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

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

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范文第1篇

摘要: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这也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培养出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计算机职业技术人才,做到计算机教学能与时俱进是职业中专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社会的信息化对毕业生的信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已成为今天衡量毕业生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

一、加大投入,加强计算机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表现在硬件的升级换代和软件的层出不穷。并且这些硬件和软件迅速应用于计算机的使用之中。因此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对于职业中专计算机人才培养来说是必需的,决定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能否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很难想象,一个学习DOS系统的人能迅速适应WINDOWS时代的需求。因此,职业中专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目前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使得计算机教学不会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当然考虑到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还有个再学习的过程,硬件与软件建设也没有必要追求最新最尖,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教材、教法同步改革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增强应用技能培养,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增加了《FLASH动画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实用性课程,而且在第一学期就开设《PHOTOSHOP》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教师也采用合作性教学方式,不分课程不分班级,所有专业教师共同搜取教学参考资料、积累教学经验及素材、练习题等,用心积累专业资源库,彻底达到教材、教法及教学资源的共享,并注意将这些资源的收集、处理和使用的能力整合到学科能力之中,为教学作长远打算。

三、即学即用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成功感对学生很重要,平时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脑、眼、口、手并动,以使他们在训练综合能力时,尽快获得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不断地让其获得某些成功,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学过一些基本的内容之后,就开始练习,碰到问题,他们会主动去查书、查资料,互相讨论。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计算机学科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即间接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开展兴趣小组,因材施教

任何自主性学习都是以兴趣为原动力的。学生的思维、个性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呢?教师可采用开展兴趣小组的办法,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如,开展“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组装和维修”等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对学习充满“激情”。我曾经带过“网页制作”的兴趣小组。在教给他们基本的制作方法后,还让他们每人在网上申请了一个免费空间,将自己制作的网页上传,上传后同学们非常兴奋,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后来,我在检查时,看到有些同学制作的网页非常精美,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这样的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力。每个学生的内在动力都被激发出来,往往能够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还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成立了一个计算机维修兴趣小组,在教他们基本的组装知识后,让他们参与“机房”管理,“机房”的电脑出了问题,就让他们维修。这样既让他们得到了锻炼,也让我们的管理变得轻松。即使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学生也是干劲十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老师,我一毕业就可以当‘网管’了”。

五、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的能力

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地域差异 信息化

在职业中专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涉及的是非计算机的专业。职业中专培养的是面向第一线的技能人才,更多的要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等应用能力。所以职业中专学生更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职业中专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现在在中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作为会考科目,而且有可能作为高考科目,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中职的教育中更是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学习相应的知识,还可以参加各种计算机方面的考试,考取相应的证书。

职业中专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内容与中学的《信息技术》存在着知识点的重复,所以职业中专的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势必改变。另外,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也要求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内容必须改变。现在的职业中专基本上是面向全省或者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经济好的地区的学校计算机等教学设施好,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也较多,师资水平也较高,因此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就高一点;经济相对差点的地区由于受到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等的限制,与好的地区相比就有很大差距。其次是兴趣的差异。最近几年电脑已经普及到家庭,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更为明显,学生家长都愿意为子女配置较好的电脑,而且他们敢于自己动手研究计算机内部的构造,打开机箱,插插拔拔,因而动手能力很强。对电脑有兴趣的学生就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的研究,遇到不懂的往往可以通过自学或者请教老师来解决问题,所以能够专心研究学习;而那些对电脑兴趣不高的学生,无论家里或学校有什么样的条件,还是对电脑知识知之甚少。还有男女生的差异:男生兴趣高,动手能力强,本身喜欢钻研,而计算机使人感兴趣的地方就很多,一有条件就可以去研究计算机,因而能力就高;女生天生文静,不太愿意动手,兴趣也不太高,而且流于表面,相对于男生就要差些。

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看出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就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所以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因素,既不能从零开始,也不能定位过高。还有考虑专业的需要,要让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与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学生才学得有兴趣。所以我们考虑要进行分层次来教学:第一,对幼师专业的学生开设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网页设计类课程;第二,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开设Excel深层次的学习和WPS的应用;第三,对建筑、汽修专业来说,他们专业涉及很多图形处理,比如建筑制图、机械制图等,因而可以开设一些关于图形处理的软件的学习。

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应用能力,所以不能离开计算机机房来上理论课,我们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操作计算机,甚至进行拆装练习,便于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操控能力。但随着上机课时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同学动手能力较差,如果课堂时间较少,上机时就会碰到较多的问题,效果反而不好;还有一些同学在上机时出于好奇心或者自控力弱就玩游戏等。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出力,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对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别辅导,在学生上机实验时,教师要多走动对差些的学生进行指导,对思想不集中的学生要及时制止,并引导他们做好实验。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更新,实践能力需要加强。中职学校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这些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解不深,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不清楚,往往处理不好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处理不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是将计算机专业课内容或普通本科的内容经过压缩或简化,然后讲授给学生。所以还需要计算机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研究学生,总结经验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师生互动;轻松和谐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69-01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计算机的应用几乎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

一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

目前,受大学、高职和高中扩招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较差,总体水平偏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家庭贫困,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甚少。而来自城市的另一部分学生比较熟悉计算机,不仅对基本操作很了解,对于某些办公软件也算精通。学习兴趣低是当前中职生的又一大现状问题,“没意思”、“没劲”和“无聊”等等成为某些学生的口头禅。 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根据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近十年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很难想象对计算机没有一点兴趣的人能学好计算机,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乏味的DOS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一下子就难倒了一大片学生,让学生心生畏惧。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简单易学的东西入手,例如:教学生做精美的卡片、带学生上网冲浪、学习五笔输入法、玩玩打字游戏,等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计算机的构造、信息的存贮及表示等,但其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些东西要求学生掌握,但有些东西只要求学生了解。激起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这才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开设的课程以实用为主,少而精;至于教学方法,不必费时讲太多的理论,主要教学生操作的方法与步骤,有些教师本来抱着让学生深入了解的心态,结果理论太多,适得其反。

三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二:进行课堂改革,因人施教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胆对课堂进行改革。课堂分为基础篇及提高篇,每节课的基础篇讲解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提高篇讲解占百分之三十。基础篇是针对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讲一些简单、使用的操作,确保学生能听懂、会操作。提高篇针对计算机能力稍强的学生,在对基础篇学会学好的同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灌输一些操作技巧、讲解一些计算机日常处理常识。

作业根据讲课内容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上机操作时,由底子好的学生辅导底子差的学生,结作互助小组,使学生共同提高, 共同进步。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鼓励,个别指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把题目做完。

四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三: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协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比较,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设想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结论,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实训的基础,而实训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密不可分。有的学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问及基础知识,却是目瞪口呆。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训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让他去实训,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在课上觉得什么都懂,可一上机就错误百出。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课上听得如坠云雾,可一上机,就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例如:在上文字处理软件Word 时,讲到“首字下沉”、“图文混排”、“设置页眉页脚”等,学生听得是目瞪口呆,但在上机操作时,学生觉得豁然开朗。

六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五:制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中职生因为相当一部分都是初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少能受到老师的赞扬,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对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收多少。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每位学生,师生之间通过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时,教师应要给予启发、引导,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和融洽的氛围中,把教师当作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的更新和教学对象的差异, 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出要求:“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胜任职位需要,能够就业”更是激励着计算机专业教师想方设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2期

[2]符发.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年第3期

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思考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其教学效果和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相比,并不相称。因此,在职业中学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每个负责的教学者都必须认真思考,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一、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状反思

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各个专业基本上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主要课程之一,计算机教学如火如荼。职业中学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在推广、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新型劳动者和初、中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职业教育的日益深入,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种种误区逐渐显露了出来。

(一)无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无视职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学中求大求全,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的系统性,不能有效回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满足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期待。

(二)重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没有认识到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能力比资格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中,没有给实践、操作以足够的重视,教学手段单一。

(三)不问职业中学的生源现状,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学中满足于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出现难教、难学的现象。

二、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

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策略,必须反映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性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有:

(一)激发兴趣策略。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职校学生素质普遍偏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内驱力弱,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兴趣驱动”的策略,使学生愿学、乐学,带着兴趣学、伴着快乐学

(二)精讲多练策略。精讲,就是讲透基本概念。概念不理解就不能深入学习内容,有些甚至会影响相关内容的学习。如文件名概念,首先理解它是一个信息的集合,而信息是各种各样的,相应的信息写在一张纸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件,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取一个名字(其中姓就是扩展名,名就是文件主名),这样放在文件柜里面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查阅。还有,不同的扩展名有不同的功能、用途,通过扩展名可以知道该文件由什么应用软件打开。并且在进行复制、移动、删除、查找等文件操作时就不会把文件主名相同而扩展名不同的文件混淆了。

(三)强化操作策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中等文化和操作技能的中等专业人才。中职教育必须提供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服务,使学生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因此,任何一种职业学校,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忽视了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就等于丧失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丢掉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灵魂。在职业中学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合理分配课时,实施“操作+应用”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四)情境启发策略。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更为有效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五)任务驱动策略。职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尤其是操作课上学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很容易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为政,甚至玩游戏。因此,任务驱动,尤显重要。所谓“任务”,就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教师备课时,要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任务。

(六)分层教学策略。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其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是不平衡的。一些地区计算机的家庭普及率较高,家用计算机的上网率也比较高,学生有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的经历,对于一些常见的软件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前,可能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有些学生却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基本上需要从零起步。因此,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不能局限于班级授课制、大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中下等学生学不懂而“消化不良”,才能避免优生因“炒剩饭”而“吃不饱”,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摆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这一对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更好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对计算机的职业兴趣范文第5篇

一、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

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较差

大多数职业中专生对文化课程的掌握程度较低,计算机基础也较差,尤其是计算机理论基础。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有的源于对计算机的喜爱,可能本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有的则是看到当今社会计算机专业是热门,本身对计算机并没有多少了解。因此,职业中专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差距较大,给教学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2.计算机课程理论抽象,操作复杂

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抽象深奥,实际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繁琐,

因此,学生要想学好计算机并非易事,需要顽强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处于青春期的职业中专学生,充满活力与好奇心,但涉及理论知识时会感到厌烦,对上机操作提不起兴趣。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

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经常不能学到真正需要、感兴趣的知识,更谈不上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现代教育要求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对该专业的浓厚兴趣。因此,应当通过设立目标激励学生学习进而创新。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与方向,目标明确进而努力才有意义。设立目标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当下,又要着眼于未来,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要连贯一致。我们应该意识到,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将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3.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