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互联网+ 工业4.0 CPS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升级下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新形态和新业态,是在知识经济创新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和发展,是互联网发展与传统产业的交互融合。通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制造业结合,促进传统互联和移动互联与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和健康发展,用互联思维来整合传统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德国的“工业4.0”计划有异曲同工之意。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把“工业4.0”作为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最终奠定德国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工业4.0”强调的是通过顾客与业务伙伴对业务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的广泛参与,灵活对生产要素配置,大规模生产高度个性化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等(也就是工业化、个性化的生产、定制和服务),以IT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下的物联网、服务网以及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成为未来工业基础。2013年12月,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对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对参与生产的各要素、技术和产业互联集成的参与各方,就“工业4.0”所涉及的技术标准、规格和执行时间方式等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对“工业4.0”推动起关键作用。
德国政府《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中将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为2.0,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化定义为3.0。鉴于互联网技术发展,正将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融合,这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可以被定义为工业4.0。
我国政府提出的“互联网+”行动,也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所带来的新经济价值链延伸,通过第三产业之间、以及第三产业向第二和第一产业的信息渗透、融合,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整合计算,把客户需求、兴趣爱好、购买习惯等融合到产品的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达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统一和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服务,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产业的高度融合,使“中国制造”能更好的变成“中国创造”,为国际产业界和产业标准的制定争取更大话语权。
我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编制完成 “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规划,该规划是在我国人力和生产成本上升、经济结构不均衡、人民币升值和出口受限、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为应对西方国家战略调整而做出的战略部署。其主要目的是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网络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等优势产业,进行重点突破,推动产业制造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带动和大力支持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中国制造2025”就是依靠互联网实施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以此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在“互联网+”行动中,与人们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城镇网民数量占比达到72.4%,而农村网民仅占27.6%。因此,发展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让农民与农业也接触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农业和农产品”发展和腾飞。农业产业升级也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事关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问题。农村互联网发展是个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各级政府补助和农民个人相结合,实现农村互联网化。通过支持农业数据公司发展,整合农产品的种养殖到终端消费数据,追根朔源加强农产品和数据管理,使数据增值收益,推动农村互联网良性发展。其次,“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融合和改良升级,用IT、互联网和数据来分析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金融、远程医疗等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也是对商业、物流、金融、医疗等传统产业的颠覆和升级,是相关产业要素和资源在互联网时代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市场化的配置。
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深度变革着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过去对整个信息通讯领域产业的变革,到现在已经跟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带来更大的变革,互联网从服务于消费到服务于生产,从服务于普通的消费者到服务于企业,在这当中最突出的就是和工业的融合。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和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力化间的交汇,必将带来工业化的变革甚至革命。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定义成是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这样的融合来推动技术进步、效益提升和组织变革。它带来了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耍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当中“互联网+”协同制造也是非常核心的内容。
另一个条件――《中国制造2025清晰地提出了以加快新一代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九大任务、五大工程和十大重点领域,非常明显地突出了推动两化融合以及智能成长的内容。它的背后都是信息技术或者信息通讯技术,或者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其实这样的融合已经开始了。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支撑智能制造关键性的基础设施。
我们从两大视角分析工业互联网。它本身是互联网发展与工业发展的交汇,从互联网汇聚了几十亿的用户,这个巨人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发掘各种各样新模式、新业态的条件,这是从互联网的视角去看对工业的影响。另一个视角则是从传统的制造业出发,或者从工业的视角出发,它更看重的是产品,甚至制造产品的工厂。这和国际上工业4.0都是从工业视角看工业互联网发展是不同的。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到底对整个互联网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将之比喻为一个是工厂内,一个是工厂外。
过去一个企业内部的IT系统和生产系统,或者叫运行系统,信息是完全隔离的,虽然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了IT技术,但真正能相互连接打通的还是少数,所以说工业领域目前存在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我们曾经分析过一个工厂,其内部的工业软件和系统之间相互不能互通,都是信息孤岛。但将来这个工厂内的网络会慢慢打通,形成一个由多个连接,包括控制系统和机器,机器和机器,控制系统和工厂内的工人等多种多样的连接,构成厂内的网络和市场。而工厂外则是说这个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典型的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可以透过网络企业实时地远程监控汽车的运行状况,并在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警。
当然,还有工厂和工厂之间的协同。一般来说,有些产品的生产工厂会分散在很多地方,即有许多的企业来为这个产业提供设备,比如说一架飞机可能会有三千多个厂家。因此,建立互联体系是必须的。
当下的互联网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而如果将来的生产领域、工业领域对于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那么现有的互联网是难以满足的。
过去,互联网是对主机和域名进行解析,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或者说物联网时代,我们是向物体进行解析,因为这个产品有可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使用,所以它的解析也将发生变化,另外还有其新的应用服务体系,这些都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需要去明确的。
由此,我们也看到它可能带来的变化,首先是工厂内,上述提到的工厂内过去使用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会走向开放、走向互联、走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所以工厂内将会采用大量的连接或者网络技术,将原有的信息系统和运行系统打通,网络出现扁平化。
对工厂外的网络也一样,当我们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生产企业很多是跨国家、跨地域的,我们需要一个宏大的、性能极高的、可靠安全的网络来支撑。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会使用很多技术来实现,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5G技术、SDN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实际上很多技术之间打通了,来共同完成定向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比如5G技术,恰恰它的标准当中定义了两大场景,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场景,一个是移动物联场景。移动物联网场景是为了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它要求毫秒级的迟延。在这个状态下,它的带宽可以达到一个G,甚至更高的速度,这些指标恰恰跟工业下一步发展的需求是非常契合的。
因此我们发现,在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内,我们所描绘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完全是可以分步实现。
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央下发之后地方都非常积极,那么怎么看待这个趋势?首先,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我们原来在谈到互联网时都说跨界融合,但是它的跨界只存在于信息工业领域中,而现在将是跟各行各业之间实现融合,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协同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实现空间互联网,你仅仅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是没有用的,因为你跟工业的结合,你对工业的了解,如果没有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互联网通讯、大数据,也无法发挥作用,因而合作和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云发展是培育工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和带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实现工业互联和智能制造的信息中枢。随着国务院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和《中国制造2025》的印发,云计算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发展成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业云成为地方政府、信息企业和工业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为推动“两化融合”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面向产业构建服务平台,推动陕西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9月陕西工业云上线,是全国首个采用“众筹”、“众创”理念建设的工业云平台。据了解,陕西省工业云中心由省工信厅批准,西咸新区大数据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合资成立。作为全国首个采用“众筹”、“众创”理念建设的工业云平台,陕西省工业云中心以“平台+数据+服务”为商业模式,计划总投资1.6亿元,建设机房1000平方米。上线初期将提供平台类、应用类、数据类三大类服务,此后将为企业提供特色化、细分化服务,并探索大数据商业化发展模式。
开源探索
作为全国首个采用“众筹”、“众创”理念建设的工业云平台,陕西工业云经过1年左右的摸索,从最初的工业云的概念入手不断深入,挖掘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以及了解他们的经营压力和危机,到最终逐步形成工业云的核心业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成立云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工业的新思维新为企业提品、服务和其它相关的服务支撑,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工业云下的产业生态链。这是陕西工业云一年来的成果,也是工业云核心的商业模式。
因此,陕西工业云在建设基础设施平台时,由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在开源openstack+KVM基础上,采用分布式存储+OpenvSwitch虚拟环境组合,将OpenStack、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平台、操作系统、调度算法、自动化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优化与整合,建立了一套有效可管可控云计算超融合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构建稳定、高效与安全、自动化云计算环境,提高企业对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需求的响应速度。基于OpenStac的云操作系统主要涉及安全管理、网络管理、计算管理、基它管理、镜像管理、存储管理。
新起点云致力于建立统一管理数据中心和快速服务响应,对企业传统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重构”,将传统的X86架构服务器集群变成一个透明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并支持快速多集群云平台自动化部署,从而帮助企业化繁为简,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利用率,降低IT总体运营成本。
陕西工业云总经理关阿鹏宣讲时曾说,“轻资产、重合作、建生态”,这九个字基本上概括了当前工业云在建立云生态链上的核心思维。在关阿鹏看来,今天的云的理念源于互联网,互联网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让很多传统行业发生了变革,而过去的那种重资产的运营方法也不是今天企业的核心。“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从商业模式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生存方式,它让我们关注的问题逐渐从重视生产转移到对数据、安全和信任关系等方面。”
“云是一种调度、共享资源的方法论;核心表象为各类资源弹性伸缩,按需供给。”陕西工业云以此理论作为基础,定义“面向区域工业企业,提供工业转型升级稀缺资源的低成本补充”的云服务。
合作升级
在今天的“互联网+”的时代,在工业物联网的时代,核心驱动变革的东西,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从制造驱动到生产驱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生态都会刺激工业升级。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陕西工业云以年度运营的反馈信息为基础,将原有5个大类,逾70个云计算共享业务体系调整为一个总体服务方向,两个落实阶段的规划。
第一阶段推行工业+互联网业务体系,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资源高利用率、平台整合便利、资源分发成本可控的特点,面向工业,提供单一应用点或者全局一揽子打包的服务及解决方案。以先进的、低成本的、简便易用、入门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来帮助企业实现迈入数字化大门的一步,帮助企业实现在数字化道路上,稀缺资源的低成本补充。总体业务与单点子集业务的推行,将有效地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引领,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为企业解决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甚至支撑企业开展更强力度产品创新做好支撑。在生产创新、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全面科学管控落实基础之上,打造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第二个阶段是推行互联网+工业业务体系,以云计算资源调配方法论为指导,以云计算的技术为基础,以云计算共享、整合的优点为方向,打造面向全省企业的生态产业服务平台,打造围绕工业云平台的先进生产体验实训及创新技术孵化平台。探索互联网技术、思想、技术引导传统产业落实智能、先进制造的路径;探索将优秀制造企业先进经验转化为工业云产品、服务的产学研用模式。为企业升级转型提供直观、易于推行、可持续迭代优化的云服务。
作为一年一度的软件产业发展论坛和国家级软件交易会,今年6月份在辽宁大连市举办的软交会盛况空前。美国知名IT预言家凯文・凯利、东软董事长刘积仁等与会的知名人士和IT大佬,在现场十分专注地大谈“互联网+”,让互联网+软件这股狂潮迅速在会议内外形成影响力。根据笔者在现场的观察和调查,本届软交会涉及到“互联网+”的有医疗健康、电子商务、制造业、创新创业、现代物流、集成电路等多个论坛,占到总数的50%以上。
今年我国“互联网+”战略及“中国制造2015”计划相继出台,对信息化及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利好,特别是软件服务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软交会的主办城市大连,没有在“中国的班加罗尔”这一荣誉前止步,而是逐渐向互联网创新方向靠拢。
目前,“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已经呈现出融合趋势。比如打车软件就属于这样的范畴。抛开一些潜在的问题不谈,UBER和滴滴打车这样的互联网应用出来之后,对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将会产生一场颠覆,其主要的创新就是通过一种崭新的分享模式为广大租车用户提供了方便。凯文・凯利也指出,UBER这样的分享模式其实可以复制到像交通、医疗等其他领域,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和新的模式,就像他很早就在自己的书中《新经济新规则》提到的那样。
国内软件企业对“互联网+”也都持积极的、欢迎的态度。作为国内软件外包服务业的领头羊,东软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在软交会上表示,今天的互联网给软件行业带来的不是冲击,二者在未来可以并驾齐驱。未来软件不仅可以定义网络,也可以定义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软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一、加深对互联网的认识
现在人人都在使用互联网,但是对互联网的认识深度不够,对它未来的发展关注、研究得不够。中国提出了“互联网+”,到底“+”什么?怎么“+”?如果没有了解清楚互联网的功能和问题,就无法实现“互联网+”。从事设计创新的人员尤其需要深入了解互联网,虽然谈不上能对互联网产生变革性影响,但是如果连互联网的应用都不能熟练掌握,那自身的设计效果、效率就无法跟上时展潮流。比如人称将会颠覆人类经济社会的物联网,现在正在介入工业和商业领域,它将对设计创新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又如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智能化,这需要将人的智慧与机器结合起来,不能以为制造机器人就是智能化。在结合方式方面,网络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未来也需要出现新的设计将其作用进一步扩大。
这两年资本市场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众筹”的兴起。各类“众筹”推出了不少不错的产品,包括一些智能家居、家电产品等。这些产品的设计者很多都是有想法、有思想的人,他们在设计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因为资金的原因,无法将自己的创新变为产品,而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种“众筹”平台,他们找到了实现自己创意的桥梁和通道。再有,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年轻人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很高。除了众筹促融资,还有众包促变革,众扶促创业等,其实现形式都要探索。我想,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将专业从事创新的人与大众参与创新的人相联通,也是我们应该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我相信在理解的前提下,运用互联网一定能在设计创新方面大为给力、大有作为。
二、萱新审视并重视制造业的地位
制造业即所谓的实体经济,是为人类造福最多的行业,改变世界、改变生活,制造业的功劳是很大的。一个国家的富强,没有制造业作为物质基础,是不行的。中国可以算是制造大国了,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我们不能把制造业目前产能过剩、把传统制造业看成是“包袱”,而是要了解制造业,急其所急,努力以设计创新促进其转型升级,努力以建设设计强国促进建成制造强国。
近几年,依托互联网发展的众多传统企业纷纷转型,如线下租车走到线上,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特斯拉掀起新能源汽车制造业革命,这些创新从商业模式上实现了新的变革。这就是国家倡导的新业态,我们搞设计的要了解、参与进去,进一步创新。“中国制造2025“将促进设计创新从外形走向高端、综合发展。制造业要前进、要发展,就不能依旧采用过去那一套,而是需要跟服务业结合,这就是两方面的需求互补,协同创新。
三、再定义工业设计
中国的工业设计的概念主要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而来的,最初主要还是强调外观设计,当时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如人意,这当然有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从我1999年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开始,就大力呼吁社会要重视工业设计。我一直强调工业设计不能理解成只是外观设计,也不能理解为仅是工业方面的设计。工业设计要理解成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设计。要逐步建立起“大设计”的观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还不能算是工业化国家。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开始了,回顾过去主要是因为我们创造的东西太少了,大量的是仿制、引进、反复引进。现在我们有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正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好时机。对于设计的提法,我经常讲叫做设计创新。因为要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这样的名词对应起来,所以将其叫做设计创新。要把这些创新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应该扩大对设计的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的设计?阿里巴巴是设计,腾讯也是设计,经常提到的平台经济也是设计,所以我们看待设计,需要有一个整体的与时俱进的思考,要用战略的眼光来看。眼前就工业产品来说,要有一个产业链的概念很重要、很实际,十年前为了通俗地表达、便于宣传,我说过四句话:“想得美、做得好、卖得出、能回收”,“能回收”的要求是最高的。
最近,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给我们发函,要我们提出对工业设计新的定义的建议。世界上都在对新形势下工业设计的定义进行再思考,我们也正在解放思想、认真思考工业设计的新定义。
四、美好生活的创造需要更新设计理念
我们人类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设计功不可没。把技术应用起来要靠设计,设计使我们生活越来越方便、健康、越来越美好,包括智能手机,如IPHONE。IPHONE的缔造者乔布斯,我认为他是伟大的工业设计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一种奉献精神。从事设计的人需要有奉献精神、有社会责任感,为人类着想、为事业进步着想。我们现在要倡导这个思想,不要完全把个人利益、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虽然做到这个非常不容易。
另外,美好生活不能只看物质方面,一定要包括精神方面。物质美好和精神美好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我们搞设计的不但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创造精神财富,这两方面应该融合地体现出来。需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比如对于订制,我更多的是提“规模化的订制”,设计师做出来的产品最好能使用通用件,这样到市场上能够让更多的人能买到、能使用。“个性化订制”当然也有存在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设计要以用户和消费者为中心:第一,适应需求,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设计什么;第二,创造需求,将市场上面没有,消费者也不一定提出来的潜在需求创造出来,消费者一看就很高兴,IPHONE是典型;第三,引导需求,目前很多设计师没有做到真正的绿色设计,但是显而易见,尽管消费者需求的标准、水平日益增长,未来的设计一定要努力做到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实现,有利于人们生活美好且健康。所以,对于怎么理解设计创造美好生活,也要创新,也需要更新观念。
五、设计教育改革需要更新观念
人们都说教育是根本,设计教育也是根本。目前国内经济方面的设计教育大致分两类,一是艺术型,二是技术性。现在比较活跃的是艺术设计类。应该肯定,这是一支重要的设计力量,但要为建设制造强国服务这显然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批以技术为基础的设计人才。这两类设计人员要各展所长,互相靠拢、合作,培养、出现一批综合型、复合型的设计人才。只有将技术、文化、艺术、市场、经济社会相融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中国设计红星奖这两年的参赛作品和获奖产品体现了这一点,是个很大的进步。
设计教育不简单,教育改革更不容易。从老师到学生都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把设计教育从根本上面改变。比如学习基本知识与学习思维方法,会动脑与会动手,独立思考与协同合作,等等。还有,中小学里要不要添上设计课程,在职设计人员如何再学习、再培训?都说我们中国人缺少独立思考,其实并不是缺少。中国人绝对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六、国家制订政策也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如今,随着国家对创新利好政策的不断,创新热起来了,但仅仅鼓励创新者积极性还不够,创新需要有科学的氛围、完善的市场规则,以及正确的导向。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上仍存在不敢创新、不愿创新、害怕创新的现象。突出的是许多企业家不愿意创新,不敢创新,怕担风险,觉得眼前日子能过,就不想创新。眼前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想着熬一熬吧,等市场气候变了,没准老一套东西又能用上了。这样,创新的市场主体缺位了,产业链就断了。就设计创新来看,企业观点有三个误区,一是设计就是改改外观,作用不大;二是混淆了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的区别,认为技术创新风险大,连同设计创新一起搁置了;三是设计出新产品很快会被别人抄袭模仿。这样的观念着实需要更新。要引导企业认识到,一个企业发展有三个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要引导企业自身的创新在利益、责任、风险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要引导整个社会风气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家政策和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已经为创新提供了比较好的环境,但是这个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不但企业要改革、事业单位要改革、社会团体也要改革。比如行业协会要进一步改革,必须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通过优质的服务取得会员和社会的支持,包括资金的支持等。有了社会和资金的支持,协会也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所以这个都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为我们设计创造好的环境。另外,听说美国人提出的知识资本的概念,他们把设计.研发、品牌、大数据都列到知识资本里面,这样逐步让企业和社会重视设计,这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刺激。中国目前还没有广泛宣传“知识资本”概念,但我相信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创新。所以体制、机制创新是最根本的。我们要将政、产、学、研、商、金六个方面贯通融合,才能够使我们的创新有一个好的环境,包括设计创新在内。
目前全国的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形势是前所未有的好,发展空间前所未有的大,各方期望值也是前所未有的高。设计人员也在倾力而为,但一定要注意在实际中不断学习、探索,更新观念。最后,我想讲两件我难以释怀的一大一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