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高考改革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年,*省进入新高考试验区。作为教育大省,*的高考一直在变化中摸索前行,甚至有媒体归纳出*的高考“十年换了5个方案”。如此高频率的变换,在该省设计新高考方案时也未能幸免。
与首轮试验省市的高考方案相比,*方案的复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该方案强化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在高考中的比重,20*年*高考统考科目只有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总分480分。同时,学生在高二时进行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四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门。学业水平测试分ABCD4个等级,4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要录取到重点本科,等级要求则更高。
“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高考录取挂钩,是*方案的一大特点。”*说,大部分省市将会考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而*的做法是直接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报考本科、专科的资格挂钩。“把原来的选拔规则由一条线变成了两条线,选拔方式更模糊,引起的问题也会更多。”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年的*高考报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理倒挂的局面,许多优秀考生因为选修科目得C而无缘本科。南京市文科状元因为选测之一政治未达到A+,与自己最喜爱的北大失之交臂,因为北大招生限定条件是先要求两个选修科目A+,再划定投档线。当年*高考结束后,爆发了几次考生和家长上访的,在考生、家长、学校的一片抱怨声中,今年1月,*省公布2009年高考方案将有微调,这已是该省新高考方案的第三次调整。
对于*频繁调整高考方案,*认为,高考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它不仅是一个考试问题、教育问题,而且与公平、稳定等有很大关系。如果改动太多、太快,会给中学教学带来不小的影响,吃亏的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高考研究者和决策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因难度大而裹足不前,也不能迫于舆论压力盲目地为改革而改革。
浙江试水个性化高考
今年出台的浙江省新高考,在公布方案时就被媒体高调地冠以“个性化高考”。延续了前两轮试验区依据高中新课程理念设计新高考方案的思路,浙江的新高考在考生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性上有了更大的突破。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考核内容,重点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获得通用型知识的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三科考试基础上,增加技术科目测试,侧重测试实用技能。
三类考试形式,决定了考生的三种不同的求学方向。第一类为现行第一批录取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二类为其他本科学校(包括现行的二本、三本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三类为高职(专科)院校专业。考生报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报考的类别,也可以跨类兼报,比如兼报一、二两类或二、三两类,同时也可三类均兼报。
此外,浙江省新高考方案还在“多次考试”上做出尝试,首次设立高考英语听力和技术考试,放在平时进行,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2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
相比前几轮试验中出现的选做、选考等形式,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具有革新意识。分科类选考的出现给予学生更大自,不同水平的考生可选择自己适应的方向。也将“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模式逐渐引向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实行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
“分类考试是今后高考发展的趋势。”*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中透露出的改革精神已得到业内认可。如高职教育强调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像上海和北京就已经做了几年高职自主招生的试点,脱离高考,单独或联合进行考试,浙江的尝试就可以使一些考不上本科和重点线的考生,降低学习难度,选择高职作为求学方向。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中英语听力放在高考期外考的做法也得到了*的赞赏,考生在高中阶段有两次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的机会,取最好成绩。*认为,外语类考试稳定性比较强,起伏不会很大,听力不放在高考期间考,多次考试取最好成绩,分解了高考的压力。“这已成为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
明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这意味着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与之对应的新高考。作为教育部“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对高考改革一直持谨慎态度。他认为,高考改革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工作,不宜突变式的革命,渐进式的改良会优于突变式的革命。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地理教学;合作;探究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且在浙江省与上海市推出试点方案,2017年将全面推广,从此“新高考时代”来临了。
一、新高考“新”在哪里
现行高考太过注重通过考试选拔,而忽视了原本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选拔高校和社会所需的人才。新高考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并且以后也没有了一本、二本学生类别,更没有了高考“状元”之说,因为一个省的“状元”可能有几十个,而且每个“状元”选择的科目也可能不相同。有的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在政、史、地、物、化、生及技术七门功课中任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没有了文理之分,而且都可以在两年考两次,学生既可以选学自己擅长的科目和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这也是新高考最大的不同之处,留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生根据生涯规划、专业取向和兴趣特长进行自主选课,因此学校应该打破传统的行政班,大力推进选课走班,倡导分层教学,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层次和进度,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最好的条件。在新的走班制度下,学生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讨论话题,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更满足新课改的需求。
二、新高考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
教学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而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成败。地理教师应该多思考地理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清晰学习方向,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尽心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研究学业水平考试。
选择地理的考生可能绝大多数是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地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没有对话的单向教学和知识填鸭,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作为主要的研究者和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但是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在新高考形势下的地理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且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重点指的是考纲中明确列出来的,往年高考中不断出现的知识点;难点就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的问题;易错、易混、易漏点是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学生要运用教师所教方法和技能,自己主动学习知识,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且,在具体的课程活动中,应建立教师学生平等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表达与展现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全员参与,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强调互帮互学,通过各个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并且各小组长进行归纳总结,在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知识和认知错误,调整自己、提升自己,加深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少了,给学生所能支配的时间多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的“宽度”和“深度”也就同时得到了提升。
最后,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在课后注重及时的训练,巩固知识。在课堂上讲过的重点、难点要练,每部分内容要练。课前练思考,课堂练基础,课后要练提高。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学生做练习时应严格要求规范答题,并且合理安排时间,一定要独立完成,重在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高考改革牵动整个社会,面对新高考的改革,笔者相信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深挖新课改的精神,认真研究高考方案,把握高考动向,努力提升自我教学业务水平,做到有效、高效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地理思维与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才会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 历史 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即专业技能突出、综合能力强的一专多能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探索对教育进行改革。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作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点的教学模式,应根据新高考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可从以下三方面转变。
一、教学目的转变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应由过去单纯追求高分转变为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个性特征服务。
1、由单一向综合转变。在实际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不应单一用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结合学校 、学生、教材、个人的实际,融合我国历史教学实践经验,综合改造后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把学生培养为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要求,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由共性向个性转变。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步入个性化发展的轨道。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反映注重个体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理论的逻辑轮廓,是为保证达成个体个性发展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它强调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创造思维获得亲身体验的知识,培养学习者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养成探究学习的技巧。
二、教学观念与方式转变
随着新高考的逐步推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应改变过去封闭的观念与方式,向着开放与个性化的方向转变。
1、教学观念的开放性转变。教学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不断投入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去感受和体悟概念、判断、公式、语法修辞背后的丰富意义,去创造前人不曾创造的新意。
这种生成、开放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以预设的方案束缚师生的大脑和手脚,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
2、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转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也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扬自己之长,形成和保持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按自己的意愿创造课堂,创造生活,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过程转变
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确立了综合且兼具个性的教学目标,形成了开放、个性化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同时,提倡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与开放性。
1、教学过程的连续性转变。现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是讲解接受式这种逐章逐节的间断性教学模式所无法解决的,因而我们应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由间断向连续转变。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转变。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是开放的。教师要以包容的态度和广阔的胸襟鼓励学生向教科书、向知识权威挑战,鼓励学生尝试“错误”、自由遐想,超越“预设的轨道”。在此情景中,师生智慧可以碰撞,情感得以宣泄,广阔的反思时空给学生以创造的契机。
综上所述,在广西即将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面对新的大纲要求和高考要求,这就要求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探索。而我们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普遍采用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却存在缺乏联系、形式单一、教学封闭、缺乏个性的弊端,无法满足新高考的要求。因此,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应由教学目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教学过程三方面转变,以适应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仲飞 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新课程高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9:25-27。
2、王海明 评1999高考历史试题[N].中国青年报,1999-09-12(B2)。
3、胡运民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启示[J].求学,2007,10:21-25。
4、周国锋 从容应对新高考[N].中国青年报,2007-10-11(B2)。
5、邓芳 评2007高考历史试题[N].广西日报,2007-06-14(B1)。
6、张文媛 注重史实·突出综合·强调创新——评2008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及学生答卷[N].广州青年报,2008-12-14(B1)。
很显然,衡水中学这条“鲇鱼”不只搅动了浙江的教育界,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全民大讨论。尽管现在各界声音繁芜,莫衷一是,但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一件好事,毕竟问题都是越辩越清晰,道理都是越讲越明白。在本期策划里,我们选编了一组相关报道,以期为大家提供看待此问题的多元视角。
河北衡水中学在全国各地办分校不是第一次,最近进驻浙江省平湖市办分校掀起的波浪巨大,反对的声音也十分强烈。4月11日,杭州市召开名校长关于“衡水中学现象”研讨会,研讨衡水中学办学模式是不是当下优秀学校的样板,是不是浙江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模式。
研讨会上,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萍说:“浙江作为开放地区有容乃大,一所学校来浙江办学不值得过度关注。目前,浙江反对的不是表面上的哪所学校,而是忧虑一种教育模式与学校文化对浙江教育生态的危害。”
衡水中学曲线进驻浙江
河北省衡水中学是一所以“高考工厂”模式闻名全国的中学。
据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方展画研究发现,衡水中学从2013年开始在云南省办了4所分校,在校生有1万多人;2014年在四川、安徽等省开办分校。到目前为止,衡水中学在国内部分省(市)办有18所分校。
3月26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基础上揭牌。据记者调查了解,该校属于“名校办民校”的合作模式,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提供教学场所及校舍,广州某公司提供资金,衡水中学输出品牌、管理、师资和文化等。
记者调查发现,衡水中学与衡水第一中学的关系为“母子校”。2013年2月,衡水中学与河北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衡水第一中学。
衡水一中平湖学校法人代表、执行董事肖家兴曾向媒体介绍,该校进驻浙江开设分校,是应嘉兴港区邀请。目前,该校招生工作已经完成。计划开设两个创新班,90人的计划名额已经招满,其中60人是平湖户籍学生,30人是全国招生。不过,目前这些学生还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将于今年6月参加2017年度中考。
据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衡水一中平湖分校是曲线进驻浙江的。平湖市嘉兴港区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了广州某公司,广州某公司与衡水第一中学等合作举办平湖分校。当初校名考虑加上“嘉兴”两个字样,到嘉兴市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审批时被驳回,最后回到平湖市,在平湖市有关部门获批“衡水一中平湖学校”的名称。
记者调查发现,这并非衡水中学首次进驻浙江。2015年4月16日,温州市下辖的乐清市育才中学董事长邵国杰与河北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乐清市育才中学成为其实验学校,设衡水中学育才班两个、80人,韩语班1个、30人。衡水中学育才班由衡水中学老师执教;学校每年至少派选10名优秀学生到衡水中学学习,选派老师到衡水中学培训。
遇上浙江教育改革关键期
“今天是一个平湖,明天N个平湖会出现。”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表示,衡水中学招生规模这么大,设奖金这么高,招生这么出格,这显然不是在办学,而是办“高考工厂”,规模大才能带来商业效应。
同样身为浙江教育界的“外来和尚”,叶翠微在湖北省工作时期见证了黄冈中学高考模式的兴旺与衰落。叶校长表示,这种直奔高考目的的“玩法”在杭州以及浙江是走不通的。因为浙江人文底蕴比较深厚,特别是老百姓比较理性。最为重要的是,浙江在2006年启动了高中课程改革,2012年开展高中选修课改革,2014年列为全国两个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正往世界教育潮流方向迈进,不会向“高考主义”妥协。
“以商业化运作的方式,连锁化办学,挑战什么是好的教育改革,容易引起浙江老百姓的误解。”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林莉认为,这是很多人对衡水中学进驻浙江持否定态度的深层次原因。
方展画介绍衡水中学公开的作息时间表说,学生一天要上14节课,学习11个半小时左右。
“衡水中学模式是浙江的昨天,不应该成为浙江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方展画说,浙江正处在摆脱应试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衡水中学进来了。因此,浙江对衡水中学模式的排斥比其他地方更为强烈。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认为,今天的衡水中学不是第一个阶段的衡水中学,应该辩证地看待。该校在实现原始积累集中大量优秀学生以后也做了一些完善和改变。然而,该校不变甚至引以为豪的是单一追求分数,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在特定的区域与文化中有其市场与生长的土壤。但是,这些与浙江教育改革的方向相逆。
杭州长河中学校长何东涛与学军中学校长陈萍的观点不谋而合,反对“高考工厂”式学校,反对大规模择校,反对以分数作为唯一追求的目的等。
浙江省教育厅约谈嘉兴市、平湖市有关领导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专家邵兴江说,浙江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等一些省外优质学校到省内办附属中学,这些学校都没有引起争论。
衡水中学为什么不来省会杭州,而来平湖市?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建议,平湖市当地在这个问题上要反思,一是防止招商引资绑架政府,进而绑架教育和学校;二是衡水中学现象有商业炒作,吸引眼球与“粉丝”之嫌。
在浙江高中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进程中,衡水中学的到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林莉认为,衡水中学模式若挑战浙江新高考制度改革成功了,就意味着新高考制度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果改革阻断了衡水中学模式的发展惯性,就说明高考改革的成功。
衡水一中平湖学校在没有违法的情况下,也要合理合规发展,按照浙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走,不搞小动作,不破坏教育生态环境。叶翠微说,对衡水中学现象要有静观反思、自省找短板和自信的态度。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志愿填报难度升级,让很多家长和考生无从下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出的2021新高考录取规则_高考生填报志愿的5个误区,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新高考录取规则是什么(一)新高考“录取规则”有变化,高考分数不是唯一标准
使高考这一单一考试变为多元化考试
这个变化已经在实施改革的某些省份有所体现,也就是说现在一部分大学在一部分省份的考生录取不仅仅是依靠高考这一个考试单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还是要结合他考生平时参加考试的一些成绩。
比如说在高二期间参加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就是某些高校录取考生的一个重要依据,另外随着试点省份的不断增多可能还会增加一项或者是两项的考试,所以以后的“高考”逐渐变得多元化。
(二)推行职业院校单独招考政策
这个政策其实都一直存在,只是平时我们对这个考试的重视程度不高,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单招考试,就是一些大专院校提前的招生考试,不需要参加高考,只需要通过各个学校举办的招生考试,如果顺利通过的'话就能够进入到这些学校来进行学习。
对于一些升学希望不太大、并且有意向从事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的同学来说参加职业院校单独招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并且随着单独招考政策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的扶持,这个考试形式也逐渐会成为除参加高考之外的一个主流考试。
填报志愿的5个误区1、片面根据分数填报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质疑,不根据分数填报那根据什么来填报呢。当然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依据,但是如果只以当年的考试分数和去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进行对比,这就太片面了。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从这几点进行分析,该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实际录取分、平均分以及专业录取最低分;该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计划,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计划和往年计划是否有变化;再查看招生简章里的录取规则,是否有专业级差;然后根据自己的位次(请注意不是分数),来参考往年该位次的录取学校和专业。
2、只看校名不看专业
很多考生或家长一看到学校名称里有“地质”、“石油”等字样,就认为这样的学校不能报,肯定都是艰苦的专业,还有的考生或家长认为带有林业、农业等字样的校名就业前景惨淡,还有一些是对外省的学校不了解,只要学校不是在大城市,直接就不报了。其实要认真研究学校的专业,看看自己喜欢专业的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在报考志愿时,还需要做到省内外高校统筹兼顾,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填报。
3、只报热门专业
在很多人眼里,热门专业就好找工作,工资也高,而冷门专业各种前景都不好。其实并非如此,其实专业并没有冷热之分。目前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并不代表几年后前景依旧那么光明,甚至现在一些冷门专业过几年就成了热门专业了。建议在综合考虑自己情况下,进行“冷热兼顾”的方式来填报志愿。
4、求学就是求职
职业是填报志愿的导向,但不应该将求学和求职等同起来。选择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录取率和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5、拒绝专业调剂
从理论上来说,分数高会被好学校录取。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能实现这个理论,无论哪一年,都有一些考生总分超过了报考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却没有被录取。一般来说都因为服从调剂。其实服从调剂是一个提高录取率的好方法,而且服从调剂也许不会吃亏。很多时候调剂的专业也不一定差,本人就是从被调剂的专业,而且我们整个班的就业前景远远要比我们学校其他专业要好,就算是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到校后也是可以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甚至还可以通过考研等途径读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2021届新高考政策自2021年起,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依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按照物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新的高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所想报考的专业来选择相应的学科,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避开自己的弱项,提升自己的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