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现状
“十一五”开局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持续高幅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200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3亿吨标准煤,按这个基数计算,即使能源年均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降低至 0.66吨标准煤,届时全国共需消费23.5亿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约10亿吨标准煤。
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据调查,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1.4亿辆。受全球经济影响,尽管2011年产量仅为2655万辆,2012年预计产量还将继续下滑至2459万辆,但保有量仍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年全国电动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
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出,电动自行车正在成为人们日常代步及通行的主要工具之一,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面临一个充电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难题,离网光伏绿色充电站出现了。该充电站采用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组件以及离网充电控制系统,把光能直接转化为电动车充电所需直流电能,无需电网辅助,可应用于任何地点,无需价格昂贵的逆变器。
该充电站易于移动、成本低廉、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作为停车棚使用,充分体现低碳绿色环保的概念。附带上各种宣传资料,可以成为一个广告栏,为城市增加现代与高科技气息。
该充电站具有以下特点:
适合48V的电动车日常充电
独立系统,无需电网供电
快捷充电,无需搬动电瓶或接引电缆
充电优化系统保证在多云等恶劣天气仍可充电
高充电利用率,电池板发电利用率在86%-90%之间
独特的过压保护技术,确保蓄电池的实用寿命
具有充电电流监控和充满提示功能
防雷保护功能防止过大电流损坏或烧毁设备
CCC国家安全认证、CE认证、TUV认证
同时充电数量:6辆
同时停放数量:10辆
充电接口形式:多种电动车接口,满足市场上的各种车型
充电站外型尺寸:长:5m*宽:0.5m*高:3m;充电区域占地面积:16m2
充电站的应用场所
公司企业:员工上班来之后电动车在公司停放一天的时间,有充电的需求
学校:学生中有部分骑电动车往返于宿舍和教室、学校与游乐场所。有充电需求
社区:物业建设此充电桩,中下阶层的家庭生活中,电动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可以省去楼房搬上搬下的体力劳动
公园广场:建造便民设施
商业价值
绿色电动自行车充电站,除了具有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社会意义外,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广告效益:充电站前面、背面和侧面可以加装商业广告牌,起到良好的广告宣传作用
成本回收:充电站可以面向充电用户收费,收费方式采用自动投币形式,用户每投一枚一元硬币,可以充电一小时到两小时,按照充电接口为6个,平均每天充电人数为20人,充电站每天的充电收益约为20元,年收益为7200元,充电站投资为3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5年。
结论
本案例为某公司2×600t/d光伏太阳能玻璃生产线的技术经济分析报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属于可再生能源,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政策的。光伏太阳能玻璃又称超白压花玻璃,用于制作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面板,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件之一。首先,对国内外光伏玻璃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并对市场前景进行风险分析与预测。
考察项目的建设条件,产品覆盖范围,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情况,供水、供电及水文地质资料等。另外,当地的政策支持也很重要。其次,各专业相互配合,设计项目总体规划,厂区布置;讨论确认详细具体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及相关配套设施与配套工程等。本项目每条600t/d光伏太阳能玻璃生产线配套4套玻璃直线双边机自动中转机结合连续式水平钢化炉生产装置。最后,根据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系列技术资料,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技术经济分析报告包括详细的文字叙述和精确的数据与图表,以及总平面布置图等。最后汇总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使投资方和审批方一目了然。
2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经济分析报告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技术分析与计算,提出技术的可行性及先进性。通过对产品成本、盈利能力、投资回收能力、贷款偿还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等进行综合测算与分析,最后提出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技术和经济依据,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1)严谨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可以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2)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避免土地浪费和技术冲突等,节约建设成本。
(3)周密、先进的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及合理的设备选型,是产品质量和产量及成本的保证,优质、高产、低成本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4)专业、精准的经济核算对企业的盈亏平衡、投资收益等财务评价,可反映项目的资金回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不再是让企业一拥而上的“香饽饽”,产业发展陷入低潮,产能过剩成本增加推广难度加大等发展瓶颈开始显现。
面对困境,国内光伏企业如何度过难关?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光伏行业“自救”,开拓内需市场成为政府和业界的共识,启动国内市场或成光伏产业发展新引擎。
国外光伏市场市场萎缩
据媒体报道,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领导的内阁正式签署了光伏补贴削减提案,光伏补贴削减幅度高达30%,并将从3月9日起正式实施。
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双反”调查后,今年2月中旬,拥有800家成员的德国太阳能经济联合会预计也将在3月份向欧盟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此事尚未尘埃落定,2月29日,德国总理内阁正式签署了削减光伏补贴的提案,削减本国光伏补贴的幅度高达30%,执行时间也从原定的4月1日提前至3月9日。
德国市场动荡与补贴降低对长期依赖欧盟市场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造成重大打击,业内悲观情绪弥漫。迪思普研信息咨询公司高级市场分析师廉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德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2011全年的光伏装机规模达到7.5吉瓦,仅2011年12月份一个月份就新增装机容量3吉瓦,这样的装机速度与德国制定的2012年全年3吉瓦的装机目标明显失调。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削减补贴来控制国内装机速度,减轻补贴带来的沉重财政压力。德国光伏市场波动与政策环境的改变,对长期依赖出口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非常不利。”
同一时期,美国也一直并未停息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目前两家国内最重要光伏企业尚德和天合已经成为美国“双反”调查的重点对象。3月19日,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也将作出最终的定论。“一旦调查结果成立,国内光伏企业将陷入被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的处境。而随着当前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降,组件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高额的关税将把国内很多光伏企业的产品拒之美国市场门外。”但廉锐同时强调,“美国光伏市场前景太大,即使征收高额税收,国内光伏企业也不会轻易放弃美国市场,而税率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提高了美国当地运营商的开发电站的成本。美国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的同时,也是以延缓美国太阳能产业发展为代价的,造成一种双输的局面。”
尚德电力投资者关系经理张建敏表示:“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就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上游有美国原材料制造,设备制造,下游有中国制造优势,大家的分工协作共同推动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并不存在中国企业向某一个国家进行产品倾销的现象。目前,太阳能迎来了大规模应用发展契机,整个产业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技术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太阳能产业也将向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些才应该是中、美、德共同关注的地方,而不是贸易战。”
据了解,美国将会对天合、尚德征收不同的关税标准,但幅度不超过40%,对国内其他国内光伏企业征收超过100%的惩罚性进口关税。
众所周知,欧洲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绝大部分光伏组件都是出口到欧洲,因此,欧洲光伏市场的政策变化和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国内光伏组件制造商的生产经营情况。
与此同时,美国光伏企业申请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组件实施“双反”调查,导致中美光伏贸易战爆发,中国光伏企业进军美国受阻。国际国内市场的恶化导致国内光伏企业陷入产业发展的低谷。“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德国的光伏政策对全球光伏产业都有重要的影响。”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目前国内光伏企业的出口处于低潮期。由于受欧洲各国削减光伏补贴的影响,整体市场需求有所放缓,这导致严重依赖欧洲市场的国内光伏企业出口受到巨大冲击。
据德国经济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德国新增太阳能光电市场份额的60%由德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占有,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只占21%;到了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份额达到60%。而德国企业份额则缩小至1 5%。“德国市场2012年肯定会萎缩,公司会下调对德国市场的出货量。”阿特斯阳光电力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认为,市场中品牌厂商的占有率会上升,而小厂将会被淘汰,这也会加速国内二、三线厂商退出光伏市场。
据了解,在国内大型光伏厂商中,除了阿特斯外,尚德、晶澳、英利、天合光能、晶科等一线厂商德国市场的出货量占比均超过30%。
沈宏文说,“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在当前经济低迷,产业发展陷入低潮的情况下出口下滑幅度较大。”
国内光伏企业多途径避险求生存
德国等欧美国家对光伏政策的调整,使得光伏市场的大门逐渐向国内光伏企业关闭,倒逼国内光伏企业“转身”,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谋求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到海外建厂,转向新兴市场成为国内光伏企业选择的方向。比如,中东、北非等新兴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填补欧洲市场需求萎缩留下的缺口。
壳牌、BP、雪佛龙等公司在这些领域已经进入商业运作阶段,但鉴于全球经济影响、公司投资战略及新能源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原因,国际大石油公司对新能源的投资时起时伏。
BP公司
BP于2005年建立了BP替代能源公司,计划10年内在太阳能、风能、氢能和联合循环发电机技术方面投资80亿美元,雄心勃勃地打造全新的BP绿色能源公司,2005年BP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企业之一。2010年,BP对新能源的投资超过10亿美元。但2010年以后,受美国海上漏油事件影响,BP直接支付的善后成本和罚款达420亿美元。
为迅速获得利润回报,BP重新把投资重点转向利润丰厚的化石能源领域,如非常规油气、深水油气等,剥离了获利慢、非核心的风电和太阳能业务。但是,与油气业务相近的生物燃料技术一直是BP关注的重点。
此外,BP还是欧洲和美国两个全球最大氢示范项目的能源合作伙伴,拥有超过40年的制氢经验、超过10年的汽车加氢站试运营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了众多的氢能示范项目。BP与中国科技部合作的氢能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已在北京建成中国首座加氢站,并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能够为100辆汽车补充燃料。
壳牌公司
壳牌石油公司新能源部成立于1997年,在全球大型能源公司中拥有最多的新能源业务。2006年以前,壳牌一直都积极投资新能源业务,2000~2007年在太阳能、风电领域投入的资金超过20亿美元。但是,由于其在新能源上的布局过于分散,没有形成集中优势,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成本方面都不具竞争力。
2006年,壳牌的太阳能业务部门退出了晶硅太阳能市场,2009年暂停了风能、太阳能和水利开发等项目。在全球经济影响和公司投资重点的影响下,现今壳牌重新重视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
2011~2014年,壳牌计划在全球新增投资1000亿美元,并将天然气、生物燃料作为投资重点。本着结合自身优势,投资既符合发展趋势、又有可见利益的宗旨,壳牌近几年在新能源方面重点发展生物燃料。
与其他公司积极投资风电不同,壳牌致力于发展风能领域业务,协助客户实现风电工程精细化管理,使风电行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种投资战略对壳牌来说,无论风电发展前景如何,壳牌在这一领域都能保证稳赚不赔。
雪佛龙和道达尔
雪佛龙公司2010年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此外,该公司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热生产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雪佛龙公司便涉足地热产业。并将其地热能利用重点放在地热发电领域。凭借位于菲律宾的Tiwi和MakilingBanahawfMak-Ban1两大地热项目,以及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Salak和Darajat地热商业生产,雪佛龙公司成为全球地热开发领域的领先者。
与BP和壳牌纷纷撤出光伏领域不同,道达尔逆流而上,积极投资光伏领域。2012年底,道达尔与中国三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这是道达尔首次进入中国光伏市场,旨在提前在中国布局光伏产业最下游的太阳能电站项目。
在光伏产业整体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与光伏制造环节相比,光伏电站项目在整个产业链上仍然能够实现稳定的收益,道达尔认为光伏市场前景广阔。
启示
当前跨国公司进行的战略调整,既反映了综合性能源发展战略的内涵,也表明了利益优先的倾向。在缓慢而又方向明确的世界能源结构的演变中,积极把握能源发展走向,在过渡阶段,既更好地发展传统能源,提高当前的竞争能力和绩效,又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发展新能源,为未来的能源竞争和企业永续发展提前布局。国际石油公司发展新能源的经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战略的制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原则。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始于2006年,各大石油公司纷纷投资新能源领域。当年正是国际油价低迷时期,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发展新能源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新能源的广阔前景及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寻找新的商机。
2008年以后,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 bbl,石油公司对新能源的热情稍减。2010年美国页岩油气的突破性进展,又让各大石油公司找到了储量丰厚、价格低廉、市场需求大、利润空间广阔的油气领域,2010年之后纷纷撤出并不擅长的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转而重点投资自身核心的油气业务,新能源只保留与油气密切相关的生物燃料项目。
在油气仍将较长期占据能源消费结构主体的前提下,各大石油公司大部分的投资都将倾向于利润丰厚的油气领域。
2.建设综合性能源公司,抢占战略制高点。能源供应将向新能源发展是大势所趋,各大石油公司在保证传统能源投资的前提下,积极投资新能源领域,为适应能源结构的变化夯实基础。此外,还未雨绸缪地及早抢占能源领域制高点,为未来能源竞争和企业永续发展提前布局。
关键词:光伏;金融服务;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光伏行业现状
光伏发电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目前主流太阳能电池是晶体硅电池,其产业链包括从硅料提纯、铸锭切片、电池片制造到组件制造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下游发电系统集成安装、发电运营等发电业。根据欧洲光伏协会(EPIA)统计,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0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0GW。目前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前5位国家为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西班牙。
我国光伏发电2009年以前一直增长缓慢,主要用于偏远地区或特殊供电领域。随着政府陆续出台金太阳工程和特许招标等鼓励政策,尤其是2011年10月正式公布光伏标杆电价,我国光伏发电迅速发展,2011年新增装机陡增到2GW,累计装机达到3GW,成为世界第6大光伏装机国。与之相反,我国光伏装备制造行业发展迅猛。2007年至今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10年后电池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经超过35GW,当年产量达16GW;预计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将超过40GW。SolarBuzz公布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10强企业依次为:First Solar(美国)、尚德(中国)、晶澳(中国)、英利(中国)、天合(中国)、茂迪(台湾)、晶显(台湾)、新日光(台湾)、阿特斯(中国)、Sun Power(美国);其中中国大陆有5名,中国台湾有3名。
自2010年10月起,全球光伏装备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产业链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组件四个环节的价格至今下跌均在60%以上。2012年以来价格下跌趋缓。近期,由于美国双反制裁导致美国市场对非中国制造电池片的需求增加,引起电池片价格小幅反弹,但不具可持续性。本轮周期带来了行业震荡。2011年底至今,Evergreen Solar、Solon、Solar Millenium、Odersun等海外光伏巨头相继宣告破产,曾经世界最大电池片生产商Q-Cells于2012年4月递交破产申请。国内也接近全行业亏损,尚德、英利等亏损严重,LDK甚至出现运营困难;大量中小光伏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但总体来说由于国内生产成本较低,行业情况相对好。
二、产业现状分析
1.产能过剩引起价格下跌。本轮价格下跌是由产能严重过剩引起的。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9GW,而组件产能近50G,过剩严重。与常规能源及风能、核能等平价上网的清洁能源相比,光伏发电成本高,尚不能实现平价上网,市场发展严重依赖各国的补贴政策。随着德、意、葡等欧洲传统光伏大国的补贴减少,新增需求减速,进一步加剧了产能与需求的矛盾,导致了价格持续下跌。
2.国内光伏产业凸显制约因素。(1)光伏产业投资过热,供需失衡,产能过剩。(2)主要硅料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电池和组件90%以上销往国外,两头在外极易受国外政策干扰。(3)很多企业研发能力和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4)多数中小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劳动密集和盈利能力薄弱的环节,抗风险能力差。
三、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1.产能过剩将持续。2011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已超过30万吨,可转化为近50GW电池产能。Solarbuzz预测,2012年全球组件产量将达53GW、新增库存约10GW;与欧洲光伏协会(EPIA)预测的2012年全球最乐观40GW新增装机相比,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
2.国内光伏市场启动,欧洲市场增速降低。2012年2月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也明确了光伏的上网政策目标,2015年累计装机达到15GW。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2011年国内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业界普遍预期2015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可能达到近20GW。受欧债危机及光伏装机价格下降影响,欧洲各国补贴政策大幅减少,市场增速将放缓。EPAI预测2012年在乐观情形下欧洲光伏新增装机约为21GW,略低于2012年的装机量。
3.成本下降与平价上网。过去5年欧洲光伏装机成本已下降50%,2011年最低装机成本达1.85欧元/瓦。预计到2020年装机成本有望再下降35%-51%。过去3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超70%,2011年平均水平为1美元/瓦,预计2012年将再下降13%。2011年,意大利、塞浦路斯等光照条件好的国家已实现居民用户平价上网。预计2012年德国、西班牙等大部分主流光伏国家都将进入居民用户侧平价上网。2013年到2015年,中国、意大利等主流光伏国家将大规模进入工商业用户平价上网的时代。
四、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1.坚定不移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之一。预计随着光伏系统成本的不断下降,可很快实现平价上网,光伏市场前景广阔。而在全球高科技电子领域,中国光伏产业是为数不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新型产业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历程:(1)科技创新;(2)产业导入;(3)快速发展;(4)产能过剩、技术提升、成本下降;(5)行业整合集中;(6)持续健康运营。目前价格下跌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和技术进步。金融系统应继续坚定不移的支持产业发展,帮助企业转危为机。
2.选择性支持重点企业,促进产业整合集中。金融机构内部应建立完善的风控机制,可参考“名单制”管理的方法,选择性支持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与品牌效应的重点企业,支持其利用先进产能在市场中扩大优势地位,促进产业的整合集中。
3.严控新增产能,重点推动技术升级改造提升。金融机构应完善光伏信贷政策,除极少数先进技术改造项目外,严控新增光伏产能贷款,防止行业继续盲目扩张。同时在具体操作中,利用信贷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好技术储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4.重点支持光伏企业下游电站建设,拓展全产业链。为应对行业过剩危机,金融系统当前应重点支持有实力的光伏厂商向下游拓展,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一方面可通过终端系统建设拉动其组件、电池产能的消化,为其产品提供市场保障;另一方面电站作为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光伏企业的收入结构,提升光伏企业的盈利水平。
5.近期加大流动性支持,提升企业“造血能力”。目前在光伏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可加大对重点企业流动性支持,帮助其提升“造血能力”,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