,是体育产业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整合协调以及创新管理手段和体制的过程[6]。管理协同创新中还包含体育产业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改革的作用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管理要履行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以及政策支持。其次,体育行业协会要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与信息咨询等服务,将行业自律作用发挥出来[7]。最后,体育企业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部分,要将体育企业的主导功能发挥出来,促进体育企业服务与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为体育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区域协同创新机制。除了上述三点,在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中,区域协同创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区域范围内的体育产业进行合理的整合,实现其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内体育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高[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协同创新作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呈现出的一种发展动向,其不论是对于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完善还是实践的应用都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指导意义。今后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只有找到最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才能够进一步为体育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邢尊明.我地方政府体育产业政策行为研究――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省(级)际政策实践调查与实证分析[J].体育科学,2016,

(1):27-37.

[2] 钟秉枢,郑晓鸿,邢晓燕,等.“十三五”我国足球、篮球、排球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2):7-12.

[3] ,张俊飚,颜廷武.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参与主体的合作博弈及协同创新绩效研究――基于DEA-HR模型的16省份农业

废弃物基质化数据验证[J].管理世界,2014,(1):90-104.

[4] 马卫平,夏漫辉.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述略――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分析[J].体育

科学,2015,(2):3-13.

[5] 邢尊明,周良君.我国地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政策实践、配置风险及效率改进――基于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调查及分

析[J].体育科学,2015,(4):12-21.

[6] 何桂芳.基于品牌生态系统视域我国体育用品强势品牌塑造研究――以李宁、安踏、360°等国内一线品牌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2-46.

[7] 田麦久,孙大光,田雨普,等.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观点摘编[J].体育文化导

刊,2009,(8):1-13.

体育产业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劳动就业 体育产业 就业促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52-02

在世界范围内,体育产业已然成为促进劳动就业的新亮点和突破口。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所对应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都是很多的,这意味着体育产业的产业联系非常丰富。例如,机械业、设计业、服装业等都是体育产业的上游产业,而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设备维修业、体育消费服务业、旅游业等则属于体育产业的下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相联系的众多的上下游产业为促进社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和空间。从社会需求的发展角度看,体育产业对应的是可持续的、刚性的社会需求,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锻造”,它最终会给社会及其经济带来活力和强健的生命力,为社会的长足发展提供持续、强有力的支撑。

一、体育产业能够拉动社会就业,但是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还比较小

体育产业拉动社会就业的力度是很明显的。在国外,1997年美国仅职业体育领域内商业企业的总数已达到34401家,吸纳就业人数达82.82万人。目前,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已达到美国总产值的11%。法国政府也鼓励和引导体育与经济的融合,法国的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其大众体育消费水平很高。在日本,体育健身娱乐业非常发达,国民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也非常高,体育用品的市场规模很大,职业体育发展迅速,其体育赞助市场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社会及市场参与度很高,拉动就业的贡献非常可观。在国内,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较2007年增长16%,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体育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尚未充分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力和优势;体育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较低,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体育市场尚不成熟,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观念有待引导,市场监管有待加强;体育产业各项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体育产业政策体系亟待完善,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匮乏等等。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体育产业带动社会就业的前景依然可期。大众体育消费是刚性需求,需求的刚性和长远性正对应着就业拉动的可持续性。体育产业发展具有较低成本、较低投入、良好的行业渗透性和明显的就业拉动能力。在促进劳动就业方面,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增长的对策

1.要挖掘简便易行的传统体育产品和服务。许多简便易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正对应着社会体育活动中许多实际的需求。它们当中的很多项目,如:跳绳、踢毽、爬山、“打瓦”(此项目是一群孩子挨个出场,按规则以不同的方式用石板将一定距离外的竖立的石板击倒的游戏,此游戏即锻炼身体的平衡性、持久力,又锻炼注意力和智力,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很多地区盛行)、家庭传统手工艺等应该继续发扬推广;很多传统项目可加以创新改造,有些产品可考虑对外出口,如传统的医疗保健产品就具有属地特色和竞争优势,足以赢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的大众体育活动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比较突出,如果在时空方面能得到充分保障,大众体育的消费市场会被极大地激活,形成有效、有益的社会需求,会直接促进社会的劳动就业,并且可以完善社会的就业结构。笔者所在的青岛市核心区可资利用的的土地已很有限,政府在近年来一直推动体育场地的扩展和有效利用的措施,如:鼓励青岛高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投资建设居民小区体育活动设施,废弃厂房改造利用,体育运动设备的多功能设计等,大大提高了体育场地的利用率,缓解了大众体育活动场地短缺的压力。

2.丰富大众体育活动产品、内容。目前,我国完全适合大众体育运动的产品还不多。今后,我国的体育产业应重点在以下领域下功夫:老少皆益的体育用品的开发和生产;室内低成本、低噪音、低震动体育用品的开发;学校体育用品的开发与生产;医疗保健性体育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休闲娱乐性体育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体育咨询、体育中介、体育保险服务;体育防护用品、药品的开发等。这些产品和服务既适应了社会的实际需求,又具有较低的投入成本,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比较可行的选择。这些领域产品的生产需要一定的人力参与,对于低技术要求方面的就业促进非常有利。

3.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政府在资源配置和协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政府不能只是旁观者,各级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调动社会相关资源、力量,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劳动就业。例如,2015年8月在山东青岛(莱西市)举行的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就是政府组织的、旨在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活动。该活动对新材料应用等高新项目的创新、青岛旅游业的拓展、青岛劳动就业将起到孵化和积极的助推作用。

4.要整合高校、科研单位与体育产业相关的资源参与体育产品和服务开发。目前我国高校和相关科研单位对于体育产业的渗透性不强,这是一种很可观的资源浪费。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还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制约着校企之间的合作。民间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和合作也存在不对称和不公平的现象。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在体育产业政策和合作机制上要有所调整和创新,在资源使用和利益分配上也要做好架桥铺路的工作。

5.促进相关行业与体育产业的渗透和互动。要满足社会大众对于体育的增长性和变动性需求。如:体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就催生了很多人们乐此不疲的体育运动项目,攀岩、速降、滑草、高山滑水、江河漂流等,既愉悦了人们的心情,有锻炼了人们的身体,可谓一举多得。而体育活动与科技活动的结合,在满足人们求知欲、好奇心的同时,也塑造了人们良好的身心,值得我们着力推广。服务业的许多领域也可以很好地与健身锻炼结合,例如,服务业与体育产业就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服务业中的很多活动都同时具有健身强体的作用,我们不能将强身健体的领域局限在大规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方面,这是一个刻板的、片面的认识误区,应树立“大健身”的观念,充分发现和挖掘任何可以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要发现那些为人们所容易忽视的锻炼方式,如一些家教专家指出,儿童参与到每个家庭的家务活动中本身就是一项自然而有益的锻炼,此言不差。应关注体育艺术活动,如舞蹈、体操、保健性拳术等,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形式,既能满足大众体育锻炼的需要,也能提高审美情趣,值得推广。

6.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助推体育产业发展。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就是社会保障的不足和休闲时间的不足。在具备了充分的社会保障和合理的休闲时间的条件下,人们自然会积极地投入到旅游、音乐艺术熏陶和身体锻炼等较高层次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去。社会保障程度对于社会参与体育产业程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国外发达国家人们对于体育产业和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与其充分的社会保障是分不开的。要认识到身体保障是对社会保障的基本保障,没有强健的身体,创造社会附加价值的许多重大活动就无从谈起。社会应着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保障促运动”。

7.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制度建设。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完善社会对体育产业活动的监督,促进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法制化,并且要注意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理念,促进国际大众体育消费的交流与合作。

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注重长足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只盯在利益分配方面,这是短视的行为。应做好长远打算,注意以产业的持续、长足发展来为社会提供充足的供给,因为只有充分的供给才能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的需要。体育产业的发展应注意行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应密切跟踪和预测社会对于体育产业的实际需求,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8.要关注世界体育产业的走向。体育产业同教育事业一样,兼具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它们都是社会的永久性产业,具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但产业发展的可持久性除给它带来市场和劳动就业机会外,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竞争激烈化、易同质化的困扰。体育产业的这种特点会给社会就业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并对社会就业产生一定的冲击。近年来,世界文化产业出现高科技垄断化现象,这种现象在体育产业同样会发生。技术壁垒会造成市场垄断,会破坏市场的发育,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发展体育产业、保障社会相关就业的根本措施还是鼓励社会的自主创新,使他们能够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产品,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如:观念性的体育产品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应注意这方面产品的开发,使高科技真正落实到民间。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体育“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1.4

[2] 于美娜.论发展体育产业与增加社会就业的关系[J].体育科研,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