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塑料污染的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TG1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塑料作为化工原料应用,在提供给人们生活便捷的同时,对环境也带来许多危害。随着我国塑料产品的大量使用,废旧塑料也急剧增加,“白色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突出的问题。废旧塑料垃圾被填埋,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浪费资源,1万t的废旧塑料侵占土地约667m2 。废旧塑料不易降解,自然界没有能消化塑料的细菌和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土壤,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特质,污染地下水源。塑料废弃物的焚烧,如聚氯乙烯燃烧产生氯化氢(HCl),ABS、丙烯腈燃烧产生氰化氢(HCN),聚氨酯燃烧产生氰化物,聚碳酸酯燃烧产生光气等有害气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二、废旧塑料回收现状及问题
随着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作为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措施,普遍受到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这方面工作起步早,已收到明显的成效,我国有必要借鉴其经验。
1、国外回收现状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广泛研究。作为世界塑料生产第一大国,目前,回收利用废塑料包装制品占50%,建筑材料占18%,消费品11%,汽车配件5%,电子电气制品3%,其他占13%;按塑料原料品种分,所占比例分别为聚烯烃类占61%,聚氯乙烯(PVC)占13%,聚苯乙烯(PS)占10%,聚酯类占11%,其他占5%。日本是塑料生产第二大国,20 世纪80 年代,其年均废旧塑料排放量占生产量的46%。可见,废旧塑料的回收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日本是能源短缺的国家,所以,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持积极态度。日本于1997 年制定了容器包装回收法规,要求消费者将废物分类,而各省市将之分日回收,再由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再生以向政府领取营运资金。日本国内垃圾都被分门别类,放进透明袋,在指定日由回收公司到指定地点取回处理,送到工厂;而塑料瓶将被加工成衣架、垃圾箱等日常用品,相当实用。2000 年欧盟有8 个国家回收了超过50%的包装用废塑料,他们是荷兰、瑞士、丹麦、挪威、德国、瑞典、奥地利和比利时。据“欧洲塑料制造商协会(APME)”统计,欧盟2006 年回收利用废塑料约1220万t,占总量的43%。欧盟委员会于2006 年9 月强行通过一项法案,以提高回收塑料包装废弃物的目标比例。新法案把原先确定的回收15%塑料包装废弃物的目标提高至22.5%。对于塑料原料的回收再利用,欧洲委员会建议达到的目标是100%。在整个欧洲大陆,以瑞士的塑瓶回收最为成功,回收率已达8成以上。英国塑料制品的年回收量逐年增加,1995年英国塑料回收总量仅为11.25万t,2001 年塑料回收总量增加到29.5万t,塑料回收增加率年均达到了23.2%。意大利的废塑料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4%,其回收率可达28%。除上述国家外,法国、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在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上述发达国家在推行废弃塑料回收再生时,一方面通过立法明文规定企业、个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则通过社会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保和回收利用的意识。
2、国内回收现状
我国塑料原料十分短缺,进口量大,与此同时,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率却很低。废塑料处理和回收有利于解决我国塑料工业原料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2008年,我国塑料消费总量达5 194.4万t,居世界第二位。同年,国内废弃塑料回收量约900万t,回收率约22%;进口废塑料707万t,回收总量达1600万t。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再生塑料市场。在国内,我国废塑料回收网点已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从事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及加工的企业和人员数量庞大且稳定增长,主要是以个体户和农民为主,也有一些其他行业投资商。《中华人民共和国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GB/T 16288-1996)》对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标志做了明确规定,标准中做了界定的回收塑料品种包括聚酯、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其他。
3、我国废旧塑料回收问题
(1)回收利用量不足
2003 年,我国的塑料制品产量达到1651万t,如果算上小型企业,保守估计超过2500万t,2012年又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若按塑料制品中有20%为可回收塑料计算,则我国可回收塑料废弃物每年约有400到500万t,而这还不包括企业生产中产生的边脚料和没使用过的残次塑料制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中提出,到2005 年国内要达到回收废旧塑料500到600万t,然而,我国2003 年回收的废旧塑料却只有200万t。
(2)回收政策不健全
废塑料回收利用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但目前我国在宏观层面还没有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综合规划,中国塑料工业协会再生塑料专业委员会2004 年成立,目前有专业经验的专家、学者还比较缺少,很难对行业发展做出全面的规划;各级政府很少有对废弃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和再加工企业扶持的具体政策;缺乏废塑料分类技术规范。社会对废塑料行业缺少理性认识,一些政府部门与广大民众将再生塑料制品看作劣质产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废塑料回收再生行业的发展。
(3)回收管理归属不明确
目前,全国至少有2 000 多万人从事个体废品收购,规范和管理好这支队伍是回收工作的重点之一。据了解,目前废塑料行业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等共同管理。因为行业归口不明确,致使缺乏行业指导、技术规范。所以应尽早确立归口部门,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与之密切结合,从而建立起全社会的回收体系。
(4)回收存在质量及环境破坏问题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行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许多地方出现作坊式废旧塑料回收加工点,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技术匮乏,其结果是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在包装废物中的纸类、金属类和塑料瓶等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和自发的回收利用,但回收利用价值不大的塑料包装袋没有得到较好回收,进而对环境造成污染。除此以外,因缺乏有效领导和协调,一些回收企业的污水未进行处理就地排放,地下水质受到影响。
三、废旧塑料利用现状及问题
1、废旧塑料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回收后的废旧塑料,需要经过不同的技术处理实现塑料制品或材料的再利用。
根据处理的种类不同,可以将现有的废旧塑料利用技术分为两大类:单品类塑料聚合物处理技术和多品类塑料聚合物综合利用技术。单一塑料聚合物处理技术是指根据不同种类的塑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制定不同的加工处理工艺,单独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中包括简单再生技术、物理改性技术等。多品类塑胶聚合物综合利用技术是指针对于成分复杂不易分离塑料制品,或者混合后处理效果好的塑料制品,同时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热能燃料利用技术、化学改性和裂解技术。
2、简单再生技术
简单再生法指不经改性将废旧塑料经过分选、清洗、破碎、熔融、造粒后直接用于成型加工的回收方法。简单再生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投资少,所加工的塑料制品应用广泛。但是简单再生法不适合制作高档次的塑料制品,其应用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早在20世纪70年代,该技术就在江浙一带应用,如将废软聚氨酯泡沫塑料按一定的尺寸要求破碎后,用作包装容器的缓冲填料和地毯衬里料;或将废旧的聚氯乙烯制品经破碎及直接挤出后用于建筑物中的电线护管。硬质PVC塑料主要采用重新造粒的方法,将经分拣洗净的废旧PVC塑料在双辊炼塑机上混炼,根据废料的来源、质量,加入各种精添加剂,经充分混炼后出片、切粒,过滤挤出制得再生粒料。PVC门窗废料经收集、分选,除去玻璃和金属,清洁、粉碎后可与新料一起,通过共挤出工艺生产再生门窗型材。回收后的PET塑料先进行分离处理,分离的PET碎料经挤出机挤出造粒制成粒料。PET 粒料用途广泛,一是重新制造PET 瓶,再生粒料不能用于与食品直接接触场合;二是纺丝制造纤维,用作枕芯、褥子、睡袋、毡等;三是玻纤增强材料,经玻纤增强的再生PET 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力学强度,可用来制作汽车零部件。PE农用薄膜可用于生产再生粒料,PE再生粒料可用于生产农膜,也可用于制造化肥包装袋、垃圾袋、农用再生水管、栅栏、树木支撑、盆、桶、垃圾箱、土工材料等。
3、直接再生产品性能不稳定
复合再生塑料制品,因各种塑料混入的比率不同及相容性各异而使其制品质量不稳定,性能较差。再生虽然路线简单,但产品质量较差、性质不稳定、易变脆。目前,国内仅用于建筑填料、垃圾袋、雨具等低档产品的生产。
4、化学及焚烧处理运行成本高、污染严重
因塑料是热值很高的大分子材料,发热量大,易损伤炉子,加上焚烧后产生的气体会促使地球暖化。焚烧后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但随着塑料品种、焚烧条件的变化,也会产生多环芳烃化合物、酸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重金属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有些塑料在焚烧时还会释放出二恶英与氯气,这些物质若直接进入大气会污染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言,我国在废旧塑料的改性利用方面己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废旧塑料仍是塑料工业面临的一大研究课题。21世纪乃至未来,环境保护和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水平将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废旧塑料的回收和改性利用是解决废旧塑料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具有巨大的工业潜力,也是国家目前主要支持的方向之一,是塑料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士峰:《浅议废塑料处理技术》,《资源再生》,2007年12期
白色污染;危害;治理;对策
塑料,曾经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塑料制品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人类的,除了便利,还有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巨大危害。有人预言,N亿年以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将灭亡,唯一幸存的,将是在地球表面飘来飘去的五颜六色的塑料。有“白色污染”之称的塑料因而被评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1.“白色污染”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并不复杂,生产成本也很低,加上市场需要量大,因而被大小企业甚至小作坊大量生产,被人们广泛使用,由于它具有不可降解性,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有目共睹。
塑料填埋破坏土壤结构。将塑料和其他垃圾一起埋入土壤,是人类处理垃圾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哪怕深埋入土,塑料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它对土壤结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农用塑料薄膜老化后,残留在田间的碎片不会分解腐烂,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塑料容易成团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设施故障,酿成灾害。
焚烧塑料污染空气。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除了填埋,人们还会对塑料和其它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有毒烟尘,不仅破坏臭氧层,很大一部分还会被人吸入体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塑料乱扔污染视觉环境。在农村,风景区,铁路,河流,湖泊,我们经常会看到花花绿绿飘来飘去的塑料袋,就像一粒粒落入眼中的沙子,刺痛着我们的双眼。据联合国环境保护署估计,在海底垃圾中,有50%是塑料制品,也就是说,平均每1平方英里的海域漂浮着4.6万块塑料废品。
生产塑料消耗大量资源。我国公民每天大约使用30亿个塑料袋,每年的使用量大约在10000亿个以上。我国每产1吨塑料袋需耗3吨石油,因此我国每年塑料袋的用量至少可供300万辆普通轿车行驶5年。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的1/3用于一次性塑料合成制品。
.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塑料制品含有一种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物质,它向环境释放大量雌激素类物质,影响人体内雄激素的代谢途径及其效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会使男性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尿道下裂。农村、牧区、动物园、海洋中的动物有时会误将塑料吞进肚子,危害其健康。
2“白色污染”难于治理的原因
居民消费习惯难改。多年来,人们已经养成了享受免费塑料袋的消费习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是下班以后直奔农贸市场或超市,不太可能先回家去拿菜篮子或布袋子再去买菜或购物。很多人也不习惯随身携带购物袋,嫌麻烦或不方便。对塑料袋的巨大需求驱使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小作坊明里暗里大量生产廉价的塑料袋。
民众环保意识淡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受生活习惯、文化层次的影响,大多数人环保意识非常淡薄。很多人对塑料袋、电池以及很多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对环境的污染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人了解一些,但是有时图方便省事的思想会战胜一闪而过的环保念头。有的人觉得环保是政府的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全然不顾日渐恶劣的生存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替代用品价格太高。很多人都知道塑料袋污染环境,也都知道环保购物袋很环保。但是由于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享受惯了免费塑料袋的人们,大多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购物袋,而更愿意花几毛钱去买塑料袋,或干脆直接在外面小摊上享受免费的塑料袋,方便又经济。
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为了限制塑料袋的使用量,2008年国家已经发出“限塑令”,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但是近四年来,除了大型商场和超市提供免费的纸袋、环保袋或收费塑料袋外,数量庞大的个体摊贩依然在肆无忌惮地提供免费的、超薄的塑料袋。这和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不无关系。
3.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
加大“白色污染”危害宣传,培养民众环保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如通过开设电视专栏,在社区、学校、农村、媒体、车站、公交车、商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张贴公益广告,将相关环保知识引进大中小学课堂等方式,广泛宣传“限塑令”实施的重要意义,普及利用废旧塑料生产超薄塑料袋用于食品包装的危害和相关安全知识等,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和技术攻关,推广普及环保替代品。要限制和减少塑料的使用,仅靠人们的自觉自律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更多地从方便民众、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加大便民袋、环保袋、可降解袋的研发和生产,如以纸浆、植物(比如玉米、秸秆、稻草)纤维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和购物袋。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袋生产企业的补贴,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售价,使消费者更乐意接受。
健全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除了利益关系,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处罚过轻,也是塑料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无视国家政策大肆生产塑料袋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仍旧违规生产塑料袋的企业给予其利润十倍以上的罚款,或者关停生产销售塑料袋的工厂,从源头上杜绝“白色污染”的产生。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也要加强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
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加强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要建立专门的塑料回收机构和系统,鼓励人们和商家将现有的塑料交由回收机构统一处置销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运用税收杠杆,征收塑料使用税。与收费的措施相比,征税带有强制性,更容易推行,效果也比较显著。2002年3月4日,爱尔兰开始对塑料袋征税(每个0.15欧元,2007年提高到了每个0.22欧元),这一政策直接导致塑料袋的使用量下降了95%,人均年消费21个,而收税前为328个。此后,比利时、瑞士、德国、西班牙以及荷兰等国纷纷在2011年开始对塑料袋征税,北爱尔兰也在今年开始征税。我们要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征收高额塑料使用税、环境税,将税收收入专门用于环保项目,在减少塑料袋使用量的同时,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必将起到很好的治理“白色污染”的效果。
[1]边柿立.塑料回收再生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关键词:白色污染 塑料 防治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灯光下翻阅着我的宝贝资料《十万个为什么》。关于环境污染的方面的介绍还真不少,白色污染、水污染、光源污染等等。特别是“白色污染”,塑料袋、饭盒、杯、碗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散落在城市、旅游区和河流水面等,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了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白色污染主要是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在土壤里上百年不腐烂。看到这些我感到很惊讶,这些污染在我家也有,我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制定几条措施来治理我家的白色污染、水污染和光源污染。
早上,听到爸爸妈妈起床,我一骨碌爬起来,跟在爸爸妈妈屁股后面,郑重其事宣布我治理三大污染的环保措施。父母哼哼哈哈的答应着。咦?你们不当一回事?我转回房间做了一个标志,自封为“环保监督员”,把标志挂在胸前。爸爸看了,笑着说我是太平洋警察,妈妈说我是狗拿耗子。太平洋警察就太平洋警察,多管闲事就多管闲事,跟在妈妈后面先治理我家的水污染,看看妈妈用什么洗涤用品。看了以后想:妈妈还挺注重环保的,家里的清涤用品上都印有纯天然等字,嗯,不错。然后我给了妈妈一个水桶,妈妈说:“这是干什么?”“这是我的污水处理中心,请你把洗好的水倒在水桶里,由我来处理。”我严肃地说道。
接着我去找烧饭的爸爸,爸爸那里有好多装菜的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重灾区”。我立刻向爸爸提出警告,给他讲述了白色污染的危害。爸爸听了以后,积极支持我的环保措施,要求我给他一个改进的方法,这下我为难了,给他用什么买菜好呢?我猛然想起奶奶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每天买菜都是提着竹篮子。我立刻到奶奶家拿回来一个竹篮子交给爸爸,叫他以后都提着篮子买菜,爸爸面有难色地说:“提着这个买菜挺不方便的,能不能把塑料袋洗干净了重复使用,也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篮子可以放买回来的菜。”看着爸爸为难的样子,我也只好同意了。看来,治理白色污染还是任重道远呀!
Abstract: To wipe out white pollution and form environment awareness, the society should limite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implementation"limiting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is to cultivate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ake actions in their daily life. It is believed thatthe "white pollution" will disappear from our life and the days that the white pollution is wiped out should not be too far away.
关键词: 限塑;根治;时日
Key words: limiting the use of plastic bags;wipe out;time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239-02
0引言
面对大量的日益递增的“白色污染”问题,中国政府于2008年6月1日下达了“限塑令”。至今,长达二年余时间的限塑令,已经极大地减少了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使用,并对人们改变环境意识做出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是,“限塑令”实行后的生活中带给人们的思考,仍然是多层面的,仍有“白色污染”的隐忧。符合“限塑”标准的塑料袋一定环保吗?“限塑”究竟限住了多少“白色污染”?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和转变?身边还有哪些“白色污染”在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笔者在“限塑令”实行后,一直关注着这一问题,并对某市多个农贸、小商品集市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刚实行时,由于政府查处力度大,各集市执行情况还是很有力度,商贩们都不敢明目张胆使用和提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超薄型塑料袋,因为查处后罚款是一回事,舆论的渲染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营销收入,对于小摊贩们也就着这股强劲东风为节省下几只塑料袋的小钱而振振有辞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大多数市民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塑料工业蓬勃发展给他们带来的方便,而并非是不愿花几角钱去购买一只环保塑料袋或购物袋。因而在执行“限塑令”一阶段后,各路商贩们为招揽生意的需要,各色超薄型一次性塑料袋又卷土重来,大有与环保型塑料、购物袋一争半壁江山之势。
在日常生活中,废弃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十分惊人。其中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巷尾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用具等。我国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全年消耗量就达四亿至七亿个,塑料袋的使用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1“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主要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街头、风景旅游景点、水体河道、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刺激人们的视觉,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潜在危害性。
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其次,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在焚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如(HCl、HF、NOX、SO2等),而且在燃烧含氯有机物时易产生二呃英(dioxin)毒性很强,对于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其质量问题,给回收利用造成很大的难度。
就目前人们的思维定式而言,主要还是“视觉污染”问题,对于那些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2面对“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措施及其态度
面对大量 “白色污染”的困扰,世界各国在抵制中都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和行动。在欧洲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手段应对“白色污染”问题,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美国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使用。官方采取的这一立法举措,应对“白色污染”收效显著。如果商家不想被处以经济罚款,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该市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和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垃圾填埋问题。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从2007年4月开始举办每月的首个星期三“自备购物袋日”活动。
世界上其它的一些国家也相继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用于制止“白色污染”的问题。如法国政府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实施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的实施,则是从2008年底前开始执行的。
在我国,自2008年6月1日颁布“限塑令”以来,针对如何治理“白色污染”问题,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有关专家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①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已有章可循,广大群众也希望尽早根治。②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轻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③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④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⑤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强调再生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3全民行动,根治污染
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治理污染没有局外人。随着对白色污染根治力度的加大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有待于科技挖潜。而采用淀粉基降解塑料,在降解后残余的碎片中,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如上海市曾对一次性废塑料袋有偿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响应号召,明令禁止厂家生产厚度在0.025mm以下的超薄型塑料袋,从源头抓起,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采取政府与民众共同监管(生产―市场―消费)这一环节,抵制“白色污染”,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第三继续倡导3R运动,对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中国政府在下达“禁塑令”后,同时要求各超市不得再向购物者免费提供塑料袋的这一举措,深受“绿色和平组织”“守望地球组织”以及其它环保组织的欢迎,借此之机,全国上下打一场根治“白色污染”的人民战争。
拒绝白色污染任重而道远。一只塑料袋值不了几个钱,当人们习惯于花小钱得方便后,塑料袋的使用率就很难降低。因此,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白色污染”,关键在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限塑”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环保理念,把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白色污染”就会从我们身边消失,根治时日将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刘富刚.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