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农业存在问题

数字农业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农业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农业存在问题

数字农业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建设;信息化;分析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6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信息化的普及极大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大幅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效率。另外,信息化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创新思路,促进高校培养模式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需求,培养出更多高层次人才,使他们能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又将带动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1 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首先,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南京农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投入,目前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基本满足正常工作的开展。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原有设备老化,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化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核心机房受面积所限,缺少统筹规划,全校范围内硬件资源利用率偏低,各项应用缺乏扩展空间,学校信息化平台无法全面有效的整合。二是出口带宽较小,网络速度较低不能满足需求,各层级的网络链路设备也有待更新。目前南京农业大学的出口带宽远小于一般的高校。三是网络安全形式不容乐观。南京农业大学校园网采用分段式防护,安全产品互不通信,缺少必要的整合,各自独立运行,导致安全防护能力较低。

其次,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开展的主要业务在内容数字化建设方面,自建或购买数字化学习资源,例如,校内学术讲座课件点播、视频学习系统、各类学习课件等。从总体上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化资源利用率较低,形式单一。目前普遍的形式为Flash 动画、视频录像、PPT以及Web 页面等。且大部分课程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课程模式,缺乏对新时期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这种情况涉及高校的管理体制、教学改革、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信息化学习环境尚未形成,缺少推进的体制氛围。信息化学习环境需要推进教学改革,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国内高校的系统的推动机制。

最后,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方面。南京农业大学通过校园网改造,提高了数据的可复用性。校园网络系统本应整合度较高,但一些业务流程比较杂乱,部分业务部门分割过细,被分割成若干小系统,提高了系统建设的复杂程度。还有,信息化系统不完善,对数据缺乏海量信息处理能力,导致对管理的指导功能较弱。信息化建设组织架构存在问题,缺少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已经建成的系统得不到有效利用。另外,校园二级网站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缺乏统一的风格,亟待规范。自建系统容易出现安全漏洞频出的现象,给校园网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2 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首先,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一要建立“统一服务,集约管理”的数据中心。优化配置服务器档次和数量,改善机房配套设施,合理应用服务器云服务技术,建设虚拟化、标准化的数据中心。共享使用,统一管理和配置,提高基础设施运行与管理水平,减低信息化成本。二要构建可信可控校园网管理平台,完善校园网安全管理体系。提早预防安全漏洞,全面检测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化环境,对网络安全资源进行整合,构成一个全方位网络安全系统。三要筹建万兆校园网工程,建立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在校园网改造过程中,南京农业大学已建立了局部的无线网络,但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需求。未来几年,学校需要建设万兆校园网,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改造工程。

其次,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方面。一要建立基于移动的新时期环境。4G 时代的来临,信息通讯的主要途径已经更新,通过移动信息系统,营造新时期信息化环境,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赢得先机。研发个性化的校园移动信息系统,积极适应各个方面的需求。为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提供一个平台,能够与同事和学生快速沟通。为校园内的老师学生们提供一个周到的电子秘书,实现随时随地用手机报名缴费、查询信息。通过提供优质、方便的信息化个,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竞争力。二要促进全校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新一代学习资源平台,探索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成立专业的技术团队,推动数字资源研发与运营,促进数字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数字资源门户,为学校各个管理及行政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服务。

最后,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方面。一要提升学校网站管理与建设水平,制定学校网站建设规范,对学校及二级单位的技术和内容进行科学管理。二要建立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原则。信息化建设会面临现有管理体制的问题,因此这是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学校需明确网络信息中心的地位与职责,进一步健全高校信息化协调、组织、与管理机制。三要构建学校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校园一卡通应用。升级校园卡,筹划构建校园卡金融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网上电子支付平台。

3 结 语

信息化极大促进了高校管理工作平台的创新,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高高校工作的效率,我国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差异性,很多仍处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性建设阶段,更为深入地探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数字农业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农水:年安排8项,投资计划8.6亿元。重点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扬州段水利工程、农业“三品三创”工程、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综合开发、绿扬城郭生态扬州绿化等工程。

交通:年安排8项,投资计划18.4亿元。重点实施宁通高速公路改扩建、江海高速扬泰段、农村公路改造、安大公路、扬州港“一港三区”、京杭大运河“三改二”、扬州汽车东站迁建等工程。

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年安排17大项,投资计划150亿元。重点实施古城保护与利用工程、运河文化公园拓建工程、瘦西湖新区建设工程、新城西区及广陵新城建设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街景美化亮化及房地产开发等工程。

能源:年安排3项,投资计划28亿元。主要实施扬州二电厂二期工程、电网改造及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等工程。

社会事业:年安排17项,投资计划12亿元。主要实施“双宁”工程、扬子津科教园区续建、扬州职业高级中学(旅游管理学院)、苏北人民医院扩建等工程。

商贸旅游:年安排22项,投资计划36亿元。主要实施京华城中城、扬州商贸物流中心、扬州国际五金城、高邮中国服装城、赛克汽车零部件及商品车物流、扬州长江石化及保税物流中心、扬州港综合物流园区、扬州市公铁水联运物流集聚区等工程。

信息:年安排3项,投资计划6.5亿元,主要实施3G网络、NGN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数字产业社区、数字电视网络平台等工程。

工业:年安排年度投资计划5000万元以上项目112项,投资计划140.6亿元。重点实施:永丰余造纸、顺大高纯度硅材料、宝亿制鞋、中铁宝桥钢结构、大洋造船、顶津饮料、诚德大口径钢管、上汽轿车、实友化工等项目。

数字农业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业 气象服务 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关乎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耕地面积相当可观,而农业也恰恰是最易受天气影响的脆弱行业,作为“安天下”的战略型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农业日趋现代化的走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就必须要符合地域特点、更加精细化的气象条件做保障,农业对服务的需求也正在逐渐提高,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气象工作部门在内容、方法及途径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的发展。

1 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气象的灾害性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气象灾害的应对方式方法相对落后,在农业气象灾害预防的层面上相对较弱,虽然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和气候状况还是基本可以控制和适应的,但还是有很多的气象灾害发生,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给农民的收入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应对气象灾害的观点和手段有局限性,这些灾害由于一些属于不可抗力的灾难,如洪涝灾害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以前大力发展和鼓励人民进行抗灾和减灾的工作,实际上是通过人力、电力和一些物资来换得粮食的总产量。并且这些方法对农民的收入增加起不到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大力发展经济,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倡以减少灾难发生的源头为主、转变养殖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发挥地方特色的长处,在提高产量和生产力的同时,兴建水利,引进新科技手段,多措并举的完成此项工程。

1.2 农业设备陈旧,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在当下这个以科技为主导、以技术引领时代的今天,我国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和市场需求也在发生着空前的变化,我国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气象设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基层气象部门的设备相较于其他部门来说还相对陈旧,现代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较少,依然靠传统的测量手段来作业,技术人员落实不到位,农业气象服务不能同步地跟上农业发展的节奏;当前的一些气象部门仍然靠传统的农业模式为之提供服务,这种紧靠单一的情报服务的模式,早已不能再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从这些方面来看,就需要我们的气象部门从技术方面进行调整,灵活转变工作的方式与方法,根据不同的种植作物提供与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即能更好地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

1.3 传统农业在发展中对气象服务不够重视

在我国的传统农业中,尽管在农业气象监测时有用到一些专业化的监测软件应用平台,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加之各地业务不尽相同,软件的开发还不够全面,覆盖性不强,科技含量低,领域窄,广泛性差,想要尽快全面业务数字化还比较困难。同时,多年来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发现,有很多不符合我国气象法律法规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更会造成很多对农业的决策性问题;而且专业问题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很多大型的农业项目都没有进行适宜性和可行性的检测和分析,农业生产者们对于气象的知识相对匮乏,对于农业的气候资源的认识和理解不全面,因此,导致不能很好地利用它来指导生产。

2 农业气象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1)以开发新技术为主,发展农业气候资源。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农业气象部门服务,农业气象部门要建立一批农业气候资源、湿地气候资源、草原气候资源以及森林气候资源相关数据库。同时,要善于抓重点,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的气象科研,提高应用服务水平,为区域农业建立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

(2)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全面转变服务方式。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覆盖性,能够更好地保障为农业服务,政府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更好地利用科技发展成果,开展针对基层服务对象的系统化气象信息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为基层气象服务提供支持,体现出针对性与时效性的双向结合。

(3)深化理论基础研究。我国当前的农业气象领域仍然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学科,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技术相对有限。未来我国应该加大对农业气象的投入,强化理论知识研究,进一步提示生物圈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研究,农业气象预报的原理、技术方法等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4)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抵御能力。由于一些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存在,对于农业需要更多的是一些如干旱、冰雹、霜冻及暴风雪等,对这些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够减少农业损失,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政府应加大投资,建立气象站、气象所,这样能够更加及时给人民以服务;建立信息平台,可以建立一个短息信息平台,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一些自然灾害。对一些虫害等区域性病害,可以通过前期的预警来更好地减少农业损失。一些科研项目在立项之初,能够更好地把业务及应用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要联系实际情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夯实科研技术,强化业务服务产品的应用与传播,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开拓出多种形式传播渠道、信息载体,把气象科技成果和业务系统的服务信息迅速广泛传播出去,努力使气象为农业服务面向政府、面向大众,面向农业技术人员,面向农民,面向生产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生态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双赢效益,才能使气象真正的为现代化农业所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卿.层次分析法在云南省农业气象灾害权重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33.

数字农业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xx亿元。

四、存在问题:

数字农业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超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建议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数字显示,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农超对接”在我国尚显稚嫩,成长空间很大。2008年底,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而在此之前,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颁布实施。国家提出并实施“农超对接”的举措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应看到,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其中既有当前大制度环境的约束,也有作为“农超对接”主体之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影响。本文试图探析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解决“农超对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发展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水平,以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一、“农超对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及面临问题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21.16万家,比2008年底增长90.8%,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从起步时的技术互助、信息传播,扩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方面的合作,从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经营发展。

但是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在对合作社的扶持过程中,重建设、轻管理,导致许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并不强(赵泉民)。政府对于合作社干预过多。据有关专家对全国多个合作社的调查,合作社理事长提名方式中政府提名的占到了16.4%;理事长身份为村干部和政府人员的占到总数的36%以上(韩俊)。另一方面,合作社也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支持,但截至2009年5月累计安排项目资金只有1.45亿元,也仅扶持了8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另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各地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额为51.4亿元,合作社平均获得的贷款额不足23800元。

2.“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发展“农超对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表现的就是合作社对接难。“农超对接”商机无限,可门槛又太高,不少合作社感叹:对接不上。同时存在物流配送难,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在现实的操作中非常不易。“农超对接”发展至今,落后的物流设施与长距离配送的矛盾依然存在。对接盈利难,合作社应该是“农超对接”的受益方,但总有合作社抱怨没赚到钱。

其次就是约束机制缺乏。一些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合作社中社员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不能履行与合作社签订的协议。农产品价高时,社员就不把产品卖给合作社,但是销售情况不好时,农民却要合作社收购其农产品。

最后是融资问题。“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在与超市对接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经常都不能满足超市的对接标准。

二、对当前现状、问题的剖析

基于当前发展“农超对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

1.合作社主体的缺失。已建立的一些合作社中,政府主导或指导的占据主要地位。一方面合作社建立之后,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导致合作社徒有虚名。另一方面合作社建立之后,政府一退出,合作社就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大大降低。农民作为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降低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2.政府扶持政策缺乏系统规划。政府的扶持政策多是如何建立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后,许多政策便相继退出,缺乏延续性。另一方面,对于合作社运营中的融资问题支持不够。目前许多合作社的困难主要就是表现在融资难,这方面政府缺乏较为可行的措施。

3.合作社规模较小,农民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农超对接”的初衷是减少流通环节,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是确保食品安全,充足超市的农产品供应,满足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需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目前合作社仍处于发展初期,与超市的谈判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加。

4.农户对于“农超对接”的意识不够深入。“农超对接的”的双方是超市和合作社。现实中,双方的主要业务往来都有合作社的相关管理者来完成,农户并不直接参与超市的对接过程中。而农户对接的意识不够强烈。当市场收购价高于合作社与超市的协定价,农户便将产品通过另外的渠道销售。使得合作社与超市的合作产生摩擦,容易出现信誉问题。

5.合作社自身功能不健全。“农超对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功能是完成农户与超市的中介任务。这就需要合作社在具备一般的指导生产、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的功能外,成立协调部门,界定与超市之间的权责关系,确保对接的效率。

三、“农超对接”模式下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建议

基于上文所述,在现有社会环境下,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超对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界定政府与农户之间的权责关系,回归农户的主导地位。现有社会环境下,农民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政府对于合作社的扶持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扶持过程中应把握“度”的问题。现实中应该避免表面上是以农民为主体,实际上却以政府为主导的假相。

2.提高政府扶持政策的系统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应切实考虑合作社真正的需要。加大对合作社融资的支持力度,解决合作社的燃眉之急。加强政府扶持政策的持续性,完善扶持政策的退出机制。

3.建立政府、合作社与超市之间的协商制度,确保对等交易。基于当前现实,有必要建立一种三方协商制度。以合作社和超市为协商的主体,政府进行适当的参与,确保合作社和超市的对等交易。对于保护农民收益具有积极意义。

4.引入非制度因素,提高农户的参与意识,建立动态约束机制。现阶段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合作社内部引入一些非制度因素。如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将一些传统活动引入进来,增加农户的归属感。既能增加已入社农户的积极性,也能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些非制度约束,增加农户的守约意识,确保“农超对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刚.现代农业新引擎――我国“农超对接”开展情况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10(4).

[2]章继刚.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趋势[J].农业开发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