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

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

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出版体例 信息传播 搜索引擎 中美比较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3-0061-04

1 引 言

从事学术写作教学与学术论文翻译一线基层工作多年后,在美国研习第二语言写作研究时笔者发现,凡美国著者和编者们,在写作与出版学术论文时,无不通晓美国国家或者行业的写作与出版体例。如基本体例:芝加哥体例手册——CMOS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作者、编辑、撰稿人必备(简称《芝加哥手册》);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体例——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Style);美国心理学协会体例——APA(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Style),并且绝大部分美国高等院校、学术界普遍采用MLA,APA和CMOS学术体例标准。

同时,笔者发现国内著者和编者们却并不通晓国家制定的写作、出版标准规范——《 GB 7713 》(《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和《 GB 7714 》(《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以下简称《GB》),因此,有人强烈呼吁国家制定中国版的《芝加哥手册》[1]。但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关于引文著录的标准性文本,《GB》作为国家标准向全社会颁布推行已经多年……”[2]。

《GB》“鲜为人知”的普及现状与MLA、APA、 CMOS在美国学术写作出版界普及程度很高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使现在“存在”的国标“隐身”, 没有在学术研究的主体中发挥本身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思路

信息传播学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故事都是信息,它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由于体例标准具备传递性、共享性、 时效性、真假性、依附性、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Shannon, 1948)等特性,必定属于信息的范畴,所以其构成必定包含信息源、内容、载体、传输、接受者。

1987年颁布《GB》,2005年进行修订——说明《GB》信息在信息源、内容、载体等信息构成中没有出现问题,那么,我国广大著者与编者未接受需要的写作、出版体例信息,就唯有在传输环节出了问题(图1箭头所示)。

所以,本课题组希望通过对比美国标准信息传播的案例,找寻我国《GB》信息传播环节出现的问题,为《GB》信息在我国著者与编者间广泛、深入地普及提供参考性建议。

3 研究起点

众所诸知,一个普通的学术作者或编者,完成稿件后,均需要参考写作或出版标准规范。在多种间接信息获取方式(如图2所示)中,接受者首先会诉诸于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帮助。先获取基本信息,之后才进一步链接到相关学术机构主页、个人主页或者订购电子资源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信息接受者(广大著者与编者)“首要”并且“最重要”的获取标准的方式。反过来看,互联网搜索引擎也是传播《GB》信息最重要的方式。

通过对比研究互联网搜索体例相关信息的难易情况, 可以发现我国体例标准从信息源至接受者链条上脱节的节点,是如何影响《GB》的普及范围。

那么,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我国《GB》与美国体例MLA、APA、CMOS信息排名和数量如何呢?

4 研究步骤

首先,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笔者要选取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引擎搜索。Alexa排名 (网站的世界排名NNT流量)是当前统计和世界排名较为权威的网站访问量评价指标,每三个月公布一次新的综合排名。排名的依据是用户链接数(Users Reach)和页面浏览数(Page Views)三个月累积的几何平均值。所以,在选取被调查的引擎时,采用网站浏览率Alexa的数据。通过对比研究Alexa公布的2010、2011、2012年3月份美国与中国搜索引擎首位排名,确定我国搜索引擎为百度(3月信誉值(Reputation):4859801),美国为谷歌(3月信誉值(Reputation):363777)。

其次,确定两国使用各自排名首位的搜索引擎后,我们要获取普通作者在搜索引擎上欲搜索体例标准时可能输入的相关关键词。为此,随机在线抽样调查350名作者与编者,得到7个频度最高的关键词:论文指导、写作标准、写作规范、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文内标准、参考文献标准和学术论文结构标准。

最后, 2012年3月31日,通过在百度()与谷歌()搜索引擎上输入中文与对应英文的7个高频关键词,分别得到与关键词模糊匹配的多个搜索结果。在搜索结果中,挑出含有与《GB7713》《GB7714》或MLA、APA、CMOS精确匹配的标题(Title tag)或描述的条目,将首次提及、二次提及的排名名次绘制成表1和表2 。

5 研究结果讨论

表1和表2客观、清晰地反映出我国与美国在写作、出版标准体例信息在互联网传输的差异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5.1 信息排名

为了更清晰地看到两国国家写作、出版标准体例标准信息传输上的差距,我们仅提取表1、表2的排名信息,绘制成表3。

表3反映了相比美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信息,我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标准在互联网上的获取度很低。首先,相比谷歌搜索的匹配条目排名靠前与较小的间距跨度, 所有百度搜索到匹配条目排名整体靠后,而且,首次提及与二次提及的排名间距跨度很大。其次,中文七个关键词中五个关键词的二次提及排名都在50名之后,甚至有极端案例。如:输入“论文指导”关键词时,百度搜索到100名还未有任何《GB》相关信息。所以,基于获取第三条信息很有限的情况,课题组没有再进行第三条关键词的搜索。而谷歌搜索第三条美国体例标准MLA、APA、CMOS信息时,搜索结果不仅是排名靠前,而且信息数量大,出现频率高,间距跨度小。

5.2 信息单位

百度搜索到与《GB》相关的信息单位有:百度文库、百度学术、百度百科、长江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豆瓣社区、个人博客、枫叶教育网等。以百度搜索引擎旗下的网站为主,占到总信息单位的43%。

谷歌搜索到的与美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MLA、APA、CMOS相关信息的单位有: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首都社区大学( Capital Community University)、加州大学图书馆(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科乃尔大学图书馆(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学生研究服务网站(A research guide for )、心理学相关网站()、试验资源网站 (),以学术研究基层——大学机构为主,占到总信息单位的64%。

5.3 信息更新

相较于更新较快的美国体例标准版本,例如,普度大学公布的是MLA 2009 翻译写作手册,我国体例标准信息的网络更新比较缓慢。我国《GB》2005年修订版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只出现了2次,其余均是1987版。这样,著者与编者通过搜索引擎可获取的标准信息容易滞后。

6 结 语

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区 农村 互联网 社会道德

互联网正以很快的速度在我国农村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2007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己经达到5262万人,其中新增网民2917万,年增长率达到127.7%。据笔者实地调查,即使山区农村的经济和地理条件很差,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而互联网在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影响也日渐突出,并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一、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影响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几个主要特点:

    (一)初期性

    互联网对山区农村来说,由于普及率还相当低,因而影响面较小。在道德方面,人们主要是看到了对青少年的影响,而较少看到对成年人的影响。从区域上看,目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心及周边少数农户,其他未开通互联网的农村基本上处于隔离状态。在农民外出打工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留守人口,特别是留守儿童,通过进城或到乡镇中心上网与农民工联络。显然,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非主流性

    从有关调查情况看,目前山区农村的主流媒体是电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取得了较大进展,部分村已经开通电话和有线电视,没有有线电视的村,用上了卫星电视接收装置。人们在劳动之余主要通过电视了解外界信息。此外,农民工外出打工本身也是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一些现代道德观念通过电视和外出打工经历逐渐传入山区农村。相比之下,互联网还是非主流的影响途径。

    (三)正负混合性

    人们经常将互联网比作双刃剑,就是说它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在山区农村,网络开始应用到课堂教学、远程教育、课外阅读等教育活动以及农村基层行政工作中,在义务教育、继续教育和民主法制观念的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青少年在课外上网,以网络游戏为主,既耽误了学业,又朝着网瘾发展,进而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如言语粗鲁、顶撞师长,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乃至出现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学校是否进行教育引导以及教育引导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受网络影响的性质。

    (四)产生更大影响的潜在性

    一般而言,今天的山区农村青少年中,有较大部分将成为未来的农民,他们现在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影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农村人口的道德价值观念.一些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树立起来的道德观念,在互联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迅速地被消解或否定,形成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如暴力游戏导致的青少年暴力倾向、网络黄和视频导致的青少年性早熟和性犯罪倾向、网络诈骗现象导致的青少年诚信意识淡化等等。

    (五)应对措施的不成熟性

    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方面一般都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各地党政部门都启动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并以新农村建设试点为依托尝试了一些利用互联网对广大农民开展教育的做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客观地说,当前应对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影响的措施还很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山区农村各类人口对互联网的认识模糊和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的力度不大。山区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有的没有看到互联网的经济价值,有的根本不了解互联网为何物,有的则简单地将互联网看做洪水猛兽。而山区农村青少年要么缺乏互联网知识,要么只看到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只有少数受到了学校或家长的教育引导而将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文化监察大队等机构权力有限,人员不足,经费不足,技术条件有限,难以贯彻有关管理制度。

    二、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应对互联网影响的对策

    在充分认识互联网对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社会各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将应对互联网影响作为山区农村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价值,积极建设山区新农村道德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媒介宣传教育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在山区农村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一味拒绝和隔离互联网并不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长久之计。因此,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有的农民通过电视等渠道间接地了解到互联网的有关情况,但往往只有两个事实在他们头脑中产生了深刻印象。一个事实是,有的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得了经济效益;另一个事实是,许多青少年上网导致学业无成或道德败坏。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山区农民对有网瘾的子女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要么因高压控制而导致激烈冲突,要么因自由放任而导致青少年网民越走越远,成为互联网消极作用的产品。可见,教育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是解决青少年网民道德教育难题的关键。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很难从切身体验中掌握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的方法,所以只能通过电视等现有主流媒介教育他们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先期受益者的积极性和示范作用,做好互联网推广过程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话使用 通讯设备 通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44-02

一、高校学生的电话通讯使用情况

在这个科学化、高效化、一种动态化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大学生,手机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种媒介,手机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娱乐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与朋友、家人的沟通媒介,如果应用好的话学生可以给高校教学、科技的开发与科研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方便快捷的电话通讯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通讯工具的选择也产生了差异,有些学生就喜欢用一些牌子的手机,例如苹果。有些学生认为手机能打电话就行,就选择一般的。有些学生则喜欢那种智能化、游戏化的手机。

这样的差异,这样的选择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时间不能把握。有好多高校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学校就会制定一些方案解决这个问题。针对通讯工具在学生日常使用的时间为基础,罗列出其优点以及学生使用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策略,最后总结出了针对学生自己在使用手机这个通讯工具的有效方案。

二、关于通讯设备

通讯设备,分为有限通讯设备与无线通讯设备。无线通讯设备主要无线网络、无线网卡、无线网桥、还有一个天线等。有线通讯设备主要就是介绍关于专业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解决一些专业问题的通讯转换设备。

关于高校中我们常见的通讯设备工具有电话,电脑,传真机室内无线电话等。而从广义上看,电视,收音机,卫星信号发射机和接收机,还有无线工业控制系统,雷达,声纳等等,都有通讯电路的模块在里面。从单工上面讲,我们家用的电视遥控器,空调的遥控器等各种各样的遥控器。从半双工讲,有对讲机等手机。从全双工讲,有手机,计算机卫星电话,家用电话等等。

像当今经常所见到的免费WIFI,这是作为无线保真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一种较短距离的无线技术。还有我们使用的电磁波这也是一种无线电波而非其他实验设备间的通讯。它的优点就是快速简单的安装,不受地形或其他环境的影响可以很大程度的满足用户在通讯距离和通讯速度上的极大满足。而我们的电磁波也由麦克斯创立了电磁波理论,这也是电磁波机具影响力的。还有一个3G的通讯设备,这个通讯设备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3G的通讯设备是指第三代的数字通信设备。这个设备的发展时不长,从开始到现在也就十几年左右。3G通讯设备能够有效的处理图像、音乐等以多媒体形式的而且这个通讯设备提供了好多信息服务。也生产出了好多高大上的产品。例如:通讯耳罩,通讯仪,还有智能控制器等一些通讯软件等。

三、高校电话通讯的设施及管理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每一项事业都是蒸蒸日上的发展,而我们的通讯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做好通讯管理的工作,全国有关高校的总机管理与服务提供的有益于我们学生的经验,认真总结高校通讯工作现状。而我主要说明关于电话通讯设备的管理。

对于一些高校的电话通讯一般分为内线电话与外线电话。而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需要用内线电话,如果需要与外界沟通联系,方便开展业务则可以用外线电话。对于高校的工作人员手机也是通讯设备的一种,作为学校的任职人员,手机应该尽量保持24小时的开机,这样方便与领导联系,方便与学生联系。对于学生在手机这方面的管理,我在下面会说到。

第一、上课前将手机放入讲桌上的篮子里。据数据调查对于二、三流学校的学生有30%的学生上课都会看手机。所以第一点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可以在进教室上课之前将自己的手机放入规定的位置。这是手机通讯工具的一个缺点,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高校电话通讯的管理。虽说当前手机已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好好利用手机这个通讯工具。

第二、学校多组织一些关于通讯工具的利与弊的活动。这样活动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真实的体验到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心中到底想要每天过的只是为了玩游戏而去玩手机,还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去利用手机。

四、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发展等都是顺应时代。快捷的通讯工具,无论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大街上,满满的通讯工具随处可见。而在高校中电话通讯设备及管理的介绍上面已经介绍了一部分,学生用的手机也就只有三个用途:接听电话、玩游戏、上网。目前现在有超过75%的学生都已经不再把手机当成一种通讯工具,而更像是一台电脑,不仅能玩游戏,还可以上网聊天、学习知识等。而且手机比电脑更轻便,方便使用。这些都是手机通讯工具的优点,而每件事,每个东西有利必有弊。虽说这么多优点,但对大学生来讲,手机的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利与弊 信息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信息技术多元化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随着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日益普及和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其良好的交互性、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通过直观的感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提升学习兴趣与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然而事物总存在两面性,有其利必有其弊。只有通过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式新颖、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逐渐进入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程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书本和板书的缺陷,应用声光、闪烁、色形及色彩变化、图象的翻滚、定格、声响等效果创设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静态的物体和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让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由静止到运动、由分散到合成、由视觉到听觉都能完美结合。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可以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变得具体形象;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的全过程,变得生动可感知……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创设情境,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使之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增大信息来源,扩展教学内容。网上信息丰富而新颖。由于互联网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新丰富的前沿资料,得到最新最全面且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文、图、声,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使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从而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节约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多媒体课件,一般在课前把所有的授课内容做成幻灯片,上课时不但能顺序播放,而且还可以通过“超级链接”的功能,随时看到其他的幻灯片或其他的文件,还可以链接到网上,十分方便快捷。互联网的应用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教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必然有它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知道了它的弊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才能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课件制作费时费力。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更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目前,对于不少教师而言,尤其对一些老教师,甚至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计算机的操作水平都不是很高,但是为了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制作更漂亮的课件,就要采取更高级的多媒体手段,这样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会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仅仅一节课的课件制作,老师们就要花上一两周的时间,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而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故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

(二)内容多,流速快,不利于学生作笔记。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教师板书时间,故而也加大了信息量,加快课堂节奏,但欲速则不达。大部分老师都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整个教学过程信息量大,而一张幻灯片的容量又是有限的,图片和文字很难都放在一张幻灯片上,内容不会像板书一样一直留在屏幕上,给学生做笔记造成不便,更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从而造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扼杀了学生创造的机会。而且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还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的疲劳,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课件内容华而不实。课件是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的灵魂之一,在设计、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时,应始终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毕竟课件的制作首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往往一味的追求美观,设置了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容易过分地强调华丽的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使学生只顾看新奇而忘记所要表现的实质问题,分散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的制作应遵循实用的原则,摒弃课件中华而不实的部分。

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上网;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37-0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对人们的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形成了终生性、全方位、跨时空的学习方式,做为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从目前中学生上网情况来看,他们热爱上网的热情不断高涨,但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主要目的是娱乐、游戏,甚至是浏览,这样的上网意图使得他们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影响了学习,拖跨了身体,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家长都会“谈网色变”,设法使自己的孩子远离网络而后快,殊不知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们对网络更加好奇,心理更加叛逆,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使网络成为他们学习的良师益友呢?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他们。

一、开诚布公,陈破利害,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

网络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让孩子们勇于接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用合理的方法使用网络,就会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如果我们一味地采取“堵”的方式,就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让孩子直面网络,把网络作为一个普通的新生事物,耐心地向他们讲解网络的构成、工作原理、使用价值,以及我们使用网络的利与弊,让他们在全面正确认识网络的基础上,能够以崇高的道德心权衡利弊,合理地进行每一项网络活动。

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上网心态

一些调查资料显示,过于迷恋网络而无法自拔的孩子,大多都是情感较孤独,缺乏亲情交流;思想负担重,想摆脱压力,逃避现实;缺乏成功感,总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的孩子。为了寻找情感寄托、释放压力和寻求自我表现,他们就会寻找一些脱离于老师和家长之外的空间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而网络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虚拟的自由空间。通过网络交友,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心里话;通过网络游戏,他们可以成为叱咤风云的强者;通过上网,他们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无休止的唠叨。在网络空间里孩子找到了能够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情感寄托和自由。因此,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与孩子充分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值,做孩子的良师,更要做孩子的益友,让他心灵和情感得到充实和满足。另外,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正确看待网络,在向孩子们介绍网络的利弊时,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甚至要多讲网络益处,少说其害处,多从正面引导,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上网心态。尤其是对学生尚未接触的不健康因素,尽量不要提前道破,以免误导他们的好奇心。

三、带着问题去上网,形成健康的上网目的

目前,尤其是初次上网的中学生,普遍缺乏即定的上网目的,上网意识模糊,他们一上网,不知识自己该干什么,只有盲目地东点西击,那儿抢眼点那儿,最终在胡乱的点击中被一些不良网站俘虏了。另外有一些中学生,他们是有一定的目的,那便是上QQ聊天或是玩游戏、听音乐,甚至是浏览,抱着这种目的上网,他们的网络活动就不会健康,更不会收到正面的、良好的效果,只会增强对网络的不健康依赖感。作为家长和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网,比如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尚未弄清楚的问题,把网络当词典,当百科全书,去一些教育教学网站,在与网络不断的交流与沟通中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得到正体验,体会到网络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正能量,从而形成健康的上网意识,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四、方法指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作为中学生,已经有了从小学三年级至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对网络已经有了初步的操作技巧,但这远远不够,家长和老师更要在学生上网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必要方法和技术指导,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完成任务的质量,增强他们的自我成就感。

五、固定上网地点,限制上网时间,养成严格的时间观念

目前,除较偏辟的农村外,已有很多家庭配备了电脑并接通了互联网,但由于家长对网络的偏见,不让孩子与网络接触,加之散布于城镇各个角落的不法网络经营商见钱眼开,不按法律规定制止未成年人进入,因此孩子们上网时间大多集中在双休日及节假日,上网地点主要集中在网吧,离开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他们会像脱僵之马,无拘无束,为所欲为,在这里待的时间越长,就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损害。反之,如果家长做到了以上四点,把自己的孩子收留在家里,给其一定的时间在自己的监护和指导下上网,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满足对网络的好奇和渴望,同时也解决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六、把短时间的益智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奖励

身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童心未泯,喜欢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坚决彻底地将孩子与电脑游戏隔绝开来,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这样也只会使孩子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家长可以将一些短时益智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奖励,在孩子出色地完成包括学习在内的一些任务,或在某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时,允许他们在短时间内玩会儿游戏,这样,不但有利于缓解他们的压力,调节他们的情绪,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和学习做事的积极性。

总之,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来说,无视网络存在或敌视网络,都是不合时宜甚至错误的,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让他们正视网络,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合理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成为他们当前以及终生学习的平台,才是我们每位家长和老师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