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技术;古建筑防火;双重保护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147-02

1 引言

现存的古建筑,是我国历史长河中重要见证物,是我国劳动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它们同样属于文物范畴,对研究我国建筑技术和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建筑将越来越少,由于它们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遭受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2003年1月19日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发生火灾,导致一座面积达236m2的大殿完全被毁。引起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高度重视。

为了对现存古建筑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进行消防保护,分析了古建筑火灾特征和火灾危险性以及现存古建筑的建筑特征,对现有古建筑消防保护措施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构想,并对利用现代消防防火技术在古建筑中运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提出对现存古建筑进行消防保护时,可以采取的传统保护措施与现代消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2 古建筑的火灾特点

2.1建筑密度高,木结构居多,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古建筑大多数建筑年代悠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以木结构居多,火灾荷载大,据初步统计,每平方米可达500kg以上,由于年代已久,风化干裂,一旦发生火灾,像架在炉膛里的一堆干柴无法收拾。

不少古建筑还以组群规模布置,由于廊道相接,建筑物彼此相连,没有防火间距,建筑群内没有消防通道,防火分区不够明确,失火后火势蔓延迅速,易出现轰燃现象,火势难以控制。

2.2基础设施落后,环境的影响,水源缺乏,扑救难度大

由于历史原因,古建筑的基础设施落后,消防设施不到位,水源缺乏。而且不少古建筑坐落于偏僻地区,依山而建,远离城镇,位置偏远。给消防扑救带来很大困难。建筑内部院高巷窄,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驶进困难,于扑救十分不利。如2001年6月23日凌晨,位于杭州葛岭的抱朴道院发生火灾,由于道院的消防设施缺乏,自救不利,加上消防车上不了山,致使火势迅速蔓延,最终酿成2死2伤、古建筑800多平方米被烧的恶性火灾。

2.3人员繁杂(作为旅游景点),起火原因多

在发展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大多数古建筑、古建筑群,古村落都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因此造成了人员繁杂,易燃物品多,加上火源、电源隐患潜伏其中,造成诱发火灾的因素众多,原因复杂,预防困难。以50年代为例: 1951年10月21日,沈阳故宫大清门因电气短路发生火灾;1952夏,遵化县清东陵因遭雷击失火;1953年7月,峨眉山接引殿因烧坑温度过高引起火灾;1954年2月1日,屏南县妈祖庙因燃放爆竹引起火灾…… 可见古建筑中诱发火灾因素众多,预防不利。

2.4古建筑由于特殊性,有的不能按传统的消防措施

有的古建筑内墙壁上年代已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的壁画,有的殿宇里供有早期珍贵的泥塑佛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果破坏,其损失无法弥补,但一旦发生火灾,又不能用传统的水源来灭火。

人类经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由毁灭破坏到继承保护的转变,并愈来愈深刻意识到文物古建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所具有的独特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从远古的木骨泥墙,到现代的钢筋水泥;从古代的“法制长生屋 ”,到现在的智能大厦;自原始社会的“有墙以蔽恶”,到现代的“防火墙”……从古到今,人类都从未停止过对建筑灾害防范的探索。在古代人防火技术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实现对古建筑防火减灾的保护工作,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3 古代防火技术的宝贵经验的传承

从我国原始社会的“茅茨土坯”,到现代社会的“高楼广厦”。伴随建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消防安全技术也得以长远进步。古人同火灾作斗争的技术和经验是我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现今消防科学技术的奠基和先驱。其中当时某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现在看来仍不失良好的借鉴。

3.1用难燃材料建立防火分隔,阻断火势

明代毛奇龄主张:“北土南砖,俱作御火”,“凡造屋者以复砖为垣,单砖为壁,厚砖为堂基,薄砖为荐,一室中唯栋、梁、椽、枋是木耳,他皆砖也……”从原始社会简易的涂抹灰泥,到奴隶社会的“夯土版筑”技术;从“砖墙瓦盖”,到山墙、封火墙(烽火墙)等防火分隔物的出现;一直到皇宫建筑中真正实体防火隔墙的出现。古人利用构件阻燃和“挖沟为防”的原理来设置分割、阻断火势的做法,对当代的消防工作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南浔“嘉事堂藏书楼”四周以河分割;在江南许多大宅中至今可见一些宅门在厚厚的木门上钉上一块块磨细方砖,即所谓的 “砖门”。这是一种有效的防火门,要是宅院外宅中发生火灾,只要将“砖门”紧闭,便能阻火于门外,以保内宅的安全。

3.2设置消防通道,为灭火救灾提供便利条件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以前就把消防通道的设置作为防火救灾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从经纬分明,井井有条的城市道路规划,到后来“开古沟,创火巷”的防火举措。一系列设计和技术措施为火灾营救提供了便利。

江南民间古建中往往在建筑群沿边的轴线上设置一条长长的称为“备弄”的弄堂,当宅院中发生火灾时,人们可以从“备弄”这条紧急通道中撤离,以保平安

3.3开渠挖沟设水源,为消防用水提供保障

在古建筑选址营造过程中,对水源的考虑和重视一直是古人关注的问题。不仅是为了生活,也是出于对消防用水需要的考虑。宅前置井,院内设缸,一些宫殿和庙宇,大多都设有“放生池”;都是以防万一。

4 现代防火技术在古建筑防火中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防火材料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与提高,也为古建筑防火御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合理运用现代防火技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遵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分级设防,建立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扑救双层保护机制,是确保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从严管理,防患未然”的原则。在“防”字上做足文章,真正消灭火灾隐患于“未燃”的萌芽之中。

4.1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古建防火的科学预防体系

通过对以往古建筑火灾案例的调查发现:如果措施到位、设备完好,绝大部分的火灾危害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因此如何运用现代消防技术和手段,结合古建筑火灾形势和特点,构建古建防火的科学预防体系,增强古建的自我防火能力,就成为了当前古建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4.2应用现代产品和技术对易燃构件作防火阻燃处理

调查发现,在古建火灾案例中,四成以上是由于不慎用火点燃易燃物引起。而古建筑中棉、麻、丝、毛织物众多,特别是寺庙、道观建筑中到处可见悬挂的帐幔、飘带、幡幢等物品,一经点燃,往往迅速成为火灾传播的媒介。因此,要运用现代技术对之进行防火阻燃处理,改善其耐燃性能。使之即使遇到烟头、明火等不至马上燃烧,发生火灾时也不至于蔓延扩展。

现在常用的阻燃产品有溶剂饰面型防火涂料和水基防火阻燃液等。对吸水性物料,如:棉、麻、毛、丝绸、混纺针织品及窗帘、地毯、纸制品等可运用织物专用型水基防火阻燃液。经处理后织物手感柔软如常,无潮感并具有不燃不爆,无毒无味,防火阻燃等优点。新型阻燃液使用简便,可浸、可刷、可喷、可涂。且本身无毒,无色,无害,无污染。不伤害身体,不损伤织物,不破坏其原有色彩质感。且具有防霉、防腐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对木材等易燃物件可选用木材专用防火阻燃液进行处理。既起到了防火作用,又保持了古建筑原貌。针对古建筑内部电线电缆易老化、短路、起火后延燃的特点。可选用饰面型防火涂料厚度仅需1mm即可达到电线电缆的防火阻燃要求。

4.3运用新型防雷设施,建立科学避雷体系

根据数据表明,古建筑雷击引起的火灾并不少,针对部分古建筑中缺少避雷设备,或即使安装了避雷设施,但保护半径不够,不符合防护要求的现状。我们要彻底检查更新古建筑防雷避雷设施,尽力避免雷电引起的火灾危害。

前一种提前放电避雷针逐渐成为非常规避雷针的主流。新型避雷针无源、无辐射,精确的提前放电,完全主动式引雷,大大加强了建筑的防雷能力。其能量来自闪电发生前地面和云层之间的电势差。它在雷击发生临界点提前产生一个向上先导,形成雷电优先通路,相当于将避雷针增长了数十米,克服了传统避雷针被动接闪的不足,大幅提高了防雷保护范围。减小了二次雷击效应影响。新一代避雷针安全可靠,无放射性元素,抗风能力强,耐腐蚀,无源、无耗能元件,本身不受浪涌冲击影响,免维护,寿命长,可在古建筑避雷工作中大力推广。

4.4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古建防火的先进扑救体系

根据对火灾实例的的分析,按其特点可将火灾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灾初起阶段。这时的燃烧尚是局部的,火势不稳定,灾区的平均温度也不高,有中断的可能,此时最易扑灭;第二阶段是火灾发展到猛烈燃烧阶段。这时的燃烧已呈扩展蔓延之势,着火区的平均温度已达到1100摄氏度左右,燃烧稳定,难于扑灭;第三阶段是指火灾发展到衰减熄灭的阶段,这时可燃烧的物质已基本烧光,燃烧向自行熄灭的方向发展。古建的防火设计应针对火灾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开展进行。需针对火灾在各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限制火势发展或抵制火势直接威胁的的种种防护措施

4.5健全古建筑防火的安全预警体制

根据初起火灾较易扑灭的特点,应尽量采取措施,做好火灾报警预防工作。争取早发现,早扑救,“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把火灾制止在萌芽状态,不使其形成灾害。结合古建筑现状,按照区别对待,分级保护的原则,考虑其文化历史价值、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因素,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对于组群宜设置消防控制室,集中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对于一般保护对象,则宜设置区域报警系统;对于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古建筑还可以建立监控联动系统,发现早,损失少。

4.6建立健全完善的供水及灭火系统

为避免扑救火灾时“打打停停”,“拉远水救近火”的现象,必须加强消防给水系统建设,根据建筑的规模设立必要的消防水池,确保消防水源的长期、稳定供给。以免因缺水贻误战机,致使“小火酿成大灾。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用火;安全;技术;管理

随着油田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采用,生产设施的扩、改、扩建以及改造、维修工作不断增多,致使工业用火(以下简称用火)频繁,随着油田集输站的库存量不断扩容,用火的难度和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因此,用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认为,用火作业应在认真执行标准和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削减和消除用火安全风险。

一、工业用火定义

对于用火危险的控制,主要是对用火的控制范围和引发可燃物、易燃物燃烧爆炸的能量的控制。

1.用火作业

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SY5858-2004《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将工业用火定义为:“使用气焊、电焊、铝焊、塑料焊喷灯等焊割工具,在油气、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的作业和生产、维修油气容器、管线、设备及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能直接和间接产生明火的施工作业。”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和第四条规定:“用火作业系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进行的施工过程。用火作业系指采用以下方式的作业:

(1)各种气焊、电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2)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3)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子、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沙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

(4)生产装置和罐区连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5)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作业。

从SY5858-2004《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和中国石化《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对用火的控制范围来看,都有如下规定:“1.在天然气集输站(场)、输油泵站、计量站、接转站等生产区域内非油气工艺系统用火;2.钻井作业过程中未打开油气层、试油作业未射孔前,距井口10m以内的井场用火;3.除一、二、三级用火外,其他非重要油气区生产和在严禁烟火区域的生产用火。”

从以上内容来看,所控制的范围都包含了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SYT0025《石油设施电气装置场所分类》所规定的非爆炸危险区域,所以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来定义用火范围都不能概括以上所列的内容。笔者认为采用GB50183《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防火间距的规定,将用火控制的区域定义为防火间距内比较合理。

2.着火源

对于用火中引发可燃物、易燃物的燃烧和爆炸的定义,用明火和列举表示都不能全面概括其范围,我们知道引燃和引爆危险物品不一定要明火,只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就可以引燃和引爆。术语中将点火能量解释为:“足以点燃特定的可燃混合物的热质点能量”。可见SY5858《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和中国石化《安全用火管理制度》是在相对狭义的范围内对用火进行定义的。广义上用能量概括比较合适。

所以“用火”定义为“在存在可燃、易燃、爆炸物品的装置区、库区、容器、设备、工艺流程等场所的防火间距内,使用能够发出引燃、引爆现场的油气等可燃、易燃、爆炸物品能量的施工作业。”从广义认定是合理的。

二、用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在执行标准和制度的基础上,要结合本油田防火防爆要害部位的实际,对用火部位和相邻环境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研究,确定用火安全技术措施。

1.用火点与相邻设施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油罐相邻区域用火,首先要考虑用火点对相邻的油罐及工艺流程的影响,防止相邻储罐和工艺流程泄漏。用火前首先对防火堤内所有储罐的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进行检查,确认阻火波纹板完好,连接处严密可靠;检查储罐的量油孔,保证量油孔盖完好,封盖密封;检查液位计的内外连通处是否漏气;检查泡沫发生器玻璃挡板是否破损和漏气;检查人孔和透光孔封闭是否严密;确保罐内只有阻火器的呼吸口与大气相通。其次,用火时邻近储罐尽量避免进、出液,减少油气挥发。相邻的污油罐、污水罐要灌满水并封堵通气口。距污水回收池15米内用火,要清除污水池水面上的浮油,污水池保持满水状态。临近三相分离器用火,要确保分离器不泄漏,控制安全阀不开启。消除用火点相邻设施的跑冒滴漏,清除地面及地沟内的可燃物。

2.对用火容器、流程的断开、置换与清扫

用火容器和管线经吹扫、置换、清洗、蒸煮清除可燃物,相连的其它容器、管线用盲板进行可靠隔离、封堵措施。电焊施工时,用火部位与相连的设施断开并采取绝缘措施。

3.现场可燃气体检测

用火前,经吹扫、置换、清洗、蒸煮清除可燃物后,容器要打开人孔,拆下附件,进行通风,用符合标准的可燃气检测仪进行检测,确保可燃气浓度低于爆炸极限下限的25%,用火过程中连续进行监测。人员进入容器前,要进行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检测,确保符合工业卫生及安全要求。油气站库内用火,建设单位要确保设置的固定可燃气体报警设施可靠;施工单位在用火点与油气设施之间设置可燃气报警仪,持续监测可燃气体浓度,确保达到用火条件。

三、对用火施工的安全管理要求

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落实是用火施工的首要保障。对于风险较大的一级以上用火,要成立用火领导小组,用火领导小组要由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消防、安全、生产、技术主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等人员组成,公司有关部门到施工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用火安全措施,施工单位编写用火报告,报有关部门审批。用火报告要确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明确各成员责任。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现场的情况联合制定用火施工应急预案,落实现场人员应急职责,并组织演练。对于低级别的二、三、四级用火依照用火审批程序以此类推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用火应急预案。

施工单位要有相应安全资质,施工单位应配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防爆工具等必要的安全设施、工具。项目经理、专职安全技术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资格证书。其它要求,第一,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掌握石油天然气的基本性质,掌握防火、防爆的技能,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了解生产单位的有关情况和安全要求,掌握用火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第二,明确施工区域,尽量避免影响正常生产。第三,严格门禁制度,施工人员要佩戴人员证件,以便于现场管理,无关人员不准进入用火现场。

以上措施落实后,在消防方面还应做到:第一,施工前必须根据施工需要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施工现场的固定消防设备和移动消防设施要保持可靠、好用。必要时安排消防车现场值班。第二,保持消防通道和紧急情况下施工人员撤离通道的畅通。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3篇

1、为规范气瓶充装站的资格认可工作,进一步明确气瓶充装站的资格条件,加强综合管理,确保气瓶充装站的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GBl7264—1998《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l7265—1998《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l7266—1998《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l7267—1998《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特制定本条件。

2、本条件适用于永久气体气瓶、液化气体气瓶、液化石油气气瓶和溶解乙炔气瓶充装单位的资格认可。

二、基本条件

1、充装站的建设应经规划布点和批准后方可建立。

2、充装站必须是独立的法人或是法人的授权单位。

3、充装站应具有与充装气体种类、数量相适应的厂房、场地、化验仪器、检测仪表和工、量、器具,并且应符合国家相应的设计规范、防火及防爆和环保的规定。

(1)厂房建筑应由相有应资格的单位设计。厂房建筑及场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厂房建筑应符合GBJl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标准要求。充装易燃气体的应为一级耐火建筑;充装其它气体的应不低于二级耐火建筑。各类建筑的距离符合相应防火规范的要求。

②易燃气体充装间必须按有关规范设置足够的泄压面积,并应有与充气间体积相适应的泄压设施。

⑧气体压缩充装间和气瓶储存库、罐车站等,必须具有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通风、遮阳、蔽雨雪、避雷电和防静电的设施。

④易燃易爆气体的压缩充装间和气瓶储存库的地坪,必须用不着火的材料铺设。

⑤各充装台与实瓶库和空瓶库之间,必须设置防爆墙,其厚度不小于120mm,高度不低于2m,且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其它不燃的高强材料建成。

⑥站内必须设置修理或更换气瓶主要附件的专门修理间,但要换瓶阀应送气瓶检验站,并要有运瓶通道和气瓶装卸平台。

⑦站内必须设置消防车通道,专用消防栓,灭火器材,消防水池,报警装置,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处理气瓶用的消防设施。

(2)安全设施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测试、计量、监测、报警等仪器,必须齐备、完好,定期校验,并有定检签证。

②避雷装置的接电阻不得大于10,管道、容器以及频繁操作的阀门管段和放空管,必须设置静电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

⑧充装台、容器、管道等承压处,必须设置安全阀,并应定期校检。如介质为可燃或有毒气体,则必须在安全阀进口处设置截止阀,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④安全阀、放空阀的出口管,必须引至室外3m以上高处。

⑤有毒气体充装单位应备有相应的防护用品和解毒药晶,并存放于指定的场所,防护用品和解毒药晶应具有县以上环保、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证书。

⑥可燃气体充装单位应有置换或排放处理易燃、有毒气体的装置,并必须备有适应不同型号机动车需要的阻火器。

⑦根据气体性质,按GB2894—82《安全标志》中的规定,在充装间内外必须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3)设备及管道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气体加压、分离、储存、计量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②气体输送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由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气体输送管道的安装和试验,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并由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定的有资格的单位进行监督检验合格。

⑧充装设备、管道、阀门和连接件等,必须选用与介质不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燃烧爆炸的材质制成,用于输送压力等于或大于3.0Mpa的可燃或助燃性气体的管道,必须选用YB448—71或YB447—71黄铜管。乙炔气的充装设备、管道等不能选用含铜量70%以上的铜合金制品,氨的充装设备、管道等不能选用铜制品,其它管道阀门的材质应为不锈钢或铜基合金,严禁使用铸钢或铸铁阀门。

④输送气体的管道管径,特别是输送可燃或助燃性气体的管道管径,必须按气体最大流量和压力计算选用。

⑤在易燃易爆气体的放空管道,以及管道的必要部位,必须设置回火防止器。

⑥工艺管道必须根据介质的类别,按有关标准喷涂颜色和标记。

(4)电气装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可燃气体充装单位的电气装置(含仪器仪表)的设计、安装、验收,必须符合GBJ58—8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②可燃、易燃气体充装单位的电气装置,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爆型。

4、充装有毒和易燃气体的充装单位,应有残气、残液的回收装置。

5、永久气体的充装站,必须配备能有效防止可燃与助燃气体错装的防错装接头。

6、介质采用重量充装的充装单位,应具有单独充装衡器和复验衡器。

7、氢气和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必须按有关规定在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放空管道的必要部位上,装设回火防止器、截止间和气体止回阀。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的灌瓶台上,应设置喷淋气瓶的冷却水管,设备及管道系统,除应有惰性气体置换设施外,还应有供灭火用的惰性气体设施,此两种设施可共用。

8、气瓶充装单位拥有的自有产权气瓶数量不低于下列要求:液化石油气站2000只;溶解乙炔气站500只;永久气体充装站1000只。

9、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储存能力不低于50m3,储罐数量不少于两个,并配备有相应的抽真空及残液处理系统。

10、各气瓶充装、检验单位必须配备计算机,并用计算机建立气瓶档案。

三、技术力量和人员条件.

1、充装站必须具有一名熟悉相关气体知识及法规的工程师(对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可为助理工程师或技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培训,取得相关资格的安全技术负责人。

2、根据充装介质种类配备持证气体分析员或产品质量化验员。

3、充装站应配备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气体充装员,且每班不能少于2人。

4、对于有罐车的充装站,应配备与罐车数量相适应的持证驾驶员和押运员。

5、充装站应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负责气体充装安全工作。

四、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条件

1、必须建立与所充装气体相适应的能确保充装安全和充装质量的保证体系。其中:

(1)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该体系应由组织系统、控制系统、法规系统所组成,并应有相应清晰的图表。

(2)规章制度完善。应有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空瓶入库管理,充装管理(含气体充装前后气瓶检验管理,瓶帽配戴管理,气体充装、资料管理),气瓶储存保管,设备管理与检修,仪器仪表定期检定,人员培训及考核,安全防火管理,事故应急处理,信息反馈与用户走访,以及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监察等制度,并应建立与这些规章制度相配套的工作见证。

(3)操作规程齐全。

(4)应有与充装气体、气瓶有关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5)质量管理体系应能正常运转,无重大失控。各种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能切实贯彻执行,工作见证真实,数据准确、清晰并填写齐全,做到妥善保管。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工机械;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法》等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发,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质安全成为安全工作的新的奋斗目标。

一、提高本质安全的必要性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包含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通俗地讲,就是机器、设备、设施和工艺自身带来的安全。从外形、功能等方面来讲,即使由于操作者的操作失误或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也仍能保证对操作者、设备或系统的安全而不发生事故。要做到这一点,本质安全必须从设计抓起。其设计原则应该是:当设备、设施或工艺可能发生故障或问题时,通过设计者的构想,能自主处理或阻止危险的发生,以保护操作者不受伤害,设备设施不受损坏。或者向操作者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以便操作者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险。事实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程度等原因,从宏观上讲,要真正做到本质安全是比较困难的,但从微观上讲,在某一点、某一台设备、某一个环节上要做到本质安全还是完全可以的。例如化工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在设计中其安全装置不仅有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位计,泄放装置等),在生产过程中还应有安全保护装置,甚至还有光电感应等多重安全保护装置,又如有些化工工艺装置,设计有高、低限报警装置;压力、温度、流量报警装置;有可燃气报警装置;有有毒气体报警装置;有泄压装置,还配有DCS集散控制系统,能进行自动调节、处理,大大提高了化工生产系统的安全性。本质安全应该是一种过程,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事故的教训和安全要求的提高,本质安全也是一个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

二、从设计开始抓本质安全

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是老企业,由于几十年前的标准和现行标准的差距,以及设备设施老化、工艺落后和历史欠账等多种原因,目前要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必须从这方面去努力,使之逐步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如何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笔者认为,抓本质安全,源头还是应该从设计抓起,从项目的建设抓起。这是因为如果设计上达不到本质安全的话,有些可以通过整改解决,但要多花许多冤枉钱,可有些花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推倒重来。而如果在设计时能从本质安全的角度考虑周到些,不但可以避免返工,还可节省投资。例如某企业有一套化工中试装置,公司为了节约投资,将其设计建造在原有旧厂房内。但此化工中试装置属于甲类危险品生产,其厂房必须要符合甲类防爆厂房要求。而原旧厂房并非属于防爆厂房,如此设计,显然不符合规范,更谈不上本质安全。规范是安全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当时设计选择放在室外,采用半露天框架结构,既节约投资,又安全。而如今放在室内,需要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不仅增加了投资,而且由于厂房仍不防爆,一旦措施不到位,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离本质安全还是有差距的。还有在采用新工艺时,对其安全性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在设计时能充分予以重视解决。如某公司在将常压变换改成加压变换时,从技术经济角度上讲,采用的工艺比较先进,但对湿态硫化氢腐蚀的工艺问题认识不足,投用后接连发生因腐蚀引起的设备爆炸事故;从本质安全角度讲,此工艺设计是有缺陷的。所以,抓本质安全首先要从设计开始。即使是某一个单件设备,设计的好坏,对安装和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吊装较大的设备容器,由于其设计时未考虑安装,容器上无吊装环,起重捆绑时一引无法找准重心,吊装中钢丝绳稍微发生位移、抖动,大吊车也为之大幅摆动,有造成翻车的危险。又如某化工装置为了减少泄漏点,管道大多采用焊接连接,但对设备故障检修置换却带来极大的困难,给安全检修又带来新的隐患,也不符合本质安全要求。在设计上要兼顾生产和检修,找到符合本质安全的最佳方案。还有某公司的煤气炉的设计,其炉底盘设计在二楼平台下,给检修带来困难和安全隐患。每次炉底盘检修,都要搭脚手架拆螺栓,卸炉底盘时又要拆脚手架,上炉底盘时还要搭脚手架,既麻烦又增加开支,施工又不安全。如果当时炉底盘设计在二楼平台上,既节约开支,施工又安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说明本质安全必须从设计抓起。

三、设计阶段应考虑的重点

如何从设计上做到本质安全呢?前面已经谈到本质安全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虽然不能苛求一下子做到绝对本质安全,但要求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做到本质安全,尤其不能犯低级错误。因此希望在设计前,需广泛听取一线生产工人、拄术管理人员和领导的各方面意见,经过筛选,汲取有益的经验,使设计尽可能做到完美。笔者认为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1.生产工艺方面

其工艺必须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利用达到最优配置。不能沿用落后、甚至淘汰的工艺或产品。整个生产控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DCS集散控制系统。对危险性较大、关键、要害岗位,装置、上序、设备之间均应设置温度、流量、压力等报警或联锁装置,以及泄压装置等。对化学反应灵敏、剧烈、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装置,还应设置在线自动分析仪等,以弥补因操作人员失误可能发生的事故。

2.地理位置方面

建设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设施应远离公共场所、居民稠密区、重要市政设施等,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等应保持符合防火规范的防火间距。在达不到规定的防火间距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防爆墙等,需报防火监督部门核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第5篇

从危险源的辫识、评价,针对危及罐区不可允许的风险因素,就火灾风险进行分析:(l)对罐区的化学危险品进行说明。查GB136卯一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志;如乙醛是低闪点的液体;甲醇、乙醇、乙烯、乙烯醋是中闪点的液体;硫酸是强腐蚀介质等。(2)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任何一种物质的燃烧条件,必须具备明火、可燃物、助燃气体三要素。爆炸是产品达到爆炸极限,并伴随升温达到燃点而发生。为此,也要寻找燃烧的条件:存在明火:电气发生火花、摩擦撞击发生火花、携带火种等。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低闪点,受热达到爆炸极限。化学品流速过高,静电积累,引起爆炸。管理制度不健全,动火制度不严密。人为火源控制:机动车行驶,穿铁钉鞋等。雷击:罐区要有完整的避雷系统。

2罐区的安全技术措施

按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有完善的各项安全措施:(l)储罐的布置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似的物料布置在同一组内。沸溢性液体的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组内。(2)罐区应设防火墙防火墙的容积应大于区内最大罐的容积,每四个或两个设一个隔墙。(3)罐区的安全设施罐区设有专用消防水管网及足够的消防栓。设有大型泡沫站及一定数量的泡沫车。整个罐区有完善的避雷装置。罐区内设有防火墙及隔墙。罐区附近设明显的防火、禁入等标志。(4)储罐的安全设施罐内的液位、温度、压力有精确计t。根据罐内物料性质不同,设有呼吸阀、阻火器、防爆膜、氮封等安全设施。根据雄内物料性质要求,设置喷琳、降温或者冷冻装里。还要设良好的静电接地装置。

3罐区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