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改革的举措

农村改革的举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改革的举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改革的举措范文第1篇

在我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时,我们迎来了党的*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而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了《决定》,是近年来中央文件特别是中央全会文件中涉及民政工作较多的一个重要文件。鸠江区作为芜湖市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区、又有农村;作为一名民政局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我认为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环节:

一是要把学习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我区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全区对“三农”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全区农村改革发展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认识,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的认识,对农村改革发展重要举措和重点工作的认识,对党管农村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二是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起来,作为我区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民政系统要树立城乡民政对象公平对待、城乡民政工作统筹指导、城乡民政事业协调发展的思想和理念。鼓励先进街道率先实现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统筹发展,帮助与支持欠先进街道逐步做到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统筹发展;在民政工作一些领域率先实现城乡并轨进而带动和促进所有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城乡并轨。对于那些条件已经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积极去做;对于那些条件尚不具备、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做到在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职责上迈出新的步伐。在统筹城乡民政工作,推动城乡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上做得更好。

三是要把理论学习和区情紧密结合起来,把民政工作放到建设和谐鸠江这一战略任务中来思考,来部署,放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根本要求中来探索。认清民政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给民政工作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在服务大局,推动大局上做出新的成绩。

农村改革的举措范文第2篇

会议指出,2015年,各级农业部门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农业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实现“十二连增”;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打开新局面,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农村改革力度显著加大。“十二五”农业连年增产增收,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点之高前所未有,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可谓“六期同至”:“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一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一个中心”,就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努力实现“六个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水平、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会议对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作出部署。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政策、法治支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要着力在调整优化结构、促进节本增效、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2016年要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20项重点工作: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金融保险创新;着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业;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能力;全面提高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能力;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脱贫;继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

农村改革的举措范文第3篇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农工办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认真组织全市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做到四个牢牢把握、四个着力:牢牢把握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牢牢把握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着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牢牢把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牢牢把握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重要任务,着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总结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积极谋划明年工作的思路和关键举措,确保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能力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学习,组织劳动法和扬州文史专题讲座;二是组织服务对象对本办能力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测评;三是评选“十佳农经干部”;四是全面总结今年能力作风建设工作。

新农村建设:组织对27个市级示范创建村和300多个全面小康创建村的考核验收工作;做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总结;督查市级帮扶部门(单位)帮扶资金到位情况,做好扶贫工作年度总结;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年度工作考核考评,布置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轮换工作;布置年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创建村和全面小康创建村的申报工作;组织开展20强乡镇工作情况调研。编发第二期《扬州农村通讯》。

三大合作:一是出台撤村建居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指导意见;二是下发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情况检查的意见;三是商财政部门审核下达市级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项目的资金;四是做好省第二届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五是与工商部门共同做好“三大合作”创新创优奖的申报工作;六是重点做好“三大合作”、农业保险的总结工作;七是做好相关业务工作年终报表汇总。

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做好省厅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乡、村检查的迎查和接待工作;认真开展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下发《扬州市农经综合服务示范乡镇命名决定》;继续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账工作;指导各地抓好年度农村财务年报统计汇总工作;继续配合市金融办指导相关县市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积极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农村行政村和乡镇范围内进行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试点。

农村改革的举措范文第4篇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乡统筹核心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的过程,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三者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要把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主攻方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举;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新的突破口,作为增加投入,拉动消费、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当前,吉林省正处在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核心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实施百亿斤粮、百亿斤肉、百万亩棚膜、百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百镇建设等“五百工程”为重要载体,推进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规模质量和效率效益,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妥善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缩小城乡差距,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必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克军说,为了顺应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省里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全省选择1000个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示范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将其打造成镇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基地、人口梯次转移的承载平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区域中心。建立帮扶机制,在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落实帮扶责任。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农村改革的举措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建立健全;必要性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要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困难问题,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和转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起来。特别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亟需为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并存着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层次,改革一直把重点放在城市,城镇企事业单位中的就业人员享受着相对较为完善、水平较高的社会保障服务,而将广大农村放在次要位置,结果使得相当部分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严重落后于城镇,并与农村经济改革相脱节。据统计,从年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上看,城镇地区和农村人均占有数量相差30倍。所以,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城乡分割为主要特征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并未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除了构筑城乡一体的国民经济格局外,还必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农民也有权利享受来自社会和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目前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在城镇地区,尽管从1992年民政部出台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要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真正在广大农村建立起来,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至今仍然空白。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让农民拥有国民待遇,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人才流动,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传统保障方式功能弱化的需要

千百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一直沿袭着“土地和家庭保障”的模式,广大农民的生老病死完全依赖于自身及家庭,形成一种以土地为中心的非正规保障,容易受到天气等各种灾害因素的危害,土地提供生活保障的可靠性在持续下降,土地保障并不能承担农民抵御生活风险的全部负担,广大农民缺乏足够的保障安全。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这种以“土地和家庭”为主的社会保障模式正面临严峻考验。另一个方面,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也还一直延续依靠子女提供养老保障的观念,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进一步发扬,但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年轻人受各种新的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养老观念淡薄。同时,在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条件下,靠子女保障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因此,当前急需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