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产业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
一、安全生产重要意义
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组成部分。
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近期,通过对安全生产几个问题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刻理解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安全意识、经济增长方式、安全基础、应急救援、市场监管、法制建设、监督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策和建议,以供商榷。
(一)非正常利益驱动。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的业主为节省安全技术培训、安全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开支,追逐利润最大化而压缩安全成本。务工人员由于受高利益诱惑,被动进入明显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作业场所。一些企业由于私招乱雇,人员管理混乱,发生事故后连人数都搞不清,让人触目惊心。
(二)安全理念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和单位重生产、重建设、轻监管,思想缺位,管理缺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粗放增长、盲目发展中埋下了许多隐患。许多企业重生产、轻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不能严格落实规划、设立审批、“三同时”等规定,违规建设、盲目投产;系统管理缺失,教育培训滞后,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应急自救能力差,“三违”现象普遍存在;生产装备、生产工艺、安全设施落后,不能保证生产安全。导致从业人员既是安全生产的违法者,又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受害者。
(三)经济发展与保障能力滞后矛盾突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形成较大压力。有的地方常常对超能力生产、违法违规生产企业的处罚大打折扣。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与公路的发展不协调,农村公路达不到通行标准,摩托车等非法运营查处难度大。在经济增长上,不少企业还是靠以前陈旧设备、增加劳动强度、粗放经营来支撑,从而埋下事故的祸根。
(四)突发事故应对能力不足。受一些条件制约,许多地区施救能力不足,对事故的救援带来不便。如陕西省一煤矿企业因经费欠缺,尚未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物资储备库,自救知识和能力跟不上,虽然一直在整改,但能力有限,最后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地方十几名官员受到政纪、党纪和法纪处理。
(五)法制建设不完善。一些地方安全技术标准还存在不完善和需要修正的方面。工艺落后、市场准入的安全门槛低,相关规定不具体。如:一些小矿山企业无能力按法律法规标准达到与生产规模相一致的基本安全条件,同时又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煤矿收回采矿权的安全淘汰机制、对高危行业强制推行责任保险、提高安全识别和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
(六)安全监管有待加强。据统计,7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乡镇这一层面,80%以上的煤矿事故发生在小煤矿。一些地方安监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少,监管力量普遍不足。特别是由于乡镇这一级在个别地区执法力度不够,但又承担安全监管责任,责权不统一,一线监管责任难以到位。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以下对策
(一)严格制度,完善机制。采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建立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约束机制。强制引导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赢利。按《劳动法》规定,由劳动社保部门对煤矿及其他高危小企业强制实行用工登记,严把特种行业人员素质审查关,签订合法的劳动用工合同,禁止私招乱雇,防止人员无序流动。
(二)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安监部门、行业部门、新闻媒体、文化单位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扶持、引导和发展安全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编制出版安全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把普及安全知识纳入大、中、小学习教育大纲,开设安全课程。促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建立强制培训制度。
(三)夯实安全保障基础。制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政策措施。扶持国有重点煤矿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帮助人员聚焦区危险企业“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的落实,支持城乡重点道路危险路段的整治,切实提高防范重特大事故的抗灾能力。国家应制定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引导、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投资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
(四)坚持科技兴安。加强安全科技研究和应用。将矿山、化工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调查分析等方面的重大安全科技研究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内容,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科技示范,及时推广成熟、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尽快完善各级安全培训基地网络建设,加大安全生产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
(五)完善安全运作机制。推行“经营公司化,调度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加大城乡客运市场整治力度,优化运力结构,确保运力有效调配,妥善解决城乡客运高峰和学校放假期间运力和运量的矛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单位参与,促进发展;保证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提供优质服务,集中监督管理;维护行业利益,促进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索建立安全标志产品和劳动保护用品专营市场,同时,探索建立不合格安全产品强制召回制度。
(六)提升法制保障能力。完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定。及时修订不能有效保证安全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提高市场准入安全门槛,制定高危行业和高风险领域企业规模的准入标准,鼓励通过股份制方式进行联合、兼并,组大做强高危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将企业资质安全淘汰机制、加大事故处罚力度、安全生产与保险业良性互动、道路“生命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审查、拓展安全评价范围、加大企业和政府安全投入的具体规定及标准、加大企业主体责任的具体规定等。
(七)强化监管能力。强化行业安全管理责任。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加大事故处罚力度,严厉追究安全生产不作为的责任;建立严格的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行为。
一、主导品种
根据德惠市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及玉米品种的抗旱耐涝、抗病、抗虫及米质、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结合示范户示范田地力、地势及生产特点与优势,确定我市科技示范户玉米的主导品种为:先玉335、良玉11;搭配种植品种为郑单958、吉单271、吉单35、吉东28。
二、主推技术
在选择确定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强各项增产增效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结合。根据目前我市玉米生产技术应用特点,确定重点推广技术如下:
1.深松整地技术,采用大型深松机实行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同步完成,使深松深度达到20cm,施肥深度达到15cm,同时重镇压,达到脚踩不下陷的程度。
2.种子处理技术,种子首先要精选,去除病虫粒、杂粒、小粒、破半粒,使用吉农4号种衣剂进行包衣,每瓶(400ml)拌20kg种子。
3.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根据品种特性,按保苗密度增加10%确定播种密度,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
4.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地力、地势及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一般公顷施肥量为:纯氮225-275kg、纯磷70-90kg、纯钾75-100kg、硫酸锌15kg,同时配施作物增产防缺素(优质商品有机肥)100kg。纯氮的30%、纯钾的70%、纯磷的90%及作物增产防缺素和锌肥作底肥深施,纯磷的10%作口肥,纯氮的70%、纯钾的30%作追肥。
5.农田统一灭鼠技术,在春播前进行统一灭鼠,每公顷投放鼠药1.5kg。
6.低残留短残效化学除草技术,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玉米出土前)苗后茎叶处理(禾本科杂草3-4叶期),可使用4%玉农乐(每公顷750-1000毫升)+38%莠去津(每公顷1500-2000毫升)。
7.应用赤眼蜂(或“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技术,每公顷释放22.5万头赤眼蜂,分两次释放,每次释放一半数量的蜂卡,两次放蜂间隔5-7天。
摘 要 结合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与特点,指出实践教学应以促进知识技能转化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渗透创新创业活动元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旨在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思路与帮助。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体育专业 健身服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53号)等文件的,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以创新创业型教育工作为切入点,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随在高校得到多元性的建设与发展,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将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服务业发展分析
(一)政府对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制定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取消限制体育消费繁荣的政策,为体育消费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限量的重要推动作用。我国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不断加大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制定,2010-2012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试行)、《“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等政策。十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转型,体育作为一个对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的新兴产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密集出台体育产业振兴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仅2014年一年之内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就出台了七项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分别是《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的通知》、《关于印发“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审批事项改革方案”的通知》等,2015年,政府又出台《中国足球改革具体方案》。
(二)中国体育服务业的社会背景
首先从人口学角度来看,体育消费旺盛年龄(30-50岁)人群未来十年处于高峰期;其次,我国人均GDP在2008年首次超过3000美元,为体育消费旺盛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从800美元跃升到3000美元将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居民消费更新换代、休闲娱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0.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也显著低于美欧日韩等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约为4000亿元人民币,我们预计,2025年到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3.55万亿人民币,较目前尚有近10倍的增长空间。而且随着体育消费的增长和政策的松绑,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
二、体育专业“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满足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目标是指依据专业人才目标与培养规格要求制订的符合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具有引导作用;内容是指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具有受动作用;管理是指管理机构、人员、制度、手段和评价指标,具有调控作用;保障是指技术设施、师资队伍和学习环境等条件,具有影响作用。校内体育实习,由教师统一安排,可以设定具体的目标、内容,进行统一管理评价,并有相对充足的场地、器材与学校资源。
(二)“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有比较优良的校内创业环境
高校体育产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及周边的居民,这些人的闲暇时间相对充足。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我国体育界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教学、科研、训练、健身指导等方面集聚了一流人才。另外,高校拥有完备的体育设施,据统计全国约67%的体育场馆属于教育系统,其中约70%的高标准场馆属于高校。比如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还有大量的图书资料、档案。这些都能为需要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最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健身方法指导,高校体育事业在产业化道路上应该走得更快一些。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教学、训练、竞赛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高校体育科研部门可以提供体育咨询、康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一些有传统优势项目的高校,还可以运用该项目的魅力和影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产业;网络文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02-020 引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美国体育产业的年增长值能够占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而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则达到了11个百分点;反观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仅有7个百分点;贡献率与美国差距则更大,仅为美国的十六分之一[1]。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我国的体育产业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因此,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进程,发展体育产业的潜力,借助新的平台推动体育产业的不断更新,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1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意义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而体育产业中的多项分支产业,都具有明显的文化产业特征,比如,竞赛表演类体育项目、体育赛事转播、电子竞技产品等的开发;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体,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和个人电脑的广泛普及,网络也成为各种产业开展的新领域,因此,网络文化产业也就无可代替的成为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国务院2010年3月颁布的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提出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种网络产品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因此,合理借鉴网络文化产业的的有效载体,不断研究体育产业理论边界,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形成新的体育产业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2]。
2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途径
2.1 构建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 任何方案的施行,都需要理论基础做支撑,因此,要告诉重视体育产业与文化网络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架构,以体育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作为理论体系,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定位。首先,在国家政府的角度,要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做好体育事业的分类管理,形成多种形式共存的体育产业发展局势。其次,在社会的角度,形成多元的网络体育文化产业服务体系,提升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促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2.2 网络科技技术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将能够发挥体育产业创意资源的积极效应,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体育产业的信息资源建设。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以来,体育赛事的转播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文化产业来实现,因此,将网络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有效的转化为体育产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中重要生产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体育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体育产业的科技信息含量,是体育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就要使体育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高度融合,高度关联,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突破行业壁垒、地域限制、推动体育产业的网络化,按照市场化的模式,使体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促进体育元素和网络文化元素的融合 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加强重大国际比赛的传播,多画面,多角度的展示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发挥体育品牌功能,这是网络传播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随时随地”,“任何信息”能够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无障碍、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的传播,使消费者能够及时的获取各种资讯。
2.4 注重电子竞技业的发展 网络动漫产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是未来体育产业进入“体验营销”发展的一大趋势,玩家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体验到体育明星的风范。我们可以将“电子竞技运动”理解成: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正是因为电子竞技运动这样的内涵和功能,国家体育总局才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将之列为中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在wcg2011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中国队以1金3银1铜的成绩仅次于韩国队,位居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消费者的加入,影响到与体育文化产业最密切相关的青少年群体,发挥体育产业的号召力,给电竞产业的发展带来发展生机。
2.5 打造多元体验的体育产业 在网络社会化的的背景下,打造多元体验的体育产业,例如,我们可以通过X360系统的kinect来观看ESPN的众多体育赛事节目[3],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观看比赛的的同时与其他观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发表自己对比赛结果的意见以及发起各种投票等。因此,大众参与是体育产业消费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特征的消费人群对体育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一致,而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众多的小体育文化族群[4]。因此,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归根就是满足这些系体育文化族群的需要,特别是互动式的体验需求。在增加体育文化产业自身内涵的同时,合理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满足体育消费群体浏览、观看、评价、讨论、下载等各种需求,完善体育产品的体验需求,发展真正的网络体育产业,打造体育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杨帆,齐琳.体育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公布,2万亿市场待唤醒[N].北京商报,2010-03-25.
[2]阴涛,周勇.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体育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6(4):36-42.
关键词:民营体育产业;发展动力;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5-0016-06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同年被称为“新非公36条”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体育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从事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民营体育产业是现阶段以及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把体育视为纯公益事业,一切体育事务由政府包办,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政府包办的体育事业已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改革开放后,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体育发展经历国家包办的福利型到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过程,民营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点和带动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福建省体育及相关产业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福建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967.15亿元,从业人员55.3万人,实现增加值319.05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95%,产业规模和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民营体育产业总产出955.14亿元,实现增加值313.8亿元,从业人员54.76万人,总产出、增加值、从业人员占体育产业的比重已超过97%,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9%;近5年民营体育产业增加值以每年平均26%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高于同期福建省GDP增长速度近10个百分点,造就了安踏、特步、361°、匹克、鸿星尔克、乔丹等42项国家级体育运动品牌和43项福建省名牌产品,取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标志品牌、产品60项,安踏等13个体育制造业企业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成功上市;形成了以泉州运动服装、运动鞋为主,福州、莆田运动鞋类为主,厦门拍类、健身器材为主的体育制造业产业集群[1]。福建省民营体育产业的发展极具代表性,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民营体育服务业比重过低,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因此研究民营体育产业发展动力,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民营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有助于体育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下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具有内在逻辑、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过程,是产量、产值、增加值、利润、创新等增长过程,是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品质量、产业竞争力不断完善与提高的过程。产业发展研究由来已久,其核心问题是发展动力,对于体育产业动力研究起步于本世纪初,学者们主要从运行体系、产业成长、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几个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改革推动力、科技促进力、体育创新力、商业运作力、政府调控力、体育认同度、休闲时间、市场需求、企业能力、产品等体育产业发展动力[2-5],但针对民营体育产业的发展动力则尚未有人涉及。为此,本研究以福建省民营体育产业为例,依托2008年福建省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结果、福建省统计年鉴、福建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等数据,力图穿越纷繁的现状研究,剖析民营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进而为面临经济全球化、国际体育企业大举进入我国市场等生存竞争问题的民营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借鉴全国工商联广义民营经济的界定,本研究所涉及的民营体育产业是指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体育产业,即所有权归个体、集体、股份制、港澳台商、外商以及民间组织等的体育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产业分类标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及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方案,民营体育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制造业两大类。
No.5 2012 产业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发展是在各种动力推动下变化的过程,这些动力并不是独立存在和起作用的,各种动力只有通过或者借助于其他动力的支持和配合才会真正起到推动作用。市场经济规律、一般产业运动和发展规律、消费发展规律等产业发展原理支配着产业发展变化,构成了民营体育产业发展的机理。产业发展动力源于内生驱动力和外源推动力(图1)。内生动力是指产业内部的动力,即在利益追求驱动下,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并通过规模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构成内生动力推动民营体育产业的发展;外源动力指产业外部的动力,即必须通过产业内部动力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民营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的体育消费需求、资金、人力资源等基础,体育消费结构转变促进了民营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引导和支持体育消费,保障了投资者利益,共同促进民营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产业集群,这些动力协同推动民营体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