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 在影响学校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改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必须加快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进程,探索出了一个适合学校实际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关键词] 在职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模式

一、培训模式的提出

1、探索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是学校教育的紧迫需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并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社会经济及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工作之中,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都是广阔而深远的,而对教育的影响用一场革命来形容也不为过。信息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现实反差十分强烈,形势不容乐观!它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的进程,制约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紧迫需要!

2、21世纪的现代教育环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给学习者;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以快捷的方式反馈教学信息。它的作用是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构建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反馈教学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发挥的。

21世纪的现代新型教育环境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学生相沟通,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学习指导建议、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采用最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快速实现学习目标,同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没有相应信息技术,就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环境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3、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这也是我们全面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础。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其处理信息的多样性(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改变我们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部领导和专家指出: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核心。要搞好学科教学整合,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探索出了一个适合我校实际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是当前的一项急迫任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培训模式:

“构建于网络 服务于教学”

二、培训模式说明

1、构建于网络是培训工作运作的环境

为什么要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构建于网络这个平台呢?这是网络技术鲜明的特点所决定的。

网络技术特点之一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一个简单的交流模式,而网络技术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播,更以其灵便简捷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解决了集中教学、集中学习的困难。

网络技术鲜明的特点之二是:海量的信息资源――校园网、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网络中许多超媒体百科全书;专题网络“图书馆”(反映建设者趣味、关注或擅长领域的专题资源网站),配合网络信息可便捷检索的特点,互联网构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型信息资源库。互联网各个终端背后的大脑又是学习过程中极其丰富的智慧资源。

网络技术是双向交流模式的代表媒体;网络提供了海量的知识资源、庞大的智慧资源;网络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佳的交互手段;网络技术为构筑开放型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能。而这些特点,是其他媒体、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

我校于2002年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校园网,建立了教师电子阅览室,同时校园网进入到每个教师的家庭,教师基本购置了电脑,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网络化提供了硬件基础。近年来又购置了各学科备课系统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容量高达200多GB,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需要依靠网络这个平台。让广大教师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共享教学资源,快捷便利。

2、服务于教学是我们培训的核心和目的。

服务于教学是我们培训的核心和目的,也是我们培训工作的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积极参与、努力学习、学以致用,我们的培训工作才能有成效。

三、模式的具体运作

1、学校重视学习网站的建设。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网硬件和软件建设,为了支持教师学习网站的建设,花费10多万元资金投入,购买高档专用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及系列教学光盘,组织专职老师建设、维护更新学习网站。

学习网站主要功能是提供本校的教学资源、因特网导航服务和学习交流、辅导,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网络平台。

2、信息技术培训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在集中学习辅导中,我们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培训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为前提,以制作课件为结合点,结合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制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强调培训的目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学科教学中。

培训过程的具体内容是让教师选择一个他们目前在教的或在将来要教的单元作为正规课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出版物、网站制作于该单元的教学中,让教师能带着“产品”回去,并能使这个“产品”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完成这个“产品”,需要参与者做大量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工作。在最后,参与者会有一个最终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信息技术的“产品”,并且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获得信息技术的亲手体验不是培训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教师明白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他们的教学之中。“产品”的完成,教师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理论,还需要通过实践层面上的训练知道如何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与其他课程实现整合。

例如:有一位语文教师要讲授《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我们首先组织大家使用雅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在网络中收集有关资料,并结合本校的资源库,结果收集到了《雨中登泰山》的十四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六个教案、二十多幅泰山风景照片和若干篇文字资料;第二步,结合分析课文、借鉴收集的教案资料,确定自己新的教学方案,整合收集来的教学资料,指导学员用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制作自己的课件。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又溶入学员的智慧、与课程实现了整合,还可以将自己亲自制作的课件应用于教学。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培训效益和实现与其他课程整合,又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

3、施行集中辅导与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时间的分散性,是造成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基于网络的培训是解决这个困难的有效方法。

采用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采用“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教学法,解决培训时间安排的困难。

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或项目的学习。整个培训过程就是让学员通过学习最终获得一个融入了技术的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产品”。每一阶段都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几项任务,要求学员去展开学习。同时,因为是学员展开实现目标的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与自主学习的环节大致相符:首先,针对面临的问题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第二,基于上述评价信息形成学习需要,并确定满足这些需要的适当资源;最后,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中,并评价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目标。

我们认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该让所有的教师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让了解的教师更多地参与、让参与的教师更多地深入、让深入的教师更多地带动。以应用为目的,可以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素材收集、素材整理等,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网站和课件开展网上远程辅导教学。让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率得到提高。

4、认真选择好恰当的培训内容。

配合培训,在课程设计上要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对同一层次的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基本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知识的迁移性与互通性。

一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注重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课件设计的基本方法、课件评价的基本方法、CAI教学模式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

二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要注重对操作系统(Windows 9x或Windows2000)的使用、文字处理工具Word的使用、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演示文稿制作工具PowerPoint的使用,注重对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aver)、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或Flash)应用能力的培养。

5、鼓励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

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培训的又一重要特征。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都安排有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活动。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按要求上传自己的作品或将自己搜寻到的资源到学习网站进行资源共享;学员都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员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6、重视对培训进行评估,保证培训的实际效果。

培训一段时间后,学校要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组织教师参加校外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以实践为主,适时跟进培训服务,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把所学的计算机技能运用到教学中。以培训促教学,以培训促课件制作。制定奖励方法,大力奖励在课件制作、各类业务竞赛中的获奖教师,使我校形成了一个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新风尚。

总之,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培训举措,使更多的教师尽快地了解、参与、深入到信息技术应用中去,相互带动与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

四、几点思考

1.“融技术于课程”的培训比“基本技术技巧”培训更重要。

在以往的教师计算机培训中,我们往往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即如何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等一些基本技能,而很少考虑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学习、教学和研究,更没有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近几年的培训则非常注重课程与技术的整合。最好的整合训练不仅仅是给教师显示在课程中哪些地方可以应用一些技术,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根据其学生的需要和学习风格选择数字化内容,并将其渗入课程。 “融技术于课程”的培训要比“基本技术技巧”培训对教师更有帮助。

2.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传统的教师培训将知识传授放在中心地位,以为教师一旦接受了关于教学的新知识,就可以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这种空洞理论的单向灌输难免乏味,以至招来“所谓的教师在职培训就是‘用枯燥无味的讲课来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课’”的尖刻嘲讽。同时在结果上也收效甚微,实际上教师对某种教学理论的了解,并不能自动地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所倡导的理论”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

3.大大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就拿网络学习来说,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如何进行上网浏览、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而培训后,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网络学习”: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即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作为学习的对象,即学习网络本身;网络作为学习资源,即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和信息资源;网络作为学习的环境,即视网络为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随着网络技术和人们学习观念的发展,网络学习的内涵也必定继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亦同此理。

4.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培训之后,教师观念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更多的教师意识到要有更高的掌握信息技术的急迫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更自觉地参与培训活动和课件制作活动中,推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蕴涵在培训中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知道,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判别、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又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神化计算机的倾向,导致对待计算机的两种极端态度:把计算机看得深不可测,从而敬而远之;或者把计算机看成无所不能,计算机主宰一切,“人灌”变“电灌”,老师成了计算机的附庸,学生也只是计算机的奴隶。通过培训,我们可以抱着平常心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把计算机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只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关键是我们怎么用这个工具,完全没必要把它神化。计算机该用就用,不该用就不用,决不为了表现计算机而冷酷的剥夺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能自动带来教育的革命。

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艰难、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也需要不断完善,现在的培训模式也是我们探索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它必然存在一些缺点,如培训模式的可操作性表述不很清晰,面对课程整合的新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学习内容等就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在不断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探索完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彩虹,《基于课程整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中小学电教》2002年3月.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第2篇

一、魅力课堂的核心理念

教与学的根本在于师生内在的动机与动力,是对知识及其运用的最大化追求。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我校旗帜鲜明地亮出“魅力课堂”教学主张,力求达成三个维度:有引力,但不媚俗;有个性,但不怪诞;有效益,但不背离。这就构成了魅力课堂的三个原则――

1.吸引力原则

魅力课堂是学生们的乐园。

学生以在课堂上学习为乐事,有兴趣是魅力课堂的第一要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这是求学的三层境界:知、好、乐。魅力课堂力求让学生以在课堂上学习为乐事,需教师课前下足工夫。乐园非俗园,反对没有品质的,一味迎合学生的媚俗课堂。

2.个性化原则

魅力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家园。

人的个性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潜能。我们将努力把魅力课堂打造成教师、学生个性张扬的家园,一方面,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实施富有个性的魅力课堂教学,不夸张,不怪诞。

3.效益性原则

魅力课堂是学生们的学园。

“轻负高效”是魅力课堂的追求。打造高效课堂,是教育人从未停止过的努力与追求。学生的发展是魅力课堂建设的目标与核心。它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的兴趣培养、方法指导、思维开发、创新合作、情感积淀等。魅力课堂更多关注过程,强调“行走在路上”。我校以学生为中心,不偏废学科的功能,既彰显每门学科的特色,又不背离学科的特征,注意到位而不越位,着手建设具有东关气质的课堂文化。

二、魅力课堂的校本化探索

学科课程的落实,是建立在校本化的改造施行的基础上的。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实施水平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学科课程只有与先进教学主张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课程文化核心――学科课程文化。学校对现有学科的课程进行了梳理、思考和归纳,提出并探索涵泳语文、数学建模、体验英语和雅趣体艺课程文化项目。

1.魅力课堂之涵泳语文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识其字,读其文,品其意,感其情,立其德,最终获其能。学习语文的过程,学生学法,教师教法,百花齐放,不可一概而论。但无论什么学法、教法,都有其共性,均为字、词、句、段、篇,由文字到内容进而情感的一种升华,是一个酝酿、积累、感悟、吸收、使用的内省式过程。语文学习这个内省吸纳的过程,就是“涵泳”,这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出于对语文学习这一本质特性的认识,我们提出了“涵泳语文”的主张,我校的语文课堂也因“涵泳”而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涵泳语文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创造性继承,是基于课堂探究学习、课外广泛阅读、读写并举的语文学习活动。它体现了对汉语母语的敬畏,对经典文章的深入研读,对教材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领悟及创造性学习的接受。将“涵泳”的概念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表明语文学习是一项关乎心灵的活动,必须达到心与书的融合,要让书本上死的文字化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养分。涵泳语文强调“读、思、品、用”:“读”是涵泳语文学习的外像,“思”是涵泳语文学习的过程,“品”是涵泳语文学习的内核,“用”是涵泳语文学习的目的。

2.魅力课堂之数学建模

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市级课题《小学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顺利开展,省级重点课题《用建模思想指导小学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最近几年我校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实践,都紧密围绕着模型思想有序展开。

数学建模作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途径,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容。其实,数学建模及教学研究在大学开展得较多,在中学开展数学建模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我校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指导数学教学,涉及具体的年级、丰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就教学策略的一般步骤来看,我们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课堂结构板块,即精选问题,创设情境,培育建模意识;组织跃进,抽象本质,体验建模过程;提炼方法,变换情境,运用建模求解。

3.魅力课堂之体验英语

英语学习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体验活动。体验英语就是关注言语体验的教学,言语体验既是一种言语活动,也是言语活动的结果。学习,更是一种体验。体验,既指向学习结果,更指向学习过程。我们从关注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到关注学生认知情感体验的转变,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在用语言做事中感受到自信和乐趣,形成“以言成事”的课程文化。“以言成事”重在关注学生的言语体验,学习是学生对言语魅力的体验,对文化的体验,对文本的体验,是言语实践的体验,是在使用语言做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体验英语既指向语言运用,建构言语体验,又着力于生活体验和文本体验共生的契合点。

体验英语课堂的特质之一是情景组块教学。情景组块的关键是找到学生生活体验和文本体验的共生点,即主线情景,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搭起学生生活体验和文本体验之间的桥梁。活动串联是体验英语的第二个课堂特质,这里所指活动不是零散的一个个活动,而是主题情景下的串联活动,环环相扣,前一个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延伸,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体验英语的课堂特质之三是具有言语思辨活动。英语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更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思维点,在个性化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讨论主题。

体验贴士是体验英语的第四个课堂特质,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的学科性规律总结、点拨和感悟。体验贴士在揭示英语学科学习中一些必要的规律时呈现,学生可以从贴士中简洁明了地了解学科规律。同时,教师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予以点拨。这种提示既是学习策略的小提示,也是智慧的启迪,人生的感悟。

4.魅力课堂之雅趣体艺

雅包含典雅、美的概念。儿童体艺教育是注重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运动员和艺术家。美感是艺术的最重要因素,没有美感就没有艺术。因此,儿童体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美感。雅,就是在体艺教学中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趣,就是兴趣,是体艺学习的基本动力。体艺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时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艺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美好、健康、丰富的感情上,让他们懂得爱,富有同情心,用人类各种各样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魅力课堂的实施举措

魅力课堂,是回归教育本真的课堂,是师生找到自我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教师体验职业自觉的幸福,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洋溢成长的快乐。魅力课堂还是回归学科本位的课堂,理解学科规律,遵循学科规律,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个性之美。

1.聚焦课题,统领魅力课堂实施管理

我校以课题研究为主抓手,开展课程文化建设。以“人文东关”“七彩课程”“魅力课堂”为学校课程文化研究的主线,以“小学魅力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为框架,形成学校课程体系,并以这个课题的研究来统领学校课程的发展和管理、指导魅力课堂的实施。

2.聚力课堂,加强魅力课堂并实践研究

我校开展常态课、研讨课、展示课、样板课四级课堂教学研究机制。常态课的质量是实施魅力课堂的保证,学校加强常态课的备课指导和督导,改革常态课的备课模式,对“二次备课”提出明确要求,开展备课指导和研讨活动,以魅力课堂的核心原则作为衡量标准。加强同创共享课、年级展示课、魅力课堂竞赛课等多层次课型的研讨,真正理解魅力课堂的三个原则的精髓,从魅力课堂的评价标准出发,打造出有引力、有个性、有效益的东关魅力课堂特色。

3.聚合教研,提升魅力课堂研讨质态

在这方面,我校深化“辩课沙龙”为主的教研方式,以专题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改变以往“上课、说课、评课”的常规顺序,改为有准备地说课(说出教学设计、重点、难点、困惑)、有目的地听课(上课)、有准备地研讨(议学)。专题教研以魅力课堂学科课程文化项目为中心,确定每次大组教研的主题和相关要求,提前将研讨的主题告知教师。教师在参加教研前了解主题,带着目的、思考和自己的期待去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时生成新的思考和启发,做到研有所得。

4.聚汇活动,搭建魅力课堂的展示平台

我校曾结合序列化教研活动,彰显课程特色,突出“魅力”课堂的主题,开展魅力课堂之教学研讨周活动。又以东关讲坛为载体,结合研讨周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从学科入手,将魅力课堂和学科课程文化的发展相结合,探索出符合各个学科特点的“魅力课堂”学科特质。以网络为平台,以论坛的形式交流“魅力课堂”实施中的情况,每位教师可以提出自己实施中的体会、感悟和困惑,大家可以跟帖相互切磋,形成交流群,改进实施的方法和路径。我校还以小记者为主体,用学生习作的方式展示魅力课堂,让学生从他们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眼中的魅力课堂,突出课堂的变化和学生们的感受。

5.聚集师资,探索魅力课堂的保障机制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第3篇

高校是传播知识、创新知识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自2004年以来,深入开展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努力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成为本院长期坚持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十年来,在总结育人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始终坚持紧扣“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龙头”、完善“三个机制”、打造“三个平台”、把握“三个结合”、发挥“三个作用”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努力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打造学生工作特色品牌。紧扣“一个目标”,即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突出“一个龙头”,即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龙头,全面带动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四个三”分别为:完善“三个机制”,即有力的领导机制,有序的推进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打造“三个平台”,即氛围营造平台,支持培训平台,竞赛评比平台;把握“三个结合”,即第一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科技竞赛与实习实践相结合;发挥“三个作用”,即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导员的组织作用。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多途径宣传,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首要环节是大力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氛围,这是竞赛活动顺利开展的思想保障。1.举办竞赛报告,加强宣传引导。每学年初,学院会通过邀请有经验的专家、老师,举办各类科技竞赛报告会、讲座、论坛等活动,如邀请有多年指导经验的老师召开数学建模竞赛报告会、专利申报讲座;邀请获得奖项比较多的高年级学生举办大学生创新论坛等,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引导,让学生全面了解竞赛规划,充分认识竞赛意义,科学把握竞赛活动。2.编印竞赛指南,辅助学生竞赛。为辅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学院结合各指导老师的指导心得,总结组织活动经验,编印各类竞赛活动指南及参考书,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竞赛,顺利参与竞赛活动。3.开辟网上专栏,宣扬榜样魅力。为积极宣传科技竞赛成绩,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学院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如,在学院网页和学院团委网页开辟科技竞赛专栏,在辅导员博客里开辟“学海无涯”栏目,对往届获奖作品和获奖学生进行展示,激励学生开拓创新,迎接挑战。

(二)优势互补,组建团队

高效率的团队是科技竞赛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石。学院按照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定位、核心凝聚力、技能优势互补和优秀的团队管理者五个要素努力打造高效率的科技竞赛团队。1.拓展选择范围,利用外部资源。学院在进行科技竞赛活动团队组建时,按照公平自愿的原则,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拓展团队选择范围,不局限于一个专业或一个学校,允许相关专业或其他学院的优秀学生共同参与,组建团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2.教师选拔引导,打造最佳团队。针对学生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院组织经验丰富的竞赛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选拔引导,根据学生的能力、专长及性格等情况的不同,在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基础上组建竞赛团队,重点培育优秀团队,精心打造最佳团队。

(三)参加竞赛,激发活力

1.调动各种力量,采取启发选题。对于绝大多数科技竞赛活动而言,选择研究主题成为首要的关键问题,参赛选题情况直接影响到竞赛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竞赛主题不是任意选择的,所选主题应具有现实可行性、技术创新性,同时应与时展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学院在科技竞赛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种力量,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启发,例如往届获奖作品的参考启发,学生的实习实践启发,教师的指导启发等,选择竞赛主题。2.定期开展检查,不断强化服务。竞赛期间,对参赛团队定期进行进度检查,并给予反馈信息,对于出现问题的团队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保证各参赛团队能顺利完成竞赛任务。同时,竞赛期间,学院努力做好竞赛服务工作,如为竞赛学生提供设备、书籍、资料、生活用品等,为竞赛活动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四)表彰总结,持续发展

学院在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时注意引入“奖金+荣誉”的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的参赛热情。竞赛活动结束后,学院及时对竞赛活动进行表彰总结,表彰先进,总结经验,使竞赛活动持续健康发展。1.奖金荣誉激励,增强师生热情。学院设立多种科技竞赛活动奖金,如数学建模奖金、“挑战杯”奖金等,用于奖励在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团队和组织,设立多项科技竞赛奖项,如优胜奖、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等,用于表彰在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团队和组织。充分发挥“奖金+荣誉”的激励作用,切实增强师生的参赛热情。2.总结成功经验,科学持续发展。科技竞赛活动结束后,学院及时召开竞赛活动总结会议,对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推广,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促使学院科技竞赛活动得以科学持续发展。

三、工作成效与总结

(一)十年砺剑,成绩斐然

从2004年参加首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至今,学院已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近十年。在这十年里,学院紧紧围绕“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培养优秀创新人才”这一主题,思路清晰,措施得当,工作扎实,成绩斐然。2014年,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15类,获得省级以上奖励90余项,全校名列第一。截至目前,学院学生已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奖共450余项。2011年11月16日,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四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特等奖决赛及颁奖仪式,受到王子才院士的亲切接见。2011年12月6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还曾莅临学院考察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学院连续六年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第4篇

大家晚上好,首先我代表数学普及协会全体成员向在百忙中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向在这一年来支持我协会工作的各位同仁致以衷心感谢!

大学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说,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我协会做的比较好,在以后的岁月里,我相信我们还会做的更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相信的事情,这是我曾经和将来的事情,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好!受数学普及协会理事会的委托,由我来做协会年度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嘉宾及会员们审议。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协会在数学系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理事会紧紧围绕着我协会的宗旨,结合我协会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协会特色的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将2009-2010年度工作报告总结如下:

一、修正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建设

新学期伊始之际以丁军同学为首的新领导集体努力修正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协会内部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这其中表现为三个方面:

1.人员数量增加并趋于稳定。09级新生到来之际数普协会本着协会的影响力及大力宣传招进了又一批对数学充满激情和追求的新会员。然后,本协会通过严格的招新面试、认真考核选出一批有责任、工作积极的干事。我们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干事们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另外我们积极鼓励干事们走出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半年来数普协会现有干部十七人,在协会的各项工作中表现积极,工作效果突出。

2.内部制度方面更加完善。上年度本协会继续大力度进行制度建设。为此本协会成立研究小组,召集人员认真进行制度研究,修正了协会财务报帐制度、档案制度等,并进一步强调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使协会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除此之外,在措施上,我们在D座四楼楼梯口处设立意见箱,欢迎广大师生为我们数普协会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相信新的制度的产生和修订以及新措施的采用必将对数普协会的日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3.提升精神层次,增加干部的责任感和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们再次充分认识到增强干部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重要性,为此,我们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采取多项措施,例如开学初我们组织“新学员,新起点,新希望,让青春飞扬”的动员大会,激励全体。在平时的工作中,本协会的干部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展现出非常好的精神风貌,在平日的工作中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提升了数普协会的形象。

二、开展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2009-2010年本协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业生活,增强同学们的自身素质。

1、我协会招新后举办了“新学员新起点新希望让青春飞扬”的动员大会。本次活动使会员们清楚了协会的宗旨、章程及加入本协会的目的,凝聚了会员们的学习热情。

2、11月25日中午12:30至14:00,我协会承办了拔河比赛。此次比赛经过11班共进行了12场激烈对抗赛,圆满落下帷幕。这次比赛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加深各班同学之间团结和拼搏的精神观念,增强各班的凝聚力。同时,本次活动也锻炼的数学普及协会的组织能力,锻炼了干部们的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我协会大胆创新,举办了第一届学生说课比赛。培养了我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自己的才能与活力,以及积累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思想与心得。

纵观上述活动,本协会本学年的活动特点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多样。我协会开展文体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活动我们展现了数普协会的精神风貌。

2.独立自主开展活动能力增强。在本学年中青协独立开展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反映,如拔河比赛,说课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进程顺利、结果圆满。

三、坚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大力推动学风建设,引导协会向学术型和知识型社团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等等,我协会基本上每隔一周开一次课。有周雪刚贴近生活的关于甲流问题、雨中行走等的建模课,牛志毅老师的课等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协会的工作,遵循一切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及加强干部与会员之间的交流,了解会员的听课情况,我们开课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

一年以来,我们勇往直前,收获硕果累累,但经验不足的我们在工作中也走了一些弯路,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1.各部间的交流和沟通欠缺,导致一些活动的组织工作缺乏连续性。

2.工作计划不够明细,导致一些活动开展得较为仓促,准备的过程较为零散;

3.开展工作后不能及时总结经验,没有能真正地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目的。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第5篇

上午好!

我是电子系的新聘辅导员——蒋翅辉,非常感谢学院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有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暑假辅导员培训的心得。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听专题报告、参与案例研讨、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思索着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与责任,同时也享受着活动带来的启发与乐趣。

这次培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既有各位领导和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又有部分专题首次尝试采用“沙龙”形式展开,以嘉宾交流、现场提问互动为主要形式,以开放的形式来探讨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专题报告水平很高,具有非常强的实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有点又有面,既有政策宣讲也有个案分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与交流,让我们对如何在全面实施学分制条件下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如何进行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也必将提高我们预见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沙龙活动中,与会的嘉宾不仅和我们分享了担任辅导员期间的点点滴滴,还将多年来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一起交流,这些宝贵经验的倾囊相授让我们如获至宝。

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契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和参与沙龙活动,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使命,对怎样做好一名辅导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李斌副院长在《努力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专题报告中提出辅导员工作要积极推行“四化”,即表格化、职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想顺利、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就需要将这“四化”的理念切实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标准化”要求我们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做事有章法,效果可衡量。“表格化”需要我们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以进程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严格执行,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一个人没有表格化,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表格化可以提高执行力。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可以化解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时,需要对工作目标、对象、任务等进行细分,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认真贯彻“精细化”的理念。通过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辅导员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不计得失,当好培养学生的引路人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地达到,教育学生既会做事,更会做人。

随着我校学分制改革的深化,行政班级功能越来越淡化,这给我们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促使我们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反思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们达成了以下的共识。

1、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辅导员要秉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竭诚地为学生服务,用自己的“爱心、热心、细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和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正如刘洪宇副院长所说“用力做事只能做到合格,而用心做事才能做到优秀”。

2、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有三分之二时间度过的学生公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区域外,现在它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因此我们的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要牢牢抓住这块阵地,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走进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广大学生团结在组织的周围,让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

3、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的聚合机制,促进竞争力创新力形成。

近年来,文化管理促进了我院学生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形成,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达800多人次;在2010年沙盘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了全国高职组冠军;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我校学生与知名大学学生同台竞技、不惧强手,获得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工作必须抓住推行文化管理的机遇,围绕学分制改革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风校风建设、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学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管理、学生媒体建设、网络德育、学籍管理、学生事务工作等具体工作中贯穿文化管理的理念,通过文化内涵的阐示与建设提高学生工作的层次与水平,较好地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职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