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学通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婚前保健服务工作意见》(〕45号,以下简称《工作意见》)文件精神,规范妇幼保健机构外设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的执业行为,根据《*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年9月18日第14次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对妇幼保健机构外设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执业登记等有关事宜规定如下:
一、性质与冠名
外设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是妇幼保健机构为方便婚检对象,在院(所)外设立以提供规定的免费婚检基本项目为内容的非独立法人资格的执业点,其行政与业务管理隶属于派出妇幼保健机构。
外设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冠名格式为“XXX妇幼保健院(所)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室)”。
二、选址与设置条件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每个区(县)设置一个外设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设置地点原则上应在婚姻登记处内;如婚姻登记处内无条件设置,应在距离婚姻登记处200米内择址,以方便婚姻登记对象婚检,享受“一门式”服务。
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应按照《*市妇幼保健机构外设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室)基本要求》设置(详见附件)。
三、执业内容与服务对象
妇幼保健机构外设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执业内容仅限于《工作意见》中规定的免费婚检基本项目:婚前保健咨询、婚前体格检查、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梅毒筛查(RP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核病筛查。不得开展以上项目以外的其他医疗服务项目。
各外设执业点医学保健服务对象仅限于已经领取“免费婚检服务联系单”的婚检对象。
四、登记程序和方法
各妇幼保健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执业变更登记程序和要求,经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同意后,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执业登记变更申请。本通知下发之前已经开展相关工作的妇幼保健机构,应按规定和程序实施执业补登记。
对符合设置基本要求的外设婚前医学保健服务点,卫生行政部门将以妇幼保健机构院(所)外第二执业点的形式予以认可,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上注明具体执业地点、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关键词 《保持通话》;情节;人物;叙事文学;翻拍
情节是叙事作品的重要内容。“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性格则占第二位。悲剧是行动的模仿,主要是为了模仿行动,才去模仿在行动中的人。”长期以来,西方中世纪及以前的叙事文学大多以情节为主,“文艺复兴”高扬人本主义之后,人物的意义才得到重视,成为叙事作品彰显的对象。中国古代小说对情节的倚重也很明显。以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为代表,必有曲折情节,少见鲜明人物。其标榜的“惩恶扬善”主题也常常淹没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丛林之中。“叙事文学在中国只是到了‘五四’时期,才开始出现以突出人的地位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形态。”
相比起纸张文学,情节在影视艺术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由于提供了“看热闹”的可能性,好看的情节一直是商业电影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与戏剧传统有密切联系的情节电影及电视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仍然占据着荧屏的中心位置。”但情节过于曲折也会对人物和主题产生遮蔽作用。在当代电影中,出现了一些过于倚重情节而忽视人物的作品,它们的叙事特征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情节剧”――不注重人物的刻画,一味追求情节奇异,通常都有惩恶扬善结局。它们一般可以暂时性地获得票房的肯定和观众的好评,但这种过分倚重情节的叙事倾向是否值得肯定和推广?在何种层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效应?
一、情节的高度发达
《保持通话》就是一部典型的情节电影。观众对该片最大的好感来源于一个好看的故事,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之上,动作和惊险、幽默与讽刺等锦上添花,增加了电影的魅力。该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双赢,甚至被某些媒体誉为近年来的“最商性价比电影”。
在国产大片普遍讲不出什么好故事的大环境之下,《保持通话》以其曲折而精致的情节带给了观众刺激之。其精心编造的情节在各个叙事技巧上都做到了极致,有效地完成了对观众注意力的始终保持。
1 叙事结构和顺序的安排十分巧妙
从故事层面上来看,一个“女人”的“弟弟”意外录下了“坏人”的罪证,“坏人”绑架了“女人”,被绑的“女人”利用残存的电话机拨通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号码,得到了他的帮助。经过重重波折,
“男人”战胜了“坏人”,救出了“女人”全家。但电影并不顺叙,而是采取“锁闭式结构”,即“……从最有戏的地方,即戏剧危机即将爆发之际拉开大幕,然后再回溯或倒叙事件的前因后果”。此片从“女人”将要被绑架之际开始叙事,开始就是撞车和绑架,飞来横祸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而被绑架的原因在以后的叙事中才慢慢交代。“倒叙”的叙事顺序营造了最具吸引力的叙事结构。
2 从头到尾的悬念,一直牵动观众的心
“电影和戏剧,由于它高度的集中性、凝练性和强烈的戏剧性,悬念的运用就比在诗歌、小说中更显得突出和重要。”在叙事顺序的有意颠倒之下,一开始女主角就被绑架,原因不清不楚,产生了强大的悬念,观众轻易就陷入对故事的追问之中。结局更是最大的悬念,一直持续到最后。在整个绑架案大悬念之中,又穿插了多处小悬念,比如“男人”对“孩子”的营救,对“弟弟”的营救以及对“证物”的抢夺等。故事不断加包袱、掉包袱,将悬念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3 冲突之激烈,令人欲罢不能
冲突是戏剧性研究的重要课题。此片的冲突贯穿于情节的每一个环节。受害一家和绑匪的冲突是此片的最大冲突,而好心人阿邦更面临着和绑匪的冲突、和一系列不知情而阻碍营救的路人的冲突,警察和绑匪的冲突。警察内部的冲突……最为煽情的冲突要数阿邦在选择救人还是去机场见儿子之间的矛盾,他的挣扎和选择赚尽了观众的热泪。
4 良好地践行了“激变说”戏剧理论的要求
“把激变看成是戏剧的本质,意味着戏剧就是一连串的紧张场面。”此片让观众一直处于悬疑和担陇之中,还能看到很多具有“陈木胜特色”的火爆场面。一连串的紧张场面――大量的爆破、飞车、追逐、打斗、枪击完全是剧情需要而出现,既有情节上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又有视觉上的冲击力,熟谙香港动作电影的观众对此更是有重逢股的。
有了这些好看的情节,再加上电影对手机通讯功能的强调带来新时代的别样启示意义,《保持通话》在故事层面上带给观众较大的刺激也在意料之中。此片在情节上下的工夫可谓匠心独运,带给了观众极大的和认同。
二、情节的遮蔽效应
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文体,吸引力在于故事的可看性迎合了大众的需求。但如果仔细分析,情节的高度发达,却会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保持通话》就是这样一部以情节为中心,忽视人物形象塑造的电影。女主角只是被置于被拯救的弱者地位,除了哭泣嘶喊之外,很难有别的性格表现,绝大多数女演员都可以胜任此角。男主角则是一个普普通通、谈不上有什么个性的升斗市民。尽管这次意外的救人使他终于履行了一次承诺,但其性格在曲折事件后得到升华和改造的效果并不明显,也不是故事叙事的重心。最失败的人物则数反派首领,只有动作没有性格。其角色的脸谱化令人失望不已。只见曲折的情节,不见深刻的人物,人物沦为情节的附属品。
一个明显的研究角度是,《保持通话》的剧本并非原创,而是从好莱坞买进,原片叫做《一线声机》(cellular,2004)。从原片到翻拍片,情节构建基本一致,但人物身份和年龄变化巨大。《一线声机》的女主角是中年女教师,男主角是位年轻小伙子,正义警察是个即将退休的老头子,而在《保持通话》之中分别被改为年轻女设计师,有小孩的父亲和年富力强的中年警察。变动剧烈的人物身份和年龄甚至改变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虽然两部电影的人物性格都不突出,毕竟还是有较大区别,但理应与此息息相关的故事情节却几乎没有做任何关键改变,只在搞笑方式和东西文化差异上做了小型手术。情节和人物的分离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人物几乎可以脱离情节而单独存在,换句话说,这个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由什么角色来演绎都可能达到震撼刺激的观赏效果。在意义的生产上,人物被抽离和掏空,只剩下情节在曲折中走向癫狂,颇为耐人寻味。
正因为《保持通话》是一部翻拍片,其情节和原片基本上如出一辙,同样的情节居然可以套用不同的人物组合,还都能自圆其说,被两地观众认可,这样的视角为我们研究隋节和人物的关系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电影作为戏剧的一种,对人物的刻画本应该是重 要的题中之意。别林斯基指出:“戏剧的主人公是人的个性。……在戏剧中,不是事件支配人,而是人支配事件。”可惜在这个故事中,绝对是事件支配人,人基本上处于无能为力和东碰西撞的地位。女主角不能自救,被强化了待救者的弱势地位,这不啻是对女性主义的讽刺,她最多只能通过“保持通话”去寻找拯救者,而这个人只可能是男人。但在这个情节中,男人也注定成不了英雄,甚至连鲜明个性都不能拥有,否则他不会在救人和履行自己另外的承诺之间摇摆不定,显得没有一丝主见,也不会在营救女主角亲人的行动中接连失败,显得缺少办事能力、屡屡让人失望,最后要不是警察的帮助,营救几乎泡汤。反派人物更不用说,完全没有自己的经历交代和内心描写,表情单一,动作夸张……但这些隐而不显的人物个性都是情节所需,不然,怎么会产生如此强大的悬念,如此环环相扣的冲突?
如果说叙事作品有倚重人物的自由,也有倚重情节的自由,那么过分倾向一方始终会造成失衡,前者会导致可看性不强,后者难以跨越时间的考验,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会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安排。
三、情节的自我救赎
也许我们可以批评历史上的情节剧有其在人物塑造上的局限性,但在当代电影的语境下,特别是在华语电影的当下发展状况之中,我并不主张苛责《保持通话》对情节的倚重。
【关键词】 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误诊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 HLH), 由FARQUHAR和CLAIREAUX[1]于1952年首次报道, 常有多脏器受累, 病情进展迅猛, 延误诊治病死率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 早期症状不典型, 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容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病死率可达20%~100%[2] , 本文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10例误诊患儿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7年至2011年本院收治HLH患儿32例, 误诊10例(31.25%), 其中男6例, 女4例, 年龄3月~10岁, 平均5.2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儿童HLH诊断标准[1]。
1. 2 方法 对10例误诊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误诊的原因。
2 结果
2. 1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10例患儿均表现为持续发热(100%), 其中发热时间≥1周8例(80%), 体温均为高热, 热峰>38.5℃;10例患儿均有脾脏肿大10例(100%), 7例患儿(70.0%)有呼吸系统症状, 发热伴随黄疸各2例(20%), 体腔积液2例(20.0%)。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10例(100%), 肝功能受损10例(100%), 三酰甘油≥3 mmol/L 7例(70.0%), 纤维蛋白原306.3.0 ng/L 8例(80.0%), NK细胞减低9例(90.0%), 骨髓穿刺检查可见吞噬细胞7例(70.0%)。病原学检查:病毒感染相关6例(60.0%), 其中EBV抗体阳性5例(50.0%), CMV抗体阳性1例(10%);细菌感染(培养阳性)4例(40.0%)。
2. 2 误诊情况 大部分患儿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 并且都为高热, 本组有7例, 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者5例, 血液系统相关疾病2例;以发热、黄染伴皮疹为首发者2例, 均误诊为重症肝炎;1例有肢体疼痛, 被误诊为风湿性疾病。
3 讨论
(HLH)是一种儿科临床少见疾病, 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困难, 并且病死率较高[1] , 因为临床病情凶险, 进展迅速, 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使临床误诊率增高, 分析总结误诊原因有以下几点。
3. 1 本病少见, 发病率低, 在基层医院更是少见, 再加上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不够, 所以误诊率高, 所以加强对该病的学习与认识, 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3. 2 从病因及发病机制来看, HLH是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形成因子瀑布样爆发, 从而形成一系列病理损害。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而是一组临床综合征[2]。根据不同病因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两种[3]。原发性又称为为家族HLH(FHL),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见于婴幼儿, 尤其是1岁以内婴儿, 年龄越小, 病程越凶险, 预后越差, 因为需要阳性家族史或基因检查等确诊, 但由于大多数医院实验条件的局限性, 所以诊断较困难。目前已经有研究结果表明有4种基因异常与之有关[4]。继发性HLH可由各种因素引起, 感染是最主要因素。再者有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引起。本组病例以感染相关性HLH(IAHS)最为常见(70%), 其中EBV-AHS 5例, 占IAHS的71.4%, 死亡3例, 病死率60%, 提示EBV感染是HLH患儿的最常见病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与国外文献报告一致[5]。在EBV-AHS中, EBV常常侵犯CD8+ T细胞群[6], 从而引起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 分泌大量因子, 如IL-1、TNF等, 形成瀑布样因子爆发, 从而形成一系列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化, 多脏器的损害, 各种生化结果的异常, 造成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 使误诊率增加。提高对该病病因及机制的认识, 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3. 3 临床表现常以不明原因发热为突出表现, 体温多为高热, 应用抗生素治疗常常效果不明显;常伴有肝脾肿大和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少见症状为黄疸、淋巴结肿大, 极少数病初有神经系统症状;也有文献报告水肿、寒战、消化道症状等[7]。较为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本病的特点, 呈现全血细胞减少, 以血小板减少较为突出, 各种生化结果异常, 如肝脏酶谱异常升高、胆红素升高、甘油三酯升高、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减低;血清铁蛋白异常升高;T细胞亚群CD3+、CD4+明显升高;CD8+有不同程度的升高、NK细胞减低;骨髓或其他部位穿刺见典型噬血细胞、可溶性lL-2受体α链水平升高也被认为有诊断价值[5]。本组患儿临床资料均符合文献报告, 所以, 对于临床不明原因的发热, 抗感染治疗无效者, 应高度警惕本病。要尽快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查找诊断依据, 争取早期治疗, 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有利于患儿康复, 减少误诊的发生。
综上所述, 由于本病少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 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等原因造成误诊率较高(本组为31.25%)。希望通过本组资料分析, 可提高临床医师对HLH的认识, 减少误诊的发生, 提高患儿的预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Henter I, Horne A, Arico M, et a1.HLH-2004: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guidelines for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Pediatr Blood Cancer, 2007, 48(2):12-131.
[2] 卢根, 谢正德, 申昆玲, 等.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2):121-126.
[3] 陈华, 王昭, 工旖旎.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例附文献复习.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31):781-782.
[4] Sumegi J, Barnes MG, Nesthcide SV, et a1.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children with active hemophagoe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Blood, 2011, 117 (15):e151-160.
[5] Ohga S, Kudo K, Ishii E, et a1.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and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in Japan.Pediatr Blood Cancer, 2010, 54(2):299-305.
【关键词】 银杏黄酮;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银杏黄酮(flavonoids)系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舒张血管、扩张微循环口径、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流灌注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患、脑损伤后遗症等的治疗。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是将银杏黄酮与磷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的一类物质,它的理化性质较银杏黄酮有很大变化,而且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磷脂复合物的生物性质有了很大改善,大大提高了银杏黄酮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采用大鼠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内皮损伤保护方面的影响,探讨其心血管药理作用,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的药理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 动物
健康Wister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300g左右,合格证号:鲁动质字0004358,由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品及试剂
银杏黄酮及磷脂由潍坊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提供;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内皮素(ET)放免药盒、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1α)放免药盒及血栓素B2(TXB2)放免药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研究所(原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主要仪器
BL-420F生物技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DH-150型动物人工呼吸机,浙江大学医学仪器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磁力搅拌器,深圳天南海北实业有限公司;恒温水浴箱,江苏省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
1.4 试验方法
1.4.1 药品制备 银杏黄酮溶于丙酮中加温至60℃按1:1摩尔比加入大豆磷脂搅拌成溶液状态过滤,收集滤液-减压除去反应溶剂加入适量氯仿,充分溶解其中的磷脂复合物过滤,收集滤液减压蒸馏将氯仿蒸干,60℃真空干燥24h,收集固体,为黄褐色粉末,置干燥器中保存。
1.4.2 分组与给药 实验前先进行动物筛选,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者进入实验。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造模前,每日灌胃1次,共灌胃14d。其中第1组(假手术组)与第2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 ml;第3组(银杏黄酮组):灌胃银杏黄酮生理盐水混悬液(按银杏黄酮0.079g/kg)2ml;第4组(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组):灌胃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生理盐水混悬液(按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0.237g/kg,其中含银杏黄酮0.079g/kg)2ml。第14天灌胃后1h开始造模,除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结扎30min,再灌注120min。
1.4.3 造模 大鼠冠脉结扎按文献[1]方法稍加改进。于最后一次灌胃1h后,3%戊巴比妥钠(45mg/kg)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接BL-420F生物技能实验系统,用标准肢体二导连记录心电图。颈部去毛,切开皮肤,分离颈前肌,暴露气管,行气管插管。插管另端接于动物人工呼吸机行正压呼吸(呼吸比1:2,呼吸频率60次/min,潮气量13mL/kg)。胸部去毛、消毒,距胸骨左侧旁0.5cm处第3、4肋骨表面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2cm,血管钳夹闭肋间外肌及小血管,小弯镊分别从第3、4肋两侧肋间隙穿过夹回结扎线,扎紧肋间动脉,剪断第3、4肋骨后向左右两侧轻拉,打开胸膜和心包。以左冠状动脉主干为标志,在左心耳根部下方2mm处进针,除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以3/0丝线穿过左冠状动脉下方的心肌表层在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待心电图恢复稳定10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时将硅胶管置于结扎线与血管之间,使硅胶管压迫引起冠脉闭塞。结扎前、后及再通记录Ⅱ导联心电图,以结扎部位以下心肌变苍白、搏动减弱且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达0.1mv或T波高耸,QRS波波形宽大畸形为结扎成功的标志; 解开结扎线后QRS波振幅逐渐回落,抬高的ST段回落,缺血区颜色恢复为再通成功的标志。
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心脏采血。采血共分3部分,第1部分取血2ml注入含10%EDTA-Na2 30 ul和抑肽酶40 ul的离心管中混匀,4℃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放-20℃保存,用于检测ET1;第2部分取一次性5ml空针吸取消炎痛-EDTA.Na2液约0.3 ml,取血4ml,即刻在空针内颠倒混匀,沿试管壁缓慢注入离心管内,4℃离心3500rpm,15min,分离血浆,放-20℃保存,用于检测PGI2和TXA2;第3部分取一次性5ml空针取血3ml,注入试管中静置30min,2500 rpm,15min,分离血清,放-20℃保存,用于检测NO、MDA和SOD。
1.4.4 检测指标和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2]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前列环素(PGI2 )和血栓素A2(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TXB2水平;血清NO、SOD、MDA含量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测定。测定工作在潍坊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均数差异比较采用q检验。以P
2 结果
各组大鼠血浆中ET1、PGI2、TXA2含量及PGI2/TXA2比值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模型组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各组大鼠血清中NO、MDA、SOD含量比较结果见表2。表1 药物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ET1、PGI2及TXA2水平的影响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从表2可见,模型组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1),表明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生成明显增多,而自由基清除剂却明显减少。两药物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
3 讨论
银杏黄酮是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抗氧化作用显著,可以舒张血管、扩张微循环口径、改善血流灌注等,其广泛的心血管药理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而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是将银杏黄酮与磷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的一种新型制剂,除具有与银杏黄酮相似的药理作用外,还因为其水、脂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特性,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心血管领域中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正是采用大鼠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方面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药理学资料。
众所周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大量自由基的生成,造成心肌受损,进而影响心功能,而这一病理过程的开始源于冠状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MDA是心肌细胞膜脂质不饱和脂肪酸在氧自由基作用下发生过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SOD是体内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反应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再灌注还造成NO的大量产生,与有关报道一致[3]。过量产生的NO参与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4]:一方面使组织cGMP产生增加,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减少细胞钙外流,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另一方面,与再灌注时产生的氧自由基结合生成过氧亚硝酸盐阴离子(ONOO-),后者进一步分解产生自由基HO·和NO2·促使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损害心肌收缩功能。本研究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自由基大量产生,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导致自由基积聚增加,大量产生的自由基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动脉内皮受损,使主要产生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PGI2合成受干扰,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组织,进一步释放以TXA2为主的缩血管物质。TXA2可作为Ca2+载体直接促进Ca2+内流和致密管道系统Ca2+释放,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局部血管收缩,加重内皮损伤。因此,TXA2与PGI2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5]。内皮素(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而且是迄今所知最强的一种缩血管活性肽,在调节血管张力与控制血流分布方面起重要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浆ET水平急剧升高,心肌质膜ET受体密度增加,心肌和冠脉对ET的反应性增强,提示ET可能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病过程[6,7]。
本研究提示再灌注前分别给予银杏黄酮,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可使再灌注后血清中MDA、NO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且这种变化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组更明显,说明两者都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强自由基清除剂活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后者要明显优于前者,说明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内皮的保护作用要优于银杏黄酮,进而发挥更强的保护心肌的作用。自由基清除的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合成NO,阻断NO与O2结合进而产生更大量的自由基,有研究报道抑制NO合酶(iNOs)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NO的生成。
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前分别给予银杏黄酮、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均可降低再灌注后血浆中的ET1、TXA2含量,并都明显增高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说明两者保护血管内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降低ET1水平、纠正PGI2与TXA2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但从结果中看出这种改变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组更明显,说明其保护作用要优于银杏黄酮。
总之,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冠脉血管内皮的损害,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优于银杏黄酮,主要因为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银杏黄酮制成的复合物水、脂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大大提高了银杏黄酮的生物活性。机制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特性,同时又抑制NO合成,故保护了血管内皮,进而降低ET1、TXA2的生成和释放,改善PGI2与TXA2之间的平衡失调,最终发挥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正显,信玉琼.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及抗自由基作用探讨.山西中医,2003,19(1):46~47.
2 Brody G L,Belding W A,Belding M.The indentification and dehne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Arch Pathol,1967,134:312.
3 Matheis G.Sherman MP Buckbery GD.et al. Role of L-aryl-nine-nitric oxide pathway in myocardial reoxygenation injuryAm J physiol,1992,262:616.
4 Loscalzo J.Wetch G.Nhrle 0xlde and its role in the eardiovas.cular system. Prog Cardiovasc Dis, 1995,38:87.
5 石湘云,姚松朝,杨哗.血管活性物质与临床.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2;145.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老年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尿微量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管活性物质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血压常引起肾脏损害,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1],尿微量蛋白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同时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2]。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血浆肾素(PRA)、ET、AngⅡ、NO水平,尿微量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机制及肾脏保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5月—2007年11月我院住院单纯高血压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8.36±6.22)岁;病程(8.43±6.09)年。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69.75±7.10)岁;病程(9.01±6.2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