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

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

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物联网;发展;智能电网;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014-01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最早是在1999年,是由美国首先提出,当时的物联网主要是建立在各种物品的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它是以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研究的产品电子代码EPC为核心,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构造的实物互联网。它主要是利用二维码、射频设别、各类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1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和特征

物联网的总体结构分为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输层则是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每一个物件都可以寻址,都可以控制,都可以通信,把触角延伸到物理世界。

2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首届ISO/IEC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我国举办,我国提出了传感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并获得了标准组成员国的认可。

3 物联网在我国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物联网可以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行业,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远程医疗、智能家居、安全监控、工业应用、军事应用、智能电网等各方面。我国目前已有很多行业已开展物联网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如物流、供电等行业。

4 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

物联网商务发展潜力和市场巨大,但是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标准规范、产品研发、安全保护等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产业规划、体制机制、协调合作、推广应用以及人才的培训等管理方面的问题。

5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5.1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总体情况

智能电网就是在电力系统物理网络的基础上,应用传感、通讯、信息、控制和储能等技术而构成的先进网络,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灵活、经济地运行。将电网的各个相关物件线路、变电站、控制设备等用传感技术以及电力现有的专网或公网组成物联网,进行数据的采集控制等操作。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广泛,电量远程采集系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

5.2 电力远程采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电力的特殊性,无法储存,采购电力多少,销售电量多少以及电网整体负荷安全是其经营的重点。电力行业迫切需要更为灵活、准确、快速的计量方式和监测手段。远程采集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实时进行用电数据的采集,而且具备参数遥调、用电负荷遥控系统、线损比对、欠费停电的各项功能。

5.3 电能远程采集系统的构成

电能采集系统的核心本质是将电能表中的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远程的传输。采集系统主要由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通讯网络、集抄系统主站构成。

5.4 电能远程采集系统的功能拓展

1)客户负荷的监控工作。需求侧管理一直是供电部门在高峰用电时的重点工作,采集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客户最高负荷,统计区域内整体负载的变换规律,按照合同和政府部门的规定,对客户进行负荷管理,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2)线损管理工作。人工抄表时,抄录的电量就是当天的电表读数,而供电量数据是月末的,反映的是整个月电厂供给供电公司的电量,这样两者数据是无法精确匹配的,产生很多的波动性,给管理带来很高的难度。采用采集系统后,可以同供电量准确匹配,使真正的线损情况及时反映出来。

3)设备的监控和异常诊断工作情况。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对关键计量设备在线监控,通过一些参数的设置和历史用电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表计计量异常以及客户窃电的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避免企业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4)欠费停电工作。欠费的催收,一直是供电部门最难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居民客户的电费催收,面广量大。对一些恶意欠费户可以通过智能电表中自带的断电功能实施,远程指令进行欠费停电工作,避免人工上门停电的工作,减轻了现场发生矛盾的情况,也大大减少了停电的成本。

5.5 远程采集系统建设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

采集系统具备前文论述到的很多优点,是对传统营销管理模式的一种彻底变革,但采集的应用在我国相对还是初生事物,还存在许多改进的地方,必须在技术和管理上持续改进,系统才能逐步发挥它的优势,真正地服务好企业,服务好广大客户。

1)克服成本较高、能耗较高的缺点。

2)管理方式的同步转变。

3)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养。

4)数据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

电能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成熟和最具效益的系统,是物联网在智能电网应用中最典型的案例,有着极大的推广意义。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将提升我国知识创新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宁焕生.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走进物联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张锋.物联网大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游战清 李苏剑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范文第2篇

没错,以上是一个已经初露锋芒的趋势,虽然到最终实现还要经历很长一个过程,但这个趋势的意义和潜力却足够分量,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智慧。

这里讲的智慧,并非是一个或夸张或含混的噱头,而是日渐呈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层出不穷的智能应用正逐步渗透进世界的具体运作,如研发、制造、购买和销售实体物品的系统和流程,执行服务的系统和流程,人员流动、货币流通,石油、水、电资源的流动,数以亿计人们的工作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智慧正在迈进世界运行的轨道。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目前我国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深圳、南京、宁波等地纷纷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除了传达城市化进程之外,更是昭示人们注意智慧城市的端倪。上海世博会可以汇集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思路,科技和经验,最终在理念层面上,为中国城市化大战略贡献智慧。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成就,绝不单单在于它建设多少场馆,接待多少游客,创造多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思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过去那种圈地盖楼、投资办厂的钢筋水泥式的城市化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各地方、各行业的创造力和系统思维。

“一张优质的网络是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姚志坚如是说。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虽然通信网络和物联网技术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然则智慧城市的研发现状和成果又如何呢?

智慧城市,智能几何

全球各个城市正大力投入建设智慧的交通。智能交通卡系统使得新加坡陆地交通管理局能够设计出优化的路线和日程,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时将过路费漏缴率降低了80‰并使陆地交通管理局的绩效翻了一番,实现每天车费交易达到2000万次。

计算能力现在正被应用于计算机之外。事实上,计算能力几乎无所不在,任何人、任何物体、任何流程或是任何服务,在任何规模的机构中――都能实现数字感知和网络互联。想象一下万亿个物体相互联系并互可感知的前景,车辆、家电,摄头,道路、管道,甚至应用到医药和畜牧业。再想一下这一切互动所产生的信息量,这将是前所未有的。

并且,所有一切都更加智能,新的计算模式可以控制大量的终端用户设备、传感器、作用器,并将它们联系到强大的后台系统上。再辅之以诸如超级计算机的先进计算能力,以及配合“云计算”的新计算模式,众多数据得以转换成信息。

“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它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运营者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命体,要求人们认识到,城市本身不是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城市是一个系统,城市中的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这些过去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实际上是是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只不过由于科技手段的不足,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隐形地存在。

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

这些信息又可以被转化为行动,提高系统,流程和基础设施的效率、生产力和反应速度。

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脏、脉搏等情况;交通流量大时可提前疏导;河流被污染时可马上发现排污口……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方便轻松。

“其实智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抽象,它的一些功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市民卡、校园通、手机挂号、短信群发、手机银行、电子政务……都早已在宁波推广应用。”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姚志坚表示。谁在唱研发主角

而当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战略确实上升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各地政府就没有理由在继续沉默观望,在中国有句古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于是各地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了能在该战略中快走一步都纷纷采取了系列动作。

在北京,同方股份、中国移动、大唐移动、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物联网产业链上的40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组建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江苏则紧抓传感网产业发展契机,积极开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江苏传感网产业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江苏无锡市,其颇具先发优势,作为国内物联网发展的试验田,无锡物联网的发展一开始就引起各方关注。具体言之,无锡物联网发展有国家扶植、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产业各方支持和实际应用几个方面的优势。

构筑“智慧城市”,上海电信瞄准先进信息技术,紧跟科技前沿,把握城市未来走向。电信将在世博园区率先部署LTE无线4G网络,使在世博园区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实时流畅地观看高清视频。电信也将率先在世博村酒店的客房,提供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样板,体验智能家居之美好。

同时,宁波也将智慧城市的研发放到了城市发展首位。在其规划中,宁波市政府选择以宁波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等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依托,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商业运营应用等所需的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同时,宁波市政府将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全市每年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并组建智慧城市建设专业投资运营公司,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7月初,中国电信与宁波市政府 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坚持“高端定位、应用牵引、融合创新、试点带动”的原则,以智慧应用为核心,以创新应用为动力,以建设先进智慧设施、智慧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构建“智慧城市”应用示范推广的全国支撑平台。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宁波经济发达、信息化应用水平先进。”王晓初说,近年来,中国电信在宁波已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光网络、高速数据承载网,率先在宁波开通了3G移动通信网络,诸多创新型技术成功应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本地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将继续加大对宁波的资金投入,支持并参与宁波网络数据基地、应用软件研发生产推广等六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中国电信在光网络、3G移动通信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将宁波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光・无线城市”,加快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电信部门以‘光进铜退’和‘超越行动’两大行动来构建宁波‘光・无线城市’,具备了从有线到无线、固话到移动、窄带到宽带全程全网的多样性的互联及通信能力。”中国电信宁渡分公司副总经理董嘉奋表示,下一步,电信还将积极参与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金融、智慧公共服务等宁波十城市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和标准制定,尤其侧重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

与此同时,企业巨头们也都在忙于奔走智慧城市市场。思科全球副总裁徐启威曾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时透露,每年思科会投入50亿研发资金在智能生活设施领域进行研发。“在2004年之前,通信网主要的使命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比较简单,比如收发电子邮件或者是浏览网站,在2004年以后宽带业务开始并且非常迅猛的发展。2006年,多业务融合承载IP的手段,2008年,一些技术也随着宽带的推动产生,值得一提的就是3G。”徐启威表示,2010年以后网络发展不单是解决基本通讯的问题,而是要发挥网络力量能够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

在上海世博会上,思科有独立的展馆,主要展示了2020年,人们怎么通过网络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在网络结构方面,徐启威认为,最底层是IP为准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在这是有很大的优势。

徐启威建议,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运营中心,不但要解决消费者的应用,并且要把政府的有关的应用融合在一起,来提供公共的服务可以提供一系列的跟人们生活有关的服务。增强生活品质,可持续经济增长,放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公共服务城市管理。而针对这个领域,徐启威透露,思科每年研发的资金超过50亿美元,这50亿美元一大部分投入智能网络领域。

IBM也早已布局智慧未来,虽然“智慧地球”这条路一直都在,但通过IBM的系统化,理论化阐释,使它更清晰和易行。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兼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博士说,当“智慧地球”去年底在全球提出时,IBM的研究部门开始梳理哪些技术与智慧地球相关,结果有趣地发现,在全球的研发体系里有50%的技术与智慧地球有关系,在中国研究院,这个数字则高达近100%。这个统计数字,足以让李实恭向外佐证,“智慧地球”不是凭空想象,它是建立在IBM研究机构长期对趋势的研究地基之上。这家公司对实现“智慧地球”的骄傲和自信,恰恰来源于其雄厚的技术积淀。

王阳领导下的IBM中国开发中心有5000名工程师和众多的行业合作伙伴,该中心负责IBM软件部五大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开发。在王阳看来,这五大软件产品从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协作等方面很好地支撑了智慧地球的落地。

“智慧城市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宁波市委,市政府把它作为一个具体实施的项目,非常具有远见卓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近日高度赞扬了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并表示将与宁波一起探索共建智慧城市深层次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遭遇难关 转向平台化

“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为中国城市量身定做,这意味着更多的本地研发。”项立刚说。以智能城市中的网络接人为例,欧美城市和中国城市有着巨大区别。在欧美,由于地广人稀,所以无线网络的建设更加实惠方便。但在中国,仅北京望京这样一个区域,就聚集着30万居民,如果以无线网络为主,网络很快就会瘫痪。

当一个商业公司提出了跟地球、城市相关的宏伟生态蓝图时,除了向它投去佩服的目光,人们也会质疑其实现的可能性和难度。

IBM并非没有自知自明。在所有接受采访的IBM高管看来,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协作”和“合作”。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特别强调,IBM要发起一场“大合唱”,而不是“独唱”。

伦敦、芝加哥、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等地的摄像头,使得警方和其他应急反应部门更快更精确的获得报警信息,从而挽救生命。但是有的市民表达了不安情绪。谁掌握所有这些数据?他们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我能信任他们吗?数据安全吗?还有其他类似的安全顾虑。现在,很多公司和政府都为智慧基础设施带来的竞争力,以及经济与环境发展优势感到欢欣鼓舞――智慧的基础设施包括智慧的电网、智慧的铁路、智慧的排水系统、智慧的建筑等。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度和可靠性就像一个网络页面那样脆弱?

这些重要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所有相关方进行认真思考。我们需要建立的不只是技术和业务系统。我们必须建立起能够代表各个方面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