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玉溪市 体育产业 体育设施 体育经济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共同进入了希望的2009年。如何走出经济危机是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其他经济支柱产业纷纷陷入低迷或面对危机缺乏活力的时候,开发出一个新的经济支柱或找到一个新的经济成为了各国的首选。中国为举办奥运会从1993年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北京从2001年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开始在中国掀起的体育热,随着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将“全民健身”推到了一个新的。而体育产业化也就此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中。
1.体育产业化的界定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1.1体育产业化的内涵
体育经济,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从经济类型角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体育需求刺激为动力源、以体育创造的形象影响力为依托而规划的经济发展类型:从经济发展要求角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满足体育事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经济运行模式;从产业体系构成角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的包括体育行业或产业在内的.与工商等各业协同发展的一种特殊经济运行体系。
体育产业化的实质是体育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符合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建立体育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使体育在市场经济中不再是依赖国家,依附于其他事业的福利型公益事业,而是同其他产业一样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实现体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即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对体育领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进行重新整合,以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素质。
1.2 发展体育产业化的必然性
1.2.1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工业化和自动化发展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在逐渐减少。并且随着我国每周40小时工作制的实行,节假日的增多,使得人们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休息时间增长了。另外,随着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家庭的电气化、自动化代替了以往的人工家务劳动,使家务劳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了,节假日增多了,家务时间减少了,闲暇的时间也就多了,更多的人开始面临如何消磨和打发这些时间的问题。体育运动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感,调养身心,所以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体力消耗的最佳补偿方式,而且这些活动提供给锻炼者一个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可以得到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和才能的机会,并因此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体育运动成为了人们度过闲暇时光的首选。
1.2.2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当今世界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及西欧,同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随着现代社会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诱发国内体育消费市场,这些都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工作压力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一个放松发泄的方式,体育运动也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的首选。而且进行体育锻炼对加强全国居民的素质也有显著的成效。
1.2.3 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学者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指出:“体育根源于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体育运动可以满足人对自身本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体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同时意味着人的一种解放。
1.3 体育产业化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起步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晚。目前我国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有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健身消费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从全局看,我国体育设施还存在着‘三少、三偏’现象。
国外体育的产业化非常发达,每年都会为体育产业的发达国家带来大量的税收和就业岗位,体育产业的经济收入更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用发达的体育经济来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外体育产业的发达国家有以下特点:(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2. 玉溪市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北接昆明市,西南连思茅地区,东南邻红河州,西北靠楚雄州,是云南的交通要道和经济中心。作为云南省的经济重镇,玉溪的体育产业化在全省处于相对较前的位置。
2.2.1 玉溪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玉溪市体育产业形成了以体育彩票销售和体育产品零售为主、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举办商业性赛事为基础的产业体系。这使得玉溪市的体育产品单一和体育收入的单一。而且这种产业优势最终需要由体育服务业,尤其是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来带动它逐渐地与发达地区接轨。体育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选择好主导产业和推进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
玉溪市的体育场馆在近几年来都没有举办过商业性比赛,所以这方面的收入接近以零。而在周末和其他的空闲时间对外出租体育场馆内的比赛场地,也只是有限的将羽毛球、乒乓球的场地和游泳馆以五元或十元来对外开放。
2.2.2 玉溪的体育设施基础薄弱
玉溪市地处边疆地区,与中国的发达地区相比在体育产业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落后。并且由于地理关系使公民的体育健身的观念和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也与发达地区落后了很多。而目前全国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玉溪也不例外,这使得大量的政府资金集中在工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上。
2.2.3 玉溪市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
玉溪虽然在近十几年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因为地处偏远使得信息相对闭塞,在体育锻炼的观念上还比较落后,花钱买健康的思想还停留在口头上。而政府也没有进行良性的引导。
2.2.4 体育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不合理
玉溪拥有云南省体育类学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玉溪体育运动学校。其办学任务是面向全省招生,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及综合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确定竞技体育项目,代表云南省、玉溪市参加国际、国内、省内各类型的体育比赛并向上级体育部门及大专院校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总之,虽然目前玉溪市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却才刚刚起步。现在体育产业的组成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体育产业方面的收入大部分都来自销售体育彩票和体育用品的零售,这部分的收入也仅仅是占玉溪市CDP的0.3%左右。所以加快体育产业的进程,加大体育产业在玉溪市经济中的比重势在必行。而这也可以为玉溪的经济发展注入前进的动力。
3. 玉溪发展体育产业的对策措施
体育产业化是全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在全世界遭遇的经济危机的今天,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潮为中国的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发展体育产业能有力的解决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能为中国竞技体育更优良的发展环境,为中国培养更大更好的体育竞技人才。
3.1 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
我们以美国的NBA为例,NBA每年能为美国创造高达40亿美元的营业额,并为旗下30只球队带来大笔财富和为美国创造近30亿美元的外销收入。其中:(1)NBA每只球队除了有体育馆的门票收入;有在体育馆内和球队媒体上出售广告带来的大笔收入;有因为球员的影响力带来的球衣、战靴等附加产品的销售收入。(2)NBA比赛为美国创造的间接收入。每年NBA都会有选秀、全明星赛、季后赛等大型活动,特别是全明星赛其影响力广、持续时间长,能为举办城市在旅游、住宿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收入。(3)NBA在世界的影响力。NBA的精彩世界瞩目,每年的赛季初,NBA都会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安排比赛如2008NBA中国赛、NBALive欧洲赛和欧洲球队赴美赛等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3.2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支持
首先各级领导应明确把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争取把体育产业作为政府的一项扶持产业,在财政、税收、用地等资源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以降低社会团体、个人兴建体育设施和投资体育产业的门槛。
3.3 增加和完善体育产业的种类
首先应该拓宽体育零售业的销售对象,由零售企业引进在价格、款式都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体育运动服装和运动器材。这样能增加体育用品的消费人数,使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其次应该对体育的配套服务机构增加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拓宽休闲体育、体育俱乐部的生产空间。
3.4 增强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
首先应该由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引导,在节假日组织的各种活动应该面向大众,积极发动群众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在节假日里让群众亲自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快乐中去,更容易让大众们接受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观念。让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深入人心,使大众从心里面接受并自觉的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推动玉溪体育产业向前发展。
3.5 完善体育学校的学科配置
虽然在竞技体育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先进水平,要想迅速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不合理的。但是在关于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方面的我们却没有落后多少,在加上体育服务方面的学科在全国开始的较晚且这方面的先进理论引进更为方便。而且目前在云南省对体育服务、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大。所以对玉溪体育运动学校来说改变学校教学重心,增大对体育服务、管理等方面学科的重视程度,完善学校的学科配置才能让学校走的更远。
所以近些年来,我相继推行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样,既能够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使体育创收自觉地实现合理的建设性分配;同时,还有利于建立和形成有效的体育竞争机制。创造竞技体育的真正公平、公正环境,有力地推动国际竞技体育项目比赛成绩的提高,并以此带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鼓舞和激发全国人民奋勇建设经济的斗志与热情。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并且要加快国家体育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无数实例证明,只有砍断过于繁琐的行政捆绑,国有经济才能乘风破浪,远航。
参考文献
[1]黄静,我国发展体育经济的新思考[J]. 理论月刊. 2008.11.
[2]黄佑琴,体育经济产业化的文化发展战略[J].集团经济研究.2006.7上半月刊.
[3]艳国、王树峰、自明,新世纪发展体育经济的战略思考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
[4]许晓容,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性论析[J]. 体育与科学. 2009.1.
[5]刘中英,关于体育消费问题的几点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8年21期.
[6].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7]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8](美)迈克尔利兹,彼得冯阿尔门著Michael Leeds, Peter von Allmen[M].
[9]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关键词] 上海 体育产业 发展对策
上海市正在努力建设“四个中心”,达到“四个率先”,这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体育产业已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上海市体育产业仍然存在各门类发展不平衡,总量不大、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不够完善等问题,与上海市经济和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现就我市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劳动就业和市民体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进一步树立了全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大体育产业观,成绩显著。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有所突破。大家不断创新观念, “跳出体育看体育”的观念更强了,把做好体育产业工作放在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使体育产业成为地方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2.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我们上海基本形成了健身服务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用品业这体育产业的四大主体,特别是竞赛表演业和健身服务业的日趋活跃,日趋成熟。
3.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全市现有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5236多家,形成了红双喜集团、乔山集团、东亚集团等有一定规模的体育企业。
4.体育产业工作稳步推进。在各级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体育产业统计、体育服务标准化工作、体育服务认证、产业基地建设等诸多新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5.体育产业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一支体育产业工作队伍。一些精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人才逐渐了解了体育产业运作模式,一些熟悉法规政策、经营开发的人才逐渐进入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工作领域中,工作的交融和相互促进培养了一批既懂体育也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锻炼了队伍。
6.体育产业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提高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上海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上海市体育产业整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体育产业结构、体育市场结构和企业结构上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从体育产业结构上说,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真正内涵所在,真正体现了体育的属性和体育的价值,是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而体育用品业是体育产业的衍生产业。从体育市场结构上说经营性体育设施的数量偏少,大部分仍固守公益性而不能放开投入经营,从而又限制了体育设施市场化的运作。从企业结构上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体育企业数量有限,国有企业、集体资产比重较大,尤其是体育行政部门非经营资产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占了相对大的部分,这些单位“公司化”的比率过低,同时,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所占份额较小。
2.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仍然是高度封闭、行政集权的管理模式。
3.规模不够大,缺乏体育龙头企业。上海体育企业分散而规模小,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体育龙头企业产业集团,上海体育企业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4.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扶持十分缺乏,甚至一些政策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5.体育经纪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在我国体育经纪人还不很普遍,目前上海通过正式培训考核通过,正式在执业的体育经纪人有约200个,但由于我们国家的体制,社会上获的体育经纪人证书的经纪人只能从事一些赛事的经纪,而且往往根本承接不到赛事承办权,而大量的体育赛事都是体育行政部门自己或政府委托的国有企业在承办,办赛的人员好多是有行政职级而没有经纪人证书的。
三、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体育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工作要做,根据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目标任务,我们将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合力推进上海体育产业上新台阶。
1.提高认识,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思想环境。发展体育产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决体育系统和具体部门的生存之忧、发展之虞。体育产业绝不仅仅是体育部门自身所办的产业,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一部分的体育产业,是全社会的体育产业。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服务产品和体育产业发展带。
2.创新体育产业体制。一是构建体育产业工作体系。根据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特点,必须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克服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二是创新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按照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为体育市场服务和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上来,把工作重心放在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上来。三是完善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通过打破行业壁垒,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种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
3.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是提高体育产业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一是大力推进六大市场的发展。二是扶持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一批拥有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的体育产业类大中型企业。三是积极推进体育企业改组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体育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度改革,鼓励中小体育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
4.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法规。第一,完善体育产业的配套政策。当前,首先要用足用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其次要争取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第二,完善体育配套法规。要抓好立法工作,希望通过体育法规为培育和规范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完善体育产业理论体系建设。加强体育产业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加强专题调查研究、市场分析、咨询服务等工作。
5.培养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一是以体育高等院校为依托,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增设体育产业的专业和课程,按市场需求培养体育产业专门人才。二是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建立完善体育服务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办好产业管理干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单位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四是面向国内外引进各类高层次、高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五是培育和规范体育人才市场,完善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推进体育经营单位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六是选派人员到一些从事体育产业的国际中介机构学习、实践,加速我国体育产业与国际的接轨。七是加强体育产业理论和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体育产业专家队伍。
6.抓好体育场馆的综合开发利用。一是要尽快转变体育是单纯公益事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新认识、新观念。二是要大胆引入新的管理和经营观念,通过建立体育场馆商业链、产业链,实现产业互补,使体育场馆成为集训练、竞赛、休闲、培训为一体的体育健身休闲中心。三是要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不断丰富经营管理的模式,提高综合使用效益。
7.建立体育市场监管体系。探索创新体育市场管理的方式方法,构建体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行业协会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为体育市场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
8.扶持培育体育产业中介组织。从上海的情况看,真正从事体育产业中介的机构还寥寥无几,但是上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相对健全的体育协会。政府应加强扶持体育协会,提高他们的经济能力,发挥他们在吸纳社会资金,推销体育技术产品,扩大体育市场的作用。
9.加大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力度。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包括各类体育赛事、体育组织、体育场馆、运动队、运动员等相关知识产权和肖像权的各种商业开发。要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体育赛事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体育中介组织作用,实现赛事运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各类赛事的品牌价值。进一步加大体育组织、运动队、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力度,推进各类资源的整合,提高开发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经济发展;影响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讨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首先必须对体育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百度搜索“体育产业”,给出的定义为: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同时学者前辈林显鹏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这样指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观赏体育赛事与表演活动以及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需求,而从事体育产品生产的组织和部门的集合。”虽然对体育产业的概念有多种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第三产业内部的一个部门,或者说是一个发展趋势。如果将体育产业分类,可以分为第“一”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第“二”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与体育健身娱乐业;第“三”产业:体育金融业、体育中介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经纪等。
体育产业中的第“一”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严格上讲应该属于制造业、第二产业领域,是体育相关产业,而非体育本体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经济条件的富裕与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渐渐提高了对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因此,社会对于体育用品消费的需求增加,各种体育服装鞋帽、体育器材用品等体育用品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体育产业中的第“二”产业则是真正意义上支撑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石、本体产业。当前,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十分迫切,表现在体育领域的就是主要以体育竞赛表演与体育健身服务为主的体育本体产业,这个部门才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最为发达、最为快速的领域。经过查阅文献得知,我国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内部结构同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相似,这个阶段,人民的体育消费除了一部分投入在购买体育服装用品等必要消费里,剩余的大部分都用在了体育俱乐部健身与娱乐、体育技能学习、观看体育竞赛门票几个主要方面。因此,体育产业中的第“二”产业才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最为繁荣的部门。
以体育金融、体育中介、体育经纪、体育旅游等为主的体育产业第“三”产业则是以第“二”产业为基础兴起的新兴部门。由于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激发体育金融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体育彩票销售额的增加,使得体育金融成为推动体育产业、体育事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体育中介同样是以俱乐部健身娱乐服务为前提兴起的,但现阶段我国在体育中介这个领域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而体育经纪与体育旅游等剩下的第“三”产业则显得更加稚嫩,还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
虽然体育产业中这三个部门分别所占比重没有具体数据支持,但就当前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可以大致估计出它们所占比重由大到小分别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二、体育产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增长
体育产业逐渐兴起与发展无疑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刺激消费,还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不可否认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其最直接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与体育竞赛表演需求的逐步增大,首先促进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刺激了对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器 材等商品的消费;其次,对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需求,进而带动体育中介、体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随着体育竞赛表演领域中各级各类职业体育比赛渐渐成熟,体育彩票、金融与体育经纪也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虽然我国职业体育竞赛没有发达国家产业化程度高、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普及程度也没有发达国家广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以第“二”产业为基础带动“一”、“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GDP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在第三产业产值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增加了第三产业的消费额,为国民经济增长增加了一个有力保障。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产值比重上,同时还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增加就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产业的兴起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同时能够带动第二产业相关产业和促进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体育产业就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超过我国就业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同时,在第三产业中名列前茅。现阶段开始,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解决就业方面的发挥的能量正在逐渐被释放出来。
2.经济结构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而在发达国家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中,第三产业产值必定是遥遥领先的,才是最合理的经济结构。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第二产业在GDP产值中占主导地位,因此,隶属于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的增加客观上就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因为其基础是体育竞赛表演业与体育健身娱乐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才能开展,所以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相关部门与部分第二产业制造业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被拉动的产业各部门也大部分都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靠拢,这样就逐步优化了过去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体育产业中的第“三”产业体育金融、体育经纪、体育中介、体育旅游等部门,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其发展不仅仅在于体育产业单独的进步,而是可以拉动信息业、金融业、通讯业、旅游业以及建筑、营养品、保险等行业的协同发展。这种协同发展,无论是从顺向、逆向,还是横向都带动了一系列产业形成以体育产业为中心的一体的“体育消费链”,并且这一“体育消费链”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当前人民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服务业领域,这就必将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是当今社会乃至世界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一改第二产业发展的缺陷,不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才是21世纪需要的发展。只有以第三产业为中心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合理分配,实现现代化发展。
3.经济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突出强调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而体育产业大部分主要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就算有少部分体育彩票、体育竞赛表演产值归公有制国家所有,政府依旧会将这类收入投入在体育事业或扶持体育产业发展上。因此,当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十分适合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笔者认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不会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产生太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保华等.中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4):22-30.
[2]林显鹏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2):4-9.
[3]李晓辉,马宏敏.体育产业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行业探讨,2009(6):150-152.
一、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美国体育产业上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超过3000亿美元。英国上世纪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
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不平衡。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在扩大。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例如,球类项目市场目前开发较好,而非对抗性项目和部分室内项目的市场只是有了适度开发甚至没有市场。其三,单位间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房屋、设施等资产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别,也造成了产业收益上的差距。在地域间如何实现体育产业的共同发展,在项目间如何实现体育市场的共同繁荣,在单位间如何实现国有资源的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2.产业结构存在缺陷,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业。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的定位主要是三大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所决定的。但是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规模还有限,其市场运作也不够十分规范。另外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还表现在还有缺位的本体产业市场,如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虽然目前也存在一些交换交易,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未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如运动员转会也不够十分规范。
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体育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缺少可持续性活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已经建立的规模较大,但数量很少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资产重组,扩充资本,包装上市后,如果不抓住抓好生产和经营这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撑环节并切实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那将会遭受到很大的风险。
3.产业的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因素中,消费需求是主要因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199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中消费占58%,投资占20%,净出口占22%。而在消费中,居民消费占81%,政府公共消费占19%,据此推算,居民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6.98%。体育消费属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并无政策可循。
4.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虽然一半左右的省、市、区等大多数省会城市均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或政府规章,但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在体育市场管理的实际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比如保龄球、台球。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指一些新兴的体育经营项目尚未实行有效的规范的管理,甚至没有人管理,对消费者的权益带来损害。因此,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市场管理高层次立法的期望较高。另一个问题是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可以说,制定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但目前除个别地区在进行尝试外,全国范围内尚未启动,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是当务之急。
三、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适当考虑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同时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现状;问题;北京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42-03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是现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增强经济总体竞争力,提升综合实力的优先发展产业。北京高技术产业从1995年开始迅速发展,其在地区整体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提高,但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增长速度下降,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有所下滑。如何分析和看待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制定今后一个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一、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高技术”(High Technology)一词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对当代世界前沿科学探索和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发明的概括,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发现基础上发明的技术,是对国防和社会经济意义重大的技术,是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它涉及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新能源、新材料七个技术领域。高技术的使用往往带来经济超常规发展甚至是跨跃式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有着重大意义。
在高技术的概念基础上,形成了高技术产业的概念,它是指已形成的产业中技术密集程度明显高的产业,是按从事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群体的技术密集程度划分的,不是按具体产品的技术含量划分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高技术产业的五个特征是:研究与开发(R&D)投入强度大;对政府具有战略意义;产品和工艺老化快;资本投入大、风险高;R&D成果及其国际贸易具有高度国际合作与竞争性。根据上述定义,OECD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列出高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共四大类行业。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和现阶段产业发展状况,将高技术产业划分为以下八个大类:核燃料加工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共软件服务业。
二、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中最具有生机活力的产业部门之一,也是北京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一)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增长较快
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从1995年的66.7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58.09亿元,年均增长19.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幅(16.4%,按现价计算)。北京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也快速增长,从1995年的212.8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 186.67亿元,年均增长25.3%,更加快于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北京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企业个数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北京高技术产业企业个数1998年为511个,此后,企业个数波段式增长,到2004年超过1 000个,到2007年达到1 163个。平均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值规模也不断增长,从1995年的0.21亿元到2007年的2.74亿元,企业平均规模翻了十多番。
(三)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R&D经费支出由1995年的1.05亿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28.99亿元,科技活动人员由1995年的9 741人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17 677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也不断扩大,从1995年的2.97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39.4亿元。
(四)技术进步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
2004年是北京高技术产业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最突出的一年,达到26.36亿元,比1995年到2003年各年技术引进经费的总和还要多。此后的几年中,北京高技术产业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其经费支出所占比重也逐步加大。到2007年,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达到3.65亿元,首次超过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同时,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也增长较快,达到3 943万元,是2004年165万元的23.9倍。
三、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近两年有所回落
1995―2007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均快速增长。但在2008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为显著,增加值和总产值均比2007年有所回落。尤其是在2009年,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来之不易的“V”型反转的关键时候,北京高技术产业并未跟随整体经济一同实现恢复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实现3.7%的增长,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相比2008年进一步下滑,仅为2 748.52亿元。
(二)相对比重从2001年开始波段性下滑
北京市近两年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的下滑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高技术产业在工业和地区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波段性下滑的必然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14.3%开始快速上升,到2000年达到最高值34.2%,平均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然而从2001年开始,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开始逐渐下滑,到2004年时达到一个阶段性低点24.9%。此后,随着北京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个比重又有所回升,到2007年时达到33%,但仍然没能超过2000年时的最高值。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北京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很快下滑到28.4%;2009年虽然北京经济整体回升较快,但这个比重继续下滑到25.4%。
与上述比重变化趋势相类似,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但由于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整体比重不断下滑,因此,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滑速度更快,比重更低。到2009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49%,这个比重仅仅高出1995年0.06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14年中的最低值。
(三)高技术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均衡
从2005―200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见下表),北京高技术产业中的行业按其所占比重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公共软件服务业这两个行业。北京高技术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公共软件服务业,这两个行业加起来就占到北京高技术产业的60%多。第二层级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这三个行业在高技术产业中的比重相差不大,都在10%左右。第三层级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和核燃料加工业。这三个行业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比重不超过4%;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比重不超过0.3%;尤其是核燃料加工业,只是在2005年有0.2亿元的增加值(比重仅为0.04%),此后的年份中北京不再涉足此行业,它在北京高技术产业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四)产值利润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高技术产业不仅相对比重不断下降,而且其产值利润率也也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0―2005年,北京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利润率(=利润/产值*100)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产值利润率从2000年时的8.49%下降到2005年的4.54%,平均每年下降0.8个百分点。2006年和2007年,北京高技术产业产值利润率有所回升,到2007年达到5.80%,但仍然远远低于2000年时的水平。
四、结论和建议
高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优先发展产业。近几年来,北京高技术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部分第三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挤压,其在工业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有所回落,并且其产值利润率呈现总体下滑趋势。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个人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北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视和发展高技术产业:首先,政府应该继续加大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使更多的科研工作人员和更多的科研经费向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倾斜;其次,应该更加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改造和消化吸收,尤其是要通过自主创新来促进技术进步;最后,北京应进一步加快知识产权(下转225页)(上接143页)的转化力度,使得自主创新的研发成果能够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利润率。
参考文献:
[1]刘志迎,叶蓁,孟令杰.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5).
[2]谢朝阳,吴永林,程正中.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4).
[3]叶蓁,刘志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