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产业概论

体育产业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产业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产业概论

体育产业概论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产业化”由此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尽管社会各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但教育产业已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去了。

一、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

总的来说,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首先,教育投资尤其是政府教育投资增长缓慢,总体水平偏低。按照世界有关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500、600美元时,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3.5%、4%。但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1994年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中,中国仅为2.2%;世界平均水平为5.2%;就连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分别为3.9%和3.0%。即使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经过这几教育投资的高成长,现在教育预算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仍不足5%。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22.9%的庞大教育体系。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其次,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甚高的情况下,投资基础教育能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而我国自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急剧扩大,初等教育相对萎缩。在国家教育事业经费中,初、中、高三级教育投入的比例,90年代初为35.22:36.22:21.47。高等教育在有限的财政教育拨款中超过20%,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使用效率看,高等教育规模有限,毛入学率仅为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而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投资相当于培养60个小学生和25个中学生,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这样的国家教育投资在结构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据权威部门统计,从1994年到1996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中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比重从59.85%下降到54.37%,其中农村学校下降到52.63%。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小学从59.85%下降到51.92%;初中从56.44%下降到49.44%;义务教育中政府拨款的比重比非义务教育的还要低,是政府拨款比重不尽合理的一个方面。

还有,我国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对教育发展不利。我国的基础教育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义务教育在财政支付方面实际上由县、乡政府负担。但国家并没有实际的财税政策支持,以增加县、乡政府相应的财政支付能力。如1996年在全国义务教育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04%,非常之低。县、乡政府往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的投入,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到处被挪用挤占,所以真正投入到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中的费用少之又少。

二、实施教育产业化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教育产业化的条件。而且一些教育产业化的尝试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现实的社会运行之中了。

1、实际上早在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就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教育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构成教育市场,交换的商品是教育服务,这与传统意义上服务企业的性质完全一样。尽管由于教育服务产品的受益具有社会性和私人性,但这种复杂关系并不影响教育的产业性质。因此从产业分类学上把教育看作产业是不成问题的。

2、从需求方来看,社会和家庭居民有强烈的教育消费需求愿望,教育产业化呼之欲出。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大国,到2020年将达到16亿,这就决定了教育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和拓展空间。而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从居民的消费比例看,教育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0%。中国青年报社几年前做过的一项社会调查中表明:85.6%的家庭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18-25岁青年毛入学率不足10%,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也导致基础教育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家庭对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千方百计为子女选择一所好学校以争取高考的胜利。另外近几年,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按每人每年1.2万美元的低限计算,至少每年在教育上以3亿美元的增率在流出。教育的巨大需求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教育产业化是缓解我国教育经费不足增加教育供给的途径之一。按同龄青少年毛入学率计,研究生教育我国仅为0.4%,本科生为4%,专科教育为7%,高中段教育为34%,初中段为85%,小学净入学率为99%。2020年要达到本科生10%,专科生20%,高中段65—70%,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没有通过教育产业化增加教育供给,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模式单一、办学体制僵化、教育机构冗员严重、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状况。在这些公办教育机构中沉淀着相当数量的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若通过教育产业化手段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方式整合这部分沉淀着的教育资源存量,其增加教育市场供给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其次,改革开放后,民办教育教育异军突起,至1999年底,全国有民办幼儿园24643所,民办小学1806所,民办普通中学1702所,民办职业中学689所,民办中等专业和技术学校1036所,民办高等学校20所,分别占相应学校比例的13.2%、0.28%、2.1%、6.9%、12.6%和1.9%,已初步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完整的民办教育体系。另外各类培训机构21309所,年培训量达600万人次。大大地满足了社会的受教育需求。

三、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教育产业化有充分的依据,教育产业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现实中某些条件离教育产业化相距甚远,如果操之过急,可能欲速不达。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1、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从整体上把握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市场化,即是在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化。既然政府的作用是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那么教育产业化在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保证教育自身目的的全面实现。政府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运行制度,并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监控机制,包括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手段。只有当政府具备很大的监控能力以后,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才能真正到位。

现阶段教育产业化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里的公平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即无论是在宏观层次上还是在微观层次上,只要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和教育条件改善,我们都可以视为公平程度的提高。如果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公平,即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扩大视为不公平增加,那么,在微观层次上教育产业化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加剧。但是,追根究底,这种不公平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所致。要做到完全的、高水平的公平,那只能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政府有能力为任何一个人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和完全平等的优良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所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实的选择。

2、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自身属性与特点,对各类教育进行组织与管理。

首先,就初等普通教育而言,虽然初等教育的投资可以由社会、私人承担,并由市场来决定其发展;但考虑到初等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国民教育,其发展往往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素质的普遍提高,并制约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为初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比较平等的接受初等教育,以保证整个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初等教育的投资与管理,原则上讲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实行相对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以加强政府对初等教育发展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初等教育这一国民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而不能由私人和市场来自发地决定。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发挥社会和个人对初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以便扩大社会对整个教育投资的来源。

体育产业概论范文第2篇

一、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资料概述

我国体育行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运作之下,体育产业与市场的形成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因此,即便体育行业国际贸易实践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被提上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目前唯一一本有专章介绍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的书籍是由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李荣日副教授编写的《体育产业概论》。该书第七章名称即为《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主要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国际贸易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体育产业组织角度看,该书主要介绍了WTO所倡导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奉行的非歧视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参加多边贸易体制,获得在多边贸易组织中的发言权,我国的体育产业组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产业机构的角度看,该书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投资机构、需求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依靠国际贸易活动调整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建议。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该书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政策、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的影响。总的来看,本书此部分内容采用了文献综述方法,将产业经济学只是嫁接到体育国际贸易领域的分析之中,言之成理,自成体系。但是其考察重点局限于WTO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二、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

尽管如此,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研究热点分布在以下四个领域。

1.加入WTO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机遇与挑战等)。如刘可夫认为,加入WTO将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融入世界市场,有利于加强体育产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市场体系发展,有利于扩大体育市场消费,等等。周道平等认为,入世后我国体育产业将面临众多挑战:体育产业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滞后,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对现有的体育外贸专业公司形成冲击;对体育出口产品结构形成冲击。上述分析与我国绝大多数幼稚产业面临的问题相似,其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没有新意可言,泛泛而谈没有实质作用。实际上,我国体育产业本身就很不成熟,原来的产业集群大多数也是基于外资或者中外合资的,产业内容大部分是来料加工或者进料加工,既无独立知识产权也没有资本控制权,完全成为劳动密集的配套行业,其外贸行为显然是一种产业内贸易,甚至很多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成为跨国公司转移成本、逃避税收的工具。至于专业体育外贸公司,除了少数涉及体育类期刊杂志的出口行为外,其他的基本不成型,大部分停留在加工体育装备阶段,价格低、质量次,不具备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2.加入世贸组织对我过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如刘明辉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体育用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指出:(1)目前国产体育用品在标准、技术、质量、成本以及规模效益和管理理念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加之我国体育用品业起步晚、经营规模分散、市场经验不足,没有真正形成一大批经得起考验的民族品牌,”入世”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产器材与洋货将会在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而取于劣势。(2)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虽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但其中大约有50%是属来料加工,40%属一般贸易,真正以国产品牌打出去的只是凤毛麟角。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平均价值不及国际品牌的1/10。入世后,门槛降低,体育用品的进口量会急剧增加,而民族品牌出口总额则会大幅度下降。(3)入世后部分无开发能力的粗放型经营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4)入世后随着我国关税的降低,国产体育用品的价格优势会很快消失,市场上国产体育用品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

上述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但是正因为我国民族体育品牌不成熟,大部分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所谓冲击说显然比其他封闭行业轻的多。所以机遇应该是多于挑战的:(1)国产品牌在强大的洋货冲击下,将促使其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思路及管理方式,要迅速地按国际标准体系和市场要求,更合理地进行产业调整和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条件下的联合和重组,并充分利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2)迫使一些企业面对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而迅速确定外向型经营观念,主动到境外去开辟新的领域。(3)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宝贵的学习机会,尽快找出不足,使其积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立足长远的发展规划,振兴民族品牌,逐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4)有利于规范、净化国内市场。随着洋货的进入,国外市场的监理工作也将在国内启动,国内一些凭”拿来主义”生产产品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这对净化、规范国内市场和从另一角度促使国产体育用品升级换代,将起到建设性作用。(5)有利于扩大就业。大量的国外订单进入国内后,国内的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资源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诸多的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会大量吸纳我国的剩余劳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加入WTO对我国体育院校和相关专业的影响。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体育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中,加入WTO对我国体育院校和相关专业的影响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实在与大部分研究领域和常规的研究角度相悖。但是研究的深入细致倒是显得鹤立鸡群。这大概与体育院校研究人员对于本职工作更为熟悉和关注而相对地缺乏国际贸易方面知识的缘故。陈宁研究了WTO有关教育服务的规定,认为加入WTO会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中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投资市场逐步放开。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高等院校发展就要有相应的对策,即:更新办学观念,拓展服务范围,突出办学特色;从单科性向多科性大学发展,打造优势学科;强化运动训练体系,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融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加大国际交流力度,联合国外同类高校办学。上述研究和分析高屋建瓴很有创新意义和宏观指导价值。又如吴美丽等提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影响,指出:加入WTO后,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渐进的,不是突然的,但是,很多也是现在可以预见的。短期内负面的影响可能会多一些,但从长远看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影响利大于弊。同时,加入世贸易组织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它意味着我国要在真正的“自由贸易”的环境中经营、竞争。我国要认识到加入WTO后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更要充分了解到其带来的挑战,从而做好“与狼共舞”的准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但是本文对上述观点存在疑问,首先对高校体育产业与加入世贸的关系存在疑问。高校体育产业本身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本身最初是依托于专业院校的场地和人才服务优势创办的,到目前为止仍然属于学校经营管理的附属,即便其收益在高校运做收益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显然不属于主流,而且从目前体制看也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主体,因此,目前讨论高校体育产业与国际贸易和WTO的关系就显得比较牵强。

4.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最为接近国际贸易学研究主体内容的应该是部分专家、学者从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联动作用进行的研究和分析了。这类文章主要运用的还是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如曹可强研究了上海市体育产业如何应对WTO规则促进自身质量的提高,指出:在WTO规则内,上海市体育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机遇上。同时,要执行WTO规则,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还面临一定的挑战: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小效率不高,因此政府要充分运用WTO“保护幼稚企业”规则妥善保护和扶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而体育服务业更是有较大差距面临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体育竞赛表演业处境窘迫,西方职业竞技体育冲击上海体育市场;体育健身娱乐业势单力薄,受到舍宾等泊来健身企业的挑战;体育中介服务业步履维艰,特别是体育经纪人和体育金融保险行业将很可能被国外巨头垄断。据此,提出了以下对策: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内,制定体育产业的保护政策;根据体育产业资源比较优势,实施有所侧重的发展战略;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又如吴声光等研究了如何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我国应该在自贸区实施的体育产业策略:打造中国-东盟体育产业交流平台;从教育开始树立开放的产业观念;抓住建立自贸区的契机,拓展体育旅游市场;加强运动训练的交流与合作。范纯进一步研究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指出了发展前景: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东盟旅游合作的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上述研究和分析作为目前真正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的体育国际贸易探索,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平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研究展望

除了上述四个研究角度,有关体育国际贸易的研究散见于部分文章的某一部分,如张金桥等研究了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及要素禀赋评价的基本理论,运用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学说讨论了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相应策略,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因此,未来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从国际贸易学的理论宝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补充到体育产业研究中去,促进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研究的深入拓展。未来体育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进出口贸易实务内容,作为新兴行业,体育外贸的发展方兴未艾,肯定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理论和实务问题,特别是如何在国际贸易规则下灵活运用付款、租船定舱等术语和方式成为很重要的问题。而理论研究在这些方面目前还是盲点。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体育国际贸易或者国际贸易体育必将成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新热点,这从国际贸易法等交叉学科的兴起过程中可见一斑。

四、小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当前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不足之处和发展前景。认为,目前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深度不够,相关研究者对国际贸易知识特别是国际贸易与体育的关系缺乏了解。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荣日: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P229~268

[2]刘可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5期,P8~12

[3]周道平刘少英张天成:入世对我国体育产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第4期,P21~22

[4]刘明辉:我国体育用品业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2期, P173~175

[5]陈 宁:入世与中国体育院校发展的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P8~11

[6]吴美丽孔垂辉任保国: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4月第4期, P452~454

[7]曹可强:上海市体育产业应对WTO规则之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P5~7

[8]吴声光李朝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体育产业结合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05年5月 第12卷第3期,P31~33

体育产业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休闲体育 体育经济 经济增长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更加重视,应运而生的休闲体育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休闲体育概论

1.体育休闲的作用

体育休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并举的手段。体育休闲重视人与自然的结合,它是在追求竞技体育超越生理极限的“更高、更快、更强”之外,强调参与和获得愉悦感、成就感,体现了人类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从事体育休闲可以使人在趣味无穷中发展个性。趣在于情,江南水乡的柔美之情,万里海疆的壮丽之情,广阔草原的豪放之情,雪域高原的神秘之情……都会在体育休闲中得到加深。在名山大川之中,可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得到彻底的放松,彻底的解放。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投入到体育休闲之中。

2.体育休闲经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体育锻炼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需要。参与体育活动,既强身健体,又放松身心。“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快速发展,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体育赛事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休闲市场空间巨大,体育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体育休闲经济已成为体育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世界已经出现过4次分别由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驱动经济变革的浪潮。国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未来15年内,发达国家将相继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以会展、旅游度假、体育健身、文化娱乐、艺术欣赏、社区服务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即第5次浪潮。休闲产业会在2015年前后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50%的份额,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的体育休闲活动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是对体育生活方式最好的一次推广和普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将会更加强劲。以体育休闲为核心的市场,蕴藏的潜力就超过数千亿元,这是权威机构在广东、湖北、广西等省区进行体育市场在考察后所下的结论。

四、休闲体育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0000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其发展速度是十分可观的。具未来学家预测,2015年前后,部分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高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将可以让人们生活中的50%时间用于休闲。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体育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总体经济规模方面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英国为例,政府每年从体育休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是24亿英镑左右,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开支的5倍。美国2000年体育娱乐总营业额高达4000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极大地刺激了旅游、航空、水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体育用品的销售。

被一些人称为“中国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的创立者”的朱树豪,通过在深圳建设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和度假村项目,仅仅6年就赚了38个亿。精明的商人早已盯上了体育休闲这个黄金产业,搭上体育休闲产业这班车。如果放眼于机动车类运动、登山设备专营店、滑冰、滑雪一类新兴的体育休闲项目,也将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介绍,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的体育产业总量目前仅有数百亿元人民币。现阶段中国体育的消费需要和能力仍处于积累阶段,预计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消费能力会实现加速释放,中国的体育产业将由此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以北京的上百家健身俱乐部和健身中心为例,它们的年创收目前就高达上亿元。

五、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体育休闲产业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体育产业结构单一,门槛过高的问题,价格过高让一些消费人群有心无力的问题,再如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中体育竞赛表演业所占比例较少的问题,有关部门对各种赛事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指定产品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还非常欠缺的问题。好在2008年给了我们一个超级的巨大舞台,既给了我们开拓的机会,也给了我们改正和发展的良机。

六、结语

体育休闲已经大踏步地走进中国民众之中,全民健身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我国在体育产业方面已经尝到甜头,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购物为一体,具有体育特色的产业已悄然兴起,成为大众消费的新时尚,体育休闲开始成为百姓的时尚消费。

参考文献:

[1]崔庆霞:浅谈我国休闲体育[J], 中国市场, 2007,(52)

[2]张智辉: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7,(04)

体育产业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产业 北京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是世界给予中国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它不仅给我国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通讯、商务、旅游等等相关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奥运会的最大特点就是聚集人群,促进消费,因此,旅游业是与奥运会关联度最大的产业之一,奥运会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也最为直接与深刻。本文将主要分析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

一、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古已有之,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典籍中都有关于人们出游前往某地参加各种运动会的记载。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的出现是在现代旅游出现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体育旅游的兴盛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从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来看也符合这一发展规律。以“五一”、“十一”长假政策的推出为契机,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前所未有。然而,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旅游业而言要迟缓一些,但其快速扩展的趋势也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我国体育产业明显呈快速扩展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1992年至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平均增长率达5.1%;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6位,居于子女教育、电器、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良性增长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例如吉林省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等。像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理气候环境相当好的地方,也可以开展很多体育旅游项目。

二、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举办,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它将推动旅游业在21世纪的前10年再上一个台阶,加速旅游产业的发展。

1.加速旅游产品的重新整合

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莫过于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必将会有大量款项投资于奥运场馆建设,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大众化休闲度假区,围绕经济、生态、保健、社交等多功能进行综合开发,以树立城市旅游新形象,构建城市旅游业的空间格局、品位结构和总体特色,来吸引众多的国内外观光者到北京(包括青岛、秦皇岛等分会场)观看奥运赛事。同时大量人流的涌入,将不仅能有效扩大旅游公司的业务量,而且也将顺应21世纪旅游市场需求,加速我国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整合,促进产品生产商设计一批新产品,改造、提高一批老产品,规划一批未来产品,使我国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使国内外游客常游常新、流连忘返。特别是可以根据奥运会观光游客希望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普通人生活的心理特征和消费需求,根据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主题,专项设计一批独具特色的人文、科技、绿色奥运旅游产品和最佳旅游线路。

2.体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将拓宽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市场

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一方面由于其较强的关联带动效应能为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器”之功效,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与支持。奥运会期间会有来自世界各地、人数众多的运动员、教练员、随队工作人员以及记者,除此之外,必定有大量的支持者和海内外观众。可以看出,奥运会可以为主办国吸引大量的旅游客源,因此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奥运会所产生的短期经济效益。

北京是一座独具文化魅力的古城,不仅是因为它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更是因为如今的北京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的国际大都市。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契机,不仅会扩大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提高国内旅游者的体育参与意识,同时也会使中国北京在全世界声誉鹊起,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北京设立旅游办事处。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额外增加了10万人的客源规模,相对而言,与澳大利亚相比,北京的旅游资源多于悉尼,我国的旅游潜力更加巨大。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机遇将推动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仅今年1月,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848.4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成五,其中,外国人、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入境人数同比增幅达到了两位数。有人预测,北京到2008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604万,旅游外汇收入6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4%。因此,体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将拓宽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

总之,奥运会是当今全球最大的体育产业开发项目,体育产业是龙头。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由多种行业构成,特别是旅游设施的关联性较强,这些设施的建设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北京奥运会将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次关键转折点,与此同时,举办奥运会是否能够加速发展举办国的体育旅游产业,也是国际奥委会评价历次奥运会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可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休闲理论与体育娱乐化[J].体育与科学,2005,26(4):11~13

[2]朱玉芳:开展体育旅游娱乐活动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1):93~96

体育产业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消费 跨域消费 体育赛事

跨域体育消费是在跨域消费与跨期消费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体育消费构建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跨域消费是在跨期消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人约束下,由于价格、商品、消费环境等不同而在本地消费和异地消费之间做出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该理论从地域的角度来探讨一种横向和短期的消费关系。

在体育消费方面,跨域消费主要是由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引起人们消费空间的转移。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越来越多,消费者跨域进行体育消费的发展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对满足体育爱好者、主办城市的政府、体育赛事的赞助商、体育媒体等各自需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在消费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下,对体育的跨域消费理论进行研究,力求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及其以后国内、国际大型赛事的经济效应的深人研究提供参考。

一、跨域消费理论分析

前提假设:为了使分析比较简单,我们假设只存在甲、乙两个地区;代表性消费者生活在甲地区,消费者是理性的,在一定收人水平上追求其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交易费用为零。古典消费者理论中:为使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必须分配其预算以使每一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率相等。如果乙地区的商品价格越便宜,或者乙地区的稀缺商品越有吸引力,或者乙地区的消费环境越优越,则代表消费者在乙地区消费的商品数量越多。

二、跨域消费概念及形成

跨域消费概念。有学者认为只要消费者在异地进行消费就是属于跨域消费。关于界定异地的标准可参照行政省(直辖市)为标准。因此,“跨域”的标准也以行政省(直辖市)为界线,消费者跨越行政省(直辖市)进行的消费称之为跨域消费。

跨域体育消费概念的形成。依据于异地的商品便宜、稀有与消费环境优越等原因促使跨域消费的发生。在跨域体育消费中这样的现象也同样存在。另外,还由于某地由于举行一场(次)大型体育比赛,从而引起消费者跨地区进行消费。例如举办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洲际运动会等。依据跨域消费与体育消费概念,跨域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跨越行政“市”支付货币购买体育产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行为(过程)。跨域体育消费是一种牵动消费产业,即体育产品消费只占跨域消费的一部分,另外还包括交通费、住宿、餐饮、旅游、购物(除体育商品)与邮电通讯等费用。

依据跨域消费理论与体育消费的实践,随着商品销售信息的公开化,两地体育商品的价格不会出现太大差异。但是,由于消费者消费空间的改变,体育消费的附加费用大大增加,这样消费者必将减少本地体育消费的总量来支付跨域体育消费。

跨域体育消费不仅是异地购买体育商品,还包括实现异地体育商品消费的相关费用,所以跨域体育消费依据跨域体育消费理论,举行体育赛事时,不仅要对体育赛事进行最大化地经营,也要对消费者的配套消费项目进行全面地规划,这样既可以方便消费者,还可以提高赛事的收人。从跨域体育消费理论中的消费者的角度讲,也就是将跨域体育消费中的交通费作为赛事组织者的承担项目,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跨域体育消费。

三、跨域体育消费的研究意义

跨域体育消费理论是在跨域消费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是跨域体育消费的突出特点是消费源于体育赛事的举办。在正确定位体育市场的前提下,跨域体育消费加速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刺激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还集中展示该地区的文化与城市面貌。

1.正确定位跨域体育消费市场。许多关于体育产业的研究表明:体育产业是我国当前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巨大;体育产业将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跨域体育消费就消费经济学理论而言是属于消费环境的转移引起消费者的异地消费。因此,进行跨域体育消费研究必须弄清楚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例如,观看中国大奖赛的消费者与参加云南民族村的体育活动的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是以观看体育赛事为首要目的,后者是以旅游为首要目的。消费者行为与动机的差异性引导体育消费市场的定位也要具备差异性,不同城市的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有所差异。赛事类的体育产业是主导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活动类的体育产业是属于伴生产业,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辅助作用。

结合跨域体育消费而言,主办城市要开发体育赛事就要对体育市场进行正确定位,必须考虑开发体育市场的直接、间接成本与效益。举办体育赛事除了预算直接财务成本之外,城市还必须考虑交通堵塞、污染与公共安全之类的间接成本。同时,也应该长远考虑举办体育赛事的间接收益,例如城市宣传与城市文化的展示等社会效益。另外,对举办体育赛事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有利于体育赞助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体育爱好者的观赏选择和体育媒体的宣传定位。

2.跨域体育消费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进。跨域体育消费吸引了异地消费者来本地区消费前提是需要改善了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本地区的跨域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有人认为如果一个城市得到承办权的话,肯定会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与赞助,巨大的投资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因此,在政府以及社会的资金、人力与物力的支持基础,城市或者地区举办大型赛体育事必将带动本城市或者本地区经济的增长。

3.跨域体育消费的传导效应。以北京奥运为例跨域体育消费的主体是举办体育赛事,就中国当前来说北京奥运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赛事。北京奥运将引起全国、全球最大一次的跨域消费。由于北京奥运的举办,刺激与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发展,这样现象称之为传导效应。跨域体育消费理论中重点探讨的就是体育赛事举办的传导效应。传导效应则是指经济传导的最终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将奥运经济的传导效应定义为因举办奥运会引发的关联产业、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北京奥运相关的产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北京奥运的支撑产业,例如建筑业、交通业、通讯业、服务业、环保业等。另一方面是北京奥运的带动产业,例如邮电通讯、体育产业、旅游餐饮、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娱乐行业、建筑技术、环保产业等众多领域的经济辐射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4.本国或者地区的文化在跨域体育消费中得以充分展示。体育赛事就如同一个舞台,将城市所拥有、沉淀的文化得以展示,盛大精彩的开幕式、令人难忘的闭幕式、奥林匹克文化节,代表本国文化典型特色的会徽设计与推出,独具本国特色的吉祥物、火炬、主题歌等等都成为主办国和城市展示自己民族文化的亮点。奥运会更是成了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展示本国民族文化的盛大舞台。我们所期待的北京奥运是沉淀、传承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舞台。在跨域体育消费中,城市特色的突出表现,就是在于对城市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四、总结与建议

1.跨域体育消费是在跨域消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探索性理论,打破了消费者原有的消费思维,实行消费空间的转移与消费环境的改变。虽然跨域体育消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跨域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研究中还处于试探性阶段。这不仅需要经典的经济学理论的支撑,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检验。

2.发展跨域体育消费是一个整体体系,不仅需要对体育赛事进行周密的安排,而且更需要对举办城市的通讯、交通、住宿与餐饮等方面统筹规划。因此,开发与发展跨域体育消费市场统筹是关键,细节决定成败。

3.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一次性,而中国大奖赛一类的举办却是持续的。所以,发展跨域体育消费必须要将消费的最大化与可持续化相结合。消费质量是实现消费最大化与可持续化的保证。另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时,跨域体育消费者人数多、流动性大,因此,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是举办城市的头等大事。

4.跨域体育消费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手段,也是城市形象的展示。因此,在进行跨域体育消费的设计方面,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应具有长远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