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农业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67-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mai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ark in Taizhou City,analyze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aizhou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Some sugges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agricultural park were presented,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efficient agricultural park;measures;problems;suggestion;Taizhou Jiangsu
泰州市是江苏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的示范样本。近年来,泰州市大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1]。
1 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主要举措
1.1 以各类农业园区为载体,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三横三纵”路网建设,打牢发展基础;紧扣“产业”,引导沿线区和乡镇发展,加快农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形成特色产业。进一步做优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苏台(姜堰)农业合作园三大载体。认真修编各地园区规划,指导园区科学发展。制定完善园区考核管理办法,突出项目和效益两大关键,推动园区健康发展。
1.2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农业新型主体
从资金、用地等方面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家庭农场认定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鼓励农机手、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培植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镇村进行合作,发展芋头、银杏、螃蟹等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1.3 以市鲂枨笪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稳定粮食生产,围绕“吨粮市”建设规划,稳面积、攻单产、提均产,确保粮食生产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紧贴市场需求,培育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河蟹、银杏等主导产业,鼓励发展芋头种植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种养业收益。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三品”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98.2%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鼓励发展多种现代流通业态。放大溱潼会船节等效应,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景观旅游特色镇村和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1.4 加大科技装备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精深加工等装备的应用,2015年泰州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加快推广应用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以淘宝泰州馆、江苏买菜网等载体和平台,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放大泰州红旗种业优势,提高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组织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面提升农村河网水系的灌溉和引排能力。
1.5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生态乡村
深入实施农村实事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201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7%以上,乡村道路完好率达81%,乡村绿化覆盖率达32%以上。引导农民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节约型技术手段。加大秸秆原料化、燃料化和饲料化应用推广力度,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个别园区政府主导痕迹明显
在政府的支持和管理[1]下,园区产业选择和功能定位的公益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水平、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部分项目仍然存在政府主导现象,运行机制不灵活,市场敏感度低,长效运营机制不甚合理,发展态势不理想,经济效益不理想。
2.2 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投入分散,关键技术缺乏,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的产、学、研、推等部门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和合力,资源浪费严重。据初步测算,泰州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相当严重,存在人员老化、知识退化、服务弱化等问题[3]。
2.3 园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待转变
分散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从泰州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看,大多为兼业农户,规模普遍偏小且分散生产[4],加之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有限,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有效对接机制不健全,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从产业规模看,区域主导产业往往受到生产经营主体的分割、行政区域的分割,未形成产业规模,集中生产经营的比例低。
2.4 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工业发展迅速,废弃物排放等导致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污染十分严重,极大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2015年,泰州市耕地面积29.9万hm2,较10年前减少了约2万hm2,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受雨水冲淋造成水体污染,农药化肥的不正确使用造成对地表水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露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5],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产业辐射带动推广能力有待提高
现代农业园区在发展中通过建设服务平台,利用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农业园区及周边农户发展的示范带动性[1]。主要依靠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带动周边农业生产,加之经营主体多,导致带动能力有限,覆盖面不广,仍然需要提高[6]。经营主体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利益联结机制尚需完善。基于农民自身素质、接受程度、学习形式等原因,生产服务与技术接受程度不一致,还需进一步提高推广能力[7]。
3 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优势产业
产业园区布局应突破传统简单产业类型分类,实行立体化产业布局。规划时应从园区建设的条件、必要性、指导思想、功能定位、总体方位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通过产业园区优、劣势分析,了解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各产业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8],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从而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避免园区产业雷同、攀比和重复建设[9]。二是大力培育园区名牌产品,增强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地方特色是高效农业园区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9]。
3.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人员组织结构,加强人才培养[10],开展全员性培训。二是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并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可采取的形式有科技人员下乡、科技培训班等。三是建立多元化信息传播途径和教育服务方式,利用农技人员、当地政府、村委会、广播电视及网络平台等营造社会氛围,建设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11]。
3.3 创新园区经营组织
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探索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方针,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加大园区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9],促进成果转化。
3.4 推进园区农业生态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切实增加对农业环保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通过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农业污染监测预警、自然湿地保护恢复等项目,加强土地、植被、水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二是以科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引导农民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节约型技术手段,加大秸秆原料化、燃料化和饲料化应用推广力度。三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步伐,推进大中型畜禽场有机废弃物治理及综合利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4 参考文献
[1] 陆仁峥,包祥嘉,周波.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泰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4(1):36-37.
[2] 马立勇,霍长勋.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基于泰州市的调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29-30.
[3] 姚於康.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7):178-181.
[4] 杨正辉,陈勇.泰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140-141.
[5] 王永明.泰州农业绿色化发展的路径探讨[J].现代农业,2015(7):27-29.
[6] 姚梦月.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及Σ咔澄[J].科研农业科学,2014(5):56-57.
[7] 张庆冬.哈尔滨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8] 刘易.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研究:以无锡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8):8004-8006.
[9] 陈能桥.遵义市高效农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27.
[10] 秦杰,汀夏.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闭幕会上强调实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J].中国科技导报,2001(3):6-7.
[关键词]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建设 基础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18-01
一、园区规划布局及启动建设情况
全县完成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14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规划总投资113.79亿元,现完成投资16.55亿元。
1.省级园区。一是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11.3亿元,规划面积24.2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4.8万亩。规划特色精品种植面积2.47万亩、农产品加工基地850亩、休闲观光区1.497万亩。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244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000户,实现农民增收1.2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二是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15.8亿元,规划面积7.2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2万亩。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7亿元,辐射带动产业产值达6亿元,带动农户11500余户,户年均增收1.6万元。现已完成投资4.38亿元。
2.市级园区。一是盘县老黑山核桃产业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4.6亿元,规划建设核桃基地10万亩,园区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核桃2万吨,实现年产值3亿元,带动农户46000户,可解决就业5800人。目前完成投资1.3亿元。二是盘县设施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2万亩,其中核心区0.2万亩,规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马铃薯商品基地核心高产示范区1万亩、设施蔬菜0.6万亩、精品水果0.5万亩。建设特色种植业产后预冷、包装库和速冻蔬菜加工中心1个,净菜加工中心1个,发展畜禽养殖等。项目建成后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完成投资0.52亿元。
3.县级园区。一是盘县红果智能农业观光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基础设施、智能观光农业种植、观光酒店、生态餐厅、儿童乐园、葡萄酒庄、建设农业观光旅游地产。二是盘县板桥水塘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主导产业为蔬菜、花卉苗圃、中药材。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8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69亿元。三是盘县特色杂粮示范园区。规划特色种植业功能区6220亩,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3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畜牧业产值1.22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69亿元。四是坡上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万亩,规划总投资1.2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0.6亿元。现完成投资0.15亿元。五是盘县旧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位于旧营乡和羊场乡,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9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45亿元。六是盘县红果城郊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投资2.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13亿元。七是盘县沙淤高山花卉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88万亩,预计总投资10.5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1亿元。八是盘县淤泥岩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4000亩,规划总投资8.379亿元。项目达产后预期年总产值为4162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0.89亿元。九是盘县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主导产业:红米15000亩、蜜源植物5000亩、蜜蜂养殖10000箱等,配套加工厂建设。现已完成投资0.35亿元。十是盘县红果益民农业观光园区。主导产业: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种植,特色畜禽养殖,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现已完成投资0.2亿元。
二、园区经营发展效益情况
截止至目前,盘县14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产值8.75亿元,销售收入5.23亿元,带动农户42600户,带动农户增收2.56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8600人。其中两个省级园区实现产值2.58亿元,销售收入2.12亿元,销售利润1.04亿元,带动农户23120户,带动农民增收1.22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9430人。
三、园区组织管理及运行情况
1.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盘县成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农业局抽调6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园区涉及的相关乡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具体人员负责。
2.盘县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切实加强农业园区建设,盘县成立了农业园区管理机构,普古农业园区管理委员和两河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领导班子已确定,其余办公室正在组建中,推进园区工作有序推进。
3.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为确保园区产业项目健康发展,县农业局明确4名副局长分别负责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盘县老黑山核桃产业园区和盘县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并抽派18名技术骨干进驻园区进行蹲点指导。
4.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2.园区融资困难。
3.园区土地流转难度大。
4.园区建设用地难予落实。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关键词 海原县;干旱缺水;饮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188-01
海原县高崖乡位于海原县东部,国土面积187 km2,有“商家之争地,瓜香飘四海”之美称。本次旱作农业高效节水项目涉及高崖乡西北部,包括高崖、草场、联合、三分湾、红古、高湾六个行政村的3.48万亩耕地。
高崖乡为扬黄灌区,项目区内有固海七干渠,固海八干渠穿境而过,并配套相应的灌溉系统,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产量较高,为海原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灌区开发土地增加,项目区用水矛盾突出。制约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扬水量有限,缺水与浪费并存,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配套,传统大水漫灌用水结构已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只有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 灌溉及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高崖项目区地势平坦,适宜机耕,灌溉便利。经过20多年的运行,群众已充分认识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性,自发地对渠道进行整修,但田间水利配套老化、设施不健全。在已建成的设施农业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田间采用给水栓配套移动软管进行沟灌。
1)设施农业供水工程。高崖乡设施农业供水工程覆盖面积2230亩。根据当地水源情况,已建3座高位调蓄水池,工程从高位蓄水池取水经两级输水管道,通过管道将水输送到温棚或拱棚内后,主要采用沟灌或滴灌的田间灌溉方式进行灌溉。
2)硒砂瓜灌溉工程。高崖乡现灌溉种植硒砂瓜10956亩,其中草场村8056亩,联合村灌溉面积2300亩,高崖村灌溉面积600亩。工程通过扬水泵站,新建5座高位调蓄水池,工程从高位蓄水池取水经两级输水管道,田间设置给水栓,采用移动软管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
2 建设本工程意义
1)实施该项目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通过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全民树立节水意识,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该工程的新建,可为黄土高原丘陵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示范,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2)实施该项目是加快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的需要。项目区甜瓜种植历史悠久,过去多年压砂旱作种植,由于降雨少,产量低,受季节影响。近年来地膜覆盖及大中拱棚种植,引进新品种,进行补水灌溉。种植季节提前,甜瓜产量、质量大大提高,亩均产值为6000元,销售畅通,遍及西北及至全国。仅甜瓜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因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高崖乡甜瓜产业,要求建成海原县高崖乡3万亩甜瓜基地,海原县委、政府提出把高崖乡建成全区最大的甜瓜示范基地。依靠项目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土质气象条件,在海原县国民经济中占主要位置。是实现高崖乡及至海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和谐,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项目建设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海原县水资源极度短缺,扬黄灌溉供水不足,随着黄河来水量偏少,国家分配给宁夏黄河引水量减少,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人畜饮水,产业化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需水量不断增加,加剧供水负担。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强度逐年加重,尤其是近年来连年大旱,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农作物无法播种,生态环境脆弱,造成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旱作节水技术措施不配套,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加强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发展旱作节水技术是抗旱减灾,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4)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是扬黄水,扬黄灌区分配年度用水总量2960万立方米。经过海原县多年的抗旱努力,广泛实施渠道衬砌、土地整理、发展设施农业、抗旱品种示范推广、管灌、滴灌、灌溉技术的应用、灌溉管理等节水工程,扬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达到13.5万亩,超灌面积5.5万亩。库井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达9.5万亩。通过农业实施节水灌溉,扩大了灌溉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节约了水资源,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条件。规划项目实施后,按现有分配水量,可通过运用工程措施,集约化种植,设施种植、保护地种植、坐水点种、注水点浇、膜下滴灌等相互配套的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民收入的途径将会进一步扩大,为建立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的的限制,发展灌溉工程难度大、成本高,农业经济结构单一,节水技术普及率低,节水措施不配套,抗灾避灾能力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还很低。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压缩不具地方特色优势而耗水量大、品质差、效益低的品种,大力推广肉牛、硒砂瓜、小茴香等地方名特优产品,加强地方优势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加强用水管理,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水特性,按需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建立起现代化节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使农业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
6)项目建设有利于构建节水型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节约水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意义重大而长远。海原县是以传统的旱作农业为主体,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科学文化教育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广大农民饮水安全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村环境和农民健康状况达不到国家标准,农民脱贫致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规划将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的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与改造,实施人饮水工程,废弃物收集与处置等环境治理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文化教育和卫生水平,创建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 结论
项目区现状为水浇农业区,新建本工程,为彻底项目区灌溉问题,有效利用当地水资源,通过发展膜下滴灌、穴灌、小管出流等微灌技术,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民收入的途径将会进一步扩大,为建立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对解放当地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建供水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参考文献
[1]路庆红.旱作农业补充灌溉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J].北京农业,2007.
[2]刘超川.发展旱作农业的水源建设[J].内蒙古农业科技土壤肥料专辑,2001.
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心得体会
效能主要是指办事的效率和能力。效能建设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
对农业部门而言,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就是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三农”,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树立农业干部勤政为民、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认为,要实现实现农业局工作效率大提高,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效能主体素质,增强工作动力。
效能提高,人是主体。效能建设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要培养一支效能型队伍,我认为一是要革新思想理念。一方面,农业局领导班子要大力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增强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按照市委莫永清书记提出的“五个不让”的标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即“不让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人民群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另一方面,要通过激励人、培养人、正确使用人来提高队伍活力,提高效能。二是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广大干部职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二、提高行政效率,向信息化要效能。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提高行政效能首先要规范机制,落实制度,简化程序,更重要的是先进的工作手段。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农业部门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硬件资源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办公自动化。特别是农业政策、农产品检疫、农业技术推广、供求信息的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扩大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
要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和工作制度,促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规可循。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逐级了建立科学周密、具体明确的岗位责任,做到权利与责任明确、岗位与要求明确;服务承诺制,公开服务项目、内容、收费标准,承诺服务质量和完成时限;工作人员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法,健全考核内容,落实考核奖惩;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处罚力度,使各项制度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强化岗位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__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 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