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物塑料 降解塑料 发展

石油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相关法规,采用禁止、限用、强制回收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我国在2008年也出台了限塑令,同时鼓励生物塑料的应用和推广。生物塑料是治理塑料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及缓解石油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塑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生物塑料的概念

生物塑料是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统称。生物基塑料的原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碳,但不是所有的生物基塑料都是可降解和可堆肥的。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是从产品功能角度,达到了科学公认的关于塑料和塑料产品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可堆肥性能规范标准的生物降解聚合物。这些标准主要是欧洲的EN13432标准,美国的ASTM D6400标准,以及ISO 17088标准。也有部分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是来源于石油基。

二、全球生物塑料产业发展特点

1、政策驱动生物塑料产业快速发展

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统计,2011年全球生物塑料产量超过1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70万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物塑料纳入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中。该产业在发展初期,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政策推动,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1989年纽约市开始对生产厂家给予补贴,1996年美国设置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2002年要求每一个联邦机构都必须制定生物塑料使用计划;德国禁止将含有大于5%有机物含量的固体废弃物掩埋地下,强制生产传统塑料袋的企业承担回收塑料袋的义务;日本给予购买环保产品消费者70%的政府补助,确定了到2020年20%的塑料袋来自可再生资源的目标。

2、原材料生产装置的制造逐渐转向亚洲和美洲

目前生物塑料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但近几年,在对原材料生产装置的投资集中于亚洲和美洲地区。2011年萘琪沃克公司与泰国PTT公司合作建设年产14万吨PLA生产装置;法国阿科玛和韩国CJCheilJedang公司合作在东南亚建设产能8万吨/年的生物蛋氨酸和硫代化学品工厂;荷兰Purac公司在泰国建设7.5万吨/年乳酸厂;巴西Braskem投资建设20万吨/年的绿色聚乙烯项目和年产能为40万吨的新工厂;美国Myriant公司在路易斯安娜州建设全球最大的生物基琥珀酸工厂,产能超过1万吨;法国BioAmber公司在北美建设生物琥珀酸和改性聚丁烯琥珀酸酯工厂。

3、应用领域逐渐高端化

随着性能增强,生物塑料向汽车、消费品电子、食品等高端耐用品领域延伸。日本本田、三菱、马自达、丰田等汽车制造中,从车底板垫、座垫、车门防擦板等多个零部件都有应用,丰田的一款车80%的内部部件由生物塑料制造,在笔记本电脑、手机、复印机等的外壳和零部件也广泛采用了生物塑料。2012年,英国以激光烧结生物塑料为原料采用3D打印技术建造了纤维尼龙结构房屋模型。

4、原材料种类趋于多样化

目前市场上的生物塑料多以玉米、小麦、甘蔗、植物秸秆等为原料,其中以玉米最多,但是这难以替代数量大、品种多的石油系列材料,因此众多研究机构及企业积极开发新的生物塑料。日本研发了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提高了环境性能和材料特性。英国科学家利用地沟油作为原材料,合成了适于医疗应用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巴西以发酵菌在甘蔗渣中发酵制造的PHA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用来生产药用胶囊。悉尼利用二氧化碳废气开发了PPC,可解决当前PPC生物塑料生产上的问题。新西兰正在研究基于肉类的Novatein生物塑料产品。

三、我国生物塑料产业现状

21世纪初,国内企业开始涉足生物塑料领域,现已初步建成了涵盖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应用开发、市场推广、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生物塑料正朝着以绿色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高效、高附加值、定向转化、功能化、综合利用、环境友好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1、生物塑料产业出具规模

据统计,2012年我国仅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总产量约30万吨,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7.3%,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40家,产值超过3亿元企业在5家以上。国内知名企业主要有:金发科技、齐翔腾达、鑫富药业、彩虹精化、扬农化工、大东南、浙江海正生物、武汉华丽环保、宁波天安生物等。

2、部分原材料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我国生物塑料的发展与其他制造业不同,不是在承接国际产能转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领域的研发和工业化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所和长春应化所等,研究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现已实现产业化的品种有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终端产品研发制造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从事降解塑料制品加工研究的力量尚显薄弱,大部分企业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材料合成上,而忽略了制品加工开发,一些制品在耐热、耐水及机械强度方面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较远,而这一点恰恰是生物塑料能否大规模市场化的关键。

4、高端应用领域有待于开发

我国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主要目标市场为:食物软硬包装、包装膜(袋)、垃圾袋、台布、餐具、地膜、育苗钵、发泡网等,电子、医疗、汽车等高端消费领域产品还不多。

5、国内市场普及率较低

与国外市场相比,生物塑料在国内市场还远未普及,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高,是石油基塑料制品的2―10倍,国内消费者虽在环保意识上有所提高,但仍不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费用。其次是产品性能,目前还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石油基降解塑料性能比较稳定,而生物基降解塑料在性能上还存在不足。

6、政策对产业发展推动力不足,产品以出口为主

我国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可再生能源法、863计划中均有涉及,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产业化示范工程、产品认证、市场激励等。但在具体实施上,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国内生物塑料市场推广缓慢,企业想通过政策打开市场很难。国内大部分产品以出口为主,市场在外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天津(生物)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1、塑料企业集中度较高

天津市塑料产业,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302家,从业人员60867人。塑料产业主要集中在宝坻区、西青区、静海县,其中以宝坻区塑料产业规模最大,宝坻塑料制品工业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塑料原材料加工、农用塑料、工程塑料、塑料建材生产及塑料加工机械制造。

2、中小民营企业占主体地位

天津市塑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302家,其中国有企业只有5家,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4.6%,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为5.46%);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36家,工业总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94.54%。民营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共255家。

3、环保、功能性是产业发展的主题

天津塑料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企业在产品研发中把握世界塑料发展趋势,在环保、提高性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了一批畅销国内外的塑料制品。比如:久大塑料制品公司的可回收环保购物袋、旭辉恒远公司的阻燃塑料包装袋、华庆百盛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再生制造的包装袋。

4、生物塑料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传统塑料制品行业相对于我国华南、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地区发展速度慢了一些,企业经营模式陈旧、规模偏小。同时,部分企业开始转至生物塑料领域,2008年国韵生物获得帝斯曼风险基金、崇德投资、中国环境基金、KPCB、北极光创投等七家共计2000万美元的投资,成立国内最大的PHA的生产基地。天津市塑料产业逐渐向生物塑料方向发展。

5、在生物塑料方面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

天津在生物塑料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以木薯为原料炼制丁二酸的生物合成技术,并与山东兰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非粮原料生物炼制琥珀酸及生物基产品PBS产业化”项目,实现我国PBS下游产品规模化生产。天津大学理学院、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也在生物塑料领域各有建树。

五、天津市发展生物塑料产业的建议

1、加强生物塑料新产品开发研究

天津是较早开展生物塑料研究的地区之一,在生物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研发方向是高分子材料,而先进成型工艺、高性能的结构设计和产品设计方面总体研发力量薄弱。加强新产品的开发是扩大生物塑料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强新产品应用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围绕天津市塑料研究所开发医用生物塑料系列制品,引领生物塑料向高端化发展;二是要加大生物塑料制品加工研究,提高产品性能,促进产品的大规模市场化,降低成本以替代石油基塑料制品。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塑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给予以生物塑料产品生产企业税收优惠、价格补贴、设立专项资金等政策,鼓励传统塑料制品企业向生物塑料制品转型,一是解决塑料产业的低迷,二是利用天津在塑料加工方面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强生物塑料制品加工能力。适当限制甚至分期分批禁止某些传统塑料制作的一次性非降解包装产品。

3、建立生物塑料研发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加快突破生物基材料制造过程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改性及树脂化、复合成型等关键技术,促进重要生物基材料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与示范。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构建生物基材料研发转化平台,促进研究机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生物塑料产业培育提供科技支撑。

4、市场推广先国外后国内,提高环保消费理念

生物塑料制品市场主要在欧美地区,采取先立足国外市场,逐渐培育国内市场的策略。价格高是影响我国市场推广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较差,国内市场尚未打开。提高消费者环保消费的理念对于打开国内市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于浩强、张艳梅等: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上海塑料,2012(1).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包装;定义材料;策略

一、绿色包装概述

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再生利用或降解,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材料、制品加工到废弃物处理全过程)能够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绿色包装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它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研制而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保型包装。

二、绿色包装材料分类

绿色包装材料就是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生态环境有良好保护作用和回收再用的包装物料。

(一)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

重复再用包装,如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反复使用 。再生利用包装,例如聚酯瓶回收后,可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再生。物理方法是指直接彻底净化粉碎,无任何污染物残留,经处理后的塑料再直接用于再生包装容器。 化学方法是指将回收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洗涤粉碎之后,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使PET全部解聚成单体或部分解聚成低聚物,纯化后再将单体或低聚物重新聚合成再生PET树脂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再生,仅仅延长了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包装材料的使用寿命,当达到其使用寿命后,仍要面临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可食性包装材料

20世纪70年代,普鲁兰树脂作为人工合成可食性包装膜,已工业化生产。它可作粘性、中性、非离性的不胶化水溶液,其水溶液经干燥或热压制后可做仪器包装,其光泽、强度、耐折性能都比高链淀粉制得的薄膜好。

几十年来,大家熟悉的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及包装冰激淋的玉米烘烤包装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装。我国早在12~13世纪就已用蜡来涂桔子、柠檬来延缓它们的脱水失重,延长果蔬货架寿命。现在一般采用的可食性保鲜膜,已发展成具有多种功能性质的,具明显的防水性及一定的可选择透气性,因而在食品工业,尤其在果蔬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可降解材料

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包装材料的可降解形式有光降解、生物降解、化学降解(氧降解、光/氧降解、水降解)等。

1、光降解型

聚合物在光照下受到光氧作用吸收光能,主要是紫外光,发生断链反应而降解成为对环境安全的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化合物。这类对光敏感的聚合物,称为光降解高分子材料,如乙烯基酮等。

2、生物降解型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很快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根据降解特性,它又可以分为部分降解型和完全降解型,如生物塑料和淀粉塑料等。

(四)纸材料

纸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在自然界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回收重新造纸。纸材料还有纸浆注型制件、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等多种用途。纸浆模塑制品具有质轻、价廉、防震等优点,还具有透气性好,有利于生鲜物品的保鲜,在国际商品流通上,被广泛用于蛋品、水果、玻璃制品等易碎、易破、怕挤压物品的周转包装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包装用纸正向功能性发展。

三、实施绿色包装的策略

绿色包装的概念深入人心,实施绿色包装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制定和完善绿色包装材料法律制度。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有毒有害包装材料,如立法禁止使用含有铅、汞和铜等成分的包装材料;二是建立存储返还制度,禁止使用不能再利用的器具和不能达到特定的再循环比例的包装材料。许多国家规定,含酒精饮料及软饮料一律应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若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则拒绝进口;三是实行税收优惠或罚金等“绿色税”制度:即对生产和使用包装材料的厂家,根据其生产包装的原材料或使用的包装中是否安全,或部分使用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分别给于免税、低税优惠,以鼓励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四是倡导适度包装。如美国就以商品包装复杂豪华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了规范限制,过度包装超出要求则重罚,以此迫使厂家简化包装,日本甚至提出零包装的想法。

(二)企业方面

1、强化绿色包装意识

目前不少企业绿色包装意识淡薄。在“绿色浪潮”的时代,作为企业应提高绿色包装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企业应该理解,并非所有限制有害环境的商品进口都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企业应该知道,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约束甚至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的;企业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既能降低能耗成本、减少污染,又能提高企业形象,还能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包装标志实行绿色化

人们购买商品时由更多关注商品的质量、关注包装的精美,开始转向更多关注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包装是否具有绿色标志 。

3、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

绿色包装材料强调的是不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危害。绿色包装材料对发展绿色包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企业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要求做到:必须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尽量使用重复再用和再生材料;大力开发动植物包装材料;注意选用可降解的材料。

4、流通过程绿色化

倡导绿色包装不只是在包装材料上面的改进,还要注意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环保。首先要保证产品原料不掺杂掺假,无污染,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卫生管理条例,杜绝外部环境及工作人员对产品造成污染,供应商的原材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着最终成品的性能,其次要保证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受环境的危害,因此构建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理念考虑,实现流通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环保事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坚持绿色包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喜生主编,包装材料学,1997年11月/吉林大学出版社

2、骆光林主编,绿色包装材料,环保材料生产及应用丛书,2005年0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

3、武军,李和平,绿色包装,2007年03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彭玉兰,绿色物流与环境保护,中国环保产业,2004

5、蒋小花,循环经济视角下绿色包装,法律研究,2007

6、黄有柱,对绿色包装设计策略的分析包装世界,2003年

7、盛忠宜,实现绿色包装,2004年

8、杨福馨,绿色包装体系的建立于思考,包装世界 1996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污染 农业源 新特点 措施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GDP增长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业已成为政府、企业、百姓既关注又头痛的瓶颈。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交织、工业生产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叠加的现状下,以农业污染源为突出代表的农业环境污染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更给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1.农业环境污染新特点

1.1农民增收的喜悦与自溅家园苦果的酸涩

农村大部分养殖场,受资金条件局限和养殖户传统习惯的影响,很少有相配套的畜禽粪尿处理利用设施,致使大量畜禽粪尿随意排放或只简单堆放在养殖场和农户院外,造成大气恶臭污染、周边地表水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养殖户和其他农户生活在畜禽粪便的环境中,病原体直接威胁人身健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于2010年2月9日,农业部王衍亮巡视员指出:“从这次普查的结果看,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以成年牛为例的调查显示:每头牛每日食干料8kg,引用大量水,以每户养殖50头计算,排出粪便量可想而知。

1.2经济提速的光环与突发事件恶劣的偏颇

李干杰提出: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很严重,重化工业等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在工业污染排放中的所占比重还很高。污染源找到了,但污染的地域在哪里?城市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环境改善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的,以电子废物为例,城市回收利用的部分只能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污染只能由农业环境承载。“环境突发事件和污染事故进入了高发期,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突发性强、伤害性大、恢复难度大的现实,为全社会敲响了农业环境污染新特点的警钟。

1.3今昔欠帐的继续与子孙买单的无奈

随着我国人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垃圾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垃圾总量变大。农村养殖业粪便、房屋建筑、生活自有垃圾不断增加。二是垃圾结构冗杂。不可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范围使用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无控制使用,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农业外部污染如城市工业延伸和农村工业发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排放量日益加大,农村内部污染如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二污合流”、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老污染问题尚未解决,新污染问题逐渐显现,灰霾天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湖泊富营养化等新的污染问题出现增长趋势,农民及子孙来承载污染的历程还要继续。

2.应对措施

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体会到,针对农业环境污染新特点,应采取新的应对措施。

2.1摸清底数跟踪监测

长期以来,“底数不清”制约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和农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结果只能是“影响工作”。规划、措施是以掌握农村各类污染源的行业、数量及其分布地域为基础,以了解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去向为依据,以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膜污染和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程度为参照。要想早发现、早防治、早见效,必须随时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第一手材料,真正全面摸清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才能有“防”有“治”,防治兼备,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农业环境污染少发生、早治理并且成本降到最低。

2.2明确标准快速判断

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我国具体实际的计量标准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衡量、裁定、监督、治理,实现规范化计量、标准化。例如,最新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结构已由过去的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多种污染物都以高浓度同时存在的污染状况。而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API指数)体系不能全面表示城市空气质量等级。应借鉴国际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方法,重新修订我国现行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农业环境污染特别是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时间突发、形式多样、危害严重和处置复杂的特点。快速判断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是污染事故得到及时处理、恢复措施得以及时制定、不良影响得以及时消除的前提和关键。环境污染处理人员要把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质的浓度、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在最短的时间,采用最简便的方法,取得最直观的数据,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事故处理抢抓时机。

2.3普及常识应急演练

环境污染防治和处理不仅是环保等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全社会的事情,是时时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普及防治知识,常抓现场演练,提高防范能力,是应对农业环境污染新特点的有效机制。现场演练旨在提高对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农业环境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李干杰.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中国新闻网2011年06月03日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本质和西部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制约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生态系统日渐脆弱、生态系统恢复压力大、生态贫困逐步凸显等西部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的瓶颈,最后给出了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产业经济 生态环境 西部地区 产业生态化

当前西部大部分地区时刻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和环境持续恶化的双向风险,具体表现为虽然经济总量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却在拉大,由经济增长而引发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日趋严重。造成这种被动境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该地区原本就相对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该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使这一情况不见改善的迹象。而实际上,任何地区(包括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地区贫困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我国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必须要建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即“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潜力释放区域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改善”。

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互动

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本质。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为物种的生命延续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能量;自然界的物质通过人类劳动进入到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中,并通过生产力的作用将其转换为社会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即自然界与社会经济系统进行物质变换的同时,不但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系统规模的不断演变;同时,在对待自然界的物质方面,如果人类采取不合理的生产模式或劳动方式向社会物质进行转变或者社会物质进行内部交换与消费,如漠视自然规律的作用、对自然资源进行粗放型的开采和利用、将生产生活的污染物进行任意排放等,必然会破坏自然物质的正常变换过程,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必然会受到损伤,环境污染、生存空间丧失、生态机理失衡、生态功能减退等负面后果就会接踵而来,并反过来进一步影响社会物质的变换过程。

西部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制约。我国的西部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系统,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不断促进其自然的进化,同时社会经济系统中也在这种交换的过程中影响和促进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在这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劳动关系将不断改变该地区的自然与生态物质形态,用以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需求,结果是生产和生活垃圾将以特殊的形态重返自然生态系统之中(见图1)。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区域中的每个团体和个人都可能根据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原则对自然资源加以开采和利用,那么由此而导致的“公地悲剧”的博弈结果就会出现,这种结局无论对自然还是人类社会来说都是难以挽回的。因此,如果人类的活动能够符合自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自然演进和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就会实现,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追求对自然的占有和索取的“极端物质主义”,就会因为过度的消耗自然生态物质,从而造成自然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损伤,继而影响到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物质提供和变换,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出现恶性循环,甚至使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崩溃;相反,如果单纯追求自然生态保护的极端行为,不顾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会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西部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的瓶颈

生态贫困逐步显现。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西部地区的产业经济生态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就是要解决好人口问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为了维持生存或者更好的生活,人们所采取生产和生活方式就是直接向自然界进行单向索取,没有回报或者补偿。其中,最为典型的方式就是毁林开荒、毁草种粮,如此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掠夺性开发急剧恶化了生态环境,致使该地区的土地、森林、草场等资源消耗严重,生态资本存量明显下滑,这使得生态群落和种类组成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大范围、长时间的资源掠夺并未使该地区的经济状况产生多大的改观。这些都使得西部地区的贫困面不见减少,经济贫困与生态贫困互为因果,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一个“经济贫困-生态贫困-经济贫困”恶性循环怪圈正在形成。

生态系统日趋脆弱。受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生活的综合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一直不见好转,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增无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所触及的西部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屏障和生态系统已逐渐衰弱。具体表现为:一是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大量减少。如黄河的频繁断流以及断流持续时间和涉及的河段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对黄河中下游的生产和生活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二是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受到严重破坏。由于该地区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旅游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该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存续状况极其令人担忧,其中国家的一、二级保护动物遭到大范围猎杀,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大面积的原始植被被盗伐盗用,生态系统破坏极其严重。三是产业化进程对环境的破坏超出预期。由农业化肥、杀虫剂、塑料垃圾等污染导致的农林业生态系统的碎片化,单一作物栽培导致的基因均质化,物种的多样化丧失和对天然林带过度采伐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殖民化等。此外,工业生产原料如石油、有色金属等的废物排放和具有污染属性的添加物的使用,都逐渐异化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恢复压力加大。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能动作用逐渐增强,尤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使西部地区的“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负债”在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使得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身恢复能力逐渐减弱。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身良性发展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西部地区多样化的气候生态禀赋并未将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承载力和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并未得到显著增强;从生态足迹的角度看,西部地区在宏观经济领域中依然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生态系统的自身发展极其脆弱。同时,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对严酷,虽然土地面积分布较广,但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相对不足,加之生产力水平未能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均衡化发展,致使土地的生产效率偏低。这些都直接表明该地区的消费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制造能力,生产和生活强度也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自然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巨大的压力之下。

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选择

发展绿色食品工业。我国西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对发展绿色食品工业有着良好的条件,同时西部地区的食品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更为重要的是,食品工业处于农业产业链的上游,因此它的发展和壮大必然会带动产业链中游和下游的农牧业、农产品流通业、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对工业基础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对扩大产品出路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洁净能源工业。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都是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水能资源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之一,如此巨大的资源储备对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此外,水能资源的开发涉及多个方面,水库建设完成以后,除直接提供电力外,还可以起到防洪拦沙、改善水质甚至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连带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在我国西部的青海、、新疆等海拔较高的地区,太阳能资源明显丰富于其他地区,因此在该地区可以加大太阳能的推广使用力度。另外,是我国地热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占全国查明地热资源储量的一半左右,在该地区进行地热能的开发会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风力资源在西部地区更为丰富,并且相关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输出风力发出的电力资源。

发展中药产业。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中药材产地,仅四川省就分布有中药材资源4000余种。尤其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医药卫生领域的影响力正逐步加强,其中日、韩、美、英、法等国的植物药销售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并有进一步垄断世界中医药市场的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天然中药材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中药产业的发展空间极其广阔。因此,如果能够在政策的引导下,提高西部地区天然中药材资源的利用效率,将该地区的中药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绿色引擎。

发展可降解塑料工业。截至到2010年,我国仅地膜和包装材料两项的塑料用量就已经超过了200万吨,由此而引发的白色污染的程度可想而知。在这一问题的治理方法上,降解塑料的使用是可行的途径之一。作为一种治理塑料污染的绿色技术,经过多年的研发,降解塑料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我国西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淀粉、纤维素、矿物质等天然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降解塑料生产必须的原料。

发展旅游业。我国西部地区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该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会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能够加快区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增加西部旅游地区人口的就业机会,促进和加快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同时还能够全方位地展现西部地区悠久灿烂的民俗文化。由此可见,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业能够收到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在其成为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新兴绿色产业的同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会随之显现。

发展绿色制革业。制革工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行业。目前,我国猪皮革年产量超过1亿张,牛皮革5000多万张,羊皮革8000多万张,年出口创汇额超过150亿美元。我国西部地区是猪、牛、羊等牲畜肉类和副产品的主要产区,制革工业同时也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工业部门。然而,制革工业由于也涉及到化学清洗等化学作用,因此也使该地区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制革技术便成为西部地区制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结论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向来矛盾难解,这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状态原始的西部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寻找生态化视角下的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脉络就成为发展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本质和西部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制约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西部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的瓶颈和该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实施路径,试图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立足于本地区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实施增长极开发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选择适合西部地区又适合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产业进行重点扶持,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地区贫困生态环境恶化”的怪圈,走向“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潜力释放区域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徐素环.对推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

3.鲁勇兵,梁婉君.中国西部地区工业经济效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22)

可降解塑料产业分析范文第5篇

绿色化工技术是通过改进改良现有的化学技术及方法,对化学原理的应用和使用工程技术来减少甚至消除化工原料、催化剂、溶剂、化学废物或化工产品等能够污染环境的物质,实现废物零排放,减少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建立友好环境。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种全新的循环物质流动过程替换掉过去的“资源-废物”方式排放的流动过程。利用先进的绿色化工技术,研究出新型环保产品,及绿色工艺技术的运用实现清洁生产,从而大幅度降低三废排放量【1】。21世纪,绿色化工技术已经被国际发达国家在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催化等领域列为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制定的“九五”发展规划中,绿色化学与技术在酿造、制药、造纸、印染、海水淡化等行业作为应逐渐补充及开发应用的重大研究项目。

2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

2.1原料的选用

绿色化工科技的发展,如果不从化工污染、化学反应的源头着手,那么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十分被动的措施。那么化工科技及工艺发展过程中,选择无毒害溶剂、原料、催化剂等化学原料来进行化工生产、制作化工产品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清洁生产和加工原则,有效防止和控制化学污染的产生。近年较为常见的无害化学原料为:野生植物、农作物等生产物质。将芦苇、树木等天然野生植物纤维,以及稻草、麦秸和蔗渣等农副产品的废弃物作为原料加工糠醛、醇、酮、酸等化工原料。还有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生氢气等,都是绿色化工技术中原料选择应用的非常好的例子。

2.2无毒害催化剂的选用

在百分之九十的化工生产中催化剂是提高反应速率的必需品。然而在绿色化工科技的开发过程中,无毒害的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是国内外研发工作的重点。南京大学徐国际【2】利用环境友好性绿色化合成过程对烯丙基醇类化合物作为烷基化试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对1,3-二羰基化合物进行直接烷基化反应,反应后处理步骤简单,且催化体系可以循环使用,四次催化循环后收率仍然能大于84%。

3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3.1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是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废物排放的绿色化工技术,包括辐射热加工技术,绿色催化技术,临界流体技术等。在冶金工业、印染工业、煤气化、制甲醇、垃圾处理、海水淡化等行业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此外先进的脱硝脱硫技术、垃圾制沼气技术、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发电技术等等这些都利用了清洁生产技术。例如,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还利用有效的化学方法将海水中的盐水分离,在海水淡化的预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对环境状况的不良影响,也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而且,在海水淡化预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清洁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包含细胞、基因、微生物和酶等技术范畴,其主要应用在化学仿生学和生物化工两个方面。生物酶在作为一种在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具有高效、转移性,可以参与到各个生物化工的合成过程中。另外,化学仿生学中的膜化学技术也是这一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在绿色化工技术中采用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从早期来源于动植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到后来以石油和煤炭作为原料。例如,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制备丙烯酰胺,利用自然界中的酶替代丙烯腈催化合成丙烯酰胺后,大大降低能耗,且没有污染环境副产物产生。由此可见,利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当做催化剂,与工业酶及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自然界中的酶具有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性质优良的特点。

3.3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相关期刊更多

大众健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报社

橡塑资源利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乙醛醋酸化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协作组;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