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产业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产品 服务
一、按管理体制分类
1.体育的主体产业。以体育资源为开发直接进行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它是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发挥与体
现。主要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咨询业、体育资产经营业等。
2.体育相关产业。以体育娱乐为载体,向消费者间接提供各种用品与服务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主要有体育用品、体育经纪与、体育新闻与媒介、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体育建筑等相关产业。这些产业现在基本上不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控制下发展。
3.体办产业。体育行政部门或单位利用某些体育资源为弥补经费不足所进行的各种生产和经营活动。如体育场馆出租、餐饮、宾馆、票务会务等。
二、按体育产品的物态分类
1.体育用品业。(1)体育服装业。为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运动项目适用的运动鞋、袜、帽、盔、服装、手套、护膝(腕)、背包等的生产与流通业。在世界各国,运动服装已成为服装系列的重要产品之一,不仅为运动员所用,而且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市场前景十分宽广。(2)体育建筑业。为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维修的行业。各类大型运动会都要兴修与改造一批体育场馆。每个城市都要建筑几座大中型的体育场馆供公共集会和体育比赛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在学校要修专用的体育场馆,在居民社区也要修建一定的体育设施,所以体育建筑业应得到充分的重视。(3)体育器械业。为各种体育活动提供运动、健身、娱乐器材的生产与流通业。如各种健身器械,武术器械,各种球、网、台、板、拍、支架、篮架,各种运动用车船,水上、冰雪、登山运动设备,塑胶跑道、体育比赛的计时、记分设备等,种类极其繁多,是体育产业中产值最高,也是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另外还包括为了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或国民体质健康的科研仪器行业,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医疗器械中转移过来的。(4)运动饮料业。为了满足人们运动前后特殊营养物质摄取而开发的专业饮品业。由于运动饮料很容易被日常生活接受,并形成习惯,所以这类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很大。
2.体育服务业。(1)体育竞赛表演业。通过体育表演或运动竞赛向社会提供观赏、娱乐的行业。投资者提供资金组成俱乐部等形式的经济实体,招聘教练员,选拔运动员,进行训练、竞赛与表演,收取门票费、运动人才转让费、电视转播费、广告费等,也可以通过开发体育无形资产,接受赞助和发行纪念品等活动获取资金。(2)体育健身活动业。利用各种体育设施,由体育指导员为健身健美活动参与者提供组织管理、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术指导、医学监测、运动康复,帮助其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收取相应酬金的经营性行业。(3)体育场馆租赁业。向企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或个人出租运动场地和设施,收取租赁金的行业。这类场馆可长期出租,也可临时借用,可做体育活动用,亦可用于非体育活动,如会议、考场、文艺演出等。(4)体育养殖业。体育比赛用的种马、种鸽、种犬、种牛等动物的养殖与训练的行业。(5)体育会展业。为体育工作会议、学术会议、运动会、新闻会、培训班、展览会、博览会等活动提供各种会议会场、餐饮、交通、会务服务的行业。
三、按消费者的参与动机分类
1.体育健身业。包括健身指导、健美减肥塑身、体育旅游、体育康复、体育疗养等。
2.体育休闲娱乐业。为闲暇消遣者提供运动娱乐的服务行业,如台球厅、轮滑场、保龄球馆、跑马场等,收取门票或活动费,这类产业提供的是场地和器材设备以及维修和管理等服务。另外还有运动游戏,如各种球类游戏、车船运动;极限运动,如蹦极、攀岩、滑翔伞等;水上、冰雪活动,如漂流、潜水、滑雪等。
四、按经营、集资方式分类
1.体育彩票业。国家主管部门以筹集各类大型体育运动会举办资金、资助社会体育活动等名义,所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或文字的、供人们自愿购买并能够证明购买人拥有按照特定规则获取奖励权利的彩票行业。体育彩票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一种特殊商品,它是计划行为和市场行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对立统一,不能完全市场化。
2.体育赞助业。以体育部门、体育活动为赞助对象,赞助方与接受赞助方之间以支持(金钱、实物、技术或劳务等)和回报(冠名、广告、专利和促稍等权利)交换为中心,平等合作、共同得益的商业行为。
3.体育广告业。利用各种运动会或赛事或其他群众性体育活动作为广告载体,将企业、产品名称与运动会(体育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树立企业形象、促悄产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等使厂商获取实际利益,使体育部门获得竞赛费用的业务活动。广告是大型运动会的主要资金来源。
4.体育育节目电视转播业。指举行体育赛事、文艺演出、集会等公众活动时,许可他人进行电视转播,主办方由此可能获得报酬的权利。电视转播权属著作权的范畴,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是体育场馆、运动赛事、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收益来源之一。
5.体育经纪人业。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或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者之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竞赛、商务活动等事宜的订约媒介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纪组织。体育经纪人主要从事体育比赛的策划、组织、宣传,各种与体育比赛有关的商务活动,如赛场广告、电视转播权;作为运动员的人,帮助运动员开展各种商务活动,如签约、转会、形象开发、财务收支等;参与体育活动中各种经济到纷的调停、仲裁、法律诉讼等过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产业;竞争力;实质;提升策略
引 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近年来,体育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热点。河北的经济发展中,体育产业也表现出了强劲势头,河北的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河北体育产业还没形成独立的产业,它的起步晚,规模小,竞争力也不如发达的省份。如何尽快提升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查阅相关文献,首先阐述了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实质,接着分析了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现状,最后根据河北省体育产业现状特征,有针对地提出了几点提升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以期促进河北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1、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实质
比较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实际就是比较体育产业的生产力。不同国家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比较,是比较的国家体育产业的效率、生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有就是在自由贸易下,各国体育产业终端产品销售的竞争力。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优势主要为我国体育产业终端能够生产出让消费者持续喜爱和接受的产品,以此可以满足体育产业的经济收益。
2、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1)体育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体育产品包括体育表演、体育用品、体育设施以及与体育相关的文化精神方面的产品。体育产品的开发力度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体育产业水平。目前,河北省对体育产业的本体开发相对注重,但是对体育文化精神方面的服务开发还不够,对体育产品的商用价值和相关产业的潜能挖掘力度不足。体育用品的出口看似上升,但是大多数都是来料加工,不能再国际市场中站住脚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河北省对体育产品的开发和对品牌的打造力度相比于发达省市和国外大企业还有很长一段差距。
(2)体育产业里缺乏管理经营人才。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河北省政府忽略了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视,现在的体育管理人员数量偏少,而且质量不高,绝大多数都是要么只懂经营不懂体育,要么只懂体育,不知道如何经营。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要既懂经营又懂体育,这样才能在体育产业实战中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动力。目前河北省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经营能力不够,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不高,对市场经济的形式分析不够,竞争力薄弱,这影响了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
3、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提升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阐述,供各位同仁参考借鉴。
3.1 注重居民可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的提高
体育产业是一项特殊的产业,无论是观赏体育比赛还是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都需要时间上的保证和经济的支撑。城镇居民是体育产品的消费的主体,所以在保障收入的前提下,要提高我国居民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提高河北省居民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时间和经济比例。
3.2 注重加大体育产品的供给能力
体育产业主要是用来满足人们对于健身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一个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由消费来决定,因此发展体育产业,最根本的动力就是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要从消费者出发,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把体育产业不断做大,推进河北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
3.3 注重推进体育产业营销能力
营销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营销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体育产业,就要做好体育市场,营销就是将体育产业推到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河北省体育营销要做到把握体育产品的性质、消费群体的特征、市场的需求变化,然后制定相应的业务目标,通过营销技术把体育产品推向广大群众,实现体育产业的发展。
3.4 注重整顿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要发展河北省体育产业,就要理顺体育产业里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对主体的监管力度以及内部的协调性,政府退出体育产业的行政垄断,对不公平的行为要进行打击,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提高河北省体育市场的运行效率,确保体育产业中各主体的利益,实现共赢局面。
3.5 优化体育产业要素配置
从体育要素来看,体育产业是体育要素的市场表现。通过培育大型体育企业、龙头企业,形成体育企业集团,克服小规模,低效率现象,优化体育产业劳动力要素,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3.6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体育健身和休闲业的发展
体育基础设施是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所以政府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可以进行融资对扩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延生范围,让更多的百姓可以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的效率,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认清目前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寻找适合河北省自身特点的,有助于提升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推动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而促使河北省体育产业在全国体育产业领域乃至全世界都能能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谭丽君,等.援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1):45-46.
[2]李颖.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5):90-91.
关键词: 体育产业;网络文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02-020 引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美国体育产业的年增长值能够占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而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则达到了11个百分点;反观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仅有7个百分点;贡献率与美国差距则更大,仅为美国的十六分之一[1]。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我国的体育产业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因此,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进程,发展体育产业的潜力,借助新的平台推动体育产业的不断更新,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1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意义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而体育产业中的多项分支产业,都具有明显的文化产业特征,比如,竞赛表演类体育项目、体育赛事转播、电子竞技产品等的开发;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体,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和个人电脑的广泛普及,网络也成为各种产业开展的新领域,因此,网络文化产业也就无可代替的成为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国务院2010年3月颁布的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提出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种网络产品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因此,合理借鉴网络文化产业的的有效载体,不断研究体育产业理论边界,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形成新的体育产业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2]。
2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途径
2.1 构建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 任何方案的施行,都需要理论基础做支撑,因此,要告诉重视体育产业与文化网络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架构,以体育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作为理论体系,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定位。首先,在国家政府的角度,要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做好体育事业的分类管理,形成多种形式共存的体育产业发展局势。其次,在社会的角度,形成多元的网络体育文化产业服务体系,提升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促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2.2 网络科技技术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将能够发挥体育产业创意资源的积极效应,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体育产业的信息资源建设。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以来,体育赛事的转播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文化产业来实现,因此,将网络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有效的转化为体育产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中重要生产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体育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体育产业的科技信息含量,是体育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就要使体育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高度融合,高度关联,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突破行业壁垒、地域限制、推动体育产业的网络化,按照市场化的模式,使体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促进体育元素和网络文化元素的融合 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加强重大国际比赛的传播,多画面,多角度的展示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发挥体育品牌功能,这是网络传播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随时随地”,“任何信息”能够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无障碍、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的传播,使消费者能够及时的获取各种资讯。
2.4 注重电子竞技业的发展 网络动漫产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是未来体育产业进入“体验营销”发展的一大趋势,玩家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体验到体育明星的风范。我们可以将“电子竞技运动”理解成: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正是因为电子竞技运动这样的内涵和功能,国家体育总局才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将之列为中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在wcg2011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中国队以1金3银1铜的成绩仅次于韩国队,位居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消费者的加入,影响到与体育文化产业最密切相关的青少年群体,发挥体育产业的号召力,给电竞产业的发展带来发展生机。
2.5 打造多元体验的体育产业 在网络社会化的的背景下,打造多元体验的体育产业,例如,我们可以通过X360系统的kinect来观看ESPN的众多体育赛事节目[3],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观看比赛的的同时与其他观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发表自己对比赛结果的意见以及发起各种投票等。因此,大众参与是体育产业消费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特征的消费人群对体育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一致,而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众多的小体育文化族群[4]。因此,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归根就是满足这些系体育文化族群的需要,特别是互动式的体验需求。在增加体育文化产业自身内涵的同时,合理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满足体育消费群体浏览、观看、评价、讨论、下载等各种需求,完善体育产品的体验需求,发展真正的网络体育产业,打造体育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杨帆,齐琳.体育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公布,2万亿市场待唤醒[N].北京商报,2010-03-25.
[2]阴涛,周勇.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体育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6(4):36-42.
关键词:西部;体育产业;现状;对策
在我国,体育产业虽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其发展迅速。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等消费,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这给我们体育界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新世纪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和政策基点。并且,我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刚好这个时期处于世界体育产业的高速全球化发展推广时期,大大加快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推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但西部地区人的意识和环境的制约作用,导致起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因而,西部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良好的机遇开发体育产业。正确认识发展西部体育产业的意义和制约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相应地采取有效的促进措施,探索出发展西部体育产业的新思路。
一、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观念陈旧视野狭隘
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改变的先导,不从根本上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其他一切改革都只能流于形式。西部地区其经济特征是原始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国家向西部地区大量植入现代工业的要素,但这些要素一开始就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运行的。因此,西部地区的许多人缺乏商品经济的环境熏陶,表现出商品观念淡薄,对市场机制、商品信息等反映迟钝,与之相应的是对一些经济现象不理解、不接受。他们习惯于计划体制模式,对市场的建设工作不善于付诸实施,制约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
2.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开发
西部地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和优惠政策上。因此,体育产业应在这几方面下功夫,可是目前西部体育产业的经营范围却十分有限,仅就项目而言,延袭多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未得到开发。如体育旅游、体育观光、漂流、攀岩、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和比赛等,没有成为体育产业收益的增长点。
3.人力资源缺乏,体育科技水平低
人力资源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教育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给社会体育和体育经济的管理与发展带来巨大阻力。体育产业方面人才奇缺,西部地区只有两所体育专业学院,并且近年来才开始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其它的院校有极个别的涉及体育产业的培养,但是起点较低,科技水平相应十分低下。
二、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培养体育的龙头企业,建立西部特点体育产业体系
(1)改变体育资源开发模式战略
对于资源的开发,在我国向来有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两种模式。所谓资源导向是指开发资源的根本依据是当地是否拥有资源,而基本不考虑是否有需求、有市场。在这种导向模式下,开发者注重的是资源的特征、价值及各种技术性很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决定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这是一种传统的生产导向型的观念。所谓市场导向强调的是市场的存在与否及其规模和结构特征是决定资源开发规模、指向和层次定位的基本依据。它是一种以消费为中心的现代观念。在现阶段,更多的人坚持在开发资源时,要考虑的第一位因素就是市场是否存在。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因而长期以来开发的基本思路往往立足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1]。这种典型的资源导向型战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西部地区要想获得较快的发展,不是不要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而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对当地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从资源导向型逐步转向市场导向型战略,即要从简单着眼于当地资源搞开发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确定具体的开发内容,培育和提高所开发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2)体育文化资源与产业相结合
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节庆活动、西部自然景观及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开发,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作为当前产业化发展的重点。
(3)建立体育社会化的服务体育
开展群众体育社会化体系过程中,重视西部各个区域的侧重面,明确地区体育产业化重点和方向,逐步形成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体育产业化发展路子,要搞好体育市场研究,使体育产业尽快走上市场发展体育市场经济,要提高本地区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体育市场的建设,规范体育市场活动主体行为,规范体育市场经济秩序。
(4)构建以城市为重点、民营化、外向型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2]
在大力发展西部体育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构建符合西部体育产业特征的模式,以城市为重点选择非均衡和民营化发展模式。民营体育产业是非国民经济的命脉,可以更多的引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加大发展民营体育企业的力度,培育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体育企业或混合经济的企业,把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最后建立外向型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投资资金的外向,尽可能创造和改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把引资作为发展初始阶段的重要措施,争取更多的外来投资。第二方面,消费市场的外向。可以大力发展受欢迎的以体育旅游、野营、生存训练、攀岩、摩托、汽车、少数民族体育为内容的体育产业项目。利用这类消费的可迁移性,将外地的消费能力融入本地消费市场。消费市场的外向,既可以提高市场消费水平,又可以带来先进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消费观念,引导产生本地的体育消费群体。
2.发展西部体育产业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体育旅游
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状况复杂多样、条件恶劣,开发程度较低。因此,许多山岭、河流、森林和草原多处于原始状态或近似原始状态,这为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绝好的场所。仅以自然保护区为例,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926个,西部地区占有283个席位,其中国家级41个,省级138个,市级43个,县级61个,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0.6%;在保护区面积前十位的省、市、区中,西部就占有6席,、新疆、青海、甘肃分列前四位,占全国保护区面积的68 6%,而云南则以拥有108个自然保护区而位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3]。西部地区有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促进了体育旅游的发展,但过分开发其体育区域至使大量游客涌入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不容忽视,如河流源头区域的生态破坏往往会给整个流域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后果。因此,西部地区的体育旅游必须在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等的指导下,逐步摸索、积累经验,充分发挥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促进作用。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中介组织,为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支持
中介组织是体育与资本市场沟通的桥梁。我国许多体育企业不敢进资本市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不熟悉资本市场运作规律,而传统产业上市公司不愿进入体育产业的重要原因也在于不熟悉体育产业的运作规律。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中介组织。一方面,扶持和引导券商、证券评估、审计、法律、咨询等中介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吸引全国的优秀券商和中介组织为西部服务,帮助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向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推荐优质的体育产业项目,引导它们进入体育产业,实现二者的互通互惠、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晓华. 对西部大开发中体育产业化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56-58.
[关键词] 奥运经济 后奥运 体育产业 效应
2008年无与伦比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对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国体育产业从2001年北京奥运会筹办直至成功举办期间,奥运经济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奥运会后如何基于奥运经济效应的特点理性地审视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对于促进我国后奥运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一、 理性认识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状况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我国体育产业在经历福利型向消费型、一家办向大家办、事业型向经营型、行政型向社会型的逐步过度后愈发呈现生机勃勃发展的景象,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喜人。具体表现为:体育用品市场继续蓬勃发展,基于北京奥运会高等级赛事的竞赛表演市场加速发展,其他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科技和咨询市场、体育彩票市场等体育市场形成规模市场的体系日趋成熟;包括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的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社会投资办体育产业的态势发展很快,涌现出一大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企业集团。
在北京奥运会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充分肯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的同时,要理性的认识我国体育产业奥运筹办期间发展的现状。首先,我国体育产业在整体还处于发展的起步与过度阶段,还未完全适应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对于国家GDP的贡献率已达1.5%以上,而我国的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不足0.5%。体育产业在整体结构也不尽合理,体育用品市场的产值占到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而在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传媒与广告市场等方面,有着与发达国家较大的差距。其次,我国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主导整个经济体制的大环境里,经营机制受制于相应配套的国家政策与法规,直接导致产权不清、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第三,我国的体育产业还表现为基于东西部地域经济差异而引起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特征。无论从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的竞技体育,还是作为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条件的体育场馆,以及体育系统企业的经营收入水平、区域的体育消费水平看,东部地区都是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二、继续发挥奥运经济的注意力效应,谋求我国后奥运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奥运会愈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与其包括TOP等计划迎合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扩张特点密切相关。奥运经济投资者都是着眼于全球发展趋势和商品扩张覆盖更大范围消费需求的企业。要继续充分发挥奥运经济的注意力效应,一方面利用北京等地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焦点效应,倾力打造北京发展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北京在筹办奥运会期间投资2800亿人民币倾力打造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继续在体育产业软硬件上适当投入,以谋求北京的体育产业对于全市GDP的贡献1.7%向3%的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目标迈进。在此模式下,长春的亚洲冬运会、广州的亚运会、深圳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我国积极申办冬季奥运会的举措,均可有效地构筑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要把握奥运注意力经济的阶段性特征,预防 “马太效应”、“低谷效应”,着力发挥北京等地区体育产业获得高速发展的空间和效益,并通过北京的示范作用辐射全国,谋求我国其他地区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继续发挥奥运经济的借势效应谋求我国后奥运体育产业发展
在继续发挥北京奥运经济的借势效应时,要充分挖掘奥运经济的催化剂作用,正确处理加快北京体育产业和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关系,建构我国体育产业整体上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以抓住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在总结运行奥运经济适应国际奥委会的运行规则,把握其领域清晰、层次清晰、市场清晰的需求特征的理论基础上,加大成功经验的宣传。在体育产业方面,既要加大硬件环境的建设,又要加强体育产业软件的建设。尤其要充分发挥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在体育产业、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等专业人才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政策与市场运行等软环境方面的建设。并通过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等法规对奥运标识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全民对体育产业的法律保护意识,优化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培养体育市场的培育力度,优化、完善我国体育市场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由于体育消费不属人们必需的生活消费,体育市场不会自然形成,加上其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因此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去开发和培育。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通过社会媒介正确的引导和宣传的竞技表演市场初步大规模形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健身娱乐市场、体育旅游业、体育中介业等体育产业核心市场,在拓宽体育市场的基础上,优化我国体育用品单一发展的体育产业结构。
四、继续发挥奥运经济的品牌效应发展我国后奥运体育产业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较之于以往历届奥运会可口可乐、柯达等国际驰名品牌,北京奥运会孕育了我国的联想集团以TOP伙伴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历程,体育产业方面也有李宁等民族品牌积极参与。并以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积极发挥奥运经济的品牌效应加速我国民族品牌迈向国际驰名品牌的进程。
首先,要求民族品牌的塑造必须做好正确的市场定位。民族品牌的塑造必须审视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充分利用体育人口递增的趋势,定位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进行品牌塑造,并通过品牌推动市场寻求回报。在立足民用化的体育产业品牌的基础上加大品牌的社会化力度,在拓宽体育市场的基础上获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其次,民族企业要博采众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建构国际品牌。比如体育用品产业要着力于体育用品开创的新空间,并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以打造民族品牌。在体育用品具体的设计思路上打破惯性思维模式,增强产品的新材料、新工艺等科技含量。像运动服除了在运动场所穿着外,能否与生活便装、工装甚至时装结合起来,这需要在款式、面料与辅料的搭配和纺织技术上都要有新的突破。
第三,我国体育产业在塑造品牌时要注重体育产业的工艺、管理制作过程中的标准化和营销过程中的标准化。只有在实现我国民族品牌自身产品技术更新和质量保证时,在以上两方面实现标准化,并从标准化的角度进行产品营销、推介,从而使自身产品与国际相接轨的同时实现品牌的驰名化。目前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加工国,也是独立生产体育用品种类最多的国家,但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产品却很少,其中能为大型赛事所用的就更少。在注重体育用品的工艺标准化的同时,在营销时要借鉴诸多奥运会TOP计划合作伙伴的营销策略,注重自身企业文化与奥运文化的有机结合,制定系统的、长期的企业营销战略,在战略的高度谋求我国体育产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栏14-奥运经济与效应.《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8
[2]武军李咏涛:后奥运经济及其效应探析――奥运经济问题研究之一[J].生产力研究,2007.(8):6-8
[3]余非齐卫军:北京“后奥运经济”的风险分析及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8.(1,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