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族;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35-02
一、“低碳族”相关概况
(一)低碳族的理解
“空调保持室内温度26°?”“出行选什么方式?”等选择题,逐渐成了年轻人开始用心思考的问题。“低碳经济”、“碳汇林”等新兴名词的出现,节能减排意识的逐渐普及,“低碳族”这一新群体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低碳族”怀着节能减排时不我待的信念,把空调温度调高2℃,减少使用网络时间,坚持用手洗衣服,选择坐公交或自行车,时刻关注节能小细节,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研究数据显示,每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能减排0.2千克二氧化碳;每节约1度电,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每少开一天车,减排8.17千克二氧化碳。这些以自己实际行动来践行节能减排意识的年轻人,名为“低碳族”。
(二)低碳族的具体节能行为介绍
1.今天你是否“低碳”了。如今,“今天你是否‘低碳’了?”在渐趋成为节能减排的一句时尚标语。“不管做什么,我都喜欢开着电视,现在才知道,这样会无形中加大环境的负荷。”大连某单位一白领说,自己的同事如今也开始“攀比”每天的“低碳”成就。
2.节能节电无所不在。“工作时少用打印设备,下班步行回家,这些小事都是节能减排的一种方式。”北京市某工作人员是一个“低碳生活”先行者。节电节能的理念丰富着他的生活。“我一般都是无纸化办公,认为电子邮箱更环保。”甚至对于电脑的日常使用,这位低碳达人也严格按照节电方式进行管理。如将设定1分钟电脑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如果外出有事,会在电脑上设置自动关机时间,防止忘记关闭计算机,据计算,他每天可以减少约2公斤碳的消耗量。
(三)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生态意识象征一种现代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其他生活关系的一种融合”。低碳生活,更多的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勤俭节约,从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着眼,倡导大家承担生态责任。这正是正确生态意识的体现,也是个人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最简单的一种行为体现。
(四)低碳族与现今节能减排教育的联系
低碳族大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始终在用行动追赶环保潮流,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践行绿色理念。随着“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全民生活态度,许多人的生活也和“低碳”、“减碳”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记录“减碳日记”,将它放到网上,和众多的“低碳族”一起共勉。这样一种小行为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节能减排教育,更多的人关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以此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低碳族的行列。
二、节能减排现状
(一)节能减排的定义及背景
节能即节约能源;减排即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节约,即人类有意识地减少资源的消费量。调查显示,中国自然资源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因此,推进节能减排,亟需行动。
(二)“低碳族”兴起对提升节能减排意识的启示
1.低碳族是节能减排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在“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中,对公众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环保意识行为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只有个人利益受损,人们才会行动起来。马克思也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我们须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联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环境,但由于缺乏对科学的环境认知,开发时难免产生问题。“同国内新变革,才能缓和人类对自然的某些错误认知。”“低碳族”这一群体正是通过改变自己内心观念,将节能减排真正深入生活的点滴。他们作为节能减排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因其自发性和广泛性,值得我们去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2.推广“低碳”生活原则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低碳”是一种境界,其核心就是节电和节能。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诸多其他力量的支持。就个人而言,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也就是选择了支持环保事业,这非常有助于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三、为更好构建科学的节能减排教育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设立专门的节能减排教育管理机构,推动节能减排教育
目前,除英美两国设立了环境教育司、国家环境教育委员这样的机构外,其他国家显然都没有足够重视节能减排的问题。而这就在无形中降低了节能减排在多数学生心中的位置,使教育成效大大减弱。因此,我国可借鉴英美两国的方法,专门设立一个类似环境教育司的这样一个专属机关,真正将节能减排教育置于比较高的地位,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教育的发展,将这一问题落实。
(二)合理设计节能减排教育策略,是节能减排深入公众生活
1.丰富网络媒体应用资源,提升节能减排意识。目前,2007年网络上一种“碳排量计算器”迅速走红,测试者需要回答问题,如:你的家里是否使用节能灯?你每年搭乘长途飞机的次数是多少?回答一系列问题后,系统会公布个人的二氧化碳数量。
在这些网站上有许多诸如此类的环保游戏,比如互联网森林也是采用问答形式,你减排多少克二氧化碳,等于种植了多少棵树。截止到现在,已有近百万人做出了低碳承诺,整个“互联网森林”里已经“种”下了逾百万棵树。
这些网络应用的应运而生,启示我们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增加媒体的关注程度,引入舆论导向,将更好地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的推进。
2.学校加强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用文化建设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我国当前面对许多问题,多数青年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环保,但其他年龄段的人持有其他观点。而70.3%的少年,环保知识来自于学校课堂,这是成为他们环保知识的第一来源途径。这一数据很好的说明了对青少年的节能减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可在校园各式活动中得以强化,如:教师组织“节能减排”的主题讨论等。积极组织相关节能减排的活动,能够更好的提醒同学们关注节能减排信息,以我校为例,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碧宇环保社团举行了为期十天的节能节电大赛,在前期向大家进行了低碳环保的宣传以及节电的具体方法介绍。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最终参加本次活动的有32栋寝室楼的400个寝室近1800人左右,同时我们也随机抽取了近300个没有参加活动的寝室来做最终的对比。通过在寝室门卫处统计参加的各寝室初始电量和和活动结束后电量的差值来判断各寝室在十天内的用电量。
由数据可知,当大学生有节能意识并落实于行动时,其节约的电量是非常可观的。我们可以计算。当有节能意识时每个寝室每天将近可以节约0.72度电,一年可以节约262.8度,那么1000个寝一年可以节约262800度。所以大力宣传节能意识刻不容缓。
数据整理如下:
表1 参加节能节电大赛
寝室数量 用电量(x)单位:度
100 0
220 6
80~100 10
10天平均值 6.3
每天用量 0.63
表2 未参加节能节电大赛
寝室数量 用电量(x)单位:度
100 0
150 10
50~100 X>18
10天平均值 13.5
每天用量 1.35
(三)对节能减排教育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针对正规的学校教育,我们可以通过教育评估来检验教学成果。但由于节能减排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只有通过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才能真正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行为情况,因此对节能减排教育的评估就应该细化。
节能减排教育的效果体现在意识和价值层面,表现在对个人对环境的态度上。而又因为节能减排并不是作为学生必修课程,没有硬性的强制学习要求,就需要一种较为特殊的评估方法,如果我们能将节能减排调查深入开展,从学生食堂教室的卫生情况作为辅助测评,为学生设计可反映其意识水平的问卷,并设立模拟考试情境,考察学生在面对节能减排问题时的第一次选择,将考生最深层、最本质的有关节能减排观念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 余谋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 Joy A .Palmer,刘丰,田青.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4] 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教育部.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Z].中国环境出版社,1999.
为全面推动我区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十二五”期间分别在重点用能企业、学校、医院、社区、机关开展节能低碳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节能低碳行动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我区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面临的节能形势还十分严峻,任务还非常艰巨,全社会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在突出抓好工业节能的同时,向学校、医院、社区、机关等重点领域延伸。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各领域的节能潜力,形成有效节能量,确保全面完成节能目标;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及城市社区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社会节能工作开展,逐步实现全社会齐抓共管节能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节能低碳行动工作重点
按照工作职责,区经信局、教体局、卫生局、妇联牵头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学校、医院、社区、机关节能低碳行动工作。
(一)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牵头单位:区经信局)。突出抓好86家重点用能企业,组织开展节能低碳行动。鼓励企业完善促进节能低碳生产的工作机制,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将节能低碳融入生产和管理每一个环节,创建一批节能低碳标兵企业,引导企业积极承担低碳发展责任。开展创建能源管理控制中心活动,在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建设能源控制中心项目。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监测,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通则》要求搞好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引导重点用能企业逐步建立高效运转、持续改进、节能成效明显的能源管理体系。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查找能源利用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编制实施节能规划。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扩大能效对标行业范围,完善对标工具,加强能效标杆企业建设,及时公布行业标杆,开展“比赶超”节能竞赛。完善量化否决性考核指标,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目标责任。
(二)学校节能低碳行动(牵头单位:区教体局)。在全区教育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强化师生员工的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突出抓好学校节能低碳行动。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做好学校发展和校园建设规划,加强基本建设、维修改造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运行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爱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倡导节能、低碳、环保理念,将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组织开展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和学生社会宣传活动。实施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普创新、环境保护、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创意教育,采取各种生动活泼、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开发和建设一批满足广大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参加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的基地,方便学生开展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化环保意识、掌握环保技能、养成环保习惯。组织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试行免费教科书制度,探索推广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工作。编写适合中小学宣传节能环保教育的挂图和光盘,发放到中小学校。利用各种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低碳、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节能氛围。
(三)医院节能低碳行动(牵头单位:区卫生局)。在全区卫生系统和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中深入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强化医护人员的节能低碳意识,建设节能低碳型医院。突出抓好医院节能低碳行动,鼓励医院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项目设计中,采用高于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材料、用能系统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以减少能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为重点,提高锅炉、变压器、压缩机、风机、泵类等用能设备的用能效率;加强用水设备的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鼓励和支持医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光电转换、绿色照明等技术提升改造医院现有水、电系统,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建立能源管理责任和日常管理制度,落实水、电、油、办公用品的节能工作措施,完善医院节能管理体系。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科技知识,逐步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
(四)社区节能低碳行动(牵头单位:区妇联)。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在全区广大社区和家庭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家园创建”活动。积极搭建节能减排社区宣传平台,利用社区、街道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大力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突出抓好社区节能低碳行动,在社区组织居民开展资源节约志愿活动,深入社区、家庭,交流节能减排经验,开展宣传咨询活动,指导公众建立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加强节能环保示范社区建设,从社区发展、改造及日常运行管理的实际出发,对节能环保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以项目运作方式改善社区节能减排综合环境状况。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贯穿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中,在社区设立节约资源光荣榜、浪费资源行为的曝光栏(台)等,积极发挥居民监督作用,创造富有社区特色的家庭及社区节能减排模式。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示范社区和先进单位创评活动,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使社区居民自觉选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人人参与节能、个个争当典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机关节能低碳行动(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在全区各级公共机构深入开展节能低碳行动,突出抓好机关事业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节能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能源消费计量、统计和审计制度,进一步完善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产品、设备。扎实抓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加强公务车节能管理,认真落实日常节能措施,抓好空调、照明、电梯系统节能,进一步落实办公设备节能,加强办公用品管理,切实降低能耗。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倡导“节能低碳生活”,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强化节能低碳行动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节能低碳行动由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各牵头部门要高度重视,纳入本部门、本系统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靠上抓,明确具体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加强组织协调。要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经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研究后公布实施。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参照区里做法,在本辖区内积极开展节能低碳行动,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开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低碳经济;政府
中图分类号:F12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50-02
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担忧。近二十年来,各国政府就减少环境污染、遏制气候变暖等问题不断进行谈判、磋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又把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支点和推进能源创新、抢占经济制高点的国家战略。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其次,过多过滥、粗放式地使用资源,单位能耗与单位资源耗量过高,资源枯竭进一步加深。再次,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该“路线图”对全球迈向低碳经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 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对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9年12月7日的哥本哈根峰会意在制定新的全球行动协议,应对气候变化。
为实现《京都议定书》承诺期碳减排的刚性约束目标,发达国家加快了对低碳经济的前景规划和发展速度。2007年,欧盟首脑会议提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水平减少20%~30%;英国通过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气候变化草案》;日本2008年颁布了《构建低碳社会的12方略》。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随着发达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变进程的推进,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参与全球气候保护,承担减排或限排义务的重要性。2008年9月举行的首届非洲碳论坛,举办了碳投资交易会和加强清洁发展机制(CDM)能力建设会议,力图为非洲国家寻找更多机会争取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国2007年6月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今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确定,政府职能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凸现了今后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与重大责任。
三、低碳经济下的政府环保策略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建立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1)制定和实行低碳产品优先采购政策。(2)制定和实行低碳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大财税对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的支持。(3)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能源法、清洁生产法等实施,着手制定气候变化法、工业节能条例等。
作为环保部门,在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要制定一系列以减排为核心的的节能、循环利用及环保政策,如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积极配合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试点工作,做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和产品的环境标志认证工作,并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2.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采取严格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总量。三是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两高两低”产业;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向产业链高端集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优化产业层次,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建设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彻底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2)着力抓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做好钢铁、石油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等工程。切实落实好工程、结构、管理三大减排措施,不断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加快钢铁、石化、电力等行业烟气脱硫工程建设。(3)加强环保执法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健全、完善、强化节能减排的管理、监督和执法体系,构建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推动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突出节能减排指标的刚性约束力,建立问责制度,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4)以低碳经济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作为标准,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要求作为考核的原则,对现有的企业、新生企业在生产等环节,按照绿色技改的要求推出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推行绿色技改。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CO2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低碳经济下资源再生体系。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积极创建一批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低碳经济园区,合理规划园区企业结构,将原料生产企业和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生产企业有机组合、相对集聚;推进物质和能源流动转换,拓展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空间。
建立社会废弃资源的回收体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和废旧资源的多回收利用与再制造,少填埋少焚烧,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从而推进城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加大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要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推进利用秸秆等物料发展乙醇制造工业,在解决春、秋两季秸秆焚烧环境污染的同时,为汽车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打开绿色通道。
6.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和生态环保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碳汇,为推动低碳重建提供环境承载;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动绿色交通、建筑节能等,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最低的生态成本、最小的资源代价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江苏省政府已出台政策要求十二层以下新建住宅强制安装太阳能,到2010年,新建住宅要全部达到50%的建筑节能标准,诸如这些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的政策值得推广。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提高燃气普及率,加快实现公交车的燃气化;环保部门做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为机动车环保准入、环保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低碳旅游;可行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的旅游热潮也日益升温。近年来,针对能源消耗、环保低碳需求,我国低碳旅游业也日益发展。单车游、徒步等休闲旅游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针对现代人们旅游、休闲、锻炼的需求,旅游业必须加快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并根据现代旅游现状考察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以此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以缓解臭氧层危机、缓解能源紧缺为目标,以环保低碳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社会的构建。
1.低碳旅游概念及意义的分析
低碳旅游最早提出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其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出行方式进行绿色旅游,同时注重环保及低碳排放,以此实现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解决臭氧层危机的目的。随着近年来低碳观念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而低碳旅游不仅仅是旅游者本身的一种生活方式,更与国家相关政策、国家基础建设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应将传统旅游模式进行转变。以公共交通的混合动力应用、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开展旅游项目,同时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引进节能减排基础,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低碳目标。
2.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低碳旅游行业现状及意义:低碳旅游的出行方式在多年前即已实施。九寨沟电力游览车的使用与保持九寨沟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而自行车旅行、徒步旅行等方式更是在民间盛行多年。4+2出行方式也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开车至郊外或旅游景点后,改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进行游览,实现了低碳旅游目标。这些与低碳旅游的目的与方法不谋而合,其最终目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现代低碳旅游观念不断深入的今天,国家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资源占用少、环境保护好、文化传承强的旅游服务产业链。
从低碳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与传统旅游业有着较大的差别。传统旅游业仅以盈利为目的,注重豪华、奢侈,因此导致了高排放。随着全球气候问题以及能源紧缺问题的产生,传统旅游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发展中国家现状以及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加快低碳旅游业的可行性研究。以此为基础指导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2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低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人们认可度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低碳旅游业大有可为。一方面是传统消费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旅游、健身、休闲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碳旅游正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社会构建的需求。
从旅游业五大要素的低碳要求来看,低碳旅游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首先,旅游出行中,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同时,能做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不开车出行。在旅游区内应首选电动类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行李,以此减少交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要求已经得到了我国多数人民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选择低碳方式,而自行车旅游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旅游风向标。其次,低碳旅游饮食方面,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纸质水杯使用更是符合现代人们的关键。多数旅游者已经采用了自备餐具、水具的习惯。一方面出于低碳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旅游过程中腹泻等疾病的发生。而在住的方面,低碳旅游要求旅客在同一间酒店住宿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床单被罩的更换,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旅游过程中的购物时,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的使用。选择纸质包装或可重复使用手提袋,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旅游过程中,出注重上述因素外还应在景点游玩中注重废弃物的回收与分类。将游玩过程中补课随地乱扔废弃物,在背包中备废弃物袋回收废弃物,回到景点垃圾桶处处理。在现代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上述要素已经深入到许多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开展、开发低碳旅游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通过国家统一规划以及宣传等工作将低碳旅游的相关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推广。以《低碳旅游宣言书》中内容,将低碳旅游作为社会责任、作为习惯、作为道德最求。从景区绿色低碳做起、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绿色生态家园。通过景区宣传、日常宣传等提高人们的认识,进而促进低碳旅游的实施。
3.发展低碳旅游的方法与重点
3.1注重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行为: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低碳旅游创造新的经济循环方式,在现代旅游中应注重绿色旅游、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从旅游者以及导游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低碳品牌旅游发展意义。并通过旅游宾馆、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的低碳政策倾斜等,促进商家低碳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商家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进而实现低碳旅游目的。
3.2以政策引导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虽然,低碳旅游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其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消费旅游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许多景区不愿开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低碳旅游目的,我国政府相关机构以及旅游业主管部门应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健全低碳旅游企业激励机制,通过减税、政策扶持等促进旅游企业低碳旅游项目的建设。进而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旅游者的参与,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低碳旅游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环境以及国民低碳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旅游业现状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推广现状,我国应加快低碳旅游政策的出台。同时通过城市规划中低碳出行方式的考虑以及相关建设的加强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以及低碳出行习惯,进而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针对低碳旅游人才缺乏现状,在现代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应加快高端人才的培养,为我国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产业需求分析》.环保资讯.2011.2
关键词: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今世界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是密不可分,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其技术支撑作用,为服务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城市圈建设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划时代改革创新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1 实施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
目前,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2 实施节能减排的条件
2.1 节能减排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想要节能减排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就要突出“长远性”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体制,节能减排必须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常抓不懈;突出“系统性”构建资源循环利用长效机制;突出“创新性”建立推动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的优胜劣汰机制;突出“自主性”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而且当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2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
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减少小锅炉和私自乱建违建的锅炉,一些企业私自排放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力度,限期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制定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2.3 强化能评环评约束作用
在城市发展中工业发展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工业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导致气候环境变差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第三方环评机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应当完善能评管理制度,规范评估机构,优化审查流程,暂停不达标企业新建高耗能项目的能评审查和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项目的环评审批,进而严格实施项目能评和环评制度,所有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能效水平和排污强度必须达到国内环境监测标准,才能予以审核通过。
2.4 提高认识,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实现
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政府、企业、学校、个人都应提高环保意识参与其中,为节能减排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贡献,为了更好的明天和美好的生存环境做出努力。
3 实施节能减排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3.1 节约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减少煤炭的排废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碳基能源消耗,对实现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3.2 低碳减排减缓温室效应的产生气候变化
将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温室效应的直接灾难性后果是全球气温升高,地球日益变暖,海水受热膨胀,两极冰雪部分融化,海平面上升,所以低碳减排能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正在逐渐步入历史舞台。很多国家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制定新的能源政策,倡导低碳经济,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就是为了将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3.3 节能减排事关可持续发展
在 2014 年监测的 523 个城市中,空气质量低于二级标准的达1/2 以上,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人口达城市人口的 2/5。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在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历史阶段,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据有关部门证实,如果以世界人均水平为单位计算,我国除煤炭资源占 58.6%之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均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32%,水资源为 28%,天然气、石油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05%、7.69%。因此,只有节约资源才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