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4-0085-03

中央16号文件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突出实效性。当前,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各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在倡导社会新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思想素质 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规划性 不强、活动项目单一、活动层次有待提高、引导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如何依托大学生志愿 者活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略陈管见。

一、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特征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虽然在世界各地名称有所不同,但所指对象和任务大体 相当。在西方国家,志愿者是指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而努 力的人们。在中国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将其定义为在不为任 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在中国大陆,中 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 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 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志愿服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自愿性。即是志愿者自愿选择的行为,非第三人或外界的强制。这是志 愿服务区别于 其他社会行为的前提,也是志愿服务与一般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的职务行为区分的标志。虽 然世界上很多志愿活动都是由政府或社会组织发动的,但作为志愿者个人而言,都是自愿参 与的。自愿性能够让志愿者在活动中唱“主角”,以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2无偿性。即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志愿服务的本质是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如果说志愿者也是有利益的,这种利益 也并不是物质上的利益,而是精神上的利益。一位资深的美国专家保罗•杰•伊尔斯利在分 析美国人积 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时指出,在美国那样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却有那么多人热心志愿服 务事业,原因之一是“这些人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服务社会 、奉献社会的一种愿望的满足,并从中感悟人生的价值。

3全面性。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志愿服务在地域、空间上是无界的,目前 已遍布世界 各个国家;二是志愿服务的领域的广泛性,既涉及助老扶残、扶贫济困、环境保护,也涉及 社区服务、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事务;三是志愿服务的 形式的多样性,既包括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还包括公益性及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等; 四是志愿者来源多元化,志愿者的队伍虽然多为年轻人,但他们中间有工人、农民、学生、 教师、医生、国家公务员、指战员等,同时具有完成服务内容的必要技能和水平,以 达到被服务者满意为目的。

4社会性。志愿服务并非存在于个人生活的私人领域,而是在一定的公共 空间和特定 的人群当中进行的他助或互助,因而它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公共福利和社 会公益是志愿服务的价值目标,也是衡量志愿服务社会价值的标准。另外,志愿者自身也具 有社会性,通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他们可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 生活、感悟生活,在志愿服务中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形式及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

1994年,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从此,志愿服务活动在包括高校在内 的各行各业蓬勃开展。以襄樊学院为例,目前,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已经占到在校生总数的65% ,基本上每一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扶贫济困活动。为老、孤、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是高校大 学生志愿者行动长期性的基本项目。以襄樊学院为例,大学生志愿者与襄樊市襄城区福利院 、襄樊盲聋哑学校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关系,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学生还长期为襄 樊地区下岗职工及其他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义务家教;每年开展新生军训服装募捐及毕业生学 习用具募捐活动;开展为重大疾患同学专项募捐活动等。

2公益服务活动。如襄樊学院学生社团环保协会,常年开展废旧电池及 废旧物品回收、自然环保宣传等活动;艾滋病宣传服务协会常年开展防治艾滋病系列宣传活 动等等。

3社区共建活动。如我院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先后与襄樊市隆中居委会、 昭明台办事处等5个社区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与其建立了长期志愿服务的关系。学生充分 发 挥自己专业优势,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物理系的大学生志 愿 者为社区居民义务修理小型家用电器,讲解安全用电常识;体育系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义务按 摩、保健康复知识的宣传活动;政法系的大学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等等。这些志愿服务对 于和谐社区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4支教支边活动。从2002年以来,我院共有150多名志愿者先后奔赴贵州 、湖南湘西、鄂西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 的贡献。

5专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从2001年至今,每年一度的诸葛亮文化节在 襄樊召开 ,期间我院外国语学院多名青年志愿者利用专业优势,为会议提供翻译、接待、会务组织等 服务,受到与会人士的高度评价。我院重大活动如校庆、每年迎接新生等活动中,也都活跃 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一,志愿服务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包 括常规活动,也包括专项活动,还包括自主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是实 践育人的重要渠道。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新时期动员和凝聚青年学生的有效方式 ,是志愿者把自己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是了解 国情、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历的过程,也是在社会大舞台上经风雨、见世面、砥砺品格、 锻炼成长的过程,为大学生 的道德教育和个人全面成长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渠道。

其二,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志愿服务精神的基本内 容是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传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借鉴了人 类文明的先进成果,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与核心内容的要求,与 建立和 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要求相一致。与传统的“学雷锋活动”相比较,志愿 服务更加体现了自愿性、非政府性等特点,反映了人类社会普世的基本价值观念,更加适应 时代特点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更加契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容易转化为大学生的道 德实践。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 响和感染被帮助对象,影响和感染周围的群众,进而影响和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这样 一种文明的传递过程,既是全社会高尚道德情操不断传递、发扬光大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 有效自我教育、实现自身道德境界提升的过程。

其三,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大学生开展公民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参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所谓公民精神,就是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回报和贡献 社会的理念。按照契约理论,国家、社会是由每个单个的人、不同的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个 人和一定的社会组织在享用国家、社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也对国家、社会的正 常运转、协调运行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整个社会和谐。社会的现代化是多 维的现代化,其中,公民精神的培育是社会现代化最基础也是最富有原动力的因素。因此, 公民精神的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志 愿服务所体现的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 作的精神,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精神的精髓,它体现了现代 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 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的重视,成为这些国家加强公民精神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 效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公民所接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 大公民的自觉行动。如1998年,美国约有1.09亿成年人参与了志愿者活动;56%~62%的 妇女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士每周奉献3.6个小时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当前,我国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和环境问题,许多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政府本身的能力,必须采取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型政 府、规范市场和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等综合手段来解决。从根本上说,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 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善治环境,即治理主体由过去单纯的政府变成为由政府、企业 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合作集体;治理规范由过去单纯的国家法令变为法令、道德和社会组 织的公民自主契约并存;治理手段由过去单纯强调法制变为重视法制、德治和社会公民自愿 的合作相互补充。具体来说,就是要借鉴志愿服务的经验。这是因为志愿服务具有很强的实 践性,社会需求是志愿服务生存的基础,是将社会需要中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志愿服务活动内 容的一种公共服务方式。志愿服务是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庄重 承诺,体现了服务他人、锻炼自我、促进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社会功能,为政府职能转 变提供了经验,并为政府职能转变铺平了道路。

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中国的志愿服务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具体到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认同和理解。根据抽样调查,14.7%的志愿 者反映在从事 志愿服务活动中曾经受到精神伤害,这些伤害主要表现在: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 还很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行为不能理解;不尊重志愿者的动机、劳动和价值等。实践中我们 还看到,校内外普遍存在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和内涵不明确的问题,经常出现将志愿服务组织 临时“拉差”的情况,把志愿者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许多志愿活动成为一种组织行为 而不是自愿参与行为。

2志愿服务的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加强。一是志愿服务的社会定位、 服务对象、服 务内容、服务形式、权利与义务关系等都缺乏有效的界定和管理。二是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尚不完善。志愿服务是一种志愿奉献的无偿服务,本身并没有获得任何经济收益,但在具体 实施过程中,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宣传、奖励等方面都需要一定费用,完全依赖共青 团组织这一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因而会大打折扣。法律 保障机制 的缺失导致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法律地位不明。青年志愿者的人员构成、权利和义务、行动的 范围和形式、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等 许多问题都缺乏法律上的界定。由于缺乏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相应的法律保障,青年志愿者 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自身的权益更无从维护,从而也影响了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行动 的积极性。三是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还不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服务是不可能进行物 质激励的,所以精神激励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志愿者不但得不到物质上的满足 ,精神上的满足也很难实现。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化活动,光凭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远 远不够的,必须以机制建设来保障志愿精神在社会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3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建设存在问题。首先,尽管高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 人数总量很多 ,但统一的管理和协调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停留在自发阶段而不是自觉阶段;其次,由于受到专业技能所限,高、精、专 的专业性志愿服务不够,使得高校志愿者的活动形式特点不鲜明;再次,有的志愿服务流于 形式,为了名利、宣传等而参加活动,严重影响了志愿者的形象,有些本来的善意帮助最后 却成为受助单位的困扰、负担等等。

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当前至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促进社会观念转变,积极为志愿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高 校来说,要特别注 重做好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志愿服务的开展始终离不开宣传,因 此,学校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主题,确定相应的宣传重点 ,加强舆论宣传和典型表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2)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应该制度化,就是使其具有 规范特征,使 志愿服务在行动安排、服务提供、效果评估方面有某种程度的规则可循,这些规则基本上完 全是为了更有效地安排、协调和实施服务,而不是出于管理的目的。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 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将各类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有机地组织和整合起来,使志愿者服务向 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登记制度。通过发放统一的注册登记证, 进行统一管理;要对志愿者服务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此外,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制 度。要定期对志愿者进行理念培训、技术培训,切实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馆工作;群众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馆的职能作用

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政府设立的群众性文化事业服务机构,文化馆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目标,为其提供免费的文化服务的公共性文化活动场所。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将文化馆的职能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馆在一定程度社会教育的承担方面以及对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公共文化活动往往反映了社会主流文化趋势,文化馆在对此类公用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化报》在2010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到2010年年底为止,全国城乡区域共有县级文化馆馆舍2841处,乡镇文化站38181所,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满足度以及群众文化艺术素养的普及与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馆的社会组织作用

作为一个极为庞大的社会性工程,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凝聚全社会力量,在此过程中,文化馆对于基层文化建设使命的承担具有无可代替性。应构建文化人才培养的社会性网络,将乡镇文化站点、文化馆、社区文化室以及本馆辖区内不同形式与种类的文化社团进行资源整合,融于一体,做到上下结合、顾点及面,辐射整个城乡区域,实现精英文化、主导文化、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生互助与有机融合,为群众文化的广泛性和常规性提供良好保障,在确立主导性群众文化的同时又展现了大众性的群众文化。

应以对各种不同文化文艺人才的发掘为基础,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广场文化、乡村集市文化以及庙会等等,此类文化活动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活跃,人民群众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构建城乡间实现充分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创造有利的前提,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各项宣传教育活动是文化馆所担负的职责。在文化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利用各种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帮助群众准确、形象、通俗地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通过文化馆工作的开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各行各业出现的先进模范与事迹以鲜明的舞台形式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鼓舞并启迪更多的人,使其振奋精神,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馆的服务作用

文化馆具有双重身份――社会文化服务者和党政文化使者。文化馆代表了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担负着重大责任。

以群众文化实践为依据进行辩证分析,从需求角度来看,人民群众作为文化需求方成为主体,文化馆则为客体;而从供求角度来看,文化馆作为文化知识的提供方成为主体,人民群众则成为客体。在各种民间文化作品的创作与演出中,群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文化馆代表着主流文化内容的发展方向,在更多时候担任了其中的主体,同时承担其提升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水平的重要工作。事实上,文化馆工作以群众文化活动为基础,文化馆与人民群众两者水融、不可分割,共同推进群众文化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神文明;企业;作用

一、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进构建和谐企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企业职工在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比重大。目前,我国各种所有制、各行业的企业大大小小有上千万个,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企业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企业的精神文明搞好了,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大头。

2.企业在全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重要。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如何,不仅对企业自身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既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又要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课题和重要任务。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很多,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职工群众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保证两个根本转变的顺利进行。

4.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改革所触及到的矛盾层次深,范围广,解决起来难度大。由于各种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各项配套改革措施难以一步到位,在一定时期内,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数量虽然在近几年得缓解,但仍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并以实际行动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走出困境,开拓前进。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的突破口之一

1.加强敬业精神教育、提倡职业道德,这在“质量就是生命”的市场竟争中是最重要的;同时,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职工队伍,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买方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2.艰苦创业、勤俭办事,这是解决国有企业客观困难的有效办法之一。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知难而上,不气馁,不失望,能吃苦,能打硬仗,使企业走出困境;在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不挥霍,减少开支,增加企亚发展的储备。

3.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随着各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劳动力已进人市场,企业利益与职工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有句古话:“安居乐业”,人们要“乐业”,首先必须“安居”,这是个大前提,企业要发展,需要人们的“乐业”的精神,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建立一个使大家真正“安居”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说,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企业效益的突破口之一。

三、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加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宣导

之所以企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企业精神文明对企业发展何其重要。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宣传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让人们首先建立起相应的观念和理解。

2.抓住关键环节,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抓住关键点,找到关键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做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积极主动地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真正掌握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关键手段,从关键点入手,及时抓紧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才能不让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流于形式,而是落到实处。

3.与政府行为紧密联合,共促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毕竟只是一部分行为主体,只有跟政府共同联合才能更好地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积极响应政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调,紧密配合政府的精神文明措施,深刻体悟政府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论内涵。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享有较高的公信力,所以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声誉更便利地建设精神文明。

4.创新宣贯方法,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先进,企业员工也不例外,甚至更甚于普通人民群众。企业精神文明如果一如既往使用旧的宣贯方法,就容易使企业员工感到枯燥,甚至会引发企业职员的反感。因此,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创新宣贯方法,用新的思路、新的样式,生动活泼地将企业文化等精神文明传递给员工,达到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目的。

5.建立长期有效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体制,不断推进企业精神文明的发展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短期暂时的工程项目,而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企业必须对精神文明建设多加重视和理解,结合企业实际和文化理念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长期的、分阶段的坚持不懈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使企业精神文明日渐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结语

在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贯彻十精神,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光荣传统的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共创美好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但是近代由于封建腐朽制度与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落后。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中国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精神文明迅猛发展,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本国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自身道德境界;学生健康成长;精神文明建设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提升自身道德境界的关系

教师道德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指出了对教师道德品质和人格的要求以及教师应养成的规范。学习教师道德科学,能使教师掌握教师道德的专业知识,从而使教师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实现道德价值追求。

教师道德价值追求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职业意识境界。教师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劳动是作为公民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的专业化劳动。由此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完成一定的职责、任务,对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又在教育劳动中获得利益、地位。第二种是事业心境界。事业心是职业意识的社会化,当教师意识到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时,就能自觉地把职业宗旨与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上升到事业心的境界。第三种是志向境界。教师将职业与自己的生命、个性和人生理想融为一体,把职业的社会期望和道德义务化为个人的职业良心和人生志向,从而达到“随心所欲”的自由境界。志向境界是职业意识和事业精神的人格化。学习教师道德科学,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教师的道德境界,形成理想人格。

二、教师职业道德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

把青少年造就成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政府把培养青少年一代的重任交给教师,把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托付给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完成教育的基础。教育源于受教育者的认同,只有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给予的教育认同时,教育才会发生效力。一个在学生心中有良好形象的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育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教师的形象较差,学生对教师所言所行根本不信,那么教师就无法进行教学工作。形象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甚至连学生家长也把好教师看成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教师的形象是建立在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基础上的,教师的道德品质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教师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言行举止、气质性格、对工作的态度和业务能力,对学生具有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像种子一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另一方面,教师的道德品质影响着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趋向。青少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模仿性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并逐步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和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直观示范性,教师品德高尚,行为仪表端庄,有利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素质。作为学生的示范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被期望为在行为规范上最完美的人,教师的道德品质犹如“活命水”,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天然素质,只有在这样的“活命水”灌溉下才能蓬勃生长,否则就会干枯和衰败。教师良好的师德永远会使学生赞叹并对其产生吸引力,激发他们上进的愿望。良好的师德还对学生起着价值引导作用和行为规范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启发,教师良好的思想风范、道德情操可以激励、启发、推动学生去仿效,既所谓的“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二是控制,学生有了学习的楷模,可以此为标准,控制自己的言行;三是调整,学生以教师为榜样,纠正、调整自己与教师相悖的言谈举止。

三、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之一。道德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说科学是用人类的理性之光为自然立法的话,那么,道德则是人类的实践理性精神的自我立法。道德引导人们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会,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引导社会文明的进步。可以说,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主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来都要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接班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会不自觉地受到老师的影响去处理各种关系,以教师的道德标准为准绳对各种社会行为作出评价,从而把整个社会的道德实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使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由此可见,教师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实践教师道德规范,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炳生.教师职业道德新论.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5篇

使学生知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根本任务和积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现代的文明公民。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积极作用;辨别不良文化并自觉抵制。

难点:以实际行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学法教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呈现河南省2009年度全国道德模范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他们助人为乐,不求回报;他们孝老爱亲,默默无闻;他们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来,让我们一起向这些道德模范致敬!(教师举手示意)

教师设问: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个方面呢?

学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和探究的主题:精神文明创建――灿烂的文明之花。

(二)灿烂的文明之花(板书)

环节一:文明之花。

1.创建形式(板书)。

探究问题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形式丰富多彩,你知道的形式有哪些?

探究结果: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双百人物”评选;整治手机“黄毒”;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开展全民阅读、万村书库活动;评选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活动……

教师小结:文明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精神文明创建作用显著。

2.积极作用(板书)。

探究问题2: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探究结果: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改善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师引导补充:提高了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了我国的文明程度和国际形象;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营造了积极、健康、互助、和谐的社会氛围;弘扬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结过渡: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符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要求。

3.根本任务(板书)。

探究问题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探究结果: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四有”公民)。

教师过渡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培养了我们的人文精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丰硕。

环节二:文明之喜。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2004年底,郑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四城联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2006年,郑州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07年,郑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顺利通过评估;2009年10月,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在114个被测评的省会、副省级城市排行中,郑州位居第10位。

综合探究:结合材料,在这次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面对郑州的排名位次你有何感想?

学生:略。

教师:郑州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离全国文明城市还有距离,还存在不文明的现象和不文明的行为。阳光总是有阴影伴随,在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各种有害的文化细菌和病毒也在伺机传播。

环节三:文明之忧。

教师播放央视新闻视频《黄色的泥潭》。

综合探究:你是否在网络上、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不良文化现象?不良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危害?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不良文化?

学生:略。

教师归纳引导:弘扬社会正气,就要抵制歪风邪气;要发展先进文化,就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无论是抵制不良文化还是弘扬先进文化,都重在行动。

环节四:文明之行。

师生欣赏视频《身边的文明》。

教师引导: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是否文明,不仅在于环境是否优美,更在于人是否高素质。要提升郑州文明程度,关键要注意细节。只有每位市民都文明了,城市才会更文明。文明郑州、文明中国,你我共建、共享!

综合探究:共建文明郑州、共享美好家园。

为创建文明郑州。请你献计献策。(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从国家、社会、政府、有关部门、公民等角度思考)

学生: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罚不文明行为。②加强宣传管理,如成立文明宣传队、文明督察队。⑧利用媒体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④建设人文环境。⑤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

教师课堂总结、深情寄语:我们的国家在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我们的郑州在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我们的社区在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我们的校围在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我们期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在创建中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我坚信:有你、有我、有他的积极参与,有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浇灌,一定能让灿烂的文明之花更加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