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互联网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面解读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胡世良,男,安徽当涂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助理。长期从事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商业模式研究、战略规划等工作,对移动互联网有着较深的研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网聘为特约专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强,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从事电信产品开发相关工作,具有20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迄今在《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邮电经济》、《人民邮电》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著有《赢在创新:产品创新新思路》、《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书。
内容简介
打造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金融、众筹模式、直销银行模式和余额宝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并系统介绍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生动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大势所趋,并提出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适合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监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的广大师生等相关人士。
目录
第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质及特征
第1章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2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大势所趋
互联网金融发展利远大于弊
第3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命运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成功的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主要特征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宝发展迅猛
支付宝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5章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网贷平台模式的内涵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模式经济分析
P2P网贷企业案例
拍拍贷
宜信网
好贷网
有利网
Lending Club
平台间竞争的三个关键点
第6章电商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分析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述
电商金融模式本质是大数据金融
电商金融模式分类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7章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概述
什么是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
众筹融资的运营模式
众筹模式的分类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案例——天使汇
对众筹模式的认识
众筹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第8章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
直销银行模式主要特点
对我国发展直销银行的认识
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微信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对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的建议
第9章余额宝模式
余额宝引发群雄之战
余额宝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发——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微信理财通——注重打造理财平台
余额宝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视余额宝模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战略——打造金融平台
布局互联网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国
阿里金融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转互联网金融
明确的战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进行互联网金融布局
壹钱包——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壹钱包定位为社交金融
壹钱包与余额宝形成差异化竞争
陆金所——打造网贷平台
陆金所的互联网基因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第12章腾讯金融布局
腾讯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第13章苏宁进军互联网金融
苏宁“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第14章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金融
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角力互联网金融
关注供应链金融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未来
第15章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影响将更大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不可逆转
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移动互联网金融活力限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第16章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风险
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实现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后记: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变革;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7.12.034
1 “互联网+”概述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民众的互联网思维形成“互联网+”这个概念,其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从而也增强了社会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互联网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所谓的“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加上其他各行业,只不过在理解时,我们不能仅仅将其看作两者的叠加,而应该将其看作是将传统行业加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来加快传统行业发展速度,创造出新的发展方式。这种新型模式不仅仅能够将互联网新技术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同时还能够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全面提升。目前,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互联网游戏、金融、电子商务和O2O线上线下消费等都属于“互联网+”的范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更多智能便捷的元素被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将传统行业加入互联网技术就是“互联网+”,比如我们最常见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将传统的金融行业加入互联网技术,让理财产品能够被更广泛人群所接触并使用,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更为便捷。比如余月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比如互联网医疗,传统的医疗机构由于互联网平台的介入,使得人们在线询医成为可能,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互联网+”的案例。这种模式在近年来l展非常迅速,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生活中很多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娱乐就产生了很多视频网站,而互联网餐饮就产生了很多外卖网站等。
而且,“互联网+”显然不是一个产品创新的“万能通”,谁都适合用,谁都能用好。在一些垄断行业领域,“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尽管当前网络已经遍及很多行业里,但是当前网络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情况还是不够好。网络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影响时间并不短,很多都已维持了数十年,比方说在医疗行业里,“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已经诞生很长时间了,不过互联网和医疗行业的融合依然是缓慢的,除了在线询医和在线挂号等几个方面外,大部分的人们在医疗健康方面依然没有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好处。实际上,最终“互联网+”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有很大概率是由国家政策的开放程度决定的。显然,“互联网+”并非是万能的,其也不是一种方法论或者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事物,其不过是当前网络商品下的一种意识形态而已。不过,当“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也就同时意味着互联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的重要一环。
2 农业发展的历史
2.1 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
人们使用木棒与石器去获取自己的生活用品已经有两百多万年了。史学研究者觉得,农业是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发展而来。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一个标志,也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革新。之所以说农业的形成是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是因为:①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开始进行改造;②采集和狩猎被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③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是农业的出现。原始农业时代的特征是:①石器的形成与使用;②自然环境下的粗放种植和养殖以及动植物驯化;③人力为劳动的主要力量。原始农业的产生逐步替代了采集和狩猎。
2.2 传统农业:经验农业时代
在五千多年前,金属农具在青铜器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和使用,从而带动了劳动用具、土地加工以及土壤灌溉等一系列改革,开始构成一个精耕细作的农业系统,让原始农业成功过渡到传统农业社会,从而,形成了四千年的农业文明。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为:①金属与木质用具的产生与使用;②养殖与精耕细作技术的产生与使用;③人力、畜力和其他自然力,比如风力、水力是进行劳动生产的主要力量。
2.3 近代农业:工业化农业时代
工业:在18世纪时播种机、收割机等机械开始在英国出现;到19世纪时内燃机代替了之前以畜力牵引为主的机械动力;20世纪以后各种化学农业的产生让农业获得了很好发展。
生物学:19世纪德国施来登等人创建了细胞学说,李比希研发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英国研究者达尔文创建了进化论,奥地利与美国生物研究者创建了遗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成功创建了土壤学科。
近代农业的特征是:①机电用具与无机能源开始被广泛使用;②动植物育种与合理种植和养殖;③大量资金投入,化学药品开始被普遍使用,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密集;④产业开始分工,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产品构造开始出现。但是,化学药物污染、资源损坏以及能源过分消耗让环境遭受到很大破坏,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于是可持续发展就被大家所关注。
2.4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时代
【关键词】互联网+ O2O模式 社区化 O2O平台
如今,我们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过渡到了信息化时代,并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世界以生活为中心,并将商业的主角从公司转化到了个人;技术也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转移到了DT(Data Technology)。在“互联网+”的时代,个性化定制成为主流,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采用工业4.0的生产方式,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生产,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极为迅猛,其中,O2O模式也从雏形走向成熟。
一、O2O模式的现状概述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由线上营销和购买来带动线下的经营和消费。“互联网+”的环境,为O2O电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目前,国内出现的O2O主要有以下四大类:信息点评类,如携程、大众点评等;导航导流类,如地图导航、生活导航、垂直网站等;支付类,如团购、支付、预付、预约、点卡券模式等;二维码类,如产品二维码、品牌二维码等。本文所讲的本地生活服务O2O,是指商品交易和服务产生在社区内,并涉及线上支付、下单等流程,并结合社区内线下实体的服务和体验,主要包括餐饮外卖、家政送洗、宅配服务等社区化O2O平台的应用。
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上,O2O的发展功不可没:例如,在几年前,我们还是通过拨打附近商家的电话来叫外卖送餐、送饮料,并受到送餐时间和范围的种种限制;而现在,饿了么、邻趣、百度外卖、美团外卖、格瓦拉等等众多在线交易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以及大众点评、58同城、赶集网等生活服务媒体,则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种餐饮美食、水果生鲜、鲜花蛋糕、常用药物、选座订票等等,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的配送来得到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也几乎不会受到时间和范围限制;并且,线上支付也省去了找零的麻烦,给商家和消费者都带来消费的便捷;此外,服务平台上提供的各种优惠促销活动,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满足了消费者的各式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家的O2O平台宣传。O2O模式将互联网与当地实体店铺的商务机会相结合,呈现这些商家信息,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商家、支付相关费用、得到所需商品和服务、完成线上消费、在线下得到商品和服务。在O2O模式下,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同时商家的渠道得到推广,并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经济和O2O保持高速增长,其规模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2014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达到8706.2亿元,O2O市场规模达到2350.8亿元。对于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而言,其规模的增长率在10%以上,并将在未来的几年中,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在2017年达到72805亿。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体量巨大的环境中,O2O行业具备了广阔的增长前景。
二、本地生活服务O2O的环境分析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O2O模式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来解析O2O模式的社区化成长,以及如何使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O2O关键要素的得到有效配置。
在经济社会方面,首先,电商经济已逐渐向服务类电商渗透。随着消费者对网络使用程度的加深,网络购物也已向服务类交易倾斜;其次,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为O2O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落地提供了空间;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无线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以及PC端和移动端软件的广泛应用,为O2O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用户基础成就了O2O模式的人的流量来源,这主要包括注册用户、线索客户等的线上消费者以及线下商家,人的流量支撑可以转化为订单流量,实现商流和资金流的互通;再者,支付技术的创新确保O2O模式实现资金流的准确流动:在支付环节中,通过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社交支付等渠道实现资金流的运营,使人流和商流有效转化为资金流,完成本地生活服务向社区化的发展。
在政策环境方面,早在去年3月份,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也标志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促使O2O顺利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的适当商业模式。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就《意见》提出了简政放权、创新管理、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规范市场、培养人才、培养行业等七个方面的措施,来推动O2O的创新发展。今年的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府也出台系列政策,旨在大力发展生活业,促进O2O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这为本地生活服务的O2O模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同样帮助商家的运营实现全面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手段吸引客户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体验,同时使用互联网收集消费者反馈数据,为商家决策提高数据支持,提升经营效率,促进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要素的交互。
三、本地生活服务O2O的对策建议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O2O模式蕴含巨大的潜力,O2O平台与在线商家是互相促进交互发展的。对于O2O平台的商家而言,“互联网+”背景中的创业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怎样不被时代所淘汰、如何突破制约瓶颈和准确把握O2O平台的契机,推广O2O平台应用任重道远。
在宏观层面,O2O模式下的本地生活市场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辐射带动地区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并逐步波及二线、三线城市。首先,本地生活O2O的服务领域需进一步延伸,在O2O服务的消费对象方面,从目前的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到老年人及学龄前儿童,开拓其他市场人群的社区化服务;再次,是本地生活O2O的服务方向和种类需进一步拓宽,不断创新形式,实现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O2O模式需进一步向二线、三线城市,以及乡镇、农村等地区拓展,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蕴含着潜在的市场规模,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地区对本地生活O2O的服务需求和接受程度将大幅提升,O2O平台的服务范围也会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渗透。
在中观层面,本地生活市场的O2O模式需要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联系。在工业化时代,只要销售的产品高于成本便可得到利润,而在“互联网+”的时代,O2O平台则需要建立起关系资产,正如营销学之父科特勒所言:“竞争不是在公司之间进行,而是在整个网络之间进行,一个建立更好关系网的公司将获胜。”首先,O2O商家需要建立起客户关系,庞大的忠诚用户群体是商家不竭的商源和资金源,是商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其次,要不断学习和完善O2O平台的移动支付模式,支付是O2O的关键环节,缺少了支付,以交易价值转化为主的O2O模式就不可能实现资金的流动,商家则需要更快的适应新的支付方法,给本地生活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最大化的便捷;最后,要加强与物流配送的联络,在O2O平台上保持同配送方的良好合作关系,把握住“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优势。
在微观层面,O2O平台需要经营好线上商家及线下消费者,结合两者的关系,树立对自身的品牌建设意识。社区化O2O模式下,平台提供的是服务而非管控,因此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完善线上线下以及渠道,增加对从业人员的市场教育和培训力度。首先要把握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规律和消费者心理,互联网品牌的发轫,一定是基于对行业、客户心理的深度把握,才能准确找出自己的定位;其次,要做好消费者信息梳理和反馈收集,运用信息流来探究消费理念和心理规律,收集反馈信息,掌握大数据的云计算和处理分析;再者,在O2O模式下,对供应链的掌控十分重要,互联网品牌初期忌讳大而全的商品组合,在发展前期应找到一个细小、精准、富有个性化的商品组合,完成对O2O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积累人流、商流和资金流,然后再拓展市场规模,最终形成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和品牌体系。
参考文献
[1]卜向红.互联网+时代的新电商模式[M].北京:电 工业出版社,2016.6.
[2]叶开.O2O实践互联网+战略落地的O2O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姜德敬.互联网+O2O商业生态破局与重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企业O2O化服务模式研究报告[R].
[4]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社区O2O行业研究报告[R].
[5]孔栋,左美云,孙凯.O2O模式分类体系构建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11):1588-159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物联网;关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1-4825-02
1 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分散的信息有办法通过计算机终端得以共享。上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代表—因特网飞速发展。因特网的发展提高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速度和方式,电子邮件可以提高办公和沟通速度,因特网丰富大众娱乐生活,一些由多人参与的小游戏实现人机对战。
2009年后,物联网成为热题之一,既有与因特网共同的分组数据转发技术基础,又有着不同于因特网的要求与应用。文章讨论计算机网络、因特网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2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一种网络,以分组交换为技术基础,终端用户资源可以连通共享,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络形式方面可以说是因特网、物联网的基础。
计算机机房是计算机教学及知识实践的重要基地。机房建设涉及电气系统诸方面,机房内庞大计算机群对室内温度等环境指标提出严格要求,机房设备运行状况需要工作人员巡回检查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通知维护人员对其事故处理。这些工作目前主要依赖人工完成,实时性较差。因为机房工作人员不可能全天24小时现场值班,机房内出现异常有可能不是第一时间发现,维护人员也因此不可能第一时间得到事故报警,因而异常发生与处理会经常存在延时。
经过多年发展,现有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会不适合未来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中部分教授在思考计算机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包括课程设置,社会功能定位等问题。有必要认真研究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因特网发展瓶颈
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Internet)也是一种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代表,采用分组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了人类社会虚拟化,表现在场域、参与主体身份与活动内容的虚拟化,开启了现代社会信息化。
因特网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现已显露不足。首先,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IPv4地址,已不能适应新加入终端用户申请地址和网络传输速率的需要。其次,因特网构建虚拟社会的参与因素仅包括联入互联网终端的人,并需将信息加工成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介质,因此网页上显示的信息与真实信息存在不同步。现阶段,因特网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有能克服上述不足的新网络形态。
4 物联网的优越性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又是一种网络,以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为基础,利用ZigBee、RFID等关键技术构成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在计算机网络机房的应用体现在在计算机网络机房内布置传感器网络采集机房的环境参数(如温湿度)和机房设备参数,使用数据服务器连通互联网,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透明”管理网络机房现实环境。现已有使用的智慧校园就是对传统以计算机处理为主体的校园网在物的信息采集方面的拓展。
物联网延伸因特网应用领域至可知、可管、可控的物,如在家用电器中植入智能芯片就可以使这些电器按照主人的指令做到开关灯、打开关闭空调等传统人为行动,打破了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即将传感器等设备嵌入到建筑、铁路、桥梁等各种物体中,这些物体通过通信技术被连接在一起,形成物联网不同于因特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引起互联网时代虚拟社会变为物联网时代感知社会,克服互联网现有不足,提高网络终端泛在化水平,形成以互联网做传输骨架的电子皮肤。在物联网中,物品之间可以独立于人工干预进行信息交流。自1999年物联网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以来,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多种领域迅速发展,中国于2009年在无锡建立“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现已成为信息界从业者讨论热点,踩着自主创新的节拍,开发出太湖水环境自动感知系统、安全自动防护系统等12个领域内可归结为采集类业务的相关应用,创造出上亿元产业产值。全球每年仅照明会有3400万亿瓦/小时流失,使用物联网技术根据周围环境及人眼舒适度自动调节光照强度可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
5 物联网发展中亟待解决问题
因特网时代已经是现实,社会正迈向“物联网”时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与计算机网络、因特网一样,物联网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物联网涉及到众多终端物品,诸如RFID芯片记录的人员信息,利用ZigBee技术监测到的特定区域环境参数,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监测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做到良好保密。
物联网行业的技术标准有待统一。如果生产商和运营商各行其是,将会出现许多孤立网络及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产品,这样会提高研发成本。2012年4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与会专家指出,谁想自己把物联网产业链做完是痴心妄想。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捆绑活动创造更多价值,锁定关系是保障,互补交叉是方向。在谈到社会上对物联网的众多疑虑时,专家指出不管你信不信,物联网就在这里。并说社会最终会达到物为人知,物为人控。专家还指出,移动互联网是因特网的高级阶段,是物联网的初级阶段。
6 总结
从计算机网络至因特网,加快了社会的信息化步伐。物联网将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更大方便,缩小物理世界,与现在的因特网有很大区别。究竟物联网是因特网的简单延伸,还是不同于因特网的全新网络,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商榷的问题。物联网的全面实现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从业者耐心观察和体会。
参考文献:
[1] 曾华.论Internet与Internet of Things[J].计算机应用,2012,32(4):893-899.
[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肖峰.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技术哲学的新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221-227.
[4] 张宇.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虚拟社会向感知社会的嬗变[J].贵州社会科学,2013(2):29-32.
[5] 杨久婷,张海望.网络机房管理的物联网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2(28):98-99.
[6] 蒋林涛.互联网与物联网[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2):1-5.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营销;业扩报装;优质服务
1 概述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已经逐渐成为各供电公司等提高管理层次、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措施。改变观念,营造各部门围绕电力营销转,电力营销围绕电力客户转,以业扩报装工程为龙头的服务体系是最好的措施。
传统行业是国家历年来发展的基础,电力行业是保障国家持续稳定建设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电在人们生活中成为越来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公用性行业的电力行业,伴随着一些客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对业扩报装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电力公司在互联网的运用方面较早,但目前部分停留在一些业务知识的介绍、政策法规的宣传等初级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报装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电力用户仍然需要到当地营业厅办理相关业扩手续,在业扩办理过程中,用户不断的往返与供电营业厅及相关部门之间,费时、费力给用户带来诸多不变。
因此,为了使用户能够满意,提供阳光、高效、便捷的用电报装服务,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形象,提升电力企业营销业扩业务服务质效,立足倾听用户需求、服务用户所需、解答用户疑惑的出发点,为用户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无阻沟通提供有效支撑。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扩服务网上办理已迫在眉睫。为了构建客户导向大营销体系,给客户提供更贴心、更细致、更周到的服务,则必须创新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模式。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互联网+”理念已经成功部署及实施于工业、金融、商贸、通信、交通、民生、医疗、教育和政务等多行业。将企业和互联网紧密结合,更好的发展自身,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业扩服务报装服务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业务的对外服务窗口构建。从理论和技术来说,“互联网+”技术在工业、政务、交通、民生等行业已有成功应用,同时电力系统本身已经使用较多的技术来构建内部的系统和应用,整体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电费缴纳目前已经实现互联网查询和支付宝缴纳费用,为项目的研究更是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3 项目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关于“互联网+”和业扩报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章以研究“互联网+”与业扩报装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为目标,构建内外网数据整理、信息安全流通机制,实现包装资源、业务进程、收费标准信息的内部资源的安全展示传递,基于“互联网+”技术达到“内外零距离”沟通;建立沟通管理机制,遵循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客户费用及时间,强化业扩全过程各节点工作沟通传递效率,提升业务处置质效;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实现业扩装工作由“业务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转变的新跨越。
项目具体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构建外网辅助支撑工具和数据公开机制
(1)建立的外网辅助支撑工具,通过外网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便于客户更好的了解自己办理的现状,通过这种服务流程的直观化、透明化,不仅便于管理人员对工作业务的整体掌握和过程监督,也便于客户对业务办理过程的及时了解。
(2)明确业扩报装服务中,数据可对外展示的种类,如:报装进度提醒(申报环节资料、期限)、提供资料的种类。在对外展示中对具体数据视情况进行转换,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从业务而言,减少客户因资料不全往返多次办理业务的时间,为客户办理事务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客服部门的办事效率。
3.2 构建“互联网+”与业扩报装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
通过“互联网+”与业扩报装服务管理结合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窗口,实现业扩报装工作由“业务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转变的新跨越,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3.3 实现数据的传递共享
数据共享体现在两个方面:(1)营销管理具有分层分域管理特
性;(2)各个组件之间数据共享。
结合当前业务实际情况,业扩报装管理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一般而言,供电企业都是集中管理大客户,各个区局管理管理分散用户,区局的业扩报装信息需要汇总至上级机构,汇总合并之后又需要再在各个组件之间实现共享和流动。
在本项目中,通过建立数据整理工具,确保数据安全性的同时完成信息传递共享。
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改变了以往工作单以书面传递的工作模式,使得各业务部门和工作举位能够较快地获取或传递信息,有效地提高业扩报装各个业务部门和工作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能够让业务流程的处理规范化和标准化。
3.4 加强业扩报装服务质量的考核和监督
支持客户评价和投诉功能,方便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允许通过网络沟通或其他类似手段,完成对业扩报装业务流程处理的有效跟踪,方便客户与公司随时查看工程施工进度情况,使业扩报装业务流程处理的透明度提高。
4 项目建设目标
(1)构建数据公开机制,明确业扩报装服务中,数据可对外展示的种类,如:报装进度提醒(申报环节资料、期限)、提供资料的种类。在对外展示中对具体数据视情况进行转换,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从业务而言,减少客户因资料不全往返多次办理业务的时间,为客户办理事务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客服部门的办事效率;(2)构建“互联网+”与业扩报装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通过“互联网+”与业扩报装服务管理结合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窗口,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3)建立外网辅助支撑工具,通过外网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便于客户更好的了解自己办理的现状;(4)建立数据整理工具,确保数据安全性的同时完成信息传递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