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五年级册科学

五年级册科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年级册科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五年级册科学

五年级册科学范文第1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课章节名称

主要内容

节次

第一单

元:春天的故事

春天在哪里

2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

探访春天;

讲述春天的故事。

2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气象万千;

春风拂面。

2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漫步云端;

天气预报。

2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电动玩具大拆装。

2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玩转电磁铁。

2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小小玩具发明家;

信息会。

2

第四单元:变废为宝

“废物”知多少;

废物不废。

2

第四单元: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交流会

2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寻找微生物

2

十一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的危害。

2

十二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我研究的微生物。

2

十三

第六单元:像不像

我像谁;

可以一摸一样吗。

2

十四

第七单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我们观摩去。

2

十五

第七单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我们的成果展示会。

2

十六

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

五年级册科学范文第2篇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电的本领”单元认识、了解了电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的另一个作用:电生磁,即电能与电磁能的转化。通过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特性,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电磁起重机,从而激发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电铃、电磁起重机比较熟悉,但对它们的原理就不甚了解,这就需要我们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另一方面,这节课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对学生有浓厚的吸引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究新事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能产生磁,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3.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五、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二)教学难点: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六、教具准备:电池盒、电池、电磁铁组装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二)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上播放的是电磁起重机吸铁的情境,它有一个特点,大家可能都看到了,当接通电流的时候,它可以将几吨的钢铁由一处搬到另一处,当搬运到指定地点时,断开电流,就将钢铁卸下,这样就把搬运钢铁如此困难的事情完成了。(播放起重机吸铁的课件)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上节课自己做的电磁铁,对比电磁起重机,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电磁起重机太强了。师:什么太强了?生:磁力太强了,能把几吨重的钢铁吸起来。

(三)合作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师:针对以上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给你们两点提示:

(1)电磁铁由什么组成的?

(2)电磁铁的磁性是怎么产生的?

通过提示,想一想刚才的问题,能否作出猜想,并说出你这样猜想的理由?好,同学们小组讨论,结束后,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猜想和理由填写在表一中,现在开始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并且说明理由。生1:我们小组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1)电流大小有关(板书)。生2:我们小组觉得电磁起重机吸物体的面积比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的面积大。

师:老师打断你的话,你是指的中间的铁芯吗?生2:是的。师:很好!

教师板书: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2)铁芯的大小有关(板书)

其他学生回答省略。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师:讨论结束后,找同学交流。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线圈圈数,看看电磁铁能吸引小铁圈的数量,记录相应数据。师:同意吗?生:同意。师: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生:分别将电磁铁绕30圈、60圈,做实验,记录数据。师:能说说为什么选30、60圈,而不选30、31圈呢?生:30与31之间线圈圈数相差很小,现象变化不明显。师:好,刚才这些同学都谈到了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时,除了要改变圈数外,其他条件要不变,同时,还有三点要注意:

(1)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以免耗电太多,影响实验准确性;(2)吸小铁圈可以组内统一标准,用电磁铁的头去吸;(3)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准确,每种缠绕的圈数要进行三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指名学生朗读)

师:第三点,大家明白吗?为什么要做三次实验取其平均值?生:可能第一次操作失败,就白做了……师:嗯,实验时有可能出现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性,我们要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然后观察分析数据。

好了,我们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核实一下实验方案,看看是否需要完善,如果不需要的话,那么各小组就来进行一下分工,开始。

师:好了,有了明确的分工,就开始实验,同时完成表!

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展示记录,汇报实验结果。

师: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

(课件出现结论,学生齐读)

师:总结:通过我们本节课提出的问题,然后作出猜想与假设,接下来我们制定了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与假设,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下一堂课我们还想用同样的方法来验证其他因素对磁力大小的影响,你们能自己做吗?好,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下节课你们自己来做!

(四)总结拓展电磁铁的应用

五年级册科学范文第3篇

学生姓名

家长检查签字【

老师评价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

理论。他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

,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他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

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

形成的。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4、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二、判断: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

)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个时区。【A12

B24

C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

)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A星星  B摆

C水流】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的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

)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四大题第1小题的图示)

(四大题第2小题的图示)

1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15、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四、操作和探究:

1、如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 答:太阳光(

)照亮整个地球。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2、如图,A、B代表纽约和北京,北京是中午12点纽约是晚上23点,请在(  )中填上北京或纽约。

答:A代表(

) B代表(

)。

3、如下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③时,

北半球阳光  射,是  季;南半球阳光  射,是  季。

(四大题第3小题的图示)

(四大题第4小题的图示)

4、写出上面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答:(1)

(2)

(3)

(4)

(5)

五、思考: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答:

2、对于北极星的“不动”,你是怎样解释的?

答:

五年级册科学范文第4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6个单元,1个复习单元,内容涉及:winter holiday,good behaviour,country life,plan for the summer等语法知识,本学期将继续学习一般过去时态,同时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进行深化学习。教材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的英语学习,知识结构已经建立,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学习积极性比较强。但是个别待进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本学期应加强对待进生的辅导,使它们的英语成绩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三.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以下词汇:Beijing Opera,a little,went,enjoy,ski,ice hockey,dog sledding,ice fishing,got,lantern,the Lantern Festival,parade,

act,riddle,prize,auntie,cross,get on,push,wait in line,shout,seat,You’re welcome,get off,feed,deer,too much,laugh,what’s wrong,fever,cough,headache,cold,medicine,on time,much,better,rest,get well,soon, keep away,should,enough,junk food,health,fat,next to,neighbour, stay,show,neighbourhood,around,garden,chess,Chinese chess,bookshop,centreskate,lots of,themselves,follow,come over,village,happily, catch,yard,goat,cucumber,tomato,potato,soil,grade,livge,orchard,pick,cherry,plan,paiting,sound,camp,must,travel,during,weekday,had better,camerathe British museum,Hyde Park,the London Eye,get ready,life,trip,middle school,term,miss,more,exciting.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以下词汇:

holiday,difficult,place,many,so,dog,also,lake,visit,very,like,evening,stop,wait,street,put,far,near,next,walk,grass,give,some,dear,all,wrong,feel,bad,lesson,healthy,every,sleep,idea,men,think,supermarket,beside,people,women,river,house,bird,any,duck,baby,sheep,plant,cow,umbralla,map.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以下句型:

What did you do in the holidays?I learned Beijing Opera.

I went ice fishing in the holidays.I didn’t go ice fishing.

Everyone was happy that day.

Let’s stop and wait.

Don’t shout,please.

They are in the zoo.

What’s wrong with you? I cough.I have a bad cold.

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Much better.

How can we keep healthy?

He lives next to me.

Is there a gym around?Yes.It’s beside the garden.

They’re having lots of fun.

Are there any fish in the river?Yes,there are.

How many ducks do you have?Six.

He goes to school by school bu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holiday?I’m going to take Chinese paiting classes.

You’d better take an umbrella.

Get ready for a new school life.

3.了解单词分音节,体会单词的重读

4.了解句子的连读规律,并尝试连读句子。

5.了解句子的升降调规律,并能用正确的语调读出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词汇的熟练认读,句型的熟练运用。三种时态的区分及运用。

教学难点:三种时态的区分及运用。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的使用开发。

六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TPR全身反应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有生活”。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五年级册科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学;前科学概念;教学策略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就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简称“前科学概念”。由于生物界极其多样和繁杂,青少年所获得的生物学知识大多是一些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其中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片面的、错误的。正确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片面的、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很容易妨碍学生接受正确的概念,增加了知识迁移的困难,造成认识的偏差。

一、前科学概念与错误概念、相异概念

在本文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生物教师对错误概念、相异概念进行了研究。今天,笔者提出的这个前科学概念与这两者又有何区别呢?“错误概念”使用得最早,大众易于理解,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但具有否定的内涵;“相异概念”对学习者予以肯定和尊重,暗示学习者拥有相异概念是有理由的、合理的,学者对相异概念的使用和研究可能较多;“前科学概念”最好地表达了所谓的“错误概念”“相异概念”的意思,但其理论的意味多些,不易推广和操作,目前选择“前科学概念”这一术语进行表述和研究的还为数不多。笔者主张,以术语“前科学概念”来表征这一概念,建议以术语“错误概念”“相异概念”辅之。

在理论上,前科学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将科学概念的内涵增加、减少或替换,导致外延扩大、缩小或移位的概念。在中学生物教与学中,前科学概念指的是中学生拥有的与生物科学概念的涵义不相一致甚至相反的概念,是中学生形成某一生物科学概念之前所拥有的概念形态。

二、生物学中学生“前科学概念”产生的原因

1.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日常概念的干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凭直观感觉学习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概念,往往忽略了本质的特征。如从小就被告知“天上飞的是鸟”,由此认为“鸡、鸭、鹅不是鸟”,“蝙蝠是鸟”等前科学概念。日常生活经验还使学生认为“糖是甜的”、“动物会跑”、“细菌对人有害”、“粪便是排泄物”、“把当成一朵花”等日常生活概念往往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2.类化概念的干扰所形成的前科学概念。类化概念指的是字面相近、含意相似或属性相关的概念。诸如单性结实与单性生殖、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囊胚与胚囊、胚孔与珠孔、质体和质粒等。两两之间相互干扰,形成前科学概念。

3.自身知识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各学科之间以及同一学科不同学习阶段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影响一般是积极的,但也可能是消极的。如ATP合成与分解的两个反应式,很多学生会误认为2个反应式是可逆反应,原因是2个反应式两边恰好是相反的。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2个反应从能量来源、酶的种类、反应场所等方面都有区别,不符合可逆反应的要求。对词语的曲解或错误理解,如学生认为,“无花果没有花,但是能够结果”;“鲸鱼是鱼”;“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是不同的种”;“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骨髓库中存放有自愿捐献者的骨髓”;“绿色食品是绿色的”等。

4.教师、教材的误导。课本和教师在不经意间成了提供学生前科学概念的途径。教师或教材过分强调问题的某一侧面时,将会暗示学生忽略对其他方面的思考。教材内容的顺序、概念关系的介绍、术语的选用、课本中的插图等都有可能形成学生的错误理解。教师本人就有错误概念和错误信息,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语言,都有可能成为学生错误概念的源头。例如,教师在讲授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水方式时,会花大量时间讲授渗透作用,很少或根本不提吸胀作用,这就误导学生形成了前科学概念,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吸水方式只有渗透作用。实际是既有渗透作用也有吸胀作用,只是渗透作用占主体。

三、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转变策略

要想改变学生已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只有当学生认为新的信息有意义、可理解、有价值的时候,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建构新信息的意义而改变原有的前科学概念,使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和变化。常见的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转变策略如下:

1.绘制概念图,帮学生建立内在联系。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关系。这种图形能促进学生新旧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知识结构化,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新课程改革以来,人教版教材中加入了绘制概念图的内容,笔者任教的地区虽然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但在教学中仍然经常鼓励学生制作概念图,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变式教学,弱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变式,就是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更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克服或弱化思维定势的干扰,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因此,变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下转第23页)(上接第9页)

教师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手段,使学生有效地加深认识和理解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种情景中进行识别,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应用更到位。例如:对“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学,可用文字叙述、图、表格数据等进行训练。又如在复习酶和激素的概念时,可创设多种训练题把概念理解透彻,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酶的概念为例,其内涵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而外延就丰富得多了,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状态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再进一步从酶与蛋白质的知识来看,就可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和功能特点、合成的场所和控制、分泌的机制等联系起来。然后再让学生明确二者都对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并从产生部位、化学本质及作用特点等方面来区分酶和激素的不同点。变式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突出要点,使它更鲜明,便于学生掌握。

3.运用探究实验、合作学习方式,矫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生物探究性实验就是运用一定的实验方法,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对一些生物现象从多方面、多层次分析,研究某一生物现象的实质和规律,从而有力地解释一些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丹瑟里恩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比单独学习时多得多,且合作学习有助于克服错误观念,能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通过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看到事物的其他方面,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了解。另外让学生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被老师宣布为“错误”时,易引起认识和情感的强烈反差,促使学生找出原有观点错误的原因。因此,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与对话所引发的认知冲突是前科学概念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

总之,灌输式教学或简单的结论式教学,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科学概念,学生可能记住和接受了科学概念的定义,但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原有的前科学概念。生物学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从旧观念向新观念转变,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强调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彻底转变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62-67

[2]赖小琴.物理前概念及纠正错误前概念的策略.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3]刘建伟.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策略教育研究200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