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现场,青云创投卢琦,汉能产品开发集团首席技术官高鹏,远景互联数据产品和架构技术负责人闫剑锋,分别就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与现场的创业者做了分享和交流。
整个公开课分为四个环节:主题演讲、项目路演、创业对话和融资交流。
在主题演讲环节,青云创投卢琦发表了“新能源行业的‘互联网+’机遇”主题演讲。她在演讲中表示,电力改革打开了电力交易市场,是政策风向标下目前比较火的一个领域,预计未来几年微能源电网能推动短期能源互联网应用,而分布式光伏市场与硬件设备厂商在新能源互联网的风口下都面临诸多转型机遇。
而关于新能源行业的创业机会,高鹏表明汉能在此方面一直以来关注较多,包括太阳能头盔等项目他们都颇为看好。高鹏在新能源行业有14年经验,涉足过电动车、电池甚至儿童玩具等多个领域的新能源产品。看过太多新能源项目的他表示:“不要因为太阳能而做太阳能,智能和穿戴设备的结合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大数据是热门。关于如何将大数据与新能源有机融合,闫剑锋用自身的技术经验和创业者做了分享。他说,针对一个产品,硬件平台要把可能收到的数据尽早拿到,抢占先机。软件平台传感器收拢数据的过程很重要。对于整个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闫剑锋在分享中也作了总结:一是确保设备运行数据标准化管理;二是建立数值云平台,实现全生命期信息化;三是建立满足行业标准的公共信息模型。
在创业公开课项目展示环节,共有4家企业上台推荐了自己的项目产品,分别是:南京苏泽电融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精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墨博云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启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这其中有做新能源电池的,有做停车项目的,还有致力于商场APP的项目。项目展示结束,现场嘉宾对这4家企业进行了精彩点评,并给出了专业建议。
接下来,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三位嘉宾台上就坐,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新能源产业如何拥抱互联网”的创业对话。对话中,卢琦就新能源抓住互联网的风口进行了回答,她表示,在新能源产业,目前人才是很重要的,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效率都依赖于人才。关于什么样的新能源产品能获得高人气,高鹏认为刚需和“酷炫”是必备要素,闫剑锋则提出简单最为重要。整个对话部分将公开课的气氛推向了,在嘉宾们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台下的创业者表示获益良多。创业者苗先生是一位62岁的高校教授,去年创业并得到321引进计划扶持的他就向记者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创业公开课活动,整场听下来受益匪浅。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陷入低迷的GE响应美国奥巴马政府号召,押宝回归工业,酝酿发展“工业互联网”,并将其称为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无独有偶,在世界范围内,有同样想法的不止GE一家。为了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德国包括西门子等企业提出了“工业4.0”的倡议。中国也将两化融合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
“虽然是不同的提法,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内涵是相同的,方向是一致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简称CEI)记者。
在余晓晖看来,不管是“两化深度融合”,还是“工业互联网”、“工业4.0”,都是要通过广义的互联网技术最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打破生产的地域分割、优化与用户市场的关系。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CEI:我们看到除了数据链、传感器、服务器等技术突破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更像是一种基于自动化的数据整合。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支撑究竟是什么?
余晓晖:首先要明确互联网在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是互联网技术。
目前,尤其在中国,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分享、协作、平等、交互等思维正在深刻影响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更为注重用户的需求体验和企业间的协同分工。
而互联网技术应该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它并不单单指的是具有连接属性的宽带网络技术,还应该包括具有感知属性的物联网技术,具有信息处理属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具有控制属性的嵌入式控制技术,以及具有交互属性的各种软硬件工具平台。
从实质看,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和分析计算功能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正是所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最早由美国在2005年提出。
CEI:这个信息物理系统具有什么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余晓晖:主要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有三个方面。一是终端领域的技术创新,表现为生产环节的传感和控制装置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消费环节的智能终端普及和各类交互软件的涌现。二是网络领域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宽带网络不断演进,速率和普及率大幅提升。三是云端领域的技术创新,各类云服务平台逐渐成熟,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CEI: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变革意义的产业核心价值是什么?
余晓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够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未来工业经济范式。
具体来说,如果建立起高度智能化的工业生产体系,生产效率肯定会大幅度提高。这也是GE在宣传“工业互联网”时所强调的。我们目前所提倡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时,可以对机器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和决策反馈,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那么,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不会再像过去,消费者从生产者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中选择性消费,而是会提出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紧密,成为全方位的交互关系。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具体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方法,实现个性定制化生产,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未来按需生产、大批量的定制肯定会成为现实。
互联网向工业的渗入,也会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协同制造。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汇集资金、创意、工具、服务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网络化的组织形态,达到甚至超越以往通过地理空间集聚所产生的协同分工效果。那么,从这方面看,工业生产会出现新的模式,比如众包设计、众筹融资、异地协同制造和云制造。
不同概念殊途同归
CEI:那你怎么看待美国、德国、中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这三个概念有何异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余晓晖:这三个概念殊途同归,都是指用传感器、工业大数据、无线网络改变生产流程,让工厂、车间的流程实现自动化,是对生产制造环节的革命,是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物联网在工业环境的运用。
美国和德国走得比较靠前,其工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已经经过了工业1.0到2.0到3.0,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因此突出强调在制造环节的改造,实现智能制造。
德国提“工业4.0”,上升到国家战略,是要维持巩固制造业地位,所以其强调的是数字工厂,装备、生产线、车间都可以智能化。美国很多生产制造环节不在国内,美国的工业已经空心化了,想回归制造业并不容易,所以他们提“工业互联网”,是要在先进制造业里,通过创新道路找到新技术,保持优势地位。
而我国工业起步比较晚,工业虽大但不强,制造环节的技术禀赋不足。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目前还侧重在对生产流程两端的改造,例如研发、采购、营销、服务等环节,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也将与德国、美国一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变革。
CEI:目前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余晓晖:中国现在提到的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涉及的面比美国和德国都要广,还要考虑营销服务、工业管理,从全产业链上进行变革。过去,我国是从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两化融合”,没有太多强调智能化的特征。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把产业链生产的末端问题解决了;中国正在将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将把生产资料环节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制造环节还没有做到。
所以现在中国提倡的工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要做的事情更多,而且更强调的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度渗透的过程对工业产业链、价值链整体引发的变革。
在中国,通过这些年近距离对多个行业的观察,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成为决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路径的关键因素。基本上,沿着整个产业链,由下游消费品行业开始,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变革的领域和环节越多。
比如说现在已经看到的,在手机行业,小米与服务结合得非常紧密。这是因为消费品行业最靠近消费者,面对多变的消费需求,因此互联网给消费品行业带来的挑战是其他任何行业无法企及的。
移动社交营销、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等创新模式多源自消费品企业,分别涉及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以及营销等多个环节。装备行业和原材料由于离最终用户远近不同,受互联网影响的时间和程度有着较大差异。
变革影响将显
CEI: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概念和应用,在给劳动生产部门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将给资本构成带来什么变化?
余晓晖:工业企业要部署互联网应用,必须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而这必然会带来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但是,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能够优化全社会的资本构成。在成本降低,消除信息不对称后,资本产出率相对来说会提高。
那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会不会更高?肯定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路径会由数量依赖变为质量依赖。当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过程高度智能化时,比如以前依赖人的技能,以后是采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生产环境、生产线,改进生产环节,大量重复性操作的工种会减少,高强度和高危险性的工种也会被取代。
如果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那么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工干预的环节肯定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比如进行数据分析、做程序员或者设计人员等。
CEI:总的来说,对于整个产业会造成怎样的革命性变革和影响?
余晓晖: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的三十年间,随着全球化的分工和市场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加工和装配的环节转移到了中国、东南亚。以前提过微笑曲线,认为生产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的设计和销售,中间的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但是,随着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制造业开始变得尤其重要,不管是对中国、美国还是德国,都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曲线可能会逐渐改变,以后可能服务端和制造的结合会更紧密,微笑曲线的低端可能会慢慢抬升。
CEI:在推进互联网工业应用的工作中,你觉得最大困难是什么?
余晓晖: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中国企业在互联网工业应用方面的内在动力不足。企业最关注的肯定是利润。如果通过较小的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就可以赚到钱,而不需要去考虑别的方式,企业通过简单的方式生产就可以生存,就没有动力提升自己。
与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模式是靠要素优势、劳动力低廉、环境约束宽松,同时利润不高,主要占据产业链低端。因此大部分企业目前可以通过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盈利。所以中国的要素、制度、环境资源的约束改革必须强化,这种资源扭曲必须调整过来。当外部环境的改革和内在动力同时具备了,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制造业、互联网产业都很强。德国的制造业、信息技术很强,互联网产业比较弱。中国互联网产业很大,产业链完整,互联网相对比较强。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应该还是要从互联网开始。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信息管理;软件编程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8.070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网络得到普及和推广。当前,面向工业领域的网络互联工作正在深化,工业互联网将实现工业相关要素的网络互联互通,如生产设备、员工、客户、产品、供应商、产业链等。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全面的工业互联网信息管理成为一项课题。
当前,关于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基于WebGIS的水电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一文,整合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技术与信息资源,有效实现安全监管点的信息化、可视化与透明化;“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教育在线管理系统”一文,通过B/S网络管理结构和AT45DB80芯片改善了系统硬件配置,并结合云计算实现了高校教育在线管理系统的信息分类管理算法;“抗菌药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一文,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化管理对抗菌药物管理进行前瞻性和过程控制。有效提高了用药合理性,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城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研制了一套环境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来监测城市存在废气、废水现象的企业,进一步推动和保障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结合当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与方法,给出了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要素、数据库设计、软件编程等进行了阐述,利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以下简称VS2010)进行开发设计,本文工作丰富了工业互联网软件设计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1软件总体设计
本文所述工业互联网网络环境是:通过网络将相关工业企业、生产节点、产品、客户、生产线、供应商、产业链等都连接起来。从软件设计角度来看,即将不同工业企业独立的信息管理平台结合起来,如人力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与此同时,将原来的网络连接要素进行了扩展,如原来可能仅包括工业企业单位管理的网络节点,当前可能将生产设备、客户等都纳入到网络内。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打破相关工业企业的网络屏蔽,实现各工业企业的信息融合,增强了工业信息数据分析基础。工业互联网扩展了信息采集要素范围,有利于工业信息数据分析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本文所述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c/s架构,在用户一侧部署软件客户端,在工业互联网中部署软件应用服务器,在应用服务器中部署软件应用管理端。软件应用管理端对服务器工作环境进行部署,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监控。本文所述数据库采用SQL2009,信息管理系统采用VS2010开发,利用C#编程语言实现代码编辑与软件功能。用户通过在本地部署客户端,进而通过网络设置连接到服务器,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内信息上传下载及信息管理的效果。
本文所述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功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信息管理,主要实现人员考勤、人员综合信息、人员职称职务、请销假、录用辞退等信息的管理;二是对工业互联网中的工业企业厂家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实现企业生产信息、企业经营信息、企业联系方式、企业综合部署等信息的管理;三是对生产安全信息的管理,主要实现产品销售追溯、产品生产监控、产品安全生产记录、产品研发科研等信息的管理;四是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实现客户信息录入、客户信息删除、客户信息更新、客户使用产品体验实时监测等信息的管理;五是生产要素信息的管理,包括生产设备信息、传感器信息、故障特征信息、生产经验数据的信息管理。
本软件所述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一是面向工业互联网,将工业互联网中的互联要素作为信息管理的对象来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将传统的信息管理应用,如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监测的管理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管理层面的拓宽;三是将不同工业生产厂家的信息相融合,连接了信息孤岛,促进了信息共享。
2详细设计
2.1软件页面设计
本软件应用页面分为六点:一是登录页面,主要作用是对用户账户进行检验,防止非法用户登录系统获取工业企业信息。二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页面,主要包括人员考勤链接、人员综合信息管理链接、人员职称职务链接、请销假链接、录用辞退链接。三是企业厂家信息管理页面,包括企业生产信息、企业经营、联系方式、综合部署等信息的录入接口和信息提交按钮。四是生产安全管理页面,设计了产品销售追溯按钮、产品生产实时监控子页面、產品安全生产记录查询按钮、产品研发科研信息录入接口。五是客户信息管理页面,提供了信息的录入面板、查询按钮和信息编辑接口。六是生产要素信息管理面板,提供故障特征的录入面板、故障分析按钮、传感器信息检索按钮等。
界面设计的特点是:将主页面分成三个部分,上面是快捷菜单栏、中间是应用操作空间、下面是状态栏。能够为用户操作软件提供较为便捷明了的应用体验。
2.2构建数据库
在SQL2009中构建六个数据表格以提供上层信息存储、信息更新、信息调用的服务。一是用户账户表格,主要属性包括用户登录名称、用户登录密码、用户照片、用户联系方式、用户电子邮件、用户类别属性等。此表格能够为界面1中的用户登录检验提供支持。这里将用户类别分为企业信息管理员、软件维护管理员、一般用户、特权用户等。不同用户的应用权限不同,如一般用户仅能查询信息、录入个人信息等,不能删除、修改公共信息;还如特权用户根据特权允许的范围,能够实现特定环境和页面下的信息查询、编辑等应用。二是人力资源管理表格,主要属性包括职工姓名、职工联系方式、职工电子邮件、职工考勤、职工入职及工龄管理信息、职工绩效信息等。此表格能够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页面提供支持。三是厂家及客户信息管理表格,主要属性包括企业名称、企业联系方式、企业领导、产品目录、综合部署、客户名称、客户电子邮箱、客户检索号等。四是生产安全管理及生产要素表格,主要属性包括生产设备监测点信息、数据采集传感器信息、故障特征、故障名称、故障对应处理措施等。
3基于VS2010的功能实现
(1)连接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功能实现的基础,连接数据库后,才能实现对数据库表格的访问。首先在VS2010的命名空间中加入System.Data.SqlClient。然后在程序中构建ConnectDB函数,并创建一个新的SqlConnection实例。最后,传入数据库网络地址、数据库用户名、数据库密码、数据库名称后,调用SqlConnection类中的Open函数,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
(2)SQL数据存储过程设计。打开SQLManagerStudio,选择本文软件所访问的数据库Database,依次点击可编程性和存储过程后,点击鼠标右键新建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是SQL提供的面向数据库表格的数据管理编程接口,本文设计了若干存储过程,为VS2010中的C#编程提供数据管理接口。下面给出以下例子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①职员信息插入操作存储过程adduser,首先定义输入变量,如@UserIDnvarchar(50),定义职员编号;@UserNamenvarchar(50),定义职员名称等。调用“INSERTINTO数据库表”语句,并对应输入变量与表格属性的关系即可。②客户信息查询操作存储过程,首先明确存储过程名称为querycustom,然后使用“select*from数据表”语句实现对客户信息的查询。
(3)基于C#语言的SQL存储过程调用。通过编写C#语句调用SQL存储过程,进而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信息处理。下面通过以下例子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①信息查询操作。首先调用ConnectDB函数打开数据库,然后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适配器SqlDataAdapter(信息查询存储过程名称如querycustom,数据库连接);其次声明调用方式为存储过程,并将检索的数据库信息存入一个DataSet数据集中;最后将数据在界面中的dataGridView控件中显现。②信息插入操作。首先调用ConnectDB函数打开数据库,然后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适配器SqlDataAdapter(信息插入存储过程名称如adduser,数据库连接),并声明调用方式为存储过程;其次,创建输入参数实例,如SqlParameter("@UserName",SqlDbType.NVarChar,50)等;再次,对输入参数进行赋值,并调用Add(参数名称)函数;最后,调用myCommand.ExecuteNonQuery()函数执行数据库操作。
(4)基于C#語言的信息采集与传输。本文所述的工业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可提供面向设备和传感器的信息采集与传输功能,实现安全状态监测效果。通信端口设置为8080端口,采用P2P技术实现基于Jason的信息通信。通过基于VS2010的C#编程,实现了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页面,通过对SQL2009数据库进行基于存储过程的程序调用,实现了对工业互联网信息数据的管理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工会服务;新形势
Innovatived Researching the Staff Service Mode of the Un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Internet Plus”Society
ZHANG Meng-meng ZHU Hong-x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0437,China)
【Abstract】The“Internet Plus”has brought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un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method,the content, and the form of the un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djusted and changed in this new era.Facing the new thinking and tools provided by the“Internet Plus”,Innovatived researching the staff service mode of the un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great important significance,which can help the un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o use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to improve and innovate the work of the un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Internet Plu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nion Service;The New Era1
0 前言
在第五靡贫互联网大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杨最早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与理论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融于到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为传统与新兴行业提供了新兴的变革思维与工具。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当前迅猛的“互联网+”时代,工会服务职工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广大教职工对于高校工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高校工会工作需要不断变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团组织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因此创新性地将“互联网+”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相结合,对新时期工会服务职工方式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 “互联网+”发展新形势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2],将之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所谓“互联网+”是指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及融合。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92.5%[3]。随着互联网的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演进,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日益加强,其具体应用也不断在我们身边蓬勃发展,并在诸多行业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
1.1 “互联网+”在传统与新兴领域发展中不断创新
在传统工业领域,“互联网+”作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抓手, “互联网+定制”、“云计算+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众筹+生产”等模式在工业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以及销售与服务领域的探索正持续深入。即时通信、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也不断有新的业态发展,传统零售业持续互联网化,余额宝、网商银行等互联网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呈现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在农业、城市发展、医疗、民生、教育、交通等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催生着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
1.2 “互联网+工会”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涌现
作为改造与发展传统领域的新思维与新工具,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互联网+工会”已逐渐成为各级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提升工会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互联网+”思维与工具同工会的组织、宣传、教育、服务等基本职能实现相互融合方面,国内学者已做了一定的研究[4]。伴随理论研究的同时,如基于“互联网+”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建设[5]、以工会会员服务卡为载体的“互联网+”普惠服务新模式[6]等一个个“互联网+工会”实践成果不断开花发芽。但是“互联网+”概念自提出以来,也不过短短数年,在“互联网+工会”研究上还有许多领域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2 高校工会服务职工方式新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工会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各级高校工会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形式都有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作为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以及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各级高校工会需要研究与明确这些变化,才能做出针对性的与时俱进。
2.1 高校工会服务对象的结构变化
高校工会的服务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校的教职工群是一群具有强烈自主意识和自由精神的知识分子。伴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教职工规模也在不断增长。1979年,大陆地区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任教师为23.7万人,其中女教师仅6.07万,占26.2%;2013年中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规模达到149.7万,其中女教师71.4万,占47.7%,与此同时,截至2015年高校教师中45岁以下者占71%[7]。因此,高校教职工,作为高校工会服务的对象主体存在着规模日益扩大、女性比例显著提高、年龄层次逐步降低的发展趋势。
2.2 高校工会服务内容的新变化
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高校教职工的人员结构变化导致高校工会在提供的服务内容上需要根据服务对象新的需求做出相适应的调整。高校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对工会的各项职能和服务更关注与个人生活与发展,在薪酬待遇、职称、职业发展以及教育培训机会方面需求较强烈,同时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更有积极性等[8]。因此,高校工会在继续保持传统的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要更加关注职工的发展,尊重个性要求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
2.3 高校工会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需求愈加的多样化、人们接受服务的形式也在发生改变,微博、微信、各NAPP等已成为寻常事物。过去人们对于工会服务的印象更多的停留在实体性的宣教、固定式的关心慰问以及被动式的接受求助等方面,存在服务形式单一、官僚氛围浓厚、主动式服务意识缺乏、同现代科技发展链接缓慢等特点。现在面对“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主动、快速、准确的方法与工具,各级高校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地加以参考利用,通过“互联网+”。梳理与更新高校工会的服务内容和流程,打造全新主动性、服务性高校工会组织。
3 “互联网+工会”服务职工方式创新发展
面对新形势下,广大教职工对于高校工会组织的需求变化,这就要求各级高校工组织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拥抱与利用“互联网+”,对新时期工会服务职工的方式加以研究与开发。与此同时,面对“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新思维与新工具,如微博、微信、APP、大数据、云平台等也给高校工会提供主动式、互动式、创新性的服务内容与形式提供了可能。
3.1 加强高校工会组织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工会工作人员网络知识更新
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他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好的思维方法与媒介,但是要着力提供高校工会的服务水平,还需要高校工会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步提升,以提高各级工会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对工会工作人员培训与宣讲、促使其知识观念更新,激发工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首创精神。只有更好的了解与接受“互联网+”浪潮,才能主动地与“互联网+”对接,进而创造出一个个“互联网+工会”服务的新事物。
3.2 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改进高校现有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
高校工会有着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大基本职能。诸如在维护教职工权益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工具的统一举报求助平台、并同其他类似平台建立连接,同时将平台数据同工会办公相结合等措施,做到联系及时、帮助及时、处理及时;在团结与带领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时透明公开学校的各项建设、并让教职工有权利了解、参与、建议、评论学校的各项发展建设议题,在宣传贯彻我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时,可以脱离传统形式的文件,借助互联网工具主办网络劳动竞赛、知识问答等形式,既有利于学习统计。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等等诸如此类,可见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会服务职工的现有方式提供了更新换代的工具,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尝试与发展。
3.3 主动式服务、互动式服务
由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工具功能的发展,如微信公众号、APP等已在技术上实现了B2B、B2C、C2C之间的交流通道,使得建立的各级高校工会公众号、APP,通过与所属会员进行大规模主动式、互动式的交流,进而实现合理规划工会所属资源、按需定制,向广大会员提供定制式的、管家式的服务。
3.4 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功能,拓展高校工会服务新领域
“互联网+”除了可以改进高校工会现有工作内容与方法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借鉴“互联网+”新功能,拓展高校工会服务新领域。如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各个会员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主动推送感兴趣的知识信息、学习培训机会、文体活动等至不同工会会员。再比如可以将各级高校工会的网站、公众号、APP等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进行连接,通过工会事先协商,如将电子商务网站工会会员优惠信息、图书馆、展览馆等预约平台信息等等领域同高校工会的互联网服务平台连接,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新形式。
面对“互联网+”概念带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以及高校工会服务职工方式呈现出来的新变化,各级高校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思维与新工具,来面对这些新变化,在改进与发展高校工会服务教职工的方法、内容与形式上作出更多的创新与突破,推动高校工会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倩芸.“互联网+”背景下有效政府治理的模式浅析[J].科教文汇旬刊,2016(7):188-190.
[2].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2015.
[3]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
[4]刘伯冲.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工会发展策略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6(5):208-208.
[5]邵斌.依托"互联网+",打造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平台[J].企业文化旬刊,2016(5).
[6]李兴家,杨风.创建以工会会员服务卡为载体的“互联网+”普惠服务新模式[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5,30(4):13-17.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数字化
0引言
工业互联网做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成为“后疫情”时代供应链变革的驱动力[1]。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能促进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互联,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据报道,国内已建成超过7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平台的机器设备超过4000万套。随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其将成为最重要的全球性产业。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设备健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种场景,例如航天云网INDICS、海尔COSMOPlat、西门子MindSphere等。供应链协同管理是通过对供应链各节点进行管理,调整供应链结构,共享供应链信息,优化供应链物流,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价值和竞争力。当前的供应链市场以B2B供应链为主,其市场广大,需要多方协作,但目前B2B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仍然是一个信息孤岛,造成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闭塞、可视性差以及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制造商与上下游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缺乏高效的连接手段[3]。而且随着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制造商获取及预测消费者需求的难度逐渐增大[4],导致制造商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中需要承担更大的成本和风险[5]。在这种背景下,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应运而生。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将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以及整个生产线紧密的连接起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强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从而提高供应链中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的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主要功能和优势,最后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及问题
1.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
供应链协同管理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通过协作和协调,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过程。供应链协同管理一般包含业务流程、管理组件和供应链结构三个要素[6](见图1)。其中,业务流程是指对客户产生特定价值的活动,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执行、制造流程管理、采购、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管理组件是结构化和管理业务流程的组建,它们决定了如何管理和构建业务流程以及供应链,重要的管理组建主要有计划与控制、工作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品生产流程、信息流程、管理方法、权利与领导架构、风险和报酬以及文化等。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大多为端到端的横向供应链流程管理。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网络结构,而且所有的节点都参与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的供应链。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率取决于产品复杂性、供应商的数量、原材料的可用性、供应链长度以及客户的数量。对大多数制造商而言,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消费者各自形成一个网络,然后通过制造商连接形成整个完整的供应链网络。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各供应链节点的信息需要依赖供应链逐级传达,而且各节点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不同,重要节点间可能需要更紧密的关系管理,节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此时各节点的信息共享就更加重要。战略层是供应链协同的最高层,其决定了供应链协同中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提供策略和指引。策略层协同面向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包含需求计划协同、采购与库存协调、生产制造协同、订单协同、物流与分销协同、销售与服务协同等。技术层协同是战略协同和策略协同的基础,其提供了各节点企业进行信息沟通所需的各类技术和设备。
1.2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涵和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根据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ProductionandInventoryControlSociety,APICS)的研究,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供应链孤岛、供应环、内部供应链集成和拓展供应链四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以B2B供应链为主,采用ERP等软件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这种供应链协同管理增强了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合作和联系,提高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业务的效率。但B2B环境下的供应链仍然是点对点的连接,各节点企业是信息孤岛,缺乏高效的信息、数据共享手段。具体而言,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1)市场响应能力迟钝。通过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不确定性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主要目标。因为不可预测的或不真实的需求信息容易造成需求放大,这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库存积压或缺货等现象。因为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外部信息来源不能与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和库存管理联系起来,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供应商无法从所有分销渠道获得详细信息。此外,由于节点企业的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低,各节点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各节点也没有将合作伙伴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运营管理中,使得整个供应链网络对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减弱。(2)集成化程度低。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各节点企业是相对独立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渠道商、第三方物流等之间缺乏高效的连接手段,导致供应链中信息和数据的透明度较差。此外,信息流通不畅使各节点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略了供应链整体的价值和竞争优势,造成了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和质量下降。(3)供应链失调。由于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各节点的信息不对称,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或更改,容易造成供应链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出现供需不平衡,从而影响供应链的稳定。综上所述,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数据共享和流通的效率较低,以及供应链各节点缺乏协同共享的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供应链协调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
2.1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管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求,通过构建海量数据驱动的服务体系,来支撑制造资源合理配置和弹性供给的工业云平台,供应链协同管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公共标识解析服务为供应链协同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提高了供应链各节点间的协同能力,有利于数据的集成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通过云平台将供应链各节点进行全面连接,以满足节点企业多组织、多地点、多工厂等协同需求,打通企业内部以及上下游供应商、零售商和客户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其协同管理架构主要包含边缘层、功能层、业务层以及用户层。(1)边缘层。边缘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主要提供数据接入、数据预处理、协议解析和边缘数据分析等功能。数据接入包括各类设备的采集数据,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享的需求信息、财务信息等数据,以及ERP、MES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对供应链各节点数据的全面深入连接。数据预处理和协议解析是对供应链各节点和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格式统一和解析,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压缩,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真实性。边缘数据分析是针对供应链各节点上传的数据开展实时分析和反馈控制,并为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的开发提供支撑,比如订单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应用。(2)功能层。功能层针对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的各类业务,提供数据管理、用户管理、供应商协同管理、采购协同管理、库存协同管理、财务协同管理、生产协同管理、销售协同管理等业务功能,且各业务功能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具以及模型为支撑。平台资源管理是通过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实现对供应链中各类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比如供应链中原材料的采购、产品配送、人员调度等。数据管理与服务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类、共享和可视化,为各类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源,比如需求预测模型、销量预测模型等。数字化工具是ERP、MES、CAD等各类工具的集成,供应链各节点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开展业务,比如制造商可以借助ERP进行生产调度、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型管理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仿真分析等技术方法,实现对供应链系统中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比如面向制造商的供应商选择模型、面向物流运输的路径优化模型等。具体而言,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主要有以下功能:数据管理。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设备、产品等数据源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存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用户管理。对接入平台的各个节点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用户基本信息编辑、用户搜索、密码管理等。供应商协同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包括供应商信息、合同管理、资质审查、样品管理以及潜在供应商发现等。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商、分销商以及终端客户都可以与供应商进行实时沟通,了解供应商的详细信息,比如财务状况、产品质量、运营状况等。采购协同管理。对每笔采购订单的申请、订货、入库以及退货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订单交付管理、订单变更管理、通知送货、异常订单管理、采购报表分析等。库存协同管理。对采购、生产和销售中涉及的材料和产品进行管理,包括布局管理、出入库管理以及库存监控等。库存协同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供应链各个节点了解制造商的库存情况,解决了供需不匹配、价格虚假等问题。财务协同管理。对供应链各节点间的交易信息和结算进行管理,包括交易明细清单管理、结算清单管理、出入账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和可视化等。供应链各节点可以借助该功能直观了解合作伙伴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需求和收益,由此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度和公平性。生产协同管理。对产品的生产流程和质量进行管理,包括生产设备监控、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检测等。生产协同管理功能不仅有助于制造商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还帮助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对制造商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实时了解制造商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提高供应链合作的质量和效率。销售协同管理。对企业的销售业务进行管理,包括销售订单管理、发货管理、退换货管理、分销管理、折扣管理等。销售协同管理有助于供应链各节点互相共享销售数据,提高供应链的供需匹配程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同时,销售协同管理还提供实时的销售数据分析、销售预测、需求规划、供应规划等功能,帮助供应链各节点提升经济效益。(3)业务层。业务层是通过调用功能层的各种业务功能,来实现从需求计划到客户服务的整个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中的每项业务都有相对应的功能来支撑,例如采购业务可以通过采购协同管理功能对供应商进行对比选择、库存查询、合同管理、订单管理、确认收货、财务付款、进度评估等。(4)用户层。用户层是供应链各个节点的集成,主要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供应链将各节点有效连接在一起,通过高效的沟通渠道实现各节点的互联互通,促进各节点需求的快速匹配和协同管理。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各个节点提供所需的信息和资源,确保供应链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率。
2.2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势
(1)全面信息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接入多个供应链和节点企业,解决了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存在的地理限制和时间限制。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的竞争活力。工业互联网平台还集成了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的协同合作,实现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渠道商和消费者之间数据的深度共享,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另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为供应链提供了规范的公共标识解析服务,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数据、资源的高效协同,破除了信息孤岛,提高了供应链各节点间的协同能力。(2)大数据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能有效监视和分析供应链各个节点的生产运作情况,帮助节点企业快速处理运营中的问题。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对历史用户的销售数据、采购数据等进行搜集与分析,合理的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效的预知市场需求所在,为市场反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可以构建出市场的需求供应模型,帮助企业有效的识别市场所需,加大其对核心业务的投入,实现稳步利润增长。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去掌握原材料的采购信息,这使得存货的采购人员能够从劳动中解脱,进一步去开展高价值的企业活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企业可以采用有效的软件去操控生产流程,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生产模式。企业利用消费支付以及购买行为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消费者需求,将其充分融入到企业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中去,极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数据能够快速融入到供应链,不仅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快速地作出决策行为,还在于企业借助其能够对供应链中存在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供应链高效的分配企业资源,最大地缩短企业配送时间。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企业可以有效针对物流运输环节的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找到最佳运输路线,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路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尽可能地避免拥挤路段,对天气状态也可以进行有效监控,在恶劣天气合理地安排物流运输,提高了企业物流的配送效率。大数据技术可以整体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有效地降低供应链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财务预测服务。(3)功能配置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提供了供应链中所有的核心业务功能,能满足供应链各节点的业务需求。而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了各业务功能的运行效率,比如智能仓储管理、智能配送、智能财务等。(4)时效性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跟踪供应链各节点的生产状况,对异常的供应链节点快速排查和处理,提高了供应链整体运行的效率。例如制造商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跟踪原材料消耗情况,结合库存灵活安排供应商进行精准配货,实现零库存管理,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3结论
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是未来供应链变革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才刚刚展开。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蓬勃发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应用和中小企业上云是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更加深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磊,张翔宇.工业互联网保“双链”稳定机理初探[J].互联网经济,2020(8):50-53.
[2]朱国军,王修齐,孙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交互赋能视域下双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4):108-115.
[3]曹佳.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104-106.
[4]彭庆丰.数字经济时代下供应链+的转型与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2):147-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