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的特点

智慧城市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城市的特点

智慧城市的特点范文第1篇

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请您谈谈这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是如何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

智慧城市的特点范文第2篇

《经济》:201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8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要求“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完善,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否会出现千城一面的问题?

吕卫锋:标准是为了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程建设、系统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科学、高效。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信息、遥感、通讯、城市管理和规划等诸多技术和领域,目前各技术领域内的标准种类繁多,成熟度不一,通过标准建设可以让大家统一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为智慧城市提供标准总体框架,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以及各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反映出智慧城市标准的全貌,并促进各系统之间的连接,更好地支撑各具特色的智慧应用的发展。因此,智慧城市标准建设不仅不会造成智慧城市千城一面,反而恰恰会为不同的智慧应用提供发展的可能。

《经济》:完善指标体系对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您看来,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标准体系会起到哪些作用?

吕卫锋:高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率先做好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准备工作,而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在各项准备工作中又是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的。

首先,研究制定智慧城市评价体系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明确了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次,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管理者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结果做出客观、有效的评判,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设结果和建设效率。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是由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构成的,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科学量化、有效评估的方法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指南,将起到引领、指导、量化评估等作用。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经济》:从各地乃至国外的经验来看,您认为具有哪些特征的指标体系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吕卫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符合《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够体现智慧城市特点和特征,符合我国国情,经济适用,导向清晰,体现各部门管理及服务重点,满足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需求,并能适度与国际接轨,可用于合理、客观地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现实水平与未来方向,引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

智慧城市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技术基础;创新技术

一、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

在我国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例如技术创新、政府管理、民众意识。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信息”,因此技术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其中信息技术是核心技术。

(一)信息技术广泛化

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神经系统健康的遍布全身,才能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以及触摸到的所有信息传递到大脑之中。因此实现智慧城市的根本要求就是让城市拥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将城市功能系统与人、物之间无缝连接,让信息的传递在整个城市畅通无阻。

(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之前,信息处理的工作一般都聚集在专用机房中的大型计算机设备上进行,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不大,即使信息能够传递,但是范围十分有限,不能遍布于整个城市中。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城市中信息处理的方式,实现了所有城市居民都能参与到信息的产生和获取当中,让城市的智慧从根本上贴近居民生活。

(三)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从技术层面而言,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建设城市信息体系,以网络信息作为技术基础,让城市居民随时产生和获取信息。同时,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能让各种不同设备都拥有独立联网及运算的能力,使城市里的所有基础设施都具备自动采集与动态监管信息的功能。

二、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现存的问题

(一)应用局限性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大多是应用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简单模式,这些模式能在简单的领域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即便万一出现数据被盗用或篡改等情况也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虽然在一定的领域中简单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但是一旦面对复杂领域就无法实现其作用。现代化社会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仅凭简单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等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重要领域都没有触及到城市信息体系,例如医疗手术控制、大型机械设备运转控制、火车交通控制等,而这些领域的数据一旦出现错误、丢失或延时等情况,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中,大部分的设备工作环境都十分良好,但仍然有一部分的应用要求设备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这些恶劣环境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瞬间温度剧变等,我国现有的传感器技术还无法在这种恶劣环境中顺利开展工作。

我国智慧城市应用已进入初级阶段,最高规模是数千个节点可以同时进行工作,远远没有达到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海量节点规模。随着科技的进步,节点规模在不断增加,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节点组网速度、协议高效性、节点管理、数据处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应用之所以存在局限性,较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技术瓶颈引起。只有突破技术瓶颈,才能解决应用局限性,进一步实现城市信息体系的需求,使智慧城市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技术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传感器技术瓶颈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布置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让传感器与物品紧密结合,甚至成为物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求传感器具备体型小、功能强、价格经济、耗能低等特点,而这一类高性能的微型传感器现仅应用于尖端领域,并不能大规模应用。

2、信息网络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应用大多都是自动化操作,通信行为无人干预。而节点规模在不断的增加,其后续发展必定要远远超过原有的通信规模,达到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海量节点规模,因此信息网络技术要往大容量、高性能方面发展。

3、平台处理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另一个技术瓶颈就是如何将海量感知信息及时进行处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平台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只有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归类、检索等需求才能打破平台处理技术瓶颈。

4、安全性技术瓶颈

目前,信息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如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物联网安全问题是智慧城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否能顺利解决安全性技术瓶颈,将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三、建设智慧城市的创新技术

(一)大力发展感知技术

智慧城市需要通过感知技术获取信息,因此感知技术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感知技术包含传感器技和无线传感网两种技术,其中传感器是一种转变用器件,能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为便捷的电信号;无线传感网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部署在一定区域以内,利用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网络系统,能感知、采集、处理并传输网络覆盖区域中的信息。无线传感网的主要技术包括网络拓扑控制技术、信道资源调度技术、物理层技术、分布式信息感知技术、协同计算与处理技术等。目前智慧城市应用中的传感器并不能满足感知技术高性能、低耗能、微型化、低成本的发展方向,无法扩展智慧城市应用的丰富想象空间。因此要推出更小、更强、更经济的传感器,结合全新的智能化通讯技术、控制手段,才能有效的在大范围内低成本获取传感信息。

(二)大力改进网络能力

目前,智慧城市正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应用数量不大,现有的网络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物智慧城市的通讯需求,但是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数量将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必将面临更大挑战,如果不能有效改进网络能力,甚至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通讯。因此,在现有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要研究和开发满足智慧城市通信特征的网络技术,完善城市通信网络运维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IPv6技术、云计算机技术、网络性能优化机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网络安全能力、网络资源分配机制等。其中,IPv6技术是IETF设计的,具有非常大的地址空间,能支持地址自动配置;IPv6的地址分配实行聚类原则,简化了IP包结构,路由转发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强化了网络层的数据加密功能,有效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物联网海量节点、高安全性等应用需求。云计算机技术能集中网络上的计算、存储等资源,以资源虚拟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实现计算与存储的并行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智慧城市应用具有局限性,技术瓶颈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智慧城市的顺利发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水平。笔者提出,首先应该大力发展感知技术,结合全新的智能化通讯技术、控制手段,才能有效的在大范围内低成本获取传感信息;其次,要大力改进智慧城市的网络能力,研究和开发满足智慧城市通信特征的网络技术。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技术水平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郑立明.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1,08:66-68.

智慧城市的特点范文第4篇

当智慧城市逐渐在全国各个区域生根、发芽时,有一个影响其是否能够最终开花、结果的重要因素似乎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

近日,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安恒信息)总裁范渊接受了《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将其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独到见解告诉了记者。

安全需求大时代来临

“最初,计算机兴起,计算机病毒就随之而来,用户也就有了防毒的需求;后来,互联网兴起,用户就有了网络防病毒和防网络攻击的需求;再后来,Web2.0流行,用户就产生了Web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需求。与之相类似的,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广泛开展,也必然会产生安全的需求。智慧城市是一个大时代,这也将是信息安全需求的大时代。”范渊认为。

在范渊看来,智慧城市不是一个应用系统,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化的工程,是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显然,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会带来信息安全问题的增加。

“首先,我们目前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在智慧城市中依然会存在;其次,智慧城市利用了新一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如无线网络、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空间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新型计算终端技术……这些新技术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安全漏洞,带来一些新型的安全威胁;第三,智慧城市的发展开启了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相关的更多国计民生和城市基础设施业务领域的应用,这些应用在安全性上有更高的要求;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的安全监管也越来越严,新型的安全需求也逐渐涌现出来,比如说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等需求会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范渊告诉记者。

物联化将威胁放大

通常认为,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和感知技术为基础的。当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能够采集上来,才能谈到根据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城市的“智慧”运营。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物联网和智能感知为基础的应用会变得非常的强大,将带给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智慧和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其原因在于物联网应用能够采集海量的城市(地球、乡村)相关的各种数据,经过整理、分析等大数据处理后,得到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和预测信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持。范渊认为,这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当然,物联网等泛在网络的普及虽然会对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结构产生影响,但并非革命性的,它是对互联网功能的强大扩充。

“凡事有利必有害,物联网应用在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物联网产生的新的安全风险。比如,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数据,这些数据被合法使用则为人民谋福利,但是万一被非法使用则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范渊向记者描绘道,“电影《虎胆龙威4》中描述了一个利用网络攻击令国家陷入‘全面性瓦解’的景象。在智慧城市所提倡的全面物联、透彻感知、深入智能化以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多设备接入网络的环境中,城市一旦遭到高等级的恶意攻击,电影中的景象就有可能成为现实。试想一下,如果能够掌握物联网应用的控制系统对一个城市的水、电、油、气、交通进行控制,那该是一种多么恐怖的景象。”

发力各行业的应用安全

安恒信息是一家应用安全和数据库安全厂商,结合各个行业应用的典型特征,安恒信息将发力智慧城市的安全服务。

“在政务、医疗、社保、交通等智慧城市的热点行业中,由于服务内容、形式、制度要求、用户特征不同,在应用安全方面各自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政务可能要求在特定的时间段工作,医疗服务的可用性要求比较高,社保的数据完整性要求比较高,交通的实时性和数据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安恒信息在为各行业设计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时,会全面考虑其各自应用安全方面的特点,并量身定制合适的解决方案。”范渊向记者介绍,目前安恒信息在行业应用方面的典型案例非常多,比如国家级智慧政务安全监测解决方案、某部委全业务全过程综合安全审计智慧解决方案、智慧教育安全防护综合解决方案,智慧交通信息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智慧医疗信息安全审计解决方案等。

范渊认为,无论政府、市民还是企业,从技术角度上看,智慧城市的这三种角色是一体的,都是信息安全的服务对象。“安恒信息作为一家信息安全公司应该同时满足三者的安全需求,区别在于他们在某个具体的应用中角色不同。他们同为用户,但也是应用或设施的所有者或经营者,还有可能是信息安全的监管者。”范渊表示,“安恒信息需要与政府的信息安全监管部门紧密配合,跟进信息安全监管的要求。同时需要为政府和企业的智慧领域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产品和服务,做好智慧领域应用和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而满足市民的各种信息安全保障需求。”

顶层设计并逐步推进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也决定了不可能一步到位建设成一个和智慧城市相适应的安全体系,而需要逐步推进。“但逐步推进与做好顶层设计并不矛盾。个人认为,首先国家可以从监管层面去做顶层设计,提出在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要求。其次各智慧城市应用建设单位应该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同步做信息安全的规划、设计。再次,信息安全研究和服务单位应该提前着手智慧城市相关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以及服务的开发工作。”范渊认为。

智慧城市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感知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城市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城市信息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而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三个阶段。数字化建设就是把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转变成能够进行计算机存储的数字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提高城市各个管理部门和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网络化建设是将城市数字化建设中各类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连通。使得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之间形成城市的信息流,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智能化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的一种优化。通过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系统可以对城市的信息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信息提取,并且分析找出需要优化的环节,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整个城市生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建设由数字化发展成为网络化再进一步优化成为智能化建设俨然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特点入手,对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论述。

1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尚未已经被大家公认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城市综合运行系统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将整合的信息利用到城市服务、民生工程等各类活动中去,从而对城市的各类运营能够做出一个智能的回应,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2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特征

2.1智慧城市具有融合性

智慧城市建设把信息化技术和政府智能相互融合,致力于医疗、交通、教育、环保等公共基础服务,将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应用到通讯、旅游和商业发展中来,从而衍生出一批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这种融合性不仅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互动性

城市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就是人和人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交流中心已经从最初的市场、庙宇转变为当今社会的大型卖场、股票期货交易场所和网络社交媒体等地。城市就是人和人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形成的网络互动系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房屋建筑等为人们的互动提供了场所和物质保证,而手机、网络以及即时通讯类新兴软件已经成为智慧城市互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

2.3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开放性

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通过数据共享来搭建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例如城市公交系统软件是使用,道路拥堵情况的介绍等等这类信息的共享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减少等候时间。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众多求职、房屋买卖租赁的信息开放化也更好的实现了资源的配置。使得城市资源得以共享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3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所发挥的作用

数据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当下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市产生的海量数据日益增长,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已经被各个行业尤为看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大数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建设、国家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大数据对政府行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在城市建设、市场经济调控以及防灾救灾和人口管理等问题上的工作难度不断增加。过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下行政管理的需要。为了提高自身管理职能和工作效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已经逐渐利用数据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科学的行政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完成城市的日常公共管理工作。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不仅带来行政管理的改革也为科学的治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以及交通住房紧张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与城市管理相互结合,正好使上述问题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得以解决。大数据技术对城市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数据存储技术奠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大数据的处理技术相互融合。从城市规划建设到日常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再到政务处理和企业工程,民生服务等活动都建和大数据技术密切相关。城市的管理也将在经验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治理。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3.2.1城市政务服务和城市安全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务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建设主要指政府行政部门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政务服务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办公流程自动化。这种新型的办公模式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政务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在过去一旦出现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都是采用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的紧急会议的处理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处理问题可以采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来确保城市中来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运行,资源共享在突发事件的时候来进行应急调动,统一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城市抵抗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的能力。3.2.2企业领域的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可以对客户需要、业务操作流程以及市场份额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得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了解市场动态走向,进行市场预测,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将实体的消费模式、交易过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使得金融物流等行业实现了实时感知和动态信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销售平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建设,通过GPS技术、互联网、传感器等对商品进行实时监控以及信息,从而组成强大的物流网络。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了保证,也降低了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成本,使城市的企业发展更加智能化。3.2.3民生领域的建设智能化城市中民生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疗和交通两部分的建设。在医疗领域不管是病症源头的追寻还是药品的研发,数据分析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医院电子病历的建立以及网络平台上进行的疾病诊断和预约治疗等都大大的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益。不仅方便了患者的治疗也为医院临床数据的统计提供了便利条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通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电子感应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通过对路况的实时视频监控可以提高事件处理效率,保证交通行驶安全,缓解道路拥堵情况。为城市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4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否认的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大大的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尝试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也有很多有待加强改进的地方。

4.1信息安全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以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作为技术支持,为整个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保障。这种科技的应用不仅为城市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也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一旦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造成城市管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现象。整个智慧城市的信息系统里边包括了政务信息、企业信息以及居民个人信息以及众多民生数据。一旦不法分子对信息进行窃取,很有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信息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2隐私保护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提高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效率,使城市更加智能化的同时也将城市本身置于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这也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和通过工程,而这两者所支撑的网络也是众多不法分子所攻击的对象。网络承载了太多的公民个人信息,智慧城市的管理系统中公民的各种联系方式以及个人信息都登记在册,储存在网络云端,一旦网络服务器遭到攻击,那么居民的个人信息就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这样不仅会使公民丧失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心也会给信息采集工作增加难度。除此之外,随着及时通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公民的个人生活数据已经完全暴露于网络之中,这些数据可以显示出个人的生活轨迹,比如长期活动范围,个人爱好以及社会关系等众多信息,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势必会对公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仅要提防不法分子对数据进行窃取也要对设备故障、用户操作错误等行为进行预防。个人隐私的泄露会对社会信任和相关部分的公信力带来挑战。这种信任的缺失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

4.3信息孤岛现象

智慧城市的智慧之源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统计。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从而得到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成为空谈。拥有庞大的数据来源,若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也会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瓶颈。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智慧城市的信息孤岛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急需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不仅会造成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也是分散的,这样的数据将大大增加大数据处理的难度,不能及时为城市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并且我国各个城市、各个行业以及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信息孤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是普遍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问题,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无法真正的进行推广。让智慧城市建设得到普及,需要各地共同努力一起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5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无法离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而独立进行,大数据技术如同血液一般贯通着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医疗问题等各类“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政府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城市该如何建设、如何管理,而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又该如何选择。大数据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力,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大数据不仅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生产动力。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大大的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我们相信,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会融入新的管理模式和民生服务模式,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将早日实现。在智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和美。

参考文献

[1]王枫云,陈亚楠.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困局化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6(02):30-35.

[2]操梅.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J].新闻研究导刊,2016(10):324.

[3]魏剑源,陈煌,吴志涛.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6(20):6-7.

[4]郭守团.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5):196+15.

[5]宋玉玲.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智能城市,2016(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