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队伍建设;优化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9-0083-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9.20

基层人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前沿哨所,担负着传导货币政策、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等诸多重要职责。要履行好这些职责,必须有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保障。但近几年来,特别自银监分设以后,基层人行职能定位模糊,人员年龄日渐老化,知识学历结构欠佳,队伍现状与新形势下央行履行新职能、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为此,本文就基层人行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基层人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职能定位模糊,思想状况不稳

银监分设后,基层人行存在职能定位模糊,目标不明确现象。《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尽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新的基本职能,但是在基层行的实际工作中,干部职工习惯于做具体微观工作,对于宏观理论分析及全局性工作有些无所适从,对于基层央行职能如何定位、如何找准经济与金融调控的最佳结合点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如在执行货币政策上,基层人行依靠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货币政策,而各家金融机构又有自己独立的货币信贷政策,在执行与管理上存在差异;同时,受监管权力分拆所带来的失落情绪依然存在。自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后,基层人行的发展前景一直未能明朗化,职能作用的发挥也比较被动,并受“无权作为”和“无力作为”等思想所困扰,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不稳,工作状态较为低迷,这些消极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基层人行的开拓创新。

(二)知识层次欠佳,学历职称失衡

从整体上看,基层人行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状况主要表现为“二低”。一是基础理论水平低。以中国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干部职工学历结构为例,截止2009年12月末,全行303名干部职工全日制研究生仅有6人,占比不足2%,全日制本科生及专科生也仅有68人,而非全日制及其他学历人员有229人,占比高达76%。

虽然近年来大部分干部职工通过函授等途径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理论水平还不能与其学历水平相适应。具体表现为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致于看待问题过多的停留在表象,解决问题缺乏深度和力度,缺乏前瞻性的研究,缺乏创新的手段和措施。从职称上看,虽然专业人才较多,但结构失衡,经济类人才较多,而会计类人才缺乏。二是综合业务能力低。多年来,由于干部职工岗位相对稳定,业务操作相对简单,加之各类培训教育活动较多,基层行干部职工的单项业务操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大部分干部职工在某一单项业务方面都已经能熟练操作。但由于部分干部职工岗位流动性不大,加之长期不善于学习和思考,仅满足于本岗位简单的业务操作,对其它岗位的业务知识不太了解;同时,由于部分干部职工长期不善于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文字综合分析能力也比较薄弱,部分干部职工已不能适应中国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的需要。

(三)年龄结构老化,进出机制不畅

通过对中国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调查显示:全辖共有干部职工323人,平均年龄达42岁。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27人,而50岁以上的有48人,干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见表1)。

究其原因,一是外来人员难进。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中央垂直管理体制,机构、编制和经费均由中央财政负担,进人权高度集中在总行和分行,市、县两级均无进人权,编制管得过紧过严。二是现有人员难出。相对地方政府机构和商业银行而言,基层人行干部职工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除机构分设,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干部职工划转至银监外,基本没有人员的分流。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致使基层人行缺少新人加入,干部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

(四)岗位设计欠优,整体效能不高

一是基层人行岗多人少,很难达到内控要求。一般基层行一个部门要对口上级行几个部门,岗位设置较多,尤其是营业部、会计、国库、发行、保卫等部门的内控制度分工精细,按基层行现有人员较难按制度要求分设岗位,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工作质量和效率低。基层人行干部职工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大部分职工都会以良好的态度去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但由于部分干部职工对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了解一般,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工作中操作实践性不强,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激励机制弱化,队伍活力不足

一是干部能上难下,干部工作“金字塔效应”缺乏。一方面由于激励手段不多,过多的注重了干部的选拔任用,以至于中层及以上干部逐年增多;另一方面除了干部调动,离退休自然退职和极少数干部违规违纪降职以外,干部的淘汰机制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二是工资能升难降,劳资分配“激励效应”弱化。目前,除了因工龄、职称、职务在劳资分配上有所区别外,基本上处于一种平均分配的状态,未能真正体现劳资分配的绩效原则。三是考核机制不全,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形式化。目前基层人行运用的奖惩方式和手段主要采取的是以精神奖惩为主,物资奖惩为辅和重奖轻罚的措施,过多融入了人情化的内容,特别是在惩罚机制方面,过多顾及干部职工的情绪而很少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使奖励和惩罚机制不对称,未能真正达到奖惩效果。可以说,这些现象导致干部职工安于现状,按部就班,已成为基层人行干部队伍思想老化,缺乏活力的内在原因之一。

二、基层人行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准确定位职能,稳定基层队伍

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为基层人行应当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定位,切实在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要围绕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明确基层人行在系统内的功能定位和职能作用,真正发挥基层行在政策传导、信息采集和前台服务的优势和作用,保证中央银行各项政策在基层的有效实施;二是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基层人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落实货币政策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确定基层中央银行的功能定位;三是结合基层央行的特点开展工作,基层人行的工作定位应当是面向基层、传导信息、协调监督、服务经济,未来中央银行的改革方向不仅要在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方面履行职责,还应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和金融稳定目标的真正实现[1];四是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无心作为”、“无权作为”、“无力作为”等消极思想的困扰,提高基层人行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激发工作主动性。

(二)健全培训体系,提升学识水平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总分行应着力研究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既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其次,做好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弄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任职经历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第三,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载体和阵地建设。一方面,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充分发挥地方院校、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在系统内按学科、专业建立自己的师资库、专家库,定期不定期请身边的“土教授”、“土专家”为干部职工授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专门的远程教育网络,搭建一个崭新的教育培训工作平台,既可保证师资力量,又能省钱、省力扩大培训规模。第四,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等,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2]。第五,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以确保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为目标,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工作体制,使各个管理主体能够分工明确、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最终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流水线”运作体系,达到提升干部职工水平的目的。

(三)畅通进出渠道,优化人员结构

一是疏通进口渠道,进一步推动人才机制创新,靠机制吸引人才。围绕基层人行履行职能的重点,积极参与和央行发展有关的人才资源的交流,在不违背上级行人事政策的前提下,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按照面向社会,按需选才、选优秀人才的原则,建立正常的干部职工引进措施,通过招聘、开展合作、提供智力技术服务等形式,尽快调整现有人员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基层人行的发展服务。二是疏通出口渠道,实施提前退养政策,有步骤、分阶段地落实减人增效计划。可实行自愿申请、收入不减、待遇不变等办法,鼓励一部分老同志提前退下来,同时适当吸纳一些新人充实基层央行的岗位。通过这些办法,既可以解决人员在年龄、知识结构上的不合理问题,也能及时注入新生力量,提高员工竞争意识,增强基层央行工作活力。

(四)创新岗位设计,整合人力资源

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推进基层人行的改革,改革重点是工作职能的调整和人力资源的整合。一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基层人行各部门的岗位职责重新进行界定,有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基层人行的现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岗位分工,允许合理兼岗。重点优化营业部、国库、会计等部门的业务岗位设置,对相互之间可兼容的岗位进行归并,以解放出基础岗位的“富裕人员”。二是将县支行部分工作职责上收到中心支行,县支行的工作重点放在业务系统操作、金融市场管理、金融信息反馈以及货币政策传导等业务层面上,宣传群工、纪检内审等职责由中心支行统一组织开展[3]。三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对于一些人员较为富余的支行,可将一部分人员分流到中心支行和临近大县支行,集中力量履行基层人行的职能。

(五)改革管理机制,激发干部活力

一是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切实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要求,本着“竞争上岗选能人,放宽视野找能人,不拘一格用能人,优化环境活能人,大胆破格提能人”的选人用人原则,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青干部,引入竞争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要重点针对干部结构的“倒金字塔效应”,着力加强对已任用干部的监督管理,使干部结构的“倒金字塔效应”向“顺金字塔效应”转变,真正使基层人行干部在任用后任有所为,发挥表率,促进工作。二是改革劳资分配机制。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三定”方案,在合理配置岗位的基础上按照按劳分配、按岗分配、按绩分配的原则,真正拉开分配档次,使干部职工的收入与岗位及其工作完成质量成正比关系,以此增强干部职工参与竞争的内在动力。三是建立完善奖惩制度。要坚持奖惩对等的原则,严格奖惩措施,改变重奖轻罚的现状。奖励要坚持先进性、代表性,杜绝人情奖励,真正达到鼓励先进、带动一般、促进后进的效果。惩罚要坚持审慎性、准确性,要把精神惩罚与物质惩罚相结合,组织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真正达到惩戒的效果,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基层人行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建强,乔进宝.县级人民银行职能定位研究[J].华北金融,2007(12):31.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站段,标准化,主要问题,对策

站段是铁路系统的基层单位,是铁路安全生产、运输经营的执行部门,是安全和质量控制的重要防线,是全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站段标准化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铁路的总体发展。

1.铁路基层站段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1 经济社会和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制高点,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重要作用。铁路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建设工程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建设具有现代化运营体制的运输企业。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与市场接轨,实施标准化管理。

1.2 站段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铁路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随着铁路运输生产规模的逐步加大,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协作越来越广泛,必须要在管理模式和效率上与技术发展保持协调一致,通过标准化建设持续规范运行、管理等活动。

1.3 实现基层站段安全稳定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我段以往故障、事故的分析,很容易发现管理不规范、规章不落实、作业不标准等问题非常突出。在日常管理和现场作业中,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大量存在,屡禁不止。暴露出我们管理基础不扎实、现场控制不到位等深层次的问题。只有长期坚持并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基层站段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1.4 提高基层站段效率效益的有效途径。铁路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工作的执行机构,也是改进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改进基层站段效率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新线的开通运营、新设备的广泛应用,结构性缺员问题在铁路站段中普遍存在。健全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利用既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

1.5 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使用信息技术助推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铁路站段通过对标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并依据标准建立信息系统,完善相关功能,可以有效促进站段技术进步,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例如,我段利用研制的光电缆安全巡视定位打卡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并上传职工地理位置,实现对光电缆巡视作业的监控,有效卡控标准化作业程序。

2.站段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职工对标准化的认同感缺失。有些职工对标准化建设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是搞形象工程,摆花架子。还有一些职工认为标准化的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实际操作起来烦琐复杂,会影响工作效率。或多或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次两次的违章违纪行为,不会出大问题。全员的标准化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导致标准化工作缺乏超前性、主动性和适应性。

2.2 对标准化建设的认识不清晰、不全面。主要体现在对标准化建设与安全基础建设、经营管理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清晰,未充分认识标准化建设对加强现场作业卡控的重要作用。例如,对标准化建设的认知和落实仅仅停留在制定规章制度文件。对标准化建设的内容、要求认识模糊,对标准掌握运用不全面,片面的认为标准化建设仅仅是月度考核、季度评定,仅仅关心验收项点上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偏重于基础台账资料管理和阶段性突击整治,没有形成管理常态,没有将标准化的理念贯穿到日常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2.3 标准化人才短缺。目前站段标准化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兼职,有些还更换频繁,对标准化建设工作不重视,标准化管理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导致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完善和管理工作不系统、不细致、不标准。

2.4 管理科室执行力较差。有些科室的标准化兼职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够,存在着消极情绪,将标准化建设理解为牵头部门的事情,只是被动接受,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乏大局观念,对标准化车间、班组建设缺乏有效指导,工作差强人意。

2.5 标准执行不力或简化程序。特别是在执行作业标准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基层站段虽然也制定了有效的标准,但是我们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跑表、漏表、简化作业程序、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操作人员往往凭经验办事,主观臆测,不按标准执行,甚至违章蛮干,极易导致事故或故障的发生。今年以来,我段就发生了两起由于不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导致的设备故障。

2.6 对班组标准化建设的监管不力。“万丈高楼平地起”,班组标准化建设是站段标准化建设最基础最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基层站段下设班组较多,特别是我段管辖范围覆盖全局,点多线长,受制于人员、距离的问题,站段对班组多采用定期抽验的方式进行监管。例如,我段每季度对车间进行全覆盖验收评定,并对每个车间抽验一个班组。日常由车间主抓标准化班组建设,每季度由车间自行组织对班组进行全覆盖验收。个别车间为了“搞平衡”,为了职工的“高收入”,人为地降低了验收评定标准,变相提高班组的评定等级,导致标准化班组建设效果不佳。

3.主要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标准化建设宣传工作。提高全员标准化意识是有效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前提。要充分利用段内简报、手机报、微信群、宣传栏、交班会、碰头会等多种形式,强化全员的标准化理念,深化全段干部职工对标准化建设现实目的和深远意义的认知,使越来越多的职工了解到标准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标准化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把标准化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使职工在实际工作中从被动接受标准转变为主动执行标准,营造全员参与、合力共为的标准化建设浓厚氛围。

3.2 组织开展标准化相关活动。标准化牵头部门应结合本段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标准化建设的知识普及宣传学习活动。例如标准化问题研讨及交流、重要标准的宣讲培训、标杆车间班组的实地观摩、优秀经验学习推广等等。车间、班组应充分利用现场既有设备设施,采取每日一答、青年擂台赛、岗位练兵、疑难问题处理等方式开展“学标、对标、达标”主题活动,找准切入点,真正使标准化知识和岗位实际操作技能入脑入耳。通过这些活动,使干部职工更了解标准化,自觉参与标准化建设,不断丰富标准化建设工作抓手和载体,促进站段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3.3 建立健全基层站段标准化建设相关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标准化建设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科室职责分工,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标准化管理需要各部门的联劳协作。只有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结合部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工作中权责不明、责任混乱的现象,才能有效提升整体管理效率。

3.4 提高标准化人才队伍素质。没有过硬管理人才,就不可能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培养好标准化专业人才,还需要在制度上给予保证。要建立一只爱岗敬业、积极履职尽责的标准化管理人才队伍,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本部门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要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专业素质。认真制定培养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化的方式,努力为他们创造学习实践的机会,促进标准化管理人员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5 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有效更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基层站段应根据新形势下的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同时,也要根据科学技术、运用设备、组织机构的不断发展变化,做好标准的动态完善,以适应运输发展及其安全生产的需要。

3.6 加强作业标准化的监督管理。标准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是促进标准落实的有效手段,也是站段标准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基层站段应扎实开展对规对标检查监督,采取定期检查、专项督查以及自查、互查等多种形式。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层次剖析,找准标准不落实的原因,查找安全管理、作业控制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对关键作业岗位,充分运用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作业的全程录像,每日进行抽查回放,引导职工在工作中自觉履行标准化作业程序。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基层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

在大部分的基层文化活动中都属于自发性的,活动的组织者多为退休教师、文化活动爱好者,没有专业的人才组织文化活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便导致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守大中小城市,而很少回到家乡进行文化建设,这样一来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才,而乡村的人才急剧的缺乏,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留在乡镇的少之又少,这便极大的阻碍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发展。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而言,文化艺术类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大城市建设中去,而不愿意在地方进行文化建设,他们一方面认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基础较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则不愿意改变自身的想法,认为地方或者农村没有所谓的文化艺术气息,自身长期的呆在乡镇会将自身的文化气息降低,因此,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更加缺乏。

(二)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地区大多是在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进行文化活动的基础设备,大部分只能通过广场舞的方式进行,而这类活动的进行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所,在农村这样的场所并不多,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在人车稀少的马路上进行,这不仅会影响到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严重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农村很少有图书馆,群众们想要查找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文献资料难上加难,这便会阻碍文化的进步。除此之外,政府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场所和设备,使他们的文化活动无法进行。不健全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单一

由于基层的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大部分由老年人组织,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封建,保守,很少接触社会上先进的文化活动,因此他们的活动内容较单一,没有新鲜元素,主要以合唱、京剧、二胡、健美操、秧歌、太极拳等为最常见的广场活动形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这些文化活动早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一方面是人们从事这种活动的时间过长,已经对这些活动没有了新鲜感,想要去从事一些未尝试过的新鲜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接触越来越多,人们也有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书籍、互联网、健身修身等文娱活动具有较大的兴趣。

二、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群众文化活动人力资源储备

专业性人才队伍是引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坚强保证。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就只能在低层次水平徘徊,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活动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相关高校的专业人才树立起积极的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他们主动进入到广大的基层地区,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改善基层文化活动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此来吸引广大的高校学生积极投身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3.从基层群众中选拔出有管理才能和组织才能的人才,充实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这就要求对文艺人才的评价应以才能为基准,而不应过分看重学历、职称、证书等,确保群众中的人才能够发挥出自身所长,为带动基层群众文化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有关部门要定期选拔一批热爱文化工作、甘于奉献的文化骨干,不断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视,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制备一些必备的设施,方便群众进行文化活动。同时调动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加大对基层文化活动的宣传,获取各阶层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动用全员的力量来帮助基层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核心的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机制。

除此之外,政府应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划归好场所,在规划建设上,要按照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盘活存量的原则,以就近便捷为根本,在大中型居民点附近预留充足建设空间,政府可以让规划局拨出远离市区或者城镇中心的郊区建设文化广场,为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场所支持,并对这些场所进行分类管理,将其分为运动场地、吹拉弹唱场地、舞蹈场地、阅读场地等不同的类型,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避免因争抢场地而发生冲突。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资金用度,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比如,可以兴建一批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改善部分体育设施和文化活动设施,使其兼具娱乐休闲、教育普及等功能。资金方面可以通过政府、企业、社企共建等多渠道筹措,争取建成立体化的基层群众文化网络。

(三)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基层群众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因此,人们的文化活动也该进一步的发展,这样才能与人们的精神世界相统一。只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够调动起基层群众的文化热情,满足基层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基层群众也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在进行文化活动内容的改进中可以通过免费发放资料、免费培训、展示展演、作品评选征集等方式,普及广场舞活动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文化内容的编排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群众的需求进行,这样既可以体现本地文化气息,也可满足广大人群的需求,极大的促进基础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建立民间性社团组织,在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组织、自我开展、自我发展。广场舞活动形式可同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开展秧歌赛、灯会、巡游、民间艺术汇演等,使其更具传统文化艺术气息;可同节庆文化相结合,利用国家各重要节日假期,组织电影晚会、卡拉0K、游园会、广场舞会、文艺演出等,浓厚社区节日氛围;可与休闲健身相结合,开展太极拳、武术、秧歌、快板、二胡等,既吸引群众参与,又锻炼了身体。

三、结语

目前基础群众的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基础组织可以针对自身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借鉴,帮助基层文化活动进一步发展,促进基层文化活动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郭晖.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田.今日中国论坛,2013(22).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文化;新举措;助推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基层文化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功能,形成万众一心创新业的社会氛围,这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取新举措力促基层文化再上新水平

1.健全制度,改进方法

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半年推进工作、全年总结工作、认真落实年度文化建设目标任务。改进基层文化工作方法,制定和落实好基层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并认真考核。

2.落实资金,严格问责

对基层文化资金、项目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促进管好用好文化项目经费和文化活动器材;抓好乡(镇)村(社区)文化室管理使用工作,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抢抓全区文化站评估定级机遇,正视存在问题,争取各方支持,有效推进。严肃问责制度,自下而上、随时随地启动问责制度。

3.转变作风,解决问题

局领导、各科室转变工作作风,做好联系包抓基层文化站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定专人负责,制定专项管理制度,实行职能到组,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使社会文化工作步入规范管理轨道。坚持下基层、进社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工作动态,及时解决具有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帮助基层做好工作。建立基层文化站每月报送工作信息制度,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4.明确职责,发挥作用

落实基层各文化站重大活动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地指导督促其重点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职能作用,认真抓好对村级文化工作的安排检查指导,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培育扶持农民业余艺术团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开展文体活动,使农村文化植根于乡村,繁荣在乡村。

二、突出文化民生主题助推基层文化建设

1.唱响发展进步主旋律

文化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既是政治工程,也是经济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所以如何发挥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安排部署文化工作的大前提,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文化工作就会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向,民生改善同心。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们宁夏的具体化,也是当今宁夏的主旋律。我们思考文化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主旋律来谋划、来推动。抓紧各类大型文艺创作,策划系列文化活动,唱响主旋律,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有内涵的活动吸引人。

2.转变文化的发展方式

全社会有个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文化也有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转变就要改革,转变就要创新。因为,改革能够出活力,改革能够出生产力、改革能够出精品、改革能够出效益、改革能够出人才。要以推动文化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目标,切实推动文化行政职能三个转变。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三馆免费开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以创新创意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使得公益性文化事业能够健康发展,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也能做强做大。

3.以项目促动文化发展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点、线、体。Φ憷唇玻就是要聚财抓点,抓点就是要抓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这是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关节”。也就是要大力推动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和全方位服务的问题。过去人们家庭都要讲几大件,一个社会、政府也和家庭一样也要有我们文化的四大件,就是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还有影剧院这四大场馆建设。第二,就是出重拳连线。连线就是在完善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资源的左右、上下的连通,这是公共文化资源的“骨架”。也就是要建立健全城市、乡镇、社区文化活动的互办、交流这样一个机制。推进和科技、党建、共青团、妇联的对接,共建共享。第三,建机强体。就是健全保障机制,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要解决乡镇文化站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的问题。要探索公建民营的路子,使我们的场馆既要建起来,更要活起来,发挥应有的效益。

4.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文化民生提升年”活动为重要载体,大力倡导繁荣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基层文化活动,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一方面确保公共财政满足群众看电视、看演出、看电影、看书报、参加活动等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得到实现。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紧紧抓住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的机遇,细化落实工作任务,推动各项政策全面落实。能否抓住这次机遇,推动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的文化干部来讲既是一种机遇,更是考察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我们只有通过努力,扎扎实实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任务落实好,把各项优惠政策贯彻好,才能把文化建设搞好。

5.促进长效发展

要把建好用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环节,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切实抓紧抓好。在工作中要把准定位,担当职责使命;要统筹规划,完善设施网络;要贴近需求,优化内容供给;要用活资源,打造鲜明特色;要创新方式,提高服务效能;要健全机制,促进长效发展。

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问题;策略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党的十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的极大改善与提升。随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提升,对文化生活的质量、品位、风格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变化与提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是摆在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文化馆势必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笔者作为一名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1 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的状况与存在问题

1.1 文化队伍建设较为薄弱,文化活动缺乏骨干力量的引领

虽然各乡村都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活动,也还红红火火。但是,只要深入下去,就会发现各地文化活动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真正起到娱乐身心、强身健体、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与辅导老师的引领。再深层次的分析,由于编制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各地文化馆的文化工作队伍多呈老龄化的趋势,缺乏中青年文艺骨干,相对而言后继乏人。再者是现有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工作人员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懂,连最基本的专业技能都不会。

1.2 一些地方的文化活动存在着目的不明确、不纯洁甚至不健康的现象

由于过去受一些所谓“大腕”低俗、无聊小品的误导,有些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时不时地会被个别“能人”所左右,以营利为目的,以媚俗为能事,以致出现了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批评的那些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的文化“垃圾”。

1.3 群众文化建设存在极大的城乡差异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因而,群众文化建设在城乡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城,人们就比较热衷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在有些村庄,群众文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也仅仅是极少数人参与,或者只是出现在群众在办红白事的时候――规模小、人员少、不经常。

2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

2.1 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管理职能

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应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整理和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要革除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就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基层文化馆要坚持经常深入村庄调研,牢牢把握群众文化活动的大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路线,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对群众文化活动中出现的弊端,要及时予以干预、纠正。

2.2 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服务功能

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辅导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义不容辞的。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工作涉及活动的方方面面,它是文化馆功能的完整体现,也是走活一个区域群众文化活动一盘棋的关键。因此,文化馆要坚持面向城乡、深入基层,要花主要人力和财力,定期或不定期开设辅导班,举办艺术交流研究会,开展各项文化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比赛,组织农民文艺演出、开展大型节庆活动的文艺汇演、送文化下乡、举行歌咏比赛等,并常年保持与广大群众文化组织及文化活动骨干的联系,在工作和生活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和举办,把我们的辅导工作全面展开,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在辅导的对象上,要既抓群体又抓个体;既抓集中活动,又抓分散和个体活动,使人民群众确实感觉到文化馆是基层文化活动的知心朋友,是他们业务技术上的依靠。

2.3 多渠道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和乡村群众文化骨干的整体素质

文化馆的职能都主要靠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来实现,文化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文化馆各种职能能否很好的体现。因此,文化馆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着眼于自身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岗位目标管理、专业培训、结对带徒等途径,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具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工作队伍。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尽可能地做到“一专多能”,即在精通一门专业的同时,力争懂得其他门类的专业知识。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基层文化馆的工作职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才能起到服务群众的作用,各项文化活动才能有效开展。与此同时,要把乡村群众文化骨干的培养纳入常规培训的机制。其实,在乡村确有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的活跃者,他们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是可塑之才。把他们集中起来,根据其特长分类进行正规的培训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对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引领示范引领作用。

2.4 针对性地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引领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

同志讲:“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就应该把那些“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推广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从而扫除那些颓废萎靡之风。比如,如今许多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村中的老人和妇女们平时缺少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这一不良现状,笔者利用寒暑期学生返乡的机会,组织了一批大学生进村入户宣传,发动大家闲余时间跳广场舞。大力推V这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让他们远离了不良习气,培养了健身向上的风气。

3 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惠民活动。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我们要认真分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文化馆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努力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发挥文化馆的阵地作用、辐射作用与服务功能、辅导功能,始终把控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前行;才能让广大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真正受益,从而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