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改革的措施

农村改革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改革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改革的措施

农村改革的措施范文第1篇

>> 社区医疗卫生改革现状与发展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深化改革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印度的医疗卫生融资改革 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措施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与财政投入现状分析 即墨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站的现状分析 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的财务管理 浅谈医疗卫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河北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机制创新 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几点感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与认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困惑与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7-14.

[2] 张灿灿.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报,2004-11-08.

[3] 肖庆利.浅谈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几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2-08.

[4] 李守利,庞文政.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由豫皖丙肝风波想到的.山东人大信息网,2011-12-05.

农村改革的措施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健康、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农村尤其是山区的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异。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以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村中小学体育的面貌有所改善。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长期不动摇。长久以来,农村学校体育特别是边远的山区农村学校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成学校体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专业教师负担过重,国家教育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的普遍现象。本人是一个在山区农村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将近20年的教师。下面就是我这些年对农村体育教育的调研所写的一些心得,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 

一、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陈旧。 

(1)从现实看来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就连国家规定的大课间和眼保健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落实到位。就更别说体育课和特长生的培养了。 

(2)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体育课可有可无。目前,我校体育课由各班班主任自行安排。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在学生及家长中这种思想也根深蒂固。 

2、师资配备薄弱 

在农村学校。一方面,由于师资配备不足,是导致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的主要方面。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学校。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即使配备了兼职教师,也是挂名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且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远不能达到相应的国家要求水平。此外,有的近半数体育教师分配下去也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我本人就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可现在当了班主任,教了数学。像我这种情况在我们地区还有很多。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很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体育经费的不足使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安全隐患;例如我校有乒乓球台无球拍;有篮球场无篮球;无栏架;踢足球无场地也无足球;打羽毛球更是无球也无拍。总之,要什么无什么。跳箱、跳高、体操棒等技巧性的体育项目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更无从谈起了。上体育课就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放羊。 

4、教学不规范 

在农村,音、体、美教师缺少与外界交流和借鉴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十分陈旧,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和体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 

5、备课与上课严重脱节 

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上课是自由式。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教师,开始时上课还是比较认真和负责的。但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上好上坏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的态度,随之上课开始散漫。教师上课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备课成了一种形式,久而久之成了一种负担。备课本年年是新的,而内容“依旧如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抄备课,备课内容一成不变;一大群体育教师整日在做无用功的局面何时了? 

二、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不能让学生们只读书。要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 

(1)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学,正常开设体育课,并安排专业体育教师上课,无专业体育教师可对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另外,还要给予体育教师多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便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 

(2)其他教师要带好头,不能利用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上课,要给学生们锻炼身体的时间,而且要带头带领学生锻炼身体。 

(3)家长也要配合、督促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要让家长认识到光学习好而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 

第二、学校要多投资。置办一些体育器材,以便学生锻炼之用;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对一些旧器材和破损的器材要及时更新或维修。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可以更多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的放心。 

第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山区的学校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不要只停留在文件和嘴上,要落实在实处。改善村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体育教育条件,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国家栋梁输在体质上。 

以上是我们这里的现状及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小学体育发挥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相信农村小学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层层重视,相信农村小学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2]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10-22(5) 

[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9-1(3) 

[4]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46.50 

[5] 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 

农村改革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63-02

1 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理论界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如何开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二是部分地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实践经验总结及效果检验。关于如何开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研究人员主要从创新障碍(夏彦,2010)、服务渠道体系(李剑峰、王延涛,2010;郭兴平,2010)、抵押担保方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2010;高文丽2010)、农村金融服务规范化与金融监管(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2003;张长全,2003;孟飞,2009)、农村金融工具创新路径(马海滨,2010;丁竹君,2010)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关于部分地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与效果检验方面,理论界认为,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有效化解了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张智富,2009;王岩岫,2009;浙江银监局,2010;李明昌,2010)。

以上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规范性分析和实践性分析,在相当程度上准确揭示了当前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方式、方法、政策措施与实践经验。但是,已有文献对欠发达地区的河南省农村改革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研究较少,因而难以准确反映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绩效、特征与实践经验。本文通过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信阳市(下辖八县二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绩效的实际调查,试图探析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2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绩效

2.1 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增加了“三农”资金供给

2009年7月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推进会在信阳市固始县召开以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金融机构全面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相继推出了支持劳务经济类、创新抵押担保类、信用共同体+信贷类、订单农业类等8大类20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其中回乡创业贷款、劳务输出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率先在全省推广。2009年发放创新类贷款38.6亿元,有400余家企业和3万多农户直接受益(见表1)。

2.2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有效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

(1)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切实解决农户融资“瓶颈”。

“农民贷款难”主要是因为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担保物――农民最具有价值的土地、房屋和宅基地,均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针对农村抵押物不足和抵押范围狭窄的问题,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特点,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扩展抵押担保物范围。按照“组建一级集团、实施两级担保、构筑三级网络、发展四级信用”的构架,组建了信阳市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担保网络,出台农村物权确认和抵押担保暂行办法,使全市担保机构担保基金规模达6亿元。积极扩大抵押范围,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先后将农村承包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存货、农业订单、农机具等动产和各种权利纳入农村金融的抵押品范围,切实解决了长期制约农村金融的抵押担保瓶颈。

(2)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以“阳光信贷大厅”为依托,开辟小额农贷的“绿色通道”;农业银行信阳市分行为弥补农村网点不足,以“惠农卡”为载体,推行流动网点、自助网点等服务;邮政储蓄银行信阳市分行在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同时,采用下沉营业网点来拓展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以自已的网络持术优势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3)加强信用工程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试验区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信用升级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活动,促进了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人民银行信阳市中心支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多次召开信用工程推进会,深入开展信用乡、信用村、新用户建设活动。同时加强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诚信的金融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提升与优化。截止2009年年末,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共评定信用乡26个、信用村353个、信用户47万户,有51.04万户借款人进入了全国信用信息库,固始县还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金融生态县(市)区”的称号。 3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特征

3.1 采用了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型的供给主导型改革创新模式

供给主导型改革创新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自上而下与行政推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服务方式创新的实践充分体现了该种特征。2009年2月,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省银监局、河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工作,信阳市被列入河南省农村金融创新的试点地市。2009年,河南省全省创新工作试点推进会在信阳市召开,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实施信贷产品创新,创新农村资金投入机制。在此背景下,信阳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创新领导小组,各县(区)都成立了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试点领导机构,形成了以政府主抓的工作机制,出台了《信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信阳市农村物权确认和抵(质)押担保暂行办法》等多个政策性文件,为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体现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行政推动性特征。

3.2 吸纳性创新多而原创性创新少

(1)形式创新占较大比例。

形式创新指那些不具实质性内容,只注重称呼的创新,如支持劳务经济类贷款,试验区推出的创新品种有“回乡创业贷款”和“劳务输出贷款”,但由于此类贷款是根据特定的群体进行冠名,把劳务人员贷款归集于一个品牌,仍然面临着如何创新品种、切实突破瓶颈制约、扩大贷款支持回归企业与劳务人员的问题,因此,此类创新仍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不具实质性内容。截至2009年底,劳务经济类贷款余额为16亿元,占全部农村创新贷款的36.1%。

(2)一些品种已存在,创新特征不明显。

如创新担保体系类的担保公司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在全国及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均早已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类贷款不应归于创新贷款行列。截至2009年底,担保类贷款余额15.3亿元,占试验区农村创新贷款的34.5%。

(3)较好的创新品种分散于各个试点县(区),尚未全面推广和广泛运用。

试验区各县(区)除固始县作为河南省创新试点县开展了多个创新品种外,其它县(区)基本只有1-2个创新品种,且处于试点阶段,有的县(区)甚至只有形式创新品种和担保体系类创新,金融创新品种未大规模推广运用制约了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如订单质押贷款仅在商城县试点开展,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仅在商城县和固始县试点开展,企业经营权质押贷款仅在固始县和淮滨县试点开展,动产抵押贷款仅在固始县和淮滨县开展等。

3.3 金融产品的创新以信贷产品创新为主

农村金融产品包括储蓄产品、汇兑产品、理财产品、信用卡产品等。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集中在信贷产品创新上,如回乡创业贷款、国外劳务输出贷款等,而储蓄产品、汇兑产品、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的创新缺乏。

4 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建议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实践,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资金供应机制,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领域,提升创新层次。一是要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由行政推动下的供给主导型向需求诱致型创新模式转变,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成为创新主体,通过执行差别财税政策等措施,减轻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成本。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创新的方向,要围绕着农村经济改革、当地农村特色、支农政策的配套落实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内容开展创新,拓展创新的领域。三是要拓展金融产品创新的品种。在负债业务方面,在原有基础上,突出新的存款品种,开发多功能帐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存款服务。资产业务方面,增加贷款品种,大力发展票据贴现,将小额信贷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和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大对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包括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的金融工具创新力度,如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债券、商业票据、上市融资(A股、中小板、创业板等)和政府债券(地方政府新农村建设债券)、信托基金等创新品种。四是要构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保障机制,建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环境支持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农业生产要素流转平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执法体系,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规范企业改制和破产程序,建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考核激励办法,设立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对考核优秀机构除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外,还与各种政策扶持挂钩。

参考文献

农村改革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3年12月25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这既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和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课题和新挑战,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随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和任务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方式也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又要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努力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会议对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四项要求:一是推进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环境,努力拓展外部增收空间。三是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积极发挥国家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四是认真落实政策,放活农村经济,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的积极性。

会议指出,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始终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不动摇,始终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始终坚持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给不动摇,始终坚持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不动摇。要兼顾保障粮食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目标,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会议指出,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否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和保持农村稳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阶段农村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市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强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农村改革的措施范文第5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月日省委、省政府在召开的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授牌暨年度汇报座谈会精神,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试验,特别是对建立农村信用体系、盘活农村信用资源、创新农村信贷产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进行研究部署。市委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瑞民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提出明确要求,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刚才,大家观摩了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并为信用农户颁发了信用证和惠农信贷卡,区和农村信用联社还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区的这种贷款模式,是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的小额信贷,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效率高。只要是守信农户,只要有信用证,无需抵押担保,没有繁琐的贷款审批手续,符合农民急贷急用的需求。二是成本低。农民贷款,不跑冤枉路,不花额外钱;信用社放款,不需要调查、审查、评估,省人、省工、省时,节约了成本,降低了风险。三是普惠性。只要诚实守信,不管穷人富人,不管有无资产,都可以借贷。同时,通过这种信贷模式,还可以培养农民的信用意识,提升他们的信用等级。尽管有些方面还需要完善提升,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一条很好的路径,一种很好的模式。希望区和有关金融部门不断创新完善,不断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也希望其他县区认真学习借鉴,积极探索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符合农民需求的农村金融信贷模式。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破解农民贷款难是我们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形势概括起来就是:破题迫在眉睫,机遇前所未有,责任重于泰山。

(一)破题迫在眉睫。一方面,农村融资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过去三年,在全市各级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一些经验做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但客观地讲,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需要继续不断地改革创新。当前,实事求是地说,农民真正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的贷款占比较低、额度较小,许多农民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金融支持,不得不放弃一些好的经营项目,错失增收致富的好机会。从去年情况看,我市金融机构的年末存款余额为1266亿元,贷款余额为631亿元,存贷比为49.9%,新增存贷比仅为32%,这其中绝大多数是贷给了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农民得到的贷款非常少。另一方面,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对金融支持的要求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市农村改革发展成效很大,土地流转、专业合作催生了大量规模经营主体,现代农业、装备农业、设施农业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但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离开了金融支持发展就难以持续,改革就难以深化。同时,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破解“钱从哪里来”,除了土地收益、项目资金、社会资金、群众筹资外,银行支持也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破解金融瓶颈迫在眉睫。

(二)机遇前所未有。近年来,中央对搞活农村金融越来越重视,年年都会对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作出安排。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门用一个章节来部署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明确要求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等。月份,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题。月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新发展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月日,全国首个经中央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在浙江省丽水诞生,改革试验方案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突破传统理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质压担保物范围,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成熟的小额贷款技术,构建小额信用贷款、抵押担保贷款、担保机构保证贷款“三位一体”的农村信贷产品体系。月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农民、农村小企业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发起设立或者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同时,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在省“设立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可以说,农村金融改革正迎来新的春天,全国各地的农村金融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如海南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创新、广东县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江苏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抵押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不断开创我市农村金融改革的新局面。

(三)责任重于泰山。继去年9月,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正式写入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之后,今年月,中央农办又正式把试验区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由此正式成为中央农办在全国确定的4个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之一,标志着我们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月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在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授牌仪式结束后特别强调,联系点与试验区的功能和政策完全一样,试验的方法和方式也完全一样,都是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探索路子,没有本质区别。这为我们获得国家更多更大支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营造了更加宽松的改革环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改革试验将由过去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上升到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我们的各项改革也将要由在全省先行先试、走在前列上升到在全国先行先试、走在前列。所以,我们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从主任去年月到视察时所提的要求,到今年在授牌仪式后的讲话都可以看出,中央农办最关心的农村改革有两件事,一是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如何搞活农村金融。在郑州的会议上,陈主任对我市的金融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也为我们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去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努力取得更大成绩,创造更多经验。

二、明确任务

今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持续“六个放大提升”。就农村金融创新来讲,重点是要建好、完善、提升“四大体系”。

(一)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搞活农村金融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今年的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都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商业银行针对农户的贷款,主要是小额信用贷款,而谁守信谁不守信,银行并不是很清楚,这也是银行“惜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一要高度重视。建好农村信用体系不仅可以改善农户与金融机构间信息的不对称,有利于金融机构扩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还能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改善农村的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各级政府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予以重视。二要共建共赢。坚持依法合规、遵循自愿的原则,全面开展农户、农村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涉农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加大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力度,促进工商、税务、法院、社保、质检、公用事业等部门社会信用信息的依法共享。这项工作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经验,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三要客观科学。农户信息采集要全面,信用等级评价要科学,坚持客观公正,杜绝弄虚作假。区的48条标准涵盖了经济、法律、道德等各个方面,其做法值得借鉴。四要积极稳妥。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每个县区先期至少要选择3个乡镇开展试点,基础性工作要在月底前全面完成,“信用户”贷款要在10月底前全面启动,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争取用3年的时间实现全覆盖,惠及全体农民。五要健全机制。要边探索边完善,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农村信用体系评价机制、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和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市农信社系统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非常支持、非常积极,能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能不能做成做好做出成效,关键要看县区政府的工作力度和执行力。

(二)丰富金融产品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少,是农村金融瓶颈的重要体现。当前,各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主要集中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真正满足“三农”需要的金融产品,尤其是针对普通农户农业生产的金融产品相对不足。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三农”对金融的需求,在抓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更高效、更便捷、更普惠、更持续的农村金融产品。要积极探索开展信用农户授信与银行卡授信相结合的小额信贷产品,如农信社的“金燕快贷通”;探索“五权”为抵押的金融支农信贷产品,扩大贷款规模,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规模果园、家庭养殖场等经营主体的贷款融资难题;创新银保合作信贷产品,探索发展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保单抵押贷款等业务品种;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新型信贷模式,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农业生产和农业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发展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金融供应链信贷产品;探索设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贷款、农田水利改造专项贷款、大型农业机械按揭贷款业务等;探索发展订单农业,农业生产资料购买贷款、科技兴农推广贷款等品种。农村信用联社在开展的“金燕快贷通”,信用农户最高可贷款40万元,贷款利率下浮10%-20%,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银联卡支取,方便快捷。这种模式要认真总结、及时加以推广。

(三)创新金融组织体系。重点是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一个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我市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势头良好,村镇银行发展到5家,占全省的1/10,其中珠江村镇银行为总分制银行;银行在8个县区有了分支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到300多家。但从农村的需求来看,这个数字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尤其要提升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水平。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方便群众。农民贷款的特点是短、频、急、快,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产生于农民之间,关键的时候可解群众的燃眉之急。二是起到竞争作用。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民自己办的,农民把钱放在合作社,这样就会同商业银行形成一种竞争的关系,影响商业银行的吸储,从而促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农村市场,实力较强的互助社就有了与商业银行合作的资本。三是充当商业银行的代办员。这也是国家允许和提倡的。商业银行在农村大多没有分支机构,若把贷款批发给农村资金互助社,让互助社代替商业银行办理信贷业务,既可以减少商业银行成本,又不致丢失农村市场。四是盘活农村资金。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民手中积累了大量闲散资金。当前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把1万元资金存在银行,如果存1年,扣除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上仅剩下9000元,倒赔1000元,不存银行呢,则赔的更多。但有了资金互助社,就可以更好发挥它们的作用。所以,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我们要遵循规律,创新思路,科学规范地加快发展、加快提升。今年每个县区都要重点培育10个左右示范性农村资金互助社。

(四)提升担保服务体系。农民贷款难,难就难在农民没有抵押物。对银行来说,我们的商业银行都是上市公司,有严格的管理要求,他们不愿给农民贷款,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农民没有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贷款风险无法规避,这是银行的“行规”;对农民来讲,最大最有效的资产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产权等,除此之外,农民并没有其它可以抵押担保的财产,而这些又被现行的法规排除在抵押担保物外,这实际上是从制度安排上限制了农民的贷款权利。我们现在推行的“五权”抵押,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但其实质都不是银行部门承认了,法律上突破了,而是一种变通,具体来说是政府、担保机构作了二次担保。就我市而言,是按照“一级集团、二级担保、三级网络、四级信用”的架构,由市财政局牵头融资成立市级担保集团,县区融资成立分公司,乡镇成立担保中心,村设立信贷信息和信用信息服务点,是政府在银行与农户之间搭建了一座信贷桥梁,打通了物权到贷款的通道。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沿着这条路子完善提升,尤其是那些工作推进不到位的县、乡,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积极构建多层次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评估、交易、处置平台,建立农村物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宽农村融资抵押物范围,探索设立涉农担保基金或涉农担保公司,完善担保和再担保相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有效破解农村“贷款难、难贷款”的瓶颈困局。

三、积极作为

搞活农村金融,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积极作为,合力推进。

(一)政府要积极推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政府责无旁贷。一要加强领导。县区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服务协调,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当前尤其要把建好农村信用体系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农村金融创新的关键着力点,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会议之后要迅速行动,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落实。二要加大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全力支持,全面保障。三要激励创新。利用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手段,激励金融机构主动改革创新,调动金融部门的积极性。四要营造环境。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权,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对有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实行通报、停贷等制裁措施,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促进我市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循环。

(二)银行要积极投入。农村信用社系统的“金燕快贷通”小额贷款等级提升,由最高5万元提高到40万元,是市、区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向上汇报争取的结果,也是他们积极投入农村金融创新的具体表现。各商业银行,尤其是涉农商业银行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深刻认识到搞活农村金融不仅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需要,也是推动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创新发展的需要,切实树牢服务“三农”的理念。要根据新时期农村金融的新要求和新特点,努力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让农民享有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在金融服务不足的农村地区增设营业网点,将在当地所吸收的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不断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为广大农民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努力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广大的农民。要按照简化手续、方便农户、减少成本、降低风险的要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