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制造业 机遇挑战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91-03

对未来制造业,发达工业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愿景。美国利用互联网优势,让互联网吞并制造业;德国基于制造业根基,让制造业互联网化;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拥抱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必将开创制造业发展的新思维。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我国制造业现状,研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转型升级,逐步跻身世界先进制造业大国行列奠定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且有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业互联网涵义及特点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度渗透的产物,是以支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其本质是互联网渗透并打通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和生产线设备,将实体生产设备、物料、产品、人等相互连接,实现企业内外部生产、运营、管理等环节的互联互通及数字信息的采集、传输、集成、共享和分析,从而提升效率和决策水平、降低成本,并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等的蓬勃发展。

概括起来,工业互联网具有三个特点:(1)实现机器、数据和人的融合;(2)实现数据价值的技术集成;(3)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巨型复杂制造生态系统。

(二)研究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随着工业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营销、服务端向设计、制造端深度扩散,工业互联网不断突破价值传递的平台媒介角色,逐渐转变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促进价值链的优化提升和体系重构。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打通了全产业链环节,加速各环节数据纵向流动和交互,通过对数据深层次分析,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为企业创新生产方式、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能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搭建起企业与用户、利益相关者无缝对接的平台,拉近了制造端和服务端的距离,为企业基于用户需求设计生产、无缝隙传递服务提供了支撑,推动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

2.工业互联网为不同企业搭建了信息共享与集成平台,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实现企业从个体生产向协同创新方向转变。

一是制造企业以品牌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优势供应链资源,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扁平化管理,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

二是制造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导,通过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吸纳政府、科研、创客等资源,建立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突破创新中的孤岛局限,实现创新主体、创新各环节有机互动,为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三是信息服务企业以提供制造服务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软硬件、企业、专家、知识、技术等各类制造资源虚拟化,在统一、集中的智能管理和运营基础上开展面向制造企业用户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制造服务。

二、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部署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支撑。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互联网第二强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主体、技术和产业基础。制造业在保持总量第一的前提下,向高端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融合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市场。

二是工业领域互联网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近几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国内互联网正从企业销售、交易服务向研发设计、产品生产、装备制造、能源供给全面渗透。众多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快速涌现,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开辟了工业互联网自主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性战略机遇。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以更低成本吸引国际产业的双重挤压,人口红利窗口逐渐关闭和严峻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等问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有利于加快创新步伐、化解产能过剩、平衡投资消费,将更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所发挥重要作用日渐显现,为工业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广阔的机遇,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地位必将进一步凸显。

(二)挑战

一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发展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目前侧重消费服务的互联网暂难满足工业生产性需求。当前,我国互联网服务侧重消费端,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开拓比较得心应手,而对工业企业市场缺乏相应的技术与服务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基因和工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互联网创新强调开放、共享,而工业生产体系ξ榷ê桶踩性要求更为严苛,两者特性与体系难以契合,表现为现阶段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主要集中在下游销售和上游设计等环节,鲜少直接发生于生产过程。

二是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缺乏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存在认识差异。因行业差异与专业壁垒的影响,作为供需双方的工业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对互联网认识存在不同。一些工业企业或对互联网创新理解不够,缺乏开放共享的精神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或对互联网思维认识盲目,迷失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对工业领域创新需求的理解和挖掘也不到位,或固步于消费者端琢磨“眼球经济”,或因缺乏对工业生产的足够认识而“不接地气”。既了解工业又熟悉互联网的融合性人才缺乏,也构成了障碍。

三是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少一批引领全球的工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国际化程度较低。为工业领域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虽然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层级和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一些专业服务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缺乏高端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复合型服务,使得工业创新发展产生的很多新兴互联网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四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标准不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缺乏统一标准。如何在保证高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既有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更好的与互联网结合,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融合性产品或服务,相应的标准体系目前在行业上下游间暂未统一,接口困难,各方自行推动的标准建设带来较高的重复建设成本,相关的政策法律也有所缺失。

三、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实现自我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我们要充分把握“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给全球制造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推动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第一,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美国推进“工业互联网”基于其强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德国“工业4.0”的实施则基于其全球领先的制造技术水平,中国要将智能制造作为未来的制高点、主攻方向、突破口,加快部署和利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即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动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行推进,力争实现战略性重点突破、重点跨越。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引擎,是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美国与德国在发展制造业的战略行动计划都将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要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建立和完善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弥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中间环节缺失造成的创新效益外溢,形成政、产、学、研、用、金的有C创新组合体,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智能装备是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工业软件直接决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我国要加快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装备和工业软件的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智能制造网络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

第四,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建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无论是“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报告还是“工业4.0”的实施建议都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普遍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适应制造强国建设要求。要改变目前工科教育理科化的倾向,加强高等工科学校学生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各层次(从领军人才到高级技工)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第一线技能人员的培养。

第五,加强制造业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制造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全球性配置。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移,从提供廉价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引领行业发展转变。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理念,推动中国制造产能走出去,在国际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成君,陈迪.“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路径设计研究――基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6,02:50-55

[2] 丛力群.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业的生存之道[J].上海信息化,2016,07:18-22

[3] 高婴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N].中国证券报,2015-08-17A13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SDN;虚拟化

1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逐步向工业领域渗透,一系列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

不同国家在信息和工业领域的基础不同,发展需求各异,对于互联网与工业/产业深度融合的认识也不同。即使是对工业互联网内涵的认识,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与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也不完全一致。IIC将工业互联网定义为:为了商业收入转型,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使能智能工业操作的,连接物、机器、计算机与人的互联网[1]。而AII定义: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2]。显然两个定义显示出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各有侧重,但两者都一致认为广泛连接、泛在互联的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2 工业互联网不会是一个全新的物理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业务建一个网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运营商为减少同时建设和运营多个网络的成本,一直在探索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承载多种业务和服务,各种虚拟专用网(VPN)、Overlay技术得到了大量应用,近年来大热的软件定义网络(SDN)和虚拟化技术,更是让网络通用能力与具体业务要求去耦合成为可能。在这种趋势下,工业互联网单独成网既是逆技术潮流而行,也是资源的浪费。

同时,工业互联网的业务特性决定了不会出现独立的工业互联网物理专网。工业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可归纳为4种,分别是: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

4种业务模式连接对象包含了人、工厂、机器和互联网平台等,接入方式包括个人拨号、企业宽带、移动蜂窝和区域无线连接等,带宽需求从物联网智能模块的窄带到虚拟现实(VR)协同设计的超宽带。如此复杂的网络需求情况,现有的任何单个网络均无法满足;而如果要重新建设一个完全满足所有工业互联网业务需求的网络,其投资力度、建设规模和管理复杂度都将是巨大的,且产出预期并不明朗。

3 工业互联网冲击现有网络架构

工业互联网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网以及新型专网为基础,通过SDN、虚拟化等技术整合各个网络的资源,以业务为驱动构建而成。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支撑网络的复杂和多元,工业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公众互联网与企业网的边界,改变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分布,对通信网络架构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1 工业互联网延伸了网络范围

传统网络结构中,企业自主建设维护的工厂内网和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公众网泾渭分明,工厂内支撑办公信息化的信息技术(IT)网络和支撑生产的操作技术(OT)网络也相互隔离。工业互联网打破了这些界线,其网络将由工厂内网和工厂外网组成。

从业务发展看,个性化定制、协同化制造等业务将工厂内网络打开,为满足生产制造的远程控制、监测、操作需求,封闭的OT网络需具备更强的互联互通能力,IT系统的云化使企业IT网络与互联网结合更为紧密。

从技术上看,工业网络有着更高的信息化和信息采集需求,5G等技术工业适配能力的提升,让原有公众网络有机会渗透至工厂生产环节并提供服务;SDN等技术的成熟,也让运营商看到了通过提供高质量VPN和网络分片替代企业专网的可能。

从产业上看,思科等通信企业逐步向工厂内网络渗透,西门子等工业网络提供商出于业务互联网化发展诉求,也在主动开放工厂内网络。支撑工业互联网的通信网络,将突破原有企业网络接入点边界,延伸到工业企业内部,极大地扩展了网络范围。

3.2 工业互联网改变了网络“造血机制”

传统网络中,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信息服务的源头,是互联网的“造血中心”,实现信息汇集是运营商设计网络架构时的考虑重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推送需求,从大型“造血中心”向“末梢”的信息传输效率太低,因此在靠近“末梢”的地方出现了大量“储血点”,用以增加服务提供节点,缩短传输路径,提升服务效率。城域网的信息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网络架构也要进行相应调整。随着工业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将出现大量的“造血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有r值、高敏感的数据,主要用于企业生产流程的优化、企业间的相互协调,这种多服务于自己,少服务于公众的高信息安全要求,决定了这部分数据不会集中到某个大型造血中心,而是在本地造血点进行存储、分析,并向外提供服务。这种新的互联网造血分布,将对网络架构产生根本性影响,改变围绕骨干网和骨干节点构建网络的路线,IDC和企业数据中心(EDC)的建设理念和布局思路都将需要调整,城域网、接入网以及微数据中心将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3.3 工业互联网提升了网络性能要求

工业互联网对通信网络最直接的影响是提出了更高的网络需求,简单概括就是需要支持百亿终端、百万用户、百级平面的业务发展。百亿终端接入是指,未来智能工业产品和装备――包括智能汽车、家电、机械、仪表及各种智能部件等――的数量将达到百亿级水平,网络需满足工业互联网海量智能工业产品联接、信息交互的服务需求。百万用户是指,工业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监测、控制等对隔离和安全要求比较高的业务,需要进行用户隔离,网络能够支持百万级的VPN隔离。百级平面是指,网络具备“多租户”能力,每个业务平面是一张具备完整网络管理、控制和数据传输能力的网络,能够为一类业务或一个超大型企业提供完全自主控制管理的网络。

4 结束语

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是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将冲击通信网络原有的技术架构和发展模式。扩大延伸的网络范围、全新的网络信息节点分布、百级到百亿级网络业务需求都将深刻地改变通信网络架构,以开放化、虚拟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发展方向的SDN、5G、窄带物联网(NB-IoT)、IPv6等网络技术将在工业互联网中广泛应用。与移动蜂窝网络代际分明的演进路径不同,互联网成长史告诉我们,互联网从来不按“剧本”发展,但可以预见工业互联网将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助力,成为重构通信网络架构的起点。

参考文献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一)衍生出依托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

由于互联网自身具备的高效便捷的通信能力和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产生了一批依托互联网庞大的消费群体而形成的全新的经济形态,这一类经济形态被称为“互联网经济”。狭义的互联网经济主要由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网络游戏四大核心产业构成。其中以电子商务产业中的“阿里巴巴集团”发展态势最为迅猛,其创立初时资产总规模仅为1亿元人民币,此后依靠电子商务迅速扩张,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净资产总额估值已超2300亿美元。

(二)传统产业的营销模式得到了革新

美国著名学者波拉特早在1977年就准确的预见传统产业在遭遇互联网经济所产生的变革,并创造性的将社会产业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果不其然,当下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与其他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和渗透,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边界已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另一个重要特征———信息高度渗透性。以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为例,两大产业充分融合了信息服务和基础制造,实难再以单一的产业结构学说来进行清晰划分。

二、国民经济立足于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前景

创新不仅是技术成长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过去,为了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我们采取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当前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自主创新为支撑,即使用市场也换不到核心技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也难提高。须知,单纯地依靠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技术移植绝不会成长为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所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一)将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互联网经济带领我国走进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农业为基础、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重点的全面产业格局。在此环境下,国民经济发展不仅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比如,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对信息程度大、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予以政策扶植和资金鼓励,对于产能相对落后的“僵尸”企业提供兼并和信息化改造指导。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水平上的重要作用,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带动工业化,运用工业化提升互联网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工业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的道路。

(二)将直线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力正逐步被削弱。经济学家认为,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三驾“马车”就是净出口,因此,依托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了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突破口之一。由此,企业可利用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系统(CAD、CAM)来提高企业劳动生存率和产品质量;或借助管理信息系统(MIS)来综合分析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或采取业务处理系统(TPS、EDP)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又或是运用经理信息系统(EIS)向企业所有者及最高层管理者提供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集合多元信息技术合力共同推进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将加快市场经济活动释放速度

互联网经济下的社会消费需求被直观的反映到了网络之中,但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却仍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正是市场活力被压抑的结果。可见,政府仍需继续深化行政体制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比如,逐步试行取消行政审批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稳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重点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扩大“营改增”试点,为民间创业和企业发展松绑;放宽存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间融资机构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试点,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进一步加快各自贸区金融自由化改革步伐,深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国内投资吸引力。

三、结语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传统工业设计流程;整合改造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13

1 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研究

1.1 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现状的文献研究

对于传统工业设计问题的研究,杨翰如在《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1]指出:1.被动地寻求和接受项目,2.设计周期过短,接触产品流程过少,3.缺少持续性,使设计人员无法长时间专研某种或某类产品的具体设计特点和方法 ,也限制了产品更高层次的创新。

对于中小型工业设计转型的研究,蔡晓波和曾彬在《中小型设计公司(院)战略转型的思考与探索》[2]中提出:认识行业现状,理解产业调整的影响,把握经济政策转型的导向,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方向,谨慎决策,稳步实施。通过外部环境,政策导向的分析,市场细分趋势结合设计公司的自身条件,确定市场战略、营销模式的创新与技术引进、吸收和进步。

对于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杨翰如在《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指出: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逐渐淡化,工业设计公司如果能针对自身的特点,针对性的加强自身的业务精专,并最终获得自身的品牌,那么工业设计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流程的研究,吕佳琳在《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思维下的科际整合》[3]中指出:由设计师从自身主观选择对产品意象的揣摩开始,搜集相关资料,归纳分析,选出主题,由主题展开进行设计创意,选定修改造型设计,投放生产,导入市场,可以总结为:观察――研究――设计。

由以上文献研究可以得出,目前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主要问提在于参与产品的开发流程少,而且不精;设计流程上通过观察-研究-设计,理解比较肤浅,设计缺乏深度;中心型工业设计公司要转型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目标,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加强自身业务专精,并最终获得自身的品牌。

1.2 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现状的现场研究

经过本人一年实践在杭州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实习经验以及对于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总裁的深入访谈得出以下一些经验。

设计师在调研和评价阶段,没有太多的参与度,导致最终方案与设计师的初衷出入很大。设计师认为自己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收到目前流程的压抑,无法发挥全力。同时工资偏低,奖惩政策少,做项目没什么动力。

由以上访谈研究可以得出: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反应在设计流程上的问题在于工业设计师参与产品开发的流程少,导致对产品的了解不足,同时由于接项目的盈利形式导致了工业设计师的自我激励驱动力不足。在设计中设计师与用户几乎没有接触,导致对用户需求没有一个升入的了解和认知。

由以上对于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现状研究可以看出:1.目前中小型工业设计的盈利模式无法满足当前设计师的期望,急需改变盈利模式。2.工业设计公司所做的只是产品开发环节的设计关节,设计师在产品开发中的参与度不够。3.工业设计公司被动接收项目导致设计师无法在某个领域专精,导致无法产出高质量的设计。

2 互联网思维的研究

2.1 互联网思维本质的研究

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来看:王钰在《文明的冲突和互联网思维的重建(下)》[4]指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陈雪频在《定义互联网思维》[5]中提出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绅士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6]概括互联网思维的九大思维:1.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2.简约思维,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3.极致思维,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4.迭代思维,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5.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6.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营销等整个形态。7.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8.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即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9.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触角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领域都有涉及。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互联网思维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互联网思维所做的都是在提升公司的效能。所以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则要充分考虑工业设计的核心,也是设计流程中的用户“设计师”的体验,提升设计师的参与度和影响力。颠覆现有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工业设计流程的效能。

2.2 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案例的研究

在家装行业,陈炜的小米家装总结多年来的家装行业从业经验[7],通过规划设计家装方案,自己雇佣工人,绝不外包,将家装的性价比做到最大。同时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家装的进度,不用每天去现场监督家装。小米家装通过转变经营思路,家装费用上不赚钱,做到699元/平方米,同时标准化和日夜加班加点来做到20天完成家装,解决了用户在家装行业上的痛点。由此来增加产品的用户友好度和粘性,通过将家装作为一个产品出售,然后通过后续的配套服务来转去利润。

在服装行业,ZARA通过秉承“用户至上”的理念,专注给消费者他们最爱的。致力于消费者消费者爱买什么,爱穿什么,依靠遍布全欧洲的买手来提供创意和设计(现在靠互联网来解决)。除设计外,ZARA全部自营店的管理方针,可以做到从设计,数据采集、到铺货完全贯彻客户导向,百分之百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在生产中,ZARA遍布全球的外包工厂又为其生产节约了相当可观的成本。

目前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可知,互联网思维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将用户放在第一位,同时互联网思维所做的在于提高公司的效能。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通过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设计行业的改造,提高设计的效能,解决用户的痛点,可以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工业设计作为设计的一个领域进行互联网思维的改造是可以进行尝试的。

3 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流程的改造

3.1 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流程概念

在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中,所有的设计流程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设计师的主导增强用户为中心的概念在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中的重要性,增强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提高设计师的积极性和效率,提高设计师的收益。

3.2 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工业设计流程的主要方面

3.2.1 设计调研阶段

在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调研阶段,设计需求来的来源一般为两种。第一种是甲方写好设计需求,设计师根据设计需求去设计相应的产品。有时设计师觉得甲方的需求不合理也没有权利和义务去做调整。第二种为设计师的粗浅调研。由于公司的生存需要,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生存周期短,设计师通过样品或者网上查资料来获取设计产品的最基本资料,根本没法对产品有比较深入和彻底的理解。

3.2.2 设计评价阶段

在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评价阶段,设计师将做好的方案带到甲方处,跟甲方进行设计的阐述。通常就甲方评价一个方案的好坏在于其第一感觉,而不是通过系统的评价体系,同时在设计的评价阶段常常又由于之前的一些沟通不畅导致整个设计方案推倒重来,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3.2.3 设计推广阶段

在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推广阶段,由于产品推广策划是站在销售的角度上看问题,所以,往往在介绍产品时,无法将工业设计师索要阐述的理念清晰正确地传达给消费者,导致用户无法充分地理解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价值。

4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流程构建

传统的工业设计是串行流程,产品串行开发流程局限于研发工作的部门流程,不是面向市场的全流程,,设计早期不能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 ;产品的结构设计与工业设计联系不紧,设计反复次数较多,每一反复都可能浪费掉大量的材料和时间,设计效率低下,一次设计成功率较低,而且设计周期长。刘国豪在《基于并行工程的工业设计流程构建》[8]中提出对产品及其相关的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化设计的一种新产品开发模式。笔者在分析已有的设计流程构建的基础上,将用户为中心,以及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模式融入到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中,并将设计流程构建为调研,设计评价和结构三个阶段。

4.1 调研阶段

调研阶段包括产品大数据分析和设计师专业分析发挥各自长处:

(1)大数据用户和市场分析:互联网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通过线上平台提供的数据,开发团队可以对设计产品的市场情况,风格趋势和销售状况有一个比较详细和大概的了解。从中给开发者可以发掘出很多用户的痛点。

(2)专家用户分析:通过聘请专家用户参加焦点小组等的调研项目,开发团队能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专家用户,发掘出一些网上无法看到的用户的痛点,为后面的设计开发提供宝贵的建议。

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调研分析和设计师专业近距离深度的调研分析,既广泛又深入地快速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为下一步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设计评价阶段

在设计评价阶段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用户和营销人员,设计师及工程师共同参与,在设计的初期通过不断地与结构和市场和用户的沟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产品的成本压到最低同时将结构做到最合理。在初步设计完成后,邀请专家用户对设计做出评价根据反馈来调整设计。同时在设计推出后,通过互联网渠道不断得到反馈,快速地迭代产品。

4.3 结构阶段

结合工程师和设计师相互配合合作,把控设计细节,将成本,设计品质等控制在一个高水平。

5 结语

本文从互联网本质和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以入手,论述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工业设计流程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对于设计流程中的调研,设计评价和结构三个阶段的改造,创造出一套以用户为核心的以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流程,使设计师的积极性更高,实际流程的效能更高,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翰如.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J].中国科技博览,2012.

[2]蔡晓波,曾彬.中小型设计公司(院)战略转型的思考与探索[J].化工设计,2014(01):39-40.

[3]吕佳琳.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互联网思维下的科际整合[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

[4]王钰.文明的冲突和互联网思维的重建(下)[J].中国信息化,2014(09):47-49.

[5]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02).

[6]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7]胡俊.“小米家装”爱空间与互联网新思维对陶瓷行业营销与研发的借鉴意义[J].佛山陶瓷,2015(08):2-5.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食品工业;融资模式;经营模式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12]任毅,张羽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食品行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7):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