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失范行为;网络自律培育;综合体系
网络的兴起,构成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加“多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现代生活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相对现实环境而言具有更加自由、不可控、多样化等特点,这对大学生自律与道德认知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容易让“三观”还未逐步完善的大学生踏入歧途,形成不良的网络习惯。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网络自律行为习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运用情况及表现
(一)大学生网络运用情况
根据《CNNIC: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比例最大。与2013年底相比,20岁以下网民比例增加了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网民的 比例增加了0.3个百分点,这说明互联网继续向高龄和低龄群体渗透。其中青年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在该群体中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处于高位。大学生网民群体网购比例为43.1%,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热衷于论坛BBS。
(二)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表现及主要成因
网络环境自由度高、传播力强等特点易吸引大学生。大学生是从高中”捆绑式“教育中脱离出来,又进入一个束缚小,解放度高的环境,难免使得大学生被网络吸引。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通过利用网络,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样化的事物,与更多的人进行交往。
大学生运用网络主要是进行各类社交、娱乐等,运用网络查询资料及自主学习较少。而在此之前较少进行网络文明普及教育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别过滤的能力。当前学校教育偏重于学习成绩及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更多的需求,大学生更容易躲入网络的虚幻世界中逃避压力。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更易让不良的网络行为习惯泛滥,进而影响整体网络文明建设。
经常上网的大学生,部分会将自已长时间关在室内与电脑独处,足不出户,这使得他们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交往时间缩减,与此同时也减少了很多本可以锻炼自己社会能力的机会。大学生正处于可塑性强的青春期,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虚拟世界的价值观、道德观与现实世界不同,长期生存于虚拟世界中,混淆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差别,从而造成社会适应不良,集中表现为:不思进取、行为逃避、学习和生活遭到严重影响等。
一旦大学生无法控制自身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不健康的网络行为以及无法正确判断网络现象的正误时,更容易使自身的网络行为失范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建立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综合体系十分必要。
二、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综合体系的内容分析
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是以大学生本身为网络行为主体,而客体则是围绕网络环境所进行的相关活动,网络行为媒体则是作为载体服务于网络活动。要进行网络自律培育除了涉及政府部门、娱乐部门、家庭、学校、大学生自身这五个方面外,内容涵盖到网络道德认知及培育、个人网络自律意识提升、良好网络行为习惯养成三个层次。
道德培育是网络自律培育的基础,因此首先必须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而道德认知的背面,必须有强大的自我意识的支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受教育时充分构建自己良好的“三观”。大学生均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在学习与生活当中,愿意接受教育的程度与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这些理念与知识都要经过大学生大脑自行支配。要建设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综合体系,首先重要的一点是进行网络道德培育,而后提升大学生个人网络自律意识,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事件的缘由以及其中内在的逻辑构成。在进行自我意识支配时,主动自律。
网络已经是时展的大趋势,但其具有不可控、不成熟的社会现实,因此对大学生普及网络文明知识非常必要,学校教育不仅是要教授学生扎实的网络技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们全面了解网络环境,对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自觉形成与发展网络自律培育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良好的的网络习惯。
同时,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同样重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唤醒大学生对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需要增强的自律意识以及需要反复强调的自律行为。可以利用典型代表素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培育,用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为榜样以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的实效性。自律不应是一种被外界所强迫、绑架、命令的行为意识,而是真正进入内心深处,被接纳、同化、运用的良好习性。
三、 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综合体系实施路径
(一)提升大学生自我网络道德认知
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应从外部与内部同时入手,双管齐下。首先,从外部看,需要通过一定的外部因素推动,可以采取宣传网络文明建设、丰富网络道德培育的方式方法。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在校内悬挂一些宣传网络文明的横幅,开展网络文明讨论大讲坛以及邀请专业的网络文明教育教师进行讲座授课等。可由大学的校团委或学工部门等引导学生组织开展网络文明及道德认知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理论学习及实践,从外在环境中体会到网络自律的重要性,了解以身作则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良好范例的必要性。相关教育部门还可以定制一些关于网络道德文明及自律的宣传册,让学校进行发放,让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更加深刻。相关娱乐部门也需要尽量减少低俗内容的传播,严格执行网络自律。社区极力配合网络文明宣传,包括关于网络自律横幅的贴放,宣传单的发放等。其次,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引导大学生心理活动着手。
1.通过开办《大学生网络自律》主题讲座,在讲座上讲师与学生互动,在给大学生传输网络道德相关知识时了解大学生对待网络的心理及解决部分学生对网络道德认知偏差的问题。
2.由政府、相关教育部门或学校组织每学期一度的网络行为调查,包括大学生对现阶段网络政策的看法、了解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的程度、对网络信息关注的层次以及是否在网络上散播过谣言等网络失范行为。以此了解大学生现阶段的网络自律状况,并对情况的趋势做出分析并研究出解决办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
3.通过校园心理咨询室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交流。
4.通过举办“选举网络自律优秀大学生代表”等相关活动,提升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及自律的重视程度,使其真正关注在网络活动中的各类失范行为并引领学生向具有良好网络文明习惯的大学生代表看齐。
(二)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1. 增设《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等相关选修课,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案例,让学生思考其原因及危害,同时对良好网络行为习惯进行推广。
2. 由学生代表与教师共同组织“网络自律我先行”等活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同时传输网络文明知识,从具体行动中规范学生,养成自律习惯,从内心接纳网络自律思想。
3. 利用微信、微博、App等网络平台,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网上话题讨论。可针对网络上现存有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相关焦点、时事政治,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新闻关注度的同时,增强他们自身对网络道德的认知以及对网络文明的思考。
4. 通过启发诱导,由个体出发到小部分群众至最终形成网络自律的良好氛围。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也是网络德育的一种,是提高大学自律意识及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综合体系可持续性探究及预期效果
只有当“网络文明”真正成为一种内在自我意识的时候,大学生们才能更自觉地去追求它,遵守它,而网络文明的养成,可以自化,更需要教化。这就要求全社会多方面的参与配合,其中学校教育是关键。
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综合体系涉及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内容。据悉,以武汉高校为例,几乎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的校园官网、团委官网以及各式各样的官方微博、微信或App软件。部分是以学生组织负责,老师进行监督的方式运用网络平台。这对大学生网络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时刻提醒大学生以责任为重,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建设网络文明。在大学生进行构建和参与管理网络平台的过程中,也更易理解学校甚至社会对网站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要求及相关政策,自觉积极维护网络文明,增强网络自律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积极培育网络文明学生代表与积极分子,在网络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引领作用。
大学生网络自律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网络是人类文明的时代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有当社会各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起寻找良好的对策与思路去解决大学生网络使用中的种种问题,科学地进行网络文明教育与指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的洪流中健康成长,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遵守践行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文明行为准则。这是一个情感认同与思想认知、道德意志与道德习惯,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相结合、相促进、相统一的实践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曾长秋,万雪飞.青少年上网与网络文明建设[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李伦.网络传播伦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银端.网络道德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霍福广,刘社欣.信息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8.
[6]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
[7]邓陆潇.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8]曾长秋,薄明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从问题意识走向理论建构[J].教育研究,2006(11).
[9]张宽裕,丁振国.论网络意识形态及其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2).
[10]朱黎丽,施光跃.构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明网络环境的保障培育[J].宿州学院学报,2007(04).
1研究和探索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开展网络文化活动途径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网络文化活动的途径,我们从分析学生现状入手、界定研究的核心问题及概念并作出科学的调查分析,为中期的途径探索打下科学坚实的基础。
1.1核心问题及概念界定
我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行为偏常生的德育教育研究。有以下两个重要概念需要严格界定:
网络环境:“环境”一词在外语中的含义都是“包围”、“环绕”的意思。《韦氏新大学词典》(第9版)中“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环绕的情况、物体和条件。” 可见“环境”一词是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由此可见,正是环境概念外延的丰富和广泛,其在不同的领域里就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而与我们研究有关的环境概念主要是指网络领域下的环境概念。
行为偏常:偏常(deviance)是社会学的概念。一般说来,凡是违反现有社会规范的行为,均可称为偏常行为。我们此次研究的行为偏常生,就是指在学龄期学生由于受环境、教育、心理素质等影响,引起学习技能及发展障碍。进而导致学生行为出现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行为。
1.2学生现状分析
我们学校是特殊学校的出口校,其主要目的是延续行为偏常生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掌握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当前,沉迷于网络是学校面临的难题,在我们学校表现得更加突出。面对网络出现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避讳,而是应该充分研究和挖掘网络对我们学生的魅力所在,让网络真正发挥其先进的、积极的教育作用。我们的研究将从未成年人所处的网络环境的特征和影响出发,对网络环境下开展校园德育活动的途径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为了更好地寻求对行为偏常生开展网络文化活动途径,我们事先采用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者金伯利・S・杨提出的一套包括20个问题的问卷对学生21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96份,回收率92 %。
从对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学生网络依赖得分的平均值是29.0。由平均值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同学们网络依赖的情况是正常的,不存在过度依赖的状态。而从学生不同网络依赖程度的比例分布情况(表1、图1)来看,71.2%(全区为80.4%)以上的同学能够正常使用网络;有26.2%(全区为17.6%)的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已经遇到了一些麻烦,需要引起学生本人及老师、家长的注意,要加强引导,使他们学会正确地使用网络;另有2.6%(全区为2%)的学生对网络过度依赖。
2对行为偏常生开展网络文化活动途径的探索与实施
如何有针对性对的90%行为偏常生开展有效的网络文化活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不成为“网迷”甚至沉沦于网络,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途径展开了实践性的探索。
2.1加强网络文化活动的宣传与引导
我们在研究行为偏常生网络文化活动途径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教育引导,观看网络教育以及宣传片等多种方式,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
为迎接奥运会,我们以“迎奥运,展示计算机文化色彩”为主题,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规定的主体活动范围内,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的奥运辅助材料来完成自己对奥运的美好祝愿。在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既有个人独有的鲜明特征,也有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对奥运辅助材料的阅览与下载,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心灵是一次洗礼和升华。这种活动本身已经远远超出了一次纯粹的学科活动,这种活动已经阐述了当今德育教育的内涵延伸。
2.2加强网络环境下教师对网络文化活动的再认识
教师要想利用网络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基于这样的想法,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教授对我们教师进行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及成因分析”为主题的系列讲座。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使得我们的教师明确了这样的道理:网络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新兴事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前的教育模式,网络文化活动不是对现实德育机械的、简单的网络化模拟,而是植根于网络土壤中富有生命力的崭新德育形式。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讲座,我们的教师认识到与网络和现实一样,网络文化活动不是对现实德育的背离和反叛,而是现实德育的补充、协同、共生和某种形式的回归。
2.3将网络文化活动贯穿于学科教学活动之中
如何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符合信息时代学习特点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整理信息及信息创新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教育,这些成为对行为偏常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打破传统的按照教材讲义的做法,探索网络环境下合适的学科德育教育,结合时代要求,以学科基础知识为框架,教学内容围绕时代特色选材,形成学生的“作品成果”并汇编成集。在学生家长联系会上,由学生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一件件“成果”,家长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还能有这么大的本事。通过这种特殊的礼物,对他们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大部分家长也一改以往粗鲁的教育方式,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尽量多采取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另外,学生倾注了很大的心血通过网络去查找资料,在一件件作品形成的过程中,对网络的认识和利用渐渐地按照学校教师划定好的轨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迷恋上网游戏聊天的弊端也迎刃而解。
2.4引导学生参加网络文化活动,利用网络环境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在许许多多的网络文化活动探索过程中,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其中,网络班会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高二(4)班的班主任毛正莲老师本身是计算机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我们的网络文化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大显身手。她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校要求,引导班级学生自己设计了“告别旧习气,文明迎奥运”的主题班会,班会以了解奥运知识,剖析不文明旧习气,结合班级现状,让同学反省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同时总结和表扬班内文明现象。通过这次班会,强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奥运激情,并增加了自我约束能力。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从现在起就应该按照班训“人品与学业双修,知识与技能相长”来要求自己 ,争取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2.5走出去,让学生在社会网络环境的竞争中绽放异彩
因为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的基础知识无法与文化知识底蕴丰富的学生相比,因此,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参加大型的学科知识竞赛活动。但是,我们的学生仍然有着自己的特长,这就是学生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利用这样的特点,我们不放弃每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科活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增加自己的信心,也让学生在这样“耀眼”的竞赛活动中转化自己!
比如,在4月中旬,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在北京市信息学校举办的全国性的“迎奥运信息技术知识北京赛区选拔大赛”。被选拨出来的学生很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参赛机会,利用参赛前的时间,放学后一次次的留下来接受专业教师的辅导,表现出自己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性。
3网络文化活动开展后期成效分析及反思
通过对占有90%偏常学生进行系列网络文化活动途径的探索,学生基本明确了网络的正确使用途径和使用网络应从事的学科学习作用,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学生网瘾的形成和网络的过度依赖,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为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或学科活动服务,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从成效来看,我们的网络文化活动途径的设想和实施是具有相当实效性的。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困难还很大,困难与机遇并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借此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要想在网络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困难重重。在网络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强化人格教育,增强同学们的自我调节水平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介入。在当今网络时代,除了通过教育干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还要通过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增强其行为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水平,不失时机的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指导学习者寻找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差距,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积极心态应对网上的世界。社会、学校、家庭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使青少年避免因迷恋网络而产生心理问题,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结束语
为了我们这些行为偏常学生美好的明天,作为人民教师会不厌其烦地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化活动的途径,引导我们的学生走向自己辉煌的人生旅程。当然,这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甄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参考文献
[1] 刘春雨.网络信息社会下学生的德育教育. 人教网,2007,11.26 .
[2] 续梅.中小学德育工作: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N].中国教育报,
[3] 李红梅.网络环境中的信息道德教育.中国教育网.
关键词:网络德育;与时俱进;创新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58-0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师生获得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在给青少年带来了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互联网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不可控性和各种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网络德育,已经成为凸现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如何重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探索、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与时俱进开展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不容忽视的新课题。兹建议学校德育应对网络时代的几点策略 :
1.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是客观的,问题是社会、家长和学校如何面对这一影响。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杰罗娜.辛格说得好:"汽车有危险,不过负责任的家长会教导孩子怎样过马路和扣上安全带。"在新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
2.积极开展青少年学生"网德"教育
网络是学生人际互动的新空间,在互动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制定和完善网络文明管理制度,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以此防范学生的网上不良行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指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加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几条公约应引导学生学习、遵守,从而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对于学生建立分层次的管理目标,对于初级水平的:健康上网、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对于有一定上网经验的:学习网络、体验网络、驾驭网络;对于网络技术较高的:合理利用、自主创新、资源共享。高层次的要达到低层次的水平。
3.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渠道和拓展有效的育人途径
3.1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教育资源,落实德育渗透,充分利用好这个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同时也利用各种德育阵地的功能,如班队会、晨会、各种主题性活动。主体性活动,抓住每个教育时机,面向每个教育个体实施教育。其次是紧抓主旋律的教育,紧密结合每个阶段的主题,落实五爱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亲身参加,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引发内心的体验,激发内心的情感,到达自我教育的作用。第三是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3.2充分挖掘校内德育资源。开发以创建人文化校园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育人资源。在优化校园环境和积淀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规范和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情操,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过程中,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用自身的聪明才智来美化校园,在过程中体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教育。我校的校园文明提示语由学生写成,每个角落里充满了孩子天真而烂漫的话语。校园的红领巾广播站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宣传先进人和事,用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校园风范,育人的目的。
3.3充分利用校外德育活动资源。德育工作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的作用。建立各种德育实践体验活动基地,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科技活动基地等,定期开展丰富的学生体验活动,使学生领会到祖国建设得雄健步伐,领略到党的富民政策,认识到社会的主导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发掘社会综合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的活动,树立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 "手拉手"、"献爱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珍爱生命等活动。
3.4活动引领学生的自我体验教育。德育的渗透必须看到是学生的一个内化过程,我们开展的活动始终以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和主题性为目标,活动作到序列化,每月每周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参与的互动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其中我校每年举行的体育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大型互动,使我们的德育功能不再是那么的单一,唤醒了孩子的自我主体意识,内化和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体验,也全面锻炼了孩子的各种综合素质和能力。
4.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按照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团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三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制“”,积极适应共青团工作新常态,自觉做到清正廉洁,切实做到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
二、围绕团的根本任务,创新青少年思想引导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团的根本任务。共青团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创新青少年思想引导,在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站稳思想主阵地。一是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内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生信念。二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共青团工作全过程,以道德实践为着力点,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三是切实增强青少年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做好新时期青少年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引导方式,积极开展“五爱”“三观”“三热爱”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教育引导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围绕党政中心,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创优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的工作主线。当前,共青团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心任务,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在推进改革发展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干事创业、贡献力量。一是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扎实做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创业就业培训、青年见习基地建设等工作,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二是深化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行动、希望工程、志愿服务等共青团品牌工作,动员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创建、社会诚信建设、生态环保实践等活动,激励青年立足岗位、创造一流,组织青年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三是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在校园、农村、社区、企业中广泛开展青年文化艺术节、才艺大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鼓励和扶持民间青年文化人才创作优秀文化产品。
四、围绕青年现实需求,扩大团的工作领域
信息消费
近年来,网络购物这种新型消费模式越来越得到认可,以网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被称为继百货店、超级市场、连锁店之后的第四次流通革命。专家预计,2013年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达到1.8万亿元,2015年将超过3万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逐步进入成熟稳增长期。
高虎城表示,近年来,以网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行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客观地说,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既有相互竞争、相互替代的一面,也有相互融合、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一面,传统零售具有体验性强、服务直接等优势,网络零售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具有交易网络化、支付电子化、环节扁平化以及便利、实惠、高效的特点。商务部将着重抓好电子商务基础环境建设,规范网上交易秩序。下一步,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消费发展的趋势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现代流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紧迫。一是加快推进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二是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运用,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支付网的有机融合。三是促进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四是坚持促进和规范并举,加快出台网络零售监管办法,规范网络经营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障网络消费安全。五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市场体系,优化流通布局和资源配置。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订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公益性流通设施。七是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多层次物流服务平台。
绿色消费
随着资源过度开发使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绿色循环、可持续消费受到社会关注。虽然住房、汽车等传统消费热点受到制约,增长放缓,但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型家电、节能型汽车、环保家居建材增长迅速。据专家预计,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将达到80%以上。
高虎城表示,绿色循环、可持续消费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我们扩大消费不是支持铺张浪费,而是促进绿色循环、可持续消费。今后商务部将以推进绿色低碳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推动绿色低碳采购,培育绿色低碳市场(饭店),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带动绿色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来讲,就是一要推广绿色采购,引导流通企业扩大节能产品销售,促进低耗材、低排放、易回收、可再生利用的生活用品生产供给。二要发展绿色流通,培育绿色市场(饭店),在饭店、酒店等场所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促进流通企业向上延伸引导绿色生产,向下延伸保障安全消费。
品牌消费
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消费激增,据统计,今年“十一”中国游客在境外高档用品消费超过65亿欧元。这也部分体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消费者希望增加品牌消费。
高虎城表示,高端品牌境外消费激增, 不仅与价差大有关,还与赴境外旅游人数快速增加、国际高端品牌定价、国内分销体系不完善、中国品牌竞争力偏弱以及消费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2014年,商务部将引导企业创新设计、改善服务,打造品牌营销、推介、保护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扩大自主品牌消费。从长远考虑,则要着力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培育和发展品牌,增加市场供给。推进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品牌消费集聚区,引导企业创新设计、改善服务。适当扩大高端品牌进口,增加供给,促进市场充分竞争。二是加强渠道网络建设,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品牌连锁店以及网上品牌店等新型业态发展,鼓励发展自营销售平台。加强与境外高端品牌厂商合作交流,引导国际高端品牌合理定价,满足市场需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三是树立正确消费观,引导科学消费。开展科学消费宣传活动,改善炫耀、攀比心态,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此外,还建议进一步研究推进优化税收结构、扩大免税店及离境购物退税试点等政策措施,不断缩小境内外价差,吸引消费回流。
服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